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抗原提呈细胞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邹炳辉;王蓉蓉;张虎祥;陈霖;李秉煦;朱启建

    目的:观察银屑病皮损组织内郎格罕氏细胞(LC)、真皮树突细胞(DDC)、巨噬细胞的变化及角阮细胞HPV感染情况,探讨LC、DDC、巨噬细胞及HPV与银屑病发病的关系.方法:选用我院病理科2003-2008年期间确诊为银屑病的病理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银屑病皮损组织表皮CD1a、真皮CD1a、真皮CD68+的表达.用Image-Pro Plus 6.0图像处理软件测定每个高倍视野表皮中CD1 α+的LC的数目,真皮内CD1 α+的DDC的数目、CD68+的巨噬细胞的数目.采用原住杂交方法,检测银屑病表皮组织内HPV13、HPV16、HPV32 DNA.结果:银屑病组皮损组织郎格罕氏细胞数目明显增多,急性进行期为(15.82±1.48)个,慢性静止期为(14.96±1.74)个,正常对照组为(4.23±1.42)个,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银屑病DDC、巨噬细胞数目明显增多,分别为(9.08±2.48)个、(27.19±4.3)个,正常对照组分别为(2.45±1.04)个、(6.7±1.43)个,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银屑病表皮组织内未检测HPV13、HPV16、HPV32 DNA.结论:LC、DDC、巨噬细胞与银屑病的发病密切相关,而与HPV的感染可能无关.

  • 内吗啡肽-1对人树突状细胞TLR2和TLR4表达的影响

    作者:杨丽娟;潘治宇;陈勇;陶志勇;夏惠;李正红

    目的:观察内吗啡肽-1(EM-1)对人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TLR2和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从人外周血中提取和分离单核细胞,在含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的完全培养基中培养,6d后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分4组,空白对照组(BLA组)、EM-1组、LPS组、LPS+EM-1组。继续培养2 d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DC表面 TLR2、TLR4蛋白的表达;RT-PCR 法检测各组DC中TLR2 mRNA、TLR4 mRNA的表达。结果流式结果显示,TLR2、TLR 4在imDC表达较高,随着DC成熟表达下降。与BLA组相比,EM-1组DC表面TLR2、TLR4的表达下调(P<0.05);与LPS组相比,LPS+EM-1组DC表面TLR2、TLR4受体均明显下调(P<0.01)。RT-PCR的结果显示,与BLA组相比,EM-1干预后引起DC 表面TLR2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TLR4 mRNA的变化无差异(P>0.05);与LPS组相比,LPS +EM-1组 DC 表面 TLR2 mRNA、TLR4 mRNA均有所下调(P <0.05)。结论 EM-1使 DC 表面TLR2、TLR4的表达下调,EM-1对DC免疫功能的影响可能与DC表面TLR2、TLR4表达有关。

  • 树突状细胞与寄生虫感染

    作者:沈定文;罗金萍;李雍龙

    自1973年Steinman和Cohn首次报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以来,人们对DC的认识不断深入.DC是目前已知的体内功能强的一类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同时也是初次免疫应答的始动者,能强有力地激活初始T细胞,并决定机体免疫应答的方向,其在寄生虫感染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DC的来源、主要功能及其在寄生虫感染免疫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 嵌合DNA疫苗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作者:朱一堂;张雷;李福坤;王景阳;孙艳;于庆杰

    从1979年WHO宣布天花在世界绝迹以来,相继出现一些预防效果较好的疫苗,如脊髓灰质炎疫苗、乙肝疫苗等,大大地降低了许多常见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飞速发展,各种新型疫苗也不断地被研制和开发,这必将伴随一系列问题出现,儿童接种次数增多,疫苗管理也相对困难,这些都给儿童、家长及医护人员带来相应的不便,所以研制联合疫苗、嵌合疫苗势在必行.

  • 白细胞介素-27及其受体的结构与生物学作用

    作者:许雷;杨忠思;纪玉强

    IL-27是由p28和EBI3组成的异二聚体,主要由抗原提呈细胞产生;IL-27R由WSX-1/TCCR和gp130组成.IL-27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能促进T细胞尤其初始CD4T细胞增殖,向Th1细胞方向分化产生IFN-γ,具有诱导Th1反应促炎性作用和减轻炎性反应双重作用,同时在抗肿瘤免疫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免疫学发病机制新进展

    作者:陶思;孙汉英;刘文励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异质性后天性克隆性疾患,其基本病变是克隆性造血干、祖细胞发育异常,导致无效造血以及恶性转化危险性增高.

  •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中抗原提呈细胞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金河;谢彦晖

    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中同时存在2种同种异基因免疫反应-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GVL)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 抗原提呈细胞与同种异基因移植后免疫重建

    作者:石亮;王季石

    在骨髓移植和造血干/祖细胞移植等造血细胞移植后,机会感染的易感性是随着供者来源的免疫系统恢复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的,因此,移植后宿主的免疫系统的及时重建对于移植物的终植活和抗移植后并发症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 调节性树突状细胞与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

    作者:宋少华;傅志仁

    树突状细胞(DC)具有其他细胞所没有的形态特点和运动功能,体内分布十分广泛,是专职的骨髓来源抗原提呈细胞(APC).它们是体内惟一的既能迅速启动免疫应答又能有效刺激再次应答的APC.新的研究显示,DC是一群异源性、异质性的细胞群体,不但能激活初始T淋巴细胞,促进免疫应答,而且在诱导免疫耐受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1].

  • 小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的免疫学分析

    作者:闫会敏;常晖

    目的 分析小肠黏膜固有层(LP)淋巴细胞特征,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分离脾脏和小肠LP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细胞亚群百分比及IL-10和IFN-γ产生细胞在CD4+T细胞中的比例.结果 小肠LP中存在许多T和B细胞,其中T细胞以CD4+细胞为主,且几乎都表达CD69;细胞内细胞因子分析表明,LP中含有更多产生IL-10的CD4+细胞;依据CD11c和CD11b表达不同,抗原提呈细胞可分为三个亚群:CD11chiCD11b-,CD11chiCD11b+,和CD11cintCD11b+.结论 小肠LP与脾脏细胞存在表型差异;小肠LP中存在更多活化型及产生IL-10的CD4+T细胞.

  • 肝脏固有抗原提呈细胞在诱导肝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

    作者:刘宏宇

    长期以来,肝脏被认为是人体的"免疫特惠器官".与心脏移植和皮肤移植不同,肝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较弱,而且肝脏移植物可以不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限制,在不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诱导受体对供体特异性免疫耐受.

  • 特异性靶向的戊肝嵌合DNA疫苗的构建及免疫效果研究

    作者:车小燕;钱其军;刘思行;黄洁;邱庆林;徐华;吴文翰

    目的制备特异性靶向的嵌合DNA疫苗,并探讨其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效果.方法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细胞毒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与戊肝病毒抗原HEVE2嵌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同时构建不带CTLA4的pHEVE2作为平行对照质粒,体外转染COS-7细胞,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表达产物;于 BALB/c小鼠皮内注射,每隔2周1次,共免疫3次,100μg/次;于免疫的第3、5和10周ELISA检测抗体效价结果获得pHEVE2和pCTLA4-HEVE2嵌合基因真核表达质粒,测序证实各连接点阅读框序列正确;体外转染COS-7细胞,证明真核质粒以分泌形式表达;接种pCTLA4-HEVE2小鼠产生高滴度的特异性抗HEVE2抗体,比接种pHEVE2的对照组高50~100倍;pCTLA4-HEVE2诱导高水平的IgG2a、IgG2bTh1型抗体和IgG1 Th2型抗体应答,pHEVE2则以 IgG1 Th2型抗体应答为主.结论CTLA4-HEVE2嵌合DNA疫苗有效地增强动物对HEVE2抗原的免疫应答,为进一步研究抗原靶向性的嵌合DNA疫苗奠定基础.

  • 特异性靶向嵌合疫苗研究进展

    作者:车小燕;黄颉

    特异性靶向嵌合疫苗,是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抗原多肽或蛋白质分子与一些结合APC表面受体的分子融合,通过APC表面受体与配体相互作用,使抗原特异性靶向APC,提高APC对有效剂量抗原摄取和加工处理,从而增强免疫应答反应。

    关键词: 疫苗 抗原提呈细胞
  • 瘦素基因佐剂对小鼠抗原提呈细胞表型的影响

    作者:郭贺;高琦;徐丽慧;欧阳东云;刘春永;何贤辉

    目的:研究瘦素(Leptin)基因佐剂在体内对抗原提呈细胞的影响.方法:根据小鼠瘦素基因设计引物,采用RT-PCR方法获得瘦素cDNA,与pVAXI连接构建瘦素真核表达载体作为基因佐剂,制备无内毒素重组质粒,转染B16细胞鉴定瘦素的表达,并采用肌注方式分析瘦素基因佐剂在体内对小鼠抗原提呈细胞表型的影响.结果:克隆得到的瘦素编码区全长序列,经DNA测序后证明与已报道序列相同,成功构建小鼠瘦素的真核表达载体,可在B16细胞表达;瘦素基因佐剂在体内对CD3-CD19-CD11c+ 细胞的MHC II和CD83的表达无明显影响,但能显著上调CD3-CD19-CD11c-免疫细胞表面MHC II类分子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小鼠瘦素基因佐剂,体内试验可促进免疫细胞上调MHC II类分子,提示瘦素基因佐剂有可能通过增强免疫细胞尤其是抗原提呈细胞的活化而促进免疫应答.

  • 肿瘤淋巴结转移过程中树突状细胞的变化

    作者:音正浪;周才明

    大多数上皮源性恶性肿瘤患者,即使未患有免疫系统疾病,其肿瘤原发灶仍然能够逃避机体的免疫监控继续生长并发生淋巴结转移,终可导致患者死亡.因此,研究肿瘤的免疫逃避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体内重要的免疫细胞,是目前已知的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具有捕获、提呈抗原并能在体内外直接激活静息期T细胞,促进辅助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生成,在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中起关键的调控作用.本文就肿瘤淋巴结转移过程中DC的变化作一综述.

  • B7-CD28机制在嗜酸性粒细胞呈递抗原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覃寿明;莫晓云;陈一强;施焕中

    目的:探讨B7-CD28协同刺激信号通路对嗜酸性粒细胞(EOS)在体内和体外呈递抗原能力的影响.方法:以鸡卵清蛋白(OVA)致敏和雾化吸入刺激BALB/c小鼠以诱发EOS在气道聚集.将分离纯化的气道EOS和致敏T细胞在体外共同培养,观察在有(无)抗B7-1单克隆抗体(单抗)或(和)抗B7-2单抗存在条件下T细胞增殖反应的变化;同时,将EOS注入致敏小鼠的气道,然后收集气管旁淋巴结细胞,观察EOS在体内呈递抗原和T细胞增殖反应之间的关系.在部分实验中,小鼠接受抗B7-1单克隆抗体(单抗)或(和)抗B7-2单抗静脉注射.结果:EOS无论在体内还是在体外均具有将所摄取的抗原呈递给致敏T细胞的能力,抗B7-1和抗B7-2单抗明显抑制由于EOS抗原呈递所引发的T细胞增殖反应.结论:EOS必须提供协同刺激信号才可作为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信息传递给T细胞,B7-CD28是主要的协同刺激信号通路.

  • 气道嗜酸性粒细胞摄取吸入性颗粒抗原的研究

    作者:邓静敏;姚龙;施焕中;邹小英

    目的:通过小鼠哮喘模型观察气道嗜酸性粒细胞(EOS)能否摄取吸入的颗粒性抗原.方法:予6周龄BALB/c雌性小鼠腹腔注射鸡卵清蛋白(OVA)使其致敏,行OVA(若丹明标记)雾化吸入刺激后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EOS分离提纯,将纯化后的EOS涂片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是否摄取红色标记的OVA.结果:荧光镜下清楚地观察到气道EOS摄取了吸入的红色标记的OVA,摄取了OVA的EOS形态完整.结论:EOS在气道表面遭遇外来抗原后,可摄取经气道吸入的颗粒性抗原,这一重要功能使EOS完成了作为抗原提呈细胞(APC)所必需的首要任务.

  • 抗原提呈细胞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金凤;夏妍

    抗原提呈细胞(APC)是指能够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淋巴细胞的一类细胞,在机体的免疫识别、免疫应答与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根据APC表面膜分子表达的特点和功能差异,可分为专职性和非专职性APC,前者组成性表达MHCⅡ类分子、T细胞活化所需的共刺激分子,以及黏附分子,具有显著的抗原摄取、加工、处理与提呈功能,包括树突状细胞(DCs)、单核/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而后者在通常情况下不表达MHCⅡ类分子,但在炎症过程中和(或)细胞因子的作用下,也可表达MHCⅡ类分子、共刺激分子及黏附分子,并具有一定的抗原处理和提呈能力,主要包括成纤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内皮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肿瘤细胞等.随着对APC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分离并体外培养APC,但获得的APC质量和数量不稳定,因此,研究者开始建立并应用人工抗原提呈细胞(aAPC).本文简要综述3种专职性APC的分类、发育、功能特点及aAPC种类和应用.

  • 树突状细胞抗肿瘤实验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作者:袁涛;顾红光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体内强的抗原提呈细胞[1],免疫反应的产生首先是由抗原提呈细胞(APC)捕获抗原,经其加工处理后将抗原信号传递给T,B淋巴细胞,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免疫应答.因此,APC是机体免疫反应的首要环节,能否进行有效的抗原提呈直接关系到免疫激活和免疫耐受的诱导,树突状细胞的大特点是能够显著激活初始T淋巴细胞,诱导免疫应答.在肿瘤免疫过程中,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起着主导作用.T细胞的致敏、激活、扩增依赖抗原提呈细胞,T细胞识别的肿瘤抗原不是被肿瘤细胞提呈而是被APC提呈,而树突状细胞是体内具免疫治疗活力的抗原提呈细胞.因而,它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其抗肿瘤作用目前主要在实验研究及临床Ⅰ,Ⅱ期应用中.本文主要对树突状细胞抗肿瘤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 黄芩素作为佐剂对抗原提呈细胞的免疫增强作用

    作者:刘泽媛;张丽;张丽娜;钱冬萌;王爽;王斌

    目的 从体外和体内2个方面检测黄芩素对抗原提呈细胞的免疫增强活性,为促进临床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在体外实验中,以LPS作为阳性对照,不同浓度的黄芩素分别刺激DC2.4细胞系和RAW264.7细胞系,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种细胞表面CD80、CD86、MHC-LMHC-Ⅱ表达量变化;在体内试验中,以弗式完全佐剂与灭活的肿瘤抗原作为阳性对照,黄芩素与灭活的肿瘤抗原作为实验组对小鼠进行免疫,免疫3d后对其免疫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在体外实验中,不同浓度的黄芩素分别刺激DC2.4和RAW264.7细胞后,细胞表面CD80、CD86、MHC-Ⅰ、MHC-Ⅱ都有不同程度表达上调,在体内实验中,不同浓度的黄芩素可使抗原提呈细胞表面CD80、CD86、MHC-Ⅰ、MHC-Ⅱ都有不同程度表达上调,同时使细胞因子IL-12和TNF-α有不同程度表达上调,而使IL-10表达下调.结论 黄芩素在体外和体内具有较强的激活抗原提呈细胞的作用,并且使抗原提呈细胞表面标志和细胞因子上调,黄芩素有可能成为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肿瘤细胞疫苗佐剂.

98 条记录 4/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