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温肾通络解毒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机理探讨

    作者:徐英剑;田谧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为慢乙肝,其重要病机之一是肾阳不足、瘀毒互结,故而在治疗时应采用温肾通络解毒法,以温补脾肾、活血化瘀、清热利湿解毒,标本兼顾;药理研究证实该法基本方具有保护肝功能、护肝利胆、降血脂、抗氧化、抗炎等药理作用,故而临床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措施

    作者:李静

    目的:探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入住我院治疗的84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制度,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依从性与患者的认知程度、性别、年龄层次、文化背景、经济条件以及用药状况的关系。然后将84例患者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对照组的只采用常规护理。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主要与学历、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收入相关(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完全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完全依从率,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1)。结论护士应该系统的了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并且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429例疗效观察

    作者:赵守文;高飞上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治疗效果。方法:对429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常规西医护肝治疗。结果:中医辨证治疗乙肝疗效较单纯服用护肝片治疗效果好,各项检验指标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差异。结论:中医辨证论治不仅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在生化指标上如HBsAg转阴、e抗原转阴及HBV-DNA抑制等方面也有明显作用,这说明中医辨证施治对乙肝的治疗是从根本上治疗乙肝。

  • 针对性护理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的应用疗效分析

    作者:石春红

    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5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心理状态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心理状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明显,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罕见肠系膜脂肪炎1例

    作者:李智强;陈平

    1临床资料:患者,36岁,男性,因“突发左侧腹痛1天”急诊入院。既往有“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门脉高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相关性肾炎”。半年前曾在北京某医院行“脾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神清,精神欠佳,急性痛苦病容,心肺未见明显异常,左上腹一手术瘢痕,愈合良好。左侧腹部及左肾区压痛及叩击痛明显,无肌紧张、反跳痛,未扪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阳性。四肢关节及活动正常,双下肢无浮肿。辅助检查:腹透示:不全性肠梗阻。胸片示:右侧包裹性积液。腹部B超示:(1)肝硬化,腹水。(2)胰腺声像请结合临床,并进一步检查。(3)左侧输尿管结晶。腹部核磁示:(1)双肾小囊肿(2)腹腔积液(3)胰腺异常信号,不排除胰腺炎可能。泌尿系MRI示:双肾及输尿管未见明显异常。尿常规示:隐血(-),尿蛋白2+。高倍镜下:RBC 3个/Hp,WBC 4个/Hp。D-二聚体(-);乙肝五项示:小三阳;血常规、血沉、血生化、血尿淀粉酶、凝血4项等未见明显异常。患者入院后,考虑诊断为:肾结石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完善相关检查,请泌尿科会诊后,建议予黄体酮,间苯三酚,哌替啶,地佐辛,舒肝宁等药物对症治疗,患者病情仍每天不定时反复发作,且同样的药物有时效果明显,有时无效。发作时左侧腹部、左肾区疼痛剧烈难忍,无发热,恶心、呕吐等,发作间隙,患者无任何不适。后行远程会诊、全院会诊,均不排除“脾动脉瘤,腹腔动脉栓塞”等可能,甚至不排除精神因素影响。经积极对症治疗,病情无缓解,后转北京高一级医院行脾动脉造影,明确合并脾动脉瘤,并行栓塞治疗,但患者症状仍频繁发作,后考虑不排除精神性疾病并经心理疏导等治疗,仍无效。后经多家北京三甲医院多次会诊,后诊断为:肠系膜脂肪炎。治疗上调整加用凯时注射液(前列地尔),黄葵胶囊等综合治疗措施,患者症状渐缓解出院。出院后随访半年无复发。

  • 运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64例疗效观察

    作者:许霞;牟晓丽;董亚华

    慢性乙型肝炎是临床上常见病,近些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危害人们健康.我们在临床上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从辨证辨病相结合人手,既重视实验室检测指标,又重视中医的整体辨治,疗效比较满意.

  • 肝细胞癌合并感染误诊为肝脓肿的临床分析

    作者:曹卫刚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合并感染多表现为畏寒、发热、肝区疼痛等临床表现,腹部超声或平扫CT检查,极易误诊为肝脓肿,但二者的治疗方案及预后却截然相反,为提高早期诊断率,将本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4例肝细胞癌并感染误诊为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疗经过,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入组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41~63岁,平均年龄46.7岁。4例患者均有畏寒、发热,体温高38.3~40.0℃;肝区胀痛者3例,剑突下疼痛者1例;肿瘤位于肝右叶者2例,肝左叶者1例,肝左、右叶者1例;单发者3例,多发1例;肿瘤直径2~13 cm,平均8.4 cm;合并糖尿病者3例;原发性肝癌3例,结肠癌肝转移1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1例;1例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72 ng/ml和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水平均正常;血常规提示白细胞(9.9~20.5)×109/L,中性粒细胞73%~93%;腹部超声检查多提示肝内可见不规则低或中等回声区,边界不清,多分布在肝右叶。腹部CT检查,平扫表现为低密度灶,密度不均匀,边界模糊(图1a);增强扫描病灶边缘可见强化,内部密度不均匀(图1b)。

  • 淋巴瘤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综合管理共识意见的比较与分析

    作者:蒋珊珊;陈茂伟

    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特殊患者中有一种类型的患者为淋巴瘤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者,此类患者在接受化疗或免疫抑制治疗时可能会诱发HBV再激活从而增加患者的肝炎发病率及病死率 [1-2],另一方面也可导致针对淋巴瘤的有效治疗中断,从而影响患者生存及预后.

  •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伴发白癜风一例

    作者:靳艳艳;张振华;李旭

    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是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的有效药物,为目前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药物,但在重视其治疗作用的同时亦应注意干扰素可能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现报告应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伴发白癜风1例.

  • 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内HBV cccDNA、血清HBsAg、HBV-DNA的影响研究

    作者:钮志林;朱翔;沈伟强;高胜利;俞净;赵刚;徐密琴;沈燕;叶扬

    目的 探讨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细胞内HBV cccDNA、血清内HBV-DNA、HBs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改变以及改变之间的联系.方法 随机选取适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1例,给予干扰素α治疗48周,检测治疗前、后肝细胞内HBV cccDNA、血清HBV-DNA、HBsAg、ALT,采用IBM SPSSStatistics(Version 2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肝组织标本均检测出HBV cccDNA;肝细胞内HBV cccDNA下降(2.52±1.60)log cps/cell、HBV-DNA下降(1.51±1.02)log IU/ml、ALT下降(100.8±63.1)U/L、HBsAg下降(1.18±0.85)l0g ng/ml;基线水平肝细胞内HBV cccDNA同HBV-DNA有相关性:log(HBV-DNA/ml)=3.55+0.44×log(HBV cccDNA/cell),R2 =0.197,P<0.01;干扰素α治疗48周后肝细胞内HBV cccDNA同血液HBsAg载量相关性:log(HBsAg/ml) =4.23+0.78×log(HBV cccDNA/cell),R2=0.616,P<0.01.结论 定量PCR方法可以成功检测出肝组织内HBV cccDNA;干扰素a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48周能够减少肝组织内HBVcccDNA,降低血清病毒载量、稳定肝功能;血清HBsAg在干扰素a抗病毒治疗后期(血清HBV-DNA阴转后)与肝细胞内HBV cccDNA具有相关性,血清HBsAg定量变化可作为抗病毒治疗病毒学持续应答预测指标.

  •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结直肠癌患者肝转移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志红;范萍萍;李忠超;张成胜;徐祥;石学涛;赵磊

    目的 探讨慢性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对结直肠癌肝转移发生的影响.方法 对2010-01-01-2012-12-30山东省肿瘤医院连续收治的303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乙肝五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分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组16例和阴性组287例,比较两组患者中肝转移发生率的差异,并进一步分层比较同时性肝转移与异时性肝转移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慢性乙肝患者结直肠癌肝转移发生率为62.5%(10/16),非乙肝患者结直肠癌肝转移发生率为35.5%(102/2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27,P=0.029.乙肝患者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率为50.0%(8/16),非乙肝患者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率为20.9%(60/2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阳性组中异时性肝转移发生率为12.5%(2/16),HBsAg阴性组中异时性肝转移发生率为14.6%(42/2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伴发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可能增加肝转移的发生率.

  • 作者:

    关键词:
  • 拉米夫定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肝疗效观察

    作者:余方琴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方法 76例HBeAg阳性、HBV-DNA阳性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α1治疗组和单用拉米夫定对照组.拉米夫定用12~15个月,胸腺肽α1用6个月.疗程中定期检测ALT、HBeAg、HBeAb、HBV-DNA,并作YMDD变异检测.结果治疗组血清转换率为52.6%(20/38),明显高于对照组7.8%(3/38),P<0.05.治疗组未发现YMDD变异,而对照组有6例(15.7%).治疗过程中两组HBV-DNA定量明显下降,治疗组下降更显著.治疗后两组的ALT复常率基本一致,分别为78.9%(30/38)和71%(27/38).治疗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不良反应少,疗效优于单一用药,并对于延迟及减少YMDD变异相关性耐药有一定作用.

  • 阿德福韦酯耐药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

    作者:徐庆杰;张忠泉

    目的 比较阿德福韦酯、干扰素( IFN)联用与干扰素单用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方法 选择慢性乙肝患者66例,分为联合治疗组33例,干扰素组33例.以谷丙转氨酶(ALT)、乙肝五项、乙肝病毒DNA( HBV DNA)为观察指标,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对指标的影响.结果 治疗12个月,联合治疗组与干扰素组对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eAg/抗HBeAg转换率分别为48.48%和30.30%(x2=2.22,P>0.05);对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 DNA的阴转率分别为75.8%和33.33%(x2=7.22,P<0.01).结论 阿德福韦酯与干扰素联合使用有协同作用,其抗病毒治疗效果优于单用干扰素组.

  • 自体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慢性乙肝护理

    作者:高万荣;关红梅;于磊

    我科于2006年6月-2007年7月,采用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过继免疫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62例,现报告如下:

  • 慢性乙肝药物治疗疗效观察

    作者:李振英

    本文探讨苦参素软胶囊、肝喜乐联合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轻中度慢性乙肝患者200例,诊断符合2000年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 环孢素A致手颤

    作者:凌春燕;葛卫红

    患者男,41岁,因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失代偿"入院,于2001年12月21日行"同位异体肝移植术".

  • α-干扰素引起血糖升高

    作者:舒生虎

    患者男,37岁,体重82 kg,身高1.76米.因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于2004年5月3日入院.否认既往有糖尿病、肾病、心脏病、甲状腺病、精神病史及药物和食物过敏史.其父亲有糖尿病史.入院检查肝功能:T-Bil 10.9 μ mol/L,D-Bil 3.7 μ mol/L,ALT 289 U/L,AST 254 U/L,ALB 42 g/L,乙型肝炎病毒学检查:HBsAg、HBeAg和抗-HBc阳性.

  • 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代偿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赵宇亮;王爱玲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的代偿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95例HBeAg阴性代偿期CHB患者按血清HBV DNA水平分为对照组42例(低病毒载量,HBV DNA <7.00 log10 U·mL-1)和试验组53例(高病毒载量,HBV DNA≥7.00log10 U·mL-1).2组患者均给予恩替卡韦0.5 mg,qd,空腹口服,连续48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48周后临床有效率以及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HBV DNA、Ⅲ型前胶原肽(PCⅢ);用生化分析仪测定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结果 治疗48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02%,8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HBV DNA、PCⅢ和ALT水平分别为(4.92±0.78)log10 U·mL-1,(162.34±13.28)μg·L-1,(95.31±12.19)U·L-1;(3.89±0.75) log10 U·mL-,(140.56±10.42) μg·L-1,(79.62±11.91)U·L-1,差异均有统计学有意义(均P <0.05).治疗24,48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以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试验组和对照组ADR发生率分别为7.55%,7.1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替卡韦分散片能降低患者HBV DNA水平,减缓肝纤维化进程和改善肝功能,其对不同病毒载量患者在24周以后的远期效果无明显差异,且较为安全.

  • 恩替卡韦片联合阿德福韦酯胶囊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谢靖婧;何剑;江波;彭丽红;周安民;钟哲峰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片联合阿德福韦酯胶囊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以阿德福韦酯每次10 mg,qd,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恩替卡韦每次0.5 mg,qd,口服.2组患者均治疗1年.比较2组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7(IL-7)、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HBV-DNA)载量和谷丙转氨酶(ALT)的变化,ALT复常率,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6,12个月,试验组的血清IL-7分别为(4.62±0.31)和(5.11±0.30)ng·mL-1,HBV-DNA载量分别为(3.50±0.31)和(1.84±0.23)copies·mL-1,ALT分别为(51.52±11.51)和(47.00±3.64)U·L-1,ALT复常率分别为55.00%和88.33%,对照组的血清IL-7分别为(3.78±0.30)和(4.49±0.27)ng·mL-1,HBV-DNA载量分别为(5.03±0.30)和(3.16±0.24)copies·mL-1,ALT分别为(60.48±19.65)和(54.44±13.14)U·L-1,ALT复常率分别为38.33%和56.67%,2组患者各时间点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67%和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替卡韦片联合阿德福韦酯胶囊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其可有效地降低HBV-DNA载量,增加血清IL-7的表达,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082 条记录 8/55 页 « 12...567891011...545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