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普适泰片联合盐酸坦索罗辛胶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疗效观察

    作者:徐青青;邓卓航

    目的:观察普适泰片(舍尼通)治疗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3例,两组均予盐酸坦索罗辛胶囊饭后口服,0.2 mg/次,1次/d;治疗组同时给予普适泰片口服,1片/次,2次/d.两组均连续用药3个月.观察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前列腺体积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大尿流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及残余尿量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改善(P <0.05或P<0.01),前列腺体积变化治疗后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大尿流率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残余尿量和前列腺体积变化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普适泰片治疗前列腺增生疗效肯定,安全性好,可用于临床使用.

  • 浅谈产后尿潴留发生的防治

    作者:苏成兰;黄素琴;楚庆霞

    尿潴留是指尿液在膀胱内积聚不能排出.多数产妇于分娩后4~6小时内就可以自行排尿,产妇在产后6~8小时,不能自行解小便;或膀胱过度膨胀,能自己解部分小便,但残余尿量超过100毫升者,医学上称之为产后尿潴留,它是产后常见的并发症.

  • 改良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43例分析

    作者:孔维国;王风英;周祥举

    1临床资料患者43例,年龄53-80岁.平均63.9岁,病史8个月-6年,平均2年8个月,均具有典型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临床表现,均无神经系统疾病,其中有尿潴留病史者24例,急性尿滞留入院者15例,B超检查前列腺横径4.1-8.4cm,平均5.36cm,残余尿量50-460ml.

  • 超声联合残余尿量测定诊断前列腺增生中的意义

    作者:吴伟军;林灼怡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残余尿量测定在诊断前列腺增生( BPH)中的意义。方法选取54例BP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多普勒超声检查,并计算出患者的前列腺体积、膀胱残余尿量,观察记录患者肾积水情况。按照残余尿量的多少将54例BPH患者分为甲(残余尿量<15 mL)、乙(残余尿量16~60 mL)、丙(残余尿量>60 mL)3组,探讨残余尿量和前列腺体积、肾积水以及BPH分度的关系。结果乙组、丙组的前列腺体积相比甲组增大( P均<0.05);丙组的肾积水发生率高于甲组和乙组(P均<0.05)。结论 BPH和残余尿量的多少密切相关,残余尿量数值越大,前列腺体积和肾积水发生率也随之升高,超声联合残余尿量测定对BPH的诊断具有指导意义。

  • 骨科患者术后尿潴留的相关因素与护理进展

    作者:孙美芝;唐霖

    尿潴留是膀胱内充满尿液而又不能自行排出的症状[1].如术后8 h内患者不能排尿而膀胱尿量大于600 ml或者患者不能自行有效排空膀胱而残余尿量大于100 ml即诊断为术后尿潴留[1],尿潴留可导致膀胱过度膨胀和永久性逼尿肌损伤.骨科患者术后易发生尿潴留,有研究发现,骨科手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在10%~44%[2,3].

  • 经尿道"分叶式"剜除联合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应用效果评价

    作者:李秀奇

    目的 评价经尿道"分叶式"剜除联合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某院泌尿外科收治的9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应用摸球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对照组实施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联合组实施经尿道"分叶式"剜除联合电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前、术后的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分).结果 联合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大尿流率、残余尿量、IP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大尿流率大于对照组(P<0.05),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P<0.05),IP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尿道"分叶式"剜除联合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能够获得优于单纯经尿道"分叶式"剜除治疗的临床疗效,且不会增加患者手术治疗风险.

  • 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膀胱功能的影响

    作者:谢金玲

    目的:探讨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子宫内膜癌患者13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5例,治疗组采用系统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子宫全切除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明显较少( P<0.05),而两组的阴道切除长度与宫旁切除长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术后第6天与第21天的残余尿量都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术后第21天的大尿流率、大膀胱压与大逼尿肌压都明显较少,而大腹压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系统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应用于子宫内膜癌患者能有效减少创伤与残余尿量,从而提高术后膀胱功能。

  • 不同方法测定残余尿量的比较

    作者:孙福振;庞国勋;王振显;刘廷江;杨涛;陈康宁

    排尿后膀胱内残留的尿称为残余尿,正常人的残余尿量为5~12 ml.有梗阻症状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排尿后如有一定的剩余尿量意味着膀胱出口梗阻和膀胱逼尿肌失代偿.

    关键词: 残余尿量 测定
  • 间歇性导尿的护理

    作者:杨胜华;田婧

    目的:探讨间隙性导尿术在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1月间收治的22例N B患者,对其应用间歇性导尿术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22例N B患者应用6~10周的间歇性导尿术后,其中20例(90.90%)完全自控,终形成反射性膀胱,且残余尿量<100m l,结束导尿;1例(4.55%)部分自控,采取辅助措施可自行排尿;1例(4.55%)排尿困难无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泌尿系统感染或继发肾损伤。结论:间歇性导尿术改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困难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较好。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38例疗效观察

    作者:杨小玲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8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肌肉注射500μg甲钴胺,1次/d ,4周后改为口服,3次/d ,500μg/次,观察组38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口服中药五苓散加味,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膀胱残余尿量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对照组患者排尿困难、尿失禁、小便淋漓不尽、尿频、尿急等症状的改善情况明显落后于观察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8.0%,远小于观察组(94.7%),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膀胱残余尿量减少幅度大,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口服中药五苓散加味+肌肉注射甲钴胺的中西医结合方式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进行治疗,效果十分理想,可有效减少患者膀胱残余尿量,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 产后尿潴留3种护理方法效果比较

    作者:张立华

    产后尿潴留是指产妇产后6 h~8 h膀胱内有尿而不能自行排出,或不能完全排净(指尽力排尿后,膀胱内残余尿量≥100 mL)[1].产后尿潴留是产科常见并发症之一,如不及时处理可影响子宫收缩,增加产后出血的几率,给产妇增加痛苦,也是造成产后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因素.为寻求有效的护理方法,我们采用3种护理方法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 功能锻炼对前列腺术后膀胱逼尿肌收缩力影响的研究

    作者:苏秋棉;杨荆艳

    有下尿路梗阻症状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病人中,伴有逼尿肌无力(ACD)的为10%~20%[1].手术虽可解除膀胱颈部机械性梗阻,但逼尿肌的收缩功能如果不能有效恢复,即使切除了前列腺,解除了梗阻,排尿困难仍很难得到改善.于是,在术后指导病人进行提肛肌的功能锻炼,促进了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的恢复,降低了残余尿量.

  • 清洁间歇性导尿对神经源性膀胱病人排尿的影响

    作者:李小容

    [目的]探讨清洁间歇性导尿对神经源性膀胱病人排尿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2年4月-2015年4月接诊的神经源性膀胱病人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清洁间歇性导尿.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变化,记录临床效果、恢复自主排尿率、感染率以及治疗前后尿流动力学指标(大膀脱容积、大尿道压力、充盈期逼尿肌压力及大残余尿量).[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为84.00%;研究组恢复自主排尿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大膀胱容积、大尿道压力、充盈期逼尿肌压力及大残余尿量均有改善(P<0.05),研究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神经源性膀胱病人实施清洁间歇性导尿,不仅可提高临床效果、提高自主排尿率,同时可改善尿流动力学指标.

  • 鍉针点穴按摩对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病人膀胱功能及尿路感染发生率的影响

    作者:刘跟莉;宋君瑶;刘云艳;佟佳会;董佳宾;李纹慧;张丹

    [目的]观察鍉针点穴按摩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病人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针刺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留置导尿,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缇针点穴治疗,每个穴位按压5 min,每日1次,连续6次后休息1d,共干预2个月.分别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膀胱功能评分、残余尿量,以及治疗后尿路感染发生率,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病人干预后膀胱功能积分、残余尿量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干预后膀胱功能积分、残余尿量以及尿路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干预后愈显率为66.67%,对照组为3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鍉针点穴按摩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能够显著改善病人膀胱功能积分、减少残余尿量、降低尿路感染率,疗效优于常规的留置导尿.

  • 间歇导尿结合盆底肌训练对脊髓损伤病人神经源性膀胱的影响

    作者:潘胜桂;陆红;刘忘萍;丁艺波;郑莉;詹莎莎

    [目的]观察间歇导尿结合盆底肌治疗对脊髓损伤病人神经源性膀胱的影响。[方法]选取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病人8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均采用间歇导尿和饮水计划,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盆底肌电刺激和盆底肌运动训练。两组病人在治疗前、治疗后均采用 B 超检查膀胱残余尿量、尿动力学检查和拔除导尿管实验。[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残余尿量、大膀胱容量、大尿流率逼尿肌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残余尿量、大膀胱容量、大尿流率逼尿肌压差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拔除导尿管实验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间歇导尿结合盆底肌训练明显改善膀胱功能,是治疗脊髓损伤病人神经源性膀胱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 产后尿潴留的预防与护理

    作者:胡朝辉

    产后尿潴留是指产妇产后6 h~8 h膀胱有尿而不能自行排出者,或不能完全排净者(指尽力排尿后,膀胱内残余尿量大于或等于100mL).产后尿潴留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影响子宫收缩,导致阴道出血量增多,增加产妇痛苦,也是引起产后泌尿系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我科护理人员对产后尿潴留病人进行了原因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尿量与钙磷代谢的关系探讨

    作者:钟春梅;唐丽;廖常冰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尿量与钙、磷代谢的关系,为临床能更好控制钙、磷代谢紊乱,保护残存肾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80例血透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所有患者透析龄≥6个月.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患者透析前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根据年龄(≤45岁组和>45岁组)、透析龄(<3年组和≥3年组)、透析频率(每周≤2次组和>2次组)、残余尿量(无尿组:尿量<100 mL/d和有尿组:尿量≥100mL/d)进行分组,对各组间钙、磷、钙磷乘积与iPTH等进行t检验比较;血清iPTH与透析龄、透析频率、钙、磷、钙磷乘积和残余尿量等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根据透析患者年龄和透析频率分组,组间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根据透析龄和残余尿量分组,iPT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iPTH与残余尿量和透析龄相关.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尿量对改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有积极意义.

  • 宫颈癌根治术后两种测定残余尿量方法的比较

    作者:杨娟

    目的:探讨宫颈癌根治术后两种测定残余尿量方法并比较.方法:将90例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拔除尿管自解小便通畅后用B超测定残余尿量,对照组拔除尿管后当日置尿管测定残余尿量.结果:实验组残余尿量<100ml者43例,>100ml者2例,对照组残余尿量<100ml者38例,>100ml者7例.结论:宫颈癌根治术后采用B超测定残余尿量,减少了留置尿管次数,降低了感染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 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术结合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83例分析

    作者:安海泉;郑树江;王玉宝;傲日格乐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术结合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BPH)并提高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使用德国WOLF F24连续冲洗气化电切镜对83例BPH患者进行了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术加电切术治疗.结果:平均手术时间69 min,无尿失禁和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36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平均9.4分,残余尿量平均为21.7 ml.结论:先用铲状气化切割圈切除增生的大部分前列腺组织,并进行快速、有效的止血,再用电切环修切,可快速切除增生的前列腺组织,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值得广泛推广.

  • 正位可控双层新回肠膀胱术的护理22例

    作者:喻红玲

    膀胱全切术是治疗晚期膀胱肿瘤的重要方法.膀胱全切术后,代膀胱术、尿路改道的方式很多,各有优缺点.我院采用双层回肠新膀胱与后尿道吻合,恢复了尿道的连续性,具有正位可控、残余尿量少、病人恢复顺利的优点,1999年9月~2003年12月共行此术式22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51 条记录 3/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