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 국제류행병학전염병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浙江省医学科学院
  • 影响因子: 0.4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4149
  • 国内刊号: 33-1340/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2-29
  • 曾用名: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 创刊时间: 197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毛江森
  • 类 别: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期刊荣誉: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SCCmec遗传元件的分子结构与分型

    作者:祁伟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医院和社区感染的重要致病菌.SCCmec遗传元件不仅与MRSA的耐药产生密切相关,而且是MRSA感染株分型的重要指标.此文对MRSA中SCCmec遗传元件的结构特点、命名原则及分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 感染性疾病相关基因研究的策略与方法

    作者:李东良;缪晓辉

    宿主遗传因素在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与单基因疾病不同,感染性疾病的基因研究存在较多困难和问题.此文对目前感染性疾病基因研究的策略和方法作了综述.

    关键词: 传染病 基因 遗传学
  • 梅毒快速检测及其在孕产妇梅毒筛查中的应用

    作者:陈丹龄

    梅毒快速检测已经成为梅毒筛查和诊断手段中的重要补充.WHO推荐在资源有限的地区应用梅毒快速检测方法,以提高孕产妇梅毒筛查和检测的覆盖面,加强梅毒母婴传播的有效控制.此文就目前梅毒快速检测的状况及其在孕产妇筛查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梅毒 快速检测 孕妇
  • NRAMP1基因和人类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易感性

    作者:郑小蕾;王雪芬

    NRAMP1基因,又称SLC11A1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长臂35区(2q35),包括15个外显子及内含子4中交替出现的1个外显子,长13 604 bp.NRAMP1的常见多态性基因有D543N、3′UTR、INT4和5′(GT)n等,和结核易感性相关.NRAMP1蛋白由巨噬细胞表达,是一种H+/二价阳离子的反向转运体,对巨噬细胞的功能有多效性.此文对NRAMP1基因及其和MTB的易感相关性的研究结果进行综述.

  • 单纯疱疹病毒及其治疗性抗体

    作者:汪军远

    单纯疱疹病毒(HSV)的单克隆抗体在体外试验中有较强的中和病毒的活性,在体内能预防、治疗HSV感染,因此有希望与其他抗菌剂联合治疗HSV感染.文中主要介绍了HSV治疗性抗体的抗原表位及两种目前研究较多的HSV单克隆抗体.

  • CTLA-4融合基因免疫策略增强DNA疫苗的免疫应答效应

    作者:周承;陈智

    DNA疫苗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前景,但其免疫效力还不够强大,尤其在大动物和人类中.CTLA-4融合基因免疫能同时增强机体的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在抗感染、抗肿瘤中显示巨大的应用前景,并且其免疫增强效应已在部分大动物体内得到证实.

  • HIV-1基因亚型研究进展

    作者:卓丽;唐小平

    HIV的典型遗传特征之一是高度的遗传多样性,这一特征为艾滋病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和HIV疫苗的研制带来了困难,然而也为研究人群中病毒的传播和进化提供了有利条件.根据HIV基因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的特征,HIV-1可分为多种亚型.对HIV-1基因亚型的分析,可敏感地提示HIV的流行信息,及早发现新的HIV亚型毒株的传播,预测HI流行趋势,为艾滋病诊断试剂的更新换代、HIV疫苗的研制提供依据,还可用于估计疾病进展及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敏感性与耐药性,在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及其在急性肝衰竭中的作用

    作者:金小亚;陈永平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一种重要的晚期炎症介质,可以由坏死细胞被动释放,也可以由被激活的巨噬细胞或单核细胞主动分泌到细胞外介导炎症反应.急性肝衰竭时,内毒素血症发生率极高,HMGB1可能参与了急性肝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并发挥了重要作用.HMGB1将在临床上为抗急性肝衰竭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 RNA干扰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应用研究

    作者:张翀;窦晓光

    RNA干扰原理的发现及深入研究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该文就RNA干扰技术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领域中,针对靶序列和载体的选择、小干扰RNA抑制病毒量效关系及该技术在拉米夫定耐药毒株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实验室诊断进展

    作者:孙洪运;潘红英;谌翠容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患者失代偿期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早诊断、早治疗和及时准确地应用抗生素是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关键.传统的SBP诊断方法所需时间长、操作繁琐、敏感性低.目前,多种实验室诊断方法不断发展,为SBP的诊断提供了更加敏感、快速的诊断手段.此文就SBP实验室诊断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 甲型流感病毒NS1蛋白影响细胞凋亡的研究

    作者:吴海波;郭潮潭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甲型流感病毒NS1蛋白在流感病毒影响宿主细胞凋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开展对NS1蛋白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流感病毒的致病机制,这对流感病毒其他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就NS1蛋白基本结构及其影响宿主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作了介绍.

  •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与肝脏疾病

    作者:曹振环;彭巧丽;田亚坤;陈新月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作为人类天然免疫系统中重要的一线抗感染分子,在免疫系统清除"异物"中起重要作用,已经证实血清甘露糖结合凝集素的含量及其基因多态性与多种肝脏疾病相关,此文将分两部分对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及其与肝脏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 院内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向红;孙仁华;徐良;吕治林

    目的 探讨ICU的院内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特点、药敏情况及防治策略.方法 收集2001-2006年我院ICU的院内获得性真菌性败血症5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5例患者血培养共分离出58株真菌菌株,非白色念珠菌比例高达74.54%.药敏分析显示:两性霉素B敏感率高,其次为5-氟胞嘧啶,氟康唑对非白色念珠菌敏感率低.92.72%的患者有3种或以上的易患因素,总病死率50.91%.结论 ICU的院内获得性真菌性败血症致病菌株以非白色念珠菌为主,对氟康唑的耐药性增加,病死率高.消除易患因素,加强真菌药敏监测,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有助于改善预后.

  • 前S1抗原、HBV DNA及HBeAg在乙型肝炎病毒检测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洪楷;丁映淑;林美珊;邱小华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患者前S1抗原(Pre-S1)、HBV DNA及HBeAg的相关性,并评价它们在诊断HBV复制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ELISA、荧光定量PCR法(FQ-PCR)对198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Pre-S1、HBV DNA及HBV血清标志物五项(两对半)检测.结果 198例乙型肝炎患者中Pre-S1阳性107例(54.0%),HBV DNA阳性111例(56.1%),HBeAg阳性90例(45.5%),三者同时阳性72例(36.4%),Pre-S1与HBV 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90例HBeAg阳性样本中,Pre-S1阳性72例(80.0%),HBVDNA阳性74例(82.2%),三者具有较高的符合率.在108例HBeAg阴性样本中,Pre-S1阳性35例(32.4%),HBV DNA阳性37例(34.2%),Pre-S1与HBV DNA检出率比较,两者高度一致(χ2=0.08,P>0.05).结论 Pre-S1与HBV DNA能敏感反映HBV复制的情况,尤其可以协助诊断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患者是否有HBV复制,对于判断患者的病情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金标法快速检测血清中血吸虫特异性IgM的研究

    作者:汤益;王越;施晓华;徐卫民;于小仙

    目的 探索金标免疫渗滤法(DIGFA)快速检测患者血清中抗日本血吸虫IgM抗体的诊断和疗效考核价值.方法 以虫卵可溶性抗原为抗原,羊抗人IgM(μ链)-胶体金结合物为检测标记物,创建DIGFA快速检测人血清中日本血吸虫特异性IgM的方法(IgM-DIGFA);用IgM-DIGFA和IgG-DIGFA平行检测不同病期患者血清,评价其诊断和疗效考核价值.结果 IgM-DIGFA检测急性和慢性血吸虫病患者的敏感性分别为100%(25/25)和95.8%(69/72),IgG-DIGFA的敏感性分别为100%(25/25)和97.2%(70/72),两法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健康人血清,特异性分别为99%(99/100)和97%(97/100).与IgG-DIGFA相比,IgM-DIGFA检测其他蠕虫病患者血清的交叉反应较低,仅与肺吸虫有3.3%交叉反应;IgM-DIG-FA检测治疗后6个月、12个月患者血清,阴转率分别为65.2%(15/23)和88.0%(22/25);IgG阴转率仅为21.7%(5/23)和64.0%(16/25).结论 DIGFA快速检测IgM的敏感性和IgG相近,且特异性更强,并具有潜在的疗效考核价值.

  • 亚临床肝性脑病的磁共振灌注成像表现与临床研究

    作者:朱旭贞;李莉;童裳越;宋水江;洪小琴

    目的 应用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探索亚临床肝性脑病(SHE)患者的脑灌注模式,探讨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对24例SHE患者和24例健康志愿者进行磁共振(MR)平扫和灌注成像.分别测量双侧尾状核头、苍白球、壳核、丘脑和额叶白质的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和平均通过时间(MTT),以同侧额叶白质作为参照,计算上述感兴趣区对比额叶的比率,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所有SHE患者T1WI像都出现了基底节区对称的高信号.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感兴趣区的CBF都明显升高,左侧苍白球(1.61±0.65)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HE组各感兴趣区的NIT明显降低,右侧尾状核头(0.81±0.16)、双侧丘脑区(右侧0.78±0.14,左侧0.78±0.17)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感兴趣区的CBV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HE患者T1WI像可见基底节对称性高信号,基底节区CBF明显增加,NIT明显缩短,表示基底节区血流灌注增加.

  • 肝硬化患者YMDD变异后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邱源旺;蒋祥虎;黄利华;顾锡炳;胡泰洪;吴航源

    目的 评价经拉米夫定(LAM)治疗后出现YMDD变异的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采用阿德福韦酯(ADV)单药或与LAM联合治疗的疗效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方法 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ADV治疗48周,B组采用ADV与LAN联合治疗12周后,再用ADV治疗36周;C组采用ADV与IAN联合治疗48周.结果 3组治疗12周内出现ALT水平进一步反弹率分别为33.3%(8/24)、5.0%(1/20)和4.5%(1/22)(P<0.05),其中A组2例患者出现重型肝炎.3组治疗48周ALT水平下降均显著,但3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与A、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毒学突破或反弹发生率分别为13.6%、10.0%、0,A组出现rtA181V和rtN236T变异各1例,B组rtN236T变异1例.结论 肝硬化患者出现YMDD变异后采用ADV与LAM联合治疗更安全有效.

  • 症状监测在突发事件中的应用

    作者:申锦玉

    目的 评价症状监测系统在传染病监测中的效果.方法 数据收集通过临时安置点医务室医生使用的"接诊登记表",数据日分析、解释、分发由当地CDC受指派医务人员执行,监测到的数据按症候群分成4类,包括呼吸道症候群(咳嗽、咽痛、流涕),消化道症候群(每日腹泻次数、恶心、呕吐),发热症候群(体温≥37.3℃)和其他症候群(头昏、头痛、乏力及其他症状),疑似病例进行实验室确诊.结果 总计人群中有7566(73%)就诊人次,共识别了44%呼吸道症候群,9%消化道症候群,1%发热症候群,46%其他症候群.21%(1578/7566)的就诊者是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男女性别比为0.76:1.呼吸道、消化道、发热症候群总计4380组,就诊高峰发生在2006年3月30日和4月3日.报告一例疑似麻疹病例,经血样检测后排除麻疹,避免了大面积接种麻疹疫苗.共发现71例发热患者,其中高热患者8例(体温≥39℃).报告一起疑似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爆发,全部21例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后证实是硫化氢引起的急性眼刺激征.结论 症状监测有助于监测传染病病例,能迅速显示症候群消长趋势,实施成本低廉,在突发事件中实施有效可行,对类似的事件有实际应用价值.

  • 福氏志贺菌4c亚型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

    作者:丁水军;孙永祥;汪皓秋;傅丹青;戴城钢

    目的 了解杭州地区2003-2007年从爆发和散发细菌性痢疾患者中分离之福氏志贺菌4c亚型(F4c)菌株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 对24株F4c菌株以生化反应和血清分型进行鉴定,利用PCR法检测侵袭性质粒抗原H基因(ipaH)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型分析.结果 24株菌株全部为F4c,均具有ipaH毒力基因.用PFGE分型方法将24株菌株分成17种不同的带型,Dice系数为0.71~1.00.2005年、2006年、2003年三次爆发(分别简称为爆发1、2、3)中各自分离到的菌株基因型紧密相关.三次爆发中的部分菌株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Dice系数>0.8).散发菌株和爆发1、3菌株间的距离较远(Dice系数<0.8),和爆发2菌株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Dice系数>0.8).结论 F4c菌株具有ipaH毒力基因,PFGE提示杭州地区近年F4c三起爆发菌株可能属共同的克隆群.

  • 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液和尿液中HIV-1抗体的实验研究

    作者:谭卓;黄云坚;夏晓华;倪崖;沈小琴;房国坚;李坤

    目的 用免疫印迹法检测HIV携带者的血液和尿液样本,研究尿检试剂替代血检试剂用于HIV确证的可行性.方法 采集河南、浙江研究对象87名的血液和尿液,分别用血检试剂和尿检试剂平行检测,按各自检定标准判定结果,统计各特异性条带出现频率.结果 87名被检者中,血检阳性41人,尿检阳性39人,符合率为97.7%.阳性血液样本中出现频率高的条带是gp160、p24、gp120,低的是p55、p31、p17;阳性尿液样本中出现频率高的条带是gp160、gp120、sp41,低的是p17、p55、p24.结论 HIV携带者尿液中的抗体与血液不同,灵敏度也有一定差异,通过改进尿检试剂的制备工艺,同时制定适宜的判定标准,可以使尿检试剂替代血检试剂应用于HIV-1抗体的检测确证.

  • 肝硬化患者低血糖症及误诊为肝性脑病的临床分析

    作者:付宝才;张晓燕;林娟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低血糖症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和减少误诊的措施,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36例肝硬化合并低血糖症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36例患者中,误诊为肝性脑病的5例患者均存在缺糖症状.结论 临床工作中,对于肝硬化合并低血糖症的患者,应详细采集病史、体征,结合检验及其他辅助检查和病情变化仔细加以鉴别.

  • 简讯

    作者:

    关键词:
  • 性传播疾病临床诊疗指南(节选2)

    作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

    第三节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是常见的性病.沙眼衣原体引起的疾病范围广泛,可累及眼、生殖道和其他脏器,也可导致母婴传播.因而,沙眼衣原体感染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6例报道

    作者:夏平松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GA)是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曾称为"人粒细胞埃立克体")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起,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蜱传播疾病.自1994年美国报道首钳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例以来,近年来美国每年报道的病例约600~800人.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