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左心室室功能不全类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预后分析

    作者:马中原;何亮;张总刚;唐和年;李明

    目的 分析左心室室功能不全类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预后.方法 2000年11月- 2010年12月,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128例左心室射血分数≤35%的冠心病患者在非体外循环或体外循环下行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合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分析术后早期并发症、病死率、左心室射血分数等相关结果.结果 术后早期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径均显著改善(P<0.05),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泵能够降低术后早期病死率,术后呼吸道感染、肾功能不全为主要并发症.结论 术前严重左心室功能不全与术后早期死亡原因无关,术前药物调整心功能,严格控制血压、血糖、心率平稳,术后积极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是降低早期病死率的关键.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的预后分析

    作者:马中原;张玫;张总刚;唐和年;刘筠

    目的 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的预后进行分析,评估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2011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冠心病患者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的情况,结合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分析术后早期并发症、病死率、左心室射血分数等相关结果.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14例.43例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辅助且无严重并发症(恶性心律失常、肾功能不全),术前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为(46.0±1.8)%,术后早期为(50.0±2.7)%(P<0.05);术前平均左心室舒张末径(66.0±4.1) mm,术后早期为(53.0±2.8) mm (P<0.05).25例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出现了严重并发症.结论合理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能够降低术后早期病死率,术后呼吸道感染、肾功能不全为主要并发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积极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能降低早期病死率及改善心功能.

  • 体外循环术后周围神经损伤6例

    作者:漆一伟;刘传绶

    我科自1993年1月至1998年1月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发生周围神经损伤6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6例病人中风湿性心脏病2例,前壁急性心肌梗塞、不稳定心绞痛,冠状动脉双支病变,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Ⅱ孔型房间隔缺损各1例.4例合并高脂血症或高血压.全组行冠状动脉主动脉搭桥术3例,其中1例加行室间隔缺损修补、室壁瘤切除术;行双瓣替换术,二尖瓣替换术、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各1例.主动脉阻断24~162分钟,体外循环时间51~230分钟;2例经股动脉插管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所有病人术前运动系统及神经系统检查均正常,术中损伤右侧尺神经2例,左侧腓总神经2例,右侧及双侧腓总神经各1例.术后平均卧床时间9天.1例卧床16天者死于败血症;1例于术后即发现足下垂,其余4例均于术后3~4天出现临床症状.

  • 护理干预对置入主动脉球囊反搏老年患者舒适感的影响

    作者:曾晓花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置入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辅助循环后舒适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本科室行IABP辅助循环患者60例,均经右股动脉置入并要求术肢制动。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波动式气势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波动式气势床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满意度。结果经舒适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舒适满意度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置入IABP后长期卧位的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舒适满意度,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

  • IABP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治疗中的运用分析

    作者:韩艺辉;杜铮;刘丹

    目的 探讨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治疗中,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接诊IABP治疗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32例作为IABP组,另选取同期非IABP治疗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尿量变化以及CI、LVEF、NT-proBNP、SCr变化,统计30 d死亡率.结果 IABP组术后平均动脉压、尿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IABP组术后LVER、C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BNP、SCr低于对照组(P<0.05);IABP组30 d死亡率为21.88%,对照组死亡率为50.00%(P<0.05).结论 通过使用IABP可在短时间内较好的实现对AMI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体征的稳定,同时实现对30 d死亡率的降低.

  • 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心源性休克预后分析

    作者:蒋小伟;曾惠清

    目的 探讨分析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心源性休克预后情况,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择心源性休克患者3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机械通气治疗,观察预后情况,并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中心静脉压、血液pH值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有效率73.63%.与治疗前对比发现,患者治疗后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血液pH值明显提高,中心静脉压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心源性休克可起到良好的效果,对患者预后有益.

  • 主动脉球囊反搏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作者:刘伟斌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7年10月~2014年4月收治的38例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病情与治疗情况,采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并发症等。结果5例(13.16%)患者院内死亡,11例(28.95%)患者出院1年后死亡。男女两组患者的病情特征及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源性休克与非心源性休克患者的院内死亡率与1年后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好转,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例患者血小板计数进行性下降,2例球囊破裂,并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特别是合并心源性休克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采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能够促进血流动力学状态的稳定,争取足够的时间为患者进行血运重建,进而降低死亡率。

  • 主动脉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张景文;程王生

    目的 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和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入院的确诊为AMI 32例患者,均在我院行IABP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研究组),并选取同时期在本院接受常规治疗的AMI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并且对比分析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流动力学改变明显,并且研究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均无死亡病例.其中研究组术后9例出现并发症,术后住院期间告危6例,死亡4例;对照组术后16例出现并发症,告危患者11例,死亡7例.结论 AMI患者行IABP可取得显著效果,且术中安全,术后并发症少,突发AMI的死亡率降低.

  • 主动脉球囊反搏在冠脉介入治疗后心功能低下患者的应用与护理

    作者:吴伟;马忠华

    目的:总结分析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在冠脉介入治疗后心功能低下患者的应用与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对28例Pci术后心功能低下的患者应用iaBP,通过监测iaBP使用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尿量及心率,分析iaBP的疗效。结果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但3例因休克后有严重多脏器功能衰竭未纠正而死亡,余25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并精心护理后康复出院。结论 iaBP在Pci术后心功能低下患者应用效果明显,疗效好。而积极有效的护理,对提高主动脉球囊反搏成功率,改善Pci术后患者低下的心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 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球囊反搏病人焦虑状况及心理护理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病人的焦虑状况与心理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将近两年到我院行 IABP 治疗的48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纳入研究,同时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按常规 IABP 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增加心理护理,研究两组的临床施护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焦虑程度无或轻度、中度和重度例数对比相仿(P>0.05),经护理后两组的焦虑状况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无或轻度焦虑例数相比对照组更多,中度焦虑例数更少(P<0.05),而重度焦虑两组对比相仿(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行 IABP 治疗期间普遍存在焦虑状况,经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其焦虑情绪,值得加强普及。

  •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的护理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泵衰竭病人使用 iaBP,加强术后观察和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病人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21例康复出院,1例因多脏器衰竭死亡。结论加强 iaBP 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急诊介入联合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

    作者:崔丽丽;黄伟剑;李晟;周浩;吴高俊;李海鹰

    目的 本项研究主要探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时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联合或不联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对院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77例(男性67例,女性10例)2006年1月~2012年10月期间置入IABP的AMI并发CS病例,分成两组,A组(n=47)为行支架术组,B组(n=30)由于血栓负荷重、复杂多支或严重狭窄病变未行支架术组.观察指标为狭窄血管数目,术后罪犯血管远端血流TIMI分级,在院死亡.结果 冠脉造影结果:3支病变发生率:A组31.9%,B组63.3%,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术后罪犯血管远端血流TIMI<3级:A组10.6%,B组26.7%,无统计学差异(P=0.20).在院病死率:A组44.7%,B组56.7%,总病死率49.3%,无统计学差异(P=0.39).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术后罪犯血管远端血流TIMI<3级(OR =2.14,95% CI:1.76~41.40)可作为AMI合并CS病人在院死亡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诊介入治疗AMI合并CS,支架术或未行支架术的预后可能取决于术后冠状动脉的再灌注,术后罪犯血管远端血流TIMI<3级可作为AMI合并CS病人在院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 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25例急性重症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彭晓燕;叶少武;陆兆华;卢谦;黎志革

    目的 观察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支持下急性重症心肌梗死患者行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25例行介入治疗的急性重症心肌梗死患者应用IABP治疗1 ~9 d,平均(3.28±2.31) d,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和心率的改变.结果 本组25例患者应用IABP治疗后血压均明显增高(P<0.05),心率明显减慢(P<0.05).结论 急性重症心肌梗死患者在IABP支持下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增加治疗的安全性,降低病死率,减少血管再闭塞率及提高手术成功率.

  • 床边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35例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中俊;杜叶平;梁战海;韩秋

    目的 探讨床边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 35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在床边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合并给予机械通气(MV)治疗.观察心源性休克纠正时间、MV撤机时间、IABP撤机时间、死亡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结果 本组35例患者死亡15例,病死率为42.85%;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床边IABP联合MV治疗老年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疗效确切,应尽早使用.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作者:陈罗文

    目的 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inta-aortic balloon pumping,IABP)应用对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治疗效果影响.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1月前瞻性收集急性重症心肌炎患者共50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19~45岁,平均(28.26±4.95)岁.根据治疗时是否应用IABP分为IABP组与非IABP组,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动脉压、心率、尿量、肾功能、心功能变化,以及住院期间死亡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IABP组与非LABP组比较,IABP组平均压升高,心率降低,24小时尿量增加,肾功能(SCr、eGFR)改善、NT-pmBNP明显降低、心功能改善,治疗前后两组各指标变化幅度有统计学差异.IABP组有2例死亡,非IABP组死亡11例,两组间死亡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ABP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2.45±3.36天,而非IABP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7.73±5.25天,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伴泵功能不全患者治疗中,应用IABP能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 15例老年患者在主动脉球囊反搏置管期间的健康教育观察

    作者:吴春芳;吴淑燕;蔡晓艺

    目的 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置管期间对老年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IABP治疗的救治成功率.方法 对15例不同原因导致的心力衰竭患者应用IABP辅助治疗过程中运用健康教育路径表实施实用性、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法.结果 无一例发生与IABP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不同患者的术前IABP相关知识、术中出血情况观察、治疗效果、术后康复、饮食及复诊指导等不同需求给予具体指导,能够提高生活质量和自我保健能力.

  • 循证护理模式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临床护理效果

    作者:龙洁莹;霍燕嫦;刘伟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a-aortic balloon pumping, IABP)治疗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68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 根据不同干预方法 分为IABP组与非IABP组, 各34例.非IABP组采用常规护理, IABP组采用循证护理方式进行护理, 观察治疗后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IABP组总有效率为94.12%(32/34), 非IABP组总有效率为85.29%(29/34),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ABP组死亡2例(5.88%),非IABP组死亡8例(23.5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ABP组尿量、平均动脉压、心功能改善情况、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非IABP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在IABP治疗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易于获得理想的临床护理效果.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21例体会

    作者:何川;马旅明;谭并志;甘育军;黄变昌

    目的 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2月至2011年3月间我院使用IABP 治疗2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观察应用IABP 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尿量、心率、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剂量变化.结果 应用IABP治疗后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升高、尿量增多、心率减慢、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剂量减少,治疗前后两组各指标变化幅度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予以IABP 治疗,能增加冠状动脉灌注,改善心肌血供,降低左心室后负荷,从而改善心功能,治疗心源性休克.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重症心脏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吴迪;薛军;王春玲;范煜东;屈正

    目的:评价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对危重心脏病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分析16例危重心脏病患者应用IABP的病例.结果:15例经IABP救治后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平均动脉压上升,心率趋于正常,心脏排血指数提高,抢救成功率达80% 结论:IABP是重症心脏病的有效、安全的辅助治疗手段.

  • 冠脉搭桥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91例

    作者:杜玉明;王红民;张曙光;孙荣青

    目的 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冠脉搭桥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笔者所在医院91 例冠脉搭桥应用IABP 患者的资料,手术当中应用63 例,手术后应用28 例.结果 91 例患者,治愈出院35 例,占38.5%.其中手术当中应用63 例患者,治愈出院22 例,占34.9%,手术后应用患者28 例,成功13 例,占46.4%.结论 冠脉搭桥并围术期低心排患者死亡率高,治疗效果差,应早期应用IABP.

210 条记录 3/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