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诊脓毒症病死率评分在急诊脓毒症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赵永祯;李春盛

    目的 验证急诊脓毒症病死率评分(mortality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sepsis score,MEDS)对于急诊脓毒症患者病情评估的应用价值,并将其对患者28 d病死率的预测效果进行比较。方法 对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抢救室救治的613例脓毒症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记录患者的证急诊脓毒症病死率评分(MEDS)、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情况评价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implified acute physiology score,SAPSⅡ)和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随访28 d转归。根据患者MEDS评分分值将死亡风险分级:极低危险组(0 ~4分)、低度危险组(5~7分)、中度危险组(8~12分)、高度危险组(13 ~ 15分)、极高危险组(大于15分),各组间实际病死率采用X2检验比较。再对生存组和死亡组进行比较,通过logistic 回归分析确定预测死亡的独立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MEDS与APACHEⅡ,SAPSⅡ和MEWS评分对预后的预测能力。结果 失访10例,完整记录603例。MEDS评分患者各组实际病死率分别为0%,7.7%,18.5%,46.7%,63%,各组间实际病死率有显著区别。生存组(440例)与死亡组(163例)之间年龄和四种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EDS,APACHEⅡ,SAPSⅡ、MEWS评分均是预测死亡的独立因素,ROC曲线下的面积(AUC)分别为0.767,0.743,0.741和0.636。结论 MEDS评分可以对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进行分级,在患者28 d病死率方面有较好的预测能力,适用于急诊脓毒症患者。

  • 三种评分方法在危重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朱海英;李环;唐芳;胡银艳

    对急危重症患者通过量化指标评价疾病严重程度,有助于对患者病情和预后进行准确评估,早期识别潜在危重症,及早干预,从而阻止病情恶化,改善患者预后,这是ICU医护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评分系统有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Ⅱ)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评分(MODS)等。我们采用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重症护理评分、简单临床评分(SCS)对危重患者进行量化评估,APACHEⅡ评分和SCS 评分临床上普遍使用。重症护理评分参照美国APACHE系统评分和加拿大PRN护理管理工作法,制定了“重症患者护理评分表”,根据周素鲜等[1]《重危病人评估积分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断修订和完善。现将3种评分使用情况报道如下。

  • APACHEⅡ与SAPSⅡ评分系统对急诊内科危重患者病情评估价值的比较

    作者:孟新科;邓跃林

    目的:评价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系统和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Ⅱ)评分系统在急诊内科危重患者病情评估中的适用性和可行性;比较二者评价效力的优劣.方法:对207例急诊内科危重患者分别进行APACHEⅡ、SAPSⅡ评分和计算预计死亡危险度,以校准度及分辨度评价其预测效力.结果:存活组(178例)与死亡组(29例)之间的APACHEⅡ和SAPSⅡ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患者分值[(22.66±7.30)分,(52.48±11 .59)分]明显高于存活组患者[(11.26±6.32)分,(33.12±11.67)分].随着分值增加,病死率也增加.APACHEⅡ的预计死亡危险度(18.81%)与实际病死率(14.01%)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APACHEⅡ能准确预测病死率.而SAPSⅡ则不能,SAP SⅡ的预计死亡危险度(23.51%)高于实际病死率(P<0.05).APACHEⅡ和SAPSⅡ都有较大的ROC曲线下面积(>0.85),其分辨度好,能较好区分可能死亡的患者和可能存活的患者.结论:APACHEⅡ和SAPSⅡ评分系统均有较好的分辨度;APACHEⅡ的校准度优于SAPSⅡ.临床上对急诊内科危重患者病情的评价及预测预后宜以APACHEⅡ为首选.

  • 3种评分方法对急诊室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28 d死亡预测能力的比较

    作者:陈云霞;李春盛

    目的 比较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Ⅱ)、急诊脓毒症死亡风险评分(MEDS)对急诊抢救室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能力.方法 选取2006年12月-2007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抢救室救治的621例SIRS患者,分别进行APACHEⅡ、SAPSⅡ和MEDS评分,记录28 d转归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各评分系统分值与预后的关系,确定SIRS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对各独立预测因素的预后能力进行比较.结果 621例患者28 d死亡222例.死亡组患者年龄及3种评分系统的分值均显著高于存活组(年龄:73岁比70岁,APACHEⅡ评分:18分比14分,SAPSⅡ评分:36分比24分,MEDS评分:14分比7分,P<0.05或P<0.01).28 d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有APACHEⅡ、SAPSⅡ、MEDS评分,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5、0.774、0.965.与APACHEⅡ评分比较,MEDS评分的预后能力更佳(Z=35.435,P<0.01).结论 对于急诊抢救室SIRS患者,MEDS具有较好的预后价值.

  • 基本功能状态可预测多器官功能衰竭危重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

    作者:喻文;罗红敏

    近期英国有学者进行了一项研究,该研究通过调查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中存在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患者的基线人口学特征及临床和功能特点,来预测评估患者在入院6个月和12个月后的功能恢复状况。共有545例入院时存在MOF的患者纳入本研究。研究者使用改良Rankin量表和格拉斯哥预后扩展量表对患者出院6个月、12个月后的功能状况进行了前瞻性评估,并分别与基线状态比较。疾病的严重程度通过入院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和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Ⅱ)进行评估。结果:有266例患者完成了随访。MOF存活者从ICU出院后6个月和12个月的功能状态明显改善。入院前功能状态良好、住院时严重程度评分较低、年龄相对较轻等均对ICU出院后功能状态的改善产生积极影响。研究者得出结论:入ICU之前患者功能状态水平不仅有助于预测患者长期预后,也可用于危重患者纳入ICU期间和后续的临床治疗计划之中。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危重患者有创-无创机械通气疗效的比较

    作者:

    近有学者进行了一项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38家医院2008年至2012年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数据,并比较初无创通气或有创机械通气治疗AECOPD患者的特点和预后情况;评估无创通气失败的危险因素。该研究共纳入3520例诊断为AECOPD的患者,其中45.5%接受无创通气,27.7%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结果显示:无创通气患者中有13.7%无创通气失败。无创通气组住院病死率为7.4%,有创机械通气组病死率为16.1%,无创通气失败者病死率为22.5%。倾向性配对分析显示,无创通气治疗患者较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死亡风险降低了41%〔相对危险度(RR)=0.59,95%可信区间(95%CI)=0.36~0.97〕。导致无创通气失败的独立相关因素为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每增加1分,RR=1.04,95%CI=1.03~1.04)和癌症(RR=2.29,95%CI=0.96~5.45)。研究者得出结论:在AECOPD危重成人患者,与有创通气比较,接受无创通气与降低病死率相关;无创通气失败将导致坏的预后结局。这些结果支持在危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一线治疗采用无创通气,同时也强调需要在严重的疾病面前谨慎无创通气治疗失败的风险。

  • SOFA、qSOFA评分和传统指标对脓毒症预后的判断价值

    作者:汪颖;王迪芬;付江泉;刘颖

    目的 评价多种标志物及疾病严重程度评分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入住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符合Sepsis-3诊断标准的成人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入ICU时血乳酸(Lac)、24 h乳酸清除率(LCR)、入ICU时血清降钙素原(PCT)、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qSOFA)及24 h内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Ⅱ)、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152例脓毒症患者中存活110例,死亡42例.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入ICU时Lac、PCT、SOFA评分、qSOFA评分、SAPSⅡ评分、APACHEⅡ评分明显升高,24 h LCR明显降低.ROC曲线分析显示,SAPSⅡ评分、24 h LCR、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预测价值较大,SAPSⅡ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7(P=0.000),佳阈值为41.50分时,敏感度为94.3%,特异度为68.5%;24 h LCR的AUC为0.869(P=0.000),佳阈值为40.2%时,敏感度为92.1%,特异度为75.5%;SOFA评分的AUC为0.815(P=0.000),佳阈值为7.60分时,敏感度为79.9%,特异度为78.5%.而PCT(AUC=0.759)、入ICU时Lac(AUC=0.725)、qSOFA(AUC=0.701)、APACHEⅡ评分(AUC=0.680)对脓毒症患者的预测价值一般(AUC 0.6~0.8).对于腹腔感染致脓毒症患者,预测预后准确的指标为SOFA评分(AUC=0.889,P=0.000,佳阈值为9.50分时,敏感度为81.2%,特异度为83.5%);对于肺部感染致脓毒症患者,预测预后准确的指标为PCT(AUC=0.891,P=0.001,佳阈值为3.95 mg/L时,敏感度为84.7%,特异度为94.1%).结论 SOFA评分及qSOFA评分不能代替传统评价指标评估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 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在急诊重症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高岭燕;王务萍

    急诊科就诊的患者常常有发病急、进展快、病情复杂多变、诊断尚未完全明确等特点,需要密切监测病情、积极治疗和护理才能挽救患者生命.制定能够真实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系统,为护理实践提供依据,对于合理安排人力资源、提高护理质量等具有重要意义.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implified acute physiology score Ⅱ,SAPSⅡ)是用于评估重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一种评分方法,已经广泛用于指导重症患者的临床治疗[1].但是其对急诊护理工作的指导作用和干预价值目前尚无相关报道.本研究以急诊重症监护室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价SAPS Ⅱ在急诊重症患者护理管理中的作用,为科学高效地开展急诊护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 四种评分系统对重症脓毒症病人动态评分的比较

    作者:黄顺伟;管向东;陈娟;欧阳彬;陈敏英

    目的观察APACHEⅡ、APACHEⅢ、SAPSⅡ和MODS评分对重症脓毒症病人动态评分评估预后的适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符合重症脓毒症标准者病人,分成两组:生存组(A组)和死亡组(B组),分别在第1天、第3天和第7天记录病人一般情况、APACHEⅡ、APACHEⅢ、SAPSⅡ和MODS的各项评分项目并计算得出结果.结果按P<0.01水平,生存组和死亡组使用四种评分系统7 d内进行动态评分,MODS评分得分仅在第1天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APACHEⅡ评分、APACHEⅢ评分和SAPSⅡ评分得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7 d内四种评分系统比较,APACHEⅢ评分P值始终小,MODS评分大.结论评分系统并不是越新就越好,不同疾病评分系统的选择应该有所不同.SICU中重症脓毒症病人7 d内运用四种评分系统动态评分来评估病情和预后,APACHEⅢ评分系统优,APACHEⅡ评分系统和SAPSⅡ评分系统次之,MODS评分系统差.

  • 中性粒细胞膜表面与胞内热休克蛋白70含量比值和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相关分析

    作者:施琴;许磊;郭东风;彭彬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膜表面与胞内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含量的比值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选择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急诊科确诊的严重脓毒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40例健康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入急诊科24 h内研究对象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膜表面与胞内HSP70表达水平,同时在进入急诊室24 h内进行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implified acute physiology score Ⅱ,SAPSⅡ),采用集束化治疗策略治疗,治疗28 d后判定患者的预后,比较研究组内存活患者(存活亚组)与病死患者(病死亚组)的中性粒细胞膜表面与胞内HSP70含量的比值和SAPSⅡ,并对2组中性粒细胞膜表面与胞内HSP70含量的比值和SAPSⅡ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膜表面与胞内HSP70含量的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0.76±0.53)比(0.08±0.10)],P<0.01.研究组60例患者中存活42例,病死18例,存活亚组中性粒细胞膜表面与胞内HSP70含量的比值显著低于病死亚组[(0.68±0.13)比(0.83±0.18)],P<0.05;存活亚组SAPSⅡ显著低于病死亚组[(48.30±8.15)比(68.30±18.58)],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膜表面与胞内HSP70含量的比值与SAPSⅡ呈显著正相关(r=0.295,P=0.01).结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膜表面与胞内热休克蛋白HSP70含量的比值可反映严重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

  • 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能预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转归

    作者:

  • 危重病评分系统对急诊内科危重病人预后预测的对比研究

    作者:臧莉;柳洪杰;赵子英

    目的 研究危重病评分系统对急诊内科危重病人预后预测的对比结果.方法 选取2005年10月~2006年8月的急诊内科危重病人103例,应用APACHEI Ⅱ、APACHE Ⅲ、SAPS Ⅱ、MPM0、MPM 24评分系统计算入急诊抢救室当时及24 h差值时分值及预测病死率,分析比较入急诊抢救室当时及24 h差值时对预测预后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各种评分系统在入院当时及24 h差值时取值对预后预测均无明显差异(P>0.05).各种评分系统的分值和预计死亡率在存活组和死亡组之间差异显著,且入院时分数越高,病情越重,死亡率越高.结论 各种评分系统均可用于预测急诊内科危重病人的预后.选取入院当时的参数进行评分,对预测预后无明显影响,但仍以入院时APACHE Ⅱ评分系统为首选.

  • APACHE Ⅱ与SAPS Ⅱ对急诊内科危重症患者病情评估价值的比较

    作者:黄健宇

    目的 探讨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与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 Ⅱ)评分系统对急诊内科危重症患者病情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急诊内科危重症患者184例,入院时即使用APACHE Ⅱ和SAPSⅡ对患者进行评分并计算死亡危险度、分辨度,比较预测死亡率与实际死亡率的差异.采用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C)评价分辨度.结果 死亡患者APACHE Ⅱ、SAPS Ⅱ评分和死亡危险度均明显高于存活患者(P<0.05);APACHE Ⅱ预计死亡率和实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S Ⅱ预计死亡率和实际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 Ⅱ、SAPS Ⅱ的AUROCC分别为0.900、0.88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ACHE Ⅱ和SAPS Ⅱ都能用于对急诊内科危重症患者病情评估,其分辨度相近,但APACHE Ⅱ预计死亡率与实际死亡率更接近.

  • 血清前白蛋白变化在医院获得性肺炎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晖;唐万平

    目的:探讨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HAP)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reaIbumin,PAB)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HAP患者75例,按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 Ⅱ)评分值将患者分为A组25例(20~30分)、B组25例(SAPSⅡ30~40分)和C组25例(SAPSⅡ>40分),分析3组患者血清PAB,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水平及预后;两周后再根据疾病转归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两组患者空腹血清PAB,TP,ALB水平和SPAS Ⅱ评分值.结果:3组患者比较,A组空腹血清PAB水平明显高于B、C组;B组明显高于C组(P<0.05),而TP,ALB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SAPSⅡ评分值较生存组高,空腹血清PAB水平较生存组低,而TP,ALB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空腹血清PAB水平可作为评估HAP患者炎症控制的敏感性指标,对评估病情和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血清前白蛋白变化的临床意义

    作者:唐万平;周晖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B)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入院治疗的AECOPD患者85例,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Ⅱ)评分值20~30分患者25例入A组,31~40分35例入B组,>40分25例入C组,分析3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B)、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水平及预后.相同方案治疗两周后再次分析3组患者PAB、血常规、血气分析、院内感染率及有创机械通气率,同时根据疾病转归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两组患者空腹血清PAB、TP、ALB水平和SPASⅡ评分值.结果 A组空腹血清PAB水平均明显高于B、C组(P<0.05),B组明显高于C组(P<0.05),而TP、ALB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周后A组血常规、血气分析、院内感染率及有创机械通气率均优于B、C组,B组明显优于C组(P<0.05);死亡组SAPSⅡ评分值较生存组高(P<0.05),空腹血清PAB水平较生存组低(P<0.05),而TP、ALB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空腹血清PAB水平可作为评估AECOPD患者炎症控制的敏感性指标,对评估病情和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血清前白蛋白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作者:张杰;张颖;马晋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B)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入院治疗的65岁以上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100例,按患者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Ⅱ)评分值将患者分为A组31例(SAPSⅡ20~30分)、B组40例(SAPSⅡ30~40分)和C组29例(SAPSⅡ>40分),分析3组患者血清PAB水平和预后;再根据疾病转归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两组患者空腹血清PAB水平和SPASⅡ评分值.结果 3组患者病死率(0%、5%、34%)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组空腹血清PAB水平[(200.05±64.49)mg/1)]明显高于B、c组[(173.79±42.47)mg/1、(140.55±30.18)mg/1](P<0.05),B组明显高于C组(P<0.05);死亡组SAPSⅡ评分值较生存组高[(44.42±2.71)分vs(32.75±6.43)分,P<0.05],空腹血清PAB水平较生存组低[(137.36±26.43)mg/1 vs (177.05±53.55)mg/1,P<0.05].结论 空腹血清PAB水平对评估老年AECOPD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其水平低者病情较重,病死率较高.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心脏术后低氧血症失败原因分析

    作者:任海波;刘彬;李颖;危宇;肖红艳

    目的 分析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治疗心脏术后低氧血症失败原因,以期更好地指导在心外科术后使用NPPV.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脏外科手术后共有64例因低氧血症行NPPV治疗,年龄28 ~ 87岁,男49例、女15例.其中17例失败,对可能导致NPPV失败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NPPV失败的相关因素有:吸烟史、术前肺功能异常、输血量>1 000 ml、NPPV前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implified acute physiology scoreⅡ,SAPSⅡ)>35分、NPPV前氧合指数(PaO2/FiO2) <100 mm Hg、NPPV治疗后1 h PaO2/FiO2<150 mm Hg,第一次机械通气时间>72 h和肺部感染(P均<0.05).其中NPPV前SAPSⅡ>35分和肺部感染是心脏术后低氧血症NPPV治疗失败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心脏术后使用NPPV时应根据导致低氧的原因及病情严重程度选择病例,对NPPV前SAPSⅡ>35分和肺部感染患者应避免选择NPPV,在使用过程中严密监护,效果不佳时及时转为有创通气.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