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 국제류행병학전염병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浙江省医学科学院
  • 影响因子: 0.4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4149
  • 国内刊号: 33-1340/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2-29
  • 曾用名: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 创刊时间: 197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毛江森
  • 类 别: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期刊荣誉:
  • 侵袭性肺曲霉病的早期诊断

    作者:张俊丽;周志慧;俞云松

    近年来,由于免疫抑制剂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侵袭性肺曲霉病(IPA)发病率逐年上升,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传统的诊断方法(如培养法)敏感性低,而组织病理检查有创伤性,因此目前多采用非培养方法(如PCR法、ELISA法、高螺旋CT)进行治疗指导、动态监测及疗效评估.此文对早期诊断的几种方法进行了综述.

  • 噬菌体随机肽库技术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谢松丽;刘杞

    肿瘤的保守治疗主要是化疗及放疗,化疗在作用于肿瘤的同时也损害了健康的组织和器官.靶向治疗只针对肿瘤组织,有较好的特异性和靶向性,将成为治疗肿瘤的主要方法.靶向治疗的关键是特异性载体的构建,利用噬菌体随机肽库技术筛选出的肽分子小、组织穿透性好,能成为理想的载体.此技术简便易行、分离纯化效率高,必将对肿瘤靶向治疗产生深远影响.

  • 钩端螺旋体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邹小静;皮定芳;田德英

    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是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人兽共患病,也是洪涝灾区重点监控的传染病之一.2007年6月,我国多个省市遭受暴雨洪灾,钩体病一旦爆发,将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此文就钩体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及预防进行综述.

  • 戊型肝炎病毒跨物种感染的研究进展

    作者:陶薇;陈勇;洪艳

    HEV是引起经肠道传播的戊型肝炎的病原体,已经在多种动物体内检测到.近,研究者们发现HEV可能跨越物种屏障感染人类,这就极大地提高了人群感染HEV的风险,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因此,对于HEV种间感染的研究将为今后控制和预防HEV由动物经多种途径感染人类提供依据和方向.

  • 凝血和脓毒症

    作者:张樱;陈昊;陈亚岗

    从单一血小板计数的下降到DIC,凝血系统异常在危重病患者中屡见不鲜,病死率随之升高.在脓毒症中,组织因子活化外源性凝血途径增强凝血,同时诱导抗凝和阻碍纤维蛋白溶解,从而造成机体高凝血状态,形成微血管血栓,干扰器官微循环,导致器官功能衰竭.许多炎症介质涉及到凝血系统的活化;反之,许多凝血蛋白与炎症也密切相关.此文综述了炎症和凝血的复杂关系,对这一关系的全新理解有助于形成新的治疗脓毒症的措施.

  • 白色念珠菌菌丝壁蛋白1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珍晶;陈瑜;李兰娟

    此文简述了条件致病菌白色念珠菌的菌丝壁蛋白1(Hwp1)的结构特征、表达部位、其作为哺乳动物转谷氨酰胺酶底物的特点、黏附的二阶段模型、在白色念珠菌病发病中的作用、形成生物被膜时所扮演的角色和对白色念珠菌病诊断及治疗的展望.

  • 幽门螺杆菌尿素通道蛋白UreI的研究进展

    作者:于文;张艳

    幽门螺杆菌(Hp)是世界各地常见的感染性病原之一,能够在胃酸条件下生长和繁殖,是胃炎、消化道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近研究表明,Hp酸适应性机制在于细菌内膜上存在尿素通道蛋白(UreI).国内外对该蛋白的作用和酸适应性机制作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UreI与Hp酸适应性密切相关.此文对尿素酶的基因结构、通道蛋白UreI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等进行了综述.

  • 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童永喜;李兰娟

    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PFT)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实验室诊断新技术,具有操作较简便、多样本检测、检测快速、灵敏度和特异性高等优点,是实验室诊断技术革命性的进展.PFF在医学领域中,主要用于多种疾病的早期检测,是一项发展前景非常好的诊断技术,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就该技术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

  • 美国针对A类生物恐怖剂的医学防护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李莹;张传本;王磊;王松俊

    美国"炭疽事件"充分说明了生物恐怖威胁的现实性,同时也刺激了美国科技界对生物恐怖防护技术的研究.此文就美国针对A类生物恐怖剂预防和治疗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关键词: 生物恐怖 疫苗 治疗
  • HIV-1和GBV-C合并感染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欣;闫惠平

    研究发现,持续的GBV-C病毒血症和HIV-1感染者长期存活有显著关系,目前对其保护性作用机制了解甚少,可能是GBV-C通过调节化学因子和细胞因子或其受体的表达来实现的.相反的是,有些研究则未观察到GBV-C感染对HIV-1疾病的进展产生有利影响.此文对HIV-1/GBV-C合并感染的流行特点、合并感染对病程进展的影响及GBV-C感染对艾滋病进展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

  • 酪氨酸激酶受体RON与艾滋病相关脑病

    作者:冯婷婷;姚航平;吴南屏

    酪氨酸激酶受体RON即巨噬细胞刺激蛋白(MSP)受体,是肝生长因子受体家族成员之一,拥有独特的表达类型和生物学活性.MSP与RON相互作用后,阻止了前炎症介质的产生,并诱导消除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而HIV-1的转录与前炎症介质的关系非常密切,RON可以通过抑制NF-?B的活性,部分阻止HIV-1的转录,有研究观察到艾滋病患者脑组织与正常人脑组织相比RON表达量下降.因此,对于HIV感染后和艾滋病进展,RON的作用不容小觑,此文对RON在艾滋病相关脑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与干扰素的疗效

    作者:董晓雯;江家骥

    HBV的基因变异与IFN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有关.此文就HBV基因前C/C区变异、X基因BCP变异和P基因区末端蛋白变异对IFN疗效的影响作了综述.

  • 台州地区伤寒副伤寒的流行状况及防控对策

    作者:陈忠妙;杨敬;冯济富;郑官增;郑伟;江夏明;何宏明;张宗祥;刘令初;王满琴;何浙生

    目的 了解和掌握台州地区伤寒副伤寒流行病学和病原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其流行因素,探讨防控对策.方法 对全市伤寒副伤寒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合实验研究对采取的防控措施进行科学评价.结果 台州市伤寒副伤寒疫情从2001年开始逐年抬升,发病率从2001年的22.83/10万上升到2004年的61.55/10万,2007年降到9.02/10万;优势病原菌由伤寒杆菌转变为甲型副伤寒杆菌,后者又以X2基因为主.发病季节提前,发病点多面广相对集中,临床表现极不典型,各年龄组均有发病,10~59岁之间的占报告病例总数的90.34%,男女发病之比为1.31∶1,以民工、农民、学生为主;饮用水污染和生食或半生食贝类食品为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针对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病因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推进饮用水安全卫生与改厕无害化建设、落实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是控制伤寒副伤寒流行的根本性措施.

  • 结核分枝杆菌部分耐药相关基因的突变特点

    作者:韩喜琴;李传友;高微微;张宗德;黄学锐;谢莉;陈曦;马玙

    目的 分析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相关基因的突变特点,评价DNA序列分析用于结核分枝杆菌快速耐药性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DNA序列分析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katG、rpoB和gyrA基因片段.结果 86.81%(79/91)异烟肼耐药株存在katG基因的点突变和/或单碱基插入,常见的突变形式为R463L,占76.92%(70/91).90.38%(94/104)的利福平耐药株在rpoB基因耐药决定区(RRDR)发生突变,突变类型有26种,涉及11种氨基酸,突变集中在密码子第507~533位.70.49%(86/122)氧氟沙星耐药株在gyrA基因耐药决定区(QRDR)发生突变,突变主要形式为A90V、D94Y、D94N、D94H及S91P.结论 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的检测,可作为临床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方法之一.

  • 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Fas系统的临床研究

    作者:金萍;贾玉杰

    目的 探讨Fas抗原及其配体参与的细胞凋亡机制在慢性肝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检测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20例脂肪肝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Fas及FasL阳性细胞的百分率,并分析ALT、血清肝纤维化系列指标与Fas及FasL阳性率的相关性,设对照组26人.结果 (1)40例慢性乙型肝炎和20例脂肪肝患者PBMC Fas阳性细胞平均百分率分别为0.36和0.37,FasL阳性细胞平均百分率分别为0.42和0.45,对照组为0.29和0.28.经方差分析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根据ALT增高程度不同,Fas及FasL的检测结果经方差分析,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Fas和FasL值明显低于ALT增高组.(3)对肝纤维化系列指标与Fas和FasL的检测及相关分析发现,大部分指标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慢性肝病患者的PBMC Fas和FasL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脂肪肝患者PBMC Fas及FasL的表达增多,提示在脂肪肝的发病中存在Fas/FasL系统介导的免疫应答.

  • 育龄妇女艾滋病认知水平及多元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蒋幼芳;任娟;杨华

    目的 了解育龄妇女人群的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多元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此人群的艾滋病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浙江省杭州、湖州和绍兴三市的1041名育龄妇女进行一对一匿名自填式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城市组72.95%、农村组75.93%、流动组64.9%,文化程度与艾滋病认知平均分呈正相关,艾滋病认知平均分流动人口组与城市组和农村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艾滋病认知得分的多因素回归分析:育龄妇女的月收入标准化相关系数高(r=0.14,P<0.01),其次是丈夫月收入(r=0.11,P<0.01),再次是丈夫文化程度(r=0.08,P<0.05).信息获取途径与认知得分相关分析:报纸、杂志是获得艾滋病知识常见的途径(r=0.31,P<0.01),第二是通过宣传单(r=0.20,P<0.01),第三是同伴教育(r=0.12,P<0.01).结论 流动、低文化程度、低收入育龄夫妇以及育龄妇女应作为艾滋病宣教的重点人群,通过报纸、杂志以及宣传单是当前推广艾滋病知识有效的途径,应适当加强同伴教育,配合发挥电视广播、街头宣传广告、讲座、咨询和社区工作者的作用.

  • 垂直流免疫印迹法检测尿液HIV-1抗体的技术研究

    作者:谭卓;黄云坚;倪崖;房国坚;胡丰翠;李坤;李忠辉

    目的 利用垂直流技术的快速性与免疫印迹法(WB)检测的精确性,建立垂直流免疫印迹检测技术(VWB),探讨其在检测尿液HIV-1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SDS-PAGE电泳和电转,将HIV-1抗原包被于硝酸纤维素膜(NC膜)上,然后将膜黏合于自制反应槽的底部,并与真空抽滤系统结合构成垂直流免疫印迹法检测装置.利用该装置对临床样本(12例HIV-1抗体阳性尿液样本,10例HIV-1抗体阴性尿液样本)进行检测,并与传统WB法的检测结果相比较.结果 VWB法检测尿液样本阳性符合率为100%,阴性符合率为100%,主要抗原蛋白带符合率高于WB法检测尿液样本.结论 VWB法检测尿液样本的结果与WB法检测血清样本的结果基本一致,是HIV-1感染确认检测方法的又一补充技术.

  • 白色念珠菌ERG11突变基因在毕氏酵母中的表达

    作者:龙丰;张永信;兰和奎;任大明

    目的 将含有点突变的白色念珠菌编码基因ERG11克隆至毕氏酵母中进行表达,判断其在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敏感性中的作用.方法 将含有点突变的白色念珠菌编码基因ERG11与pPIC3.5K载体重组,构建pPIC3.5K/Ca1.6k重组体,经Top10F'鉴定和筛选,电转入毕氏酵母GS115中,经过诱导表达出现目的 蛋白后,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确定点突变与耐药的关系.结果 含Y132H突变转化菌株和含Q474K突变的转化菌株对氟康唑的MIC分别上升16倍和8倍,证实其突变与耐药有关.结论 氟康唑耐药可发生于白色念珠菌编码基因ERG11的Y132H与Q474K点突变中.

  • 从业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检测分析

    作者:张贵生

    目的 了解从业人群HBV感染的现状,进一步加强对HBsAg携带者的管理.方法 采用ELISA法,对太原铁路地区从业人群进行HBsAg、HBeAg和抗-HBc IgM检测.结果 2000年1月-2006年8月共检测41 164人,其中HBsAg阳性者588人,阳性率1.43%.在588名HBsAg阳性者中,HBeAg阳性者40人,阳性率6.80%,其阳性率随年龄递增而下降(x2=30.13,P<0.01);抗-HBc IgM阳性者6人,阳性率1.02%,各年龄组间抗-HBc IgM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1,P>0.05).在HBV血清标志物组合模式中,以HBsAg阳性+HBeAg阴性+抗-HBc IgM阴性所占比例高,占92.52%,以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 IgM阳性所占比例低,占0.34%.结论 太原铁路地区从业人群属于HBV低流行人群,结果显示加强对HBsAg携带者的管理是关键.

  • 重症感染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HLA-DR抗原的表达意义

    作者:林慧君;周永列;吴茅;潘卫昆

    目的 探讨重症感染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表面HLA-DR抗原的表达.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FCM)对40名健康体检者及59例重症感染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表面HLA-DR的表达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 重症感染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表面HLA-DR阳性百分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重症感染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表面HLA-DR表达量显著降低,提示患者处于免疫抑制状态.检测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表面HLA-DR的表达量,对于临床上的药物治疗和免疫调理都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在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上的意义

    作者:傅松维;徐朝峰

    目的 研究HBV前S1抗原(Pre-S1)在指导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上的意义.方法 将HBeAg阳性患者经拉米夫定治疗获得完全应答并维持疗效6个月以上停药者以Pre-S1是否阳性分成两组,比较两组的远期疗效.结果 Pre-S1阴性组一年、二年远期持续应答率分别为80%、2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阳性组患者一年、二年远期持续应答率分别为65%、1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检测Pre-S1可作为判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完全应答后远期疗效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 成人麻疹78例临床观察

    作者:刘建军;马良;李玉芬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我国6月龄~5岁小儿发病率高.近年来,因长期施行预防接种,麻疹流行程度逐步减弱,但发病年龄后移,成年麻疹发病比例逐年增多.我院在2004年10月-2006年6月间共收治成人麻疹78例,现报道如下.

  • 简讯

    作者:

    关键词:
  • 我国梅毒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

    作者:陈祥生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在全球已经有数百年的流行历史.15世纪末,在欧洲广泛流行的传染性梅毒让人们对这种疾病开始有所认识.观察家们很快认识到,这种疾病的临床特点是皮肤黏膜的溃疡和皮肤上的发疹,往往会引起全身病变和患者的死亡,而且是通过性接触而发生传播.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