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和芬太尼用于小儿心导管术麻醉的前瞻性随机研究

    作者:汪涛;周业庭;陈树秀;张奎;王志春;迟迪

    目的 评价静脉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和芬太尼用于右向左分流心脏病患儿心导管介入手术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50例右向左分流心脏病患儿施行心导管术,随机分为两组(25例):氯胺酮+丙泊酚和氯胺酮+芬太尼组.观察和记录术中血流动力学、氧合和术后恢复各项指标及副作用.结果 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和麻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氯胺酮+丙泊酚组平均动脉压、体循环血管阻力和肺/体循环血管阻力比值明显降低,而氯胺酮+芬太尼组麻醉后动脉血氧饱和度和血氧分压明显高于氯胺酮+丙泊酚组;术后完全恢复时间,氯胺酮+芬太尼组明显长于氯胺酮+丙泊酚组.结论 氯胺酮复合芬太尼用于右向左分流心脏病患儿施行心导管术的麻醉,相比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更为安全、有效.

  • 小儿麻醉恢复期呼吸道的处理

    作者:胥琨琳

    在小儿麻醉中,我们通常根据患儿术前及术中的全身状况、呼吸道的状态、手术对呼吸道的干扰和影响程度,预测手术后患儿呼吸道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充分准备麻醉恢复期必须采取的相应对策.

  • 小儿麻醉的呼吸管理

    作者:胥琨琳

    过去曾认为小儿麻醉的风险比成人高,当时面临的许多问题都与呼吸管理有关.上世纪90年代前国内几乎没有小儿专用呼吸回路(螺纹管),气管插管后多用"T"形管自主呼吸,因而麻醉医师对小儿呼吸道管理的可控性极差.目前随着小儿麻醉设备、监测仪器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小儿麻醉的安全系数大大提高.但因小儿呼吸道解剖、生理特点,麻醉中呼吸管理仍是重中之重.

  • 国产双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麻醉可行性研究

    作者:崔东年

    采用国产双异丙酚(西安力邦公司生产)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选择本院2008年3月~2008年5月期间用于小儿手术40例,结果显示其麻醉效果确切、安全、苏醒快,副作用少.现报告如下.

  • 小儿喉罩置入时七氟烷和丙泊酚合适浓度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妍心;刘俊;刘国泽;陈胜阳;李岩;刘胜;王涵

    目的 探讨国人小儿麻醉时七氟烷吸入、丙泊酚TCI在喉罩置入时的适浓度,并比较在适浓度时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择期腹股沟手术80例,年龄1-10岁,ASA Ⅰ -Ⅱ级,体重10-30kg.不用术前用药,常规禁食禁饮.基础麻醉采用阿托品0.02mg/kg+氯胺酮2mg/kg臀部肌肉注射.七氟烷组(S组,n=40)采用七氟烷吸入,按照有无基础麻醉分为SA组(n=20)和SB组(n=20).丙泊酚组采用效应室浓度靶控输注,按照有无基础麻醉分为PA组(n=20)和PB组(n=20).4组根据Dixon序贯法来确定喉罩置入时的合适浓度.在咽喉反射消失、下颌松弛、睫毛反射消失时用反转法置入.观察入室时、喉罩置入前和置入后的心率、呼吸频率、PETCO2、SPO2及异常情况.结果 SA组喉罩置入时呼末七氟烷浓度的ED50为1.60%,SB组喉罩置入时呼末七氟烷浓度的ED50为2.09%;PA组喉罩置入时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的ED50为4.05μg/ml,PB组喉罩置入时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的ED50为3.70μg/ml.结论 丙泊酚靶控输注置入喉罩更适用于已行基础麻醉小儿,而未做基础麻醉的小儿则用七氟烷吸入诱导后置入喉罩较为合适.

  • 不同浓度的七氟醚在小儿麻醉诱导过程中疗效的观察

    作者:魏磊;郁志兰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的七氟醚在小儿麻醉中效果、不良反应、苏醒质量和安全性的差别.方法 将60例3~12岁实施手术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20例,分别用4%、8%、12%七氟醚进行麻醉诱导,连续检测呼吸循环等相关参数,记录麻醉效果、不良反应、术后苏醒时间及复合氯胺酮用量.结果 B组与A、C组比较诱导平稳(P<0.05),氯胺酮的复合用量明显低于A、C组(P<0.05),术后躁动等不良反应少于A、C组(P<0.05),术后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8%七氟醚用于小儿麻醉诱导时,诱导快、无异味刺激,对循环呼吸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如恶心、呕吐、兴奋躁动等发生率低,是应用于小儿麻醉诱导的理想浓度.

  • 氯胺酮、丙泊酚复合与伍用瑞芬太尼在小儿麻醉中麻醉效果观察

    作者:陈靖军;张三虎;张宜林;韩雪萍

    目的 观察氯胺酮、丙泊酚复合与伍用瑞芬太尼的两种方法的麻醉效果.方法 50 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 组25 例( 氯胺酮、丙泊酚复合) 和B 组25 例( 氯胺酮、丙泊酚复合并伍用瑞芬太尼).两组均在相应不同时间点观察BIS 值及抽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 A 组镇痛完全,而B 组则镇痛不全.术中脑电双频指数值,A 组85 左右,B 组在55 左右.术毕清醒时间:A 组(13.55±5.66)min,B 组(43.86±7.83)min.麻醉后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心率与麻醉前相比,B 组高于麻醉前水平.结论 A 组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镇痛完全,术后清醒时间较短,麻醉效果优于B 组.

  • 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小儿临床麻醉中的效果

    作者:梁军

    目的::观察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小儿临床麻醉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4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00例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儿只在手术开始时的SBP明显比术前高,二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的麻醉苏醒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患儿短,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患儿低,二者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和单纯氯胺酮麻醉相比,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小儿临床麻醉中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缩短患儿的麻醉苏醒时间并降低其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应用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王小江;赵建生;张韬;段加方

    目的:观察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麻醉科急诊和择期进行腹部手术和四肢手术的90例患儿,年龄3~10岁,体重15~36kg,ASA I~II级,平均分为三组,90例患儿基础麻醉均用氯胺酮(2~6mg/kg).A组:30例患儿进行上肢手术麻醉时,先采用肌肉注射亚麻醉剂量氯胺酮(2~6mg/kg),而后辅助静脉缓慢追加小剂量芬太尼(辅助神经阻滞麻醉).B组:30例患儿进行腹部和下肢手术时采用椎管内麻醉,麻醉药物采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C组:30例患儿进行手术麻醉时,麻醉药物只是采用氯胺酮.注意记录A、B、C三组患儿的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氯胺酮的用量以及追加次数、芬太尼的用量、手术时间以及唤醒时间、肌肉松弛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三组麻醉后,A组、B组患儿的呼吸频率、心率和脉搏氧饱和度的水平都比C组患儿低(P<0.05),并且手术中,没有发生体动、呼吸困难情况,术后没有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同时A、B组的患儿比C组患儿苏醒的时间短、手术后的氯胺酮用量也很少,A、B两组追加的次数更少,并且肌肉松弛情况和止痛的效果都良好.A、B两组较C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观察手术中、手术后A、B组和C组患儿的呼吸频率、心率和脉搏氧饱和度可知: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临床效果与传统单纯氯胺酮麻醉的临床效果相比较,前者效果更好.

  • 咪唑安定复合氯胺酮口服用于小儿麻醉的临床观察

    作者:谭英源;陈昌亮;罗芬

    目的:探讨小儿术前咪唑安定和氯胺嗣口服基础麻醉给药途径的可行性,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2~6岁患儿36例,随机分成两组:Ⅰ组肌注咪唑安定0.2mg/kg和氯胺酮(4mg/kg)混合液基础麻醉:Ⅱ组口服咪唑安定0.5mg/kg和氯胺酮(12mg/kg)混合液(加5%葡萄糖溶液10ml).观察两组用药后起效时间、镇静效果、HR、RR和SpO2、术后苏醒时间、不良反应.结果:给药过程合作情况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起效时间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镇静分级有显著性差异(P<0.05);HR、RR和SpO2的组间变化不明显(P>0.05):不良反应Ⅰ组有13例出现哭闹不合作而Ⅱ组只有1例.术后苏醒时间,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小儿术静咪唑安定和氯胺酮口服基础麻醉给药途径小儿易于接受、安全有效、具有可行性.

  • 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诱导在小儿扁桃体摘除术的应用比较

    作者:邓玉萍;黄焕森;高崇荣

    目的:应用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全麻诱导,观察两者对扁桃体摘除术患儿血流动力学和麻醉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40例ASAI级择期行扁桃体摘除术患儿,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n=20)和芬太尼组(F组,n=20).两组诱导时均静注咪唑安定0.1mg/kg,异丙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S组静注舒芬太尼0.3μG/kg,F组静注芬太尼3μg/kg,5min后行气管插管.术中麻醉维持用异丙酚每小时2~4mg/kg持续微泵输注,七氟醚1.5%~2%吸入,机械控制呼吸.术毕新斯的明拮抗肌松药残余作用.记录麻醉前、麻醉诱导后2min、气管插管时、放置开口器、剥离扁桃体时的血流动力学及BIS变化;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及出PACU时间;拔管即刻、拔管后5min、10min、出PACU时的躁动评分和Ramsay评分,以及麻醉恢复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S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与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苏醒期S组镇静评分高于F组,躁动评分低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0.3μg/kg复合诱导比芬太尼3μg/kg更能有效地抑制小儿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应激反应,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快而平稳.

  • 小儿麻醉取硬膜外阻滞穿刺体位SpO2的变化

    作者:曾吉林

    目的 观察小儿在硬膜外阻滞穿刺时SpO2 的变化.方法 随机选50 例小儿手术分成两组,一组在穿刺时吸氧,二组在穿刺时未吸氧.结果 吸氧组SpO2 97%~99%,未吸氧组SpO2<94%占35%.结论 吸氧能避免因基础麻和引硬外穿刺时缺氧,保证手术安全性.

  • 小儿麻醉诱导过程中不同浓度七氟醚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苏妙贤

    目的 探讨小儿麻醉诱导过程中不同浓度七氟醚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54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与C组,每组18例,A组用浓度为4%七氟醚实施麻醉诱导,B组用8%七氟醚实施麻醉诱导,C组用6%进行诱导,对三组呼吸循环等相关参数进行连续性监测,记录三组患儿的复合芬太尼用量、术后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及麻醉效果.结果 B组于诱导期内、苏醒时、切皮时的SpO2、HR、MBP等指标波动情况相比A组、C组相同时间段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基础值比较方面,A组与C组显著波动(P<0.05),B组无明显波动(P>0.05).停药30min后到苏醒时间内,B组反射恢复时间、睁眼时间与A组、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IS值检测结果得知,B组明显高于A组、C组(P<0.05),三组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麻醉诱导时,应用浓度为8%的七氟醚实施此操作,诱导快速,对循环呼吸具有较小影响,无刺激与异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用于小儿麻醉诱导佳浓度.

  • 七氟醚在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作者:李素荣;尚文;马旭

    目的:观察并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和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手术中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苏醒质量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全麻下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2组即七氟醚组(A组)和氯胺酮组(B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诱导和苏醒时间,诱导时是否合作,手术中患儿MBP、SpO2、HR的变化及术毕停药后患儿呼之睁眼、定向力恢复、离室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的麻醉方法,诱导后血液动力学变化不明显,SpO2变化无明显差异,术中疼痛模拟评分法(VAS)提示两组麻醉效果相近。但两组患儿后的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安全离开手术室的时间及发生恶心、呕吐、与兴奋、躁动现象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七氟醚组少于氯胺酮组。结论七氟醚用于小儿麻醉时,诱导迅速,无异味刺激,对循环、呼吸系统影响小,术后麻醉苏醒快,恶心、呕吐,兴奋、躁动及复睡发生率低,是小儿麻醉较理想的药物。

  • 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用于小儿麻醉中的效果比较

    作者:黄贵林;赵玉阳;勾宝晶

    目的:比较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实验组选择喉罩麻醉,对照组选择气管插管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T4时段MAP为(78.21±5.23)mm Hg,HR为(147.21±9.54)次/分,T5时段MAP为(81.21±6.21)mm Hg,HR为(146.21±9.12)次/分,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实验组拔管时间为(62.32±5.21)s,清醒时间为(116.21±9.56)s,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喉罩麻醉在小儿手术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应用、推广。

  • 儿童七氟烷麻醉下喉罩通气的并发症分析

    作者:高萍;严敏

    目的 观察不同年龄小儿七氟烷吸入麻醉下喉罩通气的并发症.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2年3月择期腹股沟手术160例,年龄1~10岁,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Ⅰ~Ⅱ,体质量指数14~21 kg/m2.按年龄分为7个月~<1岁(A组)、1岁~<3岁(B组)、4岁~(C组)、7岁~(D组)4组.不用术前用药,常规禁食禁饮.采用七氟烷和笑气吸入,在咽喉反射消失、下颌松弛、睫毛反射消失时用翻转法置入.然后进行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术中不用肌松药,采用自主呼吸.手术结束后拔除喉罩,送入麻醉后复苏室(PACU).观察手术期间相关的生命体征及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和Aldrete评分;麻醉过程相关的并发症,包括有无喉罩通气(LMA)移位、多次操作及呛咳、屏气、恶心、呕吐、喉痉挛、体动、一过性的低氧血症[血氧饱和度(SpO2)<90%]和高CO2血症[呼末二氧化碳(PetCO2)>50 mm Hg(1 mm Hg=0.133 kPa)]等;术后有无疼痛、恶心、呕吐、咽喉痛、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 4组患者性别比、体质指数、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和Aldret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氧血症、LMA拔除后舌后坠、恶心、呕吐、咳嗽等情况在各组中均有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中高CO2血症的发生率高于其余3组;C组中躁动的发生率高于A组和B组;A组和D组屏气的发生率高于B组和C组.结论 年龄因素对儿童七氟烷麻醉下喉罩通气并发症是有影响的,<1岁小儿易于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4~6岁的小儿易于发生躁动,在麻醉处理时更应谨慎.

  • 小儿麻醉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作者:扈家强;王大柱

    20世纪40年代我国留学美国的谢荣、吴珏及尚德延教授才真正将现代麻醉学理论和技术引入中国[1],20世纪50年代他们在上海、北京建立了专业的麻醉科和麻醉教研室.随着科学的进步,1932年静脉麻醉药硫喷妥钠问世,谢荣教授在大量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基础上,首先在我国将小儿肌注硫喷妥钠基础麻醉应用于小儿外科手术[2].

  • 小儿麻醉的气道管理

    作者:连庆泉

    [编者按]儿童手术与成人手术同样需要麻醉,但儿童麻醉尤其是小儿麻醉有其特殊性,在解剖、生理、麻醉方法等方面与成人有诸多不同,关系到小儿麻醉的安全性和日后的成长发育,为此,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于1984年特成立了儿童麻醉学组,但因故中断了13年才得以恢复,并于2008年成功召开了恢复后的首次全国性学术会议.儿童是祖国的希望,早在半个世纪前,我们国家的名誉主席宋庆龄女士就提出:"应该把宝贵的东西留给孩子",在我国这样一个提倡独生子女政策的人口大国尤其有重要意义.

  • 咪达唑仑在小儿神经阻滞麻醉下清醒镇静的应用

    作者:王倩琳

    咪达唑仑与小儿神经阻滞麻醉复合用于临床,患儿围手术期生命体征较平稳,神经功能状态稳定,术后可操作性强,苏醒快而完全,无后遗效应,对患儿的逆行记忆的消除较差.

  • 小儿麻醉的临床探讨

    作者:于虹霞

    小儿解剖、生理、心理和药理方面与成人存在较大差异,这样对麻醉医师能把握好这些方面的特点至关重要,以便为手术提供很好的条件,并保证小儿的生命安全.

541 条记录 6/28 页 « 12345678...272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