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不等长对患者下肢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刘德强;朱安礼;范孟坡;董方;李广义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下肢不等长(LLD)对患者下肢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笔者自2008-10-2012-12收集248例原发性髋关节骨性关节炎(OA)且初次接受单侧THA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测量术后双髋正位X线片评估患者骨性LLD后分为Ⅰ、Ⅱ、Ⅲ、Ⅳ4组.通过问卷调查患者的WOMAC评分和EQ-5D评分,运用方差分析,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与LLD之间的相关性及LLD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215例获得随访,4组术前WOMAC评分值、EQ-5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中所有患者术后的WOMAC评分值、EQ-5D值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4组WOMAC评分、EQ-5D值进行组间方差分析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Ⅲ组进行组间方差分析发现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Ⅲ组分别与第Ⅳ组进行对比发现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术后12~18个月,20 mm以上的LLD会明显降低患者下肢功能和生活质量.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不等长影响因素的研究

    作者:张学军;王宸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不等长(LLD)的影响因素和控制下肢长度的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124例全髋关节置换术(THR)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利用NEUSOFT PACS/RIS3.0影像诊断系统测量LLD值,并按性别、麻醉方式和年龄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研究中124例患者THR术后下肢不等长的发生率(LLD绝对值>10 mm)为21.77%.不同性别、麻醉方式和年龄的患者LLD发生率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麻醉方式的患者LLD值差别也无统计学意义.年龄<65岁组年轻患者LLD值=(3.7091±6.51886)mm,年龄≥65岁组的老年患者LLD值=(-0.0736±8.3160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使用NEUSOFTPACS/RIS3.0影像诊断系统辅助术前模板测量,可以达到降低THR术后LLD的发生率的目的 .年龄<65岁组比年龄≥65岁组的患者手术侧下肢长度偏长.

  • 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不等长的预防

    作者:陈义藩;郑宁

    目的 探讨术前应用软尺测量双下肢的长度及术中测量患肢长度结合髓关节松紧度的方法来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下肢不等长的有效性.方法 自2010-01-2012-12诊治老年单侧股骨颈骨折124例,62例术前应用软尺测量双下肢长度及术中测量患肢长度结合髋关节松紧度预防THA术后下肢不等长(试验组),62例进行传统THA手术操作(对照组).结果 124例均获得随访1~12个月.2组切口均愈合良好,术后无髋关节脱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深部感染发生.试验组25例下肢延长平均4.0(1~10)mm,下肢延长患者没有出现步态异常.对照组30例下肢延长平均5.3(1~10)mm,没有出现步态异常;15例下肢延长平均12.7(11~20)mm;1例下肢延长30 mm,出现跛行、髋关节疼痛及下肢痛.对照组46例下肢延长平均7.6(1~30)mm.试验组术后肢体延长程度明显较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P <0.05).结论 术前采用软尺测量双下肢长度及术中测量患肢长度结合髋关节松紧度可有效地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THA术后下肢不等长.

  • 健康教育在人工髋关节置换病人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作者:潘炯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消除或缓解患者髋关节疼痛、增加关节活动度、纠正下肢不等长、增加关节的稳定性、纠正髋关节畸形、恢复功能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它的手术方法是切除患病骨组织采用金属股骨头和金属超高分子高密度聚乙烯髋臼进行置换,从而恢复一定程度的髋关节功能和活动,并解除髋关节疼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髋关节置换术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如今髋关节置换手术成功率达95%,超过90%的患者术后关节保持良好功能长达15~20年,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手术后患者常需长时间卧床,患者功能恢复受到影响,所以术后是否能及时有效的康复训练,对恢复患者肢体功能十分重要,并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于2012年1月~2013年3月对10例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了全程健康教育,对预防并发症、恢复患肢功能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责任护士对患者从住院、出院及家庭随访进行了全程计划性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参与康复训练的积极性,掌握了康复训练的知识和技巧,同时也降低了平均住院天数。

  • 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并发症及其处理(六)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不等长

    作者:邓磊;刘沂

    对于下肢不等长的情况,需要区别是髋关节邻近部位的问题,还是其他骨骼部位的问题.功能性下肢不等长通常是由软组织挛缩所引起.

  • 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并发症及其处理(一)术后血肿

    作者:邓磊;刘沂

    近年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开展越来越广泛,各类文献和杂志对该领域的报道也逐年增多.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目前较好疗效的报告很多,而对于THR相关并发症的重视程度不够,这将有可能为今后总体评价THR的结果带来隐患.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与THR相关的并发症种类很多,有的发生率还很高.通过文献复习,我们概括了十余种与THR有关的并发症,如术后血肿、感染、关节脱位、下肢不等长等,本期先介绍THR术后血肿.借鉴他人的经验,相信会有助于促进我们防范并发症和思考有关问题.

  • 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长度测量及术后不等长的研究

    作者:赵云飞;马战备;丁思广;赵晓宇;张志桐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但是术后常常出现下肢不等长的情况,严重的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和治疗效果.因此,术前的下肢长度的测量和术后的不等长情况的处理在整个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临床上对于术中下肢长度测量的方法目前还无统一的标准,术后出现不等长的情况依然存在,因此,只有积极的进行处理,从而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全面的探究.

  • 全髋置换术四种主要并发症的防治

    作者:车英玉;刘朝晖

    目的:探讨全髋置换术假体周围股骨骨折、术后假体脱位、下肢不等长和假体松动四种主要并发症的发生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2010年5月完成髋关节置换术2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均无近期深部感染.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70-90分,平均82.3分.并发症有术中4例股骨骨折,术后早期有3例发生脱位,术后下肢不等长6例,术后远期出现假体松动4例.结论:术中假体周围股骨骨折、术后假体脱位、下肢不等长和假体松动是全髋置换术的主要并发症,术前必须充分评估与模拟、结合个体差异及术中情况选择优方案,同时做好术后健康教育,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下肢不等长对步态影响的实验分析

    作者:宋亮;邢阳辉;康婷;樊瑜波

    目的 采用正常人体单侧增高模拟下肢不等长,分析下肢不等长步态特征,研究下肢不等长对步态的影响,为下肢假肢穿戴者因下肢不等长引起的慢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单侧穿鞋增高人为制造下肢不等长,利用三维动态捕捉系统和地面反力采集设备采集受试者在正常步态和下肢不等长步态下的时空参数、地面反力和关节角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下肢不等长步态与正常步态在步长、步长时间和单侧支撑期存在显著差异.下肢不等长步态左右腿足跟着地期垂直方向地面反力均大于正常步态,髋、膝、踝角度存在明显变化.结论 下肢不等长是造成行走步态异常的重要原因,可能是下肢假肢穿戴者产生腿部关节疾病的原因.

  • 临床病例讨论——发热、骨痛、骨质破坏

    作者:王丽;房倩;张东风;赵瑞芹

    病历摘要女,12岁.因发热伴右下肢疼痛8天入院.8天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发热,高体温达40℃,伴轻度头痛、头晕.无咳嗽、呕吐、腹泻和皮疹.同时出现右下肢痛,表现膝上痛,活动受限.于当地曾用"菌必治"治疗3天,病情未见好转而来我院.既往6岁时患"脾功能亢进症"于当地医院行脾切除术.术后患儿即经常发热.每次均于当地医院按"上感"处理,体温能降到正常.10岁时患"右侧股骨头坏死"于当地医院行手术治疗.体检:T38.1℃,P116次/分,R28次/分,BP100/70mmHg.发育正常,营养差,神志清楚,精神可.右下肢被动屈曲位,全身皮肤无皮疹及出血点,左肋下及右髋外侧可见手术疤痕,浅表淋巴结不大.颅骨无畸形,毛发稀疏,口唇红润.咽充血,双侧扁桃体Ⅱ°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肝、脾未触及.下胸椎及腰椎后突隆起.两上肢无畸形,两下肢不等长,右侧较左侧长约1cm.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不等长感知率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赵建忠;张广程;狄东华;王波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对下肢不等长(LLD)感知的发生率,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初次接受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新鲜股骨颈骨折43例、股骨头坏死49例,通过测量术后双髋正位片评估解剖性LLD,问卷调查评估对LLD的感知,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EQ-5D量表评价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结果 ①股骨头坏死患者术后LLD感知率高于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45% vs.14%,P<0.05).②感知组Harris评分(89.34±1.54)与非感知组(90.34±1.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知组EQ评分低于非感知组(0.843 vs.0.962,P<0.05).③LLD感知率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对LLD感知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但随着时间的延长会逐渐改善.

  • 拉线测量法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作者:何勇;张钰山;王臻;吴小安

    合适的假体放置及预防肢体不等长,是全髋关节手术的重点[1].肢体不等长会导致脊柱侧弯、骨盆倾斜、跛行、坐骨神经麻痹等并发症,从而导致假体早期松动、关节脱位等,缩短假体寿命并增加翻修率[2-3].研究[4]认为肢体不等长与腰痛、关节功能、氧耗量及心率等相关.临床中通过术前、术中多项措施来确保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等长.我科将拉线定位测量法应用于全髋置换术的患者,同时与临床上常用的多项体表标志测量法进行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 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不等长的临床分析及对策

    作者:朱均;章淼锋;俞学中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不等长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选择接受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0例,男48例,女42例;年龄21~85岁,平均(60.5±20.1)岁.根据术前双下肢是否等长分为A组(等长)29例和B组(不等长)61例.通过术前临床检查及骨盆标准X线正位片测定双下肢不等长的程度,利用模板预测假体植入位置,估计股骨颈截骨平面及股骨距的保留长度.术中根据假体试模反复验证及软组织松解程度有效保持双下肢基本等长.结果 术后随访6~28个月,A组1例延长1.5cm;B组术后恢复等长57例,均<1.0cm,其余4例延长或短缩1.6~2.1 cm.结论 术前及术中测量和综合调整处理,可有效保持术后双下肢基本等长,获得满意效果.

  • 术中测量股骨假体肩部与大转子顶点垂直高度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不等长

    作者:任明安;徐国红;王利宏;单军标;蒋恒;葛兴龙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假体肩部与大转子顶点垂直高度(顶肩距)与术后下肢等长的关系.方法 单侧初次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1 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术前临床检查及X线仔细测量评估,术中采用腿与腿比较、Shuck试验、稳定试验等判断肢体长度.同时测量股骨假体肩部与大转子顶点垂直距离来均衡双下肢长度.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41例,术后X线测量双下肢不等长(双下肢长度差异大于10mm) 的发生率为21.95%(9 / 41),术后患肢相对于健肢的长度与术中测量股骨假体肩部至大转子顶点垂直高度成负相关.结论 术中采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估肢体长度可有效降低术后肢体不等长的发生率,通过术中测量顶肩距来指导选择合适型号和颈长的假体可作为控制术后下肢等长的有效方法之一.

  • 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

    作者:裘天强;柴世军;庞邦镭;庞正宝;汤优民

    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是一种高能量损伤,多伴有骨盆其它部位或髂臼骨折,而骶髂关节对骨盆环的稳定性起着重用的作用,如复位固定不佳可继发下肢不等长、骶髂关节创伤性关节炎,遗留疼痛、畸形和下肢功能障碍.我院自2001年12月至2005年12月手术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16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髋关节置换术中下肢不等长的预防

    作者:李宏斌;朱振安;陈雪荣;曾青东;骆剑敏;范洪辉;骆宏伟

    目的 探讨预防或减少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不等长的有效方法.方法 选取需行髋关节置换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术前测量双下肢长度差异值,实验组术中使用自行设计的下肢等长测量装置,根据术前测量值调节手术侧肢体长度;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方法.术后第2天测量患者双下肢长度差异值.术后6个月通过问卷调查,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及患髋的Harris评分.结果 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均满意,但在满意程度上存在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异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患髋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下肢等长测量装置,可有效减少或消除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不等长对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作者:邵锋;宋君涛;卢绪章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下肢不等长对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7年1月—2013年1月行初次单侧THA的患者150例.术后患肢延长的患者共84例,其中患肢延长1 ~10 mm者44例作为延长Ⅰ组,患肢延长11~23mm者40例作为延长Ⅱ组,患肢缩短的患者共31例作为缩短组,双下肢等长的患者共35例作为等长组;术后3个月和1年三个时间节点X线测量双下肢长度差无变化.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 hip score,HHS)评估各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1年时髋关节功能.两样本间比较的检验分析采用t检验,多样本间比较的检验分析采用SNK-q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术后3个月HHS评分:延长Ⅰ组与延长Ⅱ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93,P>0.05);延长Ⅰ组和延长Ⅱ组明显低于缩短组和等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72、2.732、2.209、2.331,均P<0.05);缩短组和等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58,P>0.05).术后1年HHS评分:延长Ⅱ组明显低于延长Ⅰ组、缩短组和等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24,2.378、2.844,均P<0.05);延长Ⅰ组、缩短组和等长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73、-1.124、-1.272,均P>0.05).延长Ⅰ组术后1年评分较术后3个月评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71,P<0.05);延长Ⅱ组、缩短组、等长组术后1年评分和术后3个月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85、-1.322、-1.295,均P>0.05).结论 THA后双下肢不等长,尤其是术后患肢延长大于10 mm对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影响较大,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对手术的满意度,因此,应在术前、术中采取必要的措施注意避免患肢延长的发生,一旦发生严重的患肢延长应积极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

  • 先天性腓骨缺如并发下肢不等长的治疗(附2例报告)

    作者:秦泗河;夏和桃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不等长的预防和处理

    作者:毛宾尧;应忠追;胡裕桐

    目的:研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不等长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对1994年6月~1997年6月的8例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不等长的分析,采用术前模板预测股骨颈截骨平面和假体植入位置,同时术中标记和测量股骨近端至髋臼上方两标志点的间距;对1997年7月~2001年6月的36例(髋),术中髋关节假体试件反复调节平衡后,再测量两点间距,运用综合平衡法平衡下肢长度.结果:从早期8例术后下肢不等长的经验,对近年36例术前下肢明显不等长的病人采用综合平衡法,29例(80.6%)两下肢等长,7例(19.4%)尚有1.0~1.2cm的差异.结论:术前用模板预测股骨颈截骨水平,采用术中骨标志间距测量和综合平衡法,是预防和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不等长的有效方法.

  • 自制双边外固定架同步延长治疗双下肢不等长

    作者:李亚洲;王汉林;罗军忠;刘玉昌;林伟枫;杨永焱

    双侧下肢不等长是矫形外科常见的一种临床疾患,主要病因有先天性异常、骨发育性疾患、骨关节感染、创伤、神经肌肉病后遗症等,其所致肢体不等长影响人体外观与功能,尤其下肢不等长超过3 cm会起严重残疾.19世纪西方即已经出现肢体延长治疗,主要是一次性延长术.上世纪以来,Ilizarov牵引性骨发生理论形成,人们对肢体延长的生物学过程有了深层理解,外固定架肢体延长取得了飞速发展,随之肢体延长的各种并发症也逐渐显现.作者自2000年来,自行设计了下肢同步延长外固定器,临床治疗各种肢体不等长患者24例,取得良好临床效果,有效地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病率或减轻了其发病程度.现报告如下.

3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