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诊断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后再狭窄1例

    作者:延东娥;唐红

    患者女,57岁.1年前因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心房纤颤行人工机械瓣置换术+改良迷宫手术(MVR+MAZE).术前超声心动图示:左房增大,二尖瓣增厚,舒张期瓣叶开放受限,解剖面积1.2 cm2.

  • 瓣膜置换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合并房颤133例疗效分析

    作者:曹勇;邓元子;何勇;刘超;胡楝

    目的:总结分析连续133例瓣膜置换同期行改良迷宫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合并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133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在瓣膜置换术同期采用双极射频消融系统,用改良迷宫手术路线治疗合并房颤。其中男40例,女93例,年龄21~68岁,二尖瓣置换92例,双瓣膜置换41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型56例,同期行血栓清除术47例。术后服用胺碘酮3~6个月。记录术前,术后当日,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常规心电图。结果全组手术无死亡,无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术后当日恢复窦性心律123例,房扑2例,房颤7例,交界性心律1例,转窦率为92.5%。术后3个月窦性心律112例,房扑6例,房颤15例,转窦率为84.2%。术后12个月窦性心律112例,3例基础心律为窦性有间断房扑发作,房颤18例,转窦率为86.5%。结论改良迷宫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合并房颤安全、简便,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改良迷宫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早期疗效分析

    作者:邓元子;李韬;胡楝;刘超;余观水;曹永科

    目的:分析瓣膜置换同期行改良迷宫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合并心房颤动的早期疗效.方法: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39例患者在瓣膜置换术同期采用双极射频消融系统,取改良迷宫手术路径治疗心房颤动.其中男性16例,女性23例,年龄23 ~69岁,二尖瓣置换28例,双瓣膜置换11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型26例(包括5例使用成型环).记录术前,术后当日,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3个月心电图分析早期疗效.并取同期同一医师单纯瓣膜置换手术89例作为对比.结果:同期射频消融术组出院时窦性心律34例,3例仍为心房颤动,房颤消除率为87.1%.术后予胺碘酮治疗3个月.出院后3个月窦性心律35例,心房颤动消除率为89.7%.对比单纯瓣膜置换组在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前3d胸腔积液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手术并发症无增加.结论:改良迷宫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合并心房颤动安全、简便,早期疗效好.

  • 外科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大左心房心脏瓣膜病并发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

    作者:曹永科;曹勇;李小芳;刘超

    目的:探讨外科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大左心房(左心房前后径≥60 mm)心脏瓣膜病并发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01至2015-12在我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并同期采用Medtronic双极消融系统按改良迷宫Ⅲ手术路线射频消融(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心房颤动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267例.根据左心房大小将患者分为左心房前后径<60 mm组(n=182)和左心房前后径≥60 mm组(n=85).术后进行系统随访至少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外科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心房颤动的疗效.结果:(1)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射频消融时间左心房前后径<60 mm组18~32(24±4)min,左心房前后径≥60 mm组22~38(25±6)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恢复窦性心率患者的构成比:手术结束及出院时左心房前后径<60 mm组分别为156例(86%)、152例(84%),左心房前后径≥60 mm组分别为 56例(66%)、54例(64%);术后3个月、6个月,左心房前后径<60 mm组分别为149例(81.6%)和146例(80.2%),左心房前后径≥60 mm组为48例(56.4%)和46例(5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267例患者,均无需安装永久起搏器,无手术死亡和射频相关并发症.结论: 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左心房前后径≥60 mm组的疗效逊于左心房前后径<60 mm组,但总体疗效仍是安全、简便,有一定的疗效.大左心房的心脏瓣膜病患者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心房颤动的线性消融术

    作者:龙德勇;董建增;马长生

    心房颤动(房颤)的导管消融治疗与外科领域的探索是分不开的.上世纪80年代Cox[1]基于多发折返学说率先开展了外科迷宫手术(surgical maze procedure).初的迷宫Ⅰ型及Ⅱ型手术虽可以使高达90%以上的病人恢复窦性心律,但术式复杂、并发症较多.后来,Cox对术式进行了简化,终发展成迷宫Ⅲ型手术[2].迷宫Ⅲ型手术的要点是在左心房环形隔离肺静脉,在右心房于上、下腔静脉开口之间纵向隔离.迄今为止,迷宫Ⅲ型手术成功率高,Cox本人手术成功率均在95%以上,因而成为后来多种改良迷宫手术和其它根治性治疗的基础.目前在外科领域单纯左心房迷宫术及射频、冷冻、超声、微波等消融手段取代传统的迷宫手术来实现心房组织隔离的方法已广泛采用,称之为改良迷宫手术(modified maze procedure).外科医生通常将左心房迷宫术作为其它心脏手术的辅助手术,尽管包绕肺静脉的环形隔离线在不同术者有所差别,但左心房迷宫术成功率均在70%~80%以上[3],恢复窦性心律比例低于双心房迷宫手术.对于多数病人仅左心房迷宫术就可取得满意效果,但尚不清楚哪些病人同时需要行右心房迷宫术.Ruchat等[4]的一项近期研究表明,左心房迷宫手术对于病史<1年的房颤患者效果明显,对于病史>1年的患者可能还需要干预右心房.

  • 二尖瓣置换时采用盐水冲洗的射频改良迷宫手术治疗心房颤动

    作者:肖锡俊;袁宏声;唐红;黄云;邵换璋;钱永军

    目的 报告二尖瓣置换时采用盐水冲洗的射频改良迷宫手术治疗心房颤动.方法 2003年5月至2006年4月83例二尖瓣置换手术患者接受了术中盐水冲洗的射频改良迷宫手术,本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60例,年龄23~65(46±12)岁,二尖瓣狭窄49例、二尖瓣反流6例、二尖瓣双病变28例,心功能(NYHA分级)Ⅳ级7例、Ⅲ级76例,心房颤动持续时间0.5~18.0(5.4±4.0)年.手术采用Cardioblate系统,射频能量25~30 W,盐水冲洗速度180~240 ml/h.在完成右心房主要的切口及消融后阻断主动脉,经房间隔后左心房切口或房间隔切口施行左心房消融、二尖瓣置换及其他所需的手术,复跳后再完成右心房余下的消融及切口.术后常规使用胺碘酮,定期随访.结果 术后围术期死亡2例(机械瓣故障l例,多器官衰竭1例).体外循环时间70~160(101±2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2~106(61±22)min,射频消融时间4~23(11±6)min.随访过程中猝死2例,失访2例.62例患者术后随访1年以上,其中53例恢复窦性心律(85%,53/62).结论 二尖瓣置换时采用盐水冲洗的射频改良迷宫手术治疗持续心房颤动是合理及有效的.

  • 瓣膜置换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合并心房颤动的早期疗效分析

    作者:陈林;肖颖彬;陈柏成;马瑞彦;程伟;郝嘉;秦川;文仁国

    目的 分析瓣膜置换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合并心房颤动的早期疗效.方法 2006年9月至2011年5月,124例患者接受瓣膜置换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其中男性36例,女性88例,年龄29~69岁,房颤时间1~12年,左心房直径为43~82 (57.48±15.14)mm.全部患者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先行双极射频消融手术,124例患者中同期接受二尖瓣置换103例、双瓣膜置换21例.另外,同期血栓清除术17例、三尖瓣成型41例(包括16例使用成型环),术毕均置入心外膜临时起搏器.记录术前,手术当日,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12个月心电图.结果 返监护室后窦性心律113例(91.13%),交界性心律7例(5.64%),房颤4例(3.23%).手术死亡1例(0.8%),123例痊愈出院.出院时窦性心律105例(85.37%),交界性心律4例(3.25%),房扑4例(3.25%),房颤10例(8.13%).术后6个月内常规口服胺碘酮200 mg,1次/d.术后6个月后窦性心律转为房颤1例,房颤转为窦性心律4例,房扑转为窦性心律3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结论 瓣膜置换术联合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合并房颤,操作简单、安全,早期疗效好.

  • 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

    作者:刘胜中;谭今;黄克力

    目的:总结心内直视下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经验。方法:2008年4月-2009年3月,4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在本科接受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及双极射频消融手术治疗,本文对此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28.25±31.75)min,体外循环时间(93.25±22.5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57.50±20.75)min,双极射频消融时间(17.75±2.25)min。3例心脏自动复跳,1例电击除颤1次后复跳,均转为窦性心律。无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无手术死亡。术后平均住院(9.25±1.25)d,出院时心律均为窦性。4例术后随访5~6年,均维持窦性心律,右心房内径较术前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内直视下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手术安全,术后长期窦性心律维持率高。

  • 瓣膜置换术同期行改良迷宫术治疗房颤的护理体会

    作者:刘双双

    目的 总结了52例患者在瓣膜置换术同期行改良迷宫手术治疗房颤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 2010年3月--2012年1月,我科共完成瓣膜置换手术同期行改良迷宫术治疗心房纤颤共52例,通过术前、术后护理评价围手术期护理质量及效果.结果 术后反复出现心律失常者13例,频发室颤1例,一度AVB者3例,出院后3-6个月其中5例转为窦性心律,房颤消除率80.8%.结论 瓣膜置换同期行改良迷宫手术治疗房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围术期做好术前、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是提高该手术护理质量的有效措施.

  • 心脏直视手术同期行改良迷宫手术治疗房颤的术后监护

    作者:刘雁;袁睆;谢霞;戴爱萍

    目的:总结42例患者在心脏直视手术同期行改良迷宫手术治疗房颤的术后监护体会.方法:常规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改良迷宫手术同时行瓣膜置换或成形手术、血栓清除术并留置心外膜临时起搏导线.结果:出院时39例为窦性心律,3例出院1个月后转为窦性心律.结论:做好术后患者心律、心率、容量、电解质的严密监测,在使用胺碘酮和临时起搏器时的密切监护及肺部的精心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治愈率的关键.

  • 护骨素 RANK RANKL 轴在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行改良迷宫术后窦律维持中的作用

    作者:王健;谈永飞;曹海龙;戴婷;蒋国军;王洪敏;史国振

    目的:探讨护骨素核因子кB 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RANK) RANK 配体(RANK ligand,RANKL)与瓣膜病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行改良迷宫术后转复的窦性心律能否稳定维持的关系。方法:选取瓣膜病合并持续性房颤行改良迷宫术患者共65例,以术后3个月内房颤是否复发分为房颤复发组39例和窦性心律组26例。术中取左心耳组织,采用蛋白质印迹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护骨素、RANK、RANKL 的表达,用 Masson 染色比较两组患者左心耳组织的间质纤维化程度。结果:房颤复发组左心耳组织中 RANK 和 RANKL 的表达水平以及 RANKL/护骨素比值均明显高于窦性心律组,房颤复发组的胶原容积分数(CVF)也显著高于窦性心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房颤复发组 RANKL 的表达量、RANKL/护骨素比值与 CVF 呈正相关。结论:护骨素RANK RANKL 轴可能通过影响心房的结构重构参与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行改良迷宫术后房颤的复发。

  • 术前血清sRANKL/OPG对瓣膜病合并房颤行改良迷宫术后房颤复发的预测价值

    作者:戴婷;郭俊平;王健;史国振;曹海龙;陈亦江;谈永飞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护骨素(osteoprotegerin,OPG)、可溶性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soluble 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sRANKL)水平和sRANKL/OPG比值能否预测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行改良迷宫术后房颤复发的风险.方法:选取瓣膜病合并持续性房颤行改良迷宫术患者共114例,以术后3个月内房颤是否复发分为房颤组和窦性心律组.术前采集患者的桡动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OPG和sRANKL的水平.结果:①房颤组术前血清中OPG、sRANKL水平和sRANKL/OPG比值均显著高于窦性心律组;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除左房内径外,术前血清sRANKL水平和sRANKL/OPG比值也能独立预测改良迷宫术后房颤的复发;③ROC曲线评价血清sRANKL水平与sRANKL/OPG比值用来预测改良迷宫术后房颤复发的佳截断点分别为6.75 pmol/L和0.87,佳截断点上血清sRANKL(>6.75 pmol/L)预测术后房颤复发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正确率分别为89.7%、89.3%、89.5%,而sRANKL/OPG比值(>0.87)分别为92.3%、98.7%、92.1%.结论:术前血清sRANKL水平和sRANKL/OPG比值能独立预测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行改良迷宫术后房颤的复发,因此可用来筛选术中是否适合行改良迷宫手术的患者,或用作术前术后尽早干预的靶点以减少房颤的复发.

  • 改良迷宫术治疗心房纤颤20例

    作者:何忠良;何晓雯;陈如坤;赵百亲

    治疗心房纤维性颤动(简称房颤)的迷宫手术已经取得了较理想的治疗效果,但手术操作复杂,术后并发症较多,我们对其进行了改良.于1994年3月至今对20例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持续性房颤病人施行改良迷宫手术和瓣膜替换术,报道如下.

  • 全胸腔镜改良迷宫手术治疗心房纤颤患者围术期护理

    作者:耿盛男;何萌;陈月华;张双林

    目的:总结全胸腔镜改良迷宫术治疗心房纤颤患者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17例接受全胸腔镜改良迷宫手术的心房纤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手术患者中15例成功转为窦性心律,1例患者心房颤动复发,1例起搏心律。术后2例出现呼吸困难,4例引流管口渗液。结论对于全胸腔镜改良迷宫手术治疗心房纤颤患者,全面做好术前评估、心理疏导、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等措施。可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冲洗射频治疗心房颤动的手术配合

    作者:高秀丹

    使用Medtronic外科消融系统完成冲洗射频改良迷宫手术7例,功率为25 W,冲洗级别为5 ml/min.结果3例在心脏自动复跳时即为窦性心律,2例分别在术后第6天和第24天转复为窦性心律,2例出院时仍为房颤心律.提示冲洗射频改良迷宫手术是一种安全、简便的手术,而术前准备、手术配合是手术顺利进行的保证.

  • 左心房内径大于60 mm心房颤动患者行改良迷宫射频消融术的疗效

    作者:邓元子;李韬;胡楝;刘超

    目的 评价改良迷宫双极射频消融术在左心房内径>60 mm患者中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同一术者在瓣膜置换同期行改良迷宫双极射频消融术并随访9个月以上的患者106例,按左心房内径大小分为两组:观察组左心房内径>60 mm(27例),对照组左心房内径<60 mm(79例).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分析,比较两组手术疗效.结果 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当日恢复窦性心律23例,心房扑动1例,房颤2例,交界性心律1例,房颤消除率为88.9%.出院时窦性心律22例,心房扑动2例,房颤消除率为88.9%.术后9~12个月窦性心律21例,房颤6例,房颤消除率为77.8%.对照组术后当日恢复窦性心律71例,心房扑动1例,房颤5例,交界性心律2例,房颤消除率为91.1%.术后9~12个月窦性心律70例,房颤9例,房颤消除率为88.6%.随访至术后9~12个月观察组房颤消除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7.8%(21/27)vs.88.6%(70/79),P>0.05].结论 左心房内径>60 mm的患者行改良迷宫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安全、简便,仍可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对左心房显著增大的患者,增加左心房后壁消融线路,术后注意避免过高的中心静脉压、维持钾离子浓度在正常高值,有利于提高手术疗效.

  • 射频改良迷宫手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伴房颤患者围术期管理

    作者:夏梅;何萍;吴蔚

    目的 探讨心内直视手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心房纤颤的围术期管理.方法 对我科2006年4月至2011年8月间103例瓣膜置换同期行射频改良迷宫手术患者的围术期管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术后住院期间除2例于术后1周出现阵发性心房扑动,其余患者均为窦性心律.术后随访96例,失访7例,随访时间0.3~6.5年,随访期间6例(6.25%)患者转为房颤心律,其余均为窦性心律.结论 射频改良迷宫手术是外科治疗心脏瓣膜病变合并房颤的有效方法,做好围术期管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改良迷宫手术

    作者:唐红;黄鹤;刘淑华;肖锡俊;田子朴;石应康;段伟强;徐克海

    为了解改良迷宫手术患者心房收缩功能恢复及心功能改善情况,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来评价二尖瓣置换术时施行改良迷宫手术患者的手术前、后心房收缩功能和心功能情况.14例风湿性二尖瓣疾病患者,狭窄11例,关闭不全3例.对照组16例.术前、术后(半年至1年)测量左房、室,右房、室内径,M型测量左室收缩功能,左房后壁运动幅度.多普勒组织成像测量左、右房室瓣环运动速度.结果:①两组年龄无差异.②手术组左房后壁运动幅度与对照组之间无差异(P>0.05).手术组左、右房室瓣环S峰、e峰、a峰运动速度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③二尖瓣狭窄组术后左房、右房较术前明显减小(P≤0.01).右室、左室及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分数(FS)无明显改变.④二尖瓣关闭不全组术后左房较术前明显减小(P<0.01).左室术后较术前缩小(P<0.05).右房、右室及EF、FS无明显改变.以上结果显示,对于风湿性二尖瓣疾病伴慢性心房纤颤患者,二尖瓣置换术时施行改良迷宫手术,可恢复心房收缩功能,从而减少血栓形成和栓塞的危险,并有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新治疗方法.

  • 6例胸腔镜下瓣膜置换加改良迷宫手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及观察

    作者:涂丽;李筠

    总结近年来胸腔镜下瓣膜置换加改良迷宫手术围术期护理的经验及有关并发症的预防。术前积极地行呼吸功能锻炼,术后持续监测心率、心律、血压、氧饱和、抗凝指标、血小板计数、电解质。加强心肺功能维护和监护,合理有效地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及抗心律失常药物、预防及观察肺部并发症发生。合理机械通气的使用,加强胸腔引流管的管理。加强心律失常、出血、气胸、胸腔积液、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的防治。6例痊愈出院,死亡0例。术后随访患者活动正常,无并发症发生。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