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Rathke's囊肿的诊断和显微手术治疗

    作者:裘五四;刘伟国;张建明;傅伟明;钱萍;茹金泉;郑婷

    目的分析和探讨Rathke's囊肿的诊断和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对6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Rathke's囊肿病例的诊断和显微手术治疗进行回顾分析.其中主要临床症状为头痛、视力/视野障碍4例,内分泌紊乱4例.CT表现为囊性病变5例(83.3%),其中强化4例(66.7%).MRI检查4例(66.7%)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薄壁囊性病变,囊壁呈等或高信号伴强化;囊肿内容物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均未见强化.唇下中隔(经蝶)入路2例,右侧额下入路2例,右侧额颞(翼点)入路1例,眉弓眶上锁孔入路1例,均在Zeiss手术显微镜下行显微外科治疗.结果术前正确诊断为4例(66.7%),术后发生暂时性尿崩症4例(66.7%)、垂体功能紊乱3例(50.0%),无菌性脑膜炎1例(16.7%),治疗后症状均消失; 3个月~5年的术后随访发现,头痛、视力障碍完全缓解;内分泌紊乱恢复正常3例(75.0%). 结论结合头颅MRI和临床表现可提高Rathke's囊肿的术前诊断率,显微神经外科治疗是有效的手段.

  • 侧脑室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附12例报告)

    作者:吴广宇;叶盛;郑伟明;诸葛启钏;瞿宣兴

    目的提高侧脑室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水平.方法报告12例侧脑室脑膜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显微外科治疗结果.结果本组病例全部行显微手术肿瘤全部切除,无手术死亡,预后好.结论 CT和MRI是诊断侧脑室脑膜瘤的可靠的方法,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可达到肿瘤的全切除.

  • 功能磁共振联合神经导航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俞文桥;郑伟明

    大程度保护脑功能,减低致残率,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同时尽可能的全切除病灶,已成为脑功能区和大脑深部病变手术的大目标.尽管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飞速发展,术中功能区和病灶的精确定位仍然是上述区域手术的一大难题.近年来,功能磁共振联合神经导航系统已成为治疗脑功能区和大脑深部病变的重要辅助手段.现就功能磁共振辅助神经导航系统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设备器械培训教学在医学院校中的应用与实践

    作者:李文涛;任春莹;魏艳;夏明;孟喜君

    本文通过对医学院校神经外科学现阶段的培训教学方式进行分析,发现传统的培训教学方式较为被动,培训效果不理想;医学生与资历浅的医师在手术显微镜下欠缺手眼配合的操作练习,对器械原理和有关技术知识掌握不够.所以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使医学生与资历浅的医师能快速有效地操纵手术设备器械,保证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工作顺利开展就显得非常重要.

  • 术中超声导航在脑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雷震武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导航在脑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6年3月~2011年12月成都大学附属医院17例神经外科显微手术中采用实时超声影像引导病灶定位,指导手术路径选择,并动态了解病变位置的变化情况及手术切除程度.结果 本组所有病灶均在显微镜下完整切除,无死亡病例,术后患者一般状况良好.术后所有病灶均经病理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术前MRI诊断与病理符合率达100%.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约11.3个月),除1例患者因术后2个月再次出血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患者临床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未出现再次出血、偏瘫等并发症.结论 术中超声导航操作简便,定位准确,能够实现实时影像导航;与显微神经外科配合能够有效地起到降低手术副损伤,提高手术精度的作用.

  •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张磊;邹文俊

    目的 对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三叉神经部分感觉根切断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率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疼痛完全缓解率为86.67%,对照组患者疼痛完全缓解率为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能够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治疗的有效率比较高,能够很好的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 显微神经外科强化训练在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价值

    作者:廖正步

    显微外科是显微神经外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是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神经外科医生必备条件之一。以重视神经解剖学习,强化显微观念,加强神经外科手术入路及手术应用显微解剖的培训为主要内容的显微神经外科强化训练方式,为科学学位神经外科研究生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在其培养过程中效果明显。

  • 19例Chiari-Ⅰ畸形伴脊髓空洞患者的显微外科治疗及临床效果

    作者:魏振宇;孙有树;王宁;王瑞馨;杨继学;冯胜利;徐鹏;时冲;李学迁;王坤鹏;胡东华

    目的:探讨Chiari-Ⅰ畸形伴脊髓空洞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并评价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在Chiari-Ⅰ畸形伴脊髓空洞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19例Chiari-Ⅰ畸形伴脊髓空洞术患者采取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术中对下疝的小脑扁桃体进行切除,并联合后颅窝减压术、硬脑膜成形术及蛛网膜粘连分解术,术后2-3个月复查MRI,观察疗效。结果术后症状及体转好转11例,稳定6例,2例出现上肢麻木情况加重,有效率89.5%。17例患者接受了定期头颅MRI复查,结果显示疝入椎管的小脑扁桃体消失,枕大池形成良好,10例患者脊髓空洞消失,7例患者较术前显著减小。结论 Chiari-Ⅰ畸形伴脊髓空洞患者通过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减缓病情发展及恶化,术中创伤较小,安全性较好。

  • 经外侧裂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作者:黄天祥;司志敏

    目的 研究减少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的创伤和大限度保护脑功能的手术方式.方法 利用标准翼点入路骨瓣开颅,经外侧裂显微手术治疗40例高血压脑出血,报告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结果 40例患者的重残率、死亡率明显下降,术后24 h GCS计分明显提高.结论 经外侧裂显微手术治疗脑出血可以有效的保护血肿周围脑组织和重要的豆纹动脉穿通支,减少因手术引起的继发性血管损害和血肿周围脑组织梗死,是一种损伤小、疗效好、预后良好的微创手术方法.

  • 颅内动脉瘤并出血63例术前CTA诊断与显微手术治疗分析

    作者:陆柳成;梁峰;郭少雷;齐铁伟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术前CTA检查对于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63例脑出血并术前CTA检查发现动脉瘤后行手术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根据Rankin评分分级,出院时恢复良好42例,轻度残废13例,重度残废6例,死亡2例.52例术后复查DSA,动脉瘤夹闭完全,载瘤动脉无狭窄;9例术后行CTA复查,动脉瘤夹闭完全.结论 CTA在术前可早期明确诊断颅内动脉瘤,有助于急诊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效果良好.

  • 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汪阳;洪涛

    目的 探讨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显微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连续于术治疗的10例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26 ~ 60岁,平均39.1岁.临床表现为出血9例,占位病变1例.所有患者术前做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6例CT血管造影(CTA)检查.所有患者经显微外科治疗,术式为枕下入路,手术夹闭6例,孤立3例,切除加血管端端吻合I例.结果 DSA是诊断的主要手段,有2例合并小脑动静脉畸形.CTA检查有3例漏诊.无手术引起的死亡,术后1例并发颅内感染,1例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随访2~5年,平均4.6年,无再次出血,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平均4.9分.结论 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诊断后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长期预后好.

  • 神经外科锁孔技术的理念和应用

    作者:漆松涛

    神经外科经历了扩大手术切口使光线照到颅内深部,确保手术医师和助手足够照明的裸眼手术→眼镜式手术放大镜→手术显微镜的过程[1].显微神经外科颅底入路的设计与完善,使以前认为不能到达的累及颅脑中线、颅底的病变得到暴露和切除.而在此基础上为减少不必要的手术创伤而应用锁孔理念的入路已用在那些小的、无症状的或早期发现的病变及位于理想部位的血管病.虽然神经外科锁孔技术的应用,在国外已近20年,引进国内也有5年的历史[2,3].但由于骨孔的局限和手术的风险,加上对锁孔理念存在理解上的误区,关于锁孔手术的争论一直存在.一方面积极倡导为病人减轻痛苦,不断提高手术技术,向显微神经外科的新高度锁孔技术迈进[4];一方面强调病人的安全和手术效果,避免新技术开展带来的不良后果和严重并发症,认为将锁孔放大的理论应用到神经外科手术中是一个极大的错误[5].在神经外科还没有哪种应用性技术在引进和发展中产生如此大的分歧.为很好地理解和应用此项技术,现进行如下几方面的综述.

  •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层次概念与意义

    作者:刘恩重

    显微神经外科要求外科解剖学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病变作出三维空间上的描述和定位.中枢神经系统(CNS)某一结构或病变确切位置在三维解剖学上的完整描述应包括部位和层次两个部分.解剖部位代表这一结构或病变的"地理位置",而解剖层次代表该结构或病变的"地层构造".

  • 36例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体会

    作者:王洪;董晓辉;李志红

    目的 探讨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临床资料,讨论显微手术治疗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手术要点.结果 手术全切除24例,次全切除7例,大部分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疗效满意.结论 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充分利用显微技术辨别肿瘤与周围血管,神经的关系,注意保护穿通动脉,酌情处理肿瘤与重要结构的黏连,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显微镜下手术切除脊髓髓内肿瘤患者的术后护理

    作者:王春娟

    脊髓髓内肿瘤在临床上较少见,约占椎管内肿瘤的23.8%,多为神经胶质瘤,常见的是室管膜瘤和星型细胞瘤[1].手术治疗是脊髓髓内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随着显微神经外科学、影像学、神经生理学以及术中超声技术的发展,脊髓髓内肿瘤的手术治疗效果较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我科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脊髓髓内肿瘤13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神经导航显微外科技术在脑动静脉畸形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许燕凯;郑少钦;蔡楚伟;李王安;林才;杨应明

    目的 探讨应用神经导航对脑动静脉畸形病灶目标结构定位指引及显微手术切除的效果。方法 应用Stryker Leibinger神经导航系统指引显微手术切除43例脑动、静脉畸形,总结分析神经导航在脑动、静脉畸形切除术中的应用技术与效果。结果 43例脑动静脉畸形,在满足神经导航注册准确性和术中导航持续准确性的前提下,全部病例均行病灶全切除。出院时所有患者症状均明显改善41例(95.4%),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失2例(4.6%);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 使用神经导航系统,在术前可制定详细的手术计划,术中可辅助术者按序追踪处理病变血管、准确定位,有助于提高手术安全性及病灶的全切除,降低手术并发症。

  • 修复神经外科--21世纪神经外科的前沿

    作者:刘恩重

    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神经病学与外科技术的结合产生了神经外科;20世纪70年代,神经外科与显微外科技术结合,产生了显微神经外科;20世纪80年代,神经外科与计算机技术结合,促进了微侵袭神经外科的发展.

  • 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临床分析

    作者:郝继山;史焕昌

    [目的]研究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方法及疗效.[方法]将74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33例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41例行传统的经颞叶皮质造瘘手术清除血肿,将2组资料做对比研究.[结果]经侧裂手术组术后3d内复查头颅CT显示血肿清除程度满意,均在90%以上,无再出血发生,无死亡病例.随访3~6个月,术后3个月时按日常活动生活质量标准(ADL)评价:Ⅰ级3例,Ⅱ级5例,Ⅲ级15例,Ⅳ级7例,V级3例,与传统手术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是一种损伤轻、疗效优、预后好的微创治疗方法.

  • 3D视频系统在神经外科显微操作培训中的应用

    作者:汤劼;贾旺;张俊廷;张力伟;吴震

    3D视频演示系统正逐渐应用到神经外科的手术操作和培训中。介绍了3D视频演示系统的硬件构成,及其在显微神经外科实时手术操作和显微解剖过程中的观摩、培训的使用。通过对神经外科医生的需求调查,反映了3D视频更受临床医生的欢迎。同时比较了目前市场上常用的3D视频演示系统的差异,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 神经外科治疗的进展

    作者:沈建康

    神经外科经历百年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普通外科阶段(1879~)、大体神经外科阶段(1919~)和显微神经外科阶段(1968~).

255 条记录 3/13 页 « 12345678...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