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部手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刘敬臣;秦朝生

    疼痛是手术应激反应的重要表现,是术后预后不良的预测指标之一.腹部手术的疼痛主要产生于前腹壁,可通过采用多模式镇痛(如曲马多、非甾体类抗炎药复合静脉应用阿片类药物)得以缓解.阿片类药物常以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方式静脉给药,但因诸多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过度镇静、皮肤瘙痒、尿潴留、抑制呼吸和胃肠道功能),使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的应用已成为术后快速康复的重要措施之一[1].区域阻滞(椎管内或外周神经阻滞)是术后镇痛常用的替代方法或辅助措施.而硬膜外阻滞镇痛可引起血管扩张、低血压、内脏灌注不足、运动阻滞致活动受限,甚至有文献报道硬膜外镇痛有时是恶化预后的原因[2].

  • MMA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剖宫产术后母体应激反应程度及胎盘内质网应激、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袁蕾

    目的:研究预防性多模式镇痛(MMA)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剖宫产术后母体应激反应程度及胎盘内质网应激、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6年10月期间在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产科进行剖宫产的78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根据剖宫产术后镇痛方案不同分为MMA组和对照组.剖宫产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3天时,测定血清中疼痛介质及应激激素的含量;剖宫产术后,测定胎盘中内质网应激分子的表达量.结果:术后第1天、第3天时,两组受试者母体血液循环中β内啡肽(β-EP)、SP、前列腺素E2(PGE2)、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胰岛素(INS)、C-肽(C-P)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剖宫产术前,且MMA组患者母体血液循环中β-EP、SP、PGE2、ACTH、COR、INS、C-P的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娩后,MMA组胎盘中GRP78、GRP94、ERdj1、IRE1α、CHOP、Caspase-3的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XIAP、Survivin的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A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剖宫产术后母体应激反应程度及胎盘内质网应激、细胞凋亡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 多模式镇痛+超前镇痛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作者:杨懿琳;文婷婷;张永洪

    目的:研究多模式镇痛+超前镇痛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观察其对患者术后疼痛相关神经递质、炎症因子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并随机分为超前镇痛组、多模式镇痛组、联合镇痛组.手术前及手术后6、24 h,检测血清中疼痛相关神经递质、炎症因子及应激反应分子的含量.结果:三组患者手术后6、24 h血清中SP、PGE2、NO、5-HT、ICAM-1、hs-CRP、IL-6、IL-10、Cor、NE、MDA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手术前且联合镇痛组患者手术后6、24 h血清中SP、PGE2、NO、5-HT、ICAM-1、hs-CRP、IL-6、IL-10、Cor、NE、MDA的含量均显著低于超前镇痛组及多模式镇痛组.结论:多模式镇痛+超前镇痛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能够较多模式镇痛及超前镇痛单用更为有效地减轻术后疼痛及炎症反应、应激反应,利于患者恢复.

  • 罗哌卡因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地佐辛多模式镇痛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作者:杨宇;易庆军;李秀泽;夏氢;张永洪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地佐辛多模式镇痛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74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多模式镇痛组(MMA组)以及自控静脉镇痛组(PCIA组),MMA组接受罗哌卡因髂筋膜间隙阻滞、地佐辛超前镇痛联合自控静脉镇痛,PCAI组接受自控静脉镇痛.术后即刻及术后12小时,检测血清中疼痛相关分子、应激相关激素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应激相关免疫分子的含量.结果:术后12小时,两组患者血清中SP、PGE2、TNF-α、IL-1β、IL-10、FC、NE、E、GH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Foxp3+细胞的荧光强度均显著高于术后即刻,外周血中CD3+、CD4+、CD8+细胞的荧光强度均显著低于术后即刻且MMA组患者术后12小时血清中SP、PGE2、TNF-α、IL-1β、IL-10、FC、NE、E、GH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Foxp3+细胞的荧光强度均显著低于PCIA组,外周血中CD3+、CD4+、CD8+细胞的荧光强度均显著高于PCIA组.结论:罗哌卡因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地佐辛多模式镇能够减轻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疼痛及应激反应.

  • 多模式镇痛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疼痛及皮质醇和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顾莹;徐桂萍

    目的 探讨多模式镇痛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疼痛及皮质醇和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择期行开胸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C组、M1组、M2组、M3组,每组20例.M1组术前经静脉给予帕瑞昔布钠并经硬膜外腔给予芬太尼;M2组术前静脉给予帕瑞昔布钠,术后硬膜外腔给予芬太尼;M3组术前经硬膜外腔给予芬太尼,术后静脉给予帕瑞昔布钠;C组不给镇痛药物.记录并比较4组患者术后8、12、24、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术前、术毕、术后24、48 h的皮质醇(Cor)、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术后8、12、24、48 h,M1组、M2组、M3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1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M2组、M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 h,M1组、M2组、M3组的Cor、TNF-α、IL-6水平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 1水平明显低于M2组、M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式镇痛优于单一镇痛模式,可以有效减轻食管癌患者术后疼痛,有利于降低患者应激反应及炎性因子水平.

  • 多模式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及满意度的影响

    作者:庄华敏;李晓茵

    目的 观察多模式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患者疼痛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行单侧TKA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60例,A组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法,B组术后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两组术后均进行康复锻炼.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休斯顿疼痛情况调查表进行疼痛及满意度调查,分析患者术后对多模式镇痛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比较,A组TKA后4、6、8、10、12、24、36、48、72h静息状态的VAS评分及术后24、48、72h活动时的VAS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TKA后患者对疼痛控制教育满意度及对控制或减轻疼痛方法的满意度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模式镇痛方法应用于TKA围术期的镇痛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 多模式镇痛对开胸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作者:李文娟;张林风

    目的 探究多模式镇痛对开胸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择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6月至2015年3月肺癌、食管癌手术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一静脉镇痛泵镇痛模式治疗,观察组患者手术后采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和静脉自控镇痛相结合的多模式镇痛方法,统计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率,并检测患者手术前、后血浆中白细胞介素(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于术后72 h对照组POCD发生率为44.90%,观察组POCD发生率为30.6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手术前24 h及术后24、36、72 h血浆中IL-6水平分别为(496.0±105.5)、(341.0±85.9)、(275.0±79.6)、(121.0±78.8)ng/L,观察组患者手术前24 h及术后24、36、72 h血浆中IL-6水平分别为(501.0±103.5)、(231.0±58.3)、(160.0±32.4)、(101.0士70.3)ng/L,两组患者血浆IL-6水平均有所减低,相比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减低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手术前24 h及术后24、36、72 h血浆中CRP水平分别为(7.60±2.01)、(7.10±1.32)、(5.10±1.34)、(4.10士1.13)mg/L,观察组患者手术前24 h及术后24、36、72 h血浆中CRP水平分别为(7.40±2.34)、(4.20±1.12)、(3.33±1.21)、(2.70士1.01)mg/L,两组患者血浆CRP水平均有所减低,相比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减低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模式镇痛能够更有效地降低患者血浆中IL-6和CRP水平,对开胸手术后早期POCD产生一定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帕瑞昔布钠、曲马多和芬太尼用于多模式镇痛的效果比较

    作者:马宏伟;李凤茹;高景;赵大卫;杨永斌;丁丽景

    目的 比较帕瑞昔布钠、曲马多和芬太尼在多模式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胸外科开胸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 3组.在手术缝合皮肤时分别静脉给予患者自控镇痛负荷剂量,A组给予曲马多1 mg/kg,B组给予芬太尼1μg/kg,C组给予帕瑞昔布钠40mg,启动镇痛泵.评估给药后1,2,3,4,5,6 h时患者疼痛状况,疼痛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发生不艮反应的例数,统计其发生率.结果 C组明显比A组和B组的镇痛时间长,镇痛效果好,B组略优于A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C组明显比A组和B组低,拔管平稳.结论 帕瑞昔布钠可作为术后患者自控镇痛负荷剂量的理想用药.

  • 连续腰丛神经阻滞联合多模式镇痛在髋关节翻修术术后镇痛中的效果评价

    作者:熊秋菊;刘小男;何开华;闵苏

    目的:比较连续腰丛神经阻滞(continuous lumbar plexus block,CLPB)联合多模式镇痛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联合多模式镇痛在髋关节翻修术术后镇痛中的效果评价.方法:68例单侧髋关节翻修的患者随机平均分成CLPB组与PCIA组.2组患者术前3d使用帕瑞昔布钠镇痛;CLPB组术后经患侧腰丛神经周围置管处使用罗哌卡因镇痛,PCIA组术后经静脉使用曲马多加氟比洛芬酯镇痛,2组患者持续镇痛3d,且术后加用帕瑞昔布钠镇痛直至运动时VAS评分<3分.记录患者术后在静息及运动状态下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CLPB组患者术后各时刻点在静息状态及运动状态下的VAS评分明显低于PCIA组(P<0.05);CLPB组术后6、12、24h在运动状态下的VAS评分分别为(2.50±0.71)、(3.59±0.99)、(3.67±1.01)分,明显低于对应时刻点的PCIA组:(4.97±0.94)分(P=0.00)、(4.85±0.86)分(P=0.00)、(4.32±0.73)分(P=0.00);镇痛泵按压次数及术后帕瑞昔布钠用量明显少于PCIA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PCIA组.结论:CLPB联合多模式镇痛能有效缓解髋关节翻修术术后的早期疼痛,其术后镇痛效果优于PCIA,不良反应发生低,是髋关节翻修术较为理想的镇痛方案.

  • 围术期多模式镇痛在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奎渤;朱颖娴;郭远清;李国威;陈涛;黄创新;黄宗文

    目的 探讨围术期多模式镇痛方案在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前瞻性研究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于本院行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手术患者共64例,根据镇痛方案不同随机分为多模式镇痛组(M组,32例)和单一方法镇痛组(S组,32例).多模式镇痛组联合采用口服塞来昔布超前镇痛、术中局部浸润麻醉、术毕留置静脉自控镇痛泵(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术后静脉注射帕瑞昔布方法;单一方法镇痛组仅留置PCA.记录两组术后3、12、24、48 h及首次下床活动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记录总体镇痛满意度、PCA按压次数与用药量、补救镇痛情况;观察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及术后引流情况.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M组术后3、12、24、48 h及首次下床活动的VAS评分均低于S组(P<0.05),总体镇痛满意度优于S组;M组PCA按压次数、芬太尼用量低于S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M组低于S组(P<0.05).两组术后伤口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多模式镇痛可有效缓解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手术患者的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降低副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 膝关节置换术后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的临床效果

    作者:刘刚;唐诗添;王军;汪利辉;石波;康斌;李叶萍

    目的 探讨膝关节置换术后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12月该院收治的初次膝关节置换患者63例,将其分为单次神经阻滞组(A组,n=30)和连续神经阻滞组(B组,n=33).A组采用术后3d内镇痛;B组采用术后7d内镇痛.术后每天观察膝关节疼痛评分(VAS)、膝关节活动度(°)及导管相关并发症.结果 61例患者获得12个月的随访.术后0~14 d两组患者静息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14 d膝关节活动期间疼痛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比较,B组明显优于A组(P<0.05).在12个月终末随访时,两组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膝关节置换术后连续7d股神经阻滞可减轻患者术后早期疼痛,有利于功能恢复.

  • 产后抑郁症与产后急慢性疼痛研究进展

    作者:张晗

    产妇是一类庞大且重要的群体,她们的身心健康不仅关系到整个家庭,甚至影响着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产后抑郁症与产后急慢性疼痛的发生在产妇中非常普遍.生产方式是否是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子目前还存有争议,有研究指出产后急性疼痛的严重程度可能会增加产后慢性疼痛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风险.此外,产后慢性疼痛也常常与产后抑郁症同时存在,两者之间互相影响并存在着恶性循环,严重地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对于产妇的疼痛管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针对产时及产后的急性疼痛都应提供及时并且完善的镇痛方案,需强调多模式镇痛,尽可能减少产后急性疼痛的严重程度以及发生率,以期能减少产后抑郁症以及产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现就产后抑郁症及产后急慢性疼痛的相关研究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做一综述.

  • 多模式镇痛对肾移植患者术后疼痛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罗远国;李洪;张旭;王东;袁振宇;陈洁晶

    目的:观察多模式镇痛用于肾移植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及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40例行同种肾移植手术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0例。D组(多模式镇痛组):超前镇痛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C组(对照组):间断肌内注射镇痛药物。记录术后2、6、12、24、48 h的视觉模拟法(VAS)评分、Ramsay评分及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饮和度(SPO2);并于麻醉前、术毕、术后6、24、48 h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中IL-2、IL-6和IL-10浓度。结果两组术后M A P、S PO2无明显变化,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6、12 h时HR有所升高,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术后6、12、24 h VAS评分较C组低(P<0.05);两组各时间点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24、48 h的IL-2和IL-10浓度明显高于麻醉前、术毕( P<0.05)。D组在术后6、24、48 h时IL-2、IL-6浓度明显低于C组,IL-10浓度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多模式镇痛应用于肾移植患者可达到有效的镇痛效果,并可下调促炎性细胞因子和上调抗炎性细胞因子,维持术后血清细胞因子的平衡。

  • 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老年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安民(综述);赵娜(审校)

    随着社会老龄化发展,老年人经历外科手术的机会也随之增多。由于老年患者特殊的生理和病理特点,其全身并发症增多,麻醉风险大大增加,对麻醉管理和术后镇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华医学会指南推荐老年患者围术期麻醉管理优先使用神经阻滞技术[1]。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T A P )阻滞即是一种对腹部区域组织提供有效镇痛的神经阻滞技术。经过不断地发展与改进,已愈来愈多地应用于各类腹部手术中,而其在老年这一特殊群体中的应用报道不多。本文就TAP阻滞对老龄手术患者麻醉管理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影响及应用进行综述。

  • 腹横肌平面阻滞和局麻药切口浸润的多模式镇痛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的比较研究

    作者:谢东蓠;张鹏;兰志勋

    目的 比较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腹横肌平面阻滞和局麻药切口浸润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80例择期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查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AP组)和局麻药伤口浸润组(WA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多模式镇痛方式,手术结束前30 min,安置静脉PCA镇痛泵.比较两组术后24 h补救性镇痛药给予次数和舒芬太尼用量.结果 TAP组2例和WA组3例患者中转开腹,共75例患者( TAP 37例,WA 38例)数据纳入统计分析.术后8 h咳嗽时,WA组VAS评分大于T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时间点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 h给予补救性镇痛药次数、24 h舒芬太尼用量及术后恶心、呕吐和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腹横肌平面阻滞和局麻药切口浸润的术后多模式镇痛效果相当.

  • 帕瑞昔布钠在老年胃癌根治术围术期多模式镇痛中的应用

    作者:陈伟;李卫;谢东武;饶清;王健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在老年胃癌根治术围术期多模式镇痛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40例拟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多模式镇痛组(M组)和单纯术后镇痛组(P组)各20例.前者采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联合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镇痛(PCA),后者仅采用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镇痛.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48 h内在平静、咳嗽及体动时的VA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8 h内PCA总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用量,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M组术后8、12及24h在平静、咳嗽及体动时VAS评分均显著低于P组(P<0.05),48 h内PCA总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用量均明显少于P组(P<0.05),恶心及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组(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可安全用于老年胃癌根治术围术期多模式镇痛,可节省舒芬太尼用量,并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

  • 多模式镇痛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应用现状

    作者:廖天成;吕波;肖振宇(综述);王跃(审校)

    疼痛是继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逐渐引起广泛关注。疼痛为患者常见的主观体验,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无法回避的问题。疼痛成为影响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及住院时间的重要因素,严重危害患者生理及社会心理健康。疼痛的产生是一个多环节、极其复杂的过程,单一的止痛方法不足以达到理想镇痛,故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多模式镇痛技术,包括局部麻醉,周围神经阻滞,环氧化酶-2( COX-2)选择性抑制剂,对乙酰氨基酚,阿片类药物和一个适合患者的围手术期镇痛计划。

  • 快速康复外科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俊鹏;肖扬;伍旭辉;张朝贵;刘剑;李健;曾强;李昭

    将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可以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但ERAS临床应用时间较短,不同医院不同的基础学科建设,围手术期的管理多种多样,ERAS很难统一普及,ERAS的中远期疗效及相关并发症还需进一步探索研究.本文对目前快速康复外科的术前教育、术前营养状况评估、血液管理、多模式镇痛、术后康复训练等方面做一综述.

  • 改良快速康复流程在开腹肝脏部分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应用

    作者:任秋平;杨健;罗艳丽

    目的 验证改良快速康复流程(fast-track surgery,FTS)在开腹肝脏部分切除术围手术期应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 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外科2014年3月-12月纳入研究的188例行开腹肝脏部分切除术的患者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通过比较改良的FTS和该院目前肝脏部分切除术后的标准康复流程,评价两种处理措施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及再入院率差异.结果 188例开腹肝脏部分切除术的患者进入研究,共有87例改良FTS组和89例标准康复组患者进入统计分析.与标准康复组相比,改良FTS组术后住院时间缩短[(5.70±1.47)、(7.26±1.96)d]、住院费用降低[(4.27±o.67)、(4.73±1.25)万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FTS组和标准康复组分别有20、39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两组术后再入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与标准康复组相比,改良FTS组术后8h、第1天、第2天忍受的疼痛明显减少,术后生活自理能力、主动咳嗽咳痰次数、下床活动次数、活动时长明显增加,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术后并发症和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是影响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的独立相关因素(P<0.001).结论 多模式镇痛为主的FTS流程在开腹肝脏部分切除术围手术期应用是可行有效的,能够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 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多模式镇痛的临床进展

    作者:池小薇;朱涛

    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ALC)是安全、有效节约资源、提高医院效率的术式,正在逐渐被接受并迅速发展.足够的术后镇痛效果是决定ALC患者术后是否出现疼痛相关并发症、是否可以早期安全离院的重要因素.多模式镇痛是伍用不同镇痛药物或镇痛方法,有效减少伤害刺激及其应激反应,稳定机体内环境,同时较单模式镇痛具有更少副作用,以实现佳镇痛效果,提高患者术后恢复质量.ALC患者24 h内离院的特殊性,促使国内外ALC围手术期镇痛技术已逐渐由单模式镇痛向多模式镇痛转变.现探讨ALC术后疼痛特点及疼痛产生机制,并对目前ALC多模式镇痛现状及其进展作一综述,进而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为临床ALC合理运用多模式镇痛提供参考.

382 条记录 16/20 页 « 12...12131415161718192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