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表面磁性膜医用316L不锈钢支架对兔髂动脉内膜增殖的影响

    作者:胡涛;周景昱;易甫;李寰;周廉;介万奇;程何祥;王海昌;陶凌

    目的 研究表面磁性膜医用316L不锈钢支架对新西兰大白兔髂动脉新生内膜增殖的影响.方法 通过动物体内支架植入,采用定量冠脉造影、光学显微镜图像技术观察不同支架对新生内膜增殖和再狭窄的影响.结果 与普通裸支架相比,表面磁性膜支架可以抑制支架植入后的新生内膜增殖和再狭窄,植入3月后应用表面磁性膜支架和普通裸支架的管腔面积分别为(2.78±0.40)mm2和(2.07±0.62)mm2,再狭窄率分别为3.3%和16.7%,且可能与磁场强度相关.结论 表面磁性膜支架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再狭窄可能具有防治作用.

  • 磁性普鲁士蓝介导光热消融肿瘤及三模态成像研究

    作者:李景华;张贵沛;赵朋超;冯文坡;李星星;鲍建峰

    目的 制备具有近红外光响应光热转换特性的磁性中空普鲁士蓝纳米颗粒(HMNP-PBNPs),综合考察其在近红外激光辐照下对HepG2肝癌细胞的光热消融治疗效果.材料与方法 采用聚苯乙烯微球模板法制备中空磁性纳米颗粒(HMNP),然后利用共沉淀法在其表面包覆具有近红外光强吸收的普鲁士蓝(PBNPs)纳米外壳制成HMNP-PBNPs.对其形态结构、粒径分布、磁学性能,及其在近红外激光(808 nm,5min,1.2 W/cm2)辐照下产热性能和对肿瘤的光热消融疗效进行表征和验证;同时采用多模态体外成像研究考察HMNP-PBNPs的MRI、红外热成像(ITI)及光声成像(PAI)的体外成像性能.结果 HMNP-PBNPs呈规则的“核-壳”结构形态、分散性良好、其粒径大小约为(131.7±11.6) nm,壳层厚度约为18.5 nm;颗粒具有良好的磁学性能(36.6 emu/g)和光热转换性能(>50℃),在808 nm近红外激光辐照下能有效杀伤肿瘤细胞(>80%).体外成像检测结果显示:与双蒸水对照组比较,200 μg/ml HMNP-PBNPs的MRI信号值(q=16.5,P<0.05)、PAI信号值(q=8.2,P<0.05)及ITI信号强度增加,体现出良好的MRI/PAI/ITI多模态成像性能.结论 本研究成功设计制备了一种三模态成像介导的诊断治疗一体化的近红外光响应肿瘤光热消融诊疗剂HMNP-PBNPs,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 磁珠快速提取乙型肝炎病毒DNA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

    作者:陆佳飞;周科隆;王缦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磁珠法的快捷、简便、高纯度血液HBV DNA提取方法(以下简称磁珠法),为用于临床自动化定量检测的核酸诊断试剂研发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用科华生物公司内部5份HBV强阳性血清标本,先通过磁珠的磁性、悬浮性、HBV DNA提取效果等对4种磁珠(A~D磁珠)进行筛选,并对磁珠用量(1 ~ 1.75μl/ml)、裂解液pH值(4 ~9)、洗涤液中是否加入乙醇和洗脱液带磁珠扩增等条件进行系统优化;并对建立的磁珠法线性范围、精密度、灵敏度、抗污染和抗干扰能力等技术性能进行评价.然后,分别用磁珠法与国内成熟的煮沸法定量检测100份HBV血清标本,用磁珠法与国际“金标准”Roche COBAS TaqMan Test(以下简称Roche法)定量检测50份HBV血清标本,并比较分析3种方法的相关性.结果 通过实验条件优选试验确定超顺磁A磁珠在物理性能和DNA提取效果都优于其他3种磁珠,磁珠佳使用量为1.25 μl/ml,裂解液佳pH值为7~8,洗涤液中可去除乙醇成分,并可直接带磁珠进行扩增反应.通过平行检测5份公司内部HBV强阳性血清标本以及梯度稀释的血清标本确定磁珠法的线性范围为4×101 ~4 ×108 IU/ml,煮沸法为4×102 ~4×108 IU/ml;磁珠法检测灵敏度为30 IU/ml,高于煮沸法(100 IU/ml);在低浓度HBV血清标本检测中,磁珠法的精密度(CV为6.0%)优于煮沸法(CV为11.9%);磁珠法检测的假阳性率为0,而煮沸法假阳性率为3.1%,磁珠法抗污染能力优于煮沸法;煮沸法在标本中肝素钠含量达到62.5 U/ml时,检出血清中HBV DNA含量明显下降,当肝素钠达1000 U/ml时,无法检出HBV DNA,而肝素钠对磁珠法几乎无影响.同时,磁珠法和煮沸法平行检测100份临床HBV血清标本,磁珠法的阳性率(86%)高于煮沸法(74%),且2种方法的相关性较好(R2=0.948,P<0.05);磁珠法和Roche法平行检测50份临床HBV血清标本,磁珠法检出阳性率[95% (49/50)]与Roche法[100%( 50/50)]接近,2种方法间有显著相关性(R2=0.963,P<0.05).结论 建立的磁珠法定量检测HBV DNA的得率高,具有较宽的检测范围、定量准确、操作简单,可作为实验室首选的核酸提取方法用于临床乙型肝炎诊断.

  • 用移植物细胞模型评价CD+34细胞选择的效果

    作者:孙飞;汤永民;沈红强;钱柏芹;宋华;杨世隆;石淑文;徐卫群

    目的用移植物细胞模型评价免疫磁珠法进行CD34阳性细胞选择的效果.方法用荧光素Calcein-AM标记靶细胞后分别种入细胞株、骨髓(BM)或外周血干(祖)细胞(PBSC)中以建立模型;用免疫磁珠法对模型进行CD34阳性细胞选择,以流式细胞仪(FCM)进行选择前后的效果评价.结果模型Ⅰ(靶细胞加细胞系)、Ⅱ(靶细胞加BM)、Ⅲ(靶细胞加PBSC)经选择后CD+34细胞纯度分别为(94.54±0.93)%、(68.15±23.53)%、(57.18±9.23)%;富集倍数分别为7.9±0.1、10.4±4.0、8.2±1.3;回收率分别为(27.6±3.8)%、(44.4±13.1)%、(66.4±13.9)%.模型Ⅱ中肿瘤细胞的清除率为(1.82±0.51)个对数级(log);模型Ⅲ中T细胞的清除率为(2.48±0.38)log.结论移植物细胞模型能简便、准确、快速地评价CD34阳性细胞选择时的富集和净化作用.免疫磁珠法进行CD34阳性选择具有良好的CD+34细胞富集效果及肿瘤细胞和T细胞的清除效率.

  • Fe3O4纳米粒对热疗大鼠皮下肿瘤影响的研究

    作者:王桂华;王晓文;张宇;顾宁;唐劲天

    目的:研究Fe3O4磁性纳米粒靶向治疗大鼠Walker-256皮下肿瘤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Fe3O4纳米粒注入肿瘤后置入交变磁场中,分别治疗1(MTH1)、2(MTH2)和3(MTH3)次.观察肿瘤体积抑制率、生存期及病理变化.结果:肿瘤内温度在6~10 min内达到50~55℃,周围正常组织不升温.磁靶向治疗对MTH2和MTH3组肿瘤在2周内有明显的肿瘤体积抑制作用,肿瘤体积抑制率分别为(65.0±3.5)%和(71.6±4.2)%.与NS(生理盐水)组比较,MTH3 和MTH2的平均生存期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3和0.002;MTH1和MN(注入磁性纳米粒而未治疗)组的平均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93和0.785.NS和MN组癌细胞密集,核仁明显,易见核分裂像;MTH1、MTH2和MTH3组常见瘤内大片坏死残留的无结构红染物质或空洞,部分胞核有固缩、碎裂及崩解.结论:磁介导的靶向治疗能抑制大鼠Walker-256皮下肿瘤增殖,可能为实体瘤的治疗提供一种手段.

  • Fe@CN-CN对大鼠移植性肝癌磁靶向热疗效果的观察

    作者:严文辉;郭跃华;周汉新;李富荣;梁文龙;张琳

    目的:研究碳包铁纳米笼壳聚糖微球( Fe@ CN-CN)在交变磁场中感应产热规律,观察其对大鼠移植性肝癌(HCC)的磁靶向热疗效果.方法:在体外,观察Fe@ CN-CN在高频交变磁场中感应产热规律,确定体内实验条件.36只移植性HCC大鼠随机分为3组(n=12),A组生理盐水组,B组微球组,C组微球热疗组.C组治疗中记录肿瘤区及周围器官温度,7d后,测量肿瘤体积、质量,计算瘤质量抑制率,病理切片观察肿瘤病理变化和微球沉积情况,比较各组治疗效果.结果:不同浓度、不同电流强度条件下磁流体均能在20 min内达到高温度,产热效应随着两者升高而增强.肿瘤区组织温度10 min内可达到(42.6±0.20)℃,可恒温维持30 min,并显著性高于右肝叶和直肠温度(F=10.925,P=0.000).C组的瘤质量显著小于其他两组(F=98.830,P=0.000).C组的瘤质量抑制率为48.5%,是B组的1.5倍;C组的肿瘤体积小,显著小于其他两组(F=89.086,P=0.000),仅是A组的42.5%;病理切片显示C组和B组肿瘤组织中均见Fe@CN-CN沉积,C组肿瘤组织呈重度坏死,B组呈中度坏死,A组呈轻度坏死.结论:Fe@ CN-CN具有良好的感应产热性能,能靶向定位于大鼠移植性HCC,在交变磁场作用下能有效升高肿瘤组织温度,从而产生显著的治疗效果.

  • 磁流体热疗治疗小鼠恶性黑色素移植瘤的实验研究

    作者:谢小雪;高福平;张莹莹;周菊梅;杜乐辉;欧阳伟炜;王晓文;赵凌云;张晓冬;廖遇平;申良方;唐劲天

    目的:探讨磁流体高温热疗对小鼠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作用.方法:接种B16F10黑色素瘤细胞悬液于C57/BL6小鼠的背部皮下,当肿瘤长至直径为(0.8±0.1)cm时,将20 mg磁流体直接注射到肿瘤内部,24 h后在交变磁场下加温(50℃,10 min),间隔24 h,连续治疗3次,观察磁流体热疗后肿瘤体积的变化、瘤体的病理变化、对肿瘤生长及小鼠生存期的影响.结果:加温治疗后,部分(4/7)小鼠的瘤体完全消失,实验组肿瘤没有消失的小鼠平均生存(20.333±7.881)d,瘤体消失的小鼠生存>70 d;组织学检查肿瘤细胞呈凋亡、坏死样改变.结论:磁流体热疗能有效的抑制小鼠恶性黑色素瘤的生长,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期,为其成为皮肤黑色素瘤的有效治疗手段提供了实验依据.

  • 应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头颈部肌张力障碍

    作者:刘宁疆;张本恕;谢炳玓;陶华英;崔林阳

    目的 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头颈部肌张力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低频rTMS治疗20例头颈部肌张力障碍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 d以及治疗后1、2、6个月观察其临床疗效评分[西多伦多痉挛性斜颈(TWSTRS)评分],同时记录治疗前后的运动诱发电位.结果 20例患者经rTMS治疗后1、2个月的TWSTRS评分[(17.6±14.3)、(18.5±14.2)分]与治疗前[(23.5±14.0)分]相比明显下降(t=2.632、2.149,均P<0.05),但治疗后2个月时的评分较治疗后1个月有所回升.2个月内总有效率为60%(12/20),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与治疗前(46.5%±7.3%、40.2%±5.9%)相比,患者治疗后的静息阈值(49.9%±9.2%,t=-3.235,P<0.05)、易化阈值(43.9%±8.8%,t=-2.339,P<0.05)升高,皮质静止期显著延长[分别为(96.1±24.5)、(121.6±27.7)ms,t=-7.223,P=0.000].结论 低频rTMS有助于缓解头颈部肌张力障碍患者的症状,短期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

  • 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牵拉模型中细胞骨架的改变

    作者:张晓光;惠延年;韩泉洪;侯旭;黄晓峰;马吉献

    目的研究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受机械牵拉力后细胞骨架的变化.方法将胶原包被的磁珠悬液加入培养的人RPE细胞后孵育,洗去未结合的磁珠.在磁场垂直方向力作用下0、4、8、12和24 h,以及加入细胞松弛素D (0.05 mmol/L, 25 min)预处理后,用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法着染细胞中的肌动蛋白和波形蛋白,并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机械牵拉作用4 h后,人RPE细胞的形态和微丝的极性发生改变.肌动蛋白微丝的排列与受力方向一致.细胞骨架微丝表达主要在细胞核周及磁珠聚集处周围.而加入细胞松弛素D预处理的细胞,在8 h时发生以上变化.结论机械牵拉可引起人RPE细胞骨架分布的改变,使其表现出肌细胞的某些生物学特征,这对细胞的移行和增生可能有促进作用.

  • 磁性附着体的衔铁对磁共振成像的影响

    作者:赵雪竹;刘玉华;徐军;韩鸿宾;徐晓娟

    目的:研究磁性附着体的衔铁对磁共振成像的影响.方法:体外实验选用MAGFIT EX400,MAGFIT EX600及MAGNEDISC 800型磁性附着体的衔铁,分别设计为不铸接、与镍铬合金铸接和与金钯合金铸接3种形式,并完成衔铁根帽的制作.体内实验选择需行磁性附着体可摘义齿修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Siemens SONATA 1.5-T磁共振仪对所有样本及研究对象进行扫描,对体外样本伪影大径进行测镀和比较,对体内实验的伪影对头颈部解剖结构成像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MAGFIT EX400型、MAGFIT EX600型及MAGNEDISC 800型衔铁的伪影大纵径分别为158.94、168.52和173.00 mm.衔铁伪影对颏部、舌、唇、软硬腭、颌骨的磁共振成像造成明显影响,位于后牙区的衔铁对脑及脊髓的成像造成影响.采用SE序列及左右向的频率编码,可以减小衔铁对头颈部MRI的影响.结论:磁性附着体的衔铁对磁共振成像有明显影响.

  • 腹直肌运动诱发电位在诊断中下胸段脊柱脊髓损伤中的价值

    作者:陈裕光;李佛保;万勇;陈立言;何爱珊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的腹直肌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检测对中下胸段脊柱脊髓损伤的定性、定位诊断价值.方法取5具成人尸体,通过解剖确定腹直肌的神经支配情况及体表定位.依据体表定位法,测定25例正常成人的双侧腹直肌MEP,得出各节段的正常参考值;并应用于胸椎脊柱脊髓损伤患者23例(全瘫12例,不全瘫11例,损伤节段为T4~T12),测定双侧腹直肌MEP.结果(1)每侧腹直肌由T6~T12共7对肋间神经支配,由此确定腹直肌7个节段的MEP体表记录点.(2)25例正常成人均可纪录到双侧腹直肌T6~T12节段的MEP,各节段MEP峰潜时的差异有显著性.(3)12例全瘫者均有与骨折部位的序列数相对应节段或以下节段的腹直肌MEP消失,信访全部截瘫无恢复;11例不全瘫者,除1例外其余均可纪录到与骨折部位的序列数相对应节段或以下节段异常的腹直肌MEP,随访9例有不同程度恢复或基本恢复正常.结论不同节段的腹直肌MEP检测有相对独立、恒定的神经解剖学基础,正常成人的引出率为100%,其各节段正常参考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中下胸段脊柱脊髓损伤有定性、定位诊断价值.

  • 超顺磁性紫杉醇纳米微粒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磁靶向药物化疗的实验研究

    作者:赵明;梁超;李安民;张嘉靖;闫润民;傅相平;张志文;薛菁晖;常津

    目的 探讨超顺磁性紫杉醇纳米微粒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磁靶向药物化疗中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改性壳聚糖、四氧化三铁磁流体、胆固醇和紫杉醇制备超顺磁性紫杉醇纳米微粒,观察其超微结构和磁响应性.将制备的超顺磁性紫杉醇纳米微粒经尾静脉注入大鼠体内,头部置0.5T均匀磁场中,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不同处理组各观察时间点大鼠脑组织紫杉醇浓度,观察超顺磁性紫杉醇纳米微粒对血-脑屏障的通透性.结果 磁滞曲线显示,制备的磁性紫杉醇纳米微粒具有超顺磁性.磁靶向组大鼠各观察时间点脑组织紫杉醇浓度均高于非磁靶向组和单纯药物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靶区药物浓度较单纯药物组提高5~30倍,且可维持局部药物浓度>16 h.光学显微镜观察显示,磁靶向导向下超顺磁性紫杉醇纳米微粒可沉积于大鼠脑皮质微血管,并透过血-脑屏障进入神经细胞.结论 磁靶向导向下超顺磁性紫杉醇纳米微粒可有效提高脑组织内化疗药物浓度,并透过血-脑屏障,进入靶向神经细胞而发挥药物作用.

  • 不同刺激间隔对全麻患者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监测的影响

    作者:王巧恒;左明章

    目的 评价不同刺激间隔对全麻患者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MS-MEP)监测的影响.方法 择期脊髓手术患者20例,ASA Ⅰ或Ⅱ级,静脉注射异丙酚2 mg/kg、芬太尼2μg/kg、氯化琥珀胆碱2mg/kg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持续输注异丙酚5 mg·kg-1·h-1、芬太尼1 μg·kg-1·h-1维持麻醉至试验结束.在麻醉前、后分别记录2、5、10 ms(分别为500、200、100 Hz)刺激间隔下4次刺激引出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波幅和潜伏期.结果 麻醉前:与2 ms相比,5 ms刺激间隔下CMAP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2 ms和5 ms相比,10 ms刺激间隔下CMAP波幅减小(P<0.05);麻醉后:与2 ms相比,5、10 ms刺激间隔下CMAP波幅减小(P<0.05),与5 ms相比,10 ms刺激间隔下CMAP波幅减小(P<0.05).麻醉前、后各刺激间隔下CMAP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5 ms刺激间隔下2例患者未记录到CMAP,10 ms刺激间隔下4例患者未记录到CMAP.结论 采用2 ms刺激间隔下对全麻患者4次经颅磁刺激可在靶肌肉上记录到大的CMAP波幅,更适用于全麻患者术中施行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监测,可有效对抗异丙酚静脉麻醉对运动诱发电位的抑制作用,增加运动诱发电位监测的准确性.

  • 重复性磁刺激对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作者:魏莉;林宏;李柱一;刘煜

    背景:重复性经颅磁刺激的神经保护作用已有许多研究.目的:观察重复性经颅磁刺激仪刺激后,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形态、活力的变化,以验证对其神经元的保护作用.设计:完全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一所军医大学的神经生物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4-04/06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神经生物研究所完成.取新生SD大鼠的海马做神经元原代培养,将培养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重复性经颅磁刺激组、过氧化氢组和重复性经颅磁刺激-过氧化氢组,每组10孔.方法:取新生SD大鼠的海马做神经元原代培养,接种48 h后重复性经颅磁刺激组和重复性经颅磁刺激-过氧化氢组细胞予1Hz 100 mT的磁刺激1 000次,对照组和过氧化氢组不予磁刺激,重复性经颅磁刺激-过氧化氢组和过氧化氢组均在接种56 h后于培养液中添加过氧化氢.接种72 h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重复性经颅磁刺激组和对照组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并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方法检测各组海马神经元的活力.主要观察指标:重复性经颅磁刺激组和对照组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及各组海马神经元活力.结果:细胞接种72 h后,重复性经颅磁刺激组和对照组细胞均呈团簇样聚和,折光性良好;胞体饱满,呈圆形、梭形、锥形,周围有光晕;细胞突起明显,多为20~30μm,形成较密集的神经网络,两组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异.四甲基偶氮唑盐代谢率:重复性经颅磁刺激组高于对照组[(104.43±2.76)%,(100.00±3.20)%,(F=1.344,P<0.05)].重复性经颅磁刺激-过氧化氢组高于过氧化氢组[(52.61±2.64)%,(46.28±2.04)%,(F=1 675,P<0.05)].结论:重复性磁刺激后,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的形态无明显变化,细胞活力及抗氧化能力明显提高,对大鼠海马神经元不会造成明显损伤,产生了神经保护作用.

  • 兔髂动脉损伤修复过程中磁化支架周围血管壁超微结构变化

    作者:郭新红;贾国良;吕安林;赵新国;李飞

    目的 :观察兔髂动脉损伤修复过程中血管壁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磁化支架对再狭窄的防治作用.方法 :新西兰白兔 20只(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提供),随机分为磁化支架组及普通支架组,每组 10只.分别于左髂动脉行磁化 NIR支架及普通 NIR支架置入术.两组动物术前 3 d始予阿司匹林 25 mg/d至处死动物.术后皮下注射肝素 2 500 U/d,连续 7 d.术后 7 d和 30 d处死动物.用光镜、透射电镜及免疫组化染色技术观察损伤部位血管壁变化.结果 :术后 30 d光镜检查发现磁化支架组髂动脉新生内膜平滑肌细胞 (smooth muscle cell,SMC)的增生程度 [(127.59± 22.18) μ m]明显低于普通支架组 [(189.45± 28.42) μ m],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t=3.43,P=0.014).电镜检查显示,术后 7 d普通支架组较磁化支架组可见较多从外膜向中膜及内膜迁移的肌纤维母细胞,中膜及内膜大量以合成型为主的 SMC,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 matrix,ECM)以胶原及弹性纤维为主.30 d时磁化支架组内膜下 SMC已转化为收缩型, ECM较少,以胶原及弹性纤维为主;而普通支架内膜下 SMC仍为典型合成型表现,周围大量 ECM,以糖氨多糖为主.结论 :磁化支架通过抑制 SMC增生、迁移及 ECM合成对再狭窄形成有显著的防治作用.

  • 恒磁场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胡涛;贾国良;吕安林;李兰荪;李寰;曹艳杰

    目的:观察恒磁场(static magnetic field, SMF)对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um cell,HUVEC)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synthase,NOS)活性表达的影响,以探讨SMF能否用于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angioplasty,PTCA)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冠脉再狭窄(restenosis,RS)的防治.方法:用含100g/L小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分别在给予SMF和无SMF条件下培养,行ABC免疫酶染色法,采用图像分析法分析SMF对HUVEC的NOS活性的影响.结果:实验组内皮细胞结构型NOS(endothelium constructive NOS,ecNOS)表达较对照组增强,差异显著(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诱生型NOS(induced NOS,iNOS)均无表达.结论:恒磁场增强了培养的HUVEC的ecNOS的表达;恒磁场对PTCA支架植入术后的冠脉再狭窄可能具有防治作用.

  • 功能性磁刺激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

    作者:周宁;黄晓琳;丁新华

    背景: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神经源性膀胱)是脊髓损伤康复治疗中常见问题和难题之一.功能性磁刺激具有安全、无创、无副作用等优点,目前已逐步用于中枢神经传导、疲劳恢复、骨愈合、神经疾病治疗及脑功能研究等各方面,但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尚未深入系统地研究.目的:观察功能性磁刺激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纵向观察研究.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康复医学科.对象:选择2003-05/2004-05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脊髓损伤康复期神经源性膀胱患者12例,其中男9例,女3例.方法:对12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用Dantec公司(丹麦)生产的MagLite型磁刺激仪,经S3神经根和膀胱区的功能性磁刺激治疗,2次/d,5 d/周,4~8周1个疗程.主要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尿流动力学(如残余尿、大尿道闭合压力、大膀胱容量、膀胱压力、大尿流率)指标;排尿次数、平均尿量及单次大排尿量;生活质量评分和国际下尿路综合征症状评分.结果:患者接受功能性磁刺激治疗前、后尿流动力学(如残余尿、大尿道闭合压力、大膀胱容量、膀胱压力、大尿流率)变化除膀胱压力变化不明显外(P>0.05),其余均有明显变化(P<0.01~0.001);功能性磁刺激治疗前后日排尿次数的减少、日平均尿量及单次大排尿量的增加,均有明显变化(P<0.01~0.001);生活质量评分和国际下尿路综合征症状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功能性磁刺激可以显著地改善部分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功能和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反复经颅磁刺激安全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晓明;龙存国;吴碧华;张国元;李秋茹;赵小琼;郑霞清

    目的通过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 (rTMS)在动物实验中的作用效果,探讨 rTMS的安全性.方法选用健康成年 Wistar大鼠 36只,雌雄各半,体重 250~ 300 g,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3组,每组 12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 (NC)、低频磁刺激组 (TMS1)和高频磁刺激组 (TMS2).行重复低频经颅磁刺激和重复高频经颅磁刺激后,对接受不同的刺激频率和刺激量组经颅磁刺激大鼠的行为、组织病理形态学、血清髓鞘碱性蛋白 (MBP)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含量进行观察.结果 TMS1组和 TMS2组血清 MBP含量分别为 (8.22± 2.92), (7.31± 2.02)μ g/L,与 N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05); TMS1组和 TMS2组血清 NSE含量分别为 (0.68± 0.09), (0.69± 0.13)μ g/L,与 N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05). TMS1组和 TMS2组在刺激过程中均未出现异常活动,无肢体强直、阵挛等,脑组织形态学包括大体观察、普通光镜及电镜改变不明显.结论在一定强度和频率内重复经颅磁刺激是比较安全的.

  • 恒磁场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实验证据支持磁场效应可降低RS发生率

    作者:胡涛;贾国良;吕安林;李兰荪;李寰;曹艳杰

    目的观察恒磁场 (static magnetic field ,SMF)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um cell ,HUVEC)增殖的影响,以探讨 SMF能否用于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PTCA)及支架植入术后冠脉再狭窄( restenosis,RS)的防治.方法用含 100 g/L小牛血清的 DMEM培养液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ECV304),分别在给予 SMF和无 SMF条件下培养 ,用 3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 3H- TdR)掺入法和流式细胞技术分析 SMF对 HUMEC的 DNA合成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对照组 cpm值为 1194.669± 287.250,恒磁场组 cpm值为 1356.578± 363.845,差异显著( P< 0.05).恒磁场组 S期细胞高于对照组, G1期细胞较对照组降低,增殖指数 PI值( S+ G2M)%增高,差异显著( P< 0.05).结论 SMF对 HUMEC的增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SMF对 PTCA支架植入术后的冠脉 RS可能具有防治作用.

  • 新型纳米磁性材料纯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质粒的研究

    作者:孙敏莉;张皓;张柏根

    背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基因治疗下肢多平面、多节段、小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常用的治疗基因,基因治疗需要高纯度和大剂量的质粒,而目前的质粒纯化方法存在着成本高、操作繁琐、接触有毒试剂等缺点.目的:探索一种新的方法提纯VEGF质粒.设计: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血管外科完成.对象为磁性纳米粒子(华东理工大学超细粉末研究所惠赠).干预:制备和修饰3种磁性纳米粒子:二乙基氨基乙基直接连接的磁性纳米粒子(DEAE-MNP),三链螺旋结构的磁性纳米粒子(TMNP)和探针直接连接的磁性纳米粒子(PMNP),分别从细菌裂解上清液中提纯VEGF质粒.主要观测指标: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吸光率(A值)及纯度、琼脂糖凝胶电泳、目的基因测序.结果:①3种磁性纳米粒子均能从细菌裂解上清液中提取VEGF质粒,A值分别为:DEAE-MNP,0.116 0±0.007 1;TMNP,0.018 25±0 003 8:PMNP,0.0185 2±0.001 2;纯度与层析柱法(金标准)无统计学差异,其中DEAE-MNP的得率高.②电泳图像中未见杂质及其他核酸.③质粒送交测序,目的基因序列与文献报道相符.结论:该方法为从混合物中提取高纯度的生物活性物质开创了新途径.

42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