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海南省首次从餐饮业人员分离出产色素弗尼斯弧菌

    作者:周登仁;王艳燕;黄桂花

    弗尼斯弧菌原名为产气河弧菌或河弧菌生物型Ⅱ型,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公认的新的致病性弧菌之一,主要引起感染性腹泻及食物中毒.2000年8月,我们在一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学检测工作中,从一餐饮业人员检出一株产色素的革兰氏阴性弧菌,经初步鉴定其生物学性状符合弗尼斯弧菌定义,现报告如下:

  • 低温致奴卡菌R-S变异株生物学性状的研究

    作者:王华;李岳西;苍金荣

    目的 了解和研究低温所致奴卡菌R-S变异株生物学性状的改变情况.方法 将从住院患者痰波、血液、胸腔积液分离获得的5株奴卡菌置4℃冰箱放置40~60 d,诱导其变异,对诱导所得到R-S变异株进行培养、形态染色、生化反应、药敏试验等生物学性状观察.结果 5株奴卡菌在4℃低温下放置40~60 d均发生变异,变异株菌落发生R-S变异,由干燥、白色粉末样菌落变为黄色较湿润的光滑型菌落;菌体形态由G+长丝状、分枝状变为G+球杆状,抗酸染色失去原有的部分抗酸性而呈抗酸染色阴性,除此之外,生化反应、药敏试验也发生明显改变.结论 低温下奴卡菌容易发生变异,这种变异不仅仅是表形变异,变异株的其他生物学性状也随之发生改变.

  • 循证医学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杜纪英;王凡平;张俊丽;张晓琴;郭庆合;王明永

    国际著名临床流行病学专家David Sackett教授及其同事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循证医学的理念.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并且与临床治疗密切相关,主要研究人体病原微生物学性状、致病性、检验方法,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的理念、原则和方法是非常必要的.目前临床微生物学正面临着新的发展与挑战,这对高等医学院校的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微生物学检验工作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直接为临床大夫提供用药的参考,关系到患者的用药安全及治疗效果,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理念,有助于提高检验专业学生临床思维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增进教学效果,并为医学生未来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 微生物检验技术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作者:王瑾;侯振江;徐倩;陈洋;刘玉枝

    微生物检验技术是医学检验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研究与医学相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检查技术等内容,因其研究范围广、内容丰富、发展速度快,并与多学科紧密联系,致病机制比较复杂,尤其对基础薄弱的高职高专学生而言,学起来相当吃力.

  • 幽门螺杆菌空泡毒素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作者:陈全;杨致邦

    自1983年Warren与Marshall[1]从人胃粘膜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后,HP已被证实是B型胃炎的条件致病菌,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HP感染非常普遍,人群中的感染率达50%,但是真正发病却很少.感染HP后是否发病,一方面与宿主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与HP毒力有关.HP的致病因素除鞭毛、尿素酶、蛋白酶等以外,1988年Leunk等[2]还发现了由部份HP产生的一种能使哺乳类细胞产生空泡样变的毒素,称之为空泡毒素(Vacuolatingcytotoxin A,VacA),据此将Hp分为空泡毒作用阳性的HP(Tox+)及空泡毒作用阴性的HP(Tox-),动物实验证实,Tox+HP较Tox-HP致病力更强.通过近几年的分子生物学研究,HP VacA在其编码基因结构、生物学性状以及作用机制等方面都有许多新进展.

  • 人脐带血基质细胞体外扩增体系建立的临床前研究

    作者:陈幸华;张曦;刘林;孔佩艳;彭贤贵

    人脐血中存在基质细胞,但由于其数量少,扩增能力弱而限制了在临床上的使用.本课题通过研究不同细胞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干细胞生长因子(SCF)、白细胞介素-3(IL-3)、肿瘤坏死因子(TNF)及其组合对人脐血基质细胞集落形成作用的比较,筛选出能高效稳定扩增人脐血基质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并观察扩增后基质细胞的生物学性状.

  • CD5+B淋巴细胞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作者:

    CD5+B淋巴细胞是有别于通常B细胞的一类特殊细胞群体,它在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数量增多,功能活跃,并受多种因素的调控,同时具有抗凋亡特性.本文将其特殊性及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生物学性状及作用进行综述.

  • 膨大素对川麦冬生长发育及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作者:林秋霞;李敏;黄潇;罗远鸿;周海玉

    目的 研究膨大素对川麦冬生长发育及其产量、质量的影响.方法 在收获期随机采样测定川麦冬的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用SPSS软件分析川麦冬生物学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规律;用UV法测定川麦冬中的总皂苷,考察膨大素的施用量和施用方式对其质量的影响.结果 川麦冬的植株生物学性状(除块根直径、株高外)对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影响程度为单株块根重>块根数>分蘖数>块根长>百粒重>冠幅.膨大素能促进川麦冬植株地上部分的生长,明显增加块根数、单株块根重,显著提高川麦冬的产量;除低剂量外,膨大素降低了川麦冬总皂苷的含量,且随着剂量的增加,作用越强.结论 膨大素能促进川麦冬的生长发育,显著提高川麦冬的产量,且与多效唑分段合用时效果更佳.不同剂量膨大素对川麦冬总皂苷含量的影响差异较大,低剂量有利于川麦冬总皂苷的积累.

  • H7N9禽流感病毒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娟

    2013年2月在国内陆续出现人感染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的病例,这是全球第一次发现的一种新的亚型流感病毒,该病毒属于新型三元重配体病毒.至2013年5月30日WHO的报道显示,在我国内地已有131例患者确诊,并且死亡39例,死亡率高达28%.H7N9禽流感病毒在禽类中感染致病性低,而在人类中感染致病性高.2014年5月21日,山东烟台再现H7N91例.疫情提示应继续注重对此病毒的研究,以防止H7N9疫情再次爆发.本文从微生物学角度对H7N9禽流感病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及防治原则进行综述,并提出相关建议,供临床研究参考.

  • 改良卵黄培养基培养空肠弯曲菌的生物学性状初步研究

    作者:肖政;孙万邦;胡蕖;冯胜军;罗军敏

    目的探索改良弯曲菌卵黄培养基对空肠弯曲菌生长以及生物学性状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布氏无血琼脂培养基以及改良弯曲菌蛋黄培养基在相同条件下培养空肠弯曲菌,观察其生长状况及生物学性状.结果改良弯曲菌卵黄培养基培养的空肠弯曲菌生长良好,性状典型.结论改良弯曲菌卵黄培养基可用于空肠弯曲菌的大量繁殖,可供疫苗生产候选.

  • 卡他布兰汉菌64株感染分析

    作者:杨运霞;李相新

    卡他布兰汉菌(B. Catarrhalis)为人类鼻咽部的正常寄生菌.该菌发现以来,一直被认为非致病菌.1972年,Verger和Rior通过对痰细菌定量研究,首次证实其为下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之一,世界各地的研究进一步证明,该菌可累及全身各系统,尤以肺炎、中耳炎多见[1].本文分析了我院神经内科,呼吸内科等临床各科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64株卡他布兰汉菌的生物学性状、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探讨该菌在脑血管意外,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中的致病性,现报告如下.

  • 淋病奈瑟氏菌L型分子生物学性状的研究

    作者:程兴望;唐宁枫;林特夫;黄谷良

    细菌变成L型后,许多生物学性状与原菌不同.为了解淋病奈瑟氏菌(Neisseria gonorrhoeae,NG)由细菌型变为L型后,随着形态学的改变,其蛋白组成和免疫学特征有何变化,我们对NG细菌型和L型做了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酰胺凝胶电泳(SGS--PAGE)和用兔抗NG血清做了免疫印迹分析(western-blot).

  • 念珠菌类细菌样变异株生物学性状及遗传学特征研究

    作者:王华;苍金荣;任健康;苏宝凤;归巧娣;张利侠;刘文康;闫福堂;刘英

    目的:了解念珠菌发生变异后其形态、结构等生物学性状的改变情况,并通过其遗传学特征研究从分子水平揭示这种变异发生的机理。方法实验室研究中,利用不同的营养条件及生长环境、不同的唑类抗真菌药物对白色念珠菌标准菌株进行诱导使其变异;临床研究中,从抗真菌治疗效果不佳患者的阴道分泌物、痰液、胸腔积液、胃液等标本中分离念珠菌变异株,并对以上变异株的形态特点、核结构、生化反应、耐药性、菌体组分、遗传学特征等进行研究。结果菌体形态:念珠菌极易发生类细菌样变异,变异株菌体可呈 G+球菌状、G+杆菌状、G+长丝状、G-球菌状、G-杆菌状等;核结构:电镜透射扫描证实念珠菌变异株失去真核细胞固有的核结构而呈原核生物样改变;生化反应:在所观察的20项生化试验中有5项不同;药敏试验:念珠菌发生变异后对原本敏感的抗真菌药物完全耐药,而对原本耐药的普通抗细菌药物敏感,且耐药谱与普通细菌耐药谱相同;菌体组分改变:经质谱仪鉴定念珠菌变异株和变异菌返祖株菌体组分有明显不同;真菌保守基因表达:采取 PCR 技术对变异株进行真核生物保守基因16S sRNA 检测发现,念珠菌发生类细菌样变异后仍表达真核生物保守基因,由此可证明具有原核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念珠菌类细菌样变异株是源于具有真核细胞的念珠菌。结论念珠菌极易发生类细菌样变异,变异株各种生物学特性与原核生物酷似。电镜观察具有明确亲缘关系的念珠菌标准菌株、念珠菌类细菌样变异株、变异菌返祖株在核物质存在形式上确有质的改变,此研究在生物进化特别是在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进化联系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LuxS基因缺失对变异链球菌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作者:张耀超

    目的:观察LuxS基因突变对变异链球菌生物性状的影响.方法:将变链菌标准株和LuxS突变株分别培养于TSA、TSA-Cmr、BHI培养基培养48 h,通过菌落形态观察、常规生化检测、革兰染色涂片观察和生长曲线,比较两种菌株的生长特性;体外建立LuxS基因突变株和标准株的生物被膜模型,结晶紫染色,观察比较两菌株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结果:在含氯霉素的TSA-Cmr固体培养基中增塑,标准株基本不能生长,而突变株的生长状况基本正常.在不含氯霉素的TSA固体培养基中培养,两种菌株的菌落形态没有明显差别,革兰染色镜下观察,可见标准株菌体呈长链状排列且相互缠绕,而突变株菌体多呈短链状排列,形成长链的较少.生长曲线观察发现:两菌株在生长模式上基本一致,均呈典型的“S”型曲线,只是在进入生长的稳定期后,两者在细菌饱和度上有一定差异,即11.5 ~22.5 h之间各时间点标准株的A值均明显高于LuxS突变株(P<0.05).在BHI培养基中两菌株均能形成生物被膜,但结构存在差异:标准株形成光滑且均匀分布的生物被膜,而突变株的生物被膜形态较粗糙.结论:LuxS基因突变对变异链球菌的生长以及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等生物学性状有一定影响.

  • 人外周血来源内皮祖细胞与成熟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性状比较

    作者:张菲斐;韩战营;邱春光;杨海波;黄振文;陈庆华;李凌;赵洛沙

    目的:探讨成人外周血来源的内皮祖细胞(EPC)与成熟血管内皮细胞在抗原表达、细胞形态、增殖潜能和体内外血管生成方面的异同点.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单个核细胞,用含生长因子的内皮培养基接种于纤连蛋白包被的培养板中. 细胞在接种后每2 h去除1次未黏附细胞共2次,然后隔日换液1次,直到晚期克隆出现. 同期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进行比较. 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表达,直接荧光染色法测定细胞结合荆豆凝集素及摄取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 体外培养细胞的群体倍增次数确定细胞增殖潜能,胶原凝胶细胞体外种植及裸鼠体内移植实验分别测定体外及体内血管生成功能.结果:EPC在培养21~28 d出现,表现出典型的内皮细胞"铺路石"外貌. 与HUVEC相比,EPC表达高水平的CD36和KDR(EPC vs HUVEC, P<0.01),但表达CD146,结合植物凝集素和摄取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在两种细胞间未存在统计学差异. 体外培养100 d,EPC和HUVEC分别传代46次和25次,只有EPC能在体外和裸鼠体内胶原凝胶中形成管腔样结构. 结论:人外周血来源的EPC虽然具备成熟内皮细胞的表型和形态特点,但仍保留干/祖细胞的完整生物学特征.

  • 人甲状腺未分化癌鸡胚尿囊膜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生物学性状

    作者:杨琦;白艳霞;闫利英;王全颖;杨广笑

    目的 建立人甲状腺未分化癌鸡胚尿囊膜(chick embryo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移植瘤模型,观察移植瘤的生长情况、组织形态及其与人甲状腺未分化癌组织形态的比较.方法收集本院2007~2011年11例甲状腺未分化癌患者的肿瘤组织,进行HE染色并分析;将一定量的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株FRO接种于CAM上,观察鸡胚的存活情况和移植瘤的生长情况、形态学特征及生物学特征,并取移植瘤组织进行HE染色.结果 20μL含有6×106的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株FRO可在鸡胚尿囊膜上生长且不影响鸡胚的活力,移植瘤形态学特征与人甲状腺未分化癌组织的形态学特征相似.结论 成功建立了人甲状腺未分化癌鸡胚尿囊膜移植瘤模型,为甲状腺未分化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动物模型.

  • 表达嵌合体蛋白PAcP/CTB的转基因番茄生物学性状的差异分析

    作者:白国辉;刘建国;田源;管晓燕;顾瑜;白朋元;周皓琳;范繁

    目的:研究转基因番茄植株及非转基因番茄植株栽培后的各项农艺性状的变化。方法每周记录转基因番茄及其对照植物生长的一般状况、株高、茎粗和大叶宽等农艺性状。结果转基因番茄植株与非转基因番茄植株生长情况良好,转基因番茄植株的株高、茎粗和大叶宽经统计学分析与对照组番茄植株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与对照植株相比,本课题组培养的转基因番茄植株在农艺性状上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

  • 亚洲中部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生物学性状的研究

    作者:耶·波·高鲁宾斯基;特·衣·园诺肯奇耶娃;斯·夫·巴拉赫诺夫;阿·衣·罗尕切夫;日·米亚格玛尔;孜·阿迪亚苏林

    俄罗斯西伯利亚及远东鼠疫防治研究所与蒙古国保健部ООИ研究所同事们共同对分离自鼠疫自然疫源性地带、亚洲中部自然疫源地鼠疫菌株研究的文献报道十分丰富.业已查明,分离自不同疫源地的菌株都有其特点.如在俄罗斯阿尔泰山地、蒙古阿尔泰、古尔温-萨依汗和杭爱疫源地从蒙古鼠兔和田鼠分离的菌株能分解鼠李糖,不能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并对小白鼠毒力具有选择性.在这一类疫源地中既有能酵解,又有不能酵解阿拉伯糖和海藻糖,携带不同种类质粒以及对氨基酸需求差异的菌株.

  • 鼠疫菌在微生物学领域中的某些研究动态

    作者:董兴齐

    1997年5月4日~8日,美国微生物学会第97届学术年会(97th Gener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Microbiology)在美国南部佛罗里达州海滨城市迈阿密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我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虫媒传染病研究所(DVBID)学习和科研协作期间,有幸参加了这次盛会.现就我所了解的会议情况及鼠疫菌有关方面的研究动态简介如下.

  • 稳定干扰SET肝细胞株的生物学鉴定

    作者:周丽;李杰;黄遂;杨细飞;刘建军

    目的:对稳定干扰SET(patient SE translocation)的肝细胞株进行生物学性状鉴定,为研究SET蛋白在肝细胞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培养人肝L-02细胞、慢病毒载体介导的稳定干扰(siRNA) SET L-02肝细胞及psiRNAc L-02肝细胞(空载体转染细胞),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利用MTT吸光度与细胞数目间关系绘制生长曲线,采用染色体畸变试验观察染色体有无结构异常,软琼脂克隆实验检测细胞的恶性转化.结果:与正常肝细胞比较,稳定干扰SET肝细胞及psiRNAc肝细胞的生长形态无明显变化,3组细胞的生长曲线趋于一致.染色体畸变分析表明SET因沉默的人肝L-02细胞染色体结构与数目未发生明显改变.软琼脂克隆实验表明SET因沉默的人肝L-02细胞未发生恶性转化.结论:SET siRNA的导入未引起细胞生物学特征的改变,遗传性状保持稳定,说明所构建的SET因沉默的人肝L-02细胞模型是稳定的,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工具细胞.

120 条记录 6/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