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年人肥厚型心肌病误诊一例

    作者:邓欣;戴宇翔;秦晴;沈雳;葛均波

    患者女性,61岁,因胸闷气促2个月余入院.2015年12月受凉后反复干咳,咳嗽与运动、呼吸无关,否认发热、胸痛、黑蒙、晕厥等不适.咳嗽迁延不愈,2016年4月患者自觉进行性加重胸闷气促,夜间需高枕卧位,双下肢水肿,否认其他不适.至我院门诊就诊:肌酸激酶(CK)升高为正常上限的1.5倍,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为正常上限的1.5倍,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和心肌肌钙蛋白T(cTnT)阴性;心电图窦性节律,右室高电压,电轴左偏,偶发窒性期前收缩,心室内阻滞;心脏超声提示左室壁厚薄不均匀伴多壁段收缩活动异常,心尖部室壁瘤,右室肥厚伴收缩活动减弱[左窒射血分数(LVEF) 40%],少量心包积液;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示左前降支中段心肌桥.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解剖性室壁瘤的多重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孙王乐贤;刘会玲;张娜;张爱文;巨名飞;王文丰;史菲;胡娜;孙静

    目的 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解剖性左心室室壁瘤(LVA)的危险因素,建立多重危险因素模型以定量评价各种因素对LVA的致病危险.方法 2010年6月至2013年12月河北省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3 523例,其中急性STEMI患者580例,占18.3%,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STEMI患者518例均连续入选,分为LVA组106例(20.5%)和无LVA组412例(79.5%).收集所有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与临床资料,建立STEMI合并LVA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前壁STEMI、前降支闭塞、双支或三支病变、入院时收缩压升高、窦性心动过速及白细胞升高等均为STEMI患者发生解剖LVA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比值比(OR值)依次为18.21、21.56、4.22、7.16、1.98、1.57(均P<0.05);而STEMI后12h内就诊、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建立、静脉药物溶栓治疗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均为STEMI患者发生解剖性LVA的独立保护因素,OR值依次为0.60、0.53、0.23、0.12(均P<0.05).结论 前壁STEMI、前降支闭塞、双支或三支病变、入院时收缩压升高、窦性心动过速与白细胞升高等均为STEMI患者发生解剖LVA的独立危险因素,而STEMI后12h内就诊、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建立、静脉药物溶栓治疗与急诊PCI均为STEMI患者发生解剖性LVA的独立保护因素.心血管医生应及时评估危险因素,尽早干预可控制因素,降低STEMI患者LVA发生率,改善预后.

  • 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左心室室壁瘤形成的临床分析

    作者:夏淑东;吴必锋;金建美;陈君柱

    目的 观察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iopathic dilated cardiomyopathy,IDCM)合并左心室室壁瘤(left ventricular aneurysm,LVA)形成的发生率及其血液动力学和心脏电生理的特点.方法 回顾我院2003年至今诊断为IDCM的患者的病历资料,经冠状动脉造影排除缺血性心肌病同时经左心室造影证实合并LVA形成者入选为研究组.随机入选12例性别、年龄及左心室内径大小匹配的IDCM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的临床资料和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998例IDCM患者中有6例患者证实同时合并LVA形成,发生率为0.60%.研究组的左心室收缩期大压力显著高于对照组[(130±10)mm Hg(1 mm Hg=0.133 kPa)比(117±9)mm Hg,P<0.05].研究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显著高于对照组[(272±57)ml比(207±60)ml,P<0.05].研究组左心室射血分数略低于对照组[(27±9)%比(35±6)%,P=0.09].室性心律失常在研究组的发生率更高.结论 IDCM合并LVA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合并LVA的IDCM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左心室收缩期压力升高,而左心室收缩功能下降,更容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 99Tcm-MIBI 心肌灌注显像及18F-FDG PET心肌代谢显像探测左心室室壁瘤心肌存活性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晓丽;刘秀杰;胡盛寿;Thomas Schindler;田月琴;高润霖;吴清玉;魏红星;杨秀滨;王浩;何作祥;Heinrich R.Schelbert

    目的 评估99锝m-甲氧基异腈(99Tcm-MIB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心肌灌注显像及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断层(PET)心肌代谢显像探测左心室室壁瘤(室壁瘤)心肌存活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46例确诊为室壁瘤合并左心功能不全[左心射血分数(LVEF)36%±7%],行99Tcm-MIBI SPECT+18F-FDG PET显像,并接受血运重建术的患者,随访(80±27)个月.根据室壁瘤是否有存活心肌[灌注-代谢不匹配分(MMS)≥2.0分]以及是否行室壁瘤切除术,将患者分为4个小组:室擘瘤无存活心肌(A组):血运重建术为Al组(n=8),血运重建术+瘤切除术为A2组(n=15);窒壁瘤有存活心肌(B组):血运重建术为B1组(n=10),血运重建术+瘤切除术为B2组(n=13).结果 A1、A2、B1、B2 4个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5%(2/8),40%(6/15).20%(2/10)和31%(4/13)(P>0.05).除A1组外,其他各组的术后左心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术后LVEF改善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为左心室的MMS(OR=2.34,95% CI 1.08~5.06,P<0.05),非室壁瘤部位的心肌灌注分(OR=0.24.95% CI 0.07~0.85,P<0.05)和远端血管病变(OR=0.008,95% CI 0.001~0.560.P<0.05).结论 室壁瘤接受血运重建术的患者,长期预后良好.室壁瘤部位有存活心肌的患者,单纯的血运重建术也可以明显改善左心功能,且与心肌存活的量相关.

  • 磁共振评估室壁瘤患者手术后室壁应力及收缩功能的变化

    作者:樊红光;凤玮;郑哲;张岩;赵世华;胡盛寿

    目的 研究左心室成形术对心肌梗死后室壁瘤患者左心室应力及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间16例因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在我院行外科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5例,女1例,年龄38~68(56.6±8.8)岁.所有患者手术前行磁共振(MRI)检查,用Seimens Magnetom Avanto 1.5T MR常规扫描、长轴和短轴电影及延迟增强序列扫描.术前明确诊断为前壁心尖部室壁瘤.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施行手术,其中线性缝合术5例,心内膜环缩成形6例,左心室内补片成形5例.15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3个月内按相同序列复查MRI.用成像仪的自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左室几何形态参数测量及节段性心功能测量,根据MRI相关数据结合测量袖带血压计算室壁应力.根据术前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与术中再血管化情况对比确定相应再血管化及未再血管化的节段.用配对t检验比较手术前后节段性室壁应力和室壁增厚率的变化.结果 MRI检查均顺利完成并获得了具有诊断价值的图像.选取基底水平及乳头肌水平两个切面用六分法分节段,16个病例共192个节段,其中未再血管化节段74个.与术前相比,未再管化的节段术后节段性室壁增厚率增强,室壁应力下降,且室壁增厚率的增强与应力下降呈正相关.结论 左心室成形术可以降低心肌梗死后室壁瘤患者的左心室壁应力,并改善心肌收缩功能.

  • 中国内地先天性室壁瘤和憩室临床特征文献的统计分析

    作者:陈红武;陈明龙;杨兵;居维竹;张凤祥;侯小锋;陈椿;单其俊;邹建刚;徐东杰

    目的 分析中国内地报道的先天性室壁瘤和憩室的临床特征。方法 通过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获取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中国内地报道的先天性室壁瘤和憩室的文献资料,并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符合要求的文献109篇,患者共116例,年龄l~80(33.5±21.3)岁,男性78例。先天性室壁瘤25例,其中包括一个家系的患者4例,男性13例;先天性憩室91例,男性65例。100例患者因体检或胸闷不适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出先天性室壁瘤和憩室。合并心内先天性缺陷34例,其中同时合并心外先天性缺陷4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8例,血栓形成8例,心脏破裂2例,猝死4例(包括家系患者3例)。外科治疗46例,射频消融治疗3例,所有患者均未置人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结论 先天性室壁瘤和憩室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病,无症状患者可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患者可能出现室性心律失常、血栓栓塞、室壁瘤或憩室破裂、猝死等病情,需要积极干预。

  • 左心室巨大室壁瘤手术治疗的中远期随访研究

    作者:吴洪斌;胡盛寿;周玉燕

    目的了解左心室巨大室壁瘤手术治疗的中、远期效果. 方法采用多次信访、电话随访和门诊复查相结合的方法, 对58例左心室巨大室壁瘤行手术治疗后生存的56例患者中的49例进行了随访,随访率87.5% ,随访时间(47.6±22.4)个月,随访时间长者90.0个月. 结果患者随访期内死亡10例,5年生存率为63.7%.术后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径有明显缩小;术后29.0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提高.所有患者均无再次心肌梗死发生,心绞痛复发6例,程度较术前减轻.NYHA心功能分级由术前的(2.5±0.7 )级转为(1.3±0.5)级.统计分析显示,左心室舒张末径大于70 mm 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小于35%,为独立相关危险因素. 结论左心室巨大室壁瘤手术治疗患者,中、远期疗效较好,绝大部分无心绞痛发生,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与国外报道相似.

  • 三维超声评价Dor法切除左心室室壁瘤对左心室形态和功能的影响

    作者:朱丹;赵强;潘翠珍;王宜青;夏利民

    目的 使用三维超声建立一种新的左心室形态定量指标,评价Dor法室壁瘤切除术对左心室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3年5月至2004年4月,18例冠心病病人,根据术前二维心脏超声诊断,分为室壁瘤组、左心室扩大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6例.比较3组病人术前、术后心功能和心室三维形态指数(心室锥度,C值)的变化.结果 3组均无手术死亡.正常对照组术前、术后的EF、左心室容积、形态没有明显变化.室壁瘤组术后左心室容积明显减少,EF从术前0.43±0.06提高到术后0.54±0.08(P=0.02);左心室三维形态更接近类圆锥体(C值接近于1),舒张心室锥度从术前0.36±0.04提高到术后0.56±0.04(P=0.02),收缩末心室锥度从术前0.42±0.03提高到术后0.60±0.05(P=0.03).室壁瘤组心室形态改善显著.结论 Dor法能有效改善左心室室壁瘤病人的心功能和心室形态.三维超声是进行心室形态定量研究的精确、有效、经济的新手段.

  • 左心室成形术临床应用评价

    作者:李温斌;Menicanti L;Di Donato M;Santambrogio C;Ranucci M

    目的总结左心室成形术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1998至2000年意大利米兰San Donato医院收治合并室壁瘤的缺血性心肌病病人46例.在低温体外循环下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远端吻合后切开心尖部室壁瘤,沿室壁瘤边缘行心室内环缩成形术(Dor手术),之后用补片或直接闭合室壁瘤壁,重塑左室形态.结果围术期死亡7例,死亡率为15.2%;术后左室收缩末期及舒张末期容积均显著降低(P<0.001);肺动脉压亦显著下降(P<0.05).中期随访生存率为71.8%.结论左心室成形术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外科治疗

    作者:郑远;岑坚正;陈寄梅

    目的 总结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分析36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患儿的临床资料,男17例,女19例;中位年龄9.5个月,其中伴重度二尖瓣反流12例,左心室室壁瘤10例,卵圆孔未闭2例,动脉导管未闭1例.33例行手术治疗,其中二尖瓣置换术1例,左冠状动脉结扎术3例,左冠状动脉移植术29例;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7例,卵圆孔缝闭术2例,二尖瓣置换术和动脉导管切断缝闭术各1例.结果 33例手术患儿术后早期死亡2例.随访31例,失访1例,1例左冠状动脉移植术后患儿出院后3日猝死,1例左冠状动脉结扎术后2年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余28例随访1~73个月,心功能良好.3例未手术患儿中1例失访,1例出院后2个月猝死,1例随访5个月心功能良好.结论 超声心动图结合多排螺旋CT检查是诊断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有效方法.外科治疗效果良好,首选左冠状动脉移植恢复两个冠状动脉系统供血,术后左心室功能可明显改善.合并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者同期行二尖瓣成形可能有助于早期改善心功能,但远期效果可能不佳;合并左心室室壁瘤远期能改善,不建议同期处理.

  • 经左心房或左心室室壁瘤切口行二尖瓣成形术的疗效评价

    作者:孙寒松;崔彬;胡盛寿;杨研;贺东;罗新锦

    目的 评价经左心房(LA)或左心室(LV)室壁瘤切口行二尖瓣成形术的手术疗效.方法 1997年1月至2005年4月,23例病人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伴室壁瘤形成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及室壁瘤手术,同时因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行二尖瓣成形术.其中经房间隔左心房切口行二尖瓣成形术10例(A组),经左心室室壁瘤切口行二尖瓣成形术13例(B组).手术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首先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然后行二尖瓣成形术和室壁瘤手术.结果 B组体外循环和主动脉阻断时间较A组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住ICU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后LA大小、LV大小、EF值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左心房、室大小均显著减小(P<0.05),EF显著改善(P<0.05).全组死亡2例,A组、B组各1例,病死率8.7%(2/23例).远期随访A组1例术后7个月因应激性溃疡出血、肝功能衰竭死亡,另1例术后4个月因严重的二尖瓣关闭不全行二尖瓣置换术;B组无死亡及二次手术病例.生存者心功能Ⅰ~Ⅱ级,症状明显改善,二尖瓣结构、功能正常或仅轻-中度关闭不全.结论 经左心室室壁瘤切口入路行二尖瓣成形术疗效满意,该术式可将二尖瓣和左心室形态、功能的恢复同时设计,整体构思,相同的术野和同时兼顾手术操作,实现二尖瓣与左心室结构和功能快速有效的重建;且避免了常规右心房、房间隔或房间沟切口,简化手术操作,减轻心肌损伤,缩短手术时间.

  • 心外膜CARTO标测指导下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室壁瘤相关室性心律失常

    作者:刘长城;苏兆萍;王粮山;李波;于洋;李琴;李海涛;胡晖;吴震

    目的 评估利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在心外膜标测指导下,施行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室壁瘤相关室性心律失常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9月至2014年12月33例患者心肌梗死后并发室壁瘤,且术前24h动态心电图显示室性心律失常超过3 000次.按照患者家属是否同意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分为两组:射频组15例,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室壁瘤成形术联合双极射频消融术;非射频组18例,行OPCABG+室壁瘤成形术.术后复查24 h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并随访,比较两组心功能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均无手术死亡,非射频组围手术期脑梗塞1例,其余均治愈出院.术后及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术前显著缩小(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时两组患者均复查24h动态心电图,射频组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术后组间比较,射频组24h室性心律失常频次明显减少(P<0.05).结论 心外膜CARTO标测指导下双极射频消融是一种治疗室壁瘤相关室性心律失常的安全、可行的外科方法,近期临床疗效尚可,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访.

  • 两种术式行室壁瘤左心室重建疗效比较

    作者:肖苍松;李力兵;王瑶;赵涛;叶卫华;任崇雷;刘志勇;吴扬;高长青

    目的 对比外环缩缝合和线性缝合两种术式治疗室壁瘤的效果.方法 室壁瘤模型兔30只,外环缩缝合组和线性缝合组各15只.外环缩缝合模拟左室几何成形,在室壁瘤与正常心肌的交界处用3-0 prolene线荷包环缩缝合.线性缝合模拟Cooley经典线性缝合,以平行前降支的方向,双侧加人工血管垫片、连续、折叠缝合,消除室壁瘤.术中经心尖部、术后2周经颈动脉测左室收缩末压(LVESP)和舒张末压力(LVEDP).术前和术后2周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前后径、长径、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收缩末容积(LVESV)和射血分数(EF),并用琼脂做左室腔内铸型,观察左室立体形态.结果 实验动物每组各死亡2只,总存活率86.7%.两种术式成形后原室壁瘤基本消失,与术前比较,两组LVEDV和LVESV均显著缩小,EF显著升高.两组间比较,术后LVED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外环缩组LVESV显著低于线性缝合组,EF显著高于线性缝合组,且增加的程度也高于线性缝合组.丽组术后LVEDP均显著下降,但线性缝合组显著高于外环缩缝合组.左室腔内铸型显示,外环缩缝合术后左室立体构型恢复正常锥形结构,而线性缝合术后左室形状未能恢复锥形.结论 外环缩缝合法与线性缝合法均能改善室壁瘤的左室功能,外环缩缝合法可能优于线性缝合法.

  • 生物材料补片修补大鼠左心室室壁瘤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平川;张浩;胡盛寿;周建业;王浩

    目的建立大鼠左心室室壁瘤补片模型,比较生物可降解材料p(3HB-co-3HH)/PU(PHB)与脱细胞牛心包片在该模型上的表现.方法取SD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制成心梗模型.心梗模型制作6周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筛选合格模型大鼠,随机分成3组,PHB组(9只),脱细胞牛心包片组(9只),对照组(6只),前两组分别行左心室室壁瘤补片术,对照组仅行开胸手术.术后8周再次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取补片做病理学检查.结果 PHB组与脱细胞牛心包片组较对照组心功能明显改善(P<0.01),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体病理显示两种补片局部均无室壁瘤形成,补片组织相容性好,心室面为内皮细胞覆盖.结论大鼠左心室室壁瘤补片模型可以满足进一步组织工程学心肌补片研究的需要,PHB补片与脱细胞牛心包片经过改进后可作为组织工程学心肌的支架材料.

  • 生长因子修饰的胶原补片对大鼠心室成形术后左心室构型的影响

    作者:康凯;啜俊波;孙露;陈克功;谢宝栋;田海;李仁科;蒋树林

    目的 结合或未结合生长因子的胶原补片经碳化二亚胺(EDC)法处理后,种植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别行大鼠心室成形术(SVR),比较处理后的胶原补片(PBS)对大鼠左心室构型的影响.方法 按胶原补片处理情况分为4组,PBS组(单纯胶原补片)、EDC组(胶原补片经EDC处理)、GF组[胶原补片经EDC处理并结合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VEGF+ bFGF),形成GF补片]、MSC+ GF组[体外培养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MSCs),取第3代细胞(P3)均匀种植于GF补片上(1×106/片),形成MSC+ GF补片].生物力学牵张仪测量PBS组、EDC组和GF组胶原补片的生物力学性能,扫描电镜检测各组补片的超微结构.成年雄性SD大鼠42只,体质量200~ 225 g,分别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制作大鼠室壁瘤模型.4周后,分别采用EDC补片、GF补片和MSC+ GF补片行SVR.术后第1、4周,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大鼠左心室形态、功能.处死大鼠取出心脏,球囊撑开左心室后固定距离摄片,Image J软件测量补片面积;固定切片,Masson染色,Image J软件测量补片厚度;SMA染色检测补片边缘新生小动脉密度.结果 与未经处理的胶原补片比较,EDC补片和GF补片的杨氏弹性模量和极限牵张力均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补片孔径及孔隙率无明显改变.EDC补片、GF补片和MSC+ GF补片均可全层修补左心室室壁瘤,而未经处理的胶原补片无法承担此功能.修补4周后,与EDC组比较,MSC+ GF组和GF组的补片厚度更大、面积更小,新生小动脉密度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补4周后,超声心动图结果示MSC+ GF组和GF组大鼠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明显小于ED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 GF组大鼠的左心室收缩末容积明显小于GF组和EDC组,射血分数明显优于GF组和ED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EDC法处理,共价结合VEGF+bFGF的胶原补片可更好地维持大鼠SVR术后的左心室形态.种植hMSCs有助于恢复和维持远期心脏功能.

  • Dor法治疗左心室室壁瘤

    作者:赵强;朱丹;夏利民;陈安清;杨成;王哲;徐德明

    目的 总结Dor法治疗左心室室壁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1999年1月至2006年2月应用Dor法治疗69例冠心病心肌梗死室壁瘤病人,比较其术前、术后心功能、射血分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手术死亡5例(7.2%).随访1~68个月,平均(52.6±23.2)个月,死亡6例(8.6%),失访3例(4.3%).心功能(NYHA)从术前平均(3.19±0.69)级改善到术后平均(1.71±1.07)级(P<0.01),射血分数从术前的0.37±0.08提高到术后的0.47±0.10(P<0.01).左心室容积较术前明显减少.舒张末容积指数从术前(123.54±52.49)ml/m2降至术后(74.28±28.49)ml/m2(P<0.01),收缩末容积指数从术前(83.47±43.78)ml/m2降至术后(41.25±17.99)ml/m2(P<0.01).结论 Dor法能有效改善左心室室壁瘤病人的心功能.

  • OPCAB同时行左心室室壁瘤缝缩术206例

    作者:于洋;顾承雄;韦华;陈长城;方颖;刘锐

    目的 尝试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时进行室壁瘤缝缩术,并评估其疗效.方法 选取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间206例左室室壁瘤病人进行手术.病人术前均存在心绞痛症状,同时伴心功能不全或室性心律失常.心功能为Ⅱ~Ⅳ级.术前射血分数平均0.41±0.06,左心室舒末内径平均(57.4±6.8)mm.不停跳下进行室壁瘤线性缝缩,比较术前及术后相关心功能指标.结果 住院死亡1例,病死率0.5%(1/206例).平均移植血管(2.9±0.9)支.复查时所有病人均无症状.心功能及射血分数均显著提高(P<0.001).左心室舒末内径显著缩小(P<0.001).结论 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时进行室壁瘤缝缩术是可行的,手术死亡率低、并发症少.术后早期心功能、自觉症状及生活质量均显著改善.远期疗效尚需观察.

  • 非体外循环下室壁瘤折叠手术

    作者:孙寒松;范祥明

    目的 观察非体外循环下室壁瘤折叠手术的效果.方法 2000年4月至2003年12月间34例病人行室壁瘤手术.Ⅰ组(17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室壁瘤切除加折叠手术或单纯室壁瘤折叠手术;Ⅱ组(17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单纯室壁瘤折叠手术.Ⅰ组15例和Ⅱ组17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 Ⅱ组1例因术后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早期死亡,其余病人治愈出院.术后其他并发症包括心房颤动、室性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和伤口延迟愈合.Ⅰ组病人室壁瘤占左心室(45±15)%,较Ⅱ组的(29±12)%大(P<0.05),术后两组病人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较术前明显减小,左室射血分数显著增加.但两组病人术前与术后早期以及术后早期与术后9个月随访结果比较左心室功能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室壁瘤折叠手术效果良好,与体外循环下手术结果相似.

  • 超声心肌造影评估左室室壁瘤瘤壁血供的实验研究

    作者:姚克纯;侯双双;吴迪;王喆;任力

    目的 将心肌声学造影应用到室壁瘤实验研究中,观察室壁瘤瘤壁的显影情况,识别瘤壁中的存活心肌.方法 选用家兔作为实验对象,采用传统的冠状动脉结扎方法制备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模型,2周、4周后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有室壁瘤者行超声心肌造影,观察瘤壁显影情况,以判断心肌的存活性;瘤壁心肌组织做病理切片染色以证实显影瘤壁含有存活心肌.结果 (1)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有6只家兔有室壁瘤形成,测量左室前壁、室间隔变薄,室壁增厚率、心功能减低,左室腔扩大,与术前对比有显著差异.(2)家兔室壁瘤超声心肌造影显示造影剂进人左心室过程,瘤壁显影稀疏,且不均匀,病理切片染色证实,部分心肌细胞消失,为纤维组织取代.结论 超声心肌造影(MCE)利用微循环灌注的原理可以完整清晰的识别心内膜和室壁瘤瘤壁中的存活心肌,可为诊治室壁瘤及判断预后提供客观、准确的指导信息.

  •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面积梗死92例

    作者:王青

    我们于1994年1月~1999年1月共收治经 CT 证实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面积梗死92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 1一般情况92例中,男58例,女34例;年龄16~87岁,平均59 68岁.伴高血压病史37例,糖尿病4例,风心病房颤5例,冠心病房颤14例,陈旧性心机梗死4例,心脏室壁瘤2例,肥厚性非梗阻性心肌病1例,脑梗死13例,脑出血1例.均符合下列标准:突然发生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和体征,头颅 CT 显示与症状、体征相符合的低密度影,累及额叶、颞叶、顶叶,直径≥45 mm.

94 条记录 2/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