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率减速力及连续心率减速力对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的预警价值及意义

    作者:曾春芳;李巍景;李尊雄;李天发;林明霞;符达佳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 of rate,DC)及连续心率减速力(heart rate deceleration runs,DRs)对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的预警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116例AMI患者,其中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74例,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42例,对照组为本院同期体检中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10例,均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分别测定DC值、DRs值及心率震荡(HRT)、心率变异性(HRV)值,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MI组DC值及DR4、DR8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DC、DRs预测中、高危患者的比例在AMI组为45.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差异有显著性(P<0.01);AMI组的DC、DRs与HRT、HRV呈正相关;STEMI和NSTEMI患者中高危患者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DC、DRs值能有效评价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筛选出AMI患者猝死的高危人群,预警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对AMI患者预后评价具有良好的临床参考价值.

  • 心率减速力及其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阮炳新

    心率减速力是近年来心电生理学又一新的检测技术,同心率变异性及窦性心律震荡一样在动态心电图基础上用于评价自主神经功能的活性,特别是能单独量化迷走神经的张力,且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并在临床心血管疾病的应用中显示出优越的预测价值,临床应用前景更广阔。

  • 正常人心率减速力和心率变异性的变化及相关性

    作者:丁建芬;刘志红;王红宇

    目的 测定不同年龄正常人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变异性并分析其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正常人90 例,根据年龄将受试者分为青年组和老年组,进行24 h 动态心电图检查,离线计算DC、HRV 时域指标及相关系数.结果 老年组DC 和HRV 值与青年组比较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DC 和HRV 显著相关.结论 DC 和HRV 时域指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小,这些无创指标可以反映自主神经功能.

  • 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变异性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

    作者:郜玲;陈韵岱;石亚君;薛浩;王晋丽

    目的 探讨心率减速力(DC)、连续心率减速力(DRs)及心率变异性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且心电图为窦性心律的患者166例并进行随访.分别以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变异性相关指标作为检验变量,以患者随访期间心源性死亡和心脏不良事件作为状态变量,绘制ROC曲线比较各指标的预警能力,比较其评估价值.结果 共随访(20.5±2.8)个月,随访期间患者发生心源性死亡13例,与未发生心源性死亡组比较,心率减速力及心率变异性中NN间期标准差(SDNN-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2、DR4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4、DR8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4,均大于SDNN-24的ROC曲线下面积0.727.随访期间患者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组与未发生事件组比较,DC、DR2、DR4及心率变异性中相邻NN间期差值的方根(RMSS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9略大于RMSS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4.结论 DC及DRs危险分层对急性心肌梗死猝死高危人群筛选与预警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 心率减速力对急性心肌梗死后猝死风险的预测价值

    作者:李杨;秦勤;寇璐;陈刚;路雅茹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早期无创性指标心率减速力(DC)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SCD)的预测价值。方法以417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DC值,临床随访观察12个月,记录发生的SCD事件(SCD组),并与未发生SCD者(存活组)比较各观测指标。结果在心肌梗死后12个月内,20例(4.8%)患者发生SCD。与存活组患者相比,SCD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DC值明显降低[0.393±0.065 vs 0.528±0.042,(2.85±1.66)ms vs(5.49±1.71)ms,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LVEF<0.35[RR(95%CI):2.167(1.384~4.661),P=0.013]和DC<4.5 ms[RR(95%CI):3.706(2.709~5.374),P=0.020]为发生SCD的危险因素。LVEF和DC降低预测SCD发生的敏感度分别为52.1%和76.4%,特异度分别为84.5%和86.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DC值的降低能预测远期SCD的发生。

  • 心率减速力对脓毒症心肌病早期预警的临床研究

    作者:赵建高;陆乐;杨润华

    目的 探讨脓毒症心肌病患者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 of rate, DC)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脓毒症患者66例,根据是否出现脓毒症导致的心肌功能障碍(sepsis-induced myocardial dysfunction, SIMD)分为SIMD组38例和非SIMD组28例,分析比较两组入组时及SIMD组诊断时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I(cTnI)、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房收缩末期内径(LA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流速E/A峰比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DC诊断脓毒症心肌病的效能,分析DC与脓毒症心肌病的相关性.结果 SIMD组自发病至出现心功能不全症状时间为3~7(4.4±1.2)d.两组入组时NT-proBNP、cTnI、LVEDD、LASD、LVEF和E/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IMD组DC水平为(2.1±0.2)s明显低于非SIMD组的(5.3±0.5)s(P<0.01).较入组时,SIMD组诊断时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LASD、LVEF和E/A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DC预警SIMD的曲线下面积为0.835,95% CI为0.756,0.877,截断值为1.8 ms,特异性为85.3%,敏感性为82.9%.Pearson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SIMD组患者入组时DC水平与SIMD发生和28 d病死率呈负相关(r=-0.698,P=0.001;r=-0.634,P=0.002).结论 DC是较为可靠的SIMD早期预警指标,与SIMD患者临床预后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早期预防性应用艾司洛尔对脓毒症导致心功能障碍发生率、心功能及心率减速力的影响

    作者:赵建高;陆乐;陈娇;杨润华

    目的 观察脓毒症患者早期应用艾司洛尔对脓毒症导致心功能障碍(SIMD)发生率、心功能及心率减速力(DC)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7年4月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诊治的脓毒症患者90例,根据是否应用艾司洛尔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50),比较2组入组时(T0)、诊断SIMD时(T1)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脏功能、肌钙蛋白I(cTnI)、心脏超声和DC水平波动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SIMD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2.5%vs.58.0%,χ2=5.145,P<0.05).T1时对照组患者NT-proBNP和LVEDD均明显上升,而LVEF和DC水平明显下降(t=2.567、1.782、2.052、2.419,P=0.008、0.042、0.024、0.011),而观察组仅可见NT-proB-NP明显上升(t=2.107,P=0.022).T1时观察组NT-proBNP明显低于对照组(t=2.455,P=0.010),而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t=2.607,P=0.007).与T0比较,SIMD2亚组患者T1时NT-proBNP和LVEDD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而LVEF和E/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未用艾司洛尔亚组DC水平明显降低(P<0.05);T1时艾司洛尔亚组NT-proBNP明显低于未用艾司洛尔亚组(P<0.05),而LVEF和DC明显高于未用艾司洛尔亚组(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DC(r=-0.637,P<0.05)和艾司洛尔干预治疗(r=-0.685,P<0.05)均与SIMD的发生呈负相关.△DC与艾司洛尔干预治疗之间呈负相关(r=-0.699,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使用艾司洛尔治疗后可以使SIMD发生风险降低22%(P=0.002),△DC每增加1ms可以使SIMD风险升高27%(P=0.007).结论 脓毒症患者早期应用艾司洛尔可以明显改善DC的波动幅度并且降低SIMD的发病率.

  • 心率减速力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风险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

    作者:何丽

    目的:通过对不同心功能分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减速力( DC)的测定,早期识别慢性心力衰竭(CHF)高危人群,尽早给予预防、治疗。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3月于中铁一局西安医院住院的 CHF 患者75例作为 CHF 组,同时选取同期心功能正常者73例作为对照组,对所选人群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检测 DC 值、进行危险分层,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 CHF 各亚组之间 DC、LVEDd、LVEF,各危险分层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组间 DC、LVEDd、LVEF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C 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心源性猝死、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再住院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HF 患者 DC 值明显降低,且随着心功能的恶化而下降, DC 值不仅能反映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而且可作为评估近期预后的指标。

  • 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发生与自主神经功能的关系分析

    作者:陈芹

    目的 通过分析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心率加速力(AC)、心率减速力(DC)及连续心率减速力(DRs)各项指标情况,探讨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发生与自主神经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8月收治的符合研究标准的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患者44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4例为对照组.根据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计算并比较两组间HRV、AC、DC及DRs.结果 两组间DC、AC、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和HRV的各时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F/H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DR1、DR8和DR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R2、DR3、DR4、DR5、DR6、DR7和DR9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患者表现为自主神经功能受损,且以迷走神经张力减弱为主.

  •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周建华;吴慧慧;许大国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 HRV)和心率减速力( DC)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相关性,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81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研究组)和8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分别监测DC和HRV。结果:结果表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率减速力明显低于正常组研究对象,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SDNN、RMSSD和PNN50等三个指标均较低,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变异性的SDNN、RMSSD和PNN50等三个指标均呈正相关性,均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DC与HRV具有正相关性,可协同作为诊治依据。

  • 心率减速力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廖彦昭;张焕基;陈圳炜

    目的:观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 of Heart Rate,DC)的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接受治疗的35例确诊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患者(Chronic Renal Failure,CRF)(肾衰组),40例健康者(对照组).两组均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应用心率减速力(DC)分析软件计算DC值,对比两组的差异,并对其与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肾衰组患者的DC值、HRV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C与SDNN存在相关性(r =0.737,P<0.01). 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DC值明显下降,DC与HRV相关性良好,DC检测技术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病变及其预后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 黄芪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对心率减速力及心律变异性的影响

    作者:曹爱华;庞艳雷;宋文静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心率减速力(DC)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将8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A组、B组、C组,A组(2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B组(2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C组(2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黄芪注射液和左卡尼汀,对所有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运用动态心电图系统采集患儿的心电信号进行DC和HRV各项指标的分析.结果 3组治疗后DC值及HRV时域指标的各项参数值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HRV时域指标主要包括RR间期总体标准化差(SDNN)、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RMSSD),且C组DC及SDNN、SDANN、RMSSD值比A、B组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DC及SDNN、SDANN、RMSSD值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DC及HRV各时域值均降低,而DC及HRV各时域值能可靠反应迷走神经功能,可以作为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判断、临床治疗指导的可靠依据.黄芪注射液与左卡尼汀均可改善迷走神经功能,对心肌有保护作用,两者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 心率减速力危险评价体系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作者:王焕霞;孙汝平;秦巧云;王伯乐;廉湘琳

    背景 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严重,直接导致心力衰竭患者日益增多,远期预后形势严峻,加强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监测对延缓病情发展、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探讨心率减速力(DC)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分析心力衰竭患者发生DC危险评价体系中、高危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4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功能科确诊为心力衰竭的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于离院前1周行24 h长程动态心电图记录、超声心动图检查和纽约心脏病学会(NYHN)分级测评,并采集血样测定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根据患者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分别绘制DC和NYHN分级预测预后不良事件(心力衰竭不良事件和心源性死亡)的ROC曲线,建立DC危险评价体系,分为DC危险评价体系低危组(53例)、DC危险评价体系中危组(39例)、DC危险评价体系高危组(30例).同时依据NYHN分级将患者分为NYHN低危组(38例)、NYHN中危组(44例)、NYHN高危组(40例).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发生DC危险评价体系中、高危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122例心力衰竭患者中预后良好62例,预后不良60例.心力衰竭预后不良率为49.2%.DC、NYHN分级预测心力衰竭不良事件及心源性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6与0.690、0.936与0.611.依据DC预测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力衰竭不良事件及心源性死亡的临界值构建DC危险评价体系.DC危险评价体系、NYHN中、高危组患者心力衰竭不良事件发生率均高于DC危险评价体系、NYHN低危组(P<0.05).DC危险评价体系低、中危组患者心源性死亡发生率低于DC危险评价体系高危组(P<0.05).不同NYHN危险程度患者心源性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病史、NYHN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5%、贫血是心力衰竭患者发生DC危险评价体系中、高危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DC危险评价体系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不良事件及心源性死亡的预测效能优于NYHN分级.糖尿病病史、NYHN分级、LVEF<45%、贫血是心力衰竭患者发生DC危险评价体系中、高危预后的影响因素.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程与心率减速力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宋旷蓉;卢佳佳;邓宇英;张硕;赵良桥;黄汉钦;高婵;冷永群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病程与心率减速力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5年5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AMI患者91例,根据病程将其分为:A组(病程<1个月,n=28),B组(病程为1~3个月,n=31),C组(病程为4~6个月,n=16),D组(病程>6个月,n=16);另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体检的健康者92例,为对照组.比较5组心率减速力(DC)以及连续心率减速力(DRs)中的DR2、DR4、DR8.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AMI患者病程与DC、DRs的相关性.结果 5组DC及DR2、DR4、DR8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DR4、DR8与AMI患者病程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546、0.614、0.324,P<0.05), DR2与AMI患者病程无相关关系(rs=0.088,P>0.05).结论 AMI患者病程越短,DC值较低,迷走神经功能活性降低,猝死风险越高.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减速力的临床意义

    作者:肖锐;周敬法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减速力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0例慢性心衰患者(心衰组)和36例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对照组)接受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应用心率减速力(DC)处理软件,离线计算DC值,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心衰组D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心衰患者迷走神经功能受到损害,对人体的保护作用减弱,猝死风险增加.DC技术是猝死预警的新技术.

  • 心率减速力与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秦秋荣;范建华;陈弹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CA)术后心率减速力(DC)与阵发性房颤(PAF)复发相关性,分析其对房颤(AF)RFCA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行 PFCA的 PAF病人86例,根据病人入院时 DC值均分为高 DC组(DC>3.6 ms)和低 DC组(DC≤3.6 ms)。根据心电图或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确诊房颤(AF)复发。用 Kaplan Meier分析 DC与病人 AF复发之间的关系,多因素Cox分析 PAF RFCA术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平均随访20个月,复发率在低 DC 组为53.49%,高 DC 组为25.58%。Kaplan Meier曲线分析 DC对 PAF复发的影响。通过 Cox多因素校正病程、尿素、尿酸、高血压、左房内径和高敏 C反应蛋白(hs CRP),低 DC组与高 DC组相比复发风险明显增加(RR=0.243,95% CI 0.150~0.394,P<0.001)。结论低心率减速力的 PAF病人行RFCA术后有较高的复发率。

  • 肥厚型心肌病病人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变异性相关性分析

    作者:林宝英;李贵;陈舒玲;金铃胆;郑璇

    目的 分析肥厚型心肌病(HCM)病人心率减速力(DC)、连续心率减速力(DRs)、心率加速力(AC)、心率变异性(HRV),及DC与HRV的相关性,探讨其在评估自主神经功能方面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4月-2016年10月我院符合研究标准的HCM病人53例作为HCM组,健康者59名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机自动检测DC、AC、DRs(包括DR1-DR10)及HRV各项指标,包括时域指标:RR总体标准差(SDNN)、24 h每5 min 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的百分数(pNN50);频域指标:总功率(TP)、极低频功率(vLF)、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及比值(LF/HF).采用统计学分析DC与HRV的相关性.结果 HCM组与对照组比较,DC、AC、DR1、DR3-DR10、SDNN、SDANN、TP、vLF、LF、LF/H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DC与SDNN、TP、vLF、LF、HF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DRs、AC、HRV等指标可有效评估HCM病人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情况.

  • 高血压脑卒中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心率减速力的变化分析

    作者:金铃胆;李贵;陈舒玲;林宝英;郑璇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脑卒中患者心率减速力(DC)、心率变异性(HRV)相关指标的分析,探讨上述检查在评估自主神经功能方面的作用。方法连续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50例单纯高血压病患者作为 A组;77例高血压脑卒中患者作为 B组;同时,选取同期门诊体检的51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检测 DC、HRV相关指标,包括时域指标:RR总体标准差(SDNN)、24 h每5 min 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差值均方根值(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的百分数(PNN50),频域指标: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及两者比值(LF/HF)。结果 A组与对照组比较,除 LF/HF外其他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对照组比较,DC与HRV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 B组比较,DC、SDNN、SDANN、LF/H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高血压脑卒中患者 DC与 SDNN、rMSSD、PNN50之间呈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572、0.663、0.764,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变异性呈正相关性,进行 DC、HRV的检测可以有效地评价高血压脑卒中患者的自主神经受损情况。

  • OSAHS病人心率变异性和心率减速力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晓洁;陈书佩;方业明;李川洁;齐连芬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病人心率变异性(HRV)与心率减速力(DC)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经多导睡眠监测(PSG)确诊为OSAHS的病人127例,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经人机对话,人工分析校正后,记录24h心率、心率变异性指标和心率减速力数值,观察DC和HRV时域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DC值与HRV各时域指标呈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与相邻NN之差>50 ms的个数占总窦性心搏个数的百分比(PNN50)、三角指数、相邻RR问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和全部窦性心搏RR问期的标准差(SDNN)相关性较强,与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和24h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或标准差(SDSD)相关性较弱;DC与年龄和平均心率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751、-0.774,P<0.01).结论 DC与HRV时域指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定量评估迷走神经张力对心率负性频率的调节作用.

  • 心脉隆干预治疗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心率减速力水平的影响

    作者:张忠晶;曹兵;倪伟

    目的 探讨心脉隆干预治疗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心率减速力 (DC) 水平的影响.方法连续性纳入2016 年1月至2017 年3月于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和泰兴市中医院就诊的80 例CHF 患者, 随机等分为心脉隆组 (40 例) 和对照组 (40 例).分别于入组前和治疗后1 周进行6 分钟步行实验、心超检查、N 末端脑钠肽前体 (NT-proBNP) 检测和动态心电图检查, 并计算DC 数值.结果 治疗1 周后, 两组血清NT-proBNP 水平均明显下降 (P<0. 05), 心脉隆组患者DC 水平和LVEF 明显升高 (P<0. 05);心脉隆组患者DC、LVEF 水平高于对照组 (P<0. 05), 血清NT-proBNP 水平低于对照组 (P<0. 05).相关性分析提示, 心脉隆干预治疗与△DC (r =0. 669, P<0. 001) 和△LVEF (r = 0. 623, P<0. 001) 呈明显正相关, 与△NT-proBNP 呈负相关 (r = - 0. 649, P <0. 001).结论 心脉隆干预治疗可以明显改善CHF 患者DC 水平, 改善自主神经张力平衡, 进一步丰富了心脉隆抗心衰的药物机理.

182 条记录 3/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