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脊髓后根入髓区切开术的术中电生理监测及意义

    作者:董生;胡永生;杜薇;陶蔚

    脊髓止痛手术是治疗多种顽固性疼痛的常用神经外科手术方法,如:脊髓前外侧束切断术、前联合切开术、背柱切开术、脊髓后根入髓区(dorsal root entry zone,DREZ)切开术等,在临床上均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开展和应用,特别是DREZ切开术,能够有效去除臂丛神经损伤后疼痛、脊髓损伤后疼痛、幻肢痛、截肢痛、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神经痛等多种难治性疼痛[1~3],近年来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们的重视.但是,在临床应用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其中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提高手术的精确度、安全性和有效性,术中电生理监测技术的应用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方法[4,5]

  • 内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切除鞍上区肿瘤

    作者:曹作为;史克珊;金虎;石小峰;李钢;陈焕雄;陈晓东;林鹏;颜山;陈敏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切除鞍上区肿瘤的显微手术技术,以大限度地切除肿瘤,减少手术创伤. 方法 16例鞍上区肿瘤患者依据手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制订个体化手术方案,采用眉部皮肤切口,在眶上行直径2 cm左右开颅,应用内镜辅助的显微手术技术切除病变.结果 16例患者经眶上锁孔入路技术获肿瘤全部切除,无手术并发症发生. 结论眶上锁孔入路可明显减少手术创伤、提供鞍上区足够的手术空间,有利于肿瘤的全切除.

  • 神经导航辅助切除邻近重要功能区神经胶质瘤

    作者:朱涛;申长虹;杨树源

    目的介绍神经导航系统在切除邻近重要功能区神经胶质瘤( 简称胶质瘤)手术中的初步应用体会. 方法 2000年6月~2001年2月,应用Brain LAB公司VectorVision2导航系统辅助切除邻近重要功能区胶质瘤11例,并对神经导航用于胶质瘤手术的优越性、精确性以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结果本组病例中,平均注册误差为(1.5±0.7) mm,术后近期复查CT或MRI证实肿瘤全切除率为81.8%,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肢体活动等重要神经功能未受明显影响,无手术并发症. 结论神经导航系统对于切除邻近重要功能区胶质瘤具有定位准确、动态示踪、微侵袭、安全可靠等特点 ,有助于提高胶质瘤的全切除率及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 神经内镜在脑外科的临床应用

    作者:詹升全;李昭杰;林志俊;许作奎;林晓风;李贵福;舒航;周东;唐凯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颅内疾病临床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应用神经内镜治疗颅内疾病患者315例,其中单纯神经内镜手术219例,内镜辅助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72例,内镜控制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24例. 结果单纯神经内镜手术的219例中201例(91.8%)有效;内镜辅助手术的72例,术中均明显改善暴露,减少正常神经组织的牵拉,降低手术并发症;内镜控制手术的24例中,21例(87.5%)取得满意治疗结果.本组病例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内镜用于神经外科,使手术更加微创化,疗效明显,副损伤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 远外侧枕下入路临床应用的初步经验

    作者:沈建康;殷玉华;周玉濮;李云峰;成侃;林东

    目的改良远外侧枕下入路,适当显露病变,改善延髓和上颈髓腹侧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远外侧枕下入路的5种改良入路,包括经小关节入路、经枕骨髁后入路、部分经枕骨髁入路、完全经枕骨髁入路和极端外侧经颈静脉孔入路,治疗延髓及上颈髓腹侧和腹外侧肿瘤12例、椎动脉动脉瘤2例,并分析手术治疗的效果和并发症。结果本组12例肿瘤患者,7例肿瘤全切除,5例肿瘤大部切除,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其中3例术后遗留永久性后组颅神经麻痹。2例动脉瘤患者,1例夹闭瘤颈,1例动脉瘤切除的患者因脑干缺血死亡。没有与入路有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远外侧枕下入路的改良可以满足延髓及上颈髓腹侧和腹外侧病变手术的需要和良好手术野显露,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步骤,改善治疗效果。

  • 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

    作者:章翔;费舟;付洛安;吴景文;张剑宁;杨利孙;刘卫平;顾建文;易声禹;王占祥;贺晓生;宋少军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LAN)的佳入径. 方法对术前经CT 或 MRI证实,且肿瘤位于桥脑小脑角区,直径≥31 mm 的216例LAN患者,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肿瘤切除术;术后评估治疗效果,分别比较术前、后的听神经和面神经功能. 结果肿瘤全切除率79.6%(172例);次全切除率15.3%(33例);部分切除率5.1%(11例);术后病死率1.4%(3例).听神经解剖保留率为12.5%(27例),出院时功能保留率为4.2%(A级,9例);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82.4%(178例),出院时功能保留率为52.8%(House分级,Ⅰ~Ⅱ级94例).对187例患者平均随访3.9年,其中128例(68.4%)恢复良好,44例(23.5%)恢复一般,15例(8.0%)恢复较差.在恢复较差患者中有10例(5.4%) 肿瘤复发(再次手术治愈). 结论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经眶-额-颞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咽管瘤

    作者:陈立华;刘运生;袁贤瑞;方加胜;马建荣;奚健;杨治权;霍雷

    目的总结经眶-额-颞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咽管瘤的经验,探索肿瘤全切除的手术技巧. 方法采用经眶-额-颞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咽管瘤18例.肿瘤位于鞍上7例、鞍上-第三脑室6例、鞍上-鞍内4例、第三脑室1例.12例肿瘤有钙化、13例囊性变、5例完全实质性.术中根据肿瘤的生长方向,分别从不同的间隙切除肿瘤. 结果肿瘤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17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8~41个月.肿瘤全切除的14例未见肿瘤复发;次全切除和部分切除的3例于术后1个月内行辅助放疗,在随访期间肿瘤未见明显增大.Karnofsky预后评分(KPS)80~90分12例,60~70分5例,50分1例,无一例死亡. 结论经眶-额-颞入路能清楚地显露鞍区颅咽管瘤及其周围结构,减少对脑组织的牵拉和无效脑暴露.显微手术技巧是安全切除肿瘤、避免穿通动脉损伤和保护下丘脑功能的重要保障,也是手术成败的关键.

  • 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后患者视力障碍恶化的原因及防治

    作者:佟怀宇;魏少波;周定标;朱儒远;潘隆胜;姜金利

    目的探讨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后视力障碍恶化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方法对采用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术后出现视力障碍恶化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结果及手术所见)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本组患者出现视力障碍恶化的原因,5例为瘤床填放物过多、3例为残瘤卒中、2例可能为血管痉挛、2例为颅内压增高、1例为视神经管内视神经受损、1例原因不明. 结论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术后患者视力障碍恶化是垂体腺瘤手术的严重并发症,及时发现和早期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视力.

  • 经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底侵入瘤

    作者:郭京;祁永发;徐振纲;殷玉林;张思迅;左焕琮

    目的 探讨上颌骨翻转入路手术切除颅底侵入瘤的指征、手术要点及优缺点. 方法 自1998年11月~2001年8月,采用上颌骨翻转入路连续切除鼻咽颅底肿瘤27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 结果 27例中鼻咽癌6例,鼻咽纤维血管瘤5例,鼻咽囊腺癌5例,神经鞘瘤2例,嗅神经母细胞瘤2例,脊索瘤2例,颞下翼腭窝低分化癌2例,颞下翼腭窝肉瘤2例,上颌窦癌1例.18例曾经1次或多次手术切除肿瘤后复发.侵犯颅内重要结构的17例.全部患者术中显露满意,肿瘤均得到肉眼全切除,无手术死亡,术后无偏瘫等严重并发症.本组患者术后随访2~33个月,平均随访16个月.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5、8个月死于肿瘤复发;2例于术后7、12个月局部复发;1例于术后11个月出现肺转移,现带瘤生存;其余患者恢复日常生活. 结论采用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原发于颅底、翼腭窝的肿瘤及广泛侵犯颅底的其他鼻咽部肿瘤,具有显露充分,手术切除彻底的优点.

  • 哑铃状三叉神经鞘瘤的外科治疗

    作者:周良辅;毛颖

    目的 探讨哑铃状三叉神经鞘瘤外科治疗的佳手术入路. 方法 将外科手术的46例哑铃状三叉神经鞘瘤患者按年代分为2组.早期组(1978~1984)患者采用一系列常规硬膜下入路手术,后期组(1985~2000)应用经颅底开颅硬膜外入路手术.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及治疗经验.结果早期组肿瘤全切除率为42%(5/12),后期组为85%(29/34),2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8.8,P<0.01).2组患者暂时性颅神经障碍发生率分别为63%、47%(χ2=3.4,P>0.05);永久性颅神经障碍发生率分别为48%、15%(χ2=6.1,P<0.05). 结论经颅底开颅经硬脑外-经天幕-经硬膜下入路是切除哑铃状三叉神经鞘瘤好的显微外科入路,不必切除岩骨尖.

  • 镰旁脑膜瘤显微手术策略

    作者:李学记;万经海;李长元

    目的介绍镰旁脑膜瘤分型及据此采用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根据冠状位MRI成像将镰旁脑膜瘤分为3型,Ⅰ型,肿瘤位于大脑镰的一侧,大脑镰本身没有移位或肿瘤靠近上矢状窦;Ⅱ型,肿瘤位于大脑镰的一侧,大脑镰局部明显向对侧移位;Ⅲ型,肿瘤向大脑镰两侧生长,两侧等大或不等大.Ⅰ型采用同侧、Ⅱ型采用对侧、Ⅲ型采用瘤体较小侧或非优势半球侧纵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显微手术治疗镰旁脑膜瘤20例,均全切除肿瘤,无严重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结论根据肿瘤不同生长方式选择肿瘤同侧或对侧纵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镰旁脑膜瘤比较合理.

  • 神经外科神经导航辅助显微外科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毛颖;周良辅;杜固宏;陈亮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在手术切除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中的作用和方法.方法采用神经导航技术切除44例共48个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以额叶为多见.结果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采用微创技术切除肿瘤,全切除率100%,无手术死亡.应用微导管定位法纠正脑移位.术后症状改善26例,与术前相比无变化13例,神经功能障碍较术前加重5例,主要表现为偏瘫加重和失语,其中2例在随访中症状改善.术后随访未见病灶残留和复发.结论采用神经导航系统可精确定位较小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避开功能区,减少手术创伤,是微创切除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有效辅助手段.

  • 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在微创神经外科中的应用

    作者:赵继宗;曹勇;陆峥;王德江;王嵘;韩小弟;赵元立;杨俊;徐宇伦;王硕;隋大力;张岩

    目的探讨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在微创神经外科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行MRI或CT检查,将数据输入导航系统,进行头颅或脊髓三维模型重建,设计手术切口和入路,术中实时定位.1999年11月~2001年6月进行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200例,其中颅内动静脉畸形43例,动脉瘤39例,脑膜瘤30例,海绵状血管瘤27例,胶质瘤19例,神经鞘瘤8例,垂体腺瘤5例,血管网织细胞瘤4例,转移癌3例,其他14例;脊髓肿瘤8例.结果病灶和重要解剖结构定位准确,病灶定位误差均在2mm以内,术后神经功能损害10例,占5.0%,无手术死亡.结论无框架脑立体定位手术对脑和脊髓手术,尤其是切除脑深部病灶很有帮助,可以准确发现病灶,保护正常神经组织,改变了传统神经外科手术模式,是微创神经外科的保障.

  • 计算机辅助立体定向手术定位方法的研究

    作者:杜吉祥;刘宗惠;李士月;于新;亓树斌;刘锐;张明华;周付根;徐涛;张威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立体定向手术的科学性,研制计算机辅助神经外科规划系统(CAPN)软件.方法随机抽取100组立体定向靶点,用CAPN系统测定的靶点三维坐标数值与传统的刻度盘测量的靶点数值进行统计学对照分析.临床应用CAPN实施137例立体定向手术.结果刻度盘目测和CAPN 2种测量方法的靶点数值进行配对t检验的处理结果: t0.05, 证明两种方法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CAPN准确可靠.所有手术均获成功,临床效果满意.结论 CAPN对提高神经外科立体定向手术的科学性有积极的作用.

  • 神经导航显微外科在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章翔;张剑宁;费舟;吴景文;付洛安;屈延;刘卫平;王占祥;杨利孙;贺哓生;甄海宁;高大宽;曹卫东;梁景文

    目的探讨在神经导航下脑肿瘤及其周围结构定位的准确性和显微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Stealth Station 和Vector Vision神经导航系统,以显微手术切除65例脑肿瘤,分析导航定位的准确性与手术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 65个脑肿瘤,在满足神经导航注册准确性和术中导航持续准确性的前提下,全切除63个(97.0%)、次全切除2个(3.0%).出院时患者症状明显改善56例(86.2%),无明显变化9例(13.8%),无病情恶化及死亡.结论使用神经导航系统,在术前可制定详细的脑肿瘤手术计划,术中可辅助术者追踪瘤体、准确定位,有助于切除肿瘤并降低手术并发症.

  • 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性疾病的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研究现状

    作者:张建国;马羽;胡文瀚

    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的出现是帕金森病及其他运动障碍性疾病治疗的一个里程碑.它采用立体定向的方法进行精确定位,在脑内特定的靶点植入刺激电极进行高频电刺激,从而改变相应核团的兴奋性以达到改善症状、控制癫癎发作、缓解疼痛,是一种微侵袭神经外科手术方法.自1987年法国的Benabid等应用脑深部电刺激术刺激丘脑腹外侧核治疗帕金森病震颤和特发性震颤获得成功后,至今全世界已有500余家医疗中心实施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植入电极超过35000例次[1].

  • 臂丛神经下干、内侧束部损伤133例的远期随访结果

    作者:王国君;王玉发;王华龙;顾加祥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下干、内侧束损伤患者术后的远期疗效.方法将133例臂丛下干、内侧束损伤患者分成神经断伤修复组40例,作神经端端缝合;神经断伤未修复组61例,未作处理;粘连松解组32例,行神经外松解术.术后随访2~14年,进行屈腕、屈指、分指并指检查及电生理检查.结果断伤未修复组无1例恢复功能.断伤修复组中8例的尺侧屈腕肌及指深屈肌肌力恢复至M3+,但手内在肌功能未恢复.2例臂丛内侧束少部分神经断伤者在缝合神经的同时行神经松解,术后手内在肌肌力恢复至M3+.肌电图示肌肉强收缩时均为单纯-混合相.粘连松解组中75%(24/32)的手内在肌肌力恢复至M3+.结论(1)臂丛神经断裂不能直接修复者应作神经移位术.(2)神经直接修复者有31%恢复部分功能.(3)臂丛神经粘连松解者,有75%可恢复功能.

  • 内窥镜技术结合NAP早期判断尺神经缝合后再生质量的临床应用

    作者:陆九州;徐文东;张凯莉;朱艺;徐建光;顾玉东

    目的介绍应用内窥镜技术结合测定神经干动作电位(nerve action pot entio n, NAP)以早期判断肘部尺神经缝合后再生质量的新技术.方法对7例尺神经断伤后直接修复 者,通过2个1.5cm长的切口,在内窥镜下行缝合神经的探查、松解术及功能性电刺激5~10 min.测定神经松解术前后的NAP,比较其波幅及神经传导速度以判断神经的再生质量及手术 效果.结果术中6例神经松解术前的NAP示有效神经再生,但经神经松解及功能性电刺激后 尺神经缝合口远端的NAP波幅与神经传导速度比术前分别改善了30%和9.8%.1例患者神经缝 合口瘢痕增生严重,且邻近肱动脉,改行开放性手术.结论内窥镜技术结合神经松解术前 的NAP测定,可早期判断神经缝合后的再生质量.内窥镜下同时作神经粘连松解、功能性电 刺激,结合神经松解后NAP的测定结果,证实该技术可提高尺神经修复后的治疗效果.

  • 经胸联合后正中径路切除后纵隔哑铃状神经源性肿瘤

    作者:陈和忠;邹良建;徐志云;梅举;张宝仁;赵杰;王家林;侯铁胜

    目的探讨后纵隔哑铃状神经源性肿瘤的切除方法.方法1994年6月~2003年5月经胸联合后正中径路切除后纵隔哑铃状神经源性肿瘤4例,其中神经纤维瘤3例,神经鞘瘤1例.全部病人均选择经胸联合后正中径路切除肿瘤.结果4例肿瘤均全部切除,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病人均能正常生活,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经胸联合后正中径路一期切除后纵隔哑铃状神经源性肿瘤是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 再次经蝶窦入路治疗复发性垂体腺瘤

    作者:张建国;周伟;栗超跃;柴昌;步星耀

    目的:探讨经蝶窦术后残留或复发性的垂体腺瘤再次经蝶窦入路手术的手术指征、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7例经蝶窦入路术后残留或复发的垂体腺瘤患者,其中无功能腺瘤患者13例,内分泌激素腺瘤患者14例,均选择经蝶窦入路再次手术.结果:垂体腺瘤全切6例,次全切9例,大部分切除7例,部分切除5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功能腺瘤的临床症状缓解率为92.3%(12/13),随访1~5年,早期症状缓解患者中16.7%(2/12)出现肿瘤复发;有内分泌功能腺瘤64.3%(9/14)术后症状缓解,随访1~5年,早期内分泌症状缓解患者仍有33.3%(3/9)复发.结论:经蝶窦入路术后残留或复发的垂体腺瘤可以选择经蝶窦入路再次手术,能降低术后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以肿瘤占位效应为主要症状的残留或复发性腺瘤的疗效优于高内分泌激素腺瘤.

2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