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度夏良药——薄荷

    作者:崔海燕

    薄荷,又名番薄荷、苏薄荷,为唇形科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祖国医学认为薄荷性凉,味辛,归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疏肝解郁等功效,常被用于治疗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咽喉肿痛、口疮、麻疹不透、风疹瘙痒、肝气郁滞、胸闷胀痛等.《神农本草经》日:“薄荷气味辛温无毒,主贼风伤寒,发汗恶气,心腹胀满、霍乱,宿食不消,下气,煮汁服,亦堪生食.”《本草纲目》言:“薄荷,辛能发散,凉能清利,专于清风散热.故头痛、头风、眼目、咽喉、口齿诸病为要药.”

  • 中药丹参的生药学研究

    作者:李宏娜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中药丹参各成分的结构组成、质量鉴别研究,炮制加工、临床应用等,对其伪品鉴别也有很明确的方法,以便于丹参药用价值进一步研究与开发,为人类所利用.

  • 仙草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实验研究

    作者:杨敏

    仙草(hsian-tsao,Mesona procumbens Hemsl),又名凉粉草,唇形科仙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因其具有清热、解毒、消暑的功效,民间常用作制备龟苓膏和天然凉茶的主要原料,是我国传统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仙草的水提取液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1],为了探讨其抗氧化作用机制,我们采用体外实验方法研究了仙草提取物对大鼠脂质过氧化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中药半枝莲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作者:朱平根;张祖良

    半枝莲早见于《外科正宗》,味辛、苦,性寒,归肺、肝、肾经,具有清热解毒、化瘀、利尿的功效,用于疔疮肿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跌扑肿痛及水肿、黄疸,收载于《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正品为唇形科黄芩属植物半枝莲的干燥全草(Scutellaria barbata D.Don),别名狭叶韩信草、并头草、牙刷草等.药理学研究表明,半枝莲有抗肿瘤、抗病原、抑菌、解热、保肝等活性,作为常用的抗肿瘤中药,在临床上已应用多年.近年来对半枝莲的综述虽较多,但多仅局限于某些类型的化合物,对半枝化学成分进行详细总结的文章较少,为此,我们结合近几年的研究对半枝莲化学成分予以较为全面的归纳.

  • 378 约旦、墨西哥和多米尼加等国的民族药(续二)

    作者:江纪武

    148.Rosmarinus officinalis L.迷迭香,唇形科.花和叶:约旦用于治疗月经病、子宫肌瘤.

  • 泽兰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王涛;李超;濮社班;钱士辉

    目的:研究泽兰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反相硅胶、凝胶柱色谱等方法分离化合物,用波谱方法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泽兰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白桦酸(1),arjunetin(2),齐墩果酸-28-O-β-D-葡萄糖酯(3),芹菜苷(4),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5),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6),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丁酯(7),邻苯二甲酸二丁酯(8).结论:化合物2,3,4,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凉粉草化学成分分离鉴定

    作者:黄艳萍;宋家玲;吴继平;袁萍;沈晓萌;邱声祥

    目的:研究唇形科(Labiatae)植物凉粉草Mesona chinensis的干燥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从物质基础的角度探寻其作为药食同源的可能性.方法:取凉粉草的干燥地上部分,用95%乙醇浸泡提取,经减压浓缩后得到凉粉草浸膏,然后将凉粉草浸膏加水溶解后,依次用正己烷,乙酸乙酯溶剂萃取,得到正己烷部位浸膏和乙酸乙酯部位浸膏,然后采用硅胶、小孔树脂凝胶(MCI)和LH-20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分离方法对乙酸乙酯部位浸膏进行分离纯化,并且利用NMR,MS等各种现代波谱技术以及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并结合参考文献确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从凉粉草的干燥地上部分的95%乙醇提取物中总共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熊果酸(ursolic acid,1),齐墩果酸(oleanic acid,2),2α,3α-二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2α,3α-dihydroxyolean-12-en-28-oic acid,3),2α-羟基乌苏酸(corosolic acid,4),2α,3α,19α-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 (2α,3α,19α-trihydroxyurs-12-en-28-oic acid,5),豆甾醇(stigmasterol,6),β-谷甾醇(β-sitosterol,7),山柰酚(kaempferol,8),槲皮素(quercetin,9),3-吲哚甲酸(3-indoleformic,10),橙黄胡椒酰胺乙酸酯(aurantiamide acetate,11),十七烷酸(heptadecanoic acid,12),十六烷酸(palmitic acid,13).结论:化合物3-5,7,10~13均为首次从凉粉草以及从凉粉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丹参的抗氧化与抗炎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黄双盛;吴勇杰

    丹参系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四川、山西、河北、江苏和安徽,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之功效.药用丹参除正品外,同属植物南丹参(Salvia bowleyana Dunn.)、甘西鼠尾(Salvia przewalskii Maxim.)亦作丹参代用品入药[1].

  • 罗勒挥发油成分研究

    作者:汪涛;崔书亚;胡晓黎;鲁润华

    目的:研究罗勒挥发油成分.方法: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出有关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经计算机检索并结合文献调研,鉴定出个46化合物.结论:罗勒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1,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其占挥发油总量的29.87%.

  • 绵参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张松;格桑索朗;达娃卓玛;周燕;彭树林

    目的:研究绵参Eriophyton wallichii的化学成分.方法:以甲醇提取,硅胶及ODS柱色谱分离,采用MS和NMR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夏至草苦素(marrubiin,2),乌苏酸(3),cimigoside(4),5-deoxyantirrhinoside(5),8-表马钱子酸葡萄糖苷(8-epiloganic acid,6)和apigenin7.(6"-p-coumaroyl)glucoside(7).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中药广藿香非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黄烈军;穆淑珍;张建新;邓彬;宋智琴;郝小江

    目的:研究广藿香非挥发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中药广藿香全草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表木栓醇(1),5-羟甲基糠醛(2),1,4-丁二酸(3),β-谷甾醇(4),胡萝卜苷(5),1,2-O-[2S-(3,4-二羟基苯基).1,2.乙烷二基]-3-D-a-L-鼠李毗喃糖基-4-O-咖啡酰基-β-D-葡萄毗喃糖苷(6)、1,2-O-[2S-(3,4-二羟基苯基)-1,2-乙烷二基]-3-D-a-L-鼠李毗喃糖基-4-O-阿魏酰基-β-D-葡萄毗喃糖苷(7)、1,2-O-[2S-(3,4-二羟基苯基)-1,2-乙烷二基]-3-O--a-L-鼠李毗喃糖基-6-O-咖啡酰基-β-D-葡萄毗喃糖苷(8)和芹菜素-7-O-β-D-(6"-对位香豆酰基)-葡萄糖苷(9).结论:化合物2,3,6~8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风轮菜酚酸类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王凌天;孙忠浩;钟明亮;吴海峰;张海晶;朱乃亮;孙桂波;叶晓霞;许旭东;朱寅荻;杨峻山

    综合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MCI gel等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风轮菜酚类部位进行化学成分分离纯化得到28个化合物.利用NMR和MS解析技术鉴定为芹菜素(1)、芹菜素-7-O-葡萄糖苷(2)、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苷(3)、羊红膻酯(4)、芹菜素-7-O-芸香糖苷(5)、木犀草素(6)、木犀草素-4′-O-葡萄糖苷(7)、木犀草素-7-O-葡萄糖醛酸苷正丁醇酯(8)、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9)、木犀草素-7-O-新橙皮糖苷(10)、金合欢素(11)、金合欢素-7-O-葡萄糖醛酸苷(12)、蒙花苷(13)、柚皮素(14)、江户樱花苷(15)、柚皮素-7-O-芸香糖苷(16)、异樱花素(17)、异樱花苷(18)、香蜂草苷(19)、橙皮苷(20)、山柰酚(21)、槲皮素(22)、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23)、对羟基桂皮酸(24)、咖啡酸(25)、cis-3-[2-[1-(3,4-dihydroxy-phenyl)-1-hydroxymethyl]-1,3-ben-zodioxol-5-yl]-(E)-2-propenoic acid (26)、mesaconic acid (27)、gentisic acid 5-O-β-D-(6′-salicylyl)-glucopyranoside (28),其中化合物7, 9~10, 12, 23, 26~28首次从风轮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H2O2氧化心肌细胞损伤为模型,对化合物1~6, 8~17和19进行心肌保护活性筛选,江户樱花苷(15)显示出显著的心肌保护作用;与模型组的细胞存活率(62.12±6.18)%,阳性对照(槲皮素)在20.0 mg·L-1下的细胞存活率为(84.55±8.26)%,江户樱花苷在25.0 mg·L-1下的细胞存活率为(84.25±7.36)%.

  • 盔状黄芩中的新克罗烷型二萜化合物

    作者:肖凯;张雷;韩庆通;戴胜军

    应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高效制备薄层等方法对盔状黄芩中的二萜单体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其化学结构进行解析,发现并鉴定了14个新克罗烷型二萜,分别为半枝莲碱D(1),scutolide A (2),scutolide K(3),scutebata J (4),scutebata I(5),6-乙酰氧基河南半枝莲碱A(6),半枝莲素C(7),scutolide E(8),barbatine C (9),半枝莲碱Y(10),半枝莲碱B(11),scutestrigillosin A(12),scutebata O(13),scutolide B (14).化合物1~14均为首次从盔状黄芩中发现.

  • 连钱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刘杰;李国强;吴霞;李药兰;王国才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ODS和HPLC等色谱技术对连钱草全草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得到14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数据和波谱等手段鉴定其结构,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tilbostemin B(1),trilepisiumic acid (2),3,4-二羟基苯基乙醇酮(3),岩白菜素(4),oresbiusin A (5),norbergenin(6),stilbostemin D (7),ehretioside B (8),阿魏酸乙酯(9),反式对羟基肉桂酸(10),没食子酸甲酯(11),原儿茶酸(12),对羟基苯乙酮(13),E-3-2,4-二羟基苯基-2-丙烯酸(14),其中化合物1~10及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沙滩黄芩中的二萜类化合物

    作者:李桂生;郝鑫淼;张雷;岳喜典;戴胜军

    应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高效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对沙滩黄芩中的二萜单体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其化学结构进行阐明,发现并鉴定了9个二萜化合物,分别为6-乙酰氧基-7-烟酸酰氧基半枝莲碱G(1),6-烟酸酰氧基-7-乙酰氧基半枝莲碱G(2),6,7-二烟酸酰氧基半枝莲碱G(3),半枝莲碱K(4),半枝莲碱B(5),6-乙酰氧基河南半枝莲碱A(6),6-烟酸酰氧基半枝莲素A(7),6,7-二乙酰氧基半枝莲素A(8),半枝莲碱F(9).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9均为首次从沙滩黄芩中发现.

  • 念珠根黄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作者:韩庆通;肖凯;蔡云;戴胜军

    应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高效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对念珠根黄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其化学结构进行阐明,发现并鉴定了19个黄酮单体,分别为芹菜素(1),木犀草素(2),汉黄芩素(3),千层纸素A(4),6-甲氧基柚皮素(5),5,7,4'-三羟基-6,8-二甲氧基黄酮(6),5,7,8-三甲氧基黄酮(7),3,5,6,7-四甲氧基黄酮(8),7-羟基-4',5,6,8-四甲氧基黄酮(9),5,7,2'-三羟基-6-甲氧基二氢黄酮(10),5,7,4'-三羟基-6-甲氧基黄酮(11),5,7-二羟基-6,8-二甲氧基黄酮(12),5,2',6'-三羟基-7,8-二甲氧基黄酮(13),5,7,2'-三羟基-8-甲氧基黄酮(14),5,2'-二羟基-7,8-二甲氧基二氢黄酮(15),2'-羟基-5,7,8-三甲氧基黄酮(16),5-羟基-7,8-二甲氧基黄酮(17),5,2'-二羟基-7,8-二甲氧基黄酮(18),5-羟基-6,7,8-三甲氧基黄酮(19).化合物1~19均为首次从念珠根黄芩中发现,化合物6,8,9,12,19为首次从黄芩属植物中发现.

  • 石见穿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高俊峰;丁玲;张鹏;刘建勋

    该实验针对石见穿醋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高效液相制备色谱进行分离纯化,运用NMR和MS等波谱学方法,并结合文献对照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从石见穿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oresbiusin A(1),ethyl dihydrocaffeate (2),迷迭香酸乙酯(3),迷迭香酸(4),迷迭香酸甲酯(5),bis(2-ethylhexyl) phthalate(6),丹酚酸C(7),丹酚酸C甲酯(8),丹酚酸A甲酯(9),紫草酸B二甲酯(10),丹酚酸A(11).除迷迭香酸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水分胁迫对夏枯草幼苗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作者:周黎君;郭巧生;胡君;陈月

    夏枯草Prunella vulagaris 为唇形科夏枯草属植物,以干燥果穗入药.《中国药典》历版均有收载,有清火,明目,散结,消肿等功效[1].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河南等地,喜温和湿润气候,能耐严寒[2].

  • 组织培养法生产石牌广藿香及其质量分析

    作者:莫小路;汪小根;邱蔚芬;袁亮;陈瑜珍

    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为唇形科刺蕊草属植物,我国南方多省均有引种栽培,其干燥地上部分为中药广藿香,是广东省主要的道地药材之一,具有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的功效[1].

  • 干旱、盐胁迫处理对丹参无菌苗中丹参素含量的影响

    作者:韩立敏;俞嘉宁;魏新丽;王喆之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所含的丹参素是一种水溶性酚酸类化合物,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炎及增强机体免疫作用,是抗心肌缺血的有效成份.

178 条记录 1/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