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冠心病患者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变异性的关联性探讨

    作者:郑春娜;黄丽红

    为了探讨冠心病患者心率减速力(DC)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对97例冠心病患者和74例健康人完成24h 动态心电图检查,离线计算 DC 值和 HRV 各时域指标,通过数据的统计与研究,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的 DC 值和 HRV 各时域指标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且 DC 值与 HRV 时域指标的 SDNN 、RMSSD 和 pNN50呈正相关,提出心率减速力检测是筛选与预测冠心病患者猝死高危人群较为适用的无创检测,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心率减速力及连续心率减速力分析

    作者:靳晶;黄丽红

    通过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之间心率变异性、心率减速力及连续心率减速力的差异性,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情况.选择102例2型糖尿病单病种患者与98例体检的健康人分别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计算两组间的心率变异性、心率减速力及连续心率减速力.两组间比较,2型糖尿病组的心率变异性、心率减速力及连续心率减速力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较差,推测2型糖尿病患者预后较差.

  • 检测心率减速力和Tp-e/QT比值对诊断糖尿病合并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价值分析

    作者:何建华;黄昌成;王小洁

    目的:探讨检测心率减速力和Tp-e/QT比值对诊断糖尿病合并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1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20例患者根据他们的病情将其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组)、糖尿病合并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组(DCAN组)和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DCAN+CAD组),每组各40例患者。分别为这三组患者进行心率减速力和Tp-e/QT比值检测,观察这三组患者在这两种测试值上的差异。结果:糖尿病合并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组患者的心率减速力明显低于单纯糖尿病组患者,高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患者;糖尿病合并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组患者的Tp-e/QT比值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患者,低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患者。结论:进行心率减速力值和Tp-e/QT比值检测,可以准确地反应出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情况,帮助糖尿病合并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窦性心律震荡及心率减速力与心脏猝死预警

    作者:王艳飞;王玮

    利用动态心电图的多项指标对心梗后发生恶性心律失常致心源性猝死的危险预测,目前有相关指标已得到认可,应用较多的是心律震荡,心律震荡(HRT)反映了自主神经在早搏后反射性快速调节及窦房结的双向变时功能.HRT的定义早由Schmidt等在1999年提出[1],并作为心血管疾病如不稳定性心绞痛、心力衰竭、高血压甚至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及脑卒中等疾病的预测,现作为一项重要检测指标应用于临床,而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 of rate,DC)检测技术是德国慕尼黑心脏中心Georg Schmidt教授近年发现并提出的一种检测自主神经张力的新技术并有一定进展.

  • 心率减速力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预警研究

    作者:朴晶燕;韩百合;宋涛;曹威;李阳;张英涛;曲秀芬

    目的 探讨心率减速力(DC)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SCD)的预警能力及其与心率变异性(HRV)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8例AMI患者,于心肌梗死后1周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并计算出DC值和HRV时域指标值.平均随访24个月,主要终点事件为SCD,次要终点事件为心源性死亡.进行队列研究DC和HRV与SCD关联的相对危险度分析,并进行二分类的Logistic多因素回归统计分析.结果 共有12例患者发生SCD(5.7%),其DC值明显减低,相对危险度值为4.2(P =0.0054 <0.01).DC与HRV指标SDNN、SDANN、ASDNN、T1、RMSSD及PNN50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840、0.4346、0.8510、0.6081、0.5210、0.5028 (P<0.001).结论 DC对AMI后发生SCD有较强的预警作用,DC与HRV有较好的相关性.

  • 心率减速力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吉漂

    目的:观察心率减速力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4年1月-2016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为试验组,同时选择笔者所在医院同期接诊且冠脉造影检查提示正常的患者5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都施以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利用计算机软件获得心率变异性时域、心率减速力及心率加速力等指标,然后再对患者的猝死风险进行准确的评估.结果:试验组的心率减速力和心率加速力比对照组低(P<0.05).试验组的SDNN、HF、RMSSD与LF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减速力和心率变异性各指标表现出正相关的关系,而心率加速力则和心率变异性各指标表现出负相关的关系(P<0.05).心率减速力值及心率加速力值高危组的死亡率比中危组及低危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加速力能够将交感及迷走神经对心脏产生的作用进行定量反应,特别是心率减速力在预测急性心肌梗死病患的猝死中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和意义,建议采纳.

  • 糖尿病患者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变异性分析

    作者:林新海

    目的:探析糖尿病患者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5例糖尿病患者为此次研究的观察组,选取同期于医院接受健康检查的85例健康人为此次研究的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两组SDNN、RMSSD、PNN50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DC、SDNN、RMSSD、PNN5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在10年以上糖尿病患者DC、SDNN、RMSSD、PNN50均明显低于病程10年以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进行诊断,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变异性可作为主要检测指标.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病程长,其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变异性越低,发生恶性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越高,故需要加强临床干预和治疗,以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 健康婴儿心率减速力和心率变异性的变化及其相关性

    作者:易兰芬;文红霞;邱梅

    目的 观察健康婴儿的心率减速力(DC)、心率加速力(AC)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82例健康婴儿接受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按月龄不同分为小婴儿组(<6个月)和大婴儿组(6~12个月).计算机自动测定其24 h的DC、AC及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与频域指标(LF、HF);比较两组婴儿的DC、AC及HRV各项指标,并分析DC、AC与HRV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大婴儿组的DC为(3.96±1.53)ms明显高于小婴儿组的(3.20± 1.44) ms,而AC为(-3.84±1.10)ms明显低于小婴儿组的(-3.11±0.95)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4 h DC与心率呈显著负相关(r=-0.56,P=0.000),与SDNN、SDANN、RMSSD、PNN50、LF和HF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25~0.75,P均<0.05);24h的AC值与心率呈显著正相关(r=0.78,P=0.000),与SDNN、SDANN、RMSSD、PNN50、LF和HF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88~-0.56,P均<0.01).结论 婴儿期的DC与HRV多项指标随月龄增加而增大,AC随月龄增加而减小;DC、AC与心率及HRV各项指标密切相关.

  • 学龄期肥胖儿童胰岛素抵抗与心率变异性及心率减速力的相关性

    作者:黄芳;文红霞;曹晓晓

    目的 探讨学龄期肥胖儿童胰岛素抵抗(IR)与心率变异性(HRV)、心率减速力(DC)及心率加速力(AC)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学龄期6~10岁肥胖儿童83例,根据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值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再根据IRI值将实验对象分为IR组45例和非IR组38例.在检测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同日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出DC、AC、HRV各指标.比较IR组与非IR组DC、AC、HRV各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IR组DC、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5分钟均值标准差(SDANN)、高频功率(HF)均低于非IR组,AC高于非I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儿童的IRI与DC、SDNN、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低频功率(LF)、HF均呈显著负相关(r=-0.475~-0.249,P<0.05),与AC呈显著正相关(r=0.488,P<0.01).结论 IR较非IR肥胖儿童的自主神经功能损伤严重,主要表现为迷走神经张力降低,且IRI越高,迷走神经张力越低.

  • 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患儿心率变异性和心率减速力的研究

    作者:王文娟;文红霞;曹晓晓;张京杨;邱梅;李思;易兰芬;王充亮;吴慧

    目的:探讨不同起源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患儿的心率变异性(HRV)与心率减速力(DC)各项指标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55例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患儿的临床资料,按不同年龄组分为婴幼儿期(

  • 学龄前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心率变异性与心率减速力分析

    作者:曹晓晓;文红霞;张京杨;李思

    目的 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率变异性(HRV)与心率减速力(DC)各项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5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与58例正常对照儿童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应用美国DMS公司的动态心电分析系统软件,对HRV及DC各项参数进行分析对比;并分析DC与其他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儿童比较,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时域分析的各项参数包括正常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 min时段内平均正常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全程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及频域分析的低频功率(LF)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频功率(HF)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DC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中,DC与SDNN、LF、HF均成正相关,其中与HF的相关性强(r=0.51,P<0.01).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存在迷走神经功能受损,心率变异性中的HF与DC反映迷走神经功能的指标均显著降低,且两者具有很大相关性.

  • 窦性心动过缓患者心率减速力的特点及意义

    作者:王金霞;孙剑萍;陈紫凡;植立婷;赵茹;金建玲;江世丽;高美雯;邹操

    目的 分析年龄<60岁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 of rate,DC)的特点,为临床诊治窦性心动过缓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门诊确诊为窦性心动过缓的204例患者(窦缓组)和同时期健康体检者104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比较两组间DC、心率加速力(acceleration capacity of rate,AC)和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指标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窦缓组DC值、AC绝对值及HRV相关指标均明显增高(P<0.05);对照组男女DC值、窦缓组男女DC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同性别相比,窦缓组男女DC值均明显增大(P<0.05).结论 年龄<60岁窦性心动过缓患者心率减速力增加,提示迷走神经张力增高.

  • 高血压患者心率减速能力的应用研究

    作者:刘丹;蓝新萍;陈瑞兴;陈丽江;汤琼儒;姚淑贞;陈艳芬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 of rate,DC)和连续心率减速力(heart rate deceleration runs,DRs)指标的变化.方法 选择单纯高血压患者(A1组)、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A2组)、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A3组)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50例,均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观察各组DC、DR2 DR4和DR8值等指标的差异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1组DC、DR2、DR4和DR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2组DC、DR2、DR4和DR8与A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3组上述指标与A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C联合DRs可定量检测高血压患者迷走神经受损情况,并可预警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 阵发性房颤患者心率减速力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芸芸;陈紫凡;杨易辰;王枫艳;赵茹;金建玲;江世丽;高美雯;邹操

    目的 探讨阵发性房颤患者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 of rate,DC)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我院住院患者中确诊为阵发性房颤的90例患者(PAF组)和同时期健康体检者133例(对照组),行24 h动态心电图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并比较两组的心率减速力(DC)、心率加速力(AC)、心率变异性(HRV)指标以及左房内径(LA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① 与对照组相比,PAF组患者的DC值、AC绝对值、SDNN、rMSSD和LAD值均显著升高(P<0.05),24 h平均心率和LF/HF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② 无论是对照组还是PAF组,其组内男女间DC值无明显差异,但与对照组同性别间相比,PAF组男性DC值显著升高(P<0.05),而女性DC值呈升高趋势.③ 无论是对照组还是PAF组,其DC值与年龄均呈负相关(r<-0.262 vs.r<-0.548,P均<0.01);与对照组同年龄段者相比,PAF组年龄<60岁者的DC值显著升高(P<0.05),而≥60岁者的DC值呈升高趋势.④ 与对照组相比,PAF组LAD值显著升高(P<0.05),但PAF组患者无论是LAD≤40 mm还是LAD>40 mm,其DC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阵发性房颤患者的DC值升高,提示迷走神经张力增加.该指标与患者年龄呈负相关.

  • 绝经前后健康女性的心率减速力分析

    作者:樊静静;张剑;赵瑞富;邓小艳;杨晓云

    目的:通过分析围绝经期及老年健康女性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DC)的变化,探讨绝经前后女性 DC 与年龄、昼夜节律的关系及其对心率的影响。方法将239例健康女性按年龄分成两组:围绝经期组(45~55岁,115例)和老年组(56~70岁,124例)。对两组女性行24 h 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机自动测定受试者24 h 及白天(15∶00—20∶00)和夜间(00∶00—05∶00)的 DC、心率加速力(acceleration capacity,AC)值并进行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分析。结果绝经后,女性24 h 的 DC、AC 绝对值及 HRV 时域指标SDNN 和 rMSSD 均呈下降趋势;两组女性夜间 DC、AC 的绝对值及 rMSSD 值均显著高于白天,夜间 SDNN 值显著低于白天;绝经后 AC 与平均心率的相关系数大于 DC 与平均心率的相关系数。结论DC、AC 与 HRV 检测联合应用能预警绝经前后女性各种心血管疾病和降低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 肝硬化患者的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变异性分析

    作者:薛妮娜;吴岳平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改变。方法对肝硬化组90例和正常对照组78例患者进行心率变异性(HRV)时域分析和心率减速力(DC)分析。结果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DNN、SDANN、rMSSD、pNN50显著降低(P <0.01),DC 值明显降低(P <0.05)。对于不同 Child-pugh 分级的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病变程度越重,HRV 各项指标值和 DC 值降低越明显。结论不同分级肝功能损害的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均可发生自主神经功能异常。

  • 心率减速力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警研究

    作者:李厚荣;何娟;杜国伟;殷波;向娟;金海燕;李潇华;余华;何艳萍

    目的:探讨心率减速力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警价值。方法选取200例发病≤两周的急性心肌梗死后窦性心律的患者为 AMI 组和200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非 AMI组,对两组均记录24 h 动态心电图,获取心率减速力值和心率加速力值,并进行预警分析。结果AMI 组一支病变52例,两支病变98例,三支病变50例;非 AMI 组一支病变98例,两支病变68例,三支病变34例。AMI 组一年病死率:心率减速力值≥4.5 ms 为2.00%,2.6~4.4 ms为7.50%,≤2.5 ms 为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非急性心肌梗死组心率减速力各值中均无死亡病例。心率加速力值≤-7.0 ms,除 AMI 组一年病死率为1.00%外,余均无死亡病例。结论通过测定心率减速力值,能定量、单独分析和评估迷走神经作用的强度,对 AMI 猝死高危人群筛选与预警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 心率减速力及连续心率减速力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猝死的预测价值

    作者:宋旷蓉;冷永群;卢佳佳;张硕;涂婉华;叶静

    目的:通过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 of rate,DC)及连续心率减速力(heart rate deceleration runs,DRs)两项检测技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风险分层,探讨其预警猝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确诊为冠心病的心梗患者(AMI 组)与冠脉造影正常的健康人群(正常组)各90例进行对比,行24 h 动态心电图检查,由系统软件自动分析并计算出 DC 值及 DRs 值。结果AMI 组的 DC 值及 DRs 值明显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根据病程划分的 AMI 各亚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程超过6个月风险明显下降;同时,DC 与 DRs 提示的风险越高,即提示病情越重,这与冠脉造影对应的病变数量及范围相符。结论心率减速力与连续心率减速力具有定量、单独分析测定迷走神经的功能,两者联合运用对急性心肌梗死高危人群有较高的预警价值。

  • 心率减速力及 QT 离散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源性猝死的预测价值

    作者:张硕;冷永群;卢佳佳;宋旷蓉;邓宇英

    目的:探讨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DC)及 QT 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心源性猝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心衰组),随访一年,根据有无室性心律失常分为室性心律失常组(43例)和非室性心律失常组(57例);根据有无心源性猝死分为猝死组(18例)和生存组(82例)。同期100例在本院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患者早期 DC 值和 QTd 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衰组、室性心律失常组及猝死组患者的 DC 和 QTd 值分别和对照组、非室性心律失常组及生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 QTd 与 DC 呈负性相关。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 DC 和 QTd 值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可作为预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敏感指标。

  • 心率减速力预警高危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价值

    作者:盛静宇;孙建辉;石红建;杨玲伶

    目的 探讨心率减速力在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方面的应用以及对高危患者进行预警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19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和21例健康体检者的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资料,分别将两组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心率减速力及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SDNN、rMSSD),并研究观察组的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变异性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的心率减速力及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该组异常心率减速力的发生率高达84.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中的SDNN呈正相关(r=0.618,P<0.05),与rMSSD也呈正相关(r=0.557,P<0.05).平均随访48个月,其中心率减速力高风险组猝死率明显高于低风险组.结论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率减速力数值明显降低,和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有较好的正相关性,可作为定量检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以及筛选高危患者的新的可靠指标.

182 条记录 4/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