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作者:王雪梅;刘佳乐

    目的 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腔隙性脑梗死61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 例和对照组30 例,两组均给予基础疗法,治疗组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疗程均为14d.于治疗前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14d 后,治疗组治疗后NIHSS 评分由(9.5±2.3)分降至(2.6±2.0)分,临床有效率为90.32%(28/31);对照组NIHSS 评分由(9.4±2.1)分降至(5.4±2.4)分,临床有效率为53.33%(16/30),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及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腔隙性脑梗死效果显著,能明显的改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 益红抗脑栓胶囊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纯运动性轻偏瘫的临床研究

    作者:周纪东

    随着临床上对腔隙性脑梗死纯运动性轻偏瘫(pure motor hemiparesis,PMH)治疗效果的不断重视,应用益红抗脑栓胶囊治疗得到进一步效果.对PMH的治疗主要是依靠对病因的彻底探讨,根据治疗原则来确定其临床价值.该研究通过对浙江省奉化市人民医院2013年3月-2014年9月178例腔隙性脑梗死纯运动性轻偏瘫病患分别采用益红抗脑栓胶囊和脉栓通胶囊治疗,对治疗后的有效性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对比.后发现益红抗脑栓胶囊在应用过程中安全性高,治疗的有效性比例更大.并且有利于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稳定,对神经功能的修复作用更大.因此,临床上应推广应用益红抗脑栓胶囊治疗PMH.但药物之间的总体的差异还需进一步对比,以保证临床疗效.

  • 脑梗死和脑出血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试行)

    作者:赵建国;高长玉;顼宝玉;孙怡;韩景献

    脑梗死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梗死、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等;脑出血系指非外伤性原发于脑实质内的出血.无论是脑梗死或脑出血,按其临床表现多属于中医学中风病范畴,统称为脑卒中.本标准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依据国内外脑卒中诊断标准,结合临床经验,以及我国对脑梗死、脑出血中西医结合诊断的临床和研究实践制定.

  • 张觉人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经验

    作者:丁念;张觉人

    武汉市中医医院张觉人主任医师业医30余载,临床擅长治疗脑病、老年病.张老师在继承古人经验基础上能集诸家之长,运用脑病四法,防治腔隙性脑梗死,效果甚佳,现介绍如下.

  • 僵蚕为主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

    作者:韩淑凯;杨新伟

    僵蚕,因其既能止痉熄风,又善化痰除湿,故对脑卒中后引起的假性球麻痹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现介绍如下.患者王某,男,57岁,2006年11月9日初诊.患者因右侧肢体无力逐渐加重4天,伴吞咽困难,不能进食而人院.察脉弦,舌边紫暗、苔薄黄.头颅CT示:双侧基底节区及左侧放射冠区腔隙性脑梗死.给予常规治疗后,其他症状恢复,惟吞咽困难,不能饮食.给予加味止痉散口服(僵蚕15g,全蝎6g,蜈蚣2条,桃仁6g,黄芪10g,当归6g,生地黄10g,白芍6g,粉碎,混匀,过筛),每次10g,每日2次,10日为1个疗程,服药20余日,症状明显缓解,半年后随访未再复发.

  • 腔隙性脑梗死伴发焦虑、抑郁的中医证候研究

    作者:韩振蕴;苏芮;扎娃;范吉平

    目的 研究腔隙性脑梗死(LI)伴发焦虑、抑郁的中医证型分布特征.方法 将依据公认的诊断标准和辅助量表筛选的LI患者分为LI伴发焦虑抑郁组、单纯LI组,采取病例对照研究,进行量表评分和证候学观察.结果 共收集到符合LI诊断的患者43例,其中LI伴发焦虑或抑郁的患者26例,占60.5%,单纯LI患者17例,占39.5%.两组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无明显差别(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阴虚阳亢证、血虚证与LI后抑郁的发生相关,阴虚阳亢证与LI后焦虑相关.结论 单纯LI与LI后焦虑、抑郁的中医证候分布无明显差别,LI后抑郁多见阴虚阳亢证与血虚证,LI后焦虑多见阴虚阳亢证.

  • H型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Hcy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作者:刘涛;刘宗涛

    目的 观察H型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简称腔梗)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yperhomocysteine,Hcy)的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入选的高血压合并腔梗患者,依据Hcy水平分为H型高血压合并腔梗组(Hcy≥10μmol/L,H型高血压组,n=120);普通高血压合并腔梗组(Hcy< 10μmol/L,普通高血压组,n =120);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n=115).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各组受试者Hcy的水平,同时检测一般生化指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各组受试者颈动脉IMT.结果 H型高血压组的颈动脉IMT水平明显高于普通高血压组及对照组[IMT:H型高血压组(1.37±0.20)比普通高血压组(1.15±0.18)比对照组(0.57 ±0.22) mm,P<0.001;Hcy:H型高血压组(19.2±3.5)比普通高血压组(9.2±1.4)比对照组(9.0±1.3).μmol/L,P<0.001];Pearson线性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合并腔梗患者的Hcy水平与IMT呈正相关(r=0.413,P<0.05),H型高血压组相关性更大(r=0.585,P<0.05).以IMT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Hcy(β=0.535,P<0.01)是颈动脉IMT的影响因素.结论 高血压合并腔梗患者血浆Hcy水平升高与颈动脉IMT增厚呈正相关.H型高血压合并腔梗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更显著.

  •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与脑白质病变发生的关系

    作者:陶永;霍颖超;符晓艳;王羚入;朱洁;周华东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各动脉狭窄与脑白质病变(WML)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3月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79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2例,女157例,平均年龄(66.2±7.9)岁。采用头颅 MRI评估有无 WML 并进行分组:WML 组164例、无 WML 组115例。应用64排螺旋 CT 进行颅内血管造影检查,并参照症状性颅内动脉疾病华法林-阿司匹林研究方法评估颅内动脉狭窄率(管径狭窄率≥50%诊断成立)。 logistic 回归分析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各动脉狭窄与 WML 发生的关系。结果279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颅内动脉狭窄68例(24.3%),其中 WML 组有51例、无 WML 组有17例。与无 WML 组患者比较, WML 组平均年龄更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既往卒中史、颅内动脉狭窄患病率更高(P 值均<0.05)。 WML 组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16.5%(27/164),较无WML 组的7.0%(8/115)更高(χ2=5.568,P <0.05)。在调整了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既往卒中史这些危险因素的影响后,logistic 回归显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大脑中动脉狭窄与 WML 发生风险有关(OR =2.13,95% CI 1.18~3.25,P <0.05)。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大脑中动脉狭窄可能是促进 WML 发生的危险因素。

  • 鼻脑型毛霉菌病二例

    作者:何春燕;金玉兰;刘红刚

    例1女,77岁.因2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前额剧烈头痛,恶心、呕吐、不敢睁眼,走路如踩棉花,于2006年4月人院检查.既往有高血糖病史1年余,未曾确诊为糖尿病.实验室检查:尿糖(3+),尿酮(-),尿蛋白(+);血糖21.4 mmol/L,糖化血红蛋白12.5%.住院期间右眼睑肿胀,睁眼困难,视力下降、眼球固定,视力进行性下降至完全无光感.颅脑MRI:双放射冠异常信号,考虑为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可能性大;双基底节多发腔隙灶,枕大池扩大,考虑为蛛网膜腔囊肿可能性大;双筛窦及上颌窦黏膜肥厚.右眼眶CT:双眼睑增厚,双侧眶隔脂肪疝,双泪腺脱垂,右侧后筛及蝶窦炎,右鼻息肉.右眼B超:右眼球后异常低回声区.先后请内分泌科、眼科、耳鼻喉科多次会诊,诊断为高血压,Ⅱ型糖尿病,眶尖综合征,右筛窦、蝶窦炎,右鼻息肉.临床进行降压、控制血糖、抗炎对症治疗.

  • HLA-DQA1*0301及*0103与腔隙性脑梗死和原发性高血压的遗传易感性研究

    作者:沈乃莹;闫征;何培英;金宇安;王申五

    目的针对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stroke, LS)和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 EH)及多基因致病特点,进行 HLA-DQA1 位点的基因分型,分析其遗传易感性. 方法采用PCR-SSP方法对62例LS、52例EH和64例正常对照进行HLA-DQA1位点的基因分型. 结果① HLA-DQA1*0301等位基因与LS及EH呈显著正相关.② HLA-DQA1*0103等位基因与LS及EH呈显著负相关. 结论 HLA-DQA1*0301等位基因与LS及EH的发病有一定的关联,而HLA-DQA1*0103等位基因可能是LS及EH的保护性基因.

  • 老年腔隙性脑梗死与血脂相关性研究

    作者:何正初;梅徽

    目的 探讨老年腔隙性脑梗死(LI)与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 检测110 例老年LI患者血清血脂6项指标水平,并与对照组75例结果进行比较.具体检测的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及载脂蛋白B100(ApoB100).结果 老年LI组TG、TC、LDL-C、ApoB100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ApoA1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老年LI患者存在脂质代谢紊乱,其中TG、TC、LDL-C及ApoB100水平与疾病呈正相关,HDL-C、ApoA1水平与疾病呈负相关.

  • 腔隙性脑梗死60例临床分析

    作者:吴文军

    目的分析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近年来60例经CT证实内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的资料,对易患因素、梗死部位、临床表现及预后加以分析.结果腔隙性脑梗死易发于高血压病(56.7%)、糖尿病(18.3%)、冠心病(13.3%),高脂血症(8.3%)患者;病变部位以基底节为多(34.5%);单个梗死灶43例(71.7%),2个以上梗死灶为14例(28.3%).结论腔隙性梗死患者病灶多位于基底节,预防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对控制本病有重要的意义.

  • 腔隙性脑梗死62例临床观察

    作者:巢玉玲

    目的 探讨腔隙性脑梗死(LI)的诊断及对老年人的危害性.方法 回顾性总结自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份住院62例LI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住院次日行空腹及餐后2 h血糖血脂分析等检测,对血压过高及血压波动大的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检查,有12例患者进行超声诊断仪检查双侧颈动脉.结果 经CT检查46例LI为多发性,16例为单发性,有12例行超声诊断仪检查双侧颈动脉,发现有9例存在不同程度血管腔内有斑块、狭窄,经综合治疗后,单发性LI症状改善明显,尤其肢体功能恢复良好;而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心功能不全者,效果较差,亦有无改善者.多发性病灶46例患者大部分较入院时症状有改善,但有伴发病者症状改善不明显.结论 LI是危害老年人的常见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化,易多发,积极有效地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是防止腔隙性脑梗死的重要措施.

  • 腔隙性脑梗死发病因素分析

    作者:王瑞霞

    腔隙性脑梗死是国人中常见的缺血性脑卒中类型.在我国,有资料显示腔隙性脑梗死在脑血管疾病中占19%,可见腔隙性脑梗死在脑血管疾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院2005~2007年收治腔隙性脑梗死50例,现将相关发病因素分析如下.

  • 时间护理对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疗效的影响

    作者:黄彩颜;徐蕊;柯金河

    目的 探讨时间护理对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疗效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62例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时间护理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时间护理组根据患者的生理或病理时间规律特点给予调整服药时间及早期肢体功能训练,指导患者进食和睡眠等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按传统时间给药及常规护理,随访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时间护理组患者疗效评价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7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护理组患者因脑血管意外事件复发再入院7例占23.33%,对照组再入院18例占5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掌握人体生理病理的时间节律特点,对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时间护理,能明显地提高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疗效以及减少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 1例全盆底重建术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腔隙性脑梗死老年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白莹;杨秀慧;赵迪;崔欣

    患者女,76岁,孕6产5,均为足月顺产,14岁月经初潮,规律5~7 d/28~30 d,绝经年龄52岁。自56岁始出现咳嗽时漏尿,并进行性加重,到73岁时直立行走时即有不自觉尿液溢出,需常年佩戴尿垫,同时自觉有物体自阴道脱出。46岁诊断为高血压,予硝苯地平10 mg 3次/d,万爽力2片3次/d,血压控制在120~140/70~90 mm Hg(1 mm Hg =0.133 kPa)。53岁诊断为糖尿病,予阿卡波糖50 mg 3次/d于三餐前口服,血糖控制良好。既往史:72岁诊断为腔隙性脑梗,经溶栓抗凝治疗6个月,已愈,无肢体活动障碍,生活可自理。家族史:父系亲属有3人患有糖尿病,母系亲属2人患高血压。2012年11月8日患者因压力性尿失禁,子宫脱垂Ⅱ度,阴道前后壁膨出重度,为行手术治疗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妇科。2012年11月15日,我院妇科、内科、神经内科、麻醉科及ICU联合讨论,针对其高血压,完善超声心动检查,仍服用拜新同30 mg 1次/d、万爽力2片3次/d,控制血压在140/80 mm Hg;针对其糖尿病,通过饮食和阿卡波糖50 mg 3次/d,调节血糖:餐前4.0~5.0 mmol/L,餐后7.3~11.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为5.8%;针对其腔隙性脑梗,重复头颅CT,仅见轻度脑萎缩,无特殊处理,为预防术中出血,停用肠溶阿司匹林1周;为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予抗栓袜外穿。于2012年11月22日在全麻下行阴式子宫全切除术+全盆腔重建术,术中全程心电监护,控制输液量和速度,保持血压平稳,手术历时80 min,出血80 ml,留置导尿管。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予抗栓袜外穿。术后采用有针对性的加强护理,术后第1天ICU全天给予吸氧,心电监护,恢复口服降压药及肠溶阿司匹林抗凝,抗栓袜外穿,每2小时进行四肢按摩15 min,每瓶输液后测血糖,术后第2天始,及时应用镇痛药,避免疼痛对心脏的刺激,协助翻身,拍背,吸痰,起床活动,每日外阴冲洗2次,避免感染及血栓形成,测血压3次/d,恢复饮食后每餐后测血糖,调整降糖药用量,控制血糖波动,第2天排气,第3天拔尿管,测残余尿30 ml,第5天体温正常,平安出院。

  • 屏气试验在指导老年高血压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降压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庞国防;吕泽平;杨珈玲;胡才友;江文宇;韦德湛;潘文晶

    目的探讨屏气试验(BHT)作为指导老年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简称实验组)降压治疗辅助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实验组在不同血压水平下分别进行屏气试验,利用TCD测定其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明显降低(P<0.01);而降压治疗前、后Vm无统计学差异(P>0.05);(2) 闭气指数(BHI)及Vm上升率检测:实验组降压治疗前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平均动脉压(MAP)下降约12.7 %时,较降压治疗前有所改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MAP下降约22.6 %时,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 (3) 在12.7 % 和22.6 % 的降压幅度分别有6%和19%患者出现BHI及Vm上升率下降,但两者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实验组存在明显的脑血流灌注下降,脑血管反应性降低;持续较低的降压治疗总体是有益的,但需注意个体化原则;屏气试验可作为指导降压治疗的辅助检查之一.

  • 老年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咽期吞咽功能的表面肌电特点

    作者:王珧;刘莉;饶江;黄绍春;章洁;邵伟波

    目的 利用表面肌电(sEMG)技术观察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咽期吞咽相关肌群在不同吞咽模式下肌电活动的特点.方法 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连续性收集临床诊断为LI且无吞咽障碍主诉老年患者(LI组)32例以及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老年人(正常组)30例.应用表面肌电技术与分析系统,记录受试者不同吞咽模式下舌骨下肌群、颏下肌群肌电活动振幅的均方根(RMS).结果 两组组内舌骨下肌群、颏下肌群RMS在不同模式下均存在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F>110.67,P<0.001).放松模式和干吞咽模式下,两组间舌骨下肌群、颏下肌群RMS均无显著性差异(t<1.484,P>0.05).20 ml含水吞咽模式下,LI组颏下肌群RMS明显低于正常组(t=3.334,P<0.01),舌骨下肌群RMS有降低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t=1.871,P>0.05).100 ml连续饮水模式下,LI组舌骨下肌群、颏下肌群RMS均明显低于正常组(t>3.118,P<0.01).结论 无症状LI患者吞咽功能较正常同龄人减退;sEMG技术可用于对其吞咽功能进行评估.

  • 不同类型脑梗死急性期动态血压变异性分析

    作者:鲍瑞雪;张通;王志;何威;朱颖

    目的 探讨不同脑梗死类型患者血压变异性(标准差/均值)的特点.方法 监测发病24 h内脑梗死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动态血压情况.比较腔隙性脑梗死、非腔隙性脑梗死及对照组动态血压变异性的差异.结果 腔隙性脑梗死组24 h、昼收缩压变异系数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其他两者之间变异系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血压的波动性可能对小动脉的影响大于大、中动脉.

  • 不同部位初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段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作者:赵建功;贾建平;王伟

    目的 研究初次发病的腔隙性脑梗死(LI)不同时段、病变部位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136例初次发病的LI患者,于发病后72 h内、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进行神经心理测试,观察不同时段、部位与认知的关系,并与76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 记忆力:72 h内,各部位(基底节、放射冠、额叶、颞叶、顶叶、侧脑室旁、半卵圆中心、丘脑)LI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2周、1个月、3个月时,某些部位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6个月时所有部位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语言:72 h、2周和1个月时,所有部位的语言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3个月、6个月时,某些LI部位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践能力: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各时段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注意力:72 h内,各部位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2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某些部位的注意力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定向力:LI对定向力影响不显著.结论 初次发病的LI在疾病不同时段各个部位都损害了认知功能,定向力保留,提示LI与认知障碍关系密切,值得重视和干预.

1086 条记录 4/55 页 « 12345678...545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