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torhinolaryngology-skull Base Surgery 중국이비인후저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南大学
  • 影响因子: 0.6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1520
  • 国内刊号: 43-124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2-171
  • 曾用名: 中国耳鼻咽颅底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南
  • 主编: 田勇泉 肖健云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跨声门癌喉软骨支架受累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作者:王雪峰;齐风杰;潘子民;费声重;关超

    目的探讨跨声门癌喉软骨支架受累的特点及意义。方法选择临床喉全切除标本50例,火棉胶包埋,连续切片观察。结果跨声门癌喉软骨支架受累为64%(32/50),其中单纯甲状软骨受累为34%(17/50),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同时受累为30%(15/50);肿瘤早期就可浸润喉软骨支架;跨声门癌颈淋巴结转移率为44%(22/50),侵及与未侵及喉软骨支架者转移率分别为56.25%(18/32)、22.22%(4/18),二者差异显著(χ2=4.12,P<0.05)。结论充分认识跨声门癌喉软骨支架受累对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经额颞眶颧联合入路切除颅眶沟通肿瘤

    作者:王连元;廖茂斌;姚兴发;卢明

    目的探讨经额颞眶颧联合入路切除颅眶沟通肿瘤的优越性。方法经头颅CT或MRI确诊,手术采取经额颞眶颧联合入路,显微镜下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23例,次全切除7例,大部分切除5例,无手术死亡。随访2~8年,恢复原工作26例,肿瘤复发9例,其中恶性肿瘤6例,蝶骨嵴脑膜瘤复发3例。结论颅眶沟通肿瘤经额颞眶颧联合入路显微镜下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小儿先天性胸段气管狭窄的处理

    作者:李贵泽;陈文弦;阮炎艳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胸段气管狭窄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气管切开术,以硬性支气管镜从颈部切口进入狭窄区扩张及通过硬性支气管镜放球囊扩张管进行扩张。结果本组5例中3例经球囊扩张1~5次,管腔扩大,拔除了气管套管。1例硬管扩张后长肉芽,行气管狭窄段切除,端端吻合术。另1例因气管下段及左右支气管口广泛狭窄,扩张效果不佳,行气管成形术。结论胸段气管狭窄早期以扩张治疗为主,球囊扩张管对气管粘膜损伤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借鉴。

  • 内毒素含量与分泌性中耳炎复发关系的研究

    作者:冯永;陶正德;李学正;方俭生;梅凌云

    目的探讨中耳积液中的内毒素含量与分泌性中耳炎(SOM)复发的关系。方法用鲎珠溶解物凝胶反应法对66名SOM患者共88份中耳积液进行内毒素含量的动态检测。结果内毒素检测阳性率和浓度在小于14岁组的SOM患者(分别为77.2%和402±22.24EU/ml)明显高于大于15岁组SOM患者(分别为18.9%和23±5.98EU/ml);粘液性积液的SOM患者的内毒素检测阳性率和浓度(分别为68.1%和387±23.32EU/ml)高于浆液性积液的SOM患者(分别为21.1%和37±11.35EU/ml),P值均<0.05。88耳SOM经鼓膜穿刺治疗后51耳复发,复发组的内毒素含量明显高于痊愈组(P<0.05),且第2次复发的SOM患者的内毒素含量更高。结论内毒素在SOM,特别是在复发性SOM和儿童粘液型SOM病程中起重要作用。

  • 鼻咽癌微血管异常的观察研究

    作者:张湘民;郭洁波;甘嘉裕;李宁炜;江广理

    目的观察研究鼻咽癌微血管异常的特征。方法应用接触式显微内窥镜配合特别装配的数字视频图像系统,对活体鼻咽癌病灶及癌旁粘膜表面微血管形态进行观察研究。结果绝大多数鼻咽癌病灶表面存在具特征性的微血管异常,即微血管增生、曲张、迂回扭曲、管径粗细不均、浅表脆弱、易出血。通过对126例鼻咽癌病人及1154例其它鼻咽病变和正常对照组的检查结果分析,将微血管异常程度分为4级,鼻咽癌病灶微血管异常3级者为85%,2级为12%,1级为3%;鼻咽炎病人3级为0,2级为8%,1级为82%,0级为10%;正常对照者1级42%,0级58%。鼻咽囊肿及鼻咽血管纤维瘤等病例也有不同程度的微血管扩张或曲张,但不如鼻咽癌典型。结论微血管增生异常是鼻咽癌具有特征性的一项病理与临床表现,可作为显微内窥镜早期诊断鼻咽癌的观察指标之一。

  • 颈静脉孔神经鞘瘤的外科治疗

    作者:姜忠利;石祥恩;张俊廷

    目的探讨颈静脉孔神经鞘瘤的手术入路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颈静脉孔神经鞘瘤24例,其中颅内型(A型):肿瘤主体位于桥小脑角(12例);骨内型(B型):肿瘤主体位于颈静脉孔内,向颅内生长(5例);颅外型(C型):肿瘤主体位于颅外,并向颈静脉孔生长(1例);混合型(D型):肿瘤由颈静脉孔向颅内外生长,呈哑铃型(6例)。A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B型采用远外侧入路,C型和D型采用颈乳突联合入路和远外侧入路。结果肿瘤全切除19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根据肿瘤生长方式选择良好显露肿瘤的手术入路是切除肿瘤的关键,而防止颅神经损伤是切除肿瘤的重要环节。

  • 经岩骨入路手术中迷路保护的显微解剖学基础

    作者:黄军;袁贤瑞;奚健;丁锡平

    目的为经岩骨入路手术中保护迷路提供显微解剖学资料。方法模拟幕上下联合经岩骨入路的手术操作,在手术显微镜下对10具(20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带颈头颅标本进行解剖,并观测骨迷路及其与重要结构间的解剖关系。结果骨迷路为一块包绕膜迷路的质地致密、色泽亮丽的骨质,并构成乳突气房的内侧边界。磨削骨半规管透过菲薄的骨质显示暗蓝色的膜半规管即为“蓝线”。测量骨迷路与周围结构的距离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其中后半规管至岩骨后表面的距离3.1mm±1.3mm,至乙状窦前缘的距离8.6mm±2.2mm;上半规管至岩骨上表面的距离1.5mm±0.7mm,总脚至岩骨后表面的距离3.4mm±1.4mm。根据乳突气房发育程度将乳突简单分为:①气化型;②非气化型。气化型乳突者迷路的确认及保护较为容易,反之则困难。结论经岩骨入路时,迷路在岩骨中的位置和乳突气化的程度是影响迷路保护的主要解剖学因素。一般而言,术中根据骨质的质地和色泽确认骨半规管并且不逾越“蓝线”对保护迷路的完整极为重要。

  • 鼻咽癌细胞株γ射线照射后端粒酶活性及各组分表达的研究

    作者:王行炜;肖健云;赵素萍;田勇泉;赖金平;王承龙

    目的探讨γ射线照射鼻咽癌细胞株HNE1后,端粒酶活性改变情况以及与端粒酶各组分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 HNE1在γ射线照射前和照射后不同时间,利用RT-PCR方法检测端粒酶亚单位人端粒酶RNA (human telomerase RNA, hTR)、人端粒酶相关蛋白(human telomerase-associated 1, TP1)和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 hTERT)基因表达情况,以及用Telomerase PCR-ELISA方法检测端粒酶的活性。结果 HNE1在γ射线照射后端粒酶各组分中,hTR和TP1 mRNA改变不明显,而hTERT mRNA逐渐降低,端粒酶的活性也逐渐降低。结论 HNE1经γ射线照射后,hTERT mRNA表达逐渐下降,端粒酶活性亦逐渐降低,hTERT mRNA改变与端粒酶活性改变呈一致性,提示hTERT mRNA的表达可能在调节端粒酶活性中起关键作用。

  • 鸡圆窗埋植电极:听神经动作电位的长期记录方法

    作者:孙虹;丁大连;R.J.Salvi

    目的为解决长期监测鸡听觉功能时通常使用的圆窗膜电极移位的问题,提高测试结果的稳定性,建立了一种新的电极埋植方法即“圆窗埋植电极”(round window implanted electrode)。并结合听觉传入神经病变模型评价该方法在实际使用中的稳定性。方法 12只白色Leghorn鸡平分为KA组(经鼓阶灌注kainic acid,选择性地破坏耳蜗传入神经树突)和正常组(不做耳蜗灌注)。暴露鸡的左侧圆窗,在其骨缘内钻孔后植入银球电极。测定电极植入后即刻(给药前)、1d和1,2,4周的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CAP)。结果同一动物各次CAP波形重复性好,两组动物的振幅、潜伏期和听反应阈均达到满意的稳定性。讨论与传统的圆窗膜电极比较,圆窗埋植电极植入部位与基底膜的相对位置较恒定;组织愈合后,电极更不会移位,确保了测量数据的稳定性。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改善了振幅的稳定性以后,使振幅成为听神经动作电位的一项灵敏而可靠的观察指标。本文详细介绍电极安装方法、检测结果,讨论与CAP记录有关的问题。

  • 青年人正常及病理嗓音结果的对比性研究

    作者:张建国;黄敏齐;刘绮明;黄振先;郭镇平

    目的本文收集青年人正常及病理的嗓音资料,对其参数进行统计分析,掌握正常人的嗓音参数的正常值,并对病理嗓音结果进行对比性分析。方法用Dr. Speech 嗓音及语言分析、训练系统软件,采集148例正常人及437例病人嗓音资料,对取得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正常人频率微扰0.18±0.07%、振幅微扰1.60±0.74%、谐噪比25.34±3.12dB、信噪比25.39±3.09dB、声门噪声能量-16.95±3.57dB。男性基频平均值160.81±24.27Hz、女性基频平均值297.42±35.89Hz、基频总平均值206.35±70.77Hz。病理嗓音患者上述结果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病理嗓音的结果示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声音嘶哑及单侧声带麻痹患者嗓音主要参数均有异常改变并以基频微扰、声门噪声能量为敏感;男性声带麻痹(单侧、双侧)及男腔女调患者平均基频、大基频、小基频、习惯基频、基频方差均有明显提高。这些数据的取得,对我们评价正常及病理嗓音结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语音测试 对比研究
  • 颈动脉体瘤2例诊治体会

    作者:刘兵;姜晓钟;邹爱萍;陈福真

    1 临床资料 例1:患者男,36岁。因右上颈部无痛性肿块缓慢生长1年入院。查体:右颈动脉三角区5cm×5cm大小搏动性肿块,未闻及血管杂音,触压肿块可引起呛咳。右颈总动脉造影:颈总动脉分叉处微血管团块影,结构模糊,颈内动脉虹吸部及大脑前、中动脉各分支未见异常。初步诊断:颈部肿块性质待查(右颈动脉体瘤,神经鞘瘤)。手术治疗:术中见肿瘤包绕颈总动脉分叉及颈内、外动脉,解离肿瘤失败,结扎颈总动脉,整块切除肿瘤。术后对侧偏瘫、失语,呛咳,患侧面瘫、舌瘫。术后2个月,面瘫及舌瘫恢复。术后1年,偏瘫恢复,可胜任一般体力劳动,对侧肢体力量稍差,感觉迟钝,随访11年无复发。 例2:患者女,30岁。因左上颈部无痛性肿块2个月入院。查体:左颈动脉三角区5cm×3cm大小搏动性肿块,未闻及血管杂音。CT提示:左颈动脉鞘占位病变,沿动脉长轴向颅底延伸。彩超:肿块包裹颈总动脉分叉,内部回声低,动脉血流丰富,颈外动脉前内移位,颈内动脉后外移位。初步诊断:颈动脉体瘤,神经鞘膜瘤待删。DSA:左颈总动脉分叉处5cm×3cm大小肿块,动脉移位同彩超,颈外动脉异常小分支供血。压迫颈内动脉见大脑前动脉显影,大脑中动脉的一些分支浅淡显影。侧位片显示颈总动脉分叉增大呈50°~60°。经颅多普勒(TCD):双侧脑动脉血流速度相等、正常,压迫左颈总动脉25min,大脑前交通动脉及后交通动脉未见异常。手术:术中局麻下夹闭左颈总动脉25min,患者无脑缺血体征。自颈内动脉壁剥离肿瘤时,动脉壁破裂出血,阻断颈总动脉后将肿瘤连同颈动脉整块切除,在左侧胸锁乳突肌表面切取左颈外静脉(约2.5cm),反转后与颈内动脉断端用7-0号丝线端端吻合,重建颈内动脉。术后呛咳,患侧舌不全麻痹。术后10d复查彩超,移植血管显影,血液动力学所见基本正常。术后40d,呛咳消失,舌运动正常。随访18个月无复发。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乳突炎颅内并发症60例诊治体会

    作者:唐月英;郑友生;林熹;杨峰;陈宇

    临床资料:我科从1982~1999年共收治6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乳突炎颅内并发症患者,男40例,女20例。年龄8~42岁,平均20岁。其中有耳流脓史半月~25年,40例经X线摄片报告有胆脂瘤伴鼓室顶盖或乙状窦骨质破坏35例。经CT检查25例,报告有低密度区或环状增强影20例。 本组60例均行乳突根治术,术中所见:鼓室顶盖破坏45例次,乙状窦骨质破坏35例次(有的病人有2处以上的颅骨破坏)。乙状窦前移2例,术中见乙状窦骨质破坏清理病灶时出血1例,约100ml,用明胶海绵及碘仿纱条填塞,术后7d抽纱条,无继发性出血。临床疑为脑脓肿32例(颞叶单个脓肿22例,多发性脓肿1例,小脑脓肿9例)。经乳突腔诊断性脑脓肿穿刺抽脓9例,成功8例。(其中B超引导下抽脓4例,成功3例;CT引导5例,成功5例),23例请神经外科协助钻颅,抽脓引流(其中15例在CT引导下钻颅抽脓,成功15例),脓液量0.8~100ml不等。术后选用能通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给适量激素和脱水利尿剂。

  • 甲硝唑瘘管内冲洗治疗耳前瘘管脓肿

    作者:邬吉辉;彭宣会;王淑会

    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所形成的脓肿,一般单纯全身抗炎及局部切开引流,愈合较慢,通常需换药7~10d或更长时间才能治愈。近年来笔者在全身抗炎及局部切开引流的基础上,结合用甲硝唑作瘘管内冲洗治疗1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耳前瘘管15例,男6例,女9例。年龄10~45岁。首次感染形成脓肿者11例,复发性脓肿4例。 方法:局麻下脓肿切开清除脓液后,用注射器吸取0.5%甲硝唑液20ml,接眼科用泪道冲洗针头,经瘘管口插入冲洗,药液经脓肿切开口流出。冲洗液中可见含较多颗粒及油脂状腐物,再用10ml甲硝唑液冲洗脓腔,然后在脓腔中置橡皮膜引流条,敷料包扎。全身抗炎治疗,次日换药重复上述方法,一般冲洗3~5次,伤口逐渐愈合。 本组病例3d愈合者1例,4d愈合1例,5d愈合6例,6d愈合4例,7d愈合3例,平均5.5d。综合我院有记录的未作瘘管内冲洗治疗的耳前瘘管脓肿25例,其病程为7~25d,平均11d。

  • 喉部良性病变显微手术摘除

    作者:陈闽琪;陈立燕

    喉部良性肿物包括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声带肥厚、白斑、囊肿等。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治疗,以前用间接喉镜或支撑喉镜肉眼下病变摘除,因与患者配合不好或病变组织不能清晰分辨以致疗效欠佳。我院自1996年3月至1998年2月在全麻支撑喉镜下显微手术摘除喉部良性肿物85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经纤维鼻咽喉镜检查诊断为喉部良性肿物患者85例,男23例,女62例。年龄2~74岁(平均33岁)。双侧声带息肉53例,单侧声带息肉15例,双侧声带小结9例,声带囊肿7例,室带肥厚1例。(2)手术设备:手术显微镜:德国Leica,655型。支撑喉镜:上海医疗器械厂。喉显微手术器械:苏州医疗器械厂。(3)手术方法:①麻醉:本组病例均采用经鼻插管静脉给麻醉药(异丙酚2~2.5mg/kg)和肌松药(卡肌宁0.5mg/kg)及芬太尼0.02mg/kg。②手术步骤:支撑喉镜下充分暴露前联合及声带区,显微镜10倍放大后可分辨正常组织及肿物界限。对范围大的息肉、小结及分界明显的肿物,用侧开喉钳钳夹向内侧牵拉,显微喉刀沿基底部将病变切除。对囊肿则分离囊壁后取出或用侧开显微喉钳在不损伤正常组织的前提下尽量剥离囊壁并压迫止血。对伴有声带肥厚的将声带粘膜纵行切开(利用伤口愈合后瘢痕收缩以减少肥厚程度)。手术时间为3~0min。术毕,撤出支撑喉镜及显微镜。(4)术后处理:术后绝对禁声3d,使用抗生素和激素3~4d。

  • 鼻内镜下切除上颌窦出血性坏死性息肉12例分析

    作者:李新初;吴玉珍

    我们自1994年2月~1996年12月对12例上颌窦出血性坏死性息肉采用鼻内窥镜经上颌窦自然开口径路切除,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2例患者中,男8例,女4例。年龄26~65岁,平均46.5岁。病程8个月~5年。12例均为单侧,左侧7例,右侧5例;Ⅱ型1期占8例,Ⅱ型2期占4例(根据1997年海口标准)。均有反复鼻出血史,其中1例多一次出血约150毫升,其余均小量间断出血;有新鲜血,陈旧性血或涕中带血;平卧休息,用湿毛巾冷敷后可自止。头痛4例,面部麻木4例,牙疼2例,流清涕2例。鼻镜检查:10例鼻腔可见暗红色、坏死肿物及息肉样新生物填充;2例仅见中鼻道少许陈旧性血迹。鼻窦CT冠位加轴位扫描,均见上颌窦内不均匀或均匀密度增高影,CT值为50~75Hu,其中5例上颌窦周壁骨质变薄,4例窦口扩大,3例筛房破坏。 12例患者先用浸透加有1‰肾上腺素的1%地卡因溶液的棉片作鼻腔表面麻醉,反复3次,然后用1%盐酸利多卡因溶液分别阻滞蝶腭神经及筛前神经,在4mm 0°、30°、70°的鼻内窥镜下,先切除鼻腔新生物,然后切除钩突,清除筛房病变组织,再确认鼻囟门区或找到上颌窦自然口后再进行扩大该口至0.8cm×1.2cm~1.0cm×2.0cm之间,注意勿损伤鼻泪管。用70°内窥镜观察上颌窦,见窦内大量暗红色、坏死样物及息肉样新生物,均清除之,然后用庆大霉素、地塞米松及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术腔,并填入凡士林纱条压迫止血,术后将组织送病检,报告为腺体扩张息肉伴炎性出血、坏死。

  • 微波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50例报告

    作者:朱同林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法很多,但疗效不理想。我院用微波热凝治疗50例,总结报告如下。 50例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9~51岁,病程2~5年。均有不同程度的鼻塞、鼻痒、打喷嚏、流清涕,根据1990年乌鲁木齐会议变应性鼻炎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诊断和疗效评定。 采用国产EBH-Ⅲ耳鼻咽喉综合治疗仪,频率2450MHZ,功率10~60W可调,辐射器为针状接触式,脚踏式起动定时器,可随意控制操作时间。患者取端坐位,用2%地卡因麻黄素混合液棉片麻醉鼻腔粘膜(反复3次,每次5min)。经鼻镜直视下,将针状辐射器沿着下鼻甲前端内侧面和鼻丘表面,紧贴粘膜,踩动脚踏开关将粘膜划痕3~4条,深达2mm,长约6mm,每次双侧鼻腔先后进行治疗,直到下鼻甲前端和鼻丘部呈白色凝固状为止。如有中鼻甲息肉样变或肥大可同时一次热凝治疗。术后有微痛,不出血,不用抗生素,1%呋麻液滴鼻1周,约2周后手术局部坏死粘膜全部脱落,创面愈合,症状随之改善。

  • 1007-1520(2000)04-0196-01

    作者:陈文质

    我科于近2年治疗3例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后鼻孔闭锁的患者,均采用鼻内窥镜下后鼻孔闭锁成形术,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 3例中男1例,女2例。年龄52~65岁。病程8月~3年,均为鼻咽癌T2N0M0。3例均接受放射治疗,总剂量50~65Gy。放疗结束后2~6月逐渐出现双侧鼻阻并进行性加重直至鼻腔阻塞不能通气,伴溢脓涕。检查:双侧后鼻孔完全闭锁,鼻腔底见脓涕,不能擤出。鼻咽部有部分片状灰白色痂皮覆盖,未见新生物,口咽部粘膜干燥,颈部皮肤呈浅褐色,未触及肿块。3例患者血常规正常。全身肝肾功能检查正常。胸部X线透视未发现异常,心电图2例正常,1例示心肌劳损。鼻部CT检查示双侧鼻腔后段,后鼻孔软组织堵塞,厚度4~6mm,上颌窦、筛窦、蝶窦有不同程度炎症表现,鼻咽部未见明显病灶,颅底未见骨质破坏。

  • 全喉切除后Ⅰ期发音重建术(Blom-Singer技术)

    作者:李文生;李树武

    全喉切除,目前仍是治疗中晚期喉癌的主要方法。手术后,患者丧失了正常的发音器官,不能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存质量。我科自1995年以来,对全喉切除的患者,运用Blom-Singer技术,行I期发音重建术,术后发音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结果 本组共15例,男14例,女1例。年龄46~70岁,平均62.5岁,手术前后病理报告均为:鳞状上皮癌。按UICC分型:T3N0M05例,T3N1M05例,T4N0M05例。其中5例全喉切除时行颈廓清术,2例安装发音管后,予放射治疗。 安装Blom-Singer发音管后,全部病例即能在医生指导下发出气管食管音,86.67%(13/15)的患者当时可说出简短词语,13.33%(2/15)的患者,经短时间训练(约0.5~2h),亦可说出简短词语,一周后复查,数数可达20~40,吸一口气,可说出10~20个单字,全部患者可与医生、护士交谈,而且语句清晰;半年后复查,全部患者对发音感到满意,无1例误吸,个别病人已回到教师的工作岗位。

  • 丹参与甘油合用对正常豚鼠前庭膜及基底膜的效应

    作者:余宏;员彭年;叶聪俊

    目的试图寻找提高对内耳脱水效应的方法。方法分别采用丹参与甘油合用和单用甘油作正常豚鼠静脉注射,进行内耳膜迷路形态学观察、耳蜗微循环和外淋巴Na+、K+、Ca2+浓度的测定。结果发现丹参与甘油合用较单用甘油引起的内耳前庭膜及基底膜形态学变化、耳蜗微循环增加及外淋巴Na+、K+、 Ca2+浓度的变化有明显差异。结论丹参与甘油合用明显增强了甘油经正常豚鼠前庭膜和基底膜对内淋巴的脱水作用。

  • 外进路鼻畸形矫正术

    作者:曹莫;栾峰;成军;丁秀萍

    目的本文介绍鼻外进路矫正外鼻及鼻中隔畸形。方法采取改良Rethi's切口。作双侧鼻翼缘至鼻小柱下端蝶形切口。分离鼻骨椎与软骨椎表面的舌形骨膜及软骨膜复合组织瓣。从两侧大翼软骨间进路矫正鼻中隔偏曲。大翼软骨部分移植矫正鼻尖畸形。鼻骨重新对位固定,矫正鼻梁鼻背畸形。鼻骨椎与软骨椎结合区复位、缝合、固定,防止鼻骨椎与软骨椎呈阶梯状,保持鼻梁平直。对骨椎与软骨椎结合区已破坏者,取髂骨外板移植于鼻骨骨膜下,修复此区。结果既恢复了外鼻形态又保障了鼻腔的通气功能。结论此切口术野暴露清楚,操作直接,组织分离充分,外观无明显疤痕,术后效果好。

  • 鼻腔鼻窦非上皮性恶性肿瘤

    作者:吴忠明;沈宝茗;曾庆彪

    目的为了加强对鼻腔鼻窦少见的非上皮性恶性肿瘤的认识,对其临床特征、病理学特征进行讨论。方法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明确病理诊断后,进行治疗并随访。结果经1~8年随访观察,存活2~8年10例,其中恶性黑色素瘤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各2例;浆细胞瘤、横纹肌肉瘤和神经源性肉瘤各1例。结论这类肿瘤生长速度快,恶性程度高,易发生转移及侵犯周围器官,难于手术彻底切除,5年生存率低,免疫组化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 全喉切除术后安装Blom-Singer发音管术28例

    作者:彭玉成;钟海林;陆书昌;范静平;廖建春

    目的为无喉者恢复发音功能。方法用气管食管穿刺术、内窥镜手术建立气管食道通道,安装Blom-Singer发音管。结果 28例中25例发音成功,成功率为89.29%。结论气管食管造瘘安装Blom-Singer发音管,方法简单,并发症少,是全喉切除术后获得Blom-Singer发音重建的一种有效途径。

  • 防止鼻内镜术后中鼻甲粘连的处理体会

    作者:颜永毅;边学;张增;丁丽

    目的探讨更为完善的中鼻甲处理方式,防止鼻内窥镜术后中鼻甲粘连。方法通过对144侧中鼻甲分别或同时采取骨折内移、前下缘切除、下缘切除、片状切除及中鼻甲骨保留等,观察其术后粘连和对术后转归的影响。结果术后发生中鼻甲前端粘连12侧,中段粘连2侧,嗅裂及中隔粘连各1侧,1期恢复良好128侧(88.89%)。经处理后仍致上颌窦口狭窄2侧(1.39%),中鼻甲前端轻度粘连4侧(2.78%),均不影响术后转归。结论有效内移并缩小中鼻甲前下缘是保留中鼻甲而不影响术后转归的关键,轻微中鼻甲前端粘连不影响其术后转归。

  • 鼻内孔缩小术治疗萎缩性鼻炎

    作者:许心茂;柴茂文

    目的探讨鼻内孔缩小术对萎缩性鼻炎的疗效。方法报告23例(41侧)鼻内孔缩小术,并采用荧光素棉线法于手术前后进行鼻粘膜分泌功能检测。结果术后随访1~2年,19例症状全部消失,2例鼻内孔过度缩窄,经切开置管扩张,鼻塞消失,2例(3侧)缩小的鼻内孔再度变大,仍需用药治疗。鼻分泌功能测试,棉线着色长度术前为18.36mm±4.61mm,术后2年为23.73mm±6.25mm,二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鼻内孔缩小术可有效减少鼻通气量,减轻症状,改善鼻分泌功能,是可取的有效方法。

  • 类固醇药物鼻腔局部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向东;张呼和;郭剑锋;诸小侬;顾之燕;韩德民

    目的回顾近年来类固醇药物鼻腔局部应用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方法分析近年有关的文献26篇。结果鼻腔局部用类固醇药物对参与变应性鼻炎和鼻息肉的多种细胞和细胞因子都有广泛的抑制作用,临床应用能有效地改善症状,治疗剂量下即使长期应用也几乎没有或无全身副作用,鼻腔局部副作用极轻微或无。结论鼻腔局部用类固醇药物治疗鼻炎(变应性和非变应性)和鼻息肉等鼻腔疾病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喉部癌肉瘤1例

    作者:周玫;石群立

    癌肉瘤发生在喉部是非常罕见的,现将我科于1993年6月收治的1例喉部癌肉瘤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58岁,农民。持续性、渐进性声嘶8个月,无痰中带血,不伴呼吸困难。无烟酒嗜好。间接喉镜下见左声带、声门下灰白色新生物突起,表面光滑;CT扫描提示左声带增厚突出,气道右移,颈部未发现转移。2次左声带活检均示增生的纤维组织内有少许异型细胞。观察1个月后,发现左侧假声带亦出现增厚,灰白色,粘膜完整。于1993年7月24日在全麻下行喉裂开术,术中见左侧声带、室带、喉室均增生突起,质韧,表面不平但无溃烂,甲状软骨无破坏,术中快速冰冻组织切片,检查倾向于低度恶性的间叶组织肿瘤。手术切除肉眼所见之肿瘤及其周围2mm范围组织,保留甲状软骨。术后病理见部分组织表覆鳞状上皮,其下可见分布不均之梭形细胞;部分区域排列呈编织状、旋涡状,细胞大小不一,部分胞浆较多,核大,深染,有异型性,可见病理性核分裂;Masson组织染色,提示瘤组织符合纤维性,瘤细胞免疫酶提示:vim(+),mac387(+),ck(±),EMA(-),Des(-),myo(-),诊断倾向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 中耳乳突颅内巨大恶性血管外皮细胞瘤1例报告

    作者:熊光仲;黄威;张治平;卢永德;任基浩

    患者男性,15岁。因头部及右耳疼痛伴眩晕3个月,头痛加重并呕吐半月入院。住院前1周曾在外院诊断为中耳炎而行乳突凿开术,因渗血不止而中止手术。术后症状加重,右耳伤口仍出血,头痛难忍伴恶心呕吐,疑乳突炎并发脑脓肿收入耳鼻喉科行乳突探查术,未发现胆脂瘤及炎症病变,但见乳突内有出血性肉芽组织样病变。取组织活检报告血管外皮细胞瘤。因侵犯颅内而转神经外科治疗。 检查:慢性病容,体瘦。听力图示右耳呈混合性耳聋,右耳乳突切口处有血性液外渗,走路不稳,Romberg征(+)。CT扫描右颞部占位病变,肿块大约6cm×5cm×5cm。占据幕上幕下,右颞骨乳突部骨质明显破坏,CT值47,密度不均。MRI示右颞部占位病变,肿块占据幕上幕下,T1、T2像呈高低不均信号,肿块大小与CT相似。全麻下取右颞顶枕幕上幕下联合切口入路。术中发现右颞骨、乳突、岩骨等组织严重腐蚀破坏。肿瘤位于右颞顶硬膜,粘连紧密,肿瘤呈红色,血运非常丰富,质地中等,包膜不完整。肿瘤大约6cm×6cm×5cm,右颞叶明显受压。肿瘤骑跨于右天幕上,后下部分扩展至右小脑脑桥角水平。显微镜将中耳乳突及颅内肿瘤全部切除。残留巨大空腔用带蒂颞肌填塞,并用颞肌筋膜修补硬脑膜,术后恢复良好。CT扫描复查未见肿瘤及死腔,病理报告:恶性血管外皮细胞瘤。建议行放射治疗,病人拒绝而出院。

  • 外伤性假性颈内动脉瘤破裂出血致死1例

    作者:王传永;郭俊

    患者,男,29岁,因头部外伤2月,反复鼻出血1月,于1994年11月25日收住院。患者2月前不慎被车撞伤头部,当时昏迷约10min,醒后即感头痛及左眼视力下降,左鼻腔流血性液体,给予颅脑CT检查示左眶后壁、前颅窝骨折。经抗炎脱水治疗症状逐渐好转。1月前患者左鼻腔出血,量约100ml,经前鼻孔填塞后出血停止,此后每隔5~10d左鼻腔即出血一次,出血量多少不等,多时达1000ml,先后出血6次,出血前多有左前额部胀疼并鼻根部烧灼感。入院查体:青年男性,一般情况可,血压105/75mmHg,左眼眶外上方见长约3cm瘢痕,左眼视力0.1,左眼球活动正常,光反射迟钝,左眼视神经萎缩;右眼正常。左鼻腔嗅沟处有暗红色血凝块,未见明显出血点及新生物,鼻咽部正常。入院后给予输液治疗及对症处理,左鼻腔又先后出现2次大出血,每次出血量约800~1000ml,经前后鼻孔填塞及止血药物治疗效果不佳。12月14日给予行脑血管造影检查,见左前颅凹、蝶骨嵴骨折,蝶窦内密度增高,左颈内动脉虹吸部2~3段交界处可见一直径约0.3cm瘤腔致密影,边缘较规整,无造影剂外漏,结论为颈内动脉C2~C3段假性动脉瘤。请神经外科会诊,拟行手术治疗。患者于12月18日突发左鼻腔及口内大出血,在很短时间内出血约2500ml,经抢救无效死于急性循环衰竭。

  • 儿童扁桃体周围脓肿1例

    作者:王选胜

    扁桃体周围脓肿为一常见病,但发生于儿童者少见,现报告1例。 王某,男,4岁。咽痛伴张口受限5d,经门诊治疗不见好转入院。入院时:T37.2℃,张口轻度受限,咽略充血,悬雍垂被推向左侧,双侧扁桃体无充血、无脓苔。右扁桃体周围膨隆,有波动感,穿刺抽出脓性分泌物约4ml,心肺未见异常。 入院后诊断为扁桃体周围脓肿,行穿刺排脓、抗炎、对症等治疗,1周痊愈出院。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