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改善兔脑梗死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元凋亡的研究

    作者:朱尧;汪青松;黄海丽;管叶明

    目的 研究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移植对兔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及皮质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MSC组、生理盐水组,每组8只.于3、7、14 d对兔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并测定血清NGF、BDNF含量变化,14 d TUNEL法检测缺血灶周围大脑皮质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MSC组缺血再灌注7、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缺血再灌注组和生理盐水组3、7、14 d血清NGF和BDNF含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MSC组3、7、14 d血清NGF和BDNF含量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和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神经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0.05);MSC组神经细胞凋亡指数较缺血再灌注组和生理盐水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移植可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兔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增加血清NGF、BDNF分泌,并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

  • 微小RNA-1慢病毒载体介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研究

    作者:邓海燕;曾俊义;魏云峰;王梦洪;郑泽琪;彭景添;张婉;文通;张玉崚

    目的 通过微小RNA-1(microRNA-1,miR-1)慢病毒载体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探讨miR-1对MSC向心肌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MSC并进行流式细胞学鉴定;构建表达miR-1慢病毒载体;将miR-1慢病毒载体转染大鼠MSC(MSCmiR-1)连续培养15 d,光镜下观察转染后细胞形态,分别于0、4、6、15 d qRT-PCR检测miR-1、心肌相关基因锌指结构蛋白(GATA-4)、肌钙蛋白I(cTnI)、α肌动蛋白(α-actin)的表达;免疫荧光观察cTnI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α-actin的表达.结果 原代大鼠MSC呈长梭形、漩涡状生长,流式细胞学检测显示,98%以上细胞表达CD44和CD29,不足1%细胞表达CD45;成功构建miR-1重组慢病毒载体,病毒滴度为3×108 TU/μl;转导miR-1后,MSCmiR-1高表达心肌特异性相关基因GATA-4、α-actin、cTnI,并随时间逐渐增强,转染4 d免疫荧光检测可见cTnI在部分MSCmiR-1中表达,于15 d时表达强,Western blot进一步证实了α-actin在MSCmiR-1中表达.结论 转导miR-1至大鼠MSC中可促使其向心肌样细胞的分化.

  •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成心肌细胞的研究

    作者:杨水祥;黄景岭;王佐岩;魏晓菲

    目的 探讨体外脐血问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成心肌细胞的可行性和佳方法.方法 收集获知情同意的健康产妇脐血细胞,分离单个核细胞,从中进一步分离间充质干细胞,传代培养至第3代,应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仪标记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抗原CD34、CD44和CD90.5-氮胞苷诱导分化4周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PCR法分别检测心肌细胞标记物肌钙蛋白I、转录因子GATA 4和β-肌球蛋白重链.结果 在第3代细胞中,可检测到CD44、CD90的表达,未检测到CD34的表达.脐血问充质干细胞经5-氮胞苷诱导分化后,呈现成纤维细胞样形态和克隆增殖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PCR可检测到肌钙蛋白I,GATA 4和β-肌球蛋白重链的表达.结论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能够被诱导分化成心肌样细胞,可成为干细胞移植的细胞来源.

  • 丹参酮ⅡA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研究

    作者:宋明官;吕洋;王海萍;任君旭;刘源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影响.方法 取SD大鼠四肢骨骨髓,分离培养BMSC,第2代细胞应用终浓度为500 ng/ml丹参酮ⅡA定向诱导(诱导组),将不添加任何诱导剂的BMSC设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结蛋白、α-横纹肌肌动蛋白(α-SCA-actin)和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cTnT)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技术检测α-SCA-actin和cTnT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2组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诱导组BMSC中结蛋白(50279.6±2575.2) vs(1325.6±196.1)、α-SCA-actin(44 738.3±1963.3) vs (1446.3±202.4)、cTnT(27 658.8±2382.2) vs (1369.1±214.2)明显升高(P<0.01).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法检测诱导组α-SCA-actin阳性为红色,cTnT阳性为绿色,两者重叠部位为黄色,呈现共表达.透射电镜结果显示,诱导组细胞可见平行排列的肌丝并富含线粒体、糖原和核糖体以及丰富的粗面内质网.结论 经丹参酮ⅡA诱导的BMSC具有向心肌细胞分化的表型.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大鼠治疗作用的研究

    作者:郭亮;麦晓燕;申晶;徐宁;刘安恒;李源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30只,以线栓法制成缺血再灌注模型,成功大鼠23只,随机分为3组,早期MSC治疗组(8只)、晚期MSC治疗组(8只)和对照组(7只).术后每3天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估,28天后处死大鼠,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MSC进入大鼠体内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表达.结果 早期MSC治疗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较对照组明显提前,MSC治疗14天后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MSC治疗28天后梗死灶边缘可见少量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5-溴脱氧尿嘧啶双染细胞.晚期MSC治疗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后早期静脉注射MSC治疗可明显加速神经功能的恢复.

  • 体外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方向分化的研究

    作者:常静;雷寒;陈建斌;贾锋鹏;黄仁英

    目的 证实来源于胎儿肝脏的间充质干细胞(FMSCs)具有向心肌细胞方向分化的潜能.方法 取6~9代细胞,用不同浓度的诱导剂组合诱导细胞,分别置于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培养,包括不同温度、不同氧浓度及不同培养液.结果 在使用心肌分化培养液及常规培养条件下(37℃、20%O2),5-氮胞苷(50/μmol/L)、维甲酸(10-3μmol/L)、二甲基亚砜(0.8%)的联合应用,诱导了FMSCs发生向心肌方向的分化.分化细胞呈小圆形细胞,具有相互聚集并形成球样细胞团结构的趋势,同时表达结蛋白及心肌肌钙蛋白Ⅰ.结论 FMSCs具有向心肌细胞分化的潜能,FMSCs发生向心肌方向的分化所需条件与来源于其他动物种属的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条件不同.

  • 肝孤核受体激动剂对间充质干细胞的抗缺氧复氧损伤作用及机制

    作者:李春红;李霜;王亚斌;范伟伟;梁栋;李聪叶;曹丰

    目的 探讨肝孤核受体(LXR)激动荆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酶消化法分离稳定表达萤火虫荧光素酶(Fluc)报告基因的小鼠AD-MSCs,流式细胞术检测CD90、CD44、CD34、CD45细胞表面标记物.3代AD-MSCs分为7组:对照组;缺氧6h/复氧2h组(缺氧复氧组);缺氧/复氧+DMSO组(DMSO组);缺氧复氧十不同浓度LXR激动剂T0901317干预组(1μmol/L组、5 μmol/L组、10μmol/L组、15 μmol/L组).运用Fluc报告基因生物发光成像技术对AD-MSCs细胞增殖进行定量评价,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NF-κB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AD-MSCs的白细胞介素6(IL-6)、TNF-α分泌水平.结果 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AD-MSCs呈CD44(+)、CD90(+),CD34(-)、CD45(-).光学成像结果显示,AD-MSCs细胞数与Fluc平均生物发光信号强度呈正相关(r2=0.97).与对照组比较,缺氧复氧组AD-MSCs分泌TNF-α、IL-6、NF-κB明显升高;与缺氧复氧组比较,10 μmol/L组AD-MSCs分泌TNF-α、IL-6、NF-κB明显减少(P<0.05,P<0.01).结论 LXR激动剂可以促进缺氧复氧损伤后AD-MSCs的存活,并能通过NF-κB信号途径抑制炎性因子IL-6、TNF-α的释放,可为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新的细胞保护方法.

  • 丹酚酸B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

    作者:李伟望;王海萍;张娟娟;吕洋

    目的 探讨丹酚酸B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分化为心肌细胞样的可行性.方法 取SD大鼠四肢骨骨髓,分离培养BMSC,第2代BMSC经丹酚酸B诱导分化为诱导组,未诱导为对照组.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蛋白、心肌肌钙蛋白Ⅰ (cTnI)、连接蛋白43(Cx43)、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分化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 原代细胞接种4h后贴壁生长,48 h后细胞呈纺锤形和长梭形,传代细胞经丹酚酸B诱导1周后细胞呈多角形、梭形等形状,部分细胞有分支,诱导4周后诱导组细胞形态明显改变,细胞核位于中央,呈柱状的细胞紧密平行排列,有明显方向性.诱导组细胞中均有结蛋白、cTnI、Cx43及p38MAPK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0.0%、32.3%、53.5%和64.8%,对照组细胞呈弱阳性或阴性表达.免疫荧光检测显示,结蛋白与cTnⅠ呈共表达.结论 丹酚酸B体外可诱导大鼠BMSC分化为心肌样细胞.

  • 间充质干细胞通过环氧化酶2影响慢性炎症损伤的巨噬细胞表型极化

    作者:靳丽媛;邓子辉;张金英;杨晨;司艺玲;陈光辉

    目的 探讨高糖联合炎症条件下巨噬细胞的袁型变化及脂肪间充质干细胞(MSC)对损伤的巨噬细胞表型极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原代培养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分为正常组、损伤组(33 mmol/L葡萄糖+1μg/ml脂多糖)、治疗组(高糖+脂多糖炎症损伤+ MSC Transwell共培养)、抑制剂组[MSC+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光学显微镜观察巨噬细胞的形态,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巨噬细胞M1及M2表型比例,ELISA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0、前列腺素E2的变化.结果 与损伤组比较,治疗组M1型巨噬细胞比例明显降低[(8.91±0.71)% vs (16.19±0.78)%,P<0.05],M2型巨噬细胞比例明显升高[(51.09±4.89)% vs (28.10±12.47)%,P<0.05],IL-6明显下降,IL-10明显升高;与治疗组比较,抑制剂组M1型巨噬细胞的比例显著升高[(19.94±2.07)% vs (8.91±0.71)%,P<0.05],IL-6含量增加,IL-10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可c通过COX-2通路促进高糖炎症损伤的M1型巨噬细胞向M2表型极化及修复其损伤.

  • 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骨髓干细胞化为心肌样细胞的研究

    作者:吕洋;吴志刚;王海萍;霍艳丽;高辰玮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影响.方法 取SD大鼠四肢骨髓,分离培养MSCs,应用2、5、10、15 ng/ml TGF-β1对第2代MSCs定向诱导,依次为A组、B组、C组和D组,不加TGF-β1诱导为对照组.各组培养4周后,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结蛋白、α横纹肌肌动蛋白及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的表达,通过肌钙蛋白Ⅰ表达计算心肌样细胞的转化率.结果 对照组结蛋白、α横纹肌肌动蛋白及p38MAPK均为弱阳性或阴性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其他4组上述各标记物阳性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B组表达呈峰值水平,明显高于A、C和D组(P<0.05,P<0.01).对照组的心肌样细胞转化率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其他4组心肌样细胞转化率均明显升高(P<0.01),B组高,明显高于A组和D组(P<0.05,P<0.01),但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β可诱导MSCs获得心肌分化表型,TGF-β15 ng/ml可能是一种合适的诱导浓度.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颈内动脉移植在血管性痴呆大鼠脑内存活迁移及对胆碱能系统的影响

    作者:王昌铭;滕军放;高唱;姚永杰

    目的 观察颈内动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透过血脑屏障在血管性痴呆(VaD)大鼠脑内存活、迁移及时海马乙酰胆碱(Ach)含量、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和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72只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又分4、8周2个时相点,每时相点12只.制作VaD大鼠模型,治疗组于术后24 h颈内动脉移植0.5ml骨髓MSC.移植4、8周后检测移植细胞在VaD大鼠脑内存活、迁移及学习记忆能力,并检测海马区Ach含量及AchE活性.结果 颈内动脉移植后4周骨髓MSC在VaD大鼠脑实质中广泛分布,主要聚集至海马、大脑皮质等缺血易损伤区域.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治疗组术后4、8周大鼠学习记忆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术后4、8周大鼠学习记忆显著改善(P<0.01),细胞移植后治疗组Ach含量和AchE活性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骨髓MSC颈内动脉移植后可透过血脑屏障明显改善VaD大鼠胆碱能系统的功能,调节脑内Ach生理代谢,促进缺血损伤后脑组织的修复与再生,增强学习记忆能力.

  • 静脉注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脑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安雅臣;王玉浔;赵晓晶

    目的 观察脑损伤后静脉注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CBMSC)对大鼠脑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脑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 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伤组、损伤组和注射HUCBMSC治疗组(治疗组).每组30只.每组按时间再分为注射后3、7、14、21和28 d,每个时间点6只.采用改进的Feeney自由落体法制作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模型.治疗组尾静脉注入3×106个HUCBMSC,损伤组及假伤组注入等体积的PBS液.在不同时间点,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原位杂交法对大鼠脑组织形态学变化、5-溴脱氧尿核苷标记、细胞凋亡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假伤组细胞凋亡呈弱阳性表达.与假伤组比较,损伤组在相同时间点脑组织凋亡细胞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损伤组比较,治疗组在相同时间点脑组织凋亡细胞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在创伤性脑损伤中,静脉注射HUCBMSC可以减少损伤局部细胞凋亡,改善局部微环境,促进神经元的修复.

  • 体外不同诱导条件对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的研究

    作者:于丽;张华芳;张炳强;张雪莉;管英俊

    目的 观察体外不同诱导条件对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作用,探讨佳诱导方法.方法 取第3代脐血MSCs进行诱导,分为化学诱导剂组、生长因子诱导组,丹参素联合生长因子诱导组.采用免疲细胞化学方法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洲诱导前后神经元特异性标志小鼠抗神经元核抗原(NeuN)、兔抗微管蛋白(β-TubulinⅢ)和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变化.结果 MSCs经3种方法诱导后出现类似神经元样细胞的形态改变,伸出长突起.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方法鉴定显示,诱导后的细胞能特异性表达NeuN和β-TubulinⅢ,而GFAP阳性细胞较少.丹参素联合生长因子谤导组β-TubulinⅢ及NeuN的阳性细胞率均明显高于生长因子诱导组和化学诱导剂组,而GFAP阳性细胞率明显低于生长因子诱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丹参素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体外可定向诱导人脐血MSCs分化为神经元,诱导效果佳.

  •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在骨髓间质干细胞归巢到大鼠急性梗死心肌中的作用

    作者:庄瑜;陈鑫;石开虎;徐明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归巢到急性梗死心肌中的作用.方法 129只大鼠随机分为检测组(65只)和处理组(64只),检测组分为心肌梗死组(35只)和非心肌梗死组(30只),处理组则分为Ⅰ组、Ⅱ组、Ⅲ组、Ⅳ组4个亚组(各16只).检测组以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Cp-1在2个亚组大鼠心肌中表达的差异.处理组大鼠心肌梗死4天后予以MCP-1、抗MCP-1抗体干预,同时经尾静脉注射BrdU标记的MSCs,7天后检测心肌梗死区MSCs归巢量,28天后检测大鼠心功能状况、心肌梗死区及其周围的血管密度.结果 MCP-1于心肌梗死后第1天即升高,第7天到达峰值,28天时恢复至正常水平.心肌梗死组MSCs归巢量大于非心肌梗死纽(P=0.000).Ⅰ组大鼠心肌梗死区MSCs归巢量、心功能水平及血管密度大于Ⅲ组及Ⅱ组(P<0.01).结论 大鼠心肌梗死后早期梗死区MCP-1表达水平升高;MCP-1能够促进MSCs归巢并改善心功能.

  • 细胞生物起搏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瑜;单兆亮;陈光辉

    电子起搏器是缓慢性心律失常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的首选治疗方法.目前,全世界有300万人装有人工电子起搏器,每年有高达60万患者需置入新的起搏器.虽然电子起搏器在技术上已经相当成熟,但存在各种缺点,如电池寿命有限,需反复更换;对机体神经体液调节缺乏应答;起搏器电极可能发生脱位、折断;具有心律失常起搏阈值增高、起搏器感知障碍的风险;存在电磁干扰,并且置入起搏器费用高昂;不能随着儿童患者年龄增长而发育;置入电子起搏器可能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气胸、静脉血栓、心肌穿孔、起搏器囊袋感染、起搏器综合征(心窒充盈量下降、心排血量下降)等[1].为了避免上述缺陷,人们开始寻求更接近心脏生理功能的生物起搏器.

  •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研究进展

    作者:陈各才;岳爱环;阮中宝;朱莉

    2001年德国移植免疫和细胞治疗研究所 Strauer等首次对心肌梗死(MI)患者尝试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10周后发现患者左心室周长缩小,心脏指数、LVEF、心输出量等均有明显改善,坏死心肌的平均面积由24.6%减至15.7%.目前,虽未能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但已能预见其广阔前景.

  •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新策略

    作者:朱明月;朱珏华;蔡晋;刘新峰;孔德燕

    脑卒中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第一位的成年人致残、致死原因,而其中占大多数的是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损伤导致了包括神经元、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多种神经血管单元组分的损伤和死亡,引起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1].目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策略包括急性期溶栓、血管再通和神经保护等,其中只有4.5h时间窗内的溶栓治疗具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但是符合溶栓治疗标准并且能够终获益的患者有限.而近年来,干细胞治疗等的生物疗法为脑卒中后神经功能治疗带来了希望.相较于溶栓,脑卒中细胞治疗的时间窗很宽,脑卒中后数天到数周时间范围内的细胞移植治疗,均能够改善脑卒中后的神经功能[2].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是来源于一类早期中胚层的多能干细胞,目前在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中应用广泛,疗效也比较肯定.

  •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心肌样细胞诱导分化中细胞周期与凋亡的分析

    作者:马健;唐海沁;翟志敏;朱薇波;李结华

    目的 探讨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过程中分化与凋亡的情况,为hMSCs临床移植治疗提供数据.方法 采用体外纯化、扩增后的第4代hMSCs,分3组在体外分别经0μmol/L、2.5μmol/L、5.0μmol/L 5-杂氮胞苷(5-Aza)诱导24 h后继续培养8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周期及凋亡指数,应用RT-PCR技术分析肌球蛋白重链(β-MHC)、肌钙蛋白T(cTNT)、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mRNA在分化过程中的动态表达.结果 hMSCs诱导后凋亡指数随诱导后培养时间增加,低浓度诱导组低于标准浓度诱导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0/G1期细胞比例诱导后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β-MHC和CTNT在诱导后表达开始增强,在第6周时均达到高峰,第8周时表达开始衰减,Bcl-2、Bax基因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变化.结论 hMSCs在体外经纯化、扩增和诱导后可表现心肌样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但诱导过程中hMSCs发生细胞凋亡,采用2.5 μmol/L 5-Aza低浓度诱导可减少细胞凋亡发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钙化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调控作用

    作者:朱蒙恩;方欣;管思明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钙化血管平滑肌细胞(CSMC)的调控作用.方法 以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维生素C作为钙化诱导剂(OS)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SMC)钙化从而建立CSMC模型,采用Von Kossa染色法评估钙化情况.随后将MSC与CSMC以1∶1的比例分别培养于12孔 Transwell板上室和下室,建立MSC干预CSMC模型.继而将SMC分为4组:正常组:正常SMC;钙化诱导剂组:SMC+ OS;钙化细胞组:CSMC;MSC干预组:CSMC+MSC.其中,钙化诱导剂组应用OS培养基培养,其余各组均使用普通培养基培养.干预14d后收集各组SMC,检测碱性磷酸酶(AKP)活性评估SMC钙化情况,Western blot技术检测SMC中Wnt5a及β-catenin蛋白表达. 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钙化诱导后CSMC矿化结节明显增加,且钙化诱导剂组及钙化细胞组AKP活性、Wnt5a及p-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钙化细胞组与钙化诱导剂组比较,AKP活性、Wnt5a及p-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有所降低.不论与钙化诱导剂组还是钙化细胞组比较,MSC干预组上述检测指标均明显降低. 结论 MSC与CSMC间接接触可降低CSMC钙化程度,其可能通过旁分泌途径阻断Wnt5a/p-catenin通路从而减轻钙化.

  •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受体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损伤颈动脉修复的影响

    作者:刘志江;石蓓;许官学;赵然尊;沈长银;陈攀科

    目的 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受体(CXCR4)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大鼠颈动脉损伤后修复的影响. 方法 体外培养和扩增BMSCs,用携带CXCR4的慢病毒质粒(Lenti vector)转染BMSCs,获得CXCR4修饰的BMSCs(CXCR4-BMSCs),免疫印迹(Westernblot)法检测CXCR4的表达情况.建立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随机分成CXCR4转染BMSCs移植组(CXCR4-BMSCs,12只),空病毒转染BMSCs组(BMSCs组,12只)及磷酸盐缓冲液(PBS)移植对照组(对照组,12只).细胞移植后2周取血管组织分别行绿色荧光蛋白(GFP)荧光检测BMSCs归巢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血管内膜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的表达,细胞移植后4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血管形态学变化. 结果 BMSCs转染Lenti-CXCR4后CXCR4蛋白水平与转染Lenti-vector和未转染的BMSCs比较呈高表达(P<0.05).CXCR4-BMSCs组和BMSCs组血管内膜均有GFP阳性细胞归巢,CXCR4-BMSCs组(58.8±4.4)%较BMSCs组(36.2±5.0)%增加(P<0.05).CXCR4-BMSCs组CD31表达(58.8±4.3)%高于BMSCs组(28.8±4.2)%(P<0.05).PCNA的表达CXCR4-BMSCs组(21.0±4.2)%与BMSCs组(36.5±4.9)%较对照组(78.3±3.5)%均降低(P<0.05),CXCR4-BMSCs较BMSCs组降低(P<0.05).CXCR4-BMSCs组与BMSCs组新生内膜面积[分别为(0.205±0.018)mm2、(0.323±0.071) mm2]、新生内膜/中膜面积[分别为(1.039±0.123)、(1.660±0.404)]均较对照组减轻[(0.536±0.054) mm2、(2.460±0.328),P<0.05];CXCR4-BMSCs较BMSCs组也降低(P<0.05). 结论 基因修饰可提高BMSCs的CXCR4表达,CXCR4-BMSCs较单纯BMSCs移植更能增加BMSCs归巢及促进颈动脉球囊损伤后早期再内皮化并减轻血管再狭窄.

1160 条记录 7/58 页 « 12...45678910...575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