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连续心率减速力的临床应用

    作者:孙颖锋;郭继鸿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1个月内及3个月以上患者的DR值、危险分层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 入选AMI 1个月内的患者20例,AMI 3个月内的患者20例,对照组2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Holter检查,得出DR值、危险分层.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所有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1为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结果 AMI 1个月内与AMI 3个月以上DR2值、DR4值、DR8值均值比较P均<0.001;AMI 1个月内与非AMI者DR2值、DR4值、DR8值均值比较P均<0.001;AMI 3个月以上与非AMI者DR2值、DR4值、DR8值均值比较P均<0.001,以上各组之间的差异均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AMI 1个月内及3个月以上与正常对照组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而AMI 1个月与3个月以上患者中中度风险率分别为45%及20%.连续心率减速力的预警能力将在以后的研究中得到证实.

  • 连续心率减速力测定

    作者:郭继鸿

    2006年,德国慕尼黑心脏中心的Georg Schmidt与Bauer A在著名的Lancet杂志发表了题为"心率减速力预警心梗后死亡高危患者"的文章,这是一种定量检测体内自主神经功能,尤其是迷走神经功能障碍,进而预警死亡的新技术.随后,这一无创心电检测技术迅速在临床推广与应用.

  • 抓住机遇,争创心脏性猝死预警研究的中国特色

    作者:郭继鸿

    多年来,心脏性猝死一直是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要杀手,已掠夺了无数患者的生命.对猝死人群的生前回顾性研究提示,猝死发生前患者已经就医,因发现存在心电异常、心功能异常或急性心肌梗死等线索而被认定为猝死高危者仅占1/3;另有1/3的猝死患者,其生前也就过医,但经检查得到的医学资料中对猝死能够预警的异常指标仅有低预测能力或特异性差,预警猝死只有医学上的蛛丝马迹;而后1/3患者生前根本未进行过医学检查,提示这些人生前无任何不适,未曾就过医,而猝死则是其首发症状.这种流行病学趋势提醒我们:当今医学对心脏性猝死的认识尚肤浅,预警能力很差,为了有效降低心脏性猝死,当务之急就是要创立和提出易于普查、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的心脏性猝死的预警新技术.

  • 心率减速力(DC)、连续心率减速力(DRs)及心率变异性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

    作者:施勇;梁晓和

    目的 探讨心率减速力(DC)、连续心率减速力(DRs)以及心率变异性(HRV)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将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患者作为研究组,未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DC、DRs、HRV等指标差异.结果 对照组与研究组在DC、DRs、HRV指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DRs、HRV可作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脏不良事件评估的重要指标.

  • 心率减速力与连续心率减速力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吴志忍;林荣;吴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心率减速能力的变化及其预后的评价。方法选择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住院的115例确诊为AMI的患者(AMI组)和50例非AMI患者(对照组),所有患者入院后14 d内完善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通过心率减速力和连续心率减速力检测将两组患者按心率减速能力分为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亚组,比较AMI组和对照组心率减速能力的差异;同时记录临床信息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对AMI患者平均随访(9.2±1.7)个月,观察其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情况,分析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I组风险分层较高,心率减速能力较弱(P<0.05)。MACE事件组与非MACE事件组比较其心率减速能力高风险比例显著增加(P=0.005),低风险比例显著减少(P=0.03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率减速能力高风险及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是AMI患者短期随访期间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心率减速能力低风险可能为保护因素。结论 AMI患者的心率减速能力减弱,心率减速能力显著减弱是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心率减速力和连续心率减速力检测在评价患者预后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参考价值。

  • 连续心率减速力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评价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袁巨英;贾金林;周虹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连续心率减速力(heart rate deceleration runs,DRs)和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变化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62例UA患者(UA组)和62例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1周内完善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测定并比较两组的DRs值(DR2、DR4 、DR8)及HRV时域指标(standard deviation of normal NN intervals,SDNN;standard deviation of averages of NN intervals in all 5-min segments,SDANN),并对UA患者的DRs与HRV时域指标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UA组患者的DR4及DR8值均较对照组降低(P<0.01),DR2值则与正常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0.05);DRs预测中、高危患者的比例在UA组为25.8%,明显高于正常组的3.2% (P <0.01);UA组的DRs与SDNN 、SDANN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UA患者的DRs及HRV皆有不同程度降低,且DRs与SDNN及SDANN呈正相关,提示DRs也可用于评价UA患者的迷走神经活性,具有重要的猝死预测价值.

  • 心率减速能力检测对心肌梗死后猝死的预警

    作者:吴志忍

    心肌梗死后由于迷走神经功能受到抑制,心脏负性频率调节能力下降而容易诱发心脏性猝死.通过自主神经功能检测可预测心肌梗死后心脏性猝死的发生.通过检测心率减速力和连续心率减速力,定量评价迷走神经张力的大小,可对猝死风险进行分层.国内外大量研究都高度肯定心率减速能力检测对心肌梗死后心脏性猝死的预警价值,该文就心率减速能力检测的方法、优越性及其对心肌梗死后猝死的预警价值予以简单综述.

  • 心率减速力及连续心率减速力对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的预警价值及意义

    作者:曾春芳;李巍景;李尊雄;李天发;林明霞;符达佳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 of rate,DC)及连续心率减速力(heart rate deceleration runs,DRs)对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的预警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116例AMI患者,其中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74例,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42例,对照组为本院同期体检中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10例,均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分别测定DC值、DRs值及心率震荡(HRT)、心率变异性(HRV)值,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MI组DC值及DR4、DR8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DC、DRs预测中、高危患者的比例在AMI组为45.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差异有显著性(P<0.01);AMI组的DC、DRs与HRT、HRV呈正相关;STEMI和NSTEMI患者中高危患者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DC、DRs值能有效评价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筛选出AMI患者猝死的高危人群,预警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对AMI患者预后评价具有良好的临床参考价值.

  • 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变异性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

    作者:郜玲;陈韵岱;石亚君;薛浩;王晋丽

    目的 探讨心率减速力(DC)、连续心率减速力(DRs)及心率变异性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且心电图为窦性心律的患者166例并进行随访.分别以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变异性相关指标作为检验变量,以患者随访期间心源性死亡和心脏不良事件作为状态变量,绘制ROC曲线比较各指标的预警能力,比较其评估价值.结果 共随访(20.5±2.8)个月,随访期间患者发生心源性死亡13例,与未发生心源性死亡组比较,心率减速力及心率变异性中NN间期标准差(SDNN-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2、DR4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4、DR8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4,均大于SDNN-24的ROC曲线下面积0.727.随访期间患者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组与未发生事件组比较,DC、DR2、DR4及心率变异性中相邻NN间期差值的方根(RMSS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9略大于RMSS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4.结论 DC及DRs危险分层对急性心肌梗死猝死高危人群筛选与预警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连续心率减速力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杨红;熊秋霞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连续心率减速力(DRs)的变化,及其心率变异性指标如心率变异性总标准差( SDNN)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AMI患者84例作为AMI组,及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测定2组研究对象的DRs值(包括DR2、DR4和DR8)以及心率变异性指标,将AMI组与对照组按照DRs值的大小分为低危、中危、高危,比较2组中高危患者所占比例,并分析AMI组DRs值与SDNN的相关性。结果 AMI组DR4、DR8、SDN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DR2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中预测到的中高危患者所占比例为4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R2、DR4、DR8均与SDNN呈正相关。结论 DRs值可定量对AMI患者的迷走神经张力进行评估,且与SDNN正相关,或可作为临床预测AMI患者发生猝死的一个新指标。

  • 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发生与自主神经功能的关系分析

    作者:陈芹

    目的 通过分析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心率加速力(AC)、心率减速力(DC)及连续心率减速力(DRs)各项指标情况,探讨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发生与自主神经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8月收治的符合研究标准的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患者44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4例为对照组.根据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计算并比较两组间HRV、AC、DC及DRs.结果 两组间DC、AC、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和HRV的各时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F/H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DR1、DR8和DR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R2、DR3、DR4、DR5、DR6、DR7和DR9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患者表现为自主神经功能受损,且以迷走神经张力减弱为主.

  • 肥厚型心肌病病人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变异性相关性分析

    作者:林宝英;李贵;陈舒玲;金铃胆;郑璇

    目的 分析肥厚型心肌病(HCM)病人心率减速力(DC)、连续心率减速力(DRs)、心率加速力(AC)、心率变异性(HRV),及DC与HRV的相关性,探讨其在评估自主神经功能方面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4月-2016年10月我院符合研究标准的HCM病人53例作为HCM组,健康者59名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机自动检测DC、AC、DRs(包括DR1-DR10)及HRV各项指标,包括时域指标:RR总体标准差(SDNN)、24 h每5 min 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的百分数(pNN50);频域指标:总功率(TP)、极低频功率(vLF)、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及比值(LF/HF).采用统计学分析DC与HRV的相关性.结果 HCM组与对照组比较,DC、AC、DR1、DR3-DR10、SDNN、SDANN、TP、vLF、LF、LF/H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DC与SDNN、TP、vLF、LF、HF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DRs、AC、HRV等指标可有效评估HCM病人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情况.

  • 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心率减速力及连续心率减速力分析

    作者:靳晶;黄丽红

    通过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之间心率变异性、心率减速力及连续心率减速力的差异性,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情况.选择102例2型糖尿病单病种患者与98例体检的健康人分别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计算两组间的心率变异性、心率减速力及连续心率减速力.两组间比较,2型糖尿病组的心率变异性、心率减速力及连续心率减速力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较差,推测2型糖尿病患者预后较差.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部位室性期前收缩窦性心率震荡及连续心率减速力及临床意义

    作者:何晓丹;吕聪敏;汤建民;焦丽华;田晨光

    目的 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T2DM)不同部位室性期前收缩窦性心率震荡及连续心率减速力(DRs)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同步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的582例老年T2DM室性期前收缩患者,根据宽大畸形QRS波形态对室性期前收缩起源部位进行定位,对比不同部位室性期前收缩的窦性心率震荡(震荡起始TO;震荡斜率TS)及DRs指标.结果 右心室流出道、右心室心尖部、左心室心尖部早搏TO、TS、DRs异常率分别为9.6%、13.4%、6.8%,8.5 %、12.0%、4.3%,7.9 %、13.2 %、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流出道期前收缩的TO、TS、DRs异常率分别为23.7 %、29.9%、15.5%,均明显高于以上三个部位(P< 0.05).结论 老年T2DM合并左心室流出道期前收缩患者,窦性心率震荡减弱,DRs降低,易引起恶性心律失常,具有心源性死亡高危性,临床上应给予高度重视.

  • 高血压患者心率减速能力的应用研究

    作者:刘丹;蓝新萍;陈瑞兴;陈丽江;汤琼儒;姚淑贞;陈艳芬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 of rate,DC)和连续心率减速力(heart rate deceleration runs,DRs)指标的变化.方法 选择单纯高血压患者(A1组)、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A2组)、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A3组)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50例,均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观察各组DC、DR2 DR4和DR8值等指标的差异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1组DC、DR2、DR4和DR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2组DC、DR2、DR4和DR8与A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3组上述指标与A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C联合DRs可定量检测高血压患者迷走神经受损情况,并可预警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 心率减速力及连续心率减速力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猝死的预测价值

    作者:宋旷蓉;冷永群;卢佳佳;张硕;涂婉华;叶静

    目的:通过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 of rate,DC)及连续心率减速力(heart rate deceleration runs,DRs)两项检测技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风险分层,探讨其预警猝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确诊为冠心病的心梗患者(AMI 组)与冠脉造影正常的健康人群(正常组)各90例进行对比,行24 h 动态心电图检查,由系统软件自动分析并计算出 DC 值及 DRs 值。结果AMI 组的 DC 值及 DRs 值明显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根据病程划分的 AMI 各亚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程超过6个月风险明显下降;同时,DC 与 DRs 提示的风险越高,即提示病情越重,这与冠脉造影对应的病变数量及范围相符。结论心率减速力与连续心率减速力具有定量、单独分析测定迷走神经的功能,两者联合运用对急性心肌梗死高危人群有较高的预警价值。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连续心率减速力的临床研究

    作者:何文一;邓国兰;王玲莉;宋瑾;侯佳宏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连续心率减速力(heart rate deceleration runs,DRs)危险分层与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DC)、心率变异性总标准差(SDNN)、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以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20例体检者接受24 h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其DC值、DRs、HRV时域指标SDNN以及LVEF;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记录冠脉狭窄程度。按照DRs结果分为低危组(17例)、中危组(15例)、高危组(6例)、对照组(20例),比较4组间年龄、DC值、SDNN、LVEF及冠脉狭窄程度。结果①高危组的年龄比低危组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从对照组到高危组,DC值和SDNN值逐渐降低,高危组与其他3组相比明显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DRs分层与冠脉狭窄程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DRs分层和DC值、SDNN间有显著相关性,均能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迷走神经张力,联合应用可提高心肌梗死后猝死的预警。

  • 心率减速力与连续心率减速力的新进展

    作者:刘衍恭;田立;郑明奇

    心血管系统的生理活动受自主神经系统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将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 of rate,DC)与连续心率减速力(heart rate decelera tion runs,DRs)测定操作简便、结果稳定可靠,是优良的自主功能监测手段。它们在心肌梗死、房颤、心脏瓣膜病中联合其他指标可显著改善危险分层效率及预后评估效果,为高危患者提前示警。此外,DC 与心肌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也有一定的关联,但具体临床意义及价值仍有待进一步研究。DC 与 DRs 检测是极具临床价值及发展潜力的心电监测手段,值得在临床中广泛使用及进一步研究扩展。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连续心率减速力的研究

    作者:左萍;杨晓云;黄芬;徐春芳;王铁锚

    目的 探讨国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连续心率减速力(DRs)的变化及其与心率变异性(HRV)之间的关系.方法 102例AMI患者和100例正常人接受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测定两组的DRs值(DR2,DR4,DR8)及HRV时域指标(SDNN,SDANN),比较两组的DRs值,并对AMI患者的DRs与HRV时域指标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AMI组的DR4值明显小于正常组(0.4002%±0.2461% vs.0.7627%±0.3164%,p<0.001);DR8值亦小于正常组(0.0086% vs.0.02%,p<0.001);DR2值则与正常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8.0441%±2.1567%vs.8.3860%±1.7074%,p=0.214).DRs预测中、高危患者的比例在AMI组为39.2%,明显高于正常组的4%(p<0.001);AMI组的DRs与SDNN、SDANN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AMI患者的DR4及DR8值明显降低,与SDNN及SDANN呈正相关,提示DRs可定量评估AMI患者迷走神经张力,或可成为预测国人心梗患者发生猝死的又一新指标应用于临床.

  • 猝死预警新技术:连续心率减速力测定

    作者:郭继鸿

    2006年,德国慕尼黑心脏中心的GeorgSchmidt与BauerA在著名的Lancet杂志发表了题为"心率减速力预警心梗后猝死高危患者"的文章,这是一种定量检测体内自主神经功能,尤其是迷走神经功能障碍,进而预警心脏性猝死的新技术.随后,这一无创心电检测技术迅速在临床推广与应用.

27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