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鼠侧脑室注射甘珀酸后下丘脑视上核星形细胞和神经元对高渗刺激反应的影响

    作者:袁华;段丽;邱勇;高立志;张萍;曹荣;饶志仁

    目的观察大鼠侧脑室注射甘珀酸后下丘脑视上核星形细胞和神经元对高渗刺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经侧脑室注射缝隙连接阻断剂甘珀酸(carbenoxolone,CBX)及尾静脉注射9% NaCl溶液后,用放射性免疫分析法测定大鼠血浆中加压素(VP)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下丘脑视上核(SON)神经元的Fos和星形细胞的Fos以及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变化. 结果 1.未注射CBX组大鼠在高渗刺激后45?min,血浆中VP的含量明显升高;SON中观察到GFAP/Fos阳性的星形细胞和Fos阳性神经元;2.GFAP/Fos阳性星形细胞高峰的出现早于Fos阳性神经元;3.向侧脑室注射CBX 2?h后,经尾静脉注射9% NaCl溶液,45?min后血浆中的VP含量未升高,SON中GFAP/Fos阳性星形细胞的表达与未注射CBX组相同,Fos阳性神经元则显著减少. 结论 SON的星形细胞对高渗刺激发生反应早于神经元,并可能通过缝隙连接影响神经元对渗透压的调节功能.

  • 缝隙连接蛋白CX43在炎性镜像痛大鼠脊髓背角的表达

    作者:侯永恒;杨建平;张慧娟;成浩;王丽娜;姚明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蛋白Cx43在炎性镜像痛大鼠脊髓背角的表达.方法:(1)行为学研究:鞘内置管成功的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n=8).CFA模型组:于大鼠左后肢踝关节外侧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50μl建立关节炎性痛模型,鞘内注射NS 10μl;CBX处理组:皮下注射CFA 50μa,鞘内注射缝隙连接阻滞剂甘珀酸(CBX)100μg(10μl);NS对照组:皮下注射NS50μl,鞘内注射NS 10μl.分别于CFA致炎前1d(基础值)和致炎后0.5h、1d、3d、5d、7d、10d、14d每次鞘内注射后2h测定双侧的热缩足反射潜伏期(PWTL).(2)形态学研究: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4组(n=5):NS生理盐水组、C1d组、C3d组和C7d组.分别在CFA致炎后相应时间点取腰段脊髓行Cx4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测定双侧脊髓背角积分光密度值.结果:(1)单侧踝关节外侧皮下注射CFA可以在致炎后2h~7d诱导出双侧的热痛觉过敏,呈现明显的镜像痛和域外痛现象(P<0.01或0.05),鞘内注射CBX可以在炎性痛的不同阶段逆转上述改变.(2)单侧CFA致炎后,大鼠脊髓双侧Cx43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加(P<0.01或0.05),主要集中于Ⅰ~Ⅱ层和Ⅹ层,其时程变化与行为学变化基本一致.结论:大鼠单侧CFA致炎诱导的关节炎性痛模型,具有显著的镜像痛特征.脊髓双侧背角Cx43表达增加,鞘内应用缝隙连接阻滞剂可以逆转镜像痛现象,提示脊髓缝隙连接可能在疼痛中枢敏感化中起重要作用.

  • 缝隙连接蛋白Cx32和Cx43在大鼠癫癎样放电后神经元的表达及生胃酮的干预作用

    作者:赵秀鹤;迟兆富;迟令懿;尚伟;刘学伍

    目的研究缝隙连接在癫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观察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 Cx)32和Cx43的表达,并加用生胃酮干预.结果神经元经无镁液处理1 h后Cx32 mRNA迅速升高,至5 h升高了近10倍;蛋白表达在2 h后开始增多(21.80±1.74),8 h后(47.30±5.75)较对照组(9.30±1.25)增高了5倍.Cx43水平低于Cx32,无镁液作用5 h后mRNA表达显著增多,8 h后蛋白表达始明显增强.生胃酮显著抑制了其表达.结论 Cx32和Cx43在癫癎样放电后表达显著增多,生胃酮能够抑制其表达和神经元放电,提示缝隙连接在癫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甘珀酸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体内实验研究

    作者:王海涛;洪涛;王欢;汪阳

    目的 探讨缝隙连接抑制剂甘珀酸对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治疗作用.方法 建立兔蛛网膜下腔二次出血模型,脑池及静脉分别给与缝隙连接抑制剂甘珀酸,脑血管造影及光镜观察分析基底动脉的直径及形态学变化,并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基底动脉Cx43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给与甘珀酸后,基底动脉狭窄程度及光镜下形态学变化显著减轻:单纯注血组(65.7±10.3)%,脑池处理组(91.2±6.4)%,静脉处理组(96.4±11.0)%,腑池预处理组(89.7±12.8)%;同时也显著抑制了痉孪后Cx43蛋白表达水平的升高:单纯注血组(57.2±2.8)%,脑池处理组(10.0±5.3)%,静脉处理组(15.2±1.7)%.结论 缝隙连接抑制剂甘珀酸可能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

  • 甘珀酸对兔脑血管痉挛时缝隙连接蛋白43磷酸化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红伟;洪涛;叶新运;宋湖平;汪阳

    目的 探讨甘珀酸对兔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时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磷酸化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兔二次SAH模型,脑池及静脉分别给予甘珀酸,脑血管造影及光镜观察分析基底动脉直径及形态学变化并应用Western blot检测基底动脉Cx43蛋白磷酸化表达的变化.结果 SAH组与正常组相比,脑血管造影及光镜观察结果 证实基底动脉痉挛明显;痉挛动脉肇磷酸化的Cx43(P-Cx4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但去磷酸化的Cx43(NP-Cx43)蛋白表达显著减少.甘珀酸脑池处理组及静脉处理组与SAH组相比,脑血管造影及光镜观察结果 证实基底动脉痉挛显著减轻;痉挛动脉壁P-Cx43蛋白表达显著减少,但NP-Cx4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结论 SAH后,Cx43蛋白磷酸化表达发生变化,脑池或静脉给予甘珀酸能明显缓解SAH后CVS,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基底动脉Cx43蛋白磷酸化表达变化有关.

  • 缝隙连接在局灶脑梗死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张光运;曹玉红;徐燕;吴中亮;万琪;饶志仁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在急性局灶脑梗死的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使用光化学局灶性脑梗死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尼氏染色技术,观察缝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及甘珀酸预治疗对脑梗死灶体积的影响.结果:光化学局灶性脑梗死后Cx43-LI表达阳性的细胞呈纤维状、斑点状,分布于梗死灶的周边区.于脑缺血后1 h出现,12 h显著,至24 h开始减少;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局灶性脑梗死体积为(182.54±6.24)μm3,甘珀酸预治疗组大鼠局灶性脑梗死体积为(128.53±3.39)μm3,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7,P<0.01).结论:本研究提示局灶性脑梗死后缝隙连接活动加强并参与脑缺血损伤过程,缝隙连接阻断剂甘珀酸可减轻脑梗死后神经元的损害.

  • 甘珀酸对兔缺血性心肌钠-钾-三磷酸腺苷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刘春艳;肖杨

    目的:甘珀酸对兔缺血性心肌钠-钾-三磷酸腺苷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将24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四组:A 组(传统复苏组)、B 组(低温延生复苏组)、C 组(甘珀酸延生复苏组)、D 组(低温+甘珀酸延生复苏组),每组6只。采用 Wiggers 改良法制备重度失血性休克兔模型,模拟临床将该模型分为三期,即1期:创伤失血期(80 min),2期:院前救援期(30min),3期:院内复苏期(180 min)。各组分别在麻醉监测后(T1)、创伤失血60 min(T2)、院前救援30 min(T3)、院内复苏180 min(T4)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左心室内压(LVSP)。将兔处死后,取左心室心肌组织作 Na +- k +- ATP 酶活力检测。结果:各组血液动力学变化:组间比较:A 组 T3时点 MAP、HR、LVSP 明显高于 B 组、C 组和 D 组(P ﹤0.05),A 组 T4时点 LVSP 明显低于 B 组、C 组和 D 组;各组 Na +- k +- ATP 酶活力比较:B、C、D 组的 Na +- k +- ATP 酶活力、明显高于 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甘珀酸能提高兔缺血性心肌钠-钾-三磷酸腺苷酶活性。甘珀酸和低温在兔缺血性心肌损伤心肌保护作用相似。

  • 甘珀酸对戊四氮点燃癫(疒间)大鼠海马GFAP和Cx43表达的影响

    作者:兰莉;饶志仁;赵新;王宝西;段丽;曹荣

    目的 探讨甘珀酸(CBX)对戊四氮(PTZ)点燃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及其缝隙连接的影响.方法 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S组),点燃组(K组),点燃后干预组(CBX组),每组10只大鼠.NS组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K组和CBX组大鼠每日腹腔注射PTZ 35 mg/kg至点燃,再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CBX(10 mg/kg)干预3 d.观察三组大鼠惊厥行为的变化,以及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GFAP、Cx43在海马内的表达变化.结果 ①PTZ点燃癫(疒间)大鼠出现自发性抽搐,CBX抑制了点燃大鼠的自发性抽搐,各组自发性抽搐次数为K组>CBX组>NS组(P<0.05).②点燃癫(疒间)大鼠GFAP-IR星形胶质细胞增多,胞体肥大,突起丰富,Cx43的表达增加;CBX干预后,GFAP-IR星形胶质细胞无明显改变(P>0.05),Cx43的表达减少(P<0.05).结论 CBX对点燃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增生活化无影响,但抑制Cx43的表达和癫(疒间)活动,提示胶质细胞及其缝隙连接在癫(疒间)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CBX有潜在的抗惊厥或协助抗惊厥的作用.

  • 甘珀酸对小鼠吗啡依赖性位置偏爱的影响

    作者:陈兆琴;姜正林;龚永生

    目的 探讨缝隙连接抑制剂甘珀酸(CBX)对小鼠吗啡成瘾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24只小鼠随机均分为生理盐水组、吗啡组、甘珀酸干预组和甘珀酸治疗组.进行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测定,并作腹侧被盖区内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免疫荧光染色.结果 条件反射训练后,吗啡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出现明显的位置偏爱效应 (P<0.05).在甘珀酸干预组,吗啡引起的小鼠位置偏爱行为受到显著抑制( P<0.05).甘珀酸治疗组,位置偏爱行为有所抑制,但与生理盐水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吗啡组腹侧被盖区GFAP免疫反应强度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 而甘珀酸干预组GFAP的强度显著低于吗啡组.结论 甘珀酸能抑制吗啡依赖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形成,而对条件性位置偏爱表达的作用较弱.机制可能与其阻断缝隙连接后继而降低胶质细胞GFAP的表达有关,也可能是阻断缝隙连接后的一个直接效应.

  • 鞘内注射甘珀酸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热痛阈的影响

    作者:侯永恒;杨建平;张慧娟;王丽娜;张艳兵

    目的 研究鞘内注射缝隙连接(GJ)阻滞剂甘珀酸(CBX)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热痛阈的影响.方法 首先研究鞘内注射CBX对正常大鼠后爪热缩足反射潜伏期(PWTL)的影响,确定其时效与量效关系.根据以上结果 ,另取实验大鼠随机均为五组,建立佐剂性关节炎模型,随机选择一组在致炎前0.5 h鞘内注射CBX 100μg进行预处理,其余四组分别以CBX 25、50、100 μg的剂量和NS对照在致炎后0.5 h、1、3、5、7、10和14 d鞘内注射,每次给药后2 h测定致炎侧PWTL,并连续观测0、100和100 μg预处理组PWTL在致炎1 d内的变化.结果 (1)CBX可以可逆性、剂量依赖性地提高正常大鼠的辐射热痛阈(P<0.05或P<0.01).在给药后1 h痛阈就显著增加,2 h达到高峰,持续1~2 h后逐渐消退.(2)CBX在炎性痛的不同阶段都可以逆转外周完全弗氏佐剂(CFA)诱导的辐射热痛觉过敏(P<0.05或P<0.01).(3)致炎前使用CBX预处理可以在致炎第1天延缓痛觉过敏的出现(P<0.01).结论 CBX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诱导的病理性疼痛具有显著的抗伤害作用,提示GJ可能参与炎性痛的发生发展过程.

  • Pannexin1,2在小鼠睾丸癌I-10细胞和睾丸间质细胞TM3中的表达及通道功能调控

    作者:刘号峰;董淑英;苑敏;王雪如;武丹丹;范威振;童旭辉

    目的:探讨泛连接蛋白(Panx)蛋白在小鼠睾丸癌I-10细胞与睾丸间质细胞TM3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功能调控. 方法:Western印迹法检测Panx-1和Panx-2蛋白在睾丸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使用Panx通道抑制剂100 μmol/L的甘珀酸(CBX)、200 μmol/L的丙磺舒(PBN)作用于I-10细胞后,采用实时荧光法检测细胞间荧光传递能力;化学发光法检测细胞外ATP浓度;分别干扰(shRNA)和过表达(mPanx-1)Panx-1基因,调控Panx-1蛋白的表达及功能. 结果: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与TM3细胞相比,I-10细胞中Panx-1和Panx-2的表达量分别增加(289.5±55.8)%(P<0.05)和(264.5±24.6)%(P<0.05);采用CBX和PBN处理后,实时荧光实验和化学发光法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BX组和PBN组平均荧光物质转运量下降(87.5±17.7)%和(89.3±14.3)%(P<0.01),细胞外ATP水平在8、16、24 h时分别下降(57.3±7.2)%、(56.4±9.6)%,(63.4 ±6.4)%、(61.7±2.5)%,(35.8±1.6)%、(13.5±8.3)%(P<0.01);shRNA和mPanx-1处理后,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shRNA1和shRNA2组中Panx-1的表达量下降(38.3±5.2)%和(31.8±5.1)%(P<0.01),mPanx-1组Panx-1的表达量增加(128.4±7.5)%(P<0.01),且实时荧光实验和化学发光法结果显示,shRNA组荧光物质转运量下降(72.4±39.4)%(P<0.01)和细胞外ATP含量在8、16、24 h分别下降(14.7±0.1)%、(13.7±0.3)%、(13.1±0.3)%(P<0.01);mPanx-1组荧光物质转运量增加(122.5±.17.1)%(P<0.01)和细胞外ATP含量在8、16、24 h分别增加(886.1±82.1)%、(885.8±83.3)%、(841.5±21.8)%(P<0.01). 结论:Panx-1和Panx-2在小鼠睾丸癌I-10细胞中表达增多,CBX和PBN及shRNA抑制Panx通道后,睾丸癌I-10细胞荧光传递能力减弱和细胞外ATP水平下降.

  • 左乙拉西坦干预对癫痫大鼠痫性发作及海马缝隙连接蛋白43表达的影响

    作者:阮莎莎;陈伟观;姜正林;倪耀辉;宋建华;高志伟

    目的 探讨左乙拉西坦干预对癫痫大鼠痫性发作及海马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32只,随机分为癫痫组、左乙拉西坦干预组(左乙拉西坦组)、甘珀酸干预组(甘珀酸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8只.用氯化锂-匹罗卡品注射制作癫痫大鼠模型,甘珀酸组大鼠在注射匹罗卡品前30 min,腹腔注射甘珀酸20 mg/kg;左乙拉西坦组大鼠在注射匹罗卡品前60 min,予左乙拉西坦300 mg/kg灌胃;癫痫组大鼠不干预.观察各组大鼠的癫痫发作潜伏期,以及制模后2h、12 h、24 h的发作(Racine分级≥3级)次数,并持续脑电监测.采用Western-blot法和RT-PCR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Cx43的表达.结果 左乙拉西坦组和甘珀酸组的癫痫发作潜伏期明显长于及发作次数明显少于癫痫组(P <0.05~0.01);左乙拉西坦组的痫性发作次数又明显少于甘珀酸组(P<0.05).甘珀酸和左乙拉西坦组大鼠的脑电图为散在低幅尖波,明显比癫痫组的(持续高幅棘波、棘-慢波综合)轻.各癫痫模型组的海马Cx43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 <0.05),而左乙拉西坦组和甘珀酸组的海马Cx43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癫痫组(均P<0.05),两干预组海马Cx43表达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左乙拉西坦干预对癫痫大鼠的痫性发作有显著效果;并能明显抑制大鼠海马Cx43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治疗癫痫的作用机制之一.

  • 癫痫大鼠脑组织缝隙连接蛋白32的表达及甘珀酸对其的影响

    作者:曾杨滨;刘宇明

    目的 探讨癫痫大鼠脑组织缝隙连接蛋白32 (Cx32)的表达及缝隙连接阻断剂甘珀酸(CBX)对其的影响.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癫痫组、癫痫+CBX组及癫痫+生理盐水(NS)组.癫痫组又分为(癫痫后)1h、1d、3d、7d亚组,癫痫+CBX组和癫痫+NS组分别分为3d、7d亚组.用氯化锂-匹罗卡品腹腔注射制作癫痫大鼠模型.癫痫造模成功后,癫痫+CBX组给予CBX 10 mg/(kg·d)腹腔注射,癫痫+ NS组给予等量NS.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分别检测大鼠海马区、皮质区Cx32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癫痫组、癫痫+NS组各时间点亚组海马区和皮质区Cx32蛋白、mRNA表达水平及癫痫+CBX组3d亚组海马区Cx32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均P<0.05);以癫痫组1d亚组高(P<0.05).与癫痫+NS组比较,癫痫+CBX组3d亚组皮质区、7d亚组海马区和皮质区Cx32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 癫痫大鼠脑组织Cx32的表达增高,CBX干预能明显抑制其表达.Cx32可能参与了癫痫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 甘珀酸对铁离子诱导的癫痫大鼠缝隙连接及脑电的影响

    作者:陈伟观;高志伟;姜正林;戴珍祥;倪耀辉;宋建华

    目的:探究缝隙连接在外伤性癫痫(posttraumatic epilepsy,PT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甘珀酸干预组.观察大鼠行为学表现,并作脑电图动态记录.结果:大鼠行为学上出现癫痫发作,脑电图描记出多种形式的癫痫样放电波形.与模型组相比,应用甘珀酸干预后,大鼠行为学发作明显减少,程度减轻,痫性放电潜伏期不同程度延长,频率明显减慢和波幅明显降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注射甘珀酸可明显减轻痫性发作,减少痫性放电频率,降低波幅,提示大量异常的缝隙连接生成可能在PTE形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 鞘内注射甘珀酸剂量依赖地缓解腰5脊神经切断大鼠的痛觉高敏

    作者:李雪飞;许倩;王芬;郑曼;刘清珍;李伟彦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甘珀酸(carbenoxolone,CBX)对腰5脊神经切断(L5 spinal nerve transaction ,SNT)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n=12):Ⅰ.假手术组,Ⅱ.模型组,Ⅲ.SNT+CBX(0.05μg),Ⅳ.SNT+CBX(0.5μg),Ⅴ.SNT+CBX(5μg)。Ⅰ组仅暴露腰5脊神经,Ⅱ至Ⅴ组行SNT。术后10 d,Ⅰ和Ⅱ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μL,Ⅲ至Ⅴ组注射CBX 0.05μg(10μL)、0.5μg(10μL)和5μg(10μL),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3、5、7、10 d各组注射生理盐水和CBX,前1 h和给药后1、2、4、6 h测双侧机械痛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l thresholds MWT),免疫组化及ELISA法观察给药后2h后脊髓背角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TNF-α、IL-1β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术前相比,Ⅱ至Ⅴ组双侧MWT明显降低;与给药前1h相比,Ⅱ和Ⅲ组给药后1、2、4、6h双侧MWT均无明显差异;Ⅳ组损伤侧给药后1、2、4 h MWT无明显差异,而对侧MWT明显提高,同时该侧GFAP和TNF-α、IL-1β的表达也降低;Ⅴ组给药后1、2、4 h 双侧MWT明显提高,双侧GFAP和TNF-α、IL-1β的表达也明显降低。结论鞘内注射CBX可缓解SNT大鼠双侧MWT,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及TNF-α和IL-1β释放减少有关。

  • 鞘内注射甘珀酸对腰5脊神经切断大鼠痛觉高敏的影响

    作者:李雪飞;许倩;许佩龙;谢文强;王洪超;李伟伟;刘健;李伟彦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甘珀酸(CBX)对腰5脊神经切断(SNT)大鼠机械痛阈及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和TNF-α、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 36只成年♂ SD大鼠,随机分成3组(n=12),假手术组(Sham组)、SNT+NS组(NS组)、SNT+CBX(CBX组).Sham组仅暴露腰5脊神经,不切断,NS组和CBX组切断腰5脊神经.术后10 d,Sham组和NS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 μl,CBX组鞘内注射甘珀酸5 μg(10 μl),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3、5、7、10 d及给药后1、2、4、6 h随机取6只大鼠测损伤侧机械痛阈(MWT),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给药后2 h后损伤侧脊髓背角中GFAP表达的变化,ELISA测定损伤侧脊髓背角TNF-α和IL-1β的水平.结果 3组大鼠术前1 d,MWT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Sham组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相比损伤侧MWT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Sham组相比,NS组和CBX组术后1、3、5、7、10 d痛阈明显下降(P<0.05);NS组术后10 d给药后1、2、4、6 h,MWT与给药前无差异(P>0.05),但给药后2 h损伤侧脊髓背角GFAP的表达和TNF-α、IL-1β的水平较Sham组明显增高(P<0.05);CBX组给药后1、2、4 h损伤侧MWT较给药前明显提高(P<0.05),6 h无差异(P>0.05),给药后2 h损伤侧脊髓背角GFAP的表达和TNF-α、IL-1β的水平较NS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单次鞘内注射5 μg CBX可改善脊神经切断大鼠损伤侧机械痛敏行为,该效应可能与其抑制损伤侧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减少TNF-α、IL-1β的释放有关.

  • 侧脑室注射甘珀酸对扩散性抑制的影响

    作者:易陈菊;徐沙贝;杜一星;唐颖馨;骆翔;王伟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蛋白阻断剂甘珀酸(CBX)对扩散性抑制(SD)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CBX干预组各10只,后两者用高浓度KCI诱导大鼠皮质SD波,假手术组不给予CBX干预,CBX干预组给予5 ug/uL的CBX进行干预,用MS4000U生物信号采集分析系统对波幅、时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CBX干预组所记录到SD波波幅明显减小(P<0.05),SD波的阳性率降低(P<0.05),但SD波的时程无差异.结论:CBX对高浓度KCI诱导的皮质SD波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缝隙连接在S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 奎宁和甘珀酸对豚鼠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间缝隙连接通道的影响

    作者:张治平;SI Jun-qiang;司军强;李新芝;李丽;魏丽丽;马克涛

    目的 观察奎宁和甘珀酸对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间缝隙连接通道的影响,为探索强效缝隙连接阻断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探讨奎宁和甘珀酸对豚鼠肠系膜动脉段上平滑肌细胞膜电容、细胞膜电导或细胞膜电阻的影响.结果 肠系膜动脉段上平滑肌细胞膜电容和细胞膜电导大约是消化的单个细胞的10倍,提示细胞间存在丰富的缝隙连接通道.奎宁和甘珀酸能够浓度依赖地减少肠系膜动脉段上平滑肌细胞膜电容和膜电导,抑制细胞膜电导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1.56和0.13 mmol·L-1,当奎宁≥3 mmol·L-1或者甘珀酸≥0.3 mmol·L-1时,肠系膜动脉段上平滑肌细胞的膜电容、膜电导或膜电阻与单个细胞的数值十分接近.提示奎宁和甘珀酸能够完全阻断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结论 奎宁和甘珀酸能够浓度依赖地阻断肠系膜动脉细胞间缝隙连接通道,甘珀酸的抑制效力更强.

  • 甘珀酸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作者:唐颖馨;刘志刚;易陈菊;张强;徐沙贝;王伟

    目的 探讨缝隙连接阻断剂甘珀酸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7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30) 、药物组(n=30) 和假手术组(n=10).药物组术前2 h左侧脑室注射缝隙连接阻断剂甘珀酸,对照组左侧脑室注射0.9%氯化钠溶液,颈内动脉插线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24 h,采用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水肿程度,红四氮唑(TTC)染色法测量脑梗死体积,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术后3 d,采用DNA 原位末端标记TUNEL技术观察大鼠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以观察甘珀酸对局灶性脑缺血后不同时间及不同区域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药物组大鼠术后神经功能评分低,脑水肿程度轻,梗死体积小(P<0.01).不给予甘珀酸, 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有50%大鼠在术后3 d出现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 用甘珀酸阻断缝隙连接通讯后,20%的大鼠出现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 其发生率明显减小(P<0.05). 结论 甘珀酸对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 缝隙连接对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及神经行为学的影响

    作者:易陈菊;徐沙贝;唐颖馨;张强;骆翔;王伟

    目的 探讨阻断缝隙连接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DND)及神经行为学的影响.方法 术前2 h左侧脑室注射缝隙连接阻断剂甘珀酸(CBX),对照组左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颈内动脉插线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72 h采用尼氏染色检测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术后24 h和72 h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阻断缝隙连接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72 h后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及神经行为学的影响.结果 不用CBX预处理,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72 h后有45%的动物出现海马DND,用CBX预处理后,DND发生率降到30%,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CBX干预组的行为学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P<0.01).结论 阻断缝隙连接可以减少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发生率,改善局灶性脑缺血术后动物行为学表现.

30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