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隔膜技术下引导性骨再生机制探讨

    作者:张永刚;卢世璧

    目的:通过观察隔膜技术下引导性骨再生组织学过程以及BMP、TGF-β、bFGF的表达规律,进而结合骨诱导理论探讨引导性骨再生的机制.方法:在成年、雄性新西兰兔双侧桡骨中段制作10mm标准骨缺损不愈合模型,随机选择一侧为实验侧,用硅胶膜成管状包裹骨缺损,另一侧为对照侧.术后分别进行组织学以及BMP、TGF-β、bFGF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和cDNA探针原位杂交观察.结果:(1)组织学发现隔膜能够在骨缺损处形成密闭腔室,隔膜管内骨折端各种细胞增殖共同形成肉芽组织,占据骨缺损并提供成骨细胞来源.(2)术后在不同的时间由不同的细胞表达bFGF、TGF-β、BMP,两组中无明显不同.(3)3种骨诱导因子在实验组总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侧(P<0.001).结论:引导性骨再生成功的关键是由于隔膜在骨折局部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骨再生环境,排除了周围组织的干扰,能够防止骨诱导因子扩散,使骨缺损局部的骨诱导因子含量相对增加,终成功地诱导骨再生修复骨缺损.

  • 海藻酸钙膜促进胫骨损伤修复机制的实验研究

    作者:顾耕华;何虹;黄剑奇;胡济安;盛列平

    目的研究海藻酸钙膜引导骨缺损再生的有效性和优越性,进一步探讨其成骨机制.方法以家兔为研究对象,在其双侧胫骨形成洞形骨缺损,实验侧骨缺损上覆盖海藻酸钙膜,对照侧未覆盖任何膜,分别在术后1、2、4、6、8周时取出胫骨,进行大体观察、X线观察、组织学光镜观察、电镜观察以及TGF-β、VEGF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海藻酸钙膜4~6周吸收;实验侧术后4周X线观察可见骨密度达到正常皮质骨,对照侧6周才达到;前者大体观察骨缺损愈合表面平整,后者表面不连续;实验侧术后2周光镜下可见骨小梁构成编织骨,对照侧4周可见;电镜下术后6周实验侧骨痂致密,对照侧骨痂疏松.TGF-β、VEGF免疫组化表达则有其成骨作用的时空性.结论海斟酸钙膜通过对骨诱导因子的早期调控引导骨再生,效果良好,能更快地促进骨损伤修复,且6周降解不影响骨愈合再生.

  • 胶原膜与复合自体骨髓的自体骨引导骨再生的实验研究

    作者:郭洪刚;张伯勋;卢世璧;王继芳

    目的观察胶原膜引导骨再生的效果,探讨胶原膜的理化特性、自体骨髓、膜下空间的维持在引导性骨再生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兔双侧桡骨缺损模型,实验组移植胶原膜与复合自体骨髓的自体骨,对照组仅移植复合自体骨髓的自体骨,并行大体标本、组织学、生物力学检查.结果实验组新骨生长及成熟骨替代过程较对照组快,且有增生的小血管及神经纤维.结论胶原膜是一种理想的骨移植材料,它能有效地发挥阻隔及引导的作用.

  • 膜引导性骨再生的研究进展

    作者:于雷;靳安民

    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骨缺损是临床常见而棘手的问题.引导性骨再生是近年新兴的骨缺损修复手段,是生物材料科学与临床治疗学有机结合的新概念.本文试就引导性骨再生,特别是长管状骨缺损修复的研究、应用情况及其可能机制做一综述.

  • 组织工程引导骨再生膜修复节段性骨缺损

    作者:黄岚峰;齐欣;刘建国;徐莘香

    目的将组织工程技术和引导性骨再生技术相结合修复长骨节段性缺损.方法兔27只,动物模型均为桡骨1.2 cm节段性骨-骨膜缺损,分成3组,A组:利用体外构建的细胞-材料复合物膜修复;B组:利用单纯的膜材料进行修复;C组:断端不作任何处置作空白对照.分别观察3、6、12周后进行X线观察和组织学观察.结果A组的骨愈合优于B组,在12周时已经完成骨缺损的修复,B组在术后12周仍处于塑形改建之中;C组12周形成典型的骨不连.结论将组织工程的技术与引导性骨再生技术相结合,可以比单纯的引导性骨再生更好地修复长骨节段性缺损.

  • 聚乳酸膜管在引导性骨再生中的实验观察

    作者:于雷;靳安民

    目的膜管的应用是引导性骨再生过程的关键,可吸收、组织相容性好的膜材料是发展的方向.探讨聚乳酸膜管在引导性骨再生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 3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实验侧断端用聚乳酸膜管包裹,另一侧不作处理作为对照组.术后1、3、6、9、12周分别处死动物,标本行X线、组织学检查.结果对照组无一例骨缺损修复,骨断端间被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所占据.而实验侧新生骨在9、12周时沿膜管内层连接两断端.聚乳酸膜管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随时间降解.结论①利用膜管引导性骨再生可以有效的修复骨缺损;②聚乳酸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机体无不良反应;③引导性骨再生的机理可能与膜将周围组织隔离、保护血肿、维持膜下间隙提供骨再生的微环境有关.

  • 引导骨再生膜材料治疗骨缺损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明;刘建恒;张里程;唐佩福

    骨缺损后的修复重建是临床治疗难题,通过应用膜材料引导骨组织再生,维持骨缺损处于良好的生物学环境,阻止纤维组织的长入并加速骨折愈合,为骨缺损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故本文就膜引导的骨组织再生以及生物膜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长段骨缺损的治疗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

  • 以带蒂筋膜瓣为引导骨再生膜包裹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修复超临界骨缺损研究进展

    作者:胡振顺;杨新明;王耀一;孟宪勇

    由创伤、肿瘤、感染、先天性畸形等造成的骨缺损临床治疗非常棘手,且由骨缺损导致的骨不愈合发生率很高。美国每年约600万骨折患者中,5%~10%因骨缺损导致骨折无法愈合[1]。骨缺损的治疗措施多种多样,自体骨移植是目前临床上治疗骨缺损的主要方法。但该方法存在缺陷,并可带来一些并发症,不利于其在临床中的广泛使用[2-3]。用带蒂筋膜瓣为膜材料应用引导性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技术包裹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现就应用带蒂筋膜瓣GBR技术包裹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修复超临界骨缺损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引导洞形骨缺损再生模型中的哈弗氏管

    作者:何虹;黄剑奇;顾耕华;胡济安

    目的观察可吸收性海藻酸钙膜引导骨再生过程中哈弗氏管的再建及意义.方法在家兔双侧下颌角前切迹处形成骨缺损,实验侧骨缺损上覆盖海藻酸钙膜,对照侧覆盖胶元膜,分别在术后1、2、4、6、8周时取出下颌骨,进行大体观察、X线观察、组织学观察、TGF-β与VEGF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海藻酸钙膜4周~6周吸收,胶元膜6周~8周吸收;前者异物巨噬细胞反应程度轻,后者反应程度重;术后6周内实验组哈弗氏管比对照侧出现早而多;前者大体观骨缺损愈合表面平整,后者表面突起;术后4周内实验侧TGF-β与VEGF阳性明显强于对照侧.结论海藻酸钙膜比胶元膜效果更好,哈弗氏系统再建和成骨作用均更快,且不影响骨再生修复.

  • 冻干硬脑膜内骨形成蛋白-自固化磷酸钙复合移植修复骨缺损

    作者:邹国耀;吴恒烜

    背景:骨形成蛋白和自固化磷酸钙各自有着良好的成骨能力,冻干硬脑膜内骨形成蛋白和自固化磷酸钙复合移植存在优化成骨效能的可能性.目的:以冻干硬脑膜为膜材料,观察膜内充填材料骨形成蛋白复合自固化磷酸钙移植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动物体内组织病理学对照观察,于2006-07/2007-07在广西医科大学动物实验室完成.对象: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8只,雌雄不限,体质量1.5~2.5 kg.方法:实验兔28只,其中4只用于取硬脑膜.其余24只随机分成A,B两大组,每组12只.A组制造双侧兔桡骨中段10 mm的骨缺损.一侧骨缺损用骨形成蛋白、自固化磷酸钙、冻干硬脑膜复合移植修复,为骨形成蛋白组, 另一侧不予处理作为空白对照组.B组制造单侧兔桡骨中段10 mm的骨缺损,用骨髓、自固化磷酸钙、冻干硬脑膜复合移植修复称骨髓组.主要观察指标:于术后第1,2,4,6,8,10,12周分别行双侧桡骨X射线检查.观察骨缺损处的新骨形成及骨修复情况.并于术后第2,4,8,12周切取标本行组织学检查及成骨面积分析.结果:在术后第4,8,12周,骨形成蛋白组的成骨面积大于骨髓组(P<0.05),而在实验早期(术后2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实验的各个时期,骨形成蛋白组和骨髓组的成骨面积均明显大于空白组(P<0.01).X射线结果显示,骨形成蛋白组在10~12周出现明显骨痂塑形现象;组织学病理切片结果显示,骨形成蛋白组在12周时桡骨可见成熟骨髓,骨缺损处为成熟的板层骨连接.结论:骨形成蛋白复合自固化磷酸钙与冻干硬脑膜移植具有良好的成骨作用.

  • 骨缺损修复机制探讨

    作者:张文涛;卢世璧;张浩

    目的通过引导性骨再生和组织工程软骨移植研究长骨骨缺损的修复机制.方法实验组在几丁质纤维载体上增殖21d的新生兔关节-干骺端复合物的软骨细胞(含载体)被装入硅胶管内,移植到成年兔桡骨干1cm的缺损上,对照组骨缺损处仅套接空套管.结果实验组术后4周时3例移植的软骨细胞在骨缺损内均形成软骨样组织,术后16周时9例中仅2例缺损愈合.对照组术后16周时9例(空套管)均骨性愈合.新生兔四肢关节-干骺端软骨细胞移植到同种成年兔桡骨缺损区后未修复骨缺损,未再现软骨内化骨过程.同时移植物可能因为占据空间、防止骨髓的成骨成分进入等原因中断了骨缺损修复过程.结论骨缺损的修复可能是先由骨膜增生形成成骨空间,然后由骨髓成分成骨,也就是一个在骨膜保护下的骨髓作用为主的天然的引导性骨再生过程.

  • 胶原膜引导下同种骨颗粒修复兔桡骨节段性缺损

    作者:孙敬宇;王志强;宓士军;韩风梅;周广军

    背景:胶原膜是一种可吸收引导成骨材料,同种异体骨是较为理想的骨替代材料,但单独应用均有其不足,拟将两种材料结合使用以期达到理想效果.目的:利用膜引导组织再生技术,观察胶原膜复合同种骨颗粒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成骨速度和质量,并与单纯胶原膜进行比较.设计、时间及地点:同体对照观察实验,于2004-09/2005-02在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医用组织库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胶原膜规格20 mm×20 mm,由北京天新福医疗器材有限公司提供.同种异体骨颗粒按美国组织库标准制备,直径0.2~0.7 mm,由山西省医用组织库提供.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40只,制备双侧15 mm桡骨缺损模型,采用同体对照方法,实验侧(左侧)缺损区移植胶原膜及同种骨粒,对照侧(右侧)仅移植胶原膜.主要观察指标:光镜组织学观察骨缺损愈合情况,计算机图像分析仪计算骨小梁的成骨面积,扫描电镜观察缺损再生修复情况.结果:①光镜组织学变化:实验侧新骨增生明显,迅速,以膜性化骨及软骨内化骨的方式由骨缺损周围向中央成骨或以同种骨粒为中心由周围向骨粒内成骨,后骨膜形成,新髓腔不断扩大、再通,骨重建顺利,缺损修复完成.对照侧成骨方式以软骨化骨为主,新骨形成较同期实验侧慢,新骨成熟度不如实验组.②成骨面积图像分析:结果显示术后2,4,8周新生骨小梁成骨面积均大于同期对照侧(P<0.05).③扫描电镜观察:术后8周实验侧有较多分泌胶原的成骨细胞和带有较多突起的骨细胞,钙盐沉积,骨质排列开始有序.对照侧软骨与类骨质互相存在,低倍下骨基质排列无序,胶原纤维编织样排列.术后12周实验侧骨质排列有序,胶原粗大排列整齐,大量骨细胞方向有序,大量钙盐沉积,可见哈佛氏管和血管.对照侧骨质排列有序,但胶原纤维较细、基质钙化程度不如实验侧.结论:两种方法均能成骨修复缺损,但胶原膜复合同种异体骨粒组成骨速度快,且成骨质量优于单纯胶原膜组.

  • 上颌中切牙种植修复结合软硬组织增量后的临床和影像学效果初步分析

    作者:王浩杰;甄敏;胡文杰;王翠;贾鹏程;徐涛;刘云松

    目的 应用种植同期结合引导性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技术及不同软组织处理方式修复缺失的单颗上颌中切牙,评价其软硬组织的增量效果.方法 纳入于2013-2014年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因单颗上颌中切牙缺失而接受种植治疗的患者6例.所有患者在种植同期行GBR,并接受不同软组织处理方式.终修复7 ~ 24个月后,记录患者上颌前牙区牙周状况,通过影像学检查定量测量种植体唇侧骨高度及骨壁厚度,利用标准化临床照片,定量测量种植体与对照牙牙龈顶点的位置关系,以及种植体近远中龈乳头高度和充满程度,并应用粉色美学评分(pink esthetic score,PES)评价美学效果.结果 所有种植体在复查时均处于健康稳定的牙周状态.5颗种植体在复查时可观察到垂直向及水平向骨增量,种植体唇侧中央肩台根方2、4、6 mm处平均骨壁厚度分别为(1.7±1.1)mm、(2.3±1.1)mm、(2.2±1.3)mm.种植体牙龈顶点相比对照牙(同颌对侧中切牙)平均更偏向远中(1.0±0.6)mm,偏向根方(0.4±0.8)mm;远中龈乳头平均高度(2.8±0.5) mm和充满程度(76.9±19.2)%低于近中龈乳头[(4.2±0.7)mm,(89.8±11.1)%],平均PES为(11.5±1.4)分.结论 对于缺牙区存在软硬组织缺损的患者,上颌中切牙种植同期结合GBR及不同软组织处理方式,可获得较为充足的骨增量效果及与对照牙相对协调的软组织形态,一定程度上改善关学效果.

  • 可生物降解共聚膜修复兔桡骨节段性缺损

    作者:黄岚峰;刘建国;徐莘香

    目的:探讨在引导性骨再生中生物降解材料聚已内酯(poly e-caprolactone,PCL)和聚乳酸(poly lactic acid,PLA)共聚物的作用及其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方法:采用兔桡骨中段1.2cm节段性骨缺损(保留骨膜)动物模型,共24只分两组进行对照研究,每组12只,双侧处理方法相同,A组骨缺损区用膜包绕骨缺损区,B组为空白对照.分别于3、6、12周后处死,进行X线、大体、组织学及电镜观察,检测生化及免疫指标.结果:实验组(A)骨生长明显优于对照组(B);材料呈明显的降解趋势;血清中Ca、P、IgG、IgM、C4值与正常及空白对照均无明显差异.结论:生物降解材料(PCL/PLA)在引导骨性组织再生中有良好的屏障作用,促进骨缺损的愈合.证明新型骨生物降解材料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

  • 应用骨形成蛋白与胶原膜复合物修复大鼠颅骨缺损

    作者:李树春;陈钢;白雪芹

    目的探讨骨形成蛋白(BMP)与胶原膜复合物(复合膜)修复大鼠颅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BMP与胶原膜复合,在大鼠颅骨制备骨缺损,分别采用双侧覆盖复合膜、外侧覆盖复合膜进行治疗,以外侧覆盖胶原膜作为平行对照,并设空白对照.于术后2、4、6周,取标本进行x线检查及组织学观察.结果两个覆盖复合膜组的缺损成骨面积百分比明显高于覆盖胶原膜的平行对照组(P<0.01).术后4、6周,双侧覆盖复合膜组的成骨面积百分比明显大于单侧覆盖复合膜组(P<0.05).双侧覆盖复合膜组的缺损术6周后已达骨性愈合.结论BMP与胶原膜复合既具有机械性阻挡作用,又具有骨诱导性,能加速骨缺损愈合.

  • 骨膜、骨髓单个核细胞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新悦;杜晓岩

    目的:将骨膜、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纳米羟基磷灰石(纳米-HA)复合应用于引导性骨再生,为临床修复骨缺损探索一条有效的途径.方法:6~8月龄实验用白兔18只,在兔双侧下颌骨各制备一10 mm×8 mm,深5 mm的骨缺损,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6只,即A组用自体游离骨膜、骨髓单个核细胞和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修复,B组用自体游离骨膜和纳米羟基磷灰石修复,C组单纯用纳米羟基磷灰石充填修复.分别于术后第4、8、12周末用空气栓塞法处死动物,每次每组处死2只,标本行肉眼、X线、扫描电镜及组织学观察,计算缺损区新骨面积.结果:实验组A组在术后4、8、12周的骨密度值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环境扫描电镜观察显示,A组新生骨和原有骨结合致密且骨结构相似.组织学观察表明,A组材料大部分降解,大量成熟骨形成,较少材料包裹于其中,各项指标均优于其他组.结论:骨膜、骨髓单个核细胞、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的成骨作用优秀,可有效促进骨缺损愈合.

  • 海藻酸钙膜引导下颌骨缺损再生机理的实验研究

    作者:何虹;黄剑奇;盛列平

    目的:实验已经研究了海藻酸钙膜应用于骨缺损再生的有效性和优越性,作者进一步探讨其引导骨再生的机制.方法:以家兔为研究对象,在其双侧下颌骨形成洞形骨缺损,实验侧骨缺损上覆盖海藻酸钙膜,对照侧未覆盖任何膜,分别在术后1、2、4、6、8周时取出下颌骨,进行大体观察、X线观察、组织学光镜观察、电镜观察以及TGF-β、VEGF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海藻酸钙膜4~6周吸收;实验侧术后18天X线观察可见骨密度接近正常皮质骨,对照侧4周才达到;前者大体观骨缺损愈合表面平整,后者表面不连续;实验侧术后2周光镜下可见骨小梁构成编织骨,对照侧4周方可见;电镜下术后6周实验侧骨痂致密,对照侧骨痂疏松.TGF-β、VEGF免疫组化表达则有其成骨作用的时空性.结论:海藻酸钙膜通过对骨诱导因子的早期调控引导骨再生,更快地促进骨缺损的愈合,且4~6周降解不影响骨再生修复.

  • 引导性骨再生应用在齿槽嵴裂整复术的手术护理

    作者:端莉梅;姚志清

    目的 探讨手术护理在引导性骨再生技术修复先天性齿槽嵴裂中的作用.方法 在手术前做好术前护理、器械准备、术后规范护理.结果 患者创口愈合良好.结论 良好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应重视先天性齿槽嵴裂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

  • 引导性骨再生联合高能震波修复节段性骨缺损

    作者:邹国耀;张天宇;张林;唐志宏

    目的 探讨膜引导性骨再生联合高能震波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成骨效能.方法 实验兔40只均分为A、B两组;制造两侧桡骨中段10 mm的骨缺损.A组将16 mm×14 mm的硅胶膜卷曲缝成管状,套于一侧桡骨缺损区,于术后第3周用高能震波冲击处理骨缺损的两骨断端(A1组);另一侧桡骨骨缺损单纯于术后第3周用同等条件的高能震波冲击骨缺损的两骨断端(A2组).B组一侧骨缺损将16 mm×14 mm的硅胶膜(Silastic)卷曲缝成管状,套于一侧桡骨缺损处(B1组);另一侧作为空白对照(B2组).于术后第1,2,4,6,8,10,12周分别行双侧桡骨X射线检查.于术后第2,4,8,12周切取标本行组织学检查及成骨面积分析.结果 A1组疗效好,B1组、A2组次之,B2组差.结论 膜引导性骨再生联合高能震波具有良好的成骨作用,可有效促进骨缺损的修复.

  • 两种植骨材料在骨量不足患者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罗梅芬;潘钢;耿发云;李伯友

    目的:比较Bio-oss和PepGen P15 Flow(简称P15)两种植骨材料在牙槽骨骨量不足患者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上下颌前牙区单牙缺失且牙槽骨宽度不足患者30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植入Bio-oss植骨材料,B组植入P15植骨材料,两组均覆盖Bio-Gide胶原膜,并同期植入种植体,术后9个月复诊观察术区软组织情况,拍摄根尖片进行影像学观察,并行二期手术,测量牙槽嵴顶宽度.结果:两组种植体均存活,植牙区软组织愈合良好,根尖片显示种植体周围无透射影;两组牙槽嵴顶宽度均较术前增加,B组牙槽嵴顶宽度增加量大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o-oss和P15两种植骨材料应用于牙槽骨骨量不足患者的种植修复均具有良好的短期临床效果,后者成骨效果优于前者.

3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