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甘肃道地药材羌活的资源研究

    作者:张春梅

    羌活为常用中药之一,药用历史悠久.羌活性温辛苦.具发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之功效,用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四肢酸痛等.现代研究表明,羌活的有效成份为挥发油类、烯、柠檬烯等成分.羌活是甘肃省道地药材之一,本文就市售羌活的品种,来源、分布状况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 气质联用技术结合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分析枸杞子挥发油成分

    作者:李博谦;徐姣;谷建梅;杨锐;陈丽娟

    目的 采用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的化学计量学方法 结合气质联用技术定性分析枸杞子挥发性成分.方法在佳程序升温条件下,对总离子流图中出现的重叠峰及包埋峰进行大限度拆分,并以自动质谱解卷积鉴定系统进行识别,鉴定枸杞子中的挥发油成分.结果 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结合气质联用技术可有效提高鉴定结果准确率,共成功鉴定出29个枸杞子挥发油成分.结论 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结合气质联用技术增加了不能在色谱条件下有效分离物质的鉴定能力,已建立的分析法可用于枸杞子挥发性成分的定性分析.

  • 桂枝汤挥发油的成分归属分析及其对认知障碍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作者:冉庆森;战晓玲;李晓东;谷丽维;李兰芳;郭淑英;李沧海;姜廷良

    目的 探讨桂枝汤挥发油成分归属及其对认知障碍模型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生姜、桂枝及桂枝汤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挥发油成分.小鼠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多奈哌齐组、桂枝汤挥发油低剂量组、桂枝汤挥发油高剂量组.多奈哌齐组灌胃2 mg/kg多奈哌齐溶液,桂枝汤挥发油低、高剂量组灌胃桂枝汤挥发油溶液5、20 mg/kg,药品均以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悬浮至所需浓度,正常组与模型组灌胃等体积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1次/d,连续给药15 d.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于给药第8天腹腔注射东莨菪碱1 mg/kg制备小鼠记忆障碍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跳台法检测学习记忆行为学,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中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乙酰胆碱酯酶(acetyl cholinesterase,AchE)、丁酰胆碱酯酶(butyryl cholinesterase,BchE)、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含量.结果 从桂枝汤挥发油中共鉴定38个化合物,来源于桂枝的9个成分加权占比约44%,来源于生姜的13个成分约占全方挥发油的18%.与模型组比较,桂枝汤挥发油低剂量组在目标象限游泳距离比例[(26.74±16.42)%比(9.42±8.50)%]、目标象限滞留时间的比例[(43.51±25.12)%比(14.50±12.23)%]增加(P<0.05),穿台次数[(1.63±1.19)比(0.25±0.46)]明显增加(P<0.05),跳台试验中犯错误次数[(0.57±0.98)比(4.43±2.40)]降低(P<0.05);桂枝汤挥发油低、高剂量组小鼠血清chE[(140.90±3.27)U/ml、(144.79±6.71)U/ml比(134.49±3.36)U/ml]、AchE[(3.30±1.31)U/ml、(3.94±0.78)U/ml比(8.52±3.39)U/ml]、BchE[(3.22±0.45)U/ml、(3.66±0.53)U/ml比(7.99±0.79)U/ml]水平降低(P<0.05),Ach[(4.10±0.38)ng/ml、(3.03±0.25)ng/ml比(1.72±0.50)ng/ml]水平升高(P<0.05).结论 桂枝汤挥发油主要来源于桂枝和生姜,该部位可通过拟胆碱效应改善东莨菪碱所致小鼠学习认知障碍.

  • 密花香薷挥发油抗菌与抗氧化活性研究

    作者:张彦;李小峰;张寒;韩文霞;朱春浩;文江江;魏梁;郑婕

    目的 优化密花香薷挥发油的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工艺,考察不同提取部位的挥发油抗菌和抗氧化活性,为密花香薷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单因素法考察密花香薷不同部位挥发油的提取工艺,采用药敏纸片法研究不同提取部位的挥发油的抗菌活性,采用 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法测定挥发油的抗氧化能力.结果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密花香薷不同部位中的挥发油,条件为加水量14倍、浸泡时间6 h、提取时间为3 h.密花香薷不同提取部位的挥发油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有一定的抑菌活性.活性顺序依次为大肠埃希菌>福氏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花序挥发油的抑制效果强于叶挥发油.密花香薷挥发油的抗氧化能力随浓度增加而增强,在浓度为 10%时强,但抗氧化作用弱于维生素 C.结论 确定密花香薷挥发油的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工艺,其不同提取部位的挥发油有一定抑菌活性和抗氧化能力.

  • 天麻首乌片中挥发油的提取及包合工艺研究

    作者:苏文俏;李跃辉;王银;朱立华;彭艳梅

    目的 优选天麻首乌片中挥发油的提取和β-环糊精包合工艺.方法 以挥发油提取量为评价指标,采用 L9(34)正交试验优选挥发油提取工艺;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包合物,以挥发油包合率和利用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考察β-环糊精与挥发油的投料比、包合温度及包合时间对包合工艺的影响,对结果进行二项式方程拟合,筛选出佳包合工艺.结果 天麻首乌片中挥发油提取佳工艺条件为:加8倍量水,浸泡30 min,水蒸气蒸馏提取6 h;包合佳工艺条件为:β-环糊精与挥发油的比例为9.50:1,包合温度为43 ℃,包合时间为4.2 h.结论 优选的提取与包合工艺合理可行、稳定,重复性好.

  • 白术-茯苓不同配比药对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作者:岳美颖;于海艳;周勤梅;潘媛

    目的:研究白术、茯苓单味药及其药对的挥发油成分,并考察白术、茯苓不同配比药对对挥发油成分的影响.方法:利用有机溶剂-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术、茯苓单味药及其不同配比药对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结合质谱库检索、文献资料比对,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和鉴定.结果:在白术,茯苓,药对(1∶1),药对(1∶2),药对(2∶1)的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26,22,30,29,41种化合物,其中共有成分3种,分别是亚油酸、棕榈酸和α-柏木烯.白术与3个药对挥发油共有成分共计有16个,排名前三的分别为苍术酮,(-)-g-榄香烯,β-人参烯;而茯苓挥发油中仅有6个成分能被3个药对检测到,仅占茯苓成分的27%.结论:从挥发油的成分及含量来看,3个药对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均来自于白术,不同配伍比例药对挥发油的成分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以药对(2∶1)为明显,这可能与白术的用量增加有关.3个药对挥发油均有新的成分被检测到,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在煎煮过程中发生了某些物理或化学的变化.

  • 中药一步制粒过程中关键因素的控制

    作者:叶志明;孙维广;何国熙

    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中成药制造产业的大发展时期,特别是胶囊剂、颗粒剂的大量应用,使一步制粒机有了广阔的市场.中成药大多由复方组成,中药浸膏除含生物碱、苷类、黄酮类、挥发油类等有效成分外,还含有淀粉、糖类、纤维素、粘液质、蛋白质、叶绿素、树胶等无效成分.

  • RP-HPLC测定姜黄中姜黄素的含量

    作者:赵晓霞;田丰;胥云

    姜黄为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L.的干燥根茎,为常用中药.性味辛、苦而性温,归脾、肝经.可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用于胸胁刺痛,闭经,癇瘕,风湿肩臂疼痛,跌扑肿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主要有效成分为其中所含的挥发油和色素类(主要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二去甲氧基姜黄素).<中国药典>2000年版及<北京市中药饮片标准>(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2000年版)中仅对其中挥发油类的含量做了规定(挥发油含量不得少于7.0%),但是没有色素类的含量测定标准,我们根据文献[1]采用反向高效液相法,对其中的姜黄素进行了含量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精密度高,重现性和样品稳定性均较好,加样回收率符合规定,可以作为姜黄中姜黄素的含量测定方法.

  • 连翘果实化学成分积累动态的研究

    作者:陈随清;王三姓;董诚明;王欣;冯卫生

    连翘为木犀科植物连翘Forsythia suspensa (Thunb.)Vahl的干燥果实[1].连翘的化学成分主要为挥发油类、连翘苷和连翘酯苷等木脂素类、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等三萜酸类等[2].在中医临床应用中,按采收期不同,连翘药材可分为青翘和老翘2种.

  • 金银花及其同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作者:王燕;王智民;林丽美;高慧敏;刘塔斯

    金银花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Thunb.的干燥花蕾或初开的花.该药材同属植物约200种,我国有98种,分布于全国各地.金银花,味甘,性寒,归肺、心、胃经,具清热解毒、凉散风热之功效.金银花及其同属植物主要含有有机酸类、黄酮类、三萜皂苷类、环烯醚萜苷类和挥发油类等化学成分.

  • 概述中西药之间可能的相互作用

    作者:杨莉萍

    中药在中医古籍中被称为"本草",顾名思义,多数中药来源于植物,当然中药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已经不局限于植物,还包括动物和矿物.但无论植物、动物和矿物,都属于自然之物.正是由于中药这种自然属性,才使得其所含成分非常丰富,几乎包括各种有机化合物,如生物碱类、有机酸类、鞣质类、苷类、挥发油类、树脂类、蛋白质和氨基酸类、油脂类、色素类等[1].这些有机化合物的组成或含量在不同中药中会有很大的不同,其结果是对人的味觉刺激产生不同,使得人们可以通过味道对中药进行分类,如酸、苦、甘、辛、咸五味.同一种中药由于其含有多种有机化合物,根据其含量差异而有主味、次味之分,即具有成分带来的多种味道,因而在临床上可治多种病证.其中,中药的酸味主要来自大量有机酸类成分,涩味来自大量的鞣质成分,咸味来自大量无机盐类成分,甘味来自大量多糖成分,苦味来自大量生物碱类成分.

  • 珠子参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作者:张海元;李小辉;梅双喜;杨立国

    珠子参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在我国有悠久的药用历史,以其根茎入药.其化学成分多样,主要包括三萜及其皂苷类、挥发油类、甾体及其皂苷类、黄酮类及微量元素等.综述了近30年国内外有关珠子参化学成分的研究现状,重点对其中三萜及其皂苷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类,以期为该种植物的深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侧柏叶中槲皮苷的研究

    作者:杨庆胜;张京健;张龙海;贾春华;樊小勇

    侧柏叶是柏科植物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的干燥嫩枝及叶,具有凉血止血、生发乌发之功效,用于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下血、血热脱发、须发早白等症[1].所含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鞣质和挥发油类等,其中镇咳祛痰和止血主要有效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中的槲皮苷类[2,3].

  • 软枣猕猴桃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作者:史彩虹;李大伟;赵余庆

    软枣猕猴桃为猕猴桃科猕猴桃属多年生落叶藤本植物,在我国东北三省的分布为广泛.其果实、根、茎叶均可入药,具有抗肿瘤、抗辐射、提高免疫功能等药理活性.研究表明,软枣猕猴桃全株含有挥发油、三萜、黄酮、多糖等化学成分.综述了近年来从软枣猕猴桃果实、根、茎叶中分离到的挥发油类、三萜类、黄酮类等化学成分,及其肿瘤抑制、抗辐射、提高免疫功能、抗衰老、治疗过敏性皮炎、抗哮喘等药理活性,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药用植物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 热可平软胶囊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研究

    作者:李卫红

    热可平软胶囊由柴胡和鹅不食草组成,柴胡具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等症的治疗;鹅不食草具有通鼻窍、止咳之功效,用于风寒头痛、咳嗽痰多、鼻寒不通、鼻渊流涕等症。药理学研究认为,柴胡具有解热、抗病毒、抗细菌内毒素、抗炎、降脂、保肝、调节免疫、抗肿瘤等多种生理活性[1];鹅不食草具有抗菌、抗过敏、抗肿瘤等生理活性[2]。柴胡的化学成分主要有柴胡皂苷、挥发油类及植物甾醇类,其中柴胡皂苷及挥发油为柴胡的有效成分;鹅不食草含有甾醇类成分、三萜和三萜皂苷类化合物、挥发油类、黄酮类等。二药合用具有抗过敏、抗诱变、止咳、祛痰、平喘及抗结核杆菌等作用。原制剂为提取挥发性成分制成注射液,具有解热镇痛作用[3],临床应用广泛,效果较好,但由于剂型的限制,药材的有效成分未能充分利用,如柴胡中柴胡皂苷类及鹅不食草中的非挥发性成分等,且原剂型在注射过程中局部刺激、疼痛及过敏反应都使患者难以接受[4],且使用不便。为克服这些缺点,使其疗效确切,质量可控,并能迅速发挥药效,故选择软胶囊剂。该剂型性质稳定,质量可控,且使用、贮存、运输、携带方便,是治疗感冒发热的有效药物制剂。

  • 对益母草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

    作者:聂媛媛

    益母草为唇形科植物,中药益母草为植物新鲜或干燥的地上部分,性味苦、辛、微寒,归心、肝、膀胱经.1化学成分益母草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生物碱类、黄酮类、二萜类、苯丙醇苷类、脂肪酸类、挥发油类、环型多肽等,并含有锌、铜、锰、铁、硒等多种微量元素.1.1生物碱类益母草含总生物碱,其中主要有益母草碱、水苏碱、益母草啶和益母草宁等.

  • 纤维素酶在杭白菊总黄酮提取中的应用

    作者:田秀兰

    杭白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是一常用中药,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的功效.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其药用的有效成分主要是黄酮类和挥发油类.近年来,纤维素酶在国外广泛应用于各领域.

  • 白芷、川芎药对配伍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作者:胡志妍;齐天;杨光;杨旦;付恩桃;范国荣

    目的 研究白芷、川芎单味药及其药对的挥发油成分,并考察白芷、川芎药对配伍对挥发油成分的影响.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芷、川芎单味药及其药对的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并与文献资料比对,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和鉴定.色谱条件:TR5-MS毛细管色谱柱(30 m×0.25 mm,0.25 μm);载气为高纯氦气;进样口温度250℃;进样量1μL,分流比50∶1;恒流模式,载气流速1.00 mL/min;程序升温:起始温度50℃,保持1 min,以5℃/min的速率升至240℃,保持1 min,然后以5℃/min升至280℃,并保持1 min.质谱条件:电子轰击(EI)离子源,电子能量70 eV,离子源温度220℃,传输线温度280℃,质量范围(m/z):50~650 amu,数据采集扫描模式为全扫描,溶剂延迟5 min.结果 在白芷、川芎、药对(1∶1)、药对(4∶1)的挥发油及白芷、川芎等浓度挥发油混合物(药对等浓度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69、59、59、60、78种化合物,其中共有成分19种.结论 从挥发油的组分及含量来看,不同配伍比例药对挥发油的成分有很大的不同,单味药挥发油组分的含量在药对中都发生了变化.

  • 川芎挥发油对HaCaT细胞和皮肤的刺激性研究

    作者:胡静;朱全刚;张娟娟;胡晋红;张立超

    目的 阐明川芎挥发油的皮肤刺激性.方法 体外培养HaCaT细胞,分别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以经典化学促透剂油酸为对照,考察不同浓度川芎挥发油对皮肤HaCaT细胞活力、HaCaT细胞上清液中前列腺素E2 (PGE2)含量的影响;采用豚鼠皮肤刺激评分表法考察不同浓度挥发油的皮肤累积刺激性,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豚鼠皮肤组织学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0.005%、0.015%、0.025%挥发油组HaCaT细胞活力分别为0.005%油酸组的1.79、1.65、1.48倍,而0.05%挥发油组与0.005%油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05%、0.015%、0.025%、0.05%挥发油对HaCaT细胞上清液的PGE2含量影响分别为(0.99±0.08)%、(1.63±0.09)%、(0.98±0.09)%、(0.04±0.01)%,均低于0.005%油酸组(4.23±0.68)%(P<0.05).各浓度挥发油豚鼠连续给药7d,均仅见轻微红斑,未见水肿、皮肤隆起等,15%挥发油组红斑强度低于5%油酸组.挥发油仅在15%浓度时才出现角质层结构的改变,而5%油酸角质层就出现大面积剥离和缺失.结论 川芎挥发油的皮肤刺激性低于油酸,有可能成为一种优良的化学促透剂.

  • 夏枯草合剂的研究

    作者:顾汉信;金卫坤

    草是唇形科夏枯草属植物,化学成分复杂,含糖类、香豆素类、黄酮类(芦丁、木樨草素、异荭草素和本樨草苷)、有机酸类、三萜类(熊果酸、齐墩果酸)、挥发油类等等.

27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