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本期话题:下肢静脉曲张

    作者:

    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疾病,系指下肢浅静脉系统处于伸长、蜿蜒而曲张状态.明代<外科正宗>载:"筋瘤者,坚而色紫,垒垒青筋,盘曲甚者,结若蚯蚓",即为静脉曲张.临床工作中,很多病人对此病认识不足,对治疗顾虑重重,下面我回答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 消风散治皮肤病临床运用举隅

    作者:肖金海

    "消风散"出自明代医家陈实功之<外科正宗>[1],又说来源于吴谦的<医宗金鉴>(至于与"消风散"同名的中药处方名者多达数十首之多,不在本文阐述之列)[2].本方在治疗湿疹、皮炎功效独到,尤其在中西结合治疗皮肤病中显效突出,广而用之,不胜枚举.

  • 风湿病的中医外治法

    作者:娄玉钤;李满意

    中医外治方法是历史上治疗风湿病早的有效方法.现代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外治方法的发展.临证时应依患者不同的病情、体质、地域、经济状况、生活习惯等合理选用.一、敷贴疗法敷贴疗法又称“外敷”疗法,是将经过制作的药物直接敷贴在人体体表特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敷贴所用物品是按不同的方法将药物制成的固体、半固体,依其性质和制法分为药膏及膏药.药膏是以适宜的基质如植物油、蜂蜜、醋、蛋清等加入所需药末,调成糊状敷用.如将桐油加入生石膏粉中,调成糊状,外敷治疗关节红肿热痛.膏药即传统的黑膏药,通过作料、炼油、下丹三步成膏,如传统的狗皮膏等.古今有很多治疗风湿病的敷贴疗法,如《外科正宗》以回阳玉龙膏治皮痹、《外科大成》以二术膏治筋骨疼痛、《普济方》以全蝎乳香散治诸风湿、《医学从众录》以九汁膏治鹤膝风、《痹证治验》以痹证膏治风寒湿痹、《中国膏药学》以羌白膏治疗风湿热痹等.

  • 5种乳腺癌的症型及治疗方剂

    作者:帅毅

    在中医文献中没有乳腺癌之名,但有类似的记载.<诸病源候论>云:"乳中结聚成核,微强不甚大,硬若石状;肿结皮强如牛领之皮."<外科正宗>云:"经络痞涩,聚积成核;初如豆大,渐若棋子,半年一年,二载三载,不痛不痒,渐渐而大,始生疼痛,痛则无解,日后肿如堆粟,或如覆碗,色紫气秽,渐渐溃烂,深者如岩穴,凸者如泛莲,疼痛达心,出血则臭,其时五脏俱衰,四大不救,名日乳岩,凡犯此者,百人百必死."

  • 《外科正宗》中的医德规范

    作者:张孟仁

    《外科正宗》是集明代以前外科成就之大成,对后世外科的发展影响巨大.《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赞其“列证详,论治精”.作者陈实功(1555-1636),江苏南通人,字毓仁,号若虚,其“少日即研精此业,内主以活人心,而外悉刀圭之法,历四十余年,心习方,目习症,或常或异,辙应手而愈”.不仅如此,陈氏“贾其余力,合外科诸症,分门逐类,统以论,系以歌,淆以法”集成付梓,名曰《外科正宗》[1],书成“揽镜自照,须鬓已白……庶几识余之苦心哉”.

  • 中药半枝莲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作者:朱平根;张祖良

    半枝莲早见于《外科正宗》,味辛、苦,性寒,归肺、肝、肾经,具有清热解毒、化瘀、利尿的功效,用于疔疮肿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跌扑肿痛及水肿、黄疸,收载于《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正品为唇形科黄芩属植物半枝莲的干燥全草(Scutellaria barbata D.Don),别名狭叶韩信草、并头草、牙刷草等.药理学研究表明,半枝莲有抗肿瘤、抗病原、抑菌、解热、保肝等活性,作为常用的抗肿瘤中药,在临床上已应用多年.近年来对半枝莲的综述虽较多,但多仅局限于某些类型的化合物,对半枝化学成分进行详细总结的文章较少,为此,我们结合近几年的研究对半枝莲化学成分予以较为全面的归纳.

  • 《外科正宗》中乳痈乳岩的学术特点分析

    作者:何威华

    陈实功认为乳痈的病因病机为胃热壅盛,炼乳浓稠,导致气血凝滞,乳络阻塞,乳汁蕴积化热而成脓;或情志不遂,肝郁气滞,而致气机阻滞,血流不畅,而成气滞血瘀阻于乳络,使乳络不通、乳汁分泌不畅而成肿成块.治疗方法上主要有通法、通补结合法、补法、内治法与外治法相合.乳岩的病机为情志所伤,以致无形之气郁与有形之痰浊、瘀血相互交凝,乳络不通,日积月累,结滞乳中而成.治疗上强调早期治疗.早期以疏肝行气为法、中期以疏肝行气与补益气血相结合、晚期以益气养荣为法.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强调心理疏导、怡情易性,但预后不佳.

    关键词: 乳痈 乳岩 外科正宗
  • 陈实功对中医外治疗法的贡献

    作者:李锘;白彦萍;李曰庆

    陈实功是明代著名外科医家,中医外科学"正宗派"的创始人,<外科正宗>是其毕生临床经验的凝结,被后世医家评价为"列证详,论证精".陈实功重视理论联系实践,提倡内外兼治,尤为重视外治法;主张"开户逐贼,使毒外出",丰富了中医外治的药物和方法;推崇灸法,善用披针排脓泄毒,完善了外科手术方法和制度;师古不泥,勇于创新,独创了许多新理论、新方药、新方法和新器械.本文就其在中医外治法方面的主要学术思想及贡献作一探讨.

  • 《外科正宗》肛痈治疗刍议

    作者:安艳丽;常忠生;楚慧;于丹丹;王忠娟;张星平

    陈实功《外科正宗》提出肛痈病因一是火毒内壅,二是因虚致疮;其核心病机为气血壅滞;其治疗,初期选用活血祛瘀汤等内服并外敷如意金黄散;酿脓期根据阳证、阴证不同分别选用透脓散或托里消毒散内服,外敷分别选用四虎散、真君妙贴散或回阳玉龙膏;溃脓后期内服补中益气汤或十全大补汤等,外用生肌玉红膏生肌敛疮;成脓期应速切开排脓,并切除脓管等聚脓组织.陈氏肛痈治疗辨证精细、方法缜密、取效佳捷,非常值得我们今天学习效法.

    关键词: 外科正宗 肛痈 治疗
  • 《外科正宗》学术成就说略

    作者:崔云;郑军状

    <外科正宗>系明代外科名医陈实功所撰,他重视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主张内外兼治,刀针药物配合,见解独特,自成一法.①倡导在外之症必根于内,认为百病皆由火毒而生,痈疽必出于脏腑乖变,深化膏梁厚味、劳欲所伤认识.②结合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邪正消长的趋势,确立消托补三法.③提出开户逐贼,使毒邪外出为第一的论点,首创、改革了许多外治手术方法.④强调内治需顾护脾胃,调理气血.

  • 陈实功外科外治法特色初探

    作者:龚旭初;杨万富;吴金娜;张允申;明顺华

    陈实功是明代著名外科学家,为中医外科“正宗派”创世人,所著《外科正宗》一书,总结了明代以前中医外科外治法的主要方法,堪称经典.其提倡内外并重、标本兼治这一治疗外科疾病的观点和方法.并认为外治之法理遵内治,因而施用外治之法也必讲求辨证.陈氏外治诸法可谓丰富多彩,遣方用药及其灵活,师古不泥,自创了很多方药和疗法.他善于运用腐蚀药品治疗恶疮顽症.也长于运用刀圭之术这一外科十分重要的方法,并自创了许多手术疗法,可谓独树一帜.文章就陈实功外科外治法方面的主要特色作一初步探讨.

  • 陈实功《外科正宗》针刺疗法探析

    作者:王平;孙文淼

    明代著名医家陈实功既是一位众望所归的外科学专家,也是灵活运用针刺疗法的大师,对外科疾患经络学说的深入研究,对针法的推崇,是吸收和运用了明代以前针灸学在外科领域的成就,同时在临床上又善于探索、尝试新治法的结果.在经络病机、经络辨证、针灸治疗、针灸护理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尤其在针刺疗法方面更是独树一帜,在其著作《外科正宗》中有着精辟的论述,详细论述了针刺疗法的原则、适应症、禁忌症、常用针具及针刺的时机、深度、方法等针疗技术.对推进中医针灸学的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功勋.

  • 浅探《外科正宗》对肛痈的认识

    作者:刘明欣;邓洋洋;石岩

    明代著名外科医家陈实功所著《外科正宗》一书在总结前人成就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在肛肠疾病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总结.肛肠病的早期治疗能使外疡内消,及时控制病情的发展,减少患者的痛苦.该书对肛肠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和内外治法方面做出了详细、全面的阐述,反映出了明代以前中医对肛肠疾病的治疗水平.文章就《外科正宗》有关肛痈的理论及治疗进行初步探讨,希望陈实功的外科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有益于现在临床医学.

  • 浅论《外科正宗》对咽喉病的辨治指导作用

    作者:蔡贝贝;张燕平

    <外科正宗>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一部重要的外科学名著.著者陈实功是明代著名外科医家,中医外科学"正宗"派的创始人.陈氏行医四十余年,不仅医学造诣高深,医德修养尤为后世尊崇.陈氏倡导的内外并重,内治与外治结合的外科诊断治疗思想,是对中医外科学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和发展,推动了中医外科学的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人称该书"列症详,论治精".清代名医徐灵胎说:"所以凡有学外科,问余当读何书,则要令其先读此书,以为入门之地."清代外科医家祁坤、马培之等,均受陈氏学术思想影响并形成中医外科史第一大学派"正宗派".笔者通过认真研读<外科正宗>,对其中治疗咽喉疾病的经验颇有感悟,结合自己体会,管见如下.

    关键词: 外科正宗 咽喉病
  • 中药外治皮肤溃疡研究的思考

    作者:王林扬;唐汉钧

    传统中医把疮疡溃后统称为溃疡,局部治疗是治疗皮肤溃疡的主要手段之一.中医学外治皮肤溃疡的内容十分丰富,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周代我国已经出现专门治疗溃疡等的疡医,用祝药(外敷药),刮杀之剂(拔除脓血的销蚀腐肉的药剂)和五毒之药(石胆、丹砂、雄黄、矾石、磁石炼治的外用药)外治溃疡.我国早的医籍<五十二病方>记载了多种洗涤污染伤口及防治瘢痕形成的方法和药物.我国现存早的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广泛应用止血、止痛、祛腐、生肌等外用药治疗皮肤溃疡.<肘后备急方>提出创面感染由外来"毒气”引起,及早期处理开放性创伤的重要性,并首先提出薄贴的制作方法.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方>中提出:"夫痈坏后,有恶肉者,宜猪蹄汤洗去秽,次敷蚀肉膏散,恶肉尽后,敷生肌散,及摩四边令好肉速生”的药物清创(祛腐)和生肌的方法.明清时期,陈实功在<外科正宗>中,详述升丹制剂的炼制,将红丹、三仙丹用于溃疡创面以提脓祛腐.<洞天奥旨>谓:"疮疡内散,第一善法,至疮口已溃,内不能散,须外治,外治之法多,大约敷法为佳”,<理瀹骈文>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法即内治之法,所异者法耳”,明确了药物外治的理论依据.<医宗金鉴>:"谓腐不去则新肉不生,盖以腐能浸淫好肉也:……若遇气虚之人,则惟恃药物以化之,盖去腐之药,乃疡科之要药也”,重视溃疡早期祛腐;<外科启玄>谓:"疮毒已平,脓水未少,开烂已定,或少有疼痛,肌肉未生,若不贴其膏药,赤肉无其遮护,风冷难以抵挡,故将太乙膏等贴之则煨脓长肉”,重视溃疡后期"煨脓”等等.既往的中医学对中药外治皮肤溃疡促进愈合的贡献在于:(1)确定了溃疡形成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的方法,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理论体系;(2)确定了溃疡外治的许多原则,积累了丰富的经验;(3)总结了卓有疗效的大量方药和有关剂型.

  • 冰硼散、人中白散、锡类散都是治疗口腔、咽喉疾病的外用药,如何使用?

    作者:孙浩

    答:冰硼散、人中白散(<外科正宗>方)、锡类散(<金匮翼>方),是治疗口腔、咽喉急性炎症的外治(吹、撒)专药.现简述其如何使用.

  • 牛蒡子的临床应用

    作者:靳瑞英

    牛蒡子辛苦寒,入肺、肝、胃经,其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消肿之功,尽为人知,但其作用远不止此,通过近年来临床体会发现,牛蒡子别有妙用,略述如下.1 散瘀滞壮腰膝<用药法象>云:"利凝滞腰膝之气是也",甄权亦云:"利腰脚",由此可见,< 外科正宗>立"阳和解凝膏"温经行阳,行气活血,祛风散寒,化痰通络以治疮疡阴症、乳癖,以牛蒡子根茎叶( 鲜者)1.5 公斤入药,确属高明之举.盖牛蒡子味辛质润,是辛香通络,辛柔和血,宣痹散结之妙品,其苦寒之性入血分而属肝象,兼之质润味辛,当属通络散结之润剂,用于阴疽漫肿,乳癖不消,骨质增生,糖尿病足,坐骨神经痛以及硬皮病,多有显效.

  • 泻火定惊的青黛

    作者:陈瑞生;陈相银;贾王俊

    青黛也称靛花(《简便单方》)、青蛤粉(《纲目》)、青缸花(《外科正宗》)、靛沫花,为爵床科植物马蓝,蓼科植物蓼蓝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团块或颗粒。古代其常做颜料,渐渐发现其拥有很好的药效,随即入药。

  • 消风散治疗皮肤病的体会

    作者:崔延昌;谷庆霞

    消风散首见于<外科正宗>,由荆芥、防风、蝉蜕、胡麻、苦参、苍术、石膏、知母、牛蒡子、木通、当归、生地、甘草等组成.此方加减治皮肤病,疗效可靠,今总结如下:

  • 中药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32例

    作者:梅淑琴;李季

    乳腺囊性增生症是中年妇女的常见多发病,发病高峰在30~50岁之间,发生率约为5%,由于它有恶变的可能,常使患者恐惧不安.局限性乳腺囊性增生症,西医主张手术切除,并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祖国医学称本病为"乳癖",<外科正宗>说:"乳癖乃乳中结核,形如丸卵,或垂坠作痛,或不痛,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消长,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郁结而成".可见乳癖所描述与乳腺囊性增生症非常相似.本人根据现代医学的诊断,应用祖国医学的"内外合治"的方法,以中药内服为主,配合敷贴或热敷共治32例,经1年多的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92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