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Beagle犬灌胃给予二甲基乙酰胺/聚氧乙烯蓖麻油溶媒28 d重复给药毒性研究

    作者:耿兴超;王超;彭茜;刘芳;林志;李波

    目的:通过Beagle犬灌胃(ig)给予二甲基乙酰胺/聚氧乙烯蓖麻油(DMA/CrEL)溶媒的重复给药毒性研究,观察其潜在毒性反应,为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研究中供试品溶媒的合理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Beagle犬随机分为3组,0.9% NaCl溶液对照组、溶媒低剂量组(DMA 18.7 mg·kg-1,CrEL 10.5 mg·kg-1)和溶媒高剂量组(DMA 187.3 mg·kg-1,CrEL 105.0 mg·kg-1).每组10只动物,雌雄各半.ig给药,qd,连续给药28 d,恢复期16 d.分别在检疫期、给药结束以及恢复期的不同时间点进行动物的临床症状、体重、摄食量、心电图、尿液、血液学、血清生化以及组织病理学等各项毒理学指标检测.结果:DMA/CrEL溶媒在低剂量下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但高剂量下能够引起动物产生明显毒性反应,包括粪便异常、呕吐、进食量和体重下降、尿液BIL增加,血液RBC,HGB,HCT,PT,APTT增加,血清ALT,AST,ALP,TP,TBIL,γ-GT增加,CHO降低,肝脏重量增加、胸腺重量降低,肝脏、胆囊、肾脏和胸腺等器官的异常组织病理学改变.毒性反应具有一定的可恢复性.结论:在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中应尽量避免使用大剂量的DMA/CrEL作为供试品溶媒,尤其需要特别注意DMA可能产生的毒性反应,合理选择溶媒给予量.

  • 顶空GC/MS法聚氯乙烯和聚偏氯乙烯制品中氯乙烯和偏氯乙烯的分析

    作者:殷晶晶;李明元

    GC/MS联用同时测定聚氯乙烯(PVC)和聚偏氯乙烯(PVDC)产品中残留的氯乙烯(VC)和偏氯乙烯(VDC)的前处理方法的改进,测试样品在密闭的实验瓶中用二甲基乙酰胺浸泡过夜,然后于90℃的烘箱中放置1 h,使用配有PLOT(porous layer open tubular)型毛细管柱子的GC/MS来分析测定,PVC样品中的VC回收率为90.0%~112.3%,PVDC样品中的VDC回收率为85.2%~108.3%,此方法的检测限分别为VC 0.01μg/g,VDC为0.06μg/g,是卫生标准(日本)限值的1%,有极高的灵敏度,操作简便,回收率及精密度均优于日本公定法.

  • 二甲基乙酰胺毒性及代谢研究进展

    作者:路艳艳;徐承敏;钱亚玲;张幸

    二甲基甲酰胺(N,N-dimethylformamide,DMF)和二甲基乙酰胺(N,N-dimethylacetamide,DMAC)是2种在工业上常用的有机溶剂,易通过皮肤和呼吸道吸收.DMAC和DMF均能与水、醚、酮、酯等完全互溶,具有热稳定性高、不易水解、腐蚀性低、毒性小等特点.

  • 职业接触二甲基乙酰胺工人尿中甲基乙酰胺生物限值研究

    作者:钱亚玲;徐承敏;路艳艳;唐红芳;阮征;王晗;朱海豹;刘丹华;张幸

    目的 研制我国职业接触二甲基乙酰胺(DMAC)工人尿中甲基乙酰胺(NMAC)的生物限值.方法 选择3家氨纶生产企业201名接触DMAC工人,应用个体采样器采集工作周末工作日的车间空气样品,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个体DMAC接触水平,同时收集当日工人班末尿样,应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尿中NMAC浓度以评价DMAC接触工人内暴露水平.通过内外剂量的回归方程、百分位数和相对内暴露(RIE)指数计算,推荐我国职业接触二甲基乙酰胺工人尿中NMAC生物接触限值.结果 201名DMAC接触工人中接触浓度符合我国DMAC接触限值133名,占66.2%,接触浓度范围在0.40~300.12mg/m3,几何平均浓度为19.4 mg/m3.工作周末班未尿中NMAC浓度范围为1.30~189.42 mg/g Cr,几何平均浓度为23.7 mg/g Cr.尿中NMAC浓度与个体DMAC外暴露浓度有相关性(F=188.872,R2=0.487,P<0.001),回归方程为log(NMAC mg/g Cr)=0.685+0.455 log(DMAC mg/m3).以我国DMAC职业接触限值PC-TWA为20 mg/m3推算,尿中NMAC浓度为18.92 mg/g Cr.当工作场所空气中DMAC<20 mg/m3时,90%的工人尿中NMAC水平为23.9 mg/g Cr.按RIE指数推算的尿中NMAC为19.0 mg/g Cr.结论 参考国外DMAC生物接触限值标准,建议我国DMAC生物接触限值为工作周末班未尿中NMAC 20 mg/g Cr.

  • 空气中二甲基乙酰胺溶液的采集-气相色谱法的不确定度

    作者:徐鑫

    测定不确定度即为:"表征合理的赋予被测量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关联的参数."为了表达气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二甲基乙酰胺的测定结果的分散程度,并对测定结果给出一个合理的较高置信水平存在的区间宽度(即扩展不确定度),笔者对气相色谱测定空气中二甲基乙酰胺进行了不确定度分析[1-2].

  • 职业暴露时间对二甲基乙酰胺作业人员肝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炘;徐艳琼;朱宝立;龚伟

    目的 探讨二甲基乙酰胺职业接触时间的不同对肝损害的程度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现场检测确定二甲基乙酰胺浓度,根据职业接触人群在职期间的健康监护数据,用SPSS 20.0软件包,分别计算参检者的肝脏指数,并采用卡方检验和方差分析(ANOVA)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二甲基乙酰胺职业接触会引起肝脏损害.不同性别接害员工肝功能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588,P<0.01);不同接害年限工人的肝脏损伤程度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043,P<0.01).结论 二甲基乙酰胺对职业接触人群的肝损害程度在不同接害时间下存在差异,随着接害时长的累积或可产生耐受效应.

  • 二甲基乙酰胺作业工人职业危害调查

    作者:刘纪青;方绍峰;岳维梅

    采用横断面整群抽样,对某氨纶生产企业工作场所空气中二甲基乙酰胺(DMAC)浓度进行监测,对工人进行问卷调查和健康检查.观察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系统及头昏、嗜睡、乏力等神经系统症状发生率,以及咳嗽、流泪、皮肤瘙痒、皮疹等刺激症状发生率,ALT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DMAC主要损伤肝脏、神经系统,并对呼吸系统及皮肤有刺激作用,应加强防护.

  • 某拟建二甲基乙酰胺装置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关键控制点分析

    作者:常艾民

    目的 预测某二甲基乙酰胺装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并分析其关键控制点.方法 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划分生产单元,采用经验法、类比法、检查表法进行分析.结果 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乙酸、二甲胺、二甲基乙酰胺、噪声、高温、工频电磁场等,类比检测结果乙酸CTWA为1.53~2.50 mg/m3,二甲胺CTWA为0.46 ~0.67 mg/m3,二甲基乙酰胺CSTELO6.15 ~7.31 mg/m3,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结论 该项目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乙酸、二甲胺、二甲基乙酰胺和噪声,应从职业病危害发生的关键控制部位加强防治工作.

  • 某化纤企业通风排毒系统效果评价

    作者:徐惠忠;吕敏;肖焕

    目的 评价某化纤企业通风排毒系统的效果,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方法 对通风排毒系统进行调查分析,测定罩口风速、管道风速、作业场所空气和通风管道中二甲基乙酰胺浓度.结果 局部排风系统罩口平均风速2.5 m/s,排风量21 600 m3/h;通风空调系统送风管道平均风速5.4 m/s,送风量37 300 m3/h;回风管道平均风速3.8 m/s,回风量19 700 m3/h;作业场所空气和管道中二甲基乙酰胺浓度均未检出.结论 通风排毒系统目前运行良好,对空气中二甲基乙酰胺浓度的控制起到较好的作用.

  • 二甲基乙酰胺职业接触及与尿中甲基乙酰胺的关系

    作者:钱亚玲;徐承敏;路艳艳;吴昊;唐红芳;蒋兆强;柴剑荣;张幸

    [目的]探讨职业二甲基乙酰胺(DMAC)接触与尿中甲基乙酰胺(NMAC)的相关性. [方法]对3家氨纶生产企业6个工种201名工人进行空气中DMAC暴露浓度监测及工作周末班末尿样采集,同时对20名纺丝工连续一周空气样品和班末尿样的采集;分别用气相色谱测定空气中DMAC和尿中NMAC含量. [结果]氯纶生产过程中组件清洗工、纺丝工接触DMAC水平高(P<0.0033),中位数分别为32.10、22.02 mg/m3,其尿中NMAC浓度较其他工种高(P<0.0033),中位数分别为30.09、22.72 mg/gCr;工作周末班末尿NMAC含量与空气中DMAC浓度呈直线相关,直线方程为log( U-NMAC )-0.685+0.455×log( A-DMAC)(r=0.698,P=0.001);长期DMAC接触者,接触2d后尿中NMAC呈较高水平(P<0.0033);个体DMAC接触代谢转化为NMAC的相对内暴露指数(RIE)与DMAC接触浓度呈负相关(r3=-0.781,P=0.001). [结论]工作周末班未尿NMAC含量与空气中DMAC浓度呈良好对数线性关系.

  • 微核试验和彗星试验观察职业性二甲基乙酰胺暴露的遗传损伤

    作者:周连芳;寿卫国;吴国华;薛振宇

    [目的]观察二甲基乙酰胺(DMAc)对职业接触人群所产生的遗传损伤.[方法]用胞质阻断微核试验(CBMN)和彗星试验(SCGE)检测某氨纶企业 DMAc 接触工人(30名)及非接触 DMAc 的对照人员(30名)的外周血淋巴细胞 DNA和染色体损伤.[结果]接触组微核率、微核细胞率、核分裂指数分别为(4.67±2.25)‰、(4.56±2.19)‰、(1.82±0.30)‰,对照组分别为(5.00±2.62)‰、(4.89±2.59)‰、(1.73±0.25)‰,两组的各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彗星尾 DNA 百分比、细胞尾长、尾相分别为(4.76±2.63)%、(12.60±5.68)μm、(2.51±2.30),对照组分别为(4.49±2.48)%、(11.77±5.01)μm、(2.28±1.89),各指标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职业性 DMAc 接触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和 DNA 未表现出遗传损伤.

  • 二甲基乙酰胺的毒性特点与职业危害研究进展

    作者:杨凤;贾晓东

    综述报道二甲基乙酰胺的毒理学及代谢特点的研究进展,并从职业接触二甲基乙酰胺行业及职业人群健康影响等方面,对其中毒防治及研究方向加以阐述.

  • 二甲基乙酰胺职业接触生物限值的研究

    作者:杨凤;郭薇薇;李传奇;沈朝烨;谢强鸣;胡训军;刘美霞;尹艳;汪国权;贾晓东

    [目的]研究作业场所二甲基乙酰胺(DMAC)浓度与职业人群生物监测指标水平的关系,进一步探讨DMAC的职业接触生物限值.[方法]对生产4,4’-二氨基二苯醚的某企业进行劳动卫生学调查,连续采集32名DMAC接触工人工作周第1天、第2天及第5天的班前和班末尿样,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尿中甲基乙酰胺(NMAC)水平;同时应用个体采样器收集工作日的作业场所空气中DMAC,并进行浓度测定.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班末尿中NMAC水平与个体接触量、工龄、年龄的相关性;同时收集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分析DMAC接触浓度与健康效应的关系.[结果]车间内空气中DMAC 8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8h-TWA)为(121.32±164.31)mg/m3(1.30~818.20mg/m3),其中26份样品DMAC浓度超出国家职业卫生标准(20 mg/m3),超标率81.25%.不同工作日的班前及班末尿中NMAC水平并无明显差异(均P>0.05).多元回归结果显示,DMAC接触工人班末尿中NMAC水平与空气中DMAC个体暴露浓度呈正相关,lgρNMAC(mg/g)=0.303+0.677lgωDMAC(mg/m3)(R2=0.725,F=63.18,P<0.001).[结论]研究发现尿中NAMC并无蓄积现象,工作班末尿NMAC水平与空气中DMAC浓度呈良好对数线性关系,工作周内的任一次班末尿NMAC测定均可用于DMAC职业接触评估.根据回归方程及我国DMAC职业接触限值,推导出DMAC的职业接触生物限值为工作班末尿中NMAC水平为15.27 mg/g.

  • 气相色谱法测定空心纤维透析器中的二甲基乙酰胺残留量

    作者:黄敏菊;颜林;何燕英;何晓帆

    本文介绍了气相色谱法测定空心纤维透析器中的二甲基乙酰胺残留量的方法.通过模拟临床中空心纤维透析器的使用过程,使用毛细管色谱柱,外标法峰面积定量,优化了气相色谱法的测试条件,系统分析了该有机化合物在空心纤维透析器中的残留含量.

  • 一起二甲基乙酰胺中毒事故调查

    作者:陈冰霞;吕敏

    目的 了解某化纤公司发生的一起二甲基乙酰胺中毒事件的原因及中毒的种类,探讨预防控制类似中毒事故的措施,防止职业病发生.方法 采用作业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以及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结果 该企业发生的急性中毒为二甲基乙酰胺中毒,8例患者被诊断为“职业性急性中毒性肝病”.结论 厂房通风不良及未配备合格的防毒口罩是中毒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应密切观察初期接触二甲基乙酰胺工人的肝功能,将肝功能异常者及时调离工作岗位.

  • 一例急性二甲基乙酰胺中毒病例调查

    作者:杨金德;傅清青;陈剑锋

    目的 调查分析一例二甲基乙酰胺所致的急性重度中毒性肝病.方法 通过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学调查、患者职业接触史询问和实验室检查等方法进行调查.结果 该病例为二甲基乙酰胺所致的职业性急性重度中毒性肝病.结论 该起事件是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的,应采取综合的控制措施才能有效控制二甲基乙酰胺的职业危害,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 清釜工疑似二甲基乙酰胺和乙二胺联合中毒事故调查

    作者:邱士起;邹亚玲;曾德津

    胺类化合物(主要为乙二胺和二甲基乙酰胺)引起的散发中毒病例较常见,但几种胺类化合物联合中毒事故并不多见.通过分析一起疑似二甲基乙酰胺和乙二胺联合中毒事故的调查过程,为今后类似职业卫生事故调查提供参考.

  • 一起二甲基乙酰胺肝中毒调查

    作者:龚伟;吕敏

    目的 进一步提高对二甲基乙酰胺(DMAC)的认识,防止职业中毒事件的发生.方法 对案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资料、员工职业健康体检资料和中毒病人临床资料,结合生产工艺和文献报道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本例二甲基乙酰胺肝中毒的人员均为同一氨纶生产车间的新上岗职工,未接受过上岗前职业健康体检.该生产车间在岗员工肝功能异常率为25.5%.该企业未开展定期病危害因素监测,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结论 该案例为一起作业工人短期暴露于DMAC后引起亚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应对该类企业加强监管,定期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的二甲基乙酰胺的浓度,开展岗前及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监护,防止类似事件发生.

  • 食用植物油中残留溶剂测定方法的改进

    作者:曹芳红

    目前食用植物油中残留溶剂的检测方法为填充柱顶空气相色谱法[1],采用六号溶剂做标准,标准溶液用N,N-二甲基乙酰胺(简称DMA)做溶剂配制.DMA具有毒性,使用DMA对检验人员健康不利,标准六号溶剂较难购买,且操作复杂.为此,本文探讨了用新鲜机榨油作溶剂,石油醚为标准物质,采用毛细管柱顶空气相色谱法,克服了上述不足,方法精密度、准确度、检出限满足卫生标准和检验方法的要求.

  • 盐酸齐拉西酮联合氯普噻吨治疗二甲基乙酰胺所致精神障碍

    作者:李晓一;邢葆平

    二甲基乙酰胺(dimethylacetamide,DMAC),分子式CH3CON(CH3)2,作为有机溶剂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其蒸气吸入后可致中毒,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黏膜刺激等躯体症状,并可出现头痛头晕、惊厥乏力、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等[1].我们在临床中发现DMAC严重时还可致出现幻觉和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针对精神症状临床上一般应用富马酸喹硫平[2](商品名:思瑞康)联合氯普噻吨治疗,但思瑞康用量大费用高.故我们采用盐酸齐拉西酮[3-4]联合氯普噻吨对DMAC中毒患者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3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