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健康教育路径对脑瘫患儿护理及家庭康复的影响

    作者:徐怡;汤健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脑瘫患儿护理及家庭康复的影响。方法2012年6~12月在本院康复科住院治疗的100例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健康教育,试验组应用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出院前对比两组患儿家长对于疾病知识、家庭康复方法的掌握率及配合治疗率,同时调查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结果试验组患儿家长对于疾病知识、家庭康复方法的掌握率、配合治疗率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可以规范护士实施健康教育的行为,提高患者满意度及配合治疗率。

  • 帕金森病手术后患者主要照顾者健康相关需求的质性研究

    作者:曹冰莹;那建华;龚丽

    目的:调查帕金森病手术后患者主要照顾者的健康相关需求。方法2014年3~12月,对12名帕金森病手术后患者主要照顾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和结论根据访谈资料提炼出4个主题:疾病相关知识、康复护理技术、经济支持、家庭支持。医护人员可为其提供针对性的知识技术指导。

  • 家庭成员辅助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康复的影响

    作者:邵伟波;饶江;李家红;孙美红

    目的探讨家庭成员辅助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所致偏瘫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的同时,观察组实施家庭成员辅助干预康复训练,通过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评分(FMA)、修订的Barthel指数(MBI)评分的变化对两组患者功能康复进行评价.结果8周后两组患者的FMA、MBI评分均较前有明显提高(P<0.001),观察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中家庭成员积极合理辅助干预对偏瘫运动功能康复、尤其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 微信平台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家庭康复中的应用

    作者:豆勇刚;王磊;罗吉伟;张粤玲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家庭康复中的应用。方法接受单侧自体腘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术的患者126例,分为观察组(n=69)和对照组(n=57)。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同时加入微信平台。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时比较关节活动度、关节稳定性、髌上10 cm处双侧大腿周径差值、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结果术后,两组膝关节活动度伸直无显著性差异(P>0.05),屈曲有显著性差异(P<0.05);髌上10 cm处双侧大腿周径差值术后3个月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6个月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关节稳定性检查无显著性差异(P>0.05);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信平台的建立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加速康复进程,减少并发症。

  • 小儿脑性瘫痪的门诊与家庭康复效果观察

    作者:张智香;李琴;张旭光;杨惠泉;王瑛;陈桂芳;于会霞

    目的探讨门诊训练结合医生指导下家庭训练对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效果.方法 80例不住院患儿为治疗组,由治疗师在门诊训练1~3个月,然后对家长进行家庭训练指导,每2~3个月指导1次,每次30 min.60例只住院治疗而不进行家庭训练的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康复效果.结果在训练后的第1、3个月,治疗组患儿的运动发育情况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P>0.05),第6个月则有显著性差异( P<0.05),治疗组的康复效果好于对照组.结论对脑性瘫痪患儿采用门诊训练与指导方式进行康复训练,可降低治疗费用,方便灵活,而且训练效果满意.

  • 小儿脑瘫的家庭康复

    作者:李春香;冯雅凡;李树松

    目的探讨小儿脑瘫的家庭康复.方法对15例脑瘫患儿进行系统的家庭康复治疗1年.结果基本正常3例,有效10例,无效2例.结论小儿脑瘫的家庭康复治疗是一种有效、经济、简单易行的康复治疗方法.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家庭康复
  • 电话随访在骨科家庭康复患者教育中的应用

    作者:罗辑

    目的 探讨电话随访加强骨科家庭康复患者教育的效果.方法 通过有计划定时的规范护士电话随访,对骨科患者的家庭康复进行有针对性的专科指导.结果 通过电话随访,骨科患者家庭康复的意识、使用支具及功能锻炼的遵医性得到提高.结论 电话随访对骨科家庭康复患者教育可起到督促、咨询、指导作用,同时可融洽护患、医患关系.

  • 康复训练结合家庭康复指导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效果

    作者:史艳;王飞;李跃峰;张培;张志革;宋利;史凤丽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结合家庭康复指导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方法42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观察组(n=21)和对照组(n=21)。观察组由固定家长陪伴患儿治疗全过程,对患儿实施综合康复训练,康复医师指导家长进行家庭康复环境优化及家庭康复方法培训。对照组因经济及其他因素放弃康复或间断康复,未采取家庭康复环境优化措施。两组患儿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88)、脑瘫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表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观察组GMFM-88总百分率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并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结合家庭康复指导可明显改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提高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残疾儿童家庭康复现状与需求调查分析

    作者:刘合建;王桂圆;彭光阳;王臣;王晓东;邹斌;牛阳;陈文华

    目的:了解残疾儿童家庭康复的现状及家长对家庭康复支持系统的需求。方法采用“家庭康复需求调查问卷表”对4个省5家康复机构治疗的186名残疾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家长对家庭康复的接受度较高,希望能得到制定康复方案、电话咨询、实时指导及预约上门康复等全方位的家庭支持。大多数家长能每天安排1~2h为孩子进行家庭康复,康复内容侧重于大运动。康复机构对于家庭康复支持相对不足。结论可从规范康复流程、制定康复方案和控制康复质量等方面给予家庭康复支持。

  • 脑性瘫痪家庭康复指导微信公众号的可用性评价

    作者:王丹;钟清玲;康瑞华;王彦军;罗滨;丁燕青;张佩嘉;王婧;汤小敏

    目的:探究脑性瘫痪患儿家长对家庭康复指导微信公众号的使用现况及体验以评价公众号的可用性.方法:研究者申请微信公众号,在医院进行推广并定期更新康复指导内容.微信公众号运行3个月后,对关注用户进行使用情况分析并通过自制问卷调查家长使用体验.结果:家庭康复指导微信公众号已有来自全国25个省份的190例患儿家长关注.发送的28条图文消息被1361人点击3586次,其中点击量较多的内容依次为微信群聊、推拿按摩指导、患儿能力测评.参与问卷调查的60例患儿家长中,“经常阅读”和“偶尔阅读”图文消息的各占50%,“总是仔细阅读”每条推送消息的家长占53.33%,向其他患儿家长推荐过本公众号的家长占95%,转发精彩图文消息至自己微信朋友圈的患儿家长占83.33%.患儿家长自评获益性体验得分为(7.88±1.59)分,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患儿疾病分型、性别、Barthe1指数得分和家长满意度.结论:脑瘫患儿家长对微信公众号的认可接受度与应用实效较为满意,并能获得较多的专业与情感支持.因此,家庭康复微信公众号可作为对脑瘫患儿家长提供支持并促进其对患儿实施有效康复锻炼的便携健康指导工具.

  • 个体化训练计划在家庭康复中的应用

    作者:李清;陈丽霞

    康复训练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各种功能已被大量的临床实践证实.住院期间大多数患者均可接受综合的康复治疗和规范的康复训练[1],然而依赖住院期间有限时间内的康复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康复治疗是一个长期甚至持续终身的过程[2].有文献报道,约73.5%的患者出院回家后有进一步接受康复治疗的愿望[3].如何在回归家庭后继续进行系统全面有效的康复训练,是他们亟须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随着老龄社会的临近,如何维持众多高龄老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减少日常生活中因肢体功能减退而发生的意外,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研究针对每一位患者制定适合的个体化家庭训练计划,并给予详尽的解释和指导,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认为不仅巩固了前期的治疗效果,而且保持了治疗的连续性和实用性,对患者ADL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 家庭康复和医院康复治疗小儿脑瘫疗效比较研究

    作者:高永嘉;钱莹莹;孙玉琴;吕兰秋;胡卓杰

    目的:探讨小儿脑性瘫痪(CP)全面康复治疗有效而经济的方法.方法:将206例小儿脑瘫患者分为家庭康复组、医院康复组、家庭康复加医院康复组和未经治疗的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研究和追踪观察.结果:家庭康复的总有效率为78.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与医院康复组有效率75.0%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家庭康复加医院康复组有效率94.4%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儿脑瘫的家庭康复是一种有效、简便、经济的方法;有条件的可以采用家庭康复与医院康复相结合的方法,疗效更佳.

  • 患心绞痛的离休人员艾森克个性测试分析

    作者:李明杰;于兰娟;秦月芬;李科泉

    身居干休所的离休人员是一特殊群体,年老并患心绞痛者较多,他们的个性是否偏离常态?有关研究不多,为此对他们作艾森克个性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测试并与全国常模比较,以探讨他们的个性特点,为防治心绞痛及家庭康复提供线索.

  •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家庭康复护理

    作者:龚秀丽;蒋煜磊;王亚红

    1对象与方法我们2001-2004年通过对2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家庭康复护理观察.根据每一个患者的关节炎症状严重程度来制订一份适合个人的锻炼计划,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力量训练,以及耐力训练[1-2].

  • 老年骨折患者抑郁程度与康复效果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许红璐;成守珍;黄东锋

    目的:研究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抑郁程度与家庭康复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方便抽样方法随访82例患者.测量工具包括个人一般情况问卷、老年抑郁量表(GDS)、SF-36问卷、Harris评分表和FIM量表.统计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患者抑郁症占30.49%;抑郁与家庭康复有关(P值<0.001);抑郁程度与生存质量、髋关节功能和功能独立性评分呈负相关(r=-0.32-0.54,P<0.001).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出院患者抑郁症状较社区老年人高,抑郁程度明显影响术后患者家庭康复水平.提示要重视并鼓励患者以积极的心态参与适时的功能康复和适合的活动,减少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脑卒中社区康复医疗网络服务模式初探

    作者:郝莉;宋立珍

    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脑卒中康复医疗网络服务的基础.我院为二级综合性区级医院,负责辖区20万人口的医疗预防任务,下设门诊部5个.在此基础上,辖区每2-3万人口(4-5个居委会)设置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除了原门诊部人员外 ,又在医院内、外、妇、儿、脑科抽调具有较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的医生护士25名充实到各个中心,这样保证每个中心4-5名医师,7-8名护士,2名中西药剂师,并配备有心电图机、X光机、显微镜、微波治疗仪等设备,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配有微机管理.中心建立后,在原有医疗、预防、保健的工作基础上,又增加了脑卒中家庭康复、健康教育、住处档案等服务.这些服务中心均于2001年5月经济南市卫生局达标验收合格.

  • 培训-家庭康复训练模式治疗儿童孤独症疗效观察

    作者:赵冬梅;杨良政;张艳卿;张俊华;左秀芳;王娜;刘敏

    儿童孤独症(childhood autism)是一种起病于婴幼儿时期,以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为特征的心理发育障碍性疾病,发病率为1%-2%,是导致儿童精神残疾的主要原因.本病由于目前发病原因不清楚,尚无特殊药物治疗,主要通过行为干预和特殊教育训练,促进患儿的语言发育,提高社会能力,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学习技能.我国对于孤独症认识较晚,康复体系的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政府开始重视这一特殊群体的康复问题,对贫闲孤独症儿童实行政府救助,孤独症康复机构逐步增多,但北京、天津等地的调查发现,孤独症康复机构的数量、地区分布和专业人员的素质远远不能满足孤独症的康复需求[1-2].康复训练模式主要在机构以儿童康复教师为核心的集中训练为主,有少数将家庭训练作为机构训练的辅助治疗或个别领域家庭训练的个案研究[3-4],尚缺乏大样本的孤独症儿童家庭康复训练模式的研究.

  • 不同类型失语症家庭康复训练效果的研究

    作者:孔莉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失语症患者家庭康复训练的恢复情况.方法:每例失语症患者发病后进行首次语言功能评估.然后在语言治疗师的定期随访指导下由家属对其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在发病后第3、6、9、12个月再进行四次语言功能评估.结果:患者都有不同程度语言功能的改善.这种改善在发病后半年内较明显,尤其在发病后3个月内为显著.口语功能的康复大于书面语言.不同类型失语症康复训练的效果也是不同的.结论:脑卒中后的失语症患者要争取在发病后3-6个月内接受康复训练,尤其不要错过发病后3个月内的佳时间.

  • 脑卒中连续性照护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抑郁状况干预效果的系统评价

    作者:张秋实;张振香;赵燕利;杨伟民;王鹏

    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致死病因[1],逐渐年轻化的疾病发展趋势、长期的病程和巨大的医疗资源消耗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长期的康复训练和缓慢的康复效果给脑卒中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2].连续性照护(continuity care)强调随着时间和地点的变换,调动医院、社区和家庭等多方面力量共同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不间断的服务,其核心要素包括信息、管理和关系的连续[3]:①患者疾病及相关信息在不同机构服务提供者间共享,保持信息连续;②服务模式涉及医院、社区和家庭3个关键场所;③服务提供者为跨医院、社区医护人员及跨学科合作的康复、医疗、护理团队,且不同场所的医护人员发挥不同照护职能.连续性照护服务涉及住院、转诊和社区家庭康复阶段,不同机构内部和彼此之间的有机联系,使患者出院后的照护成为一个无缝隙、连续的过程[4].但是由于不同研究的干预强度、样本量和具体干预策略及测评工具的差异,使得研究结果不一致[5].因此,有必要对脑卒中患者连续性照护实施效果进行系统评价,以期为我国慢性病长期康复护理提供证据支持.

  • 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家庭康复护理要点

    作者:孙艳秋;李丽;于亚军

    目的:探讨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家庭康复的护理疗效.方法:通过加强肺心病患者的生活起居、情志、饮食及自我护理意识等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通过加强肺心病的家庭康复护理,使复发率降低,减轻了患者痛苦.结论:通过加强患者的家庭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

316 条记录 2/16 页 « 12345678...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