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主动脉球囊反搏新临床研究回顾

    作者:吴英乐

    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已在临床使用数十年,但一直缺乏相关的随机临床试验证据,既往相关的研究多为非随机试验及观察性研究.在近几年内,IABP相关的多中心随机临床实验结果相继发表,然而研究结果却与普遍理解的IABP应有的生理方面获益不相符.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不伴休克及高危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使用IABP辅助均未达到实验预期的结果.但在这些研究中使用IABP有长期获益的趋势,且实验结果提示对于部分患者,选择使用IABP可以得到临床获益且得到较好的血流动力学支持.表明对于IABP的进一步评估和临床研究应该以患者为中心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且使用应达到大的生理获益.现就近几年IABP相关的随机临床实验予以综述.

  • 右冠状动脉慢性闭塞及左冠状动脉主干次全闭塞致急性心肌梗死一例

    作者:张桂敏;刘曼;段冰松;宋怡;陶杰;杨百晖;蔡冰

    患者男,65岁.因反复心绞痛3年、加重伴心悸3 d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收入院.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确诊为冠心病、右冠状动脉(RCA)慢性闭塞、左冠状动脉主干严重狭窄达管腔的95%,给予抗凝、扩张冠状动脉药物治疗并尽快完善术前准备.入院后第3 d夜里,突发持续剧烈的心绞痛,大剂量硝酸甘油微泵输注难以缓解,急诊心电图和发病后3h心肌酶学检查提示急性心肌梗死.由于患者循环相对稳定,在备好主动脉球囊反搏的同时于发病后6h在全身麻醉下行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术中探查见RCA主干完全闭塞,切开后远段通畅且有少量回血,后降支与左心室后支纤细;左前降支(LAD)与第一钝缘支(OM1)切开后近端仅有少量来血,远段尚通畅.采用Octopus固定靶血管,切取3段大隐静脉,按1mg/kg肝素化,在心脏不停跳下分别行LAD、RCA和OM1与升主动脉的旁路吻合.手术经过顺利,术后心电图ST段逐渐恢复正常,心绞痛完全缓解,生命体征平稳,于术后第10 d康复出院.

  • IABP治疗1例重症TOF根治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护理

    作者:范冬梅

    目的:探讨IABP在心脏直视手术后的疗效,以及在应用过程中的观察与护理.方法:观察心脏直视手术后的患者应用IABP增强心肌收缩力,稳定血流动力学,改善心肌供血,了解心脏功能恢复情况,逐渐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制订严密的护理方案,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结论:对于严重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由于心脏术后心肌收缩力、血流动力学状态严重障碍发生心肌缺血而导致供氧不足,心源性休克或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等,使用IABP后可改善心脏及全身情况,提高心脏直视手术的成功率,而心脏直视手术应用IABP的观察与护理是对手术成功的保证.

  • 急性心肌梗死IABP植入术后的临床护理

    作者:周婷;周莲;赵兰;彭艳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植入术后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 对我科2013年1月~7月收治的2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IABP及综合性治疗,结合专科特点,加强病情观察和生命体征监测,做好管路护理、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结果 22例患者应用IABP治疗过程中,16例为支架植入术中和术后应用,拔管后平均15天好转出院;3例于病情稳定后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2例因并发多器官衰竭,终抢救无效死亡;1例因经济原因而放弃治疗.结论 IABP植入术结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做好并发症的护理和预防,包括血管并发症、感染和球囊破裂,同时做好病情监测、体位护理和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心肌缺血、缺氧,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左心室功能,终提高患者生存率.

  • 主动脉球囊反搏在重症冠脉搭桥术后的护理

    作者:张百灵;胡雁秋;卜丽芬;丁英龙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简称IABP)为左心室辅助装置之一,可通过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和降低心脏后负荷来改善心肌的氧供需平衡,增加心输出量,增加缺血心肌的灌注,促进左室功能恢复[1],对重症冠脉搭桥术后合并低心排(射血分数(E F )<0.30)或脱离体外循环机困难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IABP ),能有效减轻心脏泵血负荷,同时显著增加冠状动脉供血,增加侧枝循环,明显降低病死率。对于提高重症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IABP在高危PCI术中的应用与护理

    作者:蔡秀华;员凤英;陈贤娣;苏绮文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在高危PCI术中的护理措施.方法 26例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在PCI术前或术中均应用了IABP,应用Datascope System 98或Datascope System 100型反搏仪,采用34~40 ml型球囊,26例患者均进行经皮冠状动脉扩张术(PTCA)和支架术.结果 26例患者在IABP的辅助下顺利完成PCI手术.结论 IABP的有效实施与护理质量有着较强的相关性,术中密切配合、术后严密观察是确保IABP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

  • 主动脉球囊反搏在心脏术后心功能低下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

    作者:贾琦

    目的 观察主动脉球囊反搏在心脏术后心功能低下患者的应用,总结护理方法.方法 对30例心脏术后心功能低下的患者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观察心率、尿量改变,放置漂浮导管测量连续心排血量(CCo)、心脏指数(CI)、有创动脉收缩压(SABP)、有创平均动脉压(MABP)、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及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结果 经过精心护理,28例患者在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心功能不同程度改善,心率减慢,尿量增多,CCo、CI、SABP、MABP、SvO2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而PCWP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2例患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法,对提高主动脉球囊反搏成功率,改善心脏术后患者低下的心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的护理

    作者:王晓玲;杨小芳

    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的工作原理为将动脉收缩压力波的相位延迟到舒张期,从而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1].IABP首次在临床用来抢救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顽固性休克的病人,它能使75%的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得到改善.但由于当时还没有心肌再血管化技术,病人的生存率仍然较低(<20%).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能重建大多数病人的冠状动脉血流,IABP能够在血管重建术前后提供稳定的血流动力学,两者联合应用可使病人的生存率提高到50%左右[2].我院2005年4月~2006年6月应用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行PTCA及支架植人术患者,取得良好的成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主动脉球囊反搏的护理现状与进展

    作者:丁泽林;林丽霞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简称IABP)为左心室辅助装置,1967年,Kantrowitz首次在临床应用并获得成功[1].初,由于血运重建术没有普遍展开,IABP虽可以暂时改善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状况,但不能降低病人的住院死亡率;80年代以后,随着溶栓治疗、PTCA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的广泛展开,IABP的使用逐渐得益,如今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现对其研究及临床应用和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 主动脉球囊反搏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应用

    作者:付娟娟;光雪峰;张川荛;赖碁;张小勇;廖祁伟

    目的 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通过对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院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38例的回顾性分析,比较药物辅助IABP泵治疗前,治疗24小时后,拔泵后HR,EF,CI,SBP,NT-proBNP值以及临床体征的变化.结果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在药物辅助IABP治疗后HR,EF,CI,SBP,NT-proBNP值较IABP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下壁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药物辅助IABP治疗,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减少住院天数,提高生存率.

  • 分析主动脉球囊反搏对急性重症心肌炎并心源性休克治疗的影响

    作者:王理亚

    目的 对主动脉球囊反搏在急性重症心肌炎并心源性休克治疗中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 对我院76例急性重症心肌炎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与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每组各38例,后对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取得的总有效率(92.11%)显著优于对照组(73.68%),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重症心肌炎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以主动脉球囊反搏进行治疗,可实现治疗效果的进一步提升,对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具有积极意义,可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 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效果

    作者:余海佳;董淑娟;李静超;宋慧慧;杨亚攀;楚英杰

    目的 探讨联合运用主动脉球囊反搏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本院2016年7月~2017年12月接收的82例经临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资料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观察组采用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对两种治疗方案下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心功能改善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与同时期的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的FS、LVEF均显著更高(P<0.05);LVESV、LVEDV、LVDs、LVDd均明显较低(P<0.05).结论 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与经皮冠脉介入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治疗中,可取得更好的效果,患者心功能指标改善更为显著,值得应用.

  • 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结合血管重建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泵衰竭患者的效果

    作者:崔海明;杨靖;任雨笙;梁春;潘晓明;樊民;吴宗贵

    目的:观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结合血管重建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泵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2004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确诊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泵衰竭并应用IABP的住院患者75(男54,女21)例.按是否做血管重建术分为两组:血管重建组和非血管重建组.所有患者均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IABP,所用反搏仪为AUTO CAT2或Datascope 98 system,血管重建组并行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或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结果:全部75例患者中,IABP反搏时间2~336(90 ±75)h;死亡22例,病死率29%;血管重建组中63例行PCI术,1例行择期CABG,术后死亡14例,病死率22%;非血管重建组中死亡8例,病死率73%.血管重建组的病死率显著低于非血管重建组(P<0.01),并发症共5例,发生率7%.结论:在IABP的支持下,积极进行血管重建治疗可以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泵衰竭患者的住院期间病死率.

  • 一例心源性休克患者行IABP、ECMO治疗的护理

    作者:张华睿

    目的:总结心血管病术后联合应用IABP、ECMO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对于一例我科急性广泛前壁心梗行ECMO IABP 的PCI 术后患者,结合日常护理工作和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护理对策。结果患者病情平稳,治愈出院。结论完善的监护技术、严密的观察、有效的护理是提高循环辅助治疗技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 10例急性心肌梗死伴休克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护理体会

    作者:詹艳萍;赵洁;陈树敏;姚艳华;姜莉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伴休克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的治疗效果及护理经验,包括术前准备、术后护理、观察指标等.结果:有效9例,因恶性心律失常死亡1例.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伴休克病人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后,通过精心的护理对于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心血管科护士尤其是CCU护士应掌握其使用和护理方法,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成功率.

  • 主动脉球囊反搏辅助治疗高危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志敏;李显刚;颜涛;符炜

    目的 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治疗中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集我院心内科2010年10月~2016年3月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年龄大于65岁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置入IABP组为试验组及未置入IABP组为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使用IABP前后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及心功能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多巴胺使用时间、休克纠正时间、在ICU治疗时间、血乳酸水平、30 d死亡率.结果 实验组在使用IABP后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及心功能较使用前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两组患者多巴胺使用时间、休克纠正时间、在ICU治疗时间、血乳酸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ABP组30 d死亡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中使用IABP,能迅速稳定血流动力学及改善心功能.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及稳定内环境,降低死亡率.IABP安全性及有效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14例体会

    作者:孙建;李江

    随着冠心病介入性诊断与治疗的不断发展,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引起的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并收到较好的疗效,是临床抢救左心功能衰竭及低心排综合征有效的辅助循环方法。

  • 主动脉球囊反搏在急危重患者行PCI的治疗及护理

    作者:赵晓清

    目的:探讨急危重患者行PCI植入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的治疗及护理。方法对30例急危重患者行 PCI应用 IABP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平均 IABP持续时间(3.8±2.4)d,平均住院时间为(16.1±15.1),死亡2例(6.6%)。发生直径>5cm血肿1列,肢体缺血1例。结论主动脉球囊反搏是治疗急危重患者成功的有效措施。术前正确的置管,适当的抗凝,术后规范化监测和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率。

  • 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护理

    作者:方晋;拓丽丽

    心源性休克主要的病因是急性心肌梗死,也是心肌梗死的主要死因.本病发病急骤,来势凶险,病死率极高.近年来由于早期再血管化治疗、IABP及多功能漂浮导管的应用, 使得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下降.我院收治一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通过早期诊断、急诊血运重建、早期气管插管辅助通气、联合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进行循环支持等技术成功挽救了患者生命.

  • 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

    作者:王淑艳;李春梅;陈春玲;李冬梅

    目的 探讨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6月对我院6例急性心肌梗死致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并精心护理.结果 本组患者治疗成功,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好转,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减少.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治疗过程中应严密监测病情变化,给予科学规范的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以确保主动脉球囊反搏的有效实施.

210 条记录 10/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