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脊髓小胶质细胞与神经病理性疼痛

    作者:刘瑞杰;赵京伟;邵金平;臧卫东

    疼痛可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慢性疼痛中常见的是神经病理性疼痛,具有痛觉过敏、痛觉超敏和自发性疼痛的特点.典型神经病理性疼痛往往伴有外周神经损伤,如手术、感染等[1].长期以来,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发展中的作用[2-3].近研究显示,外周神经损伤可激活脊髓胶质细胞[4-5].本文着重探讨外周神经损伤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中脊髓小胶质细胞及相关分子的参与作用,以期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提供新框架.

  • 神经病理性疼痛外周和中枢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王亚仑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指中枢及外周神经组织由于多种原因受到损伤或出现功能障碍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病理性疼痛[1].常见病因包括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尿毒症)、带状疱疹和HIV感染、外伤以及药物或化学制剂(如酒精、化疗和抗HIV药物)应用等.神经病理性疼痛根据有无诱因可表现为诱发性疼痛或自发性疼痛,诱发性疼痛又可分为痛觉过敏或痛觉超敏.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存在广泛而又难以治愈的临床症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就近年来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病机制方面进行研究取得的进展作一综述.

  • 偏头痛伴发的皮肤痛觉超敏

    作者:李原;齐晶晶;于挺敏

    皮肤痛觉超敏( cutaneous allodynia,CA)是指非伤害性刺激(如冷、热、机械刺激)作用于正常皮肤引起的疼痛[1].高达53.5% ~ 73.0%的成年偏头痛患者可在头痛发作过程中或头痛后24 h ~ 48 h内出现CA[2-5],在18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偏头痛患者中发生率为14.5%~ 37.3%[6-7].CA与偏头痛发作有着密切关系,其发生机制不明,可能涉及中枢致敏[1,8].本文对CA的临床特点及相关的发病机制做一综述.

  • 缝隙连接蛋白43在偏头痛大鼠三叉神经颈髓复合体的表达及其对痛觉超敏的影响

    作者:武茜;黄琳;郭永涛;荣蓉;史兆春;燕兰云;万琪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颈髓复合体内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对偏头痛大鼠痛觉超敏的影响. 方法 将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改良致炎剂3d组、改良致炎剂7d组、甘珀酸(CBX)预防组、CBX预防对照组、CBX治疗组和CBX治疗对照组,每组6只.用改良致炎剂反复刺激硬脑膜法建立偏头痛大鼠模型.Von-Frey纤维丝测定眶周痛觉阈值,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大鼠三叉神经颈髓复合体内Cx43的表达. 结果 行为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改良致炎剂组大鼠眶周痛阈逐日下降,出现痛觉超敏表现;而CBX预防组大鼠未出现痛觉超敏表现;CBX治疗组大鼠给予CBX后痛阈上升.细胞核及Cx43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改良致炎剂组大鼠后角细胞数及Cx43表达较对照组增多,3d组以Ⅰ、Ⅱ层增多为主,7d组以Ⅰ~Ⅳ层增多为主;CBX预防组及治疗组Cx43平均吸光度值与其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反复予硬脑膜改良致炎剂能有效诱导偏头痛大鼠产生眶周痛觉超敏表现,并能引起三叉神经颈髓复合体内Cx43表达上调.非特异性缝隙连接阻断剂CBX能有效抑制Cx43表达上调,缓解痛觉超敏,提示Cx43在偏头痛大鼠痛觉超敏形成和加重中起重要作用.

  • 环氧合酶抑制剂对保乳根治术患者瑞芬太尼输注引起痛觉超敏的影响

    作者:许冬妮;卢桠楠;王志;彭书崚

    [目的]观察环氧合酶-1抑制剂和环氧合酶-2抑制剂能否防治乳腺癌保乳根治术患者瑞芬太尼持续输注引起的痛觉超敏.[方法]选择年龄在30~65岁之间ASA Ⅰ~Ⅱ级择期在全麻下行单侧乳腺癌保乳根治术的女性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预处理的不同随机分为完全空白对照组(C组),瑞芬太尼组(R组),COX-2抑制剂帕瑞昔布+瑞芬太尼组(PR组),COX-1抑制剂酮咯酸+瑞芬太尼组(KR组),每组各16例.C组患者手术全程输注等容量外观的生理盐水;R组患者在瑞芬太尼开始泵注前15 min静脉注射同等容量和外观的生理盐水;PR组患者在瑞芬太尼开始泵注前15 min静脉注射40mg帕瑞昔布钠;KR组患者在瑞芬太尼开始泵注前15 min静脉注射30 mg酮咯酸.观察指标包括拔管后5 min(VAS1)、15min(VAS2)、30 min(VAS3)、60 min (VAS4)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拔管后追加补偿镇痛的剂量和次数.[结果]①R组VAS1评分显著高于PR组、KR组和C组(P值分别为P<0.001,P=0.035,P=0.020);R组VAS2评分显著高于PR组和KR组(P值分别为P=0.001,P=0.024).各组间VAS3和VAS4评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②PR组在VAS1评分时点需要追加补偿镇痛的人次少于R组和KR组(P值分别为P=0.001,P=0.023),在VAS2评分时点需要追加补偿镇痛的人次少于R组(P=0.007);在VAS3和VAS4评分时点需要追加补偿镇痛的人次各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①单侧乳腺癌保乳根治术患者持续输注瑞芬太尼能够引起痛觉超敏.②帕瑞昔布及酮咯酸预处理可减少瑞芬太尼持续输注引起的痛觉超敏.③帕瑞昔布组术后需要追加镇痛的患者明显少于酮咯酸组和瑞芬太尼组,提示COX-2抑制剂降低痛觉超敏的作用可能比COX-1的抑制剂更强.

  • 脊髓水平环氧合酶和前列腺素E2在术后痛觉超敏中的作用

    作者:马越涛;王多友;王俊科

    目的 探讨脊髓水平环氧合酶两种亚型(COX-1和COX-2)以及主要致痛物质前列腺素E2(PGB)在术后痛觉超敏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术后疼痛模型,分别通过Western blot和ELISA的方法,观察大鼠术后疼痛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COX-1和COX-2蛋白和PGE2表达的变化.同时,通过检测大鼠机械缩足发射阈值来测定痛觉超敏情况.结果 (1)行为学观察:与术前和非手术侧相比.大鼠术后2 h术侧后足机械缩足反射闲值(MWT)明显下降(P<0.01),此后逐渐升高,5 d以后恢复正常.(2)Western blot分析:与术前相比,术后2 h脊髓中COX-1和COX-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4 h达到高峰(P<0.01),COX-1蛋白表达增加一直持续到24 h.而C0x-2仅持续到术后6 h.(3)ELISA检测:术后大鼠腰段脊髓中PGE2含量迅速增高,4 h达高峰(P<0.01),术后24 h虽有所降低,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脊髓水平COX主要是COX-1和PGE,参与切口痛大鼠术后痛觉超敏的形成和早期维持过程.

  • 异常活化的小胶质细胞与神经病理性疼痛

    作者:宫登辉;郑卫红;张金芝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慢性持续性疼痛,其主要特征为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与急性疼痛不同,神经病理性疼痛病理机制复杂,目前临床上总体疗效不佳.近几年来,脊髓小胶质细胞成为目前研究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个热点.神经损伤后小胶质细胞活化并释放的多种物质使神经元-胶质细胞以及胶质细胞-胶质细胞之间建立起了双向信息交流通路,使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处于一个与神经元不断进行信息交流的环境中,从而导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本文就异常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 神经病理性痛外周自发放电与钙激活钾离子通道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建宁;刘一辉;任维

    神经病理性痛是一类特殊疼痛,其直接来源于影响躯体感觉系统的损伤或疾病,以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为特征[1].正常神经纤维只传递信号,有研究[2]发现,大鼠外周神经损伤区域可以产生自发放电,这种异位放电发生于有髓传入神经纤维,以A类纤维为主.深入研究发现,在外周神经系统(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中有离子通道参与到不同性质疼痛的产生与维持中,相关研究一直是疼痛研究的热点[1,3].

  • 背外侧前额叶与慢性痛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李雅雯

    1 概述慢性痛是以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为基础,在无外界伤害性刺激情况下表现为持续性、自发性疼痛的一种复杂的疾病.其症状可表现为多个层面,如感觉维度的痛觉超敏和痛阈值降低现象,慢性痛诱发的焦虑、抑郁等情绪表现,以及认知层面由慢性痛引起的学习、记忆能力减退等.

  • 大鼠外周神经损伤后脊髓背角HMGB1表达上调参与机械性痛觉超敏

    作者:任应娜;高彦东;李丽;顾楠;计根林;吕岩

    目的:研究HMGBl( high mobility group box-1)在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水平的表达变化,探索HMGB1在神经病理性痛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治疗神经病理性痛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治疗靶点.方法:(1)雄性SD大鼠(180 ~220)g 12只,随机均分为三组:NS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A组:鞘内注射HMGB1 1 μg;B组:鞘内注射HMGB1 10 μg.盲法用yon Frey测定给药前及给药后1h、1、3、7、14、21、28 d大鼠50%机械缩足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2)雄性SD大鼠(180~220) g5只,免疫荧光双标观察HMGB1在脊髓背角的表达定位;(3)雄性SD大鼠(180 ~220)g 42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6只),SNL模型组(每时间点6只),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大鼠脊髓背角HMGB1对照及术后1、3、7、14、21、28 d的表达变化.结果:(1)大鼠脊髓鞘内注射HMGB1后诱发长时程机械性痛敏,A组在鞘内给药后7 dMWT明显下降(P<0.01),B组给药后1 hMWT即显著下降,且持续存在至少28 d;(2)免疫荧光双标显示:HMGB1主要表达于NeuN标记的神经元,而GFAP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以及OX42阳性的小胶质细胞几乎不表达HMGB1;(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脊髓背角HMGB1在SNL模型术后缓慢增高,7d时增高为显著,且持续至少28 d.结论:以上结果表明,外周神经损伤后脊髓水平HMGB1的表达上调可能在神经病理性痛的产生和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

  • 脊髓水平环氧合酶-1在术后疼痛大鼠痛觉超敏中的作用

    作者:马越涛;王俊科

    为研究脊髓水平环氧合酶(COX)-1在术后疼痛形成和维持中的作用,运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蛋白印记法观察切口痛模型大鼠腰段脊髓中COX-1蛋白在术前和术后2 h,4 h,6 h,12 h、1 d、2 d,3 d、5 d和7 d的表达.通过测定机械刺激引起的缩足反射阈值(PWT)分别在术前、术后2 h、1 d、2 d、3 d、5 d和7 d观察术后痛觉超敏情况,并通过术后即刻或术后2 h, 24 h鞘内给予非选择性COX抑制剂(ketorolac)、选择性COX-1抑制剂(SC-560)和选择性COX-2抑制剂(NS-398)观察其镇痛作用.结果表明:术后COX-1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主要集中在脊髓背角浅层,COX-1蛋白表达增加,4 h达高峰,并且持续增加至12 h.术后鞘内给予SC-560和ketorolac均能明显减轻皮肤切开诱发的机械性痛觉超敏,然而NS-398却无任何镇痛作用.本研究表明脊髓COX-1参与术后痛觉超敏的形成和维持的过程,鞘内给予COX-1抑制剂具有抗切口痛大鼠痛觉超敏的作用.

  • 炎性和免疫因子参与神经源性痛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旭;王百忍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或周围神经系统(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PNS)的损伤或炎症均会引起神经病理痛(neuropathic pain)或神经源性痛(neurogenic pain),表现为以自发痛(spontaneous pain)、痛觉过敏(hyperalgesia)、痛觉超敏或触诱发痛 (allodynia) 为特征的痛敏感性增加.

52 条记录 3/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