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156例临床观察

    作者:宋华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34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56例在基本方的基础上辨证施治为治疗组,78例肌注干扰素为对照组,观察1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1.03%,对照组总有效率80.77%.结论: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有优势.

  • 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强占荣;林中;易彩霞;黄凤妹;张剑波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及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等慢性HBV感染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NK)细胞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71例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16+CD56+细胞(NK细胞)以及CD3-CD19+细胞(B 细胞)进行检测,并与2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组)患者CD3+CD4+细胞(CD4+T 细胞)及NK细胞百分比降低,B细胞百分比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硬化组)患者CD3+T细胞、CD3+CD4+细胞(CD+T细胞)、CD3+CD8+细胞(CD8+T细胞)及NK细胞百分比均明显下降(P<0.05),B细胞百分比及CD4+/CD8+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体内存在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检测对于了解患者免疫状态,判定病情发展阶段以及估计预后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不同活血化瘀法分阶段辨证干预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柳诗意;张引强;刘燕玲;郭朋;周春梅

    目的 观察不同活血化瘀法分阶段辨证干预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7月-2011年12月期间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肝病科门诊就诊的正虚血瘀型乙肝肝纤维化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根据其病情轻、中、重的阶段不同,分别给予自拟方活血养血、活血化瘀、活血软坚3组汤药治疗,对照组则予中成药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统计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主要为ALT、白蛋白/球蛋白(A/G)]、肝脏超声检查(主要包括肝脏回声、脾脏厚度、门静脉宽度)以及血清肝纤维化四项指标[包括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蛋白肽(P-Ⅲ-P)].疗程6个月.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证候积分均降低,治疗组脾脏厚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证候积分及脾脏厚度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ALT、HA、LN显著下降,A/G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组治疗后A/G、HA、LN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疾病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76%、46%,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不同活血化瘀法分阶段辨证干预乙肝肝纤维化的疗效优于复方鳖甲软肝片,其对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症状及血清生化指标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 强力宁预治疗后加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刘雅

    1998年3月~2001年6月,笔者采用强力宁预治疗后加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30例,疗效较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中医柔肝化毒饮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

    作者:邢记华

    目的:探讨中医柔肝化毒饮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自愿原则,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澳泰乐颗粒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养阴柔肝化毒饮进行治疗。两组治疗周期均为1个月,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变化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在肝功能指标上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ALT快速下降至(42.90±16.22)U/L,AST下降至(30.01±11.43)U/L,TBiL下降至(19.75±10.01)μmol/L,AIb下降至(46.57±6.06)U/L;而对照组治疗后分别下降至(74.19±16.28)U/L、(44.71±12.83)U/L、(32.80±10.82)μmol/L、(37.08±5.41)U/L。观察组肝功能指标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有乏力、肝区不适、消化道不适症状,经过治疗,观察组治疗后乏力未改善的仍有8例,肝区不适的仍有5例,消化道不适的仍有4例;而对照组乏力、肝区不适、消化道不适症状未改善的分别有17例、15例、11例,观察组症状未改善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柔肝化毒饮能有效减少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不适现象,促进肝功能指标的降低,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用于临床治疗。

  • 内科综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76例临床分析

    作者:赵建红

    目的:总结7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内科综合治疗经验,探讨内科综合治疗的时机及治疗效果。方法:所有病例均按内科综合治疗,常规保肝、抗病毒,退黄、支持、对症、抗感染等治疗。结果:7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治愈53例,好转15例,有效率89.5%,死亡8例,死亡率10.5%。结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需要早诊断、早治疗,内科综合治疗的疗效可靠,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方法。

  • 协同护理模式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疾病态度及 自我效能的影响

    作者:闫秀梅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应用协同护理模式干预对其疾病态度以及自我效能存在的影响.方法:将36例于2015年3月-2017年10月期间确诊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以随机分配法平均划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协同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自我效能以及护理能力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试验组治疗依从性情况较对照组高,治疗总依从度为83.3%,对照组为38.9%,P<0.05,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自我效能以及护理能力评分分别为(21.2±4.5)分与(104.1±14.3)分,试验组为(31.9±5.2)分与(144.8±17.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患者进行协同护理模式干预,患者治疗依从性较高,自我效能以及护理能力良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慢性乙肝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互影响及中医药治疗进展

    作者:连开伟;罗晨;蔡洋;钟群燕;梁惠卿;杨嘉恩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我国首要肝脏疾病,其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有约2000万人.随着国民生活质量提高及饮食结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我国第二大肝病类型.临床上常见CHB与NAFLD并存.本文就近年来CHB合并NAFLD流行病学、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及中药治疗进展进行浅述.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晓星;胡杰林;尤敏;赵瑞珍

    目的:综述近年来国内学者就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肝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报道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肝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分析、总结.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肝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良好的前景.

  • 疏肝健脾化瘀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洪波;刘义安

    目的: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行疏肝健脾化瘀法的有效性进行观察.方法:从2012年1月-2016年12月因出现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而进入本院治疗的患者中随机筛选60例进行研究,予以对照分组,对照组30例均以还原型谷胱甘肽、复方甘草酸苷、多烯卵磷脂保肝降酶,而治疗组30例则联合疏肝健脾化瘀法进行治疗,并对两组疗效客观对照.结果:对照组总效率为63.33%(19/30),治疗组为93.33%(28/30),P<0.05;此外,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指数、总胆红素以及直接胆红素等对照差异显著(P<0.05);同时两组中医证候分数相对照,同样有差异(P<0.05).结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症状的患者通过疏肝健脾化瘀法进行治疗,除了能提升疗效、改善中医证候分数外,还能进一步改善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指数、总胆红素以及直接胆红素等肝功能指标,所以可推广.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湿热量化中医临床探讨

    作者:陈佩婵;侯延平;郑振;刘先秒

    目的:探析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湿热量化的中医临床诊治特点。方法:随机选择研究对象是2014年1月—2015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4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湿热证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该时间段内来我院健康体检的40例健康患者,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与比较两组患者的HSP70、AQP-2、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AQP-2、HSP70分别是(12.55±2.18)ng/ml、(4.46±1.66)μg/L,对照组分别是(7.75±1.14)ng/ml、(2.12±0.01)μg/L,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 CD4+、CD8+及 CD4+/CD8+等方面均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湿热量化的中医临床诊治需综合考虑多个方面,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

  • 常规易测检验指标与慢性乙肝中医证型相关性

    作者:任清霞

    目的:分析常规易测检验指标与慢性乙肝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从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诊的慢性乙肝患者中筛选出湿热中阻、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型慢性乙肝患者各20例,选取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五组全血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等指标。结果:①红细胞平均体积:湿热中阻组与瘀血阻络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红细胞分布宽度:湿热中阻组、瘀血阻络组与对照组及肝郁脾虚组、肝肾阴虚组、脾肾阳虚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血小板:湿热中阻组、瘀血阻络组与对照组及肝肾阴虚组、脾肾阳虚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血小板平均体积:湿热中阻组、瘀血阻络组与对照组及肝肾阴虚组、脾肾阳虚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红细胞及血小板检测与慢性乙肝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主要以湿热中阻型与瘀血阻络型为显著,能作为中医证型的检测依据。

  • 59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湿热证有效病例用药规律研究

    作者:张磊;周雪忠;于剑;王义国;张启明

    目的 研究中医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乙肝)湿热证用药规律.方法 筛选慢性乙肝湿热证有效病例592例,提取592个病例对应的中药处方,应用频数分析、方剂匹配、因子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多种方法对其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慢性乙肝湿热证使用频次高的前5味药为茯苓、白术、叶下珠、猪苓、泽泻.共有208个处方经过方剂匹配后剩余药物个数≤3个,计算其在处方中的出现频数,频次大于3的方剂为茵陈五苓散(76)、四君子汤合四逆散合温胆汤(41)、龙胆泻肝汤(36)、加味逍遥散(7)、柴胡疏肝散(5)、茵陈蒿汤(5)、参苓白术散(4)、甘露消毒丹(3)、五味消毒饮合茵陈蒿汤(3).有384个处方剩余药物个数>3个,多是自拟方,因子分析以特征根大于1作为选择公因子的标准,共获得公因子43个,得出了出现频次≥5的公因子对应的药物组合,这些处方组成网络图中边的权重分布幂函数指数值为1.8,以此作为α值,3作为层次数进行多层核心网络分析,得出3层网络图.结论 慢性乙肝湿热证常用祛湿、疏肝、解毒、活血药物,常用的3个方剂为茵陈五苓散、四君子汤合四逆散合温胆汤、龙胆泻肝汤,常用自拟方药物组合方式为祛湿+疏肝+解毒、益气+活血+祛湿,并常配合现代药理研究具有保肝降酶功效的中药.

  • 菖郁逍遥方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伴抑郁症35例临床观察

    作者:陈少东;王宏国;杨嘉恩;唐金模;吴春城;梁惠卿

    目的 观察菖郁逍遥方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67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2例.在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每日0.5mg的基础上,对照组加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每日2次,每次1片;治疗组加服中药复方菖郁逍遥方,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慢性肝病问卷(CLDQ)积分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抑郁状态疗效、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及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阴转率. 结果 治疗组抑郁状态疗效总有效率、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80.00%、80.00%、60.00%,对照组分别为65.63%、62.50%、46.88%,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IL-6、TNF-α水平均降低,CLDQ各项得分及总积分均增加(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IL-6、TNF-α水平和CLDQ各项得分及总积分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 菖郁逍遥方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可显著改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状态,并能增强抗病毒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相关.

  • “从阴达阳,因势利导,给邪出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探讨

    作者:黄健华;严明;叶放

    乙型肝炎病毒(HBV)入侵人体,作为一种邪气,具有嗜肝性.消除其嗜肝性,导邪外出,或许可以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提供帮助.从中医脏腑特性和相关病理因素的特点,探讨了其具有嗜肝性可能的原因,并提出“从阴达阳,因势利导、给邪出路”的解决之道.

  • 8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五项检验分析

    作者:袁雄洲;车虎森

    目的 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五项检验进行分析,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经我院诊断并治疗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80例,分别检查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病毒表面抗体(抗-HBs)、e抗体(抗-HBe)及核心抗体(抗-HBc)的含量.结果 HBsAg阳性率为91.25%,HBeAg阳性率为56.25%,抗-HBs阳性率为16.25%,抗-HBe阳性率为72.50%及抗-HBc阳性率为78.75%;大三阳比率为41.25%,小三阳比率为21.25%.P均<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临床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乙肝五项指标的普查,并针对病情及时采取相应有效的防治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 广西壮族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与HLA-DQA1基因相关性研究

    作者:韦康来;陈智平;秦雪;李山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分子HLA-DQA1基因与广西地区壮族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相关性.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ssp-PCR)法检测30名壮族健康人和90例壮族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HLA-DQA1等位点进行基因分析研究.结果显示,HLA-DQA1·0103等位基因的频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HLA-DQA1·0102等位基因的频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DQA1·0103可能是广西壮族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易感基因,DQA1·0102可能是保护基因.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病率调查方法的探讨

    作者:陈园生;王晓军;李艺星;崔富强;梁晓峰

    目的 分析中国曾开展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病率调查和在重庆市开展慢性乙肝患病率调查试点的相关资料,探讨慢性乙肝患病率的调查方法.方法 比较4次慢性乙肝患病率调查的方法、对象、病例定义和调查结果,重点分析在重庆市开展慢性乙肝患病率调查试点的经验与方法.结果 4次调查慢性乙肝年龄别标化患病率分别为2 771.4/10万、158.25/10万、115.77/10万、707.97/10万.运用问卷调查与实验室检测、临床辅助检查来筛查的慢性乙肝病例差别显著.结论 在中国开展慢性乙肝患病率调查应考虑乙肝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征.在进行病例筛查时,应以实验室检测和临床辅助检查为主,问卷调查为辅.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间粘附因子一1水平与干扰素应答的关系

    作者:吴诗品;于杰;彭红

    我们检测一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探讨其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细胞损害及干扰素应答的关系。研究对象为67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男61例,女6例,平均年龄(37.6±16.9)岁。其中慢性肝炎轻度21例、慢性肝炎中度27例、慢性肝炎重度19例。正常对照34例,男30例,女4例,平均年龄(35.9±15.3)岁。67例CHB患者均接受基因工程干扰素α1b(赛若金,深圳科兴公司产品)治疗24周。每次300万单位,第1~4周每日1次肌注,第5~24周每周注射3次。于治疗前、治疗12周、治疗结束及治疗结束后24周采血检测sICAM-1及肝功项目,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自身免疫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林晓梅;潘钦石;张文辉;陈月平;刘欢乐;吴莲凤

    自身免疫在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病情转归及癌变中的作用正日赵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我们通过检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都的HBV-DNA载量、自身抗体及肝功能指标,探讨HBV感染后HBV复制情况与自身抗体阳性率的关系以及自身抗体检测在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

1082 条记录 5/55 页 « 12345678...545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