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安氏Ⅲ类开《牙合》畸形的正畸治疗及其机械性原理初探

    作者:许跃;蔡斌;卢新华

    目的 探讨青春前期骨性Ⅲ类开<牙合>畸形患者的正畸治疗的机械性原理.方法 8例替牙期骨性Ⅲ类开<牙合>畸形患者,年龄7~9岁,平均(7.9±0.8)岁.患者均为手术适应证但拒绝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接受面罩前牵引、磨牙<牙合>垫、快速扩弓和固定矫治,结束后随访2年.矫治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结果 患者获得咬合、功能和面容的全面改善,结果 稳定.与矫治前相比,上颌骨逆时针旋转(5.3±1.7)°(P<0.01),长度增加并前移;下颌骨体顺时针旋转(2.6±0.5)°(P<0.01),升支长度增加;下切牙舌倾(5.7±0.4)°(P<0.01),而面部生长方向维持不变.结论 利用牙颌面矫形治疗的机械原理,可以引导生长发育期的骨性Ⅲ类开<牙合>畸形患者的生长,获得稳定和美观的治疗效果.

  • 儿童上气道不同部位阻塞对颌面部发育的影响

    作者:薛晓晨;朱敏

    腺样体和(或)扁桃体肥大是儿童上气道阻塞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不仅腺样体、扁桃体,上气道各个部位阻塞都可能影响儿童呼吸功能继而引起颌面部发育的异常,而阻塞的部位可能与颌面部畸形的类型有一定相关性.

  • 唇腭裂患者手术后上颌骨发育的评价研究

    作者:张浚睿;封兴华;魏建华

    目的研究唇腭裂术后患者上颌骨发育特征及手术对发育造成的影响.方法将60例婴幼儿期手术的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X线头影测量方法进行测量,拍摄标准侧位头影测量片,并选择12个标志点及12个测量项目,并与同年龄段正常患者的测量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单纯唇裂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出现∠SNA[(76.4±3.06)°,P0.05]、N-A-Pg[(-4.8±6.31)mm,P0.05]值变小;单纯腭裂及唇腭裂患者出现∠SNA[(74.5±4.01)°,P0.05;(75.1±1.07)°,P0.01]、N-ANS[(47.3±2.41)mm,P0.01;(49.8±1.91)mm,P0.01]等多项指标均小于正常对照,提示不同程度、不同表现形式的上颌骨发育受限.结论唇腭裂患者术后上颌发育不足是先天及后天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唇裂修复术是影响上颌前后向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腭裂修复术是影响上颌骨高度及宽度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 伴有小耳畸形综合征的遗传学研究

    作者:朱伟栋;陈东野;吴皓

    先天性小耳畸形是由于胚胎发育期第一、二鳃弓及第一鳃沟的发育异常引起的外、中耳畸形,许多患者还同时伴有听力下降与其他颅面部发育不良等.小耳畸形可以单独存在或同时合并其他畸形而成为各种综合征的局部表现.近年研究发现越来越多的伴有小耳畸形的综合征与遗传因素相关.本文就目前伴有小耳畸形综合征的遗传学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 小儿鼾症对颌面骨发育影响的初步观察

    作者:张庆丰;仝屹峰;谷庆隆;秦文非;图爽

    目的 探讨小儿鼾症对颌面骨发育的影响,以及手术干预后的效果.方法 选取扁桃体和(或)腺样体切除治疗效果好的2~5岁的鼾症患儿40例,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5~2年进行x线头影测量,并与同年龄的发育正常儿童X线头影测量进行比较(正常埘照组共50例).结果 术前患儿2~3岁组21例X线头影测量结果与同龄17例对照组儿童比较,除舌根后咽腔直径(PAS)、鼻咽腔卣径(UPW-PNS)、下颌平面角(FH-M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他测量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或<0.01).4~5岁组术前患儿23例与同龄23例对照组儿童比较,除舌根后咽腔直径(PA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值>0.05),其他测量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或<0.01).术后1.5~2年29例患儿达4~6岁,其头影测茸值与同龄31例对照组儿童比较,除Y轴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其他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长期的上气道阻塞影响患儿的颌面骨发育,尽早而彻底的手术干预有利于患儿颌面部发育恢复正常.

  • 8~13岁中国健康儿童鼻咽部生长发育变化的纵向研究

    作者:刘杉杉;邓金荣;王东升;弓煦;周彦恒;高雪梅

    目的 探索儿童生长发育快速期的鼻咽部变化特点.方法 通过综合问卷、临床检查等方式筛选出8 ~11岁无鼾儿童30名,每年进行MRI检查测量鼻咽部变化,进行头影测量观察颅面部发育,并进行整夜多道睡眠监测,23名儿童连续追踪3年,5名儿童连续追踪2年,共形成51个8~13岁组的混合纵向样本.对鼻咽部指标的年变化量进行方差分析,对其颅面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8~10岁是鼻咽部的快速生长发育期,此时鼻咽横径发育较快,鼻咽矢状径的快速发育期约于12~13岁出现.鼻咽部生长呈现持续性.鼻咽部截面积的变化量与舌咽区段升支距离、舌骨-前颈椎平面距离、舌咽区段咽前径的变化量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63、0.363、0.323,P值均<0.05);鼻咽部体积的变化量与鼻根点-前鼻棘点间的垂直距离、舌咽区段升支距离、舌咽区段咽前径的变化量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36、0.413、0.478,P值均<0.05);鼻咽部矢状径的变化量与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连线与前颅底平面的交角呈负相关(r=-0.322,P<0.05);鼻咽部横径的变化量与腺样体突出矢状长度变化量呈负相关(r=-0.411,P<0.01).结论 鼻咽部发育较早且持续,上下颌骨的发育均可以影响高位上气道的形态.

  • 上颌快速扩弓对颅颌面骨及上气道影响的锥形束CT分析

    作者:李磊;齐素青;王宏伟;任素锋;班建东

    目的 研究上颌快速扩弓(rapid maxillary expansion,RME)后颌骨宽度、牙弓宽度和鼻咽、口咽容积的三维变化,为正畸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35例上颌骨横向发育不足的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17例,平均(12.1±1.1)岁.所有患者接受RME治疗.扩弓前、扩弓结束时(扩弓16d)及扩弓后3个月拍摄锥形束CT并进行三维重建和测量.结果 扩弓结束时鼻外侧壁宽度[(23.96±2.68) mm]和上颌骨宽度[(60.86±3.64) mm]分别比扩弓前[分别为(22.23±2.48)和(57.65±3.58) mm]增加(1.73±0.20)和(3.21±0.06) mm,扩弓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扩弓后3个月上颌骨宽度[(59.79±2.98) mm]与扩弓结束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上颌骨宽度扩弓效果较稳定.扩弓结束时鼻咽段气道容积[(4 496±983)mm3]与扩弓前[(3 462±1 147) mm3]相比增加29.9%,扩弓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扩弓后3个月鼻咽段容积保持相对稳定.结论 RME可显著增加鼻上颌骨复合体的宽度和鼻咽段气道容积.

  • 北京地区126名正常(牙合)青少年颅面部三维测量初探

    作者:高伟民;梁舒然;白玉兴

    目的 对北京地区正常(验)青少年颅面部的三维生长发育情况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筛选正常验青少年样本126人,分为4个年龄组,其中4岁组53人、7岁组30人、10岁组27人、13岁组16人.对受试者进行锥形束CT扫描,收集生长发育相关资料并进行颅面部三维测量.结果 正常验青少年三维方向上线距测量项目增加显著,从4岁到13岁,上颌骨长度Co-A左、右侧增加(14.55±1.15)和(13.66±1.14) mm,下颌骨长度Co-Gn左、右侧增加(22.89±1.40)和(22.82±1.38) mm;上切牙突度U1-NA左、右侧增加(2.20±0.44)和(1.60±0.46)mm,下切牙突度L1-NB左、右侧增加(3.12 ±0.98)和(2.25±0.48) mm;上下颌宽度(CoL-CoR和GoL-GoR)分别增加(13.31 ±1.21)和(18.59±1.40) mm,前面高N-Me增加(18.03±1.32) mm.SN-PP、SN-MPL基本保持不变.结论 本组北京地区126名正常(猞)青少年颅面部在三维方向上均有明显生长,存在一定的快速期,且生长发育在三维方向上基本协调.

  • 7-脱氢胆固醇还原酶基因沉默对体外培养腭突音猬基因-骨形成蛋白2信号通路的影响

    作者:张岱尊;许尧祥;肖文林;庄翠竹

    目的 研究沉默7-脱氢胆固醇还原酶(7-dehydrocholesterol reductase,Dhcr-7)表达对体外培养腭突器官中音猬基因(sonic hedgehog,Shh)-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Dhcr-7参与腭突发育的信号通路.方法 取60只孕期(gestation day,GD) 13.5d小鼠胚胎根据简单随机抽样法平均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A组):不含胆固醇培养基培养腭突;Dhcr-7基因沉默组(B组):不含胆固醇培养基培养腭突+Dhcr-7-siRNA腺病毒;添加胆固醇组(C组);每组各20只.培养48 h后,A、B组更换不含胆固醇培养基,C组更换含有600 mg/L胆固醇培养基.继续培养72 h后,分别将腭突固定,组织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变化;分别提取腭突RNA和蛋白质,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o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Dhcr-7、Shh和BMP-2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组织染色和扫描电镜显示A组及C组腭突能完全融合,B组腭突未融合.Shh和BMP-2在B组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量随Dhcr-7表达量降低而降低.B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量Shh为0.063±0.018和0.092±0.065;BMP-2为0.054±0.018和0.049±0.021;A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量Shh为0.667±0.093和0.639±0.078;BMP-2为0.591±0.043和0.569±0.081.A、B两组Shh和BMP-2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量差异分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Dhcr-7的mRNA表达量(0.074±0.034)和蛋白质表达量(0.075±0.028)基本无变化,与B组(Dhcr-7的mRNA表达量为0.083±0.045;蛋白质表达量为0.067±0.06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NA和蛋白质的表达量Shh(0.649±0.085和0.608±0.092)和BMP-2(0.578±0.062和0.548±0.065)均明显升高,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hcr-7可影响Shh和BMP-2的表达,Dhcr-7通过Shh-BMP-2信号通路调控腭突发育.

  • 蒙古族正颌外科正常值的三维X线测量研究

    作者:徐妍妍;孟秀英;申铁兵;印淑贤;杨秀峰;苏秉亮

    目的:研究蒙古族正常成年人的三维头影测量标准,为正颌外科提供诊断治疗设计的定量依据.方法:选择符合正常(牙合)标准的蒙古族成年人105名(男51名,女54名),选择92名(男女各半)运用计算机辅助X线头影测量系统,对颌面软、硬组织进行三维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①硬组织三维X线,线距测量有性别差异而角度项目无性别差异;②线距项目在矢状、横向、垂直三维方向与广东人、西安人有显著性差异;③左右相同测量项目结果比较并不完全一致;④颅颌面软组织三维头影测量结果存在性别、民族和种族的差异.结论:通过本次研究获取颌面软、硬组织的三维信息,揭示了蒙古族正常(牙合)成人的骨骼,外貌特征,为临床的正颌、正畸提供了依据.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