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即刻评价前室间隔旷置手术切除左心室前壁室壁瘤对左心室形状、大小及功能的作用

    作者:王瑶;高长青;王刚;吴扬;叶卫华;刘国鹏;李佳春;王加利

    目的 应用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即刻评价前室间隔旷置(septal anterior ventricular exclusion,SAVE)手术切除左室前壁室壁瘤对左室形状、大小及功能的作用.方法 对20例拟用SAVE手术行心室几何重建(surgical ventricular restoration,SVR)的左室前壁室壁瘤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全身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后,将TEE探头插入食管中段.①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转机前,应用TEE充分了解室壁瘤的大小和位置,计算左室舒张末期球形指数(sphericity index,SI);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end-diastolic volume index,EDVI)、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nd-systolic volume index,ESVI)及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②心脏复跳后,评价补片缝合位置及残留左室腔大小,计算SI、EDVI、ESVI及EF,并将其与CPB转机前比较.结果 SVR术后,左室形状更接近椭圆形,SI从0.76±0.04增加至0.84±0.05(P<0.001);左室大小更接近正常,EDVI从(121.51±16.91)ml/m2减小至(60.27±9.93)ml/m2(P<0.001),ESVI从(85.81±15.02)ml/m2减小至(32.44±5.36)ml/m2(P<0.001);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明显改善,EF从(29.52±6.06)%增加至(46.02±3.90)%(P<0.001).结论 对于左室前壁室壁瘤,SAVE手术可使成形后的左室形状更接近椭圆形,使增大的左室恢复正常大小,从而明显改善左室整体收缩功能.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容积的实验研究

    作者:费洪文;王新房;谢明星;陈立新;庄磊;杨颖;王静;黄润青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检测体外模拟左心室室壁瘤条件下的左心室容积的可行性与准确性.方法使用RT-3DE系统采集15个模拟左心室室壁瘤的橡胶水囊(对称性7个,非对称性8个)以及10只犬离体心脏(6只有左心室室壁瘤形成,4只对照)的"金字塔"形数据库,结合容积分析软件,分别用2、4、8、16平面法勾画水囊及左心室内膜面,计算水囊与左心室容积.同时用二维超声Simpson法测量水囊与左心室容积;以注水法测量水囊及左心室实际容积作为参照,分别将不同平面法的RT-3DE容积测量值、2DE测值与之相比较.结果在对称性橡胶水囊容积测量,RT-3DE各平面法与实际值均呈正相关(r=0.795~0.994);2DE亦与实际值正相关(r=0.715);RT-3DE、2DE与实际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非对称性橡胶水囊容积测量,RT-3DE各平面法测量的左心室容积与实际值均呈正相关(r=0.775~0.988),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DE与实际值r=0.592,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离体犬左心室室壁瘤组RT-3DE各平面法测量的左心室容积与实际值均呈正相关(r=0.765~0.914),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DE与实际值亦呈正相关(r=0.61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准确测量左心室容积,为评价左心室功能提供了新的有力的工具.

  • 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对兔室壁瘤形成后左心室扭转角度的研究

    作者:闫雪;关丽娜;穆玉明;翟虹;周玉成

    目的 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STI)评价兔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对左室扭转角度的影响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26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6只作为对照组,20只作为实验组,结扎左前降支及左回旋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和室壁瘤模型,饲养4周后,根据病理学检查有无室壁瘤形成将实验组分为心肌梗死组和室壁瘤组,应用STI分别测量各组左室短轴瓣环水平、心尖水平各节段的旋转角度及左室整体扭转角度,并进行左室腔大小及心功能的检测.结果 室壁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舒张末期容积(LVEDV)均较心肌梗死组增大,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室短轴心尖水平旋转角度及左室整体扭转角度均较心肌梗死组减小.心尖水平旋转角度、左室整体扭转角度与左室射血分数相关性良好.ROC曲线分析显示,心尖水平旋转角度为1.21°时,判断LVEF<50%的灵敏性为76.9%,特异性为80.0%.结论 心尖部旋转角度的变化与左室收缩功能密切相关,当心尖水平旋转角度下降至1.21°时可提示左室收缩功能明显下降.

  • 超声心动图实时三平面成像法测量左心室容积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瑶;高长青;叶卫华;肖苍松;刘国鹏;盛炜;田晓红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实时三平面成像法 (Tri-plane) 在正常离体猪心和模拟左心室室壁瘤的橡胶水囊中测量左心室容积的准确性.方法 应用Tri-plane法同步采集8个正常离体猪心的心尖四腔观、心尖二腔观及心尖左室长轴观图像;同步采集8个模拟左室室壁瘤的橡胶水囊三个互成60°角的长轴观图像,手动勾画上述切面观的内膜边界测量左心室容积.同时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双平面Simpson法 (2DE-Simpson) 测量左心室容积.以注水法测量的左心室容积作为"金标准",分别将Tri-plane法及2DE-Simpson法容积测值与之比较.结果 ①在正常离体猪心,Tri-plane法和实测左心室容积呈高度正相关(r=0.981);2DE-Simpson法与实测左心室容积亦呈正相关(r=0.938).Tri-plane法、2DE-Simpson法与实测左心室容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在模拟左心室室壁瘤的橡胶水囊,Tri-plane法和实测左心室容积呈高度正相关(r=0.982);2DE-Simpson法与实测左心室容积亦呈正相关(r=0.930),但其相关性明显低于前者(P<0.05).Tri-plane法和实测左心室容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DE-Simpson法与实测左心室容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i-plane法可准确测量正常心腔及心腔变形情况下的左心室容积,该方法测量容积的准确性优于2DE-Simpson法.

  • 三维重建组织多普勒成像测量心肌梗死面积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慧芳;Xiaokui Li;David J.Sahn;Michael Jones;Crispin H.Davies;Rosemary A.Rusk;Arthur D.Zetts

    目的通过活体动物实验探讨三维重建组织多普勒超声成像测量心肌梗死面积的方法和可行性.方法用三维重建组织多普勒显像的方法,对8只开胸的心尖部心肌梗死和室壁瘤的活体羊模型在4种不同的血流状态下进行心肌梗死面积的测量.结果重建三维超声组织多普勒成像测量的活体羊心内膜梗死的面积与尸检标本测量的面积密切相关(r=0.90, Y=0.83X+1.33,s=0.92 cm2,P<0.000 1).结论重建三维组织多普勒成像提供了一系列动态空间组织多普勒数据确定室壁异常运动区,并能定量测量心肌梗死面积,在缺血性心脏疾病中,有助于非侵入性心脏功能的估测.

  • 左心室室壁瘤21例外科治疗体会

    作者:肖志斌;张永;姚建民;王东文;赵向东;王明岩

    左心室室壁瘤(LVA)是透壁性心肌梗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约为47%,10年生存率18%[1].外科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自1999年1月~2006年8月以来,成功施行LVA切除手术2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心脏瓣膜处理和/或室壁瘤切除临床疗效及12年随访分析研究

    作者:胡佳心;阮新民;林宇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CABG)同期行心脏瓣膜处理和/或室壁瘤切除的临床疗效及12年随访结果.方法 选取1999年5月—2007年1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完成ONCABG同期行心脏瓣膜处理和/或室壁瘤切除术患者32例(同期手术组)和单纯ONCABG患者97例(单纯手术组).收集其术前、术后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随访至2016年10月,观察心血管主要指标和生存状况等.结果 同期手术组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前不稳定型心绞痛、左主干病变所占比例,病变血管数,高血压病史所占比例低于单纯手术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高于单纯手术组(P<0.05).同期手术组平均远端吻合口数低于单纯手术组,手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ICU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低心排综合征、术后肾功能不全、术后多巴胺用量、术后硝酸甘油用量、术后心律失常、住院死亡率高于单纯手术组(P<0.05).术后123例患者存活,83例(67.5%)患者随访8~18年,平均随访时间为(12.1±2.7)年;其中同期手术组随访率为85.2%(23/27),单纯手术组随访率为62.5%(60/96).两组胸闷、心绞痛等症状发生率、新出现的ST-T改变或心律失常发生率、再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率、再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处理率、因心脏事件死亡率、因心脏以外事件死亡率、总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手术组心力衰竭症状发生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高于单纯手术组,LVEF低于单纯手术组(P<0.05).单纯手术组血管桥闭塞率为20.0%(17/85),同期手术组为35.4%(17/48);两组血管桥闭塞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32,P=0.063).结论 ONCABG同期行心脏瓣膜处理和/或室壁瘤切除,围术期并发症和死亡率高,但术后长期随访与单纯ONCABG相比,生存结局相似.

  • 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室附壁血栓的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郭坤霞;卢桂林;刘成;黄磊;刘奎灿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室附壁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室附壁血栓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总结其特点.结果 超声心动图可显示34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室附壁血栓的部位、形态、大小、回声情况.结论 超声心动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室附壁血栓具有特异性,且简便、准确、重复性强,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心脏室壁瘤是“瘤”吗?又该如何处理?

    作者:许锁春

    1.心脏室壁瘤不是肿瘤说起"瘤",人们总会往"肿瘤"方面想,这是不足为怪的.既然涉及"瘤",又往往会追寻良恶性之分.所以,人们的惯性思维是,看到"瘤"字,想到"肿瘤",想到"恶性中瘤".然而,尽管心脏也可生长肿瘤(例如粘液瘤或肉瘤等),但心脏室壁瘤则完全是另外一个概念,它绝不是真正意义上心脏组织细胞异变或突变发生的肿瘤.

  • 成人左心室先天性室壁瘤1例

    作者:郑泓明;李英;陈英敏

    病例女,42岁.间断性胸闷半年,每次发作约半小时缓解.偶有背部酸胀感,无胸痛,无恶心、呕吐,与活动关系不大.心率65次/min,血压100/65mmHg.既往体健,否认心脏病家族史及心脏外伤史.

  • 彩超诊断左室壁穿孔并假性室壁瘤形成1例

    作者:于微;王小丛;张艳丽;裴莉平

    病例女,67岁.因间断性咳嗽、咳痰、喘息4月,喘息加重5d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未进行系统治疗,4年前急性后壁心肌梗死,治疗后好转.查体: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啰音,血压140/90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90次/min,心律绝对不齐,心尖可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心电图检查:房颤,偶发性室性期前收缩,Ⅰ、avLST段下移0.1 mV,Ⅱ、Ⅲ、avF、V4~V6 T波低平.

  • 超声诊断左室假性室壁瘤1例

    作者:陈佩珍;王纯杰;朱雪萍

    患者,男,82岁。因心前区闷痛一天入院。心电图诊断:急性后壁、后侧壁心肌梗塞。心肌酶谱:GOT416 U/L,CK1690 U/L,LDH416 U/L。心脏超声检查发现:左房室增大;左室后壁心底段收缩活动消失,左室后壁二尖瓣水平以下心肌收缩活动减弱。患者住院期间出现心源性休克,经对症治疗后缓解。

  • 门控SPECT及门控PET心肌显像评价左心室室壁瘤患者左心室功能的临床价值

    作者:田丛娜;科雨彤;魏红星;王道宇;田月琴;陆敏杰;边艳珠;王跃涛;赵世华

    目的 以MRI为“金标准”,比较门控99Tcm-MIBI SPECT心肌灌注显像(G-SPECT)和门控18F-FDG PET心肌代谢显像(G-PET)测定左心室室壁瘤(LVA)患者左心室功能及筛选左心室功能衰竭患者的准确性.方法 选择2009年9月至2012年2月间行G-SPECT和G-PET、并经MRI确诊的LVA患者[96例,其中男88例,女8例,平均年龄(57±10)岁]进行回顾性分析.G-SPECT和G-PET均采用定量门控心肌断层显像(QGS)软件获得LVEF.非门控图像的心肌血流灌注评分采用17节段5分法进行半定量分析,4分代表无放射性分布,0分代表放射性分布正常.MRI图像采用Simpson法计算LVEF.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行配对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Bland-Altman一致性检验.结果 (1)根据心肌灌注缺损的节段数将患者分组发现,对于小范围心肌灌注缺损的患者(缺损0~2个节段,18例),G-PET、G-SPECT测定的LVEF与MRI测定值均相关(r=0.91和0.87,均P<0.01),G-PET明显高估LVEF[(37± 13)%与(34±10)%;t=2.850,P<0.05];对于大范围心肌灌注缺损的患者(缺损≥5个节段,48例),2种方法测定的LVEF与MRI测定值均相关(r=0.75和0.68,均P<0.01),G-SPECT明显低估LVEF[(26±8)%与(30±10)%;=-3.992,P<0.01].(2)以MRI测定的LVEF≤35%作为诊断严重左心室功能衰竭的“金标准”,G-SPECT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G-PET[(95% (59/62)与71%(44/62);x2=12.899,P<0.01].结论 对于临床常规行心肌灌注显像和心肌代谢显像检测心肌存活性的LVA患者,建议2种方法均采用门控采集.对于小范围心肌灌注缺损的LVA患者,建议参考G-SPECT测定的LVEF,大范围者建议参考G-PET.以MRI测定值为标准,G-SPECT较G-PET能更准确地筛选出严重左心室功能衰竭(LVEF≤35%)的LVA患者.

  • 门控心肌灌注SPECT评价左心室室壁瘤患者左心室功能的价值

    作者:田丛娜;陆敏杰;魏红星;田月琴;沈锐;杨敏福;王道宇;方纬;赵世华;王跃涛;何作祥;刘秀杰;张晓丽

    目的 以MRI测定的左心室功能为标准,评价门控SPECT(G-SPECT)测定左心室室壁瘤(LVA)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在2周内分别行静息99Tcm-MIBI G-SPECT显像和MRI的LVA患者[男62例,女7例,(56±10)岁].用定量门控心肌断层显像(QGS)软件获得左心室功能参数(EDV、ESV和LVEF)和LVA大小(室壁增厚率评分=3分的节段数);定量灌注心肌断层显像(QPS)软件获得心肌灌注缺损节段数(放射性相对摄取值≤30%,17节段法).对心脏MRI图像采用Simpson法计算EDV、ESV和LVEF.采用SPSS 17.0软件对G-SPECT和MRI所测数据行t检验、方差分析、x2检验,相关性分析和Bland-Altman一致性检验,并计算标准估计误差(SEE).结果 根据心肌灌注缺损的节段数,将患者分为组1(≤2个节段,25例),组2(3~4个节段,16例)和组3(≥5个节段,28例).G-SPECT和MRI测定的左心室功能参数,除组3中LVEF外(r=0.64,SEE=8%,P<0.001)外,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83~0.95,均P<0.001).除组1中G-SPECT测定的EDV明显低于MRI测定值外[(161±43) ml与(174±44) ml,t=-2.60,P<0.05],组1和组2余参数2种方法测定结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1两者测得ESV和LVEF比较,t=-1.63和-1.26;组2两者测得的EDV、ESV和LVEF比较,t=-0.62、0.48和-2.07,均P>0.05);组3中,G-SPECT较MRI明显高估EDV和ESV[(217±68) ml与(196±55) ml,(163±56) ml与(141±50) ml,t=2.99和3.80,均P<0.01],而低估LVEF[(26 ±6)%与(29±9)%,t=-2.69,P<0.05],2种方法测定差值dEDV≥30 ml,dESV≥20 ml,dLVEF≥5%和10%的比例分别为50%(14/28)、57%(16/28)、54%(15/28)与21% (6/28),较组1和2明显增大.灌注缺损范围、LVA大小与dEDV、dESV呈正相关(r=0.27 ~0.41,均P<0.05),LVA大小与dLVEF呈负相关(r=-0.33,P<0.01).结论 小~中度范围灌注缺损(≤4个节段)的LVA患者,G-SPECT与MRI测定的左心室功能参数有很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可用于评价左心室功能;对大范围灌注缺损的患者,G-SPECT明显高估左心室容积,而低估LVEF,其测定值仅供参考.G-SPECT测定左心室功能的准确性在一定程度上受LVA大小的影响.

  • 不同时段介入治疗对心肌梗死室壁瘤患者心室收缩同步性及血浆脑钠肽的影响

    作者:薛玲;傅向华;刘君;吴伟力;李亮;苗青;姜云发;谷新顺

    目的 对比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心室室壁瘤(LVA)形成、心室收缩同步性及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1年1月至2004年7月收治的首次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及左心室造影(LVG)确定合并室壁瘤者共326例,根据PCI施行的时间分为4组:A组32例(<3 h)、B组89例(≥3 h且<6 h)、C组129例(≥6 h且<12 h)、D组76例(AMI后1周),4组患者于PCI后1周时行平衡法核素心室显像(ERNA),测定左室整体和局部收缩功能、舒张功能和收缩同步性功能参数及反常室壁容积指数(PVI);AMI后6个月随访时重复测定上述参数,并随访3年,记录主要恶性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所有患者于发病后18 h,第5天及24周测定血浆BNP质量浓度.对数据行方差分析和χ~2检验.结果 AMI后6个月随访时,A、B、C3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D组明显增高(F=5.81,P<0.05),而相角程(PS)、半高宽(FWHM)明显降低(F=5.90和6.80,P均<0.05);A组反常容积消失病例数明显高于B、C、D组,且A组PVI明显低于B、C、D组[分别为(12.08±2.07)%、(15.43±2.39)%、(16.49±2.47)%、(20.41±3.68)%,F=4.32,P<0.05].D组发病后18 h、第5天和第24周血浆BNP质量浓度均明显高于A组[(12.30±2.24)μg/L与(9.85±2.60)μg/L,(9.47±1.95)μg/L与(6.65±1.56)μg/L,(5.36±1.43)μg/L与(3.27±1.12)μg/L,F=5.19,P<0.05],B、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5.19,P<0.05),但均低于D组.住院期间及术后3年随访A,B,C 3组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和3年随访时死亡率[6.25%(2/32)与3.12%(1/32),8.99%(8/89)与5.62%(5/89),9.30%(12/129)与7.76%(10/129]均低于D组[21.05%(16/76)与17.11%(13/76)],χ~2分别为91.3和10.05,P均<0.05.结论 对A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开通越早、越充分,才能越有效地抑制并逆转LVA的形成,提高左心室功能,终改善患者预后.

  • 18F-FDG PET心肌代谢显像对左心室室壁瘤患者长期预后的价值

    作者:张晓丽;刘秀杰;胡盛寿;Thomas H.Schindler;田月琴;高润霖;吴清玉;魏红星;杨秀滨;王浩;何作祥;Heinrich R.Schelbert

    目的 评估18F-脱氧葡萄糖(FDG)PET心肌代谢显像对左心室室壁瘤患者长期预后的价值.方法 对70例左心室室壁瘤患者[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36±8)%]行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SPECT心肌灌注显像和18F-FDG PET心肌代谢显像,对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左心室室壁瘤患者进行随访,计算室壁瘤部位、非室壁瘤部位以及左心室心肌灌注和代谢积分,以及灌注-代谢不匹配分(MMS).MMS≥2.0为心肌存活.室壁瘤部位心肌不存活者中,药物治疗为组1,手术治疗为组2;室壁瘤部位心肌存活者中,药物治疗为组3,手术治疗为组4.心源性死亡和心脏事件为随访终点.以Kaplan-Meier方法获得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法比较率的差异.结果 组1至组4患者例数分别为14,23,10和23例.随访1~105(72±32)个月,16例患者发生心源性死亡.组3的心源性年死亡率为11.6%,高于组4的1.5%(X2=12.87,P<0.0001),也高于组1的4.8%(X2=4.13,P<0.05)和组2的2.2%(χ2=10.46,P=0.001).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室壁瘤部位的MMS[风险比(HR)1.40,95%可信区间(CI)为1.11~1.75,P=0.003]和血运重建术(HR 0.35,95%CI为0.18~0.69,P=0.002)是预测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 18F-FDG PET心肌代谢显像和99Tcm-MIBI SPECT心肌灌注显像对于室壁瘤患者的治疗方案制定及长期预后估测有重要意义.

  • 异丙肾上腺素大鼠室壁瘤模型的建立

    作者:张昕;魏盟;韩蓓蓓;和亚萍

    目的 探讨应用异丙肾上腺素建立大鼠室壁瘤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90只SD大鼠于腹股沟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250 mg·kg-1,连续2 d,饲养4周,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功能.结果 72只成活的大鼠中有44只发生室壁瘤,模型成功率为61.1%.超声心动图显示: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后4周,大鼠左室前壁厚度(LVAWT)和左室后壁厚度(LVPWT)明显变薄,左室收缩和舒张末期内径(LVESD、LVEDD)增大、收缩和舒张末期容积(LVESV、LVEDV)变大,短轴缩短率(EF)及射血分数(FS%)降低(P<0.001).与无室壁瘤组相比,室壁瘤大鼠的LVESD和LVESV增大,EF和FS%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异丙肾上腺素建立大鼠室壁瘤模型是较为方便、可行的方法.

  • 超声心动图在主动脉窦瘤破裂、肌部室间隔缺损及左心室室壁瘤封堵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绍洁;阎国辉;陈江华;陈伟斌;王斌

    近年来,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已在临床上广泛开展,并取得确切疗效.与传统的开胸手术相比,介入封堵术具有风险低、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广受临床医师的青睐.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超声心动图在这些微创手术的开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笔者医院接受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的患者1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在介入封堵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 心肌梗塞后室壁瘤外科治疗(3例报告)

    作者:陈良万;廖崇先;陈道中;黄忠耀;邱罕凡

    心肌梗塞后室壁瘤常影响左室功能,且易出现血栓形成或室性心律失常,3~5年内死亡者高达73%~88%,唯有外科手术才能改善心功能和提高生存率[1]。自从1958年Cooley等首次成功地行室壁瘤切除术以来[2],虽然外科治疗的病例越来越多,但在手术时机\,方法和临床效果上仍有争议。笔者于1999年11月~2000年4月,对3例室壁瘤患者进行外科治疗,其中瘤体切除后垫片缝合(三明治式缝合)2例,心内补片左室重建术1例,临床效果满意。

  •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壁瘤的阻抑效应和心功能改善作用

    作者:胡少东;傅向华;马宁;吴伟力;谷新顺;刘君;李世强;李亮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室壁瘤形成的阻抑效应及心功能改善作用.方法:发病12 h以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室壁瘤形成患者随机分为直接PCI(A组36例),溶栓治疗(B组:31例),常规药物治疗(C组31例);各组患者均在治疗后1周、24周分别行超声心动图和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评价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局部室壁运动积分(RWMI)、心室收缩同步性(VSS)和心功能(HF)等参数的改善状况.结果:治疗后1周和24周时,A组RWMI、VSS和HF均优于B组和C组,均P<0.05.A组和B组24周时上述各参数均优于1周.C组VSS参数中相角程在24周时较1周有所改善,余各项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CI治疗和溶栓对AMI患者室壁瘤有阻抑作用且改善心功能,而直接PCI优于溶栓治疗.

94 条记录 4/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