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Pilon骨折效果分析

    作者:李贵星

    目的 分析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6例后Pilon骨折患者实施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随访期间采用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价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59.4±10.6)min,住院时间(10.2±2.3)d.切口均一期愈合,出院时复查X线片,32例达到解剖复位,4例复位良好.36例患者均获12~24个月随访,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及骨不连或畸形愈合等.末次随访踝与后足功能:优29例,良7例,优良率100%(36/36).结论 应用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Pilon骨折,术野暴露充分、解剖复位率高、固定牢靠、术后愈合时间短,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

  • 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21例

    作者:彭东升

    胫骨骨折的标准手术切口位于胫骨前嵴外侧1~2 cm,特殊情况也可选用后内侧入路[1].2006-03~2009-01,我们应用后内侧入路治疗前外侧皮肤条件较差的胫骨远端骨折21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两种手术入路治疗 Topliss 分型闭合矢状面Pilon 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郭爱庄

    目的:比较 Topliss 分型下前外侧入路与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闭合矢状面 Pilon 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2例 Topliss 分型闭合矢状面 Pilon 骨折患者,均进行切开复位固定治疗,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1例。观察组采用前外侧入路,对照组采用后内侧入路。比较两组的术中情况、住院时间、皮肤及软组织的感染及坏死率、骨关节活动度及疼痛程度等。结果两组均行6~24个月随访,X 线检查显示骨折均达愈合标准,观察组平均愈合时间为(6.5±0.5)个月,对照组为(7.2±0.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0%,对照组为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前外侧入路治疗 Topliss 分型闭合矢状面 Pilon 骨折疗效满意,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胫骨平台内后髁合并髁间嵴骨折9例报告

    作者:米萍;贺翎

    胫骨平台后髁骨折在膝关节骨折中比较少见,主要波及胫骨平台的后部,通常伴随半月板后角,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暴力严重时甚至出现神经血管损伤.传统的前内、外侧入路无法完成直接暴露,解剖复位和牢靠的内固定,故无法早期功能锻炼.针对上述情况,目前多采用前、后联合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自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收录胫骨平台内后髁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9例患者,均采用后内侧入路联合膝关节镜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作者:梁凡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为Ⅴ、Ⅵ)多系高能量损伤所致,为不稳定性骨折,需采取外科手术治疗[1],但由于骨折的同时常伴周围软组织损伤,治疗难度较大[2,3]。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标准术式为前外侧入路或联合后内侧入路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1,4],以便直视下复位骨折块,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及正常的关节力学轴线。然而,该方法需广泛剥离软组织,局部软组织损伤严重,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皮肤坏死、骨髓炎等并发症的风险高[4,5]。我院自2009年2月至2013年2月采用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55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个体化手术入路治疗后侧Pilon骨折14例近期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喻都;肖海军;薛锋;潘明芒;鞠金勇;唐果

    目的 探讨个体化手术入路治疗后侧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6月~2014年11月,个体化手术入路治疗后侧Pilon骨折14例.男性9例,女性5例;年龄28~67岁,平均47岁.右侧6例,左侧8例;致伤原因:摔伤10例,交通事故伤4例;合并同侧腓骨下端骨折12例,合并同侧内踝骨折8例,合并同侧踝关节半脱位4例;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8天,平均4.5天;5例经后外侧入路,2例经后内侧入路,7例经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定期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Kellgren创伤性关节炎评级和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1例患者后外侧切口出现部分坏死感染,经保守治疗后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获Ⅰ期愈合;1例患者有胫后神经麻痹症状,口服弥可保后症状消失;14例患者中1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3~6月,平均4个月.随访期间,无断钉,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依据Kellgren创伤性关节炎评级.:0级10例,Ⅰ级1例,Ⅱ级1例;依据AOFAS评分:优8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1.7%.结论 个体化手术入路能充分暴露骨折块,为踝关节的解剖复位提供良好的基础,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 探讨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钧;尚晓强

    目的 探讨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6年5月~2011年8月,我科收治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患者19例,在罗从凤三柱分型中均为后侧柱骨折,其中右膝12例,左膝7例,单纯后内侧髁骨折10例,后内侧髁骨折伴膝关节半脱位者2例,单纯后外侧髁骨折3例,后外侧髁骨折伴膝关节半脱位者1例,后侧双髁骨折3例;19例患者均采用后内侧入路进行复位、内固定.结果 随访10~40.8个月,平均17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3~6个月.随访第12个月本组平均屈膝(107.42±2.6)° (95~120°),平均伸膝(3.7±1.02)°(0~8°);根据Hass膝关节功能评定,本组中优10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89.47%.膝关节HSS评分平均为87.8分(78~94分).术中解剖清晰,操作简单、安全,术后并发症少.结论 采用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能充分显露胫骨平台的后髁,能为骨折的复位和内固定提供较好的操作空间,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固定可靠.

  • 后内侧入路建立兔膝关节软骨缺损动物模型

    作者:张加廷;张东正;丁一;侯建雷;姚敏敏;丛波;韩龙;张仲文

    目的 以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手术方法建立兔膝关节软骨缺损动物模型.方法 选择成年12个月龄新西兰大白兔20只,雌雄不限,随机编为5组.组1:进行兔膝关节运动规律研究确定股骨髁主要负重区;组2:无痛处死实验兔后取双膝关节离体标本,解剖观察膝关节周围主要肌肉、神经分布;组3:利用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观察兔膝关节周围主要血管分布情况;组4:无痛处死实验兔后取双膝关节离体标本,分别选择髌前内侧入路和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显露股骨髁,比较术野显露差异;组5:活体兔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构建股骨内侧髁软骨缺损.结果 关节负重区中点与股骨髁上中点连线与股骨干轴线夹角平均为90° ~130°,提示兔股骨膝关节主要负重区位于股骨髁后部;后内侧拟行手术切口处主要组织有浅表的股薄肌筋膜,深面有半膜肌、半腱肌,切开股薄肌筋膜及半膜肌于股骨远端止点后于胫侧副韧带、半腱肌、腓肠肌内侧头组成的三角间隙内切开关节囊,即可显露股骨内侧髁后部;膝后主要神经支离手术切口短距离平均为(0.45 ±0.11) cm,兔膝关节离后内侧切口近的动脉为膝降动脉,短距离平均为(0.31 ±0.06) cm;离体标本与活体实验证明后内侧手术切口可很好地显露股骨内侧髁主要负重区软骨.结论 后内侧人路构建兔膝关节内侧股骨髁主要负重区软骨缺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动物实验手术方式.

  • 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效果观察

    作者:严峻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后柱骨折采用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具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6月~2015年2月收治的68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均分两组,对照组34例采用后内侧入路治疗,观察组34例则采用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骨折复位、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依次为91.18%、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53%、76.47%,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HSS评分、ROM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胫骨平台后柱骨折采用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方式进行治疗,可显著提高骨折复位与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经后内侧入路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效果观察

    作者:赵继杨

    目的:研究分析经后内侧入路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手术期间采用固定方式的不同,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30例采用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采用Rasmussen评分标准和放射学评分标准分别评价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和骨折复位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膝关节功能和骨折复位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恢复优良率和骨折复位优良率分别为93.3%、86.7%,对照组分别为73.3%、66.7%.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经后内侧入路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具有创伤小、愈合快、膝关节功能恢复好、复位满意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 胫骨平台后外侧象限骨折手术入路的深层解剖及后外侧与后内侧比较

    作者:胡孙君;张世民;张英琪;杜守超;马卓;姚勐炜;张凯

    目的:对比膝关节后内侧与后外侧入路所需显露的深层解剖结构,分析探讨其局限性与损伤重要结构的风险。方法5个成人下肢尸体标本,解剖测量胫前动静脉穿过骨间膜上裂孔的位置和腓骨头对胫骨后外侧平台的遮挡面积比例;观察膝关节后外侧入路、后内侧入路需要显露的深层结构。结合解剖研究,临床应用20例,比较两种入路的优缺点。结果采用后外侧入路显露胫骨平台后外侧象限,主要有下列3个缺点:(1)胫前血管束向前穿过胫腓骨间膜上裂孔,三根血管纵向宽度在1 cm左右,其前穿点距离关节面和腓骨头高点距离平均4.93 cm和3.77 cm;其上方伴行静脉,距二者的距离分别是4.41 cm和3.25 cm,影响切口的纵向显露;(2)腓骨头遮盖后外侧象限平均61.7%,阻挡向外的横向显露宽度;(3)显露后外侧关节面,需破坏部分后外侧角结构,包括腘肌肌腱复合体、韧带、关节囊等。结论显露孤立的胫骨平台后外侧象限骨折,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可能更为合适。

  • 辅助关节镜经后内侧入路带线锚钉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作者:苏尚贤;叶英文;毕兴林

    目的:探讨辅助关节镜经后内侧入路带线锚钉治疗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江门新会区中医院收治的20例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采用关节镜下膝关节后内侧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记录手术指标、骨折愈合及术后并发症,观察手术前后后抽屉试验及膝关节活动度变化,根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系统评估患侧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切口长度4~6 cm,平均(4.8±1.2)cm;手术时间46~72 min,平均(52.7±2.3)min;术中出血量50~80 mL,平均(44.8±2.4)mL。骨折愈合时间2~4个月,平均(2.9±0.8)个月。术后未见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感染、血管和神经损伤并发症。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4)个月。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后抽屉试验均转为阴性,膝关节活动度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辅助关节镜经后内侧入路带线锚钉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疗效确切,创伤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切断腓肠肌内侧头的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

    作者:赵祖发;于利;汤欣;孙立众;高天虎;李长洲

    目的 探讨切断腓肠肌内侧头的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9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伤骨科采用切断腓肠肌内侧头的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7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资料.男6例,女1例;年龄38 ~61岁,平均49.3岁.骨折按AO/OTA分型:41-B3.1型1例,41-B3.3型4例,41-C3.1型、41-C3.3型各1例;按三柱分型:三柱骨折3例,后柱合并内侧柱双柱骨折2例,单纯后柱骨折2例.后柱骨折形态:5例为后内柱劈裂合并后外柱塌陷骨折,2例为后内柱骨折;按Schatzker分型:Ⅳ型5例,Ⅴ型1例,Ⅵ型1例.术后参照Rasmussen标准评估骨折复位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膝关节功能,同时观察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中探查后交叉韧带止点断裂1例,外侧半月板受损2例,均予修补,胫骨向外上脱位合并游离骨块脱入股骨髁外侧嵌顿1例.术后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重要血管、神经损伤.7例患者术后获8 ~12个月(平均11.4个月)随访,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2 ~16周,平均14.3周.术后Rasmussen复位评分平均为17.7分;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后倾角平均分别为9.5°、10.8°,内翻角平均分别为86.7°、87.3°.末次随访时HSS膝关节评分平均为91.4分,未发生明显复位丢失、内固定物松动、感染、畸形愈合等并发症.结论 切断腓肠肌内侧头的后内侧入路能很好地暴露整个胫骨平台后柱,有利于骨折解剖复位和内固定物的安置,无明显并发症发生,近期疗效良好.

  • 后外侧入路与后内侧入路治疗踝关节旋后外旋型Ⅳ度损伤疗效对比

    作者:陈超;区杏枝;关宏刚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与后内侧入路在治疗踝关节旋后外旋型Ⅳ度损伤疗效对比。方法从2011年6月至2014年3月,采用后外侧入路及后内侧入路分别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28例,术后采用采用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评定踝关节功能,结果行统计学对比。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6~19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4.5个月。所有病例无皮肤坏死、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及骨不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疗效评价参考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后外侧入路治疗组治疗优良率优于后内侧入路观察组,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后外侧入路在踝关节旋后外旋型Ⅳ度损伤治疗中,显露清晰,固定可靠,允许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踝关节旋后外旋型Ⅳ度损伤有效治疗手段。

  • 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外侧平台后外侧劈裂塌陷骨折

    作者:张鹏;李成亮;陈芳建;闫文山;王文良

    目的 探讨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外侧平台后外侧劈裂塌陷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19例外伤致胫骨外侧平台后外侧劈裂塌陷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13例,女6例;年龄25 ~ 75岁,平均36.9岁.左侧8例,右侧11例.均为闭合性骨折.骨折根据CT三柱分型标准均为波及后侧柱的劈裂塌陷骨折,按Schatzker分型标准均为Ⅱ型,按国际内固定研究协会/美国骨创伤协会(AO/OTA)分型标准均为41-B3.1.2型.受伤至手术时间7~ 14d,平均9d.采用后内侧入路直视下复位骨折并植入同种异体人工骨,桡骨远端T形钢板行支撑内固定;前外侧入路下取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system,LISS)钢板固定劈裂骨折.结果 手术时间50 ~ 105 min,平均69.0 min.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及感染等早期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 ~ 20个月,平均18.2个月.X线片及CT扫描复查均显示胫骨平台高度和关节面恢复良好;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0~16周,平均12周;无骨折再塌陷及膝内、外翻畸形发生.末次随访时,根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获优12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89.5%.结论 对于胫骨外侧平台后外侧劈裂塌陷骨折,经后内侧入路能较好显露胫骨后外侧、后内侧平台,允许直视下复位骨折并植骨内固定,经前外侧入路植入LISS钢板,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且并发症少.

  • 后内侧入路低切迹多向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累及内踝的胫骨后Pilon骨折

    作者:魏世隽;蔡贤华;刘曦明;吴刚;张志文;陈家

    目的 探讨后内侧入路低切迹多向锁定接骨板(very low profile/variable angle locking plate,VLP)内固定治疗累及内踝的胫骨后Pilon骨折的疗效. 方法 2011年12月-2012年8月,收治13例累及内踝的胫骨后Pilon骨折患者.男4例,女9例;年龄23~68岁,平均48.9岁.摔伤9例,交通事故伤4例.左踝6例,右踝7例.骨折根据北美创伤骨科学会(OTA)分型标准:43B1型6例,43B2型4例,43B3型3例.12例合并腓骨骨折,按Denis-Weber分型标准:B型11例,C型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7~14d,平均11.4 d.采用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并VLP内固定后踝骨折. 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2例出现胫神经麻痹症状,口服弥可保后症状消失.12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5个月.术后依据Burwell-Charnley影像学评价标准判定骨折复位质量,关节面获解剖复位11例,一般复位1例;无内固定物进入关节内.骨折均于术后3~6个月愈合,平均3.7个月.随访期间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行踝关节功能评估,获优7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1.7%. 结论 对于累及内踝的胫骨后Pilon骨折,采用后内侧入路可直视下复位踝关节面,VLP固定简便可靠,软组织并发症少,近期疗效满意.

  • 经后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方骨折23例疗效观察

    作者:杨晓秋;陈洪强;赵滨

    胫骨平台骨折目前国内外在临床上多采用Schatzker分型,近年来随着CT断层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的临床应用,发现胫骨平台后髁冠状面劈裂骨折不在Schatzker六种分型范畴之内,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且胫骨平台后方骨折位置隐蔽深在,周围血管、神经分布密集,治疗上采用传统的前外或前内手术入路显露较为困难,很难复位固定.针对这一难点,我院于2009年9月至2012年12月采用胫骨平台后外侧、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方骨折23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 胫骨平台骨折

    作者:朱成刚

    胫骨平台是膝关节的重要负荷结构,它有两个微凹的凹面,外侧关节面比内侧关节面稍高.胫骨平台的稳定依靠半月板和三个骨性结构:内侧平台、外侧平台、髁间棘.半月板和韧带在维持膝关节的稳定和功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伤及胫骨平台的骨折叫胫骨平台骨折,胫骨平台骨折基本上都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主要是恢复关节面平整、关节稳定以及正常的关节轴,完全恢复关节功能.同时还可以允许早期无痛的膝关节运动和患者活动.手术切口包括前外侧髌旁入路和后内侧入路…

  • 后外侧入路与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临床研究

    作者:王鹏斌;王立松;苏秀君;何贤鹏

    目的 :探讨后外侧入路和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94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研究组给予后外侧入路+后内侧倒L型联合入路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后内侧倒L型入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1.4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6%,对照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2.34% 和21.2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相应时间,膝关节HSS评分高于对照组评分(P<0.05).结论 :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患者实施后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倒L型入路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能够有效的改善膝关节功能,减少骨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安全性较好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效果显著.

  • 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劈裂骨折

    作者:陈红卫;匡红;潘俊;张根福;王子阳;赵胜春;吴国林;鲍丰;赵钢生

    目的 探讨经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劈裂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1月经后内侧入路治疗的胫骨平台后内侧劈裂骨折患者36例,其中男23例,女13例;年龄21~70岁,平均40.1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9例,高处坠落伤10例,平地跌伤5例,运动伤2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2~16d.骨折CT分型:后内侧劈裂骨折11例,后内侧劈裂及后外侧塌陷骨折25例.术前评估包括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和CT扫描及三维重建,所有患者均采用后内侧入路治疗. 结果 36例均获随访12~32个月,平均17.5个月.无切口感染和皮肤坏死,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无骨不愈合,无膝关节内、外翻畸形和骨折再移位.1例术后出现小腿内下方感觉麻木,经甲钴胺营养神经对症治疗3个月后完全恢复.后内侧骨折均达解剖复位.术后根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价:优21例,良13例,可2例,优良率为94%. 结论 后内侧入路具有显露直接、充分,软组织损伤少,不涉及重要血管神经等优点,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劈裂骨折的理想方法.

91 条记录 4/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