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藿香美食夏日分享

    作者:苏新民

    藿香是一味传统的中药,素有"夏日良药"之誉.由藿香、苏叶、茯苓、白芷等药物组成的藿香正气,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功,多用来治疗发热恶寒、头痛、胃痛、胸满恶心、呕吐腹泻等,为夏季常用的中成药.藿香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其中的广藿香已经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中医认为,藿香味辛、性微温,可入脾经、胃经、肺经,具有除秽化湿、开胃止呕、发表解暑之功效,既可化在里之湿浊,又可解在表之暑湿.《本草述》言其"散寒湿、暑湿、郁热、湿热、治外感寒邪、内伤饮食或饮食伤冷湿、不服水土、寒热作疟等症".《本草正义》言其"芳香而不嫌其猛烈,湿煦而不偏于燥烈,能祛除阴霾湿邪,而助脾胃正气,为湿困脾阳、倦怠无力、饮食不甘、舌苔浊垢者捷之药".《本草图经》中记载,藿香"治脾胃呕逆,为要之药".

  •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广藿香中广藿香酮的含量及质量标准研究

    作者:乔秀军

    目的: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广藿香中广藿香酮含量的应用价值.方法:采德国SKYMA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藿香中广藿香酮含量,建立线性关系,并测量回收率及变异系数,以及对7批来自不同厂家的广藿香进行广藿香酮含量的测定,观察.结果:进样量在0.031~0.52ug时,线性关系较好,r=0.9998;平均回收率均在96%~105%之间,并且RSD均<5%;7批样本的广藿香酮的含量均在3.725 ~40.174mg/g范围内.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广藿香中广藿香酮含量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精密度高的特点,可以作为检测广藿香酮质量的有效方法.

  • 广藿香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分析及品质生态学研究

    作者:吴明丽;李西文;黄双建;吴杰;陈士林

    目的:本研究主要运用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信息系统(GMPGIS),对广藿香全球生态适宜性进行分析.方法:以广藿香道地产区、主产区和野生分布区的234个分布数据为基点,选取冷季均温、热季均温、年均温、年均相对湿度、年均降水量、年均日照、土壤类型等7个生态指标作为主要的影响因子.结果:广藿香全球生态相似度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巴西、刚果(民主共和国)、中国、印尼、美国、玻利维亚、秘鲁、哥伦比亚和缅甸等.结论:本研究表明了GMPGIS系统应用于中药材引种及生产区划的科学性和重要性,并为广藿香药材的引种及合理规划生产布局提供了参考依据.

  • 川藿香与广藿香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对比分析

    作者:林彦君;许莉;陈佳江;罗方利

    目的:对比分析川藿香和广藿香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运用GC-MS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质谱库检索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川藿香挥发油中分离出88种成分,鉴定出45种化学成分,占总含量的93.81%;广藿香中分离出92个成分,鉴定出22个化学成分,占总量的85.80%.结论: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川藿香和广藿香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对比分析,二者差异较大.

  • HPLC同时测定广藿香中雷杜辛黄酮醇及广藿香酮的含量

    作者:张颖梅;陈海明;吴晓丽;苏祖清;曾惠芳;苏子仁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同时测定广藿香中雷杜辛黄酮醇和广藿香酮的方法,对11批市售的广藿香药材进行质量分析.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Phenomenex Luna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2%甲酸溶液(65∶35),等度洗脱;检测波长310 nm,流速0.8 mL·min-1,柱温30℃.结果:雷杜辛黄酮醇在0.020 ~0.36μg,广藿香酮在0.025 ~0.40 μg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为1.000 0,平均回收率雷杜辛黄酮醇为98.57%(RSD 2.06%),广藿香酮为100.04%(RSD 2.66%);11批样品中雷杜辛黄酮醇含量在1.13~8.72 mg·g-1,广藿香酮含量在1.19~4.38 mg·g-1.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广藿香中雷杜辛黄酮醇及广藿香酮含量的同时测定.

  • 广藿香醇研究概述

    作者:张仲敏;黎玉翠;彭绍忠;暴梅佳;易宇阳;赖小平;苏子仁

    广藿香是传统的芳香化湿药,其挥发油不仅被用作药用提取物,还被用作食品添加剂和香料,广泛应用于药品、食品及日用化妆品行业.广藿香醇作为广藿香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用于评价广藿香药材及广藿香油质量的指标成分[1].而广藿香醇是否具有广藿香及广藿香油的生物活性?其应用现状如何?有何开发应用的价值?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为此,笔者对近年来国内外广藿香醇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查阅和综合分析,从其生物来源、应用概况、生物活性、制备与检测、代谢转化等多方面进行概述,以期为广藿香醇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广藿香种植土壤和药材中有机氯农药及重金属残留分析

    作者:吴友根;郭巧生;郑焕强

    目的:对海南3个种植广藿香基地土壤及其药材中的有机氯农药与重金属残留量进行分析评价,为广藿香安全规范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GC法测定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用ICP法测定铅、镉、铜、铬、汞、砷含量.结果:海南广藿香种植土壤和药材中的有机氯农药与重金属残留,因栽培类型和地点的不同而存在一些差异,但所有土壤中的有机氯农药与重金属残留量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GB15618)二级标准高限量;药材中的残留量亦均符合<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结论:海南广藿香种植基地土壤和药材符合中药材GAP标准.

    关键词: 广藿香 农药 重金属
  • 广藿香药材挥发油及主要成分含量影响因素的考察

    作者:李薇;魏刚;潘超美;刘乡乡;彭刚;黄胜;徐鸿华

    目的:考察影响广藿香挥发油及主要成分含量的因素,为广藿香的内在质量评价和鉴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药典>挥发油含量测定法及GC-MS法对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不同加工方法,以及不同水平施肥和施用农药等因素对广藿香挥发油和主要成分含量的测定和比较.结果: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和不同加工方法均对广藿香挥发油含量有影响,不同水平施肥和施用农药则对其无显著影响.结论:在制订广藿香药材及中成药质量标准时必须考虑原药材的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和不同加工方法等因素的影响.

  • 广藿香本草及引种历史考证的研究

    作者:吴友根;郭巧生;郑焕强

    目的:通过对广藿香的本草学研究,考证其基源及在我国的引种历史,澄清文献记载的混乱,以进一步开发利用该植物资源.方法:考查古今文献记载和应用历史追溯,结合实地考察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广藿香药用品种本来并不混乱,但在原植物名称、产地和特性描述中,与同科藿香属植物藿香Agastache rugosus造成了一定的混乱.结论:通过本草考证与综合分析,证明明代以前本草记载的藿香,均为今之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广藿香在我国引种栽培历史可追溯到梁代或以前.

  • 中药广藿香非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黄烈军;穆淑珍;张建新;邓彬;宋智琴;郝小江

    目的:研究广藿香非挥发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中药广藿香全草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表木栓醇(1),5-羟甲基糠醛(2),1,4-丁二酸(3),β-谷甾醇(4),胡萝卜苷(5),1,2-O-[2S-(3,4-二羟基苯基).1,2.乙烷二基]-3-D-a-L-鼠李毗喃糖基-4-O-咖啡酰基-β-D-葡萄毗喃糖苷(6)、1,2-O-[2S-(3,4-二羟基苯基)-1,2-乙烷二基]-3-D-a-L-鼠李毗喃糖基-4-O-阿魏酰基-β-D-葡萄毗喃糖苷(7)、1,2-O-[2S-(3,4-二羟基苯基)-1,2-乙烷二基]-3-O--a-L-鼠李毗喃糖基-6-O-咖啡酰基-β-D-葡萄毗喃糖苷(8)和芹菜素-7-O-β-D-(6"-对位香豆酰基)-葡萄糖苷(9).结论:化合物2,3,6~8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不同栽培居群广藿香的种内遗传多样性研究

    作者:潘超美;李薇;贺红;邓旺秋;李泰辉;徐鸿华

    目的:探讨广藿香不同栽培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种内分化水平,寻找有效地鉴定不同居群广藿香DNA指纹特征方法.方法:从8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4个具较高多态性检测能力的引物.用这14个随机引物对5个栽培居群的广藿香进行了的分析,对得出的结果应用PopGen32软件进行计算和聚类分析.结果:实验测出84个位点,其中单态位点17个,占20.24%;多态位点67个,占79.76%.分析结果表明,同一种内不同栽培居群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结论:应用RAPD选择特定引物对广藿香遗传多样性的分析及不同居群的鉴定是可行的.RAPD技术为广藿香遗传种质资源的鉴定和分类提供了新的途径.

  • 广藿香对湿阻中焦证大鼠胃肠功能的影响

    作者:徐雯;王楠;丁浩然;徐晶晶;瞿轶慧;蒲丹;修彦凤

    为了探讨广藿香对于湿阻中焦证大鼠胃肠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通过对湿阻中焦证大鼠的胃内残留率、小肠推进率、胃液量、胃液酸度和胃蛋白酶的测定以及对胃肠组织形态的观察,评价广藿香对胃肠功能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湿阻中焦证大鼠血清中胃肠激素MTL,GAS,VIP及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0的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大鼠胃和结肠组织中水通道蛋白AQP3,AQP4,AQP8的表达,探究广藿香对于胃肠功能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中、高剂量广藿香(3.24,6.48 g·kg-1)可以明显降低大鼠的胃内残留率,促进胃排空,增加小肠推进率(P<0.05),加快胃肠推进运动,增加胃液的分泌和酸度,提高胃蛋白酶的活性,改善胃肠道损伤;不同剂量的广藿香可以升高血清中MTL和GAS的浓度,降低VIP,TNF-α,IL-10的浓度,下调胃和结肠AQP3的表达,上调结肠AQP4和AQP8的表达,中、高剂量的广藿香调节效果较好.所以广藿香可能通过调节胃肠激素、炎症细胞因子和水通道蛋白的水平达到保证胃肠功能正常的目的,该研究结果为阐明采用芳香化湿药治疗湿困中焦、运化失职适应证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 运用近红外光谱法建立广藿香中百秋李醇的定量模型

    作者:蔡佳良;郭念欣;黄洁燕;李蕾蕾;姬生国

    目的:建立广藿香中百秋李醇含量的近红光谱外定量模型,快速测定广藿香中百秋李醇含量.方法:用气相色谱法测定102批广藿香的百秋李醇含量,采集并用一阶导和标准归一化预处理近红外光谱,结合偏小二乘法建立百秋李醇的定量模型.结果:建立的校正模型,内部交叉验证决定系数达到0.991 10,校正均方差为0.012 9,预测均方差为0.012 8,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为0.033 15.结论:建立的近红外定量模型稳定,准确可靠,可快速对广藿香百秋李醇含量进行测定.

  • 广藿香内生真菌Cerrena sp.中倍半萜类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研究

    作者:谢佳倩;陈玉婵;孙章华;刘洪新;李赛妮;李浩华;高晓霞;章卫民

    为了研究广藿香内生真菌Cerrena sp.A593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细胞毒活性,采用正、反相硅胶柱、Sephadex LH-20凝胶柱、HPLC等色谱方法从菌株A593发酵液中分离得到8个倍半萜类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chloriolin B(1),chloriolin C(2),pleurocybellone A(3),dihydrohypnophilin(4),cucumin F(5),antrodin A(6),10α-hydroxyamorphan-4-en-3-one(7),connatusin A(8),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Cerrena属真菌中分离得到.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1~3对HepG-2,SF-268,MCF-7,NCI-H460 4种肿瘤细胞株具有抑制活性,其IC50在20.33~63.13 μmol·L-1.

  • 广藿香的抗补体活性成分

    作者:阮姝楠;卢燕;陈道峰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对广藿香进行抗补体活性导向分离与鉴定,从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共分离鉴定了15个黄酮、1个三萜和2个酚酸类成分,包括5-羟基-3,7,3’,4’-四甲氧基黄酮(1)、5-羟基-7,3',4’-三甲氧基-二氢黄酮(2)、5,4'-二羟基-3,7,3'-三甲氧基黄酮(3)、5-羟基-3,7,4'-三甲氧基黄酮(4)、5,4’-二羟基-7,3’-二甲氧基黄酮(5)、木犀草素(6)、槲皮素-7,3’,4’-三甲醚(7)、岳桦素(8)、3,5,7-三羟基-3’,4’-二甲氧基黄酮(9)、槲皮素(10)、芹菜素(11)、山柰酚(12)、5-羟基-7,3',4’-三甲氧基黄酮(13)、山柰酚-7-O-β-D-葡萄糖苷(14)、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7-O-α-L-鼠李糖苷(15)、齐墩果酸(16)、香草酸(17)、对甲基苄醇(18),其中化合物5,7,8,12~15,18均为首次从唇形科刺蕊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对所得单体化合物进行经典和旁路途径的体外抗补体活性测定,并利用补体缺失血清鉴定活性强化合物的抗补体作用靶点,结果表明,化合物3,7,10,12,16对经典和旁路途径的补体激活均有抑制作用(CH50 0.072~1.08 g·L-1,AP50 0.39~0.49 g·L-1),而化合物5,6仅对经典途径有抑制活性;活性强的槲皮素-7,3’,4’-三甲醚(7)作用于补体系统的C1q,C2,C5和C9组分,值得深入研究.

  • 广藿香内生真菌Diaporthe longicolla A616细胞毒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作者:王沫;陈玉婵;孙章华;谭国慧;李浩华;刘洪新;严寒静;郭晓玲;章卫民

    为了研究广藿香内生真菌Diaporthe longicolla A616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采用正相硅胶、C18反相、Sephadex LH-20凝胶、HPLC等色谱技术从该菌株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和文献比对,分别鉴定为1,3-diamino-1,3-dimethylurea(1),(7R,9R)-7-hydroxy-9-propyl-5-nonen-9-olide(2),ergosta-5,7,22-trien-3β-ol(3),(22E,24R)-ergosta-4,6,8(14)-22-tetraen-3-one(4),(22E,24R)-3β,5α-dihydroxy-6β-ergosta-7,22-diene(5),citreoisocoumarin(6),glycerol monolinoleate(7),1-(2-hydroxyethoxy) ethyl (E)-octadec-9-enoate(8),cyclo-(L-Pro-L-Ala) (9),cyclo(L)-Pro-(L)-Val(10),其中,化合物6~10为首次从Diaporthe属真菌中分离得到.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4和5对肿瘤细胞株SF-268,MCF-7,NCIH460和HepG-2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5.3,6.5,12.2,6.1μmol·L-1和8.2,5.2,6.1,9.4 μmol·L-1.

  • 正交试验优选藿香正气方挥发性药材的SFE-CO2提取工艺

    作者:蔡庆群;黄耀海;席萍;黄月纯;魏刚

    藿香正气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宣化湿浊,疏畅气机,调理胃肠功能,是中医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所致的恶寒发热、头重胀痛、胸膈痞闷、呕吐泄泻的首选方剂.原方共有广藿香、白芷、紫苏叶、白术(炒)、陈皮、厚朴(姜制)、生姜、大腹皮、茯苓、桔梗、半夏(姜制)、甘草、大枣13味药材[1].据药理研究,该方有效成分之一为挥发油[2].

  • 藿香正气胶囊的体外溶出度研究

    作者:许东航;徐翔;陈翠萍

    藿香正气胶囊是由广藿香、白芷、苍术、半夏、厚朴、陈皮、大腹皮、甘草、紫苏、茯苓等提取的纯中草药复方制剂,主要用于感冒、呕吐、泄泻、中暑等[1],由于不含阿片及东莨菪碱成分,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而被广泛应用.目前有多个厂家生产软(硬)胶囊,但临床疗效也反映不一.为此,作者收集了6种市售藿香正气软(硬)胶囊(其中2种软胶囊),进行溶出度测定,并对释药曲线进行拟合,从而评价其制剂内在质量.

  • 郁枢达片中橙皮苷的含量测定

    作者:付梅红;方婧;杨桦;易红;玛依拉

    郁枢达片是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所根据王永炎院士多年临床经验方而研制成的中药制剂,由广藿香、陈皮、草豆蔻和苍术等中草药组成,具有醒脾化湿,理气解郁之功.

  • 海南广藿香等4种南药重金属含量研究

    作者:张俊清;符乃光;赖伟勇;靳德军;刘明生

    我国中药材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中药走向国际草药市场的主要障碍[1].2001年国家颁布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对药材的规范化种植提出了具体要求.

200 条记录 1/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