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隔膜技术下引导性骨再生机制探讨

    作者:张永刚;卢世璧

    目的:通过观察隔膜技术下引导性骨再生组织学过程以及BMP、TGF-β、bFGF的表达规律,进而结合骨诱导理论探讨引导性骨再生的机制.方法:在成年、雄性新西兰兔双侧桡骨中段制作10mm标准骨缺损不愈合模型,随机选择一侧为实验侧,用硅胶膜成管状包裹骨缺损,另一侧为对照侧.术后分别进行组织学以及BMP、TGF-β、bFGF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和cDNA探针原位杂交观察.结果:(1)组织学发现隔膜能够在骨缺损处形成密闭腔室,隔膜管内骨折端各种细胞增殖共同形成肉芽组织,占据骨缺损并提供成骨细胞来源.(2)术后在不同的时间由不同的细胞表达bFGF、TGF-β、BMP,两组中无明显不同.(3)3种骨诱导因子在实验组总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侧(P<0.001).结论:引导性骨再生成功的关键是由于隔膜在骨折局部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骨再生环境,排除了周围组织的干扰,能够防止骨诱导因子扩散,使骨缺损局部的骨诱导因子含量相对增加,终成功地诱导骨再生修复骨缺损.

  • 生物被膜克雷伯杆菌β-内酰胺酶活性的检测

    作者:李乃静;何平;李胜岐;刘勇;张智洁

    近年来研究证明克雷伯杆菌易形成生物被膜(BF)[1],关于生物被膜克雷伯杆菌产β-内酰胺酶活性的研究国内外尚未见到报道。本实验检测浮游克雷伯杆菌、生物被膜克雷伯杆菌及亚胺培南诱导后生物被膜克雷伯杆菌产β-内酰胺酶的能力,探讨生物被膜中克雷伯杆菌的耐药机制。 材料与方法材料:抗菌药物:亚胺培南(美国默沙东公司)。试剂:2.5%戊二醛、1%锇酸、枸橼酸铅等,均为国产分析醇。菌株:选取产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杆菌30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临床学院细菌室分离)。培养基:胰酶大豆肉汤(TSB,法国BioMerieux公司)。Nitrocefin (英国Oxiod公司)。器材:医用硅胶膜(北京医用硅胶研究所);扫描电镜(S-800 日本Hitachi公司);低温超速离心机(上海安亭公司);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制作所MIB-2000型外接岛津超级恒温水浴槽。方法:(1) 生物被膜的建立:取30株肺炎克雷伯杆菌,经37 ℃孵育24 h,配制成0.5 mol/L菌悬液,将每株菌菌悬液3等份分为3组,A组为浮游克雷伯杆菌,B组及C组菌以硅胶膜为载体,用改进的平板培养法[2]建立生物被膜,标本经固定、脱水、置换、干燥、枸橼酸铅染色等处理后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鉴定[3]。(2) 诱导β-内酰胺酶产生:亚胺培南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采用标准微量稀释法,其MIC值介于0.07~0.5 mg/L,将1/2 MIC亚胺培南加入C组菌悬液中孵育。(3) β-内酰胺酶粗酶提取液的制备:A、B、C 3组菌孵育至第3天,将细菌硅胶膜及胰酶大豆肉汤在超声水浴震荡(120 W,15 min)。提取的菌悬液于4 ℃ 6 000 r/min离心30 min,弃去上清液,以0.05 mol/L,pH 7.0磷酸钾缓冲液洗涤两次后,将收获的菌体悬浮在同样适量的缓冲液中,用冻融法[4]使细菌菌体破坏,然后以低温2 000 r/min离心60 min,上清液即为粗酶提取液。(4) β-内酰胺酶定性:用Nitrocefin纸片测定。(5) β-内酰胺酶活性测定:以Nitrocefin为底物,在紫外分光光度计波长482 nm处进行时间扫描测定酶活性。(6) 统计分析:对A组和B组、A组和C组、B组和C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差异的显著性。

  • 喉硅胶膜植入治疗先天性喉蹼一例

    作者:苏金柱;宋英鸾;崔莉;王亚芳

    患儿男,4个月.出生后声音嘶哑、喉鸣、哭闹时呼吸困难加重1周于1996年7月1日入院.

  • 硅胶膜在重型颅脑创伤去骨瓣减压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郭文斌

    我院自2002-2004年采用去骨瓣减压术并硅胶膜隔离治疗重型颅脑创伤患者20例,其中生存并行颅骨修补者16例,疗效满意.

  • 创伤性腹壁缺损修补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及其应用

    作者:方骏

    背景:近年来修复腹壁缺损的方法有了改进与创新,生物材料的应用使腹壁缺损的修复效果有所改观,明显降低了各种腹壁疝的复发和巨大缺损修复后腹壁疝的发生.目的:评价不同腹壁缺损修补材料临床应用的效果及修补后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方法:以 "腹壁缺损,修补,聚丙烯补片,硅胶膜,黏膜,移植,相容性"为中文关键词,"abnormal wall defect; repair; polypropylene patch,silica gel,mucous membrane,transplant,compatibility"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2005-01/ 2010-10相关文章.纳入与创伤性腹壁修复材料学相关及不同修补材料在腹壁缺损中应用的文章.结果与结论:目前临床上用于修复腹壁缺损的材料比较多,曾经尝试过多种腹壁修复材料,主要有以下两类:生物性材料包括自体组织(如阔筋膜、肌皮瓣、自体真皮等)、同种异体组织(如羊膜、硬脑膜等)、异种异体组织(如猪心包膜、膈肌、牛腹膜等).非生物性材料包括金属网织物(如银、铂合金、不锈钢等)、高分子化合物(如Malex,Teflon,Dacron等).膨体聚四氟乙烯是目前应用较多的腹壁修补材料,但其抗感染能力较差,一旦感染往往需要移去补片.因此寻找优良的生物、植物材料或自体、异体复合材料势在必行.

  • 接枝水凝胶硅胶膜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缺损的初步临床应用

    作者:张建众;李维宾;包小义;徐吉;蔡国平

    自1997年1月~2001年1月应用接枝水凝胶硅胶膜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缺损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本组7例为男性,平均年龄30.9岁.致伤原因:骨折及骨折后闭合复位损伤5例,刀砍伤2例.损伤神经:桡神经4条、尺神经2条、正中神经1条.受伤后即日~2个月就诊.方法:有骨折者先行内固定.松解和游离神经近、远端,用锐刀片切去挫伤和瘢痕至正常神经结构,邻近关节取功能位,神经无张力缺损均在1.5cm内.取消毒备用的接枝水凝胶硅胶膜在直视下包裹损伤缺损神经,硅胶膜边缘与近、远端神经外膜以7/0无损伤尼龙针线各缝合两针,术毕关节功能位石膏托外固定三四周.手术反应消退后即在医师指导下早期行手的掌指、指间关节伸、屈和收、展功能锻炼,拆除石膏后行上肢各关节伸、屈和旋转功能锻炼,并逐步加强肌力的恢复性锻炼.

  • 人工肾代替人工肺治疗Ⅱ型呼吸衰竭初探

    作者:杜柏华;马铁铮

    采用中空纤维透析器(人工肾)代替硅胶膜人工肺治疗Ⅱ型呼吸衰竭12例,分别于术前、术后即时及术后24h作血气分析.结果,12例经体外静脉血肺前气体交换后,PaCO2由90.25±9.86mmHg降至68.5±9.99mmHg;PaO2由45.83±12.09mmHg升至63.42±13.28mmHg,差异显著(P<0.05).7例意识障碍者中6例于术后2~16h神志转清.提示应用中空纤维透析器代替硅胶膜人工肺治疗Ⅱ型呼吸衰竭经初步观察是安全有效的.

  • 硅胶膜管联合BMP/HA修复大块骨缺损机制初探

    作者:张(日见);秦书俭;郁卫东

    目的探讨硅胶膜(SGM)管与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羟基磷灰石(HA)复合物联合修复兔长骨缺损的机制.方法制备兔桡骨中段1.2 cm缺损模型,实验组缺损区外围包绕SGM,其内分别填充BMP/HA、HA材料;对照组仅填充HA;空白组骨缺损区未填充.通过X线摄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骨缺损区的影像学、组织学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术后1个月,SGM+BMP/HA组骨缺损区有大量的类骨质形成.术后2个月,SGM+BMP/HA组大量骨膜来源的分化细胞沿SGM管的内、外面及HA间隙向骨缺损区内生长,植入区可见大片的膜内成骨征象.术后3个月,GM+BMP/HA组骨缺损区愈合.此时,SGM+HA组与对照组骨缺损区有少量新骨形成,空白组缺损区为纤维组织充填.结论 SGM管与BMP/HA联合修复骨缺损的机制为SGM的屏障作用使骨缺损区受到引导成骨和诱导成骨的双重作用,其中诱导成骨方式为膜内骨发生.

  • 改良型生物硅胶膜对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作者:杨晓青;陈旭义;程世翔;刘英富;刘春蓉;李瑞欣;李娜;李建国

    目的:观察改良型生物硅胶膜对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与分化的影响,为选择NSCs培养载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孕16 d胎鼠的大脑皮质作为细胞来源,建立胚胎NSCs的体外培养体系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接种于改良型生物硅胶膜上、对照组接种于普通培养皿中。普通倒置显微镜及电镜下观察细胞生长发育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NSCs及诱导分化细胞进行鉴定,四甲基偶氮唑蓝(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培养2 d后,显微镜下两组均可见神经细胞球生成,贴壁良好,细胞球边缘有突起呈辐射状向外发出,神经球NSCs特异标志物神经巢蛋白均呈阳性;培养7 d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贴壁分化的神经元烯醇化酶阳性细胞率分别为25.14%±1.98%、24.67%±2.05%,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率分别为59.48%±2.07%、60.87%±1.08%,组间比较,P均>0.05;两组生长曲线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良型生物硅胶膜对NSCs的生长、增殖及诱导分化无明显影响,但能促进细胞之间突起的增长,可作为培养载体用于研究力学因素对NSCs增殖、诱导分化的影响。

  • 39例股骨远端骨折术中放置硅胶膜预防膝关节僵直的体会

    作者:张奎玉

    1995~1999年,我院在39例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置入硅胶膜预防术后患者膝关节僵直发生,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开颅去骨瓣术后硅胶膜置入预防粘连25例

    作者:田东

    1996年8月~1999年6月,我们施行开颅去骨瓣手术32例,其中25例在硬脑膜外放置硅胶膜,在以后进行骨瓣回植或颅骨修补术时明显防止了硬脑膜与帽状腱膜粘连,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应用皮肤扩张术修复面颈部皮肤缺损的护理

    作者:朱静华;梁继红;徐小红

    皮肤扩张术是近年来国内外开展的一项新技术,其采用硅胶膜制作的皮肤扩张器经手术植入缺损区外围的皮下,定期注液扩张,使表皮及软组织逐渐被延伸扩大,利用扩张的皮肤来修复临近缺损.在色泽、质地、厚度和毛发分布均与缺损部位近似,血运好,不产生新的供区瘢痕,且手术操作简单易行.一些先天性畸形,体表肿瘤等,应用扩张皮瓣进行修复,其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方法.但由于手术需分次进行和多次注射生理盐水,在治疗期间的局部膨隆有碍外观是其缺点.皮肤扩张术需两次手术,历时1个月~2个月的注水期,由于局部膨胀引起的胀痛及暂时性的容貌改变,易造成病人心理负担和恐惧,因此,手术前后的观察十分重要.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V 形喉硅胶膜在声门型喉癌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漫一凡;张超;周延辉;李怡楠

    目的:分析 T 形与 V 形喉硅胶膜在早期声门型喉癌喉裂开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早期声门型喉癌(T1~T2期)行喉裂开病变切除术共60例,34例术后放置 T 形硅胶膜,26例放置 V 形喉硅胶膜。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呼吸功能、发音功能、吞咽功能及黏膜的恢复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N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在胃管拔除时间上 T 形膜组时间长于 V 形膜组(P <0.05)。T 形膜组发音质量(VHI)与 V 形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13±6.10 Vs 18.36±7.28,P <0.05),嗓音总嘶哑度评估中,两组大部分为轻中度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35% Vs 96.15%,P <0.05)。结论本研究显示喉硅胶膜置入能有效避免声门型喉癌喉裂开术后瘢痕形成而引起喉狭窄,V 形硅胶膜则是从声门正常的结构考虑能更有效恢复患者的嗓音学状态,术后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术后喉功能保全良好,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 T形硅胶膜在喉癌双侧声带切除术后的应用

    作者:台勇;娄卫华;王卫;朱晓远

    目的:探讨自制T形硅胶膜置入在声门型喉癌双声带切除术后喉功能重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5例单纯双侧声门型喉癌的病例,其中14例男性,1例女性,所有患者喉裂开双侧声带切除术后均置入T形硅胶膜,分别对:有无呛咳、呼吸功能、发音功能、气管套管拔除率、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15例患者喉裂开双侧声带切除T形硅胶膜置入,术后1月均被取出;除1例外,余14例患者1月后拔管,1年后均发音良好,无呛咳、无呼吸困难.结论:T形硅胶膜置入在声门型喉癌双声带切除术后喉功能重建术中,既避免了喉腔粘连,又不造成喉腔粘膜的损伤,并发症少.

  • 喉内植入硅胶膜预防和治疗双侧声带粘连

    作者:陈健;吴海涛;程磊;何培杰

    目的:探讨喉内植入硅胶膜预防和治疗双侧声带粘连的效果及失败原因.方法:涉及前连合的双侧声带病变47例(预防组),显微喉镜下分别行双侧声带及前连合病变切除术;双侧声带粘连(喉蹼)38例(治疗组),CO2激光或剪刀切开粘连.上述85例患者术后均喉内植入硅胶膜,4周后取出,至少随访1年,观察创面变化,追踪粘连的预防和治疗效果.结果:47例双侧声带病变患者中,39例(83.0%)患者术后无粘连;而在38例双侧声带粘连患者中,28例(73.7%)患者术后无粘连.所有患者取出硅胶膜时有69例双声带前端为光滑表面,其中3例(4.35%)在随访中出现双侧声带粘连;16例双侧声带前端发现有白色假膜,其中15例(93.75%)在随访中出现双侧声带粘连(P<0.01).结论:喉内植入硅胶膜是预防和治疗双侧声带粘连的有效方法,取出硅胶膜时双声带表面出现的白色假膜提示双声带术后粘连高风险.

  • 支撑喉镜下CO2激光分离联合硅胶膜置入治疗继发性声带粘连

    作者:王燕;屈季宁;周涛;明伟

    目的 探讨支撑喉镜下应用CO2激光分离切除声带蹼样粘连后置入硅胶膜治疗继发性声带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21例继发性声带粘连的成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于双侧声带任克水肿、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声带白斑手术后16例,喉乳头状瘤手术后4例,喉部外伤导致声带粘连1例,粘连范围均为声带前1/3~1/2;均在支撑喉镜下应用CO2激光分离并切除声带前部正中粘连带后,置入的硅胶膜使其隔离声门前端分离的创面并经喉内、外联合进路缝合固定于颈前皮肤;术后3周取出硅胶膜,随访半年,观察疗效.结果 20例患者术后3周顺利取出硅胶膜,1例患者术后2周因颈部软组织感染取出硅胶膜后痊愈;术后随访6个月,除1例患者再次发生声带前联合粘连外,其余20例患者声带前联合均获得良好三角形形态,无瘢痕及肉芽形成,声嘶均明显改善.结论 支撑喉镜下CO2激光分离联合硅胶膜置人隔离创面3周治疗声带粘连,创伤小,效果好,并发症少.

  • 支撑喉镜下硅胶膜置入治疗喉蹼

    作者:陈浩;孙敬武;万光伦

    目的 探讨支撑喉镜下喉硅胶膜置入治疗喉蹼的效果.方法 16例喉蹼患者,1例儿童13岁,15例成人,年龄20~77岁,平均46.9±14.4岁.既往有双侧声带手术史(声带息肉、声带角化)7例,喉乳头状瘤手术史1例,喉癌手术史4例,喉部外伤史4例.表现为声嘶11例,呼吸困难5例,其中气管切开1例;16例患者均在全麻支撑喉镜下切开喉蹼后置入喉硅胶膜,2~4周后取出,随访3~24个月,平均13.1±6.7月.取出硅胶膜后1、2、3个月时行频闪喉镜检查,观察患者的发声及呼吸情况.结果 11例术前表现为声音嘶哑的患者,术后无再发粘连,发声明显改善;5例表现为呼吸困难的患者中,1例儿童患者术后一月再发粘连,再次手术后,随访3月无粘连,音质改善满意,其余4例术后无呼吸困难,音质改善,但仍有不同程度的声嘶.1例气管切开的患者术后顺利拔除气管套管.结论 支撑喉镜下喉硅胶膜置入术治疗喉蹼可改善患者的发声及呼吸功能,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

    关键词: 喉蹼 喉镜 硅胶膜
  • 硅胶膜管联合BMP/HA修复大块骨缺损实验研究

    作者:张日见;秦书俭;郁卫东

    目的:探讨硅胶膜(SGM)管与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和羟基磷灰石(HA)复合后修复兔长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制备兔桡骨中段1.2 cm缺损模型,实验组缺损区外围包绕硅胶膜,其内分别填充自体骨、BMP/HA、HA三种材料;对照组仅填充HA;空白组骨缺损区未填充.通过X线摄片、光学显微镜、立体计量学分析和生物力学评价对骨缺损区愈合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后1个月,SGM+BMP/HA组骨缺损区见有大量的类骨质,明显优于其他组.第2个月,SGM+自体骨组与SGM+BMP/HA组植入区有大片新骨形成.术后3个月,SGM+自体骨组与SGM+BMP/HA组骨缺损基本修复并出现骨组织改建现象.此时,SGM+HA组与对照组骨缺损区也有少量新骨形成,空白组缺损区为纤维组织充填.结论:硅胶膜管与自体骨或BMP/HA联合用于修复骨缺损成骨效果更佳.因为硅胶膜的屏障作用可使骨缺损区受到引导成骨和诱导成骨的双重作用.

  • 张应力作用下体外细胞培养膜上应力分布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郭欣;樊瑜波;宋锦;陈君楷

    在自行研制细胞张应力施加装置的基础上,建立细胞张应力施加装置中生物膜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施加不同大小的静水压力,采用有限元应力分析的方法计算生物膜(硅胶膜)上的张应力及位移分布及其规律,为相关的细胞力学实验提供理论依据.

  • 硅胶膜管联合组织工程骨修复兔桡骨缺损实验研究

    作者:崔建德;裴国献;江汕;戴金良;王秋实;赵培冉;梁双武

    目的:探讨硅胶膜复合组织工程骨修复兔桡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在新西兰大白兔左、右侧桡骨中段制作长1.5 cm的骨与骨膜缺损,左侧采用硅胶膜包裹组织工程骨修复缺损为实验组,右侧单纯用组织工程骨修复缺损为对照组;术后3、6、9个月通过肉眼观察,组织学观察和生物力学检测,评价硅胶膜复合组织工程骨修复兔桡骨缺损的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实验组可见局部成熟的成骨区域,优于对照组;实验组6个月成熟成骨区域增大,可见明显血管;实验组9个月成骨区域基本上都是成熟胶原纤维,且结构排列规则,血管明显;生物力学检测发现实验组的压缩刚度、抗扭转刚度、三点弯曲大载荷、抗折弯刚度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硅胶膜包裹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效果良好,不但能促进骨组织的生长和成熟,并且能明显提高骨组织的力学性能;硅胶膜除了可以限制纤维组织的长入,还可以引导血管的长入和其他营养物质聚集在组织工程骨内,很好地发挥屏障和引导作用.

2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