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的评价研究

    作者:李培彩;卢小芳;张声生;吴震宇;王佳佳;汪正芳;杨成;张恒钰

    [目的]对母婴分离联合束缚应激法建立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patter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D-IBS)大鼠模型进行评价.[方法]16只2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和模型组(8只).模型组大鼠第2~21日龄,每天将新生期大鼠与哺乳期母鼠分离3h;第50~59日龄每天予束缚应激刺激.正常组不予任何干预,直至大鼠60日龄.造模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体重变化、粪便含水量、结肠球囊扩张刺激时大鼠腹壁撤退反射(Abdominal withdrawal reflex,AWR)评分及腹外斜肌肌电(Electromyography,EMG)积分变化率.[结果]模型组大鼠体重低于正常组(P<0.05),粪便含水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与正常组比较,在结肠气囊压力为40 mmHg、60 mmHg、80 mmHg时,模型组大鼠AWR评分及EMG积分变化率均显著升高(P<0.05);2组大鼠结肠黏膜均无明显病理改变.[结论]采用母婴分离联合束缚应激的方法建立D-IBS大鼠模型可在一定程度上模拟D-IBS的腹泻症状及内脏高敏感的状态.

  • 肠康方对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模型大鼠的作用

    作者:陆敏;黄厚才;钟荣玲;张伟;田耀洲;王德明

    [目的]探讨肠康方对肠易激综合征(IBS)内脏高敏感模型大鼠的作用.[方法]制备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模型,将72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模型组,空白对照组,阳性药物对照组,肠康方高、中、低剂量组.在造模第60天开始灌胃给药或0.9%氯化钠溶液共10d,干预后通过腹肌回缩反射(AWR)半定量评分测定大鼠内脏敏感性.[结果]不同压力下模型组AWR评分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肠康方高、中、低剂量组治疗后AWR评分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结论]肠康方可通过改善内脏高敏感治疗IBS.

  • CRF1和CRF2受体在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中的作用

    作者:朱佳杰;刘珊;苏晓兰;郭宇;李依洁;宋熠林;魏玮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以腹痛、排便异常为主要特征的功能性疾病,且症状缺乏可解释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1-2].由于其较高的发病率和反复发作的特点,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3-4].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内脏敏感性的改变是IBS公认的机制之一,大部分IBS患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内脏高敏感[5],且与应激有着密切的关系[6],而促肾上腺激素释放因子(Corticotropin-releasing factor,CRF)信号通路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7-9].

  • 功能性消化不良不同亚组焦虑抑郁和胃容受性及内脏敏感性研究

    作者:成家飞;朱滢;许丰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不同亚组焦虑抑郁、胃容受性及内脏敏感性的差异及其与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93例研究对象,其中健康对照组(HC)36例,FD组57例,根据罗马Ⅳ标准将FD进一步分为:上腹痛综合征(EPS) 11例,餐后不适综合征(PDS)35例,重叠组11例.各组人群均填写消化不良症状问卷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采用液体营养餐试验评估胃容受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内脏敏感性,并运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这些病理生理机制与消化不良症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FD 3个亚组焦虑评分较HC组均升高(P<0.01),EPS组和重叠组的抑郁评分较HC组升高(P<0.01,P<0.05),而PDS组的抑郁评分与H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亚组间焦虑、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与HC组比较,EPS组、PDS组及重叠组的MTV均降低(811.8±197.8,810.9±193.6,766.4±225.9∶950.8±193.1;P<0.05,P<0.01,P<0.01),FD 3个亚组之间的MT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液体营养餐后,EPS组、PDS组和重叠组的饱胀评分下降速度较HC明显减慢,但FD 3个亚组间下降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重叠组较HC组出现恶心、腹痛的比例明显升高(P<0.05),FD 3个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PS组:症状总分与焦虑呈正相关(r=0.603,P=0.049),上腹烧灼感与餐后30 min饱胀VAS评分呈负相关(r=-0.759,P=0.007).PDS组:餐后饱胀评分和症状总分分别与焦虑、抑郁及餐后30 min饱胀评分均呈正相关(r=0.407,P=0.015;r=0.405,P=0.016;r=0.390,P=0.021;r=0.382,P=0.023;r=0.462,P=0.005;r=0.359,P=0.034).重叠组:症状与各参数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虽然与HC组比较,FD患者存在焦虑抑郁、胃容受性受损及内脏高敏感,但3个亚组间这些病理生理机制均无明显差异.各亚组症状与病理生理机制之间的相关性并不一致.

  • 探索经络(16)——内脏易激疾病

    作者:方胜林;方立华

    内脏高敏感性不但有痛觉初级传入的敏感化,也有非痛觉初级传入的敏感化,两者关联,而后者与内脏易激疾病关系更密切,IBS、OAB、慢性咳嗽等内脏疾病存在共同的发病机制,就是初级传入敏感性改变.

  • 精神应激致内脏高敏感大鼠的心理行为学变化

    作者:易丽莎;陈莹;孙会会;戈超;姜元喜;唐吟菡;孟庆伟;许树长

    目的 观察应用精神应激方法复制内脏高敏感动物模型过程中大鼠的心理行为学变化.方法 采用持续避水应激刺激方法复制内脏高敏感动物模型,通过分析结直肠扩张(colorectal distention,CRD)诱发的腹壁收缩反射(AWR)及肌电活动改变对模型进行鉴定,在制模过程中持续观察大鼠体质量、肠道运动(排便颗粒)改变并采用旷场实验观察大鼠的心理行为学变化.结果 ①应激组的大鼠60 mmHg CRD压力刺激下的AWR评分及VMR与假性应激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随着应激天数的增加,应激组的大鼠的体质量逐渐下降,应激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应激天数的增加,排粪粒数逐渐下降,但应激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2);③应激刺激后大鼠的站立次数及跨越分格线数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避水应激刺激可成功复制内脏高敏感动物模型,显著抑制大鼠体质量增加,改变其肠道动力,降低大鼠兴奋性,诱发其抑郁样行为,为其潜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 内脏高敏感大鼠血清、结肠CRF表达的研究

    作者:丁瑞峰;赵鹏程;张晓君;田晓娟

    目的 通过对内脏高敏感大鼠血清、结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F)表达的研究,探讨外周CRF在内脏高敏感中的作用.方法 取出生后8~21d的Wistar大鼠,实验组每天直肠注射0.6%的冰醋酸0.3~0.5 mL,对照组给予同样剂量的生理盐水.8周龄时行直肠扩张评估内脏敏感性,记录腹部回缩反射(AWR)为3分时的注水量.心脏穿刺取血,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CRF蛋白含量,取降结肠组织,行CRF免疫组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AWR为3分时的注水量明显减少(P<0.05);CRF阳性面积在实验组大鼠结肠中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1);CRF强度值在实验组大鼠结肠中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CRF血清含量在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1).结论 血清、结肠CRF增加可能是内脏高敏感的发病机制之一.

  • Nesfatin-1对内脏高敏感性大鼠内脏敏感性和结肠动力的影响

    作者:古巧燕;张军;年媛媛;冯义朝

    目的 探讨nesfatin-1对内脏高敏感大鼠内脏敏感性和结肠动力的影响.方法 将新生2d龄雄性Spragn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制备内脏高敏感性大鼠模型.模型组分为干预对照组、低浓度干预组、中浓度干预组和高浓度干预组,分别给予侧脑室注射0.5μl 0.9%氯化钠、0.5 μmol/L nesfatin-1、5 μmol/L nesfatin-1、50 μmol/L nesfatin-1,评定各组大鼠内脏敏感性,同时记录各组大鼠结肠电生理指标,对实验结果进行差异性统计分析.结果 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较空白对照组易激惹.模型组大鼠内脏敏感性较空白对照组高(P<0.05),同时组织学排除器质性病理改变的存在,提示造模成功.三种不同浓度nesfatin-1干预组大鼠内脏敏感性明显高于干预对照组(P<0.05),且低、中和高浓度干预组之间大鼠内脏敏感性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对照组大鼠快慢波频率、快慢波大振幅、收缩波数和收缩波振幅指数均低于低、中和高浓度干预组;低、中浓度干预组快慢波频率和快慢波振幅与高浓度干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低浓度干预组与中浓度干预组间收缩波数和收缩波振幅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枢途径应用nesfatin-1可以影响内脏高敏感性大鼠内脏敏感性和结肠动力.

  • 遗传因素与肠易激综合征

    作者:赖华梅;诸琦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 Syndrome, IBS)是一组以慢性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异常和内脏高敏性为特征的肠功能性综合征.IBS发病机制至今仍未明确,相关学说有肠动力紊乱学说,内脏高敏感性学说,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调控机制异常学说以及脑-肠轴功能异常学说.

  • 腺苷A3受体激动剂对新生期母婴分离肠易激综合征大鼠内脏高敏感的作用

    作者:杨名诗;任天华

    目的 研究腺苷A3受体在新生期母婴分离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模型内脏高敏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新生期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和母婴分离方法建立内脏高敏感模型,分别用腺苷A3受体激动剂2-Cl-IB-MECA及DMSO溶剂作用后,用行为学观察和腹部回缩反射评分来检测内脏痛反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腰骶段脊髓背角神经元c-fos蛋白的表达数量和远端结肠中5-羟色胺阳性细胞数目,用ELISA方法检测远端结肠中5-羟色胺的含量.结肠行常规组织学检测.结果 与DMSO组比较,2-Cl-IB-MECA组大鼠在40、60和80 mmHg结直肠压力扩张下的AWR评分显著减低(P<0.05),脊髓背角c-fos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显著减少(P<0.05),结肠黏膜5-羟色胺阳性细胞数目和5-羟色胺含量均显著减少(P<0.05).两组大鼠在结直肠压力扩张前后,结肠均未见组织损伤或炎症.结论 腺苷A3受体激活可能通过减少结肠5-羟色胺的作用未减轻IBS大鼠模型的内脏高敏感,腺苷A3受体可能是治疗IBS内脏高敏感的新靶点.

  • 肠神经胶质细胞与内脏高敏感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昭君

    肠神经胶质细胞(Enteric glial cells,EGCs)是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营养、支持和保护胃肠神经元外,EGCs还参与调节内脏敏感性.本文就EGCs分泌的神经营养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神经营养因子-3(NT-3)等在内脏敏感性中的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 食管酸灌注时内脏高敏感模型鼠大脑ncNOS的表达

    作者:杨敏;陈东风

    目的 探索食管内脏高敏感性在中枢水平敏感化的分子机制,为内脏高敏感状态下中枢神经系统整合、处理食管感觉传入信息功能异常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鸡卵清蛋白(OVA)基础致敏联合食管酸灌注(0.1N盐酸)的方法建立内脏高敏感性大鼠模型.采用神经元型NO(ncNOS)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大鼠大脑各部位ncNOS激活模式的差异.结果 OVA基础致敏联合食管酸灌注组大鼠ncNOS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大脑皮质、海马(CA1、CA2)、尾壳核、纹状体、杏仁核内侧核、丘脑内侧背核、下丘脑室旁核、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孤束核胶质亚核、小脑皮质;OVA联合食管酸灌注组模型组大鼠在上述区域的 ncNOS阳性细胞数和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OD)值较单纯食管酸灌注组和单纯食管OVA致敏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腹腔注射鸡卵清蛋白预先基础致敏对食管酸灌注诱导的大脑ncNOS表达有活化作用, ncNOS过度表达的阳性神经元可塑性的改变,促进了内脏高敏感性在中枢水平敏感化的形成和维持.

  • 安神和胃法对D-IBS大鼠结肠黏膜CRH及CRH-R1 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吴文江;周福生;罗琦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和胃安神法对D-IBS大鼠结肠粘膜CRH及CRH-R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1窝育龄7d的新生SD大鼠110只随机分出10只正常组,余100只利用幼鼠母子分离加直肠刺激法复制大鼠IBS内脏高敏感性模型,造模成功后按体重随机分出模型组、安神和胃法高、中、低剂量组,和西药马来酸曲美布汀对照组各20只.模型复制成功后分别给予蒸馏水、生理盐水、安神和胃法1.52、3.04、6.08 g/kg、舒丽启能0.1 g/kg灌胃,1次/d,连续2 w,治疗后再次评价其腹部收缩反射(AWR)阈值,并运用RT-PCR法检测大鼠结肠粘膜CRH及CRH-R1 mRNA的表达.结果:安神和胃法能够升高内脏高敏感性大鼠AWR阈值,升高结肠粘膜CRH-R1 mRNA的表达.结论:安神和胃法对内脏高敏感型大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其结肠粘膜CRH-R1 mRNA表达相关.

  • 肠道菌群失调对内脏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邵珲;王进海;张杰;杨龙宝;谢丹红

    目的:检测肠道菌群失调大鼠的内脏敏感性变化及紧密连接蛋白(ZO-1)、Toll 样4受体(TLR4)的表达,探讨肠道菌群失调对内脏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SPF 级 SD 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2只)、菌群失调组(18只)。菌群失调组采用盐酸林可霉素(300 mg/mL)灌胃,1 mL/(次·只),1次/d,连续给药7 d;正常对照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第8天随机抽取菌群失调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各6只,检测模型是否成功。模型建立成功后,将其余12只菌群失调组大鼠随机分组:阴性对照组、益生菌干预组,每组6只。益生菌干预组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培菲康)灌胃,1粒/3 mL 生理盐水,1 mL/(次·只),1次/d,连续给药7 d;阴性对照组给予同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第8天进行粪便菌群培养、检测内脏敏感性、检测结肠组织中 ZO-1及 TLR4的 mRNA 和蛋白表达、检测血清中炎性因子 IL-10、TNFα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菌群失调组大鼠结肠 ZO-1的 mRNA 含量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而结肠 TLR4的含量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且血清中促炎因子 TNFα表达显著升高,而抑炎因子 IL-10的表达显著降低(P <0.05)。与菌群失调组相比,益生菌干预组结肠 ZO-1的 mRNA 含量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而结肠 TLR4的 mRNA 含量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且血清中促炎因子 TNFα表达显著降低而抑炎因子 IL-10的表达显著升高(P <0.05)。结论通过抑制结肠中 ZO-1的表达及升高 TLR4的表达,进而导致慢性低度炎症的发生可能是肠道菌群失调导致内脏高敏感的作用机制之一,同时益生菌制剂可能通过恢复肠道菌群变化进而改善内脏高敏感。

  • 抗抑郁药物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中的应用

    作者:朱梅(综述);董涛;王亚萍(审校)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和(或)大便性状异常的功能性肠病,治疗症状消失后停药约有40%~50%复发[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其精神和经济都带来一定困扰和损失,同时带来医疗资源的浪费。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IB S是一种世界性常见病,普通人群患病率为6%~11%,占消化内科门诊量的16%~25%[2]。IBS发病机制可能与胃肠道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精神心理因素、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紊乱、肠道感染及遗传等因素有关。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 IBS被认为是一种具有特殊生理病理的心身疾病,精神心理因素在IB S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而结合抗抑郁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取得更好疗效[3]。现就其应用抗抑郁药物治疗作如下综述。

  •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循证治疗

    作者:董卫国;姚萍;梁列新;吕晓光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该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根据大便性状分为:腹泻型IBS、便秘型IBS、混合型IBS及未分型IBS,其中以腹泻为主型,常见.据统计,美国和欧洲人群中的IBS患病率为9% ~22%,以中青年居多[1].IBS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可能涉及遗传、环境、心理、社会和胃肠感染等因素,目前普遍认为是机体应激反应与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胃肠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脑-肠轴相互作用紊乱,自主神经和激素的变化等,引起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状.本文主要讨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的循证治疗.D-IBS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花费了不少有限的医疗资源.目前治疗D-IBS的药物及方法有解痉剂、止泻剂、肠道感觉调节药、抗抑郁药、心理行为治疗及饮食调节.迄今为止尚没有一种药物能有效地治疗D-IBS.因此,应依据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症状类型及发作频率来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介导精神应激诱发内脏高敏感的研究进展

    作者:董智瑀

    内脏高敏感是肠易激综合征慢性疼痛的重要发病机制.精神应激既是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的诱因,同时也调控大脑各脑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水平.在精神应激动物模型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可通过与高亲和力受体TrkB结合,改变MAPK/ERK,CaMK、PI3K/Akt等信号通路关键分子表达,同时伴多个脑区突触可塑性改变,而内脏痛觉传导通路相关脑区突触可塑性改变与内脏高敏感形成相关.文章就BDNF与精神应激诱发内脏高敏感相关性作一综述.

  • 辣椒素对大鼠内脏机械刺激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

    作者:胡容;彭燕

    目的:研究小剂量辣椒素(capsaicin,CAP)对大鼠内脏机械刺激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喂食CAP饲料),对照组(B组,喂食普通饲料) 实验分为3期(Ⅰ期:喂食1天;Ⅱ期喂食1周;Ⅲ期:喂食4周),A组分为A1、A2、A3组,B组分为B1、B2、B3组,每组10只.每组检测内脏对机械刺激的敏感性;胃、十二指肠粘膜屏障及TRPV1的表达.结果:(1)机械刺激敏感性:A2组显著高于B2组(P<0.05);A3组显著低于B3组(P<0.05).(2)胃、十二指肠粘膜屏障完整.(3)TRPV1的表达:A2组显著高于B2组(P<0.05).结论:小剂量CAP可改变大鼠内脏机械刺激的敏感性,这可能和胃、组织TRPV1的表达有关.

118 条记录 6/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