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torhinolaryngology-skull Base Surgery 중국이비인후저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南大学
  • 影响因子: 0.6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1520
  • 国内刊号: 43-124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2-171
  • 曾用名: 中国耳鼻咽颅底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南
  • 主编: 田勇泉 肖健云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幼年型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18例

    作者:张爱民;连荣;杨荣

    幼年型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juvenile-onset recurrent respiratory papilloma, JO-RRP)常易造成呼吸道阻塞而威胁患儿生命,目前国内外无特效疗法.由于易复发和常需多次手术治疗等特点,使临床处理较为棘手,为加强临床对JO-RRP的认识、探讨佳的治疗方法,现将我院1981年3月~2002年3月年收治的1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 高频喷射通气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

    作者:黄慧青;方舒东;翁祖勋

    小儿气管异物多伴有低氧血症,在行气管镜检查过程中可加重,甚至出现窒息.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用高频喷射通气(HFJV)行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41例效果令人满意,现报道如下.

  • 动态喉镜下治疗喉部良性病变780例疗效分析

    作者:薛柯凡;范崇盛;李英;王红洛;张炜

    对于喉部良性病变如声带息肉、声带小结等,以往多采用支撑喉镜或在间接喉镜下进行.近年来,有报道在纤维喉镜下进行治疗,但少有在动态喉镜下实施的报道.自1998年5月以来,我科在动态喉镜下行喉部良性病变手术780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 显微镜下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附121例报告)

    作者:官明;杨福兵;潘庆;陈锐

    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法,我院1986年1月~2003年8月,对121例病人经采用耳后小切口乙状窦后入路行显微镜下三叉神经血管减压松解术治疗,效果良好,总结报道如下.

    关键词: 显微镜 减压术 治疗
  • 头颈部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分析

    作者:古庆家;崔晓波;刘亚峰;周光耀;刘海;梁传余

    恶性淋巴瘤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kin lymphoma,NHL)在头颈部的发生率远高于霍奇金病(Hodikin disease,HD).头颈部NHL早期症状不典型,临床表现差异较大,耳鼻咽喉科医生如对此病缺乏认识,则易出现漏诊和误诊现象.为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现将我科1995~2002年收治的41例头颈部NHL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 中耳乳突手术面神经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作者:洪锦科;高盛宏;张俊;燕志强;周锦川

    面神经损伤多由医源性或外伤性(颞骨穿透伤或颞骨骨折)等原因引起.医源性损伤可见于中耳手术(常易损伤前庭窗上方和面神经)、乳突手术(常易损伤水平段)、中颅凹手术(易损伤迷路段)及腮腺手术等.根据资料统计中耳乳突手术所致面神经损伤发生率约1~3%[1].我科1974年3月~2003年8月,中耳乳突手术306例,其中发生面神经损伤5例(1.6%).今根据我们的经验体会就手术中如何防止面神经损伤作一讨论.

  • HIV阳性孕妇鼻出血32例分析

    作者:李梅;任惠兰;刘延玲

    妇女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占世界感染HIV总人数的一半左右,黑人妇女感染率更高,可达60%~70%左右,在我国也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妊娠期妇女因鼻腔局部因素和内分泌的变化鼻出血并不少见,但HIV阳性妊娠妇女鼻出血的情况较少见.作者1999年9月~2001年7月在坦桑尼亚Dodoma省医院工作时,对耳鼻喉科门诊就诊的32例HIV阳性孕妇鼻出血进行了诊治,现报道如下.

  • 感染期耳前瘘管显微切除

    作者:刘平;徐家兔;诸峰

    目前耳前瘘管感染期手术是否可行已不再有争议.我科自2000年2月~2003年6月在显微镜下行感染期耳前瘘管切除36例,疗效令人满意,现介绍如下.

    关键词: 瘘管 感染 显微手术
  • 鼻内镜下眶内壁骨折整复手术的疗效分析

    作者:祝灵春;杨爽;孙立

    外伤性爆裂性眼眶骨折主要指发生于眶壁薄弱的内、下壁骨折,也称为击出性骨折.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我院2000年2月~2002年3月对单纯发生于眶内壁的爆裂性骨折伴眼球内陷及复视的21例病人,实施了鼻内镜下经筛窦行眶内壁骨折整复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鼻内镜下鼻骨复位术

    作者:张英华;李晓帆

    鼻骨骨折在鼻外伤中较常见,多由直接暴力所引起,骨折可单纯局限于鼻骨,也可累及周围结构,外伤引起的鼻骨骨折一般向后移位,表现为鼻梁塌陷或不对称,X线和前鼻镜常规检查时,不易观察到出鼻骨向后移位的具体状态,更容易忽略其并发的鼻中隔骨折.1996~2003年我科共收治31例鼻骨骨折病人,均用鼻内镜进行检查和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鼻内镜视神经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与VEP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娜;张念凯;袁先道;孔维佳

    目的探索鼻内镜下视神经减压术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外伤性视神经病37例,在外伤后3~30 d内行鼻内镜下视神经减压术.13例病人术前和术后行F-VEP检查.结果 37例病人中21例术后视力获得改善,有效率为56.8%.13例术前和术后行F-VEP监测中,能引出P100波的患眼术后疗效好于无P100波者(P<0.005).结论外伤性视神经病应积极采用视神经减压术,手术后疗效与视神经的损伤程度密切相关,似并不完全取决于伤后时间.术前F-VEP检测情况对预测预后有一定的帮助.

  • 头颈部血管性疾病的介入诊治

    作者:汪银凤;汪世存;孙敬武;万光伦;孙家强

    目的评价介入诊疗技术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中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对采用Seldinger技术动脉插管造影、栓塞进行诊断和治疗的鼻咽纤维血管瘤、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头面部血管瘤、难治性鼻出血等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成像中,除6例血管瘤无显影,2例腭、颈部肿块明确为颈内动脉瘤而瘤体与颈内动脉共壁无法栓塞之外,其余24例均成功进行了栓塞治疗.栓塞作为单一治疗方式的11例中,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例、难治性鼻出血5例、蔓状血管瘤4例均一次栓塞治愈,1例Ⅲ期鼻咽纤维血管瘤姑息性栓塞控制了症状;栓塞辅以手术治疗的13例,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其中6例鼻咽纤维血管瘤,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60 ml,7例血管瘤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50 ml.结论 DSA造影在头颈部血管性病变中能显示供血动脉、异常交通支、动静脉瘘等清晰的动态图像,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血管内栓塞治疗对颈外动脉系统的难治性鼻出血、颈内动脉海绵窦瘘、部分血管瘤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对血运丰富的肿瘤,术前栓塞可显著减少术中出血,大大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 达克罗宁与丁卡因复合麻醉在纤维喉镜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陈湘晖;肖健云;赵素萍;冯永

    目的探讨达克罗宁与丁卡因复合麻醉在纤维喉镜检查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0例接受纤维喉镜诊治的病人,随机分成达克罗宁组、丁卡因组、达克罗宁与丁卡因复合麻醉组,每组30例,观察其麻醉效果.结果达克罗宁与丁卡因复合麻醉组、达克罗宁组及丁卡因组均取得了满意的麻醉效果,总有效率分别为96.7%、93.3%、90%,其中达克罗宁与丁卡因复合麻醉显效率为90%,明显优于达克罗宁组60%和丁卡因组63.3%,三组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纤维喉镜检查与治疗前选用达克罗宁与丁卡因复合黏膜麻醉,可提高麻醉的安全性和可控性,能减少病人痛苦,病人更易于接受.

  • 耳廓外伤的治疗方法探讨

    作者:金建水;于刚

    目的探讨耳廓撕裂伤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2例耳廓撕裂伤病人根据不同损伤程度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结果 21例病人取得满意的效果,1例病人部分成活.结论及时就诊,根据耳廓破损程度采用不同的术式进行修复及控制感染是提高耳廓撕裂伤治愈率的关键.

  •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保留扁桃体窝的方法及意义

    作者:潘黎明;浦立;许惠明

    目的进一步完善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的手术思路和方法,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方法对26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采用保留扁桃体窝及悬雍垂全长的手术方式.结果该新术式术后口咽腔形态自然,鼾声明显减轻或消失,呼吸暂停完全消失,手术疗效显著提高,复发率明显低于不保留扁桃体窝者.结论保留扁桃体窝避免了并发症,手术效果令人满意,病人术后生活质量提高,对OSAHS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 特发性面肌痉挛--面神经根部病因学观察

    作者:赵永宏;李晖;米修奎;刘忆华;汤亚伟;蔡其刚

    目的探讨特发性面肌痉挛(IHF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方法选择特发性面肌痉挛126例作A组,不伴面肌痉挛的三叉神经痛病人80例作B组(对照组).在神经根血管减压术中采用显微镜或鼻内镜观察面神经根周围病变.结果 A组中面神经根部病变包括:责任血管压迫120例(95.2%);胆脂瘤1例(0.8%);原因不明5例(4%);伴神经根粘连82例(65%).B组中面神经根出现血管"接触"64例(80%);构成压迫者18例(22.5%);6例(7.5%)伴蛛网膜粘连.结论 IHFS主要病因是神经根血管压迫,压迫部位主要在面神经根起始部(REZ),局部肿物如胆脂瘤也是病因之一,部分患者病因不明;面神经根部蛛网膜粘连是血管压迫致病的主要诱因.

  •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镜下切除垂体腺瘤

    作者:阮标;马静;余化霖;汤勇;董超;葛继红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镜下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8例垂体腺瘤的病人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行显微镜下垂体腺瘤摘除术,其中微腺瘤18例,大腺瘤10例;功能腺瘤20例,其中催乳素瘤10例、生长激素腺瘤5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3例、促性腺激素腺瘤2例;无功能腺瘤8例.结果显微镜下全切除肿瘤20例,次全切除5例,大部分切除3例;术后无1例死亡,无脑水肿、视神经损伤、鼻中隔穿孔以及鼻腔粘连等并发症;术后所有病人血清激素水平均较术前有明显下降,随访3~6个月,未见影像学下的肿瘤复发.结论显微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具有鼻腔结构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病人恢复快等优点.

  • 血栓通为主综合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观察

    作者:邓甘霖;殷明昌;何丽娟

    目的观察以血栓通为主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突发性聋病人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突发性聋病人116例,随机分为两组.血栓通组(74例):用血栓通静脉滴注加其他中西药综合治疗.对照组(42例):用中西药综合治疗.结果血栓通组总有效率91.9%,对照组总有效率78.6%,血栓通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116例病人中伴眩晕者总有效率73.3%,不伴眩晕者总有效率90.1%;116例病人中病程少于1周者总有效率为94%,病程超过1周者的总有效率71%.结论以血栓通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聋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颅底陷入症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的联合手术治疗(附4例报告)

    作者:王君宇;姜冰;奚健;马建荣;张明宇;方加胜

    目的探讨颅底陷入症(Basilar invagination BI)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Chiari malformation)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4例颅底陷入症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病人经CT、MRI检查并测量Klaus高度指数、齿状突尖到桥延交界处的距离、小脑扁桃体下疝深度,所有病人均首先行后路减压、枕颈钛板固定、植骨融合,然后再行经口咽齿突磨除术.结果所有病人均于术后短期内症状缓解,术后半年4名病人均能生活自理;术后1年2名病人已能参与一般的体育活动,另2名病人也能进行较轻的劳动.结论对颅底陷入症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的病人先行后路减压加固定、植骨融合,再行前路经口咽入路磨除齿突的联合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应用研究.

  • 霉菌性鼻窦炎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王绍忠;郎军添;蔡晓

    目的探讨霉菌性鼻窦炎的诊断分型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霉菌性鼻窦炎病人临床资料,全组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FESS)13例、柯陆氏5例、鼻内镜下单纯蝶窦开放术1例、FESS加蝶窦开放术2例.结果 21例病人均治愈,且均经术后病理证实.结论霉菌性鼻窦炎以上颌窦多发,蝶窦、筛窦次之、额窦少,分型以非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常见,CT检查是早期诊断的有效途径.疗效预后关键在于鼻窦开放程度、引流通畅与否.

  • 温州地区128例聋人致聋原因调查

    作者:朱翌;熊术道;李智渊;廖志苏;陈建福

    目的探讨温州地区聋人的致聋原因.方法对温州地区128例感觉神经性聋人进行病因学调查,并同时行线粒体DNA突变检测.结果发现先天性聋32例(25.0%),药源性聋60例(46.9%),可能高热致聋8例(6.3%),手术或外伤致聋2例(1.6%),不明原因后天性聋26例(20.3%).在所有128例聋人中mtDNA 1555位点突变检出6例,占4.7%,其中在24例家族史病人中检出4例(16.7%).结论提示药物致聋是耳聋的重要原因;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建立筛选易感儿的有效实验方法,对降低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 耳内镜下再次人工镫骨手术

    作者:林枫;王跃建;虞幼军;刘振;姚清华

    目的探讨耳内镜在耳硬化症再次镫骨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6耳足板小窗技术术后听力改善不满意的病人,局麻下行耳内镜下镫骨探查及再次人工镫骨置换术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5耳听力明显改善,气导平均改善26.5 dB;术后平均气骨导差:3耳≤15 dB,2耳为15~20 dB,1耳无效.手术历时短,所有病人术中术后均无任何并发症.结论耳内镜下再次人工镫骨手术,探查听骨链,重建听力具有图像清晰、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明显优于显微镜.

  • 鼻内镜下微创治疗鼻中隔偏曲伴下鼻甲肥大

    作者:沈亚华;黄桂球;张楠;马永忠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微创治疗鼻中隔偏曲伴下鼻甲肥大的疗效.方法对我科199例鼻中隔偏曲伴下鼻甲肥大采用鼻内镜手术,行鼻中隔矫正术;用4 mm Stryher微型电动切割器作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结果随访6~30个月,该方法对199例均能彻底地矫正鼻中隔偏曲,尤其是高位、后段的鼻中隔偏曲,能安全有效地减少下鼻甲体积,满意地改善病人的鼻腔通气,防止术后鼻腔干燥结痂及并发萎缩性鼻炎.仅有1例病人术后并发鼻中隔穿孔.结论该方法与传统的鼻中隔矫正术及下鼻甲手术比较,更加安全有效,既能保持疗效持久,又能保存下鼻甲的正常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生物粘合剂在喉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进让;孙建军

    目的探讨生物粘合剂在喉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4例Reinke间隙水肿、声带囊肿和双侧声带麻痹病人,术中将制作的声带黏膜瓣用生物粘合剂粘合在声带创面,以减少声带术后的裸露面.结果生物粘合剂代替了喉内缝合,喉黏膜得到充分保留,简化了手术操作,术后恢复快,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论生物粘合剂简化了喉显微外科手术操作,加快了创面愈合,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下颌骨外旋径路切除晚期口咽癌的临床研究--附6例报告

    作者:邱连升;林泼水

    目的探讨晚期口咽癌的手术入路和口咽缺损的一期修复.方法采用下颌骨外旋径路切除晚期口咽癌6例,其中口咽侧壁癌5例,舌根癌1例;口咽缺损均采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结果全部病例随访2~7年,4例存活3~7年以上,2例分别于术后1,3年死于局部复发.1例咽瘘,3例短期食物返流入鼻腔.全部病例半年内吞咽、言语功能基本恢复.结论下颌骨外旋径路切除晚期口咽癌,具有视野开阔、直视下完整大块切除肿瘤、且便于修复缺损;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咽侧壁、舌根及软腭缺损效果良好.

  • 鼻咽癌1664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振清;雷伟华;杨福璇

    目的探讨鼻咽癌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我院1994年2月~2000年9月经病理检查确诊的鼻咽癌1664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鼻咽癌高发区中以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为主;多发生于中壮年;主要特点为颈部淋巴结转移,回吸痰中带血及涕血、头痛、耳鸣及鼻塞.结论在鼻咽癌高发病区仍以常见的鳞状细胞癌病理类型为主.临床上对该病应有足够的认识,以期早期诊断.

  • 鼻腔恶性淋巴瘤误诊4例

    作者:李云秋;冯永;王继华;肖旭平

    目的分析鼻腔恶性淋巴瘤误诊的原因,增强对该病的认识,降低误诊率.方法报道4例误诊病例,对其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鼻腔恶性淋巴瘤易被误诊为慢性肥厚性鼻炎、慢性副鼻窦炎、鼻咽纤维血管瘤、上颌筛窦癌.其误诊的主要原因有:①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不足.②组织取材不恰当,病理诊断缺乏特异性.③过分相信满足于现有诊断.结论鼻腔恶性淋巴瘤早期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表现,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时诊断和正确治疗.

  • 全喉切除术后改良一期发音钮重建发音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袁慧钧;王振霖;刘江涛;孔庆才

    探讨全喉切除术后不预置扩张管,一期置入发音钮的技术.方法回顾我院1999年1月~2002年5月行全喉切除术病人158例,其中71例(A组)采用先放置气管-食管扩张管,形成气管-食管瘘后再安置发音钮的方法;87例(B例)采用直接置入发音钮的发音重建的方法.结果A、B两组的发音成功率分别为95.8%和97.7%,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术式只需一次手术即可全部完成,减少了对病人的侵入性损伤,同时简便、易行、节约费用,更易被病人接受.

  • 颞盂入路及其在颈静脉球体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林昶;张榕;程金妹;易自翔

    目的介绍颞盂入路切除向颅内外扩展的颈静脉球体瘤.方法采用颞盂入路联合乳突或乳突-枕下入路,监控颈内动脉(ICA)和面神经远心端,从颈静脉孔外、后、下3个侧面,于直视下分离切除肿瘤.结果 5例颈静脉球体瘤成功切除,术后恢复良好(无下颌运动障碍).结论颞盂入路联合乳突或乳突-枕下入路,可监控ICA远心端和面神经,充分暴露并安全切除颈静脉球体瘤.

  • 颈静脉孔的显微外科解剖研究

    作者:刘庆;袁贤瑞;姜维喜;罗端午;潘亚文

    目的研究颈静脉孔的硬脑膜结构和孔内神经、血管结构的行程及形态特征.方法显微镜下模拟枕下极外侧入路、颈-乳突入路和Fisch颞下窝入路的手术操作,研究10例福尔马林及乳胶灌注头颈标本颈静脉孔的显微解剖特征.结果在颈静脉孔的颅内开口,舌咽神经与迷走、副神经间被纤维或骨性结构隔开.在颈静脉孔内,脑神经行于颈静脉球上方的内侧,舌咽神经位于前方,所有神经束均可用显微外科技术分开,副神经的脑根同脊髓根一起进入颈静脉孔后又加入迷走神经.颈静脉球及临近颈内静脉接受来自乙状窦、岩下窦、椎静脉丛、舌下神经管静脉丛、髁导静脉及岩斜下静脉的静脉回流.结论颈静脉孔的颅内开口可分为岩部、颈内部(或神经部)和乙状窦部,颈静脉孔内脑神经的不同神经纤维束在整个行程中彼此独立,副神经仅由脊髓根构成.

  • 质粒载体介导CD基因对喉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研究

    作者:唐瑶云;肖健云;赵素萍;冯永;胡瑾

    目的构建含酵母菌自杀基因CD的质粒表达载体pcDNA3.1(-)CMV.CD,并利用该载体进行喉癌Hep-2细胞株转染研究,体外实验观察前体药物5-FC对稳定表达CD基因的喉癌Hep-2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方法通过RT-PCR从酵母菌RNA内扩增出CD基因全长CDS序列,将其定向克隆到质粒表达载体pcDNA3.1(-)CMV中,重组体质粒经XhoI/HindⅢ双酶切鉴定,并对重组体中的CD基因片段进行序列分析,将鉴定好的阳性重组质粒pcDNA3.1(-)CMV.CD运用电穿孔法转入喉癌Hep-2细胞中.经300~600 μg/mlG418正筛选14 d和10 μg/ml前体药物5-FC负筛选,获得稳定表达CD基因的喉癌Hep-2细胞株,提取该细胞株细胞的总RNA,经RT-PCR鉴定CD基因的表达.MTT法观察不同浓度5-FC对稳定表达CD基因的喉癌Hep-2细胞及转染空白载体pcDNA3.1(-)CMV的对照组喉癌Hep-2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阳性重组质粒pcDNA3.1(-)CMV.CD经XhoI/HindⅢ双酶切后获得5353 bp的片段及496 bp的插入片段,DNA自动序列分析证明重组体质粒含完整的477 bp长的CD基因CDS序列.RT-PCR从转染细胞总RNA中扩出453 bp的预期片段.当添加不同浓度的5-FC时,表达CD基因的Hep-2细胞不同程度地被杀死,而对照组的细胞几乎未受到影响,两组细胞的相对生存率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质粒表达载体pcDNA3.1(-)CMV.CD,建立了稳定表达酵母菌CD基因的喉癌表达CD基因的Hep-2细胞株,表达CD基因的Hep-2细胞可以被5-FC杀死.

  • 大鼠嗅球神经干细胞的超微结构

    作者:陈福权;王锦玲;邱建华;刘顺利;米文娟;黄晓峰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的大鼠嗅球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 NSC)的超微结构.方法采用添加丝裂原的无血清培养基分离、培养出生后第1天大鼠嗅球NSC,分别于培养后1周,1个月及2个月收集NSC,2.5%戊二醛固定,行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体外培养的NSC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有微突起或微绒毛,细胞核浆比例高,稀少的细胞浆中有多少不等的未成熟线粒体、核糖体及高尔基复合体.不同培养时期的神经球内未分化NSC的结构大致相同,均有分裂增殖细胞及少数凋亡细胞.培养1~2个月后出现存在粗面内质网及粗长突起的分化细胞.相邻分化细胞的突起间有缝隙连接.结论体外培养的大鼠嗅球NSC保持原始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并能分化成神经细胞.

  • 结节性硬化合并非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作者:刘宏伟;姜冰;杨晓苏;周建华

    结节性硬化(tuberous sclerosis)是累及全身多器官包括皮肤、脑和内脏的错构瘤样病变,少数病例可并发颅内肿瘤,它们中绝大多数为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subepedymal giant-cell astrocytoma),伴有非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者罕见.本文报道1例经手术切除且经病理诊断的结节性硬化伴非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 头颈部重复癌4例报告

    作者:李桂芝;房高丽;孔隽;李长青;金宏林

    多原发癌,又称重复癌、多重癌,早由Billroth于1882年报道,此后逐渐受到临床和基础研究的重视,并于1932年由Warren和Gates提出多原发癌的诊断标准,一直沿用至今.根据诊断标准,总结我科1999~2003年间收治的头颈部恶性肿瘤病人255例,其中多原发癌发生者4例.现报道如下.

  • 鼻咽癌误诊为鳃裂囊肿1例

    作者:杨明;黎孝坚;刘益

    1 临床资料病人,女,30岁.因左上颈肿物3个月,红、肿、热、痛1个月,于2003年12月4日以左颈鳃裂囊肿继发感染收入院.入院检查:病人神志清,痛苦病容,左侧颈部胸锁乳突肌中上1/3区域皮肤红肿,局部温度升高,明显压触疼痛,疼痛放射至头部及胸部,扪及约6 cm×6 cm肿块,位于胸锁乳突肌深面偏后侧,质较软,有波动感,边界欠清,活动度受限,心肺听诊未见异常.颈部彩色B超显示为左侧颈部囊肿继发感染.于2003年12月15日在局部麻醉和神经安定下行左颈囊肿切除,术中见肿物呈囊性有较完整包膜,囊内有淡黄色较稀薄脓液和鱼肉状组织,并已侵犯颈内静脉及颈总动脉壁.术后病理切片诊断为左颈转移性鳞癌.术后鼻咽部CT及鼻咽部活检,诊断为鼻咽部中分化鳞状细胞癌左上颈淋巴节转移.

  • 鼻背部角化棘皮瘤1例

    作者:薛飞;王天友;吴昆旻;周玫;王秋萍

    1 临床资料病人,男,63岁.因左侧鼻背部皮肤渐大性肿物1个月以鼻背部新生物(左)收治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8年,5年前因右侧上颌窦纤维瘤曾行右上颌窦根治术.本次发病前1个月内曾局部涂抹阿昔洛韦抗病毒软膏,肿物仍渐增大,且表面有破溃结痂.查体:一般情况好,左侧鼻背部有10 mm×8 mm×5 mm大小的新生物,质中,无压痛,边界清楚,活动度差,表面呈火山口样溃疡,有干痂,双侧鼻腔未见异常.鼻窦CT(水平位)示右侧上颌窦术后改变,左侧鼻背部软组织影.局麻下行左侧鼻背部肿物切除术,术中见瘤组织血供丰富,无明显界限.术后病理报告为:鼻背部角化棘皮瘤,切缘及基底部未见瘤组织(图1).术后第7天拆除鼻背部缝线,切口与左侧鼻唇沟相连,面部遗留瘢痕不明显.诊断为角化棘皮瘤(鼻背部,左侧).术后随访9个月无复发.

  • 内耳间隙连接和连接蛋白基因家族与遗传性聋

    作者:肖自安;谢鼎华

    耳蜗有非感觉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细胞2套间隙连接系统,内耳前庭的感觉上皮也有间隙连接.已发现在内耳表达的连接蛋白有Cx26、Cx30、Cx31、Cx32、Cx43和Cx45.连接蛋白是同一基因家族编码,其中GJB2(Cx26)、GJB3 (Cx31)、GJB6(Cx30)、GJA1 (Cx43)、GJB1(Cx32)都与遗传性聋有关.GJB2基因敲除小鼠在胚胎期致死.GJB3敲除小鼠60%在胚胎死亡,成活小鼠无耳聋和皮肤疾病等表型.GJA1裸鼠表现心脏发育缺陷与膜内和软骨内成骨延迟.GJB1敲除小鼠表型无明显异常,但外周神经表现脱髓鞘改变.不同间隙连接的缺陷导致听力下降的机制可能不同.间隙连接与耳聋关系的深入研究,可能有助于阐明听觉和耳聋的部分机制.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