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老年患者DC与HRV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心率减速力(DC)与心率变异性(HRV)及其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择老年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96例为实验组,92例健康体检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进行同步12导联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自动计算DC、HRV时域指标.结果 实验组的DC、HRV降低;DC与SDNN、RMSSD、PNN50显著相关(p<0.01).结论 DC和HRV有较好的相关性,DC和HRV均可作为自主神经功能检测的指标,且DC优越于HRV.
-
扩心病患者心率减速力与BNP前体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率减速力(DC)以及心率变异性(HRV)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30名DCM患者(DCM组)及34名健康人(对照组),记录其24h动态心电图资料,计算机自动分析DC,HRV时域指标(SDNN和rMSSD),静脉采血检测血浆中NT-proBNP含量,超声心动图测定其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DCM组与对照组的DC、SDNN和rMSSD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DCM组的DC与NT-proBNP呈明显负相关,HRV与NT-proBNP则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DC是较HRV能更好地反映DCM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并判断其预后的指标.
-
心率减速力评估慢性心衰患者的预后
目的 探讨心率减速力对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CH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入选安徽省立医院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住院的老年CHF患者124例,同期选择82例健康患者为对照组,记录其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检查.应用相应的分析软件对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DC指标变化的差异;随访12 ~ 24个月,终点事件为患者心源性死亡,采用Logisitc回归法分析DC、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CHF患者死亡的预测能力.结果 对照组与心功能不全组比较,DC差别显著,同时DC在心功能Ⅱ级组和Ⅲ级组有明显差异,但在心功能Ⅲ级与心功能Ⅳ级组无差别(p>0.05).平均随访(15士8.5)个月,124例患者中,心源性死亡24例,分析显示CHF患者死亡与DC、低LVEF(≤45%)、年龄(≥65岁)、糖尿病、心肌梗死及心功能分级相关.结论 DC指标对老年人CHF预后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
高血压患者心率减速力与室性心律失常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减速力,并分析其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 筛选无糖尿病和其他致自主神经功能损伤疾病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0例,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离线计算DC值、HRV时域指标,后进行高血压与健康对照人群的对比分析,以及高血压患者的DC值和HRV时域指标与VA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高血压患者VA各组的DC值以及HRV时域指标的SDNN、SDANN、rMSSD、PNN50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且高血压患者的DC、SDNN和SDANN与VA程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的DC值及HRV明显降低,且DC、SDNN、SDANN和PNN50与高血压患者VA程度呈负相关.早期对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进行干预治疗,可能有利于减少高血压患者VA的发生.
-
抑郁症患者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心率减速力(DC)与心率变异性(HRV)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80例抑郁症患者和8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离线计算DC、HRV时域指标.结果 抑郁症患者的DC值、HRV降低,且DC与时域指标SDNN、RMSSD、PNN50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抑郁症患者的DC值明显降低,且DC指标和HRV指标有较好的相关性,DC是一项评估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的新的可靠指标.
-
心率减速力检测评估自主神经功能
目的 通过对正常人心率减速力和心率变异性的分析,探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人群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 随机选取正常人150例,根据年龄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A组56例,年龄30 ~ 49岁,B组54例,年龄50~69岁,C组40例,年龄≥70岁.全部做24h动态心电图监测,采集心率减速力(DC)、心率加速力(AC)、心率变异的低频(LF)、高频(HF)、总体标准差(SDNN)、静息心率(RHR)、平均心率(AHR)、夜间心率(NH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0~69岁组与30~49岁组比:DC、AC、LF、HF、SDNN均值均减低.≥70岁组与50~69岁组比:DC、AC、LF、HF、SDNN均值显著减低.≥70岁组与50~69岁组比较:RHR、AHR均值减低.男女性别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正常人随着年龄的增高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的张力逐渐下降,心率逐渐减低,以静息心率和平均心率减低更为明显,男女性别组无明显差异.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减速力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减速力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50例慢性心衰患者(心衰组)和35例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对照组)接受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应用心率减速力(DC)处理软件,离线计算DC值,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 心衰组患者的D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 慢性心衰患者存在迷走神经功能受损,导致其保护作用下降,猝死危险性增加.DC检测技术是猝死高危人群筛选与预警的一项新的无创心电技术,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器质性心脏病患者DC与HRV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与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心率减速力(DC)与心率变异性(HRV)时域、频域及Lorenz散点图指标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35例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和35例对照组,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离线测定DC、HRV时域、频域及Lorenz散点图指标长轴L和短轴W.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器质性心脏病组DC值减少较明显,HRV时域、频域指标亦减少,散点图指标中,L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 0.001).散点图W无统计学差异(p>0.05).器质性心脏病组患者DC与HRV时域、频域指标呈正相关(p<0.01 ~ 0.001),DC与散点图L、W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DC与HRV时域、频域指标有较好的相关性,DC与Lorenz散点图指标,特别是W的内在联系还有待深入探讨.
-
高血压并冠心病者心率减速力与HRV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率减速力(DC)与心率变异性(HRV)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36例窦性心律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和40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应用国内自行研制的DC处理软件,离线计算DC、HRV时域指标.结果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的DC、HRV降低;且DC与时域指标SDNN、RMSSD、PNN50显著相关(p<0.01).结论 DC指标和HRV指标有较好的相关性,DC可作为自主神经功能检测的指标.
-
正常人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目的 观察健康人心率减速力(DC)和心率加速力(AC)的昼夜变化规律及其与心率变异性(HRV)之间的关系.方法 80例健康人接受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按其时间段不同而划分为昼间(15:00~20:00)和夜间(00:00~05:00)两个时间段.计算机自动测定其昼夜24h的DC、AC值及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SDNN,RMSSD)与频域指标(LF、HF);比较昼间和夜间不同时间段的DC和AC值,并观察昼夜24h的DC及 AC值与HRV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夜间的DC值与昼间相比明显增大(7.98±3.14ms vs.5.70±2.28ms,p=0.0004);夜间的AC值与昼间相比也有明显的差异(-6.88±3.32 ms vs.-8.85±3.90ms,p=0.0184).24h的DC值与心率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与SDNN、RMSSD、LF和HF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24h的AC值与心率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与SDNN、RMSSD、LF和HF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结论 正常人的DC与AC值存在着昼夜变化规律,但两者的变化程度并不对等,主要以DC变化为主.DC可以定量评估受检者迷走神经张力的变化,是一项可靠的检测自主神经张力的新技术.
-
急性心梗患者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变异性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率减速力(DC)与心率变异(HRV)、心率震荡(HRT)的相关性.方法62例窦性心律的AMI患者和51例非AMI对照组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离线计算DC、HRV时域指标、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AMI患者的DC值、HRV降低;HRT减弱;且DC与时域指标SDNN、RMSSD、pNN50及TS呈显著相关(p<0.01).结论:DC指标和HRV、TS指标有较好的相关性,DC可作为自主神经功能检测的指标.
-
猝死预警新技术:连续心率减速力测定
2006年,德国慕尼黑心脏中心的GeorgSchmidt与BauerA在著名的Lancet杂志发表了题为"心率减速力预警心梗后猝死高危患者"的文章,这是一种定量检测体内自主神经功能,尤其是迷走神经功能障碍,进而预警心脏性猝死的新技术.随后,这一无创心电检测技术迅速在临床推广与应用.
-
心率减速力检测
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 of rate,简称DC)检测技术是德国慕尼黑心脏中心Georg Schmidt教授近年发现并提出的一种检测自主神经张力的新技术(图1).Schmidt教授也是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技术的发现与提出者,这些成就使其迅速成为一位国际心电学领域脱颖而出的著名学者.
-
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心率减速力临床变化及意义
目的比较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 EH)患者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EH+T2DM)患者的心率减速力(DC)的变化以及其与胰岛素抵抗( IR)的相关性。方法将64例老年EH患者根据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分为高血压合并糖耐量正常组(EH+NGT)28例、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异常组(EH+IGT)18例和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EH+T2DM)18例,再进行24 h 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检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相应的分析软件对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不同组DC值变化、心率变异性的总标准差( SDNN)、左室射血分数( LVEF)以及代谢指标。结果 EH + T2DM 组 DC、SDNN明显低于 EH+IGT和 EH+NGT组( P <0.05, P <0.01),EH + T2DM 组 LVEF 明显低于 EH + NGT 组( P <0.05),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明显高于EH+IGT和EH+NGT组( P<0.01)。在EH+IGT和EH+T2DM组内,HOMA-IR与DC、LVEF、SDNN、FBG、2hPG呈负相关( r=-0.587,P<0.01;r=-0.266,P<0.05;r=-0.808,P<0.05;r=-0.306,P<0.05;r=-0.451,P<0.01),与胆固醇呈正相关(r=0.503, P<0.05)。结论在老年EH人群中,糖代谢紊乱影响DC,可能为IR加重自主神经功能损害所致。
-
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心率减速力(DC)与心率变异性(HRV)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根据是否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分为2型糖尿病组(DM组,n=42)和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n=58),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DC和HRV相关时域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DPN组患者的DC及HRV各相关时域指标均明显低于DM组(P<0.01).校正糖化血红蛋白等影响后,DPN组患者DC与HRV各相关时域指标(SDNN、RMSSD和PNN50)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DM组患者DC与HRV各相关时域指标亦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P<0.01).结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DC及HRV降低明显,且DC与HRV密切相关.DC可定量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迷走神经张力,可作为早期诊断糖尿病自主神系统损害的敏感指标.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率减速力变化特点及其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心率减速力(DC)指标变化特点及其与心率变异性(HRV)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期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内科确诊为ACS的119例患者(ACS组),为研究对象,将ACS组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选择同期本院门诊体检者中年龄、性别相仿并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的52例健康者(健康对照组)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并应用美国DMS公司动态心电图Net版分析系统对两组研究对象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 进行分析,包括DC指标和HRV时域指标[24 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全程相邻窦性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 ms的心搏数占总RR间期数的百分比(PNN50)].比较3组患者DC、HRV各指标的差异,探讨ACS患者DC和HRV指标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UAP组及AMI组DC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UAP组及AMI组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及AMI组SDNN、rMSSD、PNN50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MI组SDNN较UAP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MSSD、PNN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患者的DC值与SDNN、PNN50、rMSSD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29、0.201、0.187(P均<0.05),均为正相关.结论 DC可作为定量反映ACS患者迷走神经受损程度的可靠心电学指标.
-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率变异性与心率减速力各项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探讨病毒性心肌炎( VMC)患儿心率变异性( HRV)与心率减速力( DC)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为VMC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39例VMC患儿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入院体检的39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儿童进行全程24 h动态心电图追踪检查,并对两组儿童HRV与DC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儿童比较,观察组患儿时域和频域指标的各项参数均明显减低(P<0.05),其中主要包括RR间期总体标准差( SDNN)、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 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 RMSSD)、低频功率( LF)和高频功率( HF);观察组患儿DC水平与SDNN、SDANN、RMSSD、LF及HF均呈正相关,其中与HF的相关性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观察组患儿的HRV和DC水平均减低,HRV与DC水平存在正相关。
-
无创性心率减速力检测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猝死的预测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无创性心率减速力(DC)检测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猝死预警价值.方法 选择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急性心梗患者80例(AMI组)和冠脉造影正常者60例(对照组),两组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由计算机软件自动得出心率减速力(DC)、心率加速力(AC)、心率变异性(HRV)时域及频域指标,并进行猝死危险性评价.结果 AMI组DC、AC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DC、AC与HRV各指标之间均有相关性.两组随访2年,DC、AC值高危组死亡率明显高于中危、低危组,DC值高危组死亡率明显高于AC高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值和AC值能定量反映迷走和交感神经对心脏的作用,尤其是DC值对AMI患者猝死预测有重要意义.
-
糖尿病患者心率减速力和心率变异性等指标的检测分析
目的 探讨心率减速力(DC)、连续心率减速力(DRs)和心率变异性(HRV)等指标的检测,对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的作用.方法 选择于我科检查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根据临床诊断,分为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肾病组各50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检测DC、DRs和HRV指标:包括时域指标RR总体标准差(SDNN)、24 h每5 min 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差值均方根值(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的百分数(pNN50),频域指标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及两者比值(LF/HF),比较3组差异.结果 糖尿病肾病组与对照组比较,DC、HRV有关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DC、HRV指标中除LF/HF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组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DC、HRV指标中SDNN、SDANN、LF、LF/H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DR1、DR3~DR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组与对照组比较,DR1~DR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DR1~DR10中除DR2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HRV等指标检测有效评估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情况,且自主神经功能病变与糖尿病肾病关系密切.
-
心率减速力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预警观察
探讨心率减速力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预警作用.选取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纳入心肌梗死组,选取同期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记录动态心电图,获取心率减速力值,并进行预警分析.心肌梗死组死亡率:DC值>4.5ms时为0%,DC值为2.6~4.5ms时为3.3%,DC值<2.5ms时为1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心率减速力各值中均无死亡病例.心肌梗死组中DC值低危35例,中危30例,高危15例,对照组DC值低危45例,中危5例,高危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梗死组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15例,其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在DC值低危组为5.7%,中危组为13.3%,高危组为60.0%.通过测定DC值,能定量分析和评估迷走神经作用的强度,对筛选与预警急性心肌梗死猝死高危人群有较高的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