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043 空肠弯曲菌分型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吴高林;袁宝君

    空肠弯曲菌是重要的人类肠道致病菌.随着近年分子生物学及相关技术迅猛发展使基于其基础上的各种空肠弯曲菌分型方法不断推陈出新,并因其分辨力、分型率、敏感性高于传统检测方法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综述了空肠弯曲菌的传统检测方法及基因分型方法(RFLP分型、PFGE分型、AFLP分型、RAPD分型、MLST分型)的研究进展.

  • 应用TaqMan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快速检测粪便标本空肠弯曲菌的研究

    作者:曲梅;黄芳;刘园;窦相峰;刘桂荣;严寒秋;高志勇;王全意

    目的 建立空肠弯曲菌TaqMan实时荧光-PCR方法,用于粪便标本的直接检测.方法 根据空肠弯曲菌特异性基因hipO和mapA分别设计引物和探针,在对2组引物和探针进行灵敏度、特异性和重复性评价的基础上,对45例临床腹泻患者粪便标本提取DNA之后,荧光PCR检测,同时进行分离培养.结果 两组引物和探针能准确检测空肠弯曲菌菌株2株,检测限可达到10~20 cfu/ml,并与其他肠道致病菌无交叉反应.检测45份腹泻病例粪便标本,该方法检测到3份为阳性,同时进行的传统培养方法仅从该3份标本中的两份中分离到空肠弯曲菌.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TaqMan荧光PCR检测粪便标本中所携带的空肠弯曲菌灵敏度高,特异性好,能够提高粪便中空肠弯曲菌的阳性检出率和缩短检测时限.

  • 空肠弯曲菌感染与人格林-巴利综合征

    作者:黄金林;许海燕;焦新安

    弯曲菌是全球范围内主要的人兽共患性、细菌性肠道病原菌之一,对人致病的弯曲菌主要是空肠弯曲菌和结肠弯曲菌.特定血清型空肠弯曲菌引起的肠炎是人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重要前驱因子.本文对空肠弯曲菌引起GBS的流行病学与致病机制等研究情况及进展进行了综述.

  •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空肠弯曲菌的遗传特征

    作者:梁昊;刘红莹;尤元海;顾一心;张艾煜;王敏;何利华;孟凡亮;张建中

    目的 为分析我国弯曲菌遗传特征,本研究根据已发表多株弯曲菌的全基因组测序特征及比对结果自行设计基因芯片,利用芯片对我国不同宿主来源菌株进行遗传特异性分析.方法 根据前期基因组水平比对分析的结果,利用Combimatrix tilingCustomArrayTM 90K芯片,设计DNA芯片.芯片包含已测序菌株ICDCCJ07001、269.97、NCTC11168、81-176、81-116和RM1221共3384个CDS的探针序列,以及空肠弯曲菌耐药及致病性相关2个质粒共80个CDS的探针序列,与脂寡糖的合成相关基因簇16种共219个CDS的探针序列、荚膜多糖合成相关基因簇7种共160个CDS的所有序列.对我国不同宿主来源27株分离菌株提取DNA,利用芯片进行杂交,获得杂交信息并分析不同菌株CDS分布特征分析及聚类特点.结果 中国菌株的主要变异区域主要存在于与脂寡糖、荚膜多糖合成相关的基因簇、鞭毛修饰相关的基因簇、DNA限制/修饰相关的基因簇以及空肠弯曲菌Mu样噬菌体基因簇.基因组水平不同来源菌株CDS分布的聚类结果没有发现显著的宿主归因特点,但GBS相关菌株脂寡糖合成相关基因组成具有共性特征.结论 通过验证以及与过去研究的比较,本次研究中的基因芯片技术结果准确可信,本研究所用基因芯片在分析空肠弯曲菌基因多态性方面具有很好的优势,可用于弯曲菌遗传特征和重要毒力因子的分析和检测.

  • 空肠弯曲菌耐药谱特征分析

    作者:顾一心;何利华;刘红莹;刘夏阳;陶晓霞;张建中;张茂俊

    目的 分析十几年间我国空肠弯曲菌临床分离株对10种抗生素耐药谱特征,了解我国空肠弯曲菌耐药的变迁趋势.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全球食源性病原菌感染网络(GFN)推荐的弯曲菌琼脂稀释法,测定1995年至今分离的116株空肠弯曲菌对6类10种抗生素的小抑菌浓度(MIC).结果 经对实验结果整体分析,甲硝唑的总体耐药率高为97.4% (113/116),四环素为82.8%(96/116),环丙沙星为80.2%(93/116),萘啶酸为79.3%(92/116),左氧氟沙星和氨苄西林耐药率相同,为40.5%(47/116),氯霉素为18.1%(21/116),庆大霉素为8.6%(10/116),链霉素为4.3%(5/116),低为红霉素0(0/116).随着时间的推进,萘啶酸、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氨苄西林的MIC有明显增高趋势;四环素、红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和甲硝唑的MIC值变化不明显;链霉素的MIC值变化有下降的趋势.6.1%的菌株出现了8种抗生素多重耐药的结果,且菌株均出现在2010年后.经统计学分析,萘啶酸、环丙沙星、链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和氨苄西林6种抗生素在2001年前、2001-2005年、2006-2010年和2010年后4个时间段中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空肠弯曲菌对红霉素、庆大霉素以及链霉素3种抗生素依旧保持了较高的敏感性,对萘啶酸、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四环素、甲硝唑以及氨苄西林6种抗生素产生了较大程度的耐药.

  • 空肠弯曲菌耐药现状

    作者:张茂俊;张建中

    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C.jejuni)是革兰阴性的,微需氧弯曲菌,是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主要食源性病原菌,也是旅行者腹泻的主要致病菌[1].空肠弯曲菌的感染导致空肠弯曲菌病,其主要症状为腹泻性肠炎,此外研究证明空肠弯曲菌的感染与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密切相关,是空肠弯曲菌感染造成主要疾病负担之一[2].在自然界中,空肠弯曲菌广泛存在于鸡,鸭,牛,羊等家禽,家畜以及鸟类的肠道内,构成空肠弯曲菌的体外储存宿主.空肠弯曲菌污染的肉,奶,蛋以及水源等是空肠弯曲菌感染的主要传染源.无论在动物体内还是在人类感染中,目前空肠弯曲菌的耐药问题世界性普遍存在,成为空肠弯曲菌病预防控制及临床治疗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 食源性致病菌快速分子学检测方法探讨

    作者:程池

    随着国内居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也成了消费者和生产企业共同关注的焦点,除了化学添加剂外,致病性微生物也是导致重大食品安全问题的风险因素. 致病性微生物(主要是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是食品安全实验室检测中的重要环节,对相关检测技术的探讨也是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关注的内容.目前比较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主要包括肠道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0157 (Escherichia coli O157:H7)、阪崎肠杆菌(Enterobacter sakazaki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

  • 采用FAFLP对屠宰场鸡胴体分离的空肠弯曲菌的分子分型和溯源分析

    作者:胡冬梅;王明忠;曲萍;孙雨;董浩;赵柏林;王晓英;孙爱萍

    目的 对中国部分省份屠宰场鸡胴体分离的空肠弯曲菌进行分子分型和溯源分析.方法 采用荧光标记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FAFLP),对72株空肠弯曲菌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选用Hind Ⅲ和Hha Ⅰ限制性内切酶进行双酶切,电泳结果经GeneMarker V1.80处理后,导入BioNumer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所得结果收入溯源分析数据库.结果 72株空肠弯曲菌分离株共产生241条多态性片段,多数在80~ 100条;72株菌共产生72种带型,分辨率为100%;以70%相似度为界,可以分为11个群,群间低相似度为56.9%,群内高相似度为94.9%.以80%相似度为界,可将A群分为5个亚群,B群分为15个亚群,多个亚群所包含菌株显示有完全地域同源性.结论 FAFLP方法分辨率高,聚类分析显示有一定同源性,适用于空肠弯曲菌的分子分型和溯源分析.

  • 多重PCR与传统方法检测空肠弯曲菌的比较研究

    作者:袁宝君;吴高林;乔昕;戴建华

    目的 应用多重PCR法和传统检测方法对禽类样品进行空肠弯曲菌的检测,比较两种方法在检测结果准确性、效率、实用性上的差异与优缺点.方法 分别采用基于空肠弯曲菌hipO、mapA、23S基因多重PCR法和传统检测方法(GB/T 4789.9-2003)对来自南京市5个大型农贸市场的290份禽类样品进行同步检测,并对两种方法的检出率、灵敏度、检测周期进行比较.结果 传统检测方法的检出率为16.6%,灵敏度为45CFU;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检出率为37.9%,灵敏度为15cfu.结论 多重PCR方法在检出率、灵敏度与检测周期等指标上均优于传统空肠弯曲菌的监测方法.

  • 鸡胴体中空肠弯曲菌的分离鉴定及分子分型研究

    作者:孙爱萍;郭云昌;李凤琴;余东敏;马世春;王晓英

    目的 对5省份屠宰场鸡胴体中分离的空肠弯曲菌进行鉴定和分子分型,为建立空肠弯曲菌食物中毒的追踪溯源数据库提供科学数据.方法 采用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筛检和鉴定鸡专项监测网报送的鸡胴体中分离株.利用属特异16SrRNA基因和种特异的MapA、CeuE基因引物,建立多重PCR反应,鉴定空肠弯曲菌;参照国际认可的PFGE方法,选用内切酶Sma Ⅰ和Kpn Ⅰ分别进行单酶切,并利用BioNumerics软件对分离株的电泳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所得结果收入溯源数据库.结果 对81株屠宰场鸡胴体分离株进行生化和PCR鉴定,确证72株为空肠弯曲菌,9株为结肠弯曲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结果表明,这72株空肠弯曲菌共产生48种带型.通过聚类分析,按照63.9%相似度将这些菌株分为A~M共13个群.每群包含1 ~11个带型,72株菌的带型分布具有完全地域同源性,即同一带型的菌株均来自同一省份.结论 采用Sma Ⅰ和Kpn Ⅰ单酶切进行PFGE分型,结合聚类分析,可提高PFGE分型的分辨率,增加菌株分型的准确性和溯源的可信性.

  • 小儿空肠弯曲菌肠炎30例临床分析

    作者:簿继红

    空肠弯曲菌肠炎(campylobacter jejuni enteritis)是由空肠弯曲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腹痛、血性便、粪便中有较多中性白细胞和红细胞为特征.空肠弯曲菌为小儿肠炎中常见的致病菌之一,空肠弯曲菌肠炎是弯曲菌亚种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既往由于检测手段有限及空肠弯曲菌肠炎表现多样性,易误诊而导致病程迁延,现将本院2011年5月至201 3年4月收治的30例空肠弯曲菌肠炎,就临床诊断、治疗、复发等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并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患者,男17例,女13例;年龄0~4岁,其中新生儿1例,1个月~1岁1 7例,1~3岁9例,3岁以上3例;发病至入院时间1~12d.发病季节:4~6月份5例,7~9月份21例,10~12月份4例.农村患儿23例,城镇患儿7例.1.2临床表现:发热10例,其中体温39.5以上8例,畏寒、寒战3例,30例均有腹泻,粘液脓血便4例,水样便12例,青绿色粘液便、偶可见少许血丝14例,呕吐频繁2例,2例合并呼吸道感染,胸片提示"支气管炎".30例肠鸣音均亢进.

  • 多重PCR鉴定动物源空肠弯曲菌和结肠弯曲菌方法的建立

    作者:盖文燕;王君玮;王娟;曲志娜;黄秀梅;赵思俊;李玉清;翟海华

    目的 建立鉴定空肠弯曲菌和结肠弯曲菌的多重PCR(mPCR)方法.方法 分别以16S rRNA、马尿酸酶和16S-23S rRNA基因为靶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多重PCR方法检测37株菌株样品,同时采用in gene CAMnested PCR检测试剂盒检测验证,进行结果比较分析.结果 该多重PCR方法可扩增出空肠弯曲菌和结肠弯曲菌的特异性条带,其他对照菌株均未扩增出条带,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检测敏感性可达0.81 pg/μl空肠弯曲菌DNA,0.93 pg/μl结肠弯曲菌DNA.多重PCR方法和试剂盒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100%,二者与国标GB/T 4789.9-2008方法的符合率达97%以上.结论 本试验建立的多重PCR方法操作快速方便、节约试验成本,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可用于弯曲菌的鉴定.

  • 禽肉流通环节空肠弯曲菌污染及婴幼儿感染的研究

    作者:赖植发;司徒潮满;侯红斌;石向辉;曾华书;张勇;陈润莉

    目的 了解深圳市家禽肉流通各环节的空肠弯曲菌污染情况,探讨空肠弯曲菌的分子分型特征.方法 采集活家禽肛拭子、宰杀环境拭子、零售禽肉样本,婴幼儿腹泻患者粪便样本.依据GB/T4789.9-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进行检验.分离的菌株利用PFGE进行分型.结果 60份鸡肛拭子共检出空肠弯曲菌22株,阳性率为36.67%; 30份鸭肛拭子共检出空肠弯曲菌3株,阳性率为10.00%; 40份鹅肛拭子共检出空肠弯曲菌7株,阳性率为17.50%.12份脱毛机内壁拭子、6份案板拭子、12份工作人员手拭子,分别检出空肠弯曲菌2、1、1株.采集市场现宰新鲜禽肉40份,检出空肠弯曲菌7株,阳性率为17.50%;超市采集冷冻禽肉36份,未检出空肠弯曲杆菌.婴幼儿腹泻样本163份,检出空肠弯曲菌4株,检出率为2.45%.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得到的24株菌可分为24个型别.结论 深圳地区禽肉食品各流通环节存在较普遍的空肠弯曲菌污染,婴幼儿感染空肠弯曲菌的状况也较常见.

  • 贵州省空肠弯曲菌临床分离株的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

    作者:韦小瑜;游旅;田克诚;李世军;唐光鹏;王定明

    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是引起人类急性腹泻常见的人兽共患病原菌.贵州省从2010年开始对感染性腹泻病例中空肠弯曲菌感染进行监测,结果显示,其检出率仅次于沙门菌[1],提示空肠弯曲菌也是贵州省引起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之一,2012年贵州省首次从菌血症患儿血液标本中检出空肠弯曲菌[2].因此加强空肠弯曲菌的监测及了解其病原特征,对贵州省空肠弯曲菌病的预防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PCR方法对空肠弯曲菌分离株进行种型及亚种鉴定,并应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进行分析.

  • PCR-RDB方法检测空肠、结肠弯曲菌和沙门菌的应用研究

    作者:白薇;聂军;俞守义;孙勇

    空肠弯曲菌(空弯菌)已成为发达国家重要的腹泻病原菌.腹泻患者中沙门菌、空弯菌、结肠弯曲菌(结弯菌)的检出率较高.

  • 空肠弯曲菌Cj1136、Cj1138、Cj1139基因对比研究

    作者:李鑫;李震中;白欣立;刘慧;赵子春;刘卫卫;高爱民;邢丛丛;李春岩

    目的 了解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相关空肠弯曲菌(C.jejuni)的Cj1136、Cj1138、Cj1139基因序列特征,并同GenBank中的非GBS相关C.jejuni菌株对应序列进行比较,找出可能使C.jejuni菌株具有致GBS能力的碱基突变.方法 选取分离自GBS患者粪便并经动物模型证实为致GBS的AMAN型C.jejuni 3株进行培养并提取基因组DNA测序.将基因测序结果与NCTC11168菌株进行对照比较,寻找此3株C.jejuni的Cj1136、Cj1138、Cj139基因突变位点,并计算此3株致GBS C.jejuni的Cj1136、Cj1138、Cj1139基因序列间的遗传距离.结果 3株致GBSC.jejuni菌株的Cj1136基因由1173个碱基构成;Cj1138基因由1170个碱基构成;Cj1139基因由912个碱基构成,与NCTC11168的Cj1136、Cj1138、Cj1139基因序列相比,此3株致GBS C.jejuni中只有Cj1138存在2个相同的碱基突变.遗传距离计算,3株致GBS C.jejuni的Cj1136、Cj1138、Cj1139基因之间大遗传距离为2.1%.结论 与NCTC11168相比GBS相关C.jejuni中Cj1138基因序列存在相同碱基突变,这些碱基突变可能与C.jejuni致GBS能力的改变相关.该3株致GBSC.jejuni的Cj1136、Cj1138、Cj1139基因遗传距离较小,反映河北地区致GBS的C.jejuni在进化上存在聚类现象,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

  • 空肠弯曲菌病与格林-巴利综合征

    作者:张茂俊;张建中

    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C.jejuni)是弯曲菌属中主要引起人类感染的一个种,可定植于人的空肠、回肠和结肠,导致急性肠炎[1].C.jejuni的传染源主要是被污染的食物和水.未经消毒的井水或地面水、污染的牛奶、熟食通常是引起散发和暴发的主要原因.家畜、家禽是重要贮存宿主.粪-口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其感染率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居于细菌性食源性感染的首位.由于经济、气候、人口密度以及种族的差异,发展中国家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发达国家,通常为发达国家的10~100倍,但患者的临床症状却要明显减轻.人类对C.jejuni普遍易感,感染者中男性约1.2~1.5倍于女性.从发病季节看,发达国家C.jejuni暴发多发生在春季和冬季,散发病例有夏季高峰,而发展中国家检出率夏秋季明显增高[2].本文对C.jejuni与空肠弯曲菌病导致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的病原学、致病机制、流行病学特征等研究情况及进展进行了综述.

  • 空肠弯曲菌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基因鉴定及其毒力相关基因分析

    作者:张茂俊;顾一心;冉陆;张建中

    目的 建立空肠弯曲菌、结肠弯曲菌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PCR)鉴定方法,并对菌株毒力相关基因cadF、virB11、flaA、cdtA、cdtB、cdtC的分布进行初步分析.方法 利用m-PCR的方法对经过传统生物化学方法鉴定的65株弯曲菌进行鉴定,并通过空肠弯曲菌特异基因hipO、结肠弯曲菌glyA基因特异片段的PCR扩增对鉴定的结果进一步验证;利用特异引物PCR方法初步分析其毒力、毒素相关基因cadF、virB11、flaA、cdtA、cdtB和cdtC的分布.结果 m-PCR扩增结果发现65株不同来源的弯曲菌,42株为空肠弯曲菌,23株为结肠弯曲菌.hipO、glyA基因PCR扩增结果与m-PCR扩增结果一致.16.9%菌株PCR鉴定结果与传统的生物化学鉴定结果不一致.100%(65/65)菌株cadF、flaA基因阳性,并且PCR扩增片段大小一致.virB的阳性率为10.8%(7/65),其中空肠弯曲菌阳性率11.9%(5/42),结肠弯曲菌阳性率为8.7%(2/23).空肠弯曲菌、结肠弯曲菌cdtA的阳性率分别为100%(42/42)和78%(18/23);空肠弯曲菌cdtB扩增的的阳性率为97.6%(41/42),而23株结肠弯曲菌扩增结果均为阴性;空肠弯曲菌、结肠弯曲菌cdtC的阳性率皆为100%,但PCR扩增产物大小不一致,空肠弯曲菌为555 bp,结肠弯曲菌约为465 bp.结论 m-PCR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对空肠弯曲菌和结肠弯曲菌进行属内分型.中国菌株细胞溶涨毒素基因簇cdt基因的特征与文献报道国外菌株存在差异.

  • 吉兰-巴雷综合征相关空肠弯曲菌的蛋白质谱特征分析

    作者:田新英;张建中;李春岩;何利华;刘瑞春;尹焱;邹清华;赵哲

    目的分析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相关空肠弯曲菌(Cj)与非GBS相关Cj的蛋白质谱特征.方法利用双向电泳对这两类Cj各8株菌的全菌蛋白进行分离,比较蛋白质谱之间的差异,并对差异蛋白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分析.结果比较发现20个差异蛋白,质谱分析鉴定出17个蛋白质,包括wlaX蛋白,参与能量代谢的苹果酸脱氢酶、磷酸丙糖异构酶、镍-铁还原酶小亚单位、半胱氨酸合成酶及支链氨基酸氨基转移酶,参与细胞加工处理过程的热休克蛋白、铁吸收ABC转运系统周质铁结合蛋白、烷基过氧化氢还原酶以及与细胞表面结构有关的鞭毛蛋白、UDP-N-乙酰烯醇式丙酮酸葡萄糖胺还原酶等.结论 wlaX蛋白可能与致GBS相关脂多糖的独特结构合成或细菌的毒力有关,wlaX蛋白及鞭毛蛋白有可能为GBS相关Cj的特征蛋白.

  • 食源性微生物危险性评估

    作者:刘秀梅

    早在20世纪初,奶源性结核病和沙门菌病的爆发就已经被人类所认识,并运用巴氏消毒法进行了安全性的控制与预防.20世纪末期,尽管食品科技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世界上却爆发了多起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大肠埃希菌O157∶H7于1982年首次报道,但由于缺乏有效、敏感的检测方法,限制了其宿主及污染源的尽早阐明,导致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在日本等国家的中毒爆发.沙门菌、李斯特菌、葡萄球菌、空肠弯曲菌、副溶血性弧菌、禽流感病毒、口蹄疫病毒等微生物污染的大流行,使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对食品安全给予了高度的重视.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再次公告,食源性疾病和食品污染是一个巨大的、不断扩大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每年发生的食源性疾病达到数十亿例,发达的工业化国家每年也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群患食源性疾病,其中约有170万15岁以下儿童因食源性微生物污染引起的腹泻而死亡.

242 条记录 1/13 页 « 12345678...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