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肌梗死后并发室壁瘤的血管病变特点

    作者:熊岗;曾秋棠

    目的:分析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行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的心肌梗死证实为室壁瘤的有108例,将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血管病变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示前降支病变在室壁瘤组及非室壁瘤组有显著不同(42.8%∶34.9%).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前降支病变、3支病变、侧支循环存在与否、是否有完全闭塞或次全闭塞的主要血管与室壁瘤的形成有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前降支病变、是否有完全闭塞或次全闭塞的主要血管是室壁瘤形成独立的相关因素.结论:前降支病变、主要血管完全闭塞或次全闭塞的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独立的相关关系.

  • 左心室壁瘤对右心室整体和局部功能的影响

    作者:吴迪;黄希正;马淑平

    我们采用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技术评价左心室壁瘤患者的右心室整体和局部收缩和舒张功能,以进一步认识左心室壁瘤形成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 兔室壁瘤形成过程心肌力学演变特点的斑点追踪显像研究

    作者:翟虹;穆玉明;王春梅;闫雪

    目的 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2D-STI)观察兔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过程中心肌力学演变规律和特点.方法 20只新西兰白兔建立室壁瘤动物模型,4周后,将存活至实验终点且有室壁瘤形成的10只动物纳入研究.使用2D-STI于模型建立术前、术后1、2、3天及1、2、3、4周分别测量左室短轴观心尖水平各节段室壁径向应变率(SrR)和圆周应变率(SrC)的收缩期峰值(SrR-S和SrC-S)、舒张早期峰值(SrR-E和SrC-E)及舒张晚期峰值(SrR-A和SrC-A),并测量左室二维常规指标及心功能.结果 ①与术前比较,术后各时间段各节段SrR-S、SrR-E、SrR-A、SrC-S、SrC-E及SrC-A均下降(P<0.05).②术后各时间段比较,术后2天后各节段SrR-S、SrR-E、SrR-A、SrC-S、SrC-E及SrC-A较术后1天下降显著(P<0.05).③术后2天后各节段间比较,前壁、侧壁SrR-S、SrC-S较其他节段下降明显(P<0.05).④相关性分析显示,前壁、侧壁SrC-S、SrR-S与LVEF相关性较好(r分别为0.887、0.891、0.895和0.890,P<0.05).结论 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损害了左室各节段心肌应变能力,以收缩期前壁和侧壁下降明显.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可作为室壁瘤形成过程中评价心肌力学变化的重要方法.

  • 药物建立大鼠室壁瘤模型及心功能与结构变化的评价

    作者:张昕;魏盟;王传强

    目的 探讨异丙肾上腺素建立大鼠室壁瘤模型的可行性及评价室壁瘤动物心功能与结构的变化.方法 100只SD大鼠于腹股沟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250 mg/kg,连续2 d,饲养4周.结果 79只成活的大鼠有49只发生室壁瘤.模型成功率为61.O%.血流动力学检测示室壁瘤大鼠左室压力大上升速率(+dp/dt)下降和左室压力大下降速率(-dp/dt)增加,P<0.001.超声检查示:注射药物后4周大鼠左室收缩和舒张末期内径(LVESD、LVEDD)增大,收缩和舒张末期容积(LVESV、LVEDV)变大,收缩功能(EF、FS%)降低,P<0.001;与无室壁瘤组相比,室壁瘤大鼠的LVESD和LVESV增大,EF和FS%降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药物前和注射药物后24 h,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的浓度和血清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的浓度明显升高,P<0.001.结论 应用异丙肾上腺素建立大鼠室壁瘤模型是较为方便、可行的方法 .

  • 超声、MRI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心脏破裂 假性室壁瘤形成及时救治1例

    作者:叶颖剑;刘波;李琼霞;李秀梅;秦炳照

    1 临床资料男性患者,66 岁,吸烟、饮酒 35 年,高血压史 20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0 年,糖尿病史 15 年.于 2018 年 6 月 1 日前突发剧烈胸痛,与活动无相关.痛点位于胸骨中下段,无放射痛,伴头晕、恶心,可耐受,未重视进一步诊治,服白酒 100 ml 疼痛缓解 2 d后晨练突发意识丧失倒地入院.初步诊断怀疑急性心肌梗死或主动脉夹层或肺栓塞,体温 36.3℃,呼吸25 次 /min,血压测不出,神志模糊,查体不配合,痛苦表情,全身冰冷,末梢循环差,心律不齐,132 次 /min,双下肢轻度肿胀.

  • 改良Dor法同期再血管化治疗21例冠心病室壁瘤

    作者:林宇;阮新民;李晓;胡佳心;王侃;杜俊峰;郑远

    目的 总结冠心病室壁瘤(LVA)的外科治疗临床经验和手术效果.方法 21例患者术前行冠脉造影均有病变,术前行心脏彩超提示室壁瘤形成,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室壁瘤切除,并作左室成形加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1支桥2例,2支桥12例,3支桥4例,4支桥3例.左室血栓取出术9例.21例左心室室壁瘤患者,全部采用改良Dor法行左室成形手术治疗,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1例,二尖瓣置换术1例.术中预防性植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2例,置入漂浮导管21例.比较其术前及术后心功能、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手术无死亡,围手术期死亡3例,1例死于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并大面积脑梗死,1例死于心律失常,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余随访3~90个月,平均(26.7±21.8)个月,死亡1例(据家属称是死于脑梗死).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术前(56.7±7.0)mm,术后(48.0±2.7)mm(P<0.05).LVEF术前为0.35±0.05,术后为0.48±0.13(P<0.01).心功能(NYHA)术前平均(3.12±0.56)级,术后平均(1.97±0.06)级(P<0.01).术后并发症:低心排出量6例,心律失常11例,其中室性心律失常6例,肺部并发症9例,脑梗死1例,急性肾功能不全2例.结论 冠心病室壁瘤切除加适宜的左室重建术同时再血管化是治疗心肌梗死后室壁瘤的有效方法,可以取得较满意的手术效果.手术安全、可靠,可明显改善术后心功能.

  • 急性心肌梗死中冠脉侧支循环的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陈力;杜志民;罗初凡

    目的:探讨冠脉侧支循环对缺血心肌的影响.方法:按冠脉造影结果对152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分组.冠脉侧支循环发展良好者为A组,而侧支循环发育不良者为B组,对比观察两组病例心肌梗死发作后心电图的变化.以及通过左心室造影检测左室功能情况等.结果:A组的ST段抬高及病理性Q波出现较B组少;A组的左室泵功能损害亦较B组轻:B组比A组室壁瘤形成较多(P<0.05).结论:发展良好的冠脉侧支循环对急性心肌梗死中的缺血心肌有保护作用,对左室泵功能损害减轻作用明显.

  • 体外循环下左心室壁瘤切除并冠脉搭桥手术的麻醉处理

    作者:柳垂亮;李向宇;李玉娟;季刚;钟敏;廖敏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左心室壁瘤切除并冠脉搭桥手术的麻醉处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施行该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在全麻下成功施行室壁瘤切除左心室重建术,同期行冠脉搭桥术(2-4条),其中4例同时行瓣膜成形术.平均麻醉时间(8.0±1.2)h,平均体外循环时间(3.2±O.9)h,4例需放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ABP)辅助循环.手术期间水电解质、酸碱基本维持正常范围,无麻醉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麻醉医师应充分认识该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及手术治疗要点,充分术前准备,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在有效监测下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和(或)IABP,及时调控血流动力学稳定,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 左室室壁瘤的外科治疗

    作者:谢斌;郭惠明;吴若彬;郑少忆;黄劲松;黄克力;麦明杰;张晓慎

    目的:总结47例室壁瘤的外科治疗临床经验和手术效果.方法:1992年7月至2009年3月,共47例患者行室壁瘤的外科治疗.其中男3l例,女16例,平均年龄(66.42±7.4)岁,急性心梗17例,急性室间隔穿孔12例,慢性室间隔穿孔3例.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12例,合并心绞痛39例,合并冠心病3支病变27例,2支病变9例,单支病变8例.左主干5例.室性心律失常8例,左窒血栓5例,二尖瓣关闭不全6例,主瓣关闭不全1例.高血压病28例,糖尿病9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34.7±12.3)%,47例患者其中,25例行室壁瘤切除术和线性修补术.16例行室壁瘤切除术加左室成形术.2例行直接逢闭术,2例行非体外循环室壁瘤夹闭术.34例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5例行室间隔穿孔修补,二尖瓣置换4例,二尖瓣整复2例,主动脉瓣置换1例,左室血栓取出术5例.结果:手术死亡8例,病死率17%.原因为严重低心排综合征和多脏器功能衰竭.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45±23)min,阻断升主动脉(88±26)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26~78 h,ICU停留3~7 d.二次开胸止血2例,肺部感染5例,切口感染3例,下肢深部血栓1例,室性心率失常2例.左室舒张末内径术前(67.12±5.7)mL,术后(56.19±8.13)mL.术后3个月(54.34±4.7)mL,术后6个月(53.65±6.78)mL.比术前明显减少,P<0.01.LVEF前为(34.7±12.3)%,术后为(49.2±13.6)%,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平均LVEF分别为(52.3±14)%和(53.2±12)%,明显高于手术前,P<0.01.结论:冠心病室壁瘤切除术同时再血管化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加适宜的左室重建,是治疗心肌梗死后室壁瘤的有效方法,可以取得较满意的手术效果.

  • 室间隔膜部瘤34例临床诊断及外科治疗

    作者:朱亚彬;胡晓红;刘志勇

    目的:总结34例室间隔膜部瘤的临床表现及超声心动图特点,分析6例误诊原因,探讨其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真性室间隔膜部瘤及23例假性室间隔膜部瘤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对比术中所见,总结其特征,并对修补方法进行讨论.结果:早期室间隔膜部瘤超声心动图确诊率为72%,6例术前未能确诊,后期确诊率为100%,均经手术治愈.结论:提高对室间隔膜部瘤的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的认识,掌握其超声心动图特点对术前明确诊断有重要意义并有助于手术的成功.

  • 室壁瘤手术方式的探讨

    作者:蒋仁超;王文林;曾伟生

    目的:对室壁瘤的手术方式进行探讨.方法:对1996年2月~2002年5月的25例室壁瘤手术进行回顾分析.在全麻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首先处理室壁瘤,然后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室壁瘤手术包括切除后三明治直接缝合、切除后补片修补成形、室壁瘤的折叠手术.结果:围手术期存活22例,体外循环时间149(66~195)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81(39~138)min.共搭桥71支,其中搭1支1例,2支6例,3支14例,4支4例.围手术期死亡3例,2例原因为严重低心排综合征,均经主动脉球囊反搏但无法纠正;另外1例死于术后的心肌梗塞.对22例随访1~31个月,远期死亡3例,其中2例死于心肌梗塞,另外1例死因不明.术后1个月心功能Ⅰ级者11例,Ⅱ级5例,Ⅲ级8例,Ⅳ级1例.结论:单纯切除后三明治直接缝合方法手术效果较成形手术(切除后补片修补成形、室壁瘤的折叠手术)差,但成形手术成功的前提是合理掌握手术适应证、正确估测室壁瘤切除范围、妥善采用缝合方式.

  • 尿激酶溶栓成功治疗心室壁瘤所致脑栓塞1例报道

    作者:何晓非;青绍华

    脑栓塞是一种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大多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阻塞血管所致,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及生命[1]。早期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可以使血栓部分或完全溶解,从而减少因缺血缺氧而对神经组织产生的损伤。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及早溶栓治疗可以极大程度挽救患者的肢体功能甚至生命。目前常用的溶栓治疗药物有尿激酶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本例报道尿激酶成功溶栓治疗心室壁瘤所致脑栓塞1例。尿激酶相比r-TPA来说,价格低廉,在心源性脑栓塞(CCE)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较好[2],而本病例为CCE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超声心动图观察房间隔膨胀瘤与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关系

    作者:刘念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房间隔膨胀瘤与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55 例经心电图诊断为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资料,与对照组50 例健康体检人群作比较.结果 55 例房性心律失常患者中,有21 例(38.2%)存在房间隔膨胀瘤,心电图诊断为房性心动过速、房性逸搏、心房颤动及房性早搏.对照组50 例有1 例(2.0%)检出房间隔膨胀瘤.结论 房性心律失常与房间隔膨胀瘤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 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室壁瘤28例疗效观察

    作者:文亚红;曾晓斌;田巨龙;兰建军;徐大文;钱昌明;唐永江;赵颖

    目的 观察冠脉介入(CP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室壁瘤(LV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8例AMI伴LVA患者择期行PCI治疗.术前和术后观察患者是否有室性心律失常出现、心绞痛发生情况和心功能进展情况,通过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患者左心室是否有血栓形成以及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局部室壁运动积分(RWM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参数改善情况.结果 术后患者无左心室血栓形成,无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心绞痛和再次心肌梗死发生.术后6个月以后与术前比较,患者LVMI、RWMI、LVEF和心功能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于年龄较大,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有中等程度及以下大小室壁瘤,前降支单支病变,特别是伴有侧枝循环的患者适合PCI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

94 条记录 5/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