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双孔导管在经皮颈椎前路枢椎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向阳;徐华梓;池永龙;林焱;黄其杉;毛方敏;倪文飞;徐晖;王胜

    目的:探讨双孔导管在经皮颈椎前路枢椎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2例新鲜齿状突骨折患者,男性18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0.5±14.7岁,按照Anderson-D'Alonzo分型,17例为Ⅱ型,5例为浅Ⅲ型.骨折端无移位6例,移位小于5mm 10例,移位大于5mm 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经皮颈椎前路枢椎齿状突螺钉内固定,且因术中初始置入的导针位置不满意而采用双孔导管调整.分析该技术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复位、骨折愈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的枢椎齿状突导针经过采用双孔导管后均调整成功并置入螺钉,手术时间35±12min,出血<20ml.20例骨折获得基本解剖复位,2例仍有小于3mm移位.术中和术后无明显技术有关的并发症发生,螺钉位置正确.平均随访16.7个月,无寰枢关节不稳或脱位,21例获得骨融合,1例纤维连接,无需佩戴颈围和二次手术,随访中无螺钉松动、脱出或断裂发生.结论:采用双孔白导管调整并置入导针,具有操作容易、快速和准确的优点,减少了术者和患者的放射线暴露,保证了齿状突螺钉处于正确位置.

  • 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不稳的手术治疗

    作者:崔西龙;于海洋;姜济世;干阜生

    目的:探讨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不稳的治疗方案及疗效.方法:2005年4月~2014年2月共手术治疗Ⅱ、Ⅲ型齿状突骨折患者48例,男33例,女15例,年龄21~74岁,平均43.3±29.0岁.新鲜骨折43例,陈旧骨折5例.按Grauer分型:Ⅱa型12例,Ⅱb型13例,Ⅱc型11例,浅Ⅲ型12例.术前均有外伤史,伴有颈部疼痛和活动受限.术前常规行颅骨牵引,牵引后骨折均有不同程度的复位.根据患者骨折类型、年龄、牵引复位情况、骨质情况、全身条件选择手术方式,22例采用前路单枚中空齿状突螺钉固定,其中1例因C6椎体骨折同时行C6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支撑植骨钢板固定.24例采用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取髂骨植骨融合,其中1例行一期后路C1/2椎弓根螺钉植骨融合+前路C5椎体次全切除钛网置入钢板内固定术,4例因椎动脉骑跨采用枢椎椎板螺钉固定.2例高龄患者因体质差合并骨质疏松,不能耐受全麻手术,行Halo-vest架固定.随访观察患者骨折融合率、颈椎活动度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前路手术患者中2例在术后1周复查CT时发现骨折移位,1例行翻修手术,取出内固定后重新置钉,再次复查CT示骨折复位满意,6个月后骨折愈合;1例改为后路C1/2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术后4个月植骨融合;2例发生喉上神经损伤,出现饮水呛咳,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后路手术患者1例术中出现椎动脉破裂,置入螺钉后出血停止,未特殊处理;1例枢椎椎弓根螺钉进入椎管,无神经损伤症状,未特殊处理.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脑脊液漏和脊髓损伤.随访12~120个月,平均25±72个月,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前路手术组颈椎屈伸和旋转功能正常,后路手术组颈椎旋转功能有不同程度受限.结论:对于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不稳的患者,根据骨折类型、患者年龄、牵引复位情况、骨质情况、全身条件综合考虑,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齿状突骨折的经皮微创治疗策略

    作者:吴爱悯;池永龙;徐华梓;王向阳;林焱;倪文飞;黄其杉;毛方敏

    目的:探讨齿状突骨折经皮微创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2010年5月因齿状突骨折在我院行微创手术治疗随访1年以上患者113例,按患者骨折的不同特点和接受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5组,组1为可复位、非ⅡC型骨折及部分骨折面整齐的陈旧性齿状突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前路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共65例;组2为移位重、陈旧性、ⅡC型骨折或伴有寰椎前弓、后弓骨折者患者采用经皮前路颈1/2关节突螺钉内固定术,共29例;组3为联合寰椎前后弓多发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前路齿状突螺钉联合颈1/2侧方关节螺钉内固定术,共6例;组4为移位重、ⅡC型骨折者患者,均无椎动脉高拱畸形采用经皮后路颈1/2侧方关节螺钉内固定术,共4例;组5为陈旧性骨折伴寰枢椎难复性脱位患者采用经皮显微内窥镜下松解复位植骨内固定术,共9例。记录和分析不同组别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疗效和并发症。结果:113例患者术后得到12~67个月的随访,未发现弯钉及断钉现象。组1患者中末次随访7例仍见骨折线,其余患者均骨性愈合;组2中1例术后2个月发现螺钉切割,予以取出螺钉+后路开放手术,6例无植骨患者末次随访影像显示颈椎稳定,其余患者均得到骨性愈合;组3患者均骨性愈合;组4患者1例术后发现轻度前移,予以二期开放后路C1/2植骨钛缆内固定,另1例术后CT示螺钉可疑损伤椎动脉;组5患者均骨性愈合,5例症状基本缓解,3例中度缓解,1例轻度缓解。结论:不同类型齿状突骨折可以选择不同方式的经皮微创上颈椎技术治疗,只要正确选择手术方式,掌握手术适应证,可以取得安全、有效的结果。

  • 新鲜齿状突骨折的分型与治疗方式选择

    作者:闫明;王超;王圣林

    目的:总结新鲜齿状突骨折的治疗效果,探讨不同类型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2000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治新鲜齿状突骨折患者54例.按Grauer改良的Anderson-D'Alonzo分型,ⅡA型7例,ⅡB型23例,ⅡC型8例,Ⅲ型16例.4例伴有脊髓损伤(ⅡB型3例,ⅡC型1例).ⅡA型、2例合并相邻椎体骨折的ⅡB型、6例ⅡC型和Ⅲ型患者采用Halo-vest外固定;16例ⅡB型采用齿状突螺钉固定,5例移位严重的ⅡB型和2例ⅡC型采用后路寰枢固定融合术.随访时间均超过24周,拍摄颈椎侧位、开口位X线片并行CT检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31例Halo-vest外固定治疗者中,30例在12周时获得骨折愈合,其中4例(ⅡB型1例,Ⅲ型3例)原始骨折有前移位者,在牵引复位、Halo-vest固定后发生再移位,畸形愈合,但无神经压迫表现;1例2周时复查骨折前移位,改行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术后获骨性融合.16例采用齿状突螺钉固定的ⅡB型骨折患者13例骨折愈合,3例在24周时骨折仍未愈合,骨折端有明显骨质吸收;7例寰枢关节固定融合患者在12周时均获得骨性融合.4例有脊髓损伤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结论:Halo-vest外固定适合治疗ⅡA型、无或轻度移位ⅡC型和Ⅲ型齿状突骨折,但原始有前移位的骨折在固定过程中容易出现再移位.可复位的ⅡB型骨折适合齿状突螺钉固定,但骨折移位大的ⅡB型和粉碎性骨折宜及早采用寰枢固定融合术.

  •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Jefferson骨折合并齿状突骨折

    作者:陈卫;丁真奇;康两期;郭志民;刘庆军

    目的:探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Jefferson骨折合并齿状突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12月~2006年6月采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Jefferson骨折合并齿状突骨折患者9例,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23~58岁,平均39.6岁;新鲜骨折6例,陈旧性骨折3例;齿状突骨折按Anderson分型:Ⅱ型8例,Ⅲ型1例;术前神经功能JOA评分8~15分,平均10.9分.术前均行X线、螺旋CT等影像学检查及颅骨牵引术;均在全麻直视下行复位、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术.结果:术中无椎动脉、脊髓及神经根损伤发生,7例寰枢椎骨折脱位完全复位,2例不完全复位;术后第3~6天(平均第4天)在颈托保护下离床活动;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手术6个月后复查X线、螺旋CT示所有骨折均呈骨性愈合,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断钉.术后1年神经功能JOA评分13~17分,平均15.9分,平均改善率为85.3%.结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具有直视下置钉、复位,短节段固定、固定可靠及骨愈合率高等特点,为Jefferson骨折合并齿状突骨折患者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 寰枢椎内固定对陈旧齿状突骨折的作用

    作者:闫明;王超;王圣林

    目的:观察陈旧齿状突骨折患者在后路寰枢椎坚强内固定融合术后骨折端的变化,探索采用寰枢椎非融合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尤其是新鲜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对我院2001年2月~2012年8月采取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术治疗的82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患者手术前后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05年1月~2012年8月42例有完整的术前、术后CT资料可供分析骨折端变化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伤后手术时间3~8周5例、8周以上~36周30例、36周以上7例,40例选择经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内固定、寰椎后弓枢椎椎板间植骨融合术,2例选择经寰枢侧块关节螺钉固定融合术,术后随访时间截至寰枢间植骨融合为止.结果:所有患者寰枢椎间后方植骨发生融合,其中30例齿状突骨折也发生愈合,4例疑似愈合,8例未愈合.齿状突骨折端愈合时间:28例发生于术后4个月,1例发生于术后6个月,1例发生于术后9个月.结论:对陈旧齿状突骨折患者经后路寰枢椎间内固定可为齿状突骨折愈合提供可靠的稳定性,为采用非融合寰枢椎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尤其是新鲜骨折提供了可靠的临床依据.

  •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齿状突骨折畸形愈合伴难复性寰枢椎脱位

    作者:许正伟;郝定均;贺宝荣;郭华;郑永宏;刘团江;王晓东

    目的:探讨经口前路松解齿状突部分切除与后路复位固定融合治疗齿状突骨折畸形愈合伴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院共收治7例齿状突骨折畸形愈合致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男5例,女2例,年龄21~51岁,平均36.4岁.术前神经功能JOA评分为5~9分,平均7.3±2.1分;脊髓有效空间(space available for the cord,SAC)为4~12mm,平均8.34±3.68mm.均行经口前路松解、齿状突部分切除,一期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系统进一步提拉复位、固定、融合术,术后观察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并行X线、CT、MRI检查观察复位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280~360min,平均310min.术中出血510~930ml,平均670ml.术中无脊髓神经损伤;1例术中置入枢椎椎弓根螺钉时损伤椎动脉,经原钉道拧入螺钉后完成止血,术后随访无椎动脉损伤的临床表现;1例术中置入寰椎椎弓根螺钉时寰椎后弓下壁破裂,未改变钉道,继续沿椎弓根方向置入螺钉,术后随访无寰枢椎的再失稳和移位.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复位.随访9~36个月,平均19.6个月.均在术后6个月获得骨性融合,随访期间未发现螺钉松动、移位、断裂,无寰枢椎再移位、失稳现象.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11~15分,平均13.1±2.1分,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改善率为78.8%~93.5%,平均87.4%;末次随访时的SAC为11~18mm,平均14.78±2.15mm,与术前比较明显增大(P<0.05).结论:对于齿状突骨折畸形愈合伴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经口咽前路松解齿状突部分切除与后路复位固定融合术可获得好的复位效果,近期疗效满意.

  • 经皮和开放前路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齿状突骨折的比较

    作者:王建;周跃;任先军;初同伟;王卫东;李长青;张正丰

    目的:比较经皮和开放前路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齿状突骨折的效果,初步评价经皮前路螺钉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自2003年3月至2007年6月,共收治22例Ⅱ型和浅Ⅲ型齿状突骨折患者,年龄25~65岁,平均41.9岁.10例经皮前路螺钉固定,12例经开放前路螺钉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经皮固定组平均手术时间41.3min(36~55min),失血3.1ml(0.5~5ml),平均随访7.2个月(4~15个月),9例骨折愈合,1例骨折不愈合患者无症状,无其他并发症发生.开放固定组平均手术时间75.2min(56~110min),失血量35.9ml(20~65ml),平均随访28.9个月(5~47个月),11例骨折愈合,1例未骨性愈合患者无症状,1例术后出现一过性声音嘶哑.结论:经皮前路螺钉固定治疗Ⅱ型和浅Ⅲ型齿状突骨折与开放手术具有相同的疗效,但手术时间更短,创伤更小.

  • 后路寰枢椎钉棒固定非融合治疗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保留寰枢椎旋转功能的临床初探

    作者:马向阳;杨进城;尹庆水;夏虹;吴增晖;章凯;王建华;艾福志;许俊杰

    目的:介绍寰枢椎后路钉棒固定非融合治疗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保留寰枢椎旋转功能的临床初步疗效. 方法:2010年1月~2011年7月收治8例不适合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的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其中骨折线呈前下后上型者5例,牵引后齿状突骨折复位不佳者3例;男6例,女2例;年龄21~56岁,平均38岁.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一期后路寰枢椎钉棒固定,不进行后路植骨;待术后随访CT复查显示齿状突骨折骨性愈合后,二期后路手术取出内固定,观察寰枢椎旋转功能的恢复情况. 结果:8例患者均成功进行寰枢椎后路钉棒固定,共置入直径3.5mm的寰椎、枢椎螺钉各16枚,其中寰椎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13枚、部分经椎弓根螺钉固定3枚,枢椎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11枚、椎板螺钉固定5枚;术中齿状突骨折复位满意,未发生椎动脉、脊髓损伤一期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末次随访CT复查显示8例患者齿状突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颈椎左、右旋转均约35°~55°,平均约45°. 二期后路钉棒内固定取出术后颈椎旋转功能即刻得到部分恢复,颈椎左、右旋转均约50°~70°,平均约60°;随访6~12个月后颈椎旋转功能基本恢复正常,颈椎左、右旋转均约80°~90°,平均约85°.结论:对不适合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的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采用一期后路寰枢椎钉棒固定非融合、二期取出内固定的方法可保留寰枢椎的旋转功能.

  • 齿状突螺钉钢板内固定系统的研制及解剖学可行性分析

    作者:胡勇;董伟鑫;袁振山;孙肖阳

    目的:自行设计与制作齿状突螺钉钢板内固定系统,并验证其解剖学可行性.方法:收集40例健康志愿者(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22~32岁,平均26岁)的颈椎CT数据,导入到Mimics 15.01中,通过Mimics软件测量枢椎(C2)、第3颈椎(C3)及C2/3椎间盘的相关解剖参数,包括:齿状突高度、齿状突前后径、齿状突横径、枢椎椎体前缘高度、枢椎椎体后缘高度、枢椎椎体前后径、枢椎椎体横径、枢椎前下唇的高度、枢椎前下唇的宽度、枢椎前唇与枢椎椎体后缘高点连线与C2椎体下终板面的夹角、齿状突轴径与冠状面的夹角、在枢椎椎体横径测量平面测量该切面枢椎椎体前突部分的夹角、枢椎椎体矢状面前缘与C2~C3椎体前缘矢状面切线的夹角、C3椎体前后径、C3椎体横径、C3椎体前缘高度、C3椎体后缘高度、C3前下唇的高度、C2/3前部椎间盘厚度、C2/3中部椎间盘厚度、C2/3后部椎间盘厚度、C3椎体正中矢状位前缘高点与后缘低点连线与C3椎体上终板面的夹角、C3上终板面与C2~C3椎体前缘矢状面切线的夹角、齿状突理想钉道与C2~C3椎体前缘矢状面切线的夹角.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为齿状突螺钉钢板内固定系统的设计提供相关解剖参数范围,在此基础上设计与制作齿状突螺钉钢板内固定系统,并将其在Mimics软件上和尸体标本上进行模拟手术.在Mimics软件上模拟齿状突螺钉钢板内固定系统置入后,通过Mimics软件上的透明功能观察螺钉通道在C2和C3中的位置是否合理,尸体模拟手术后通过对标本行CT扫描和三维重建,观察钉道是否准确.结果:根据上述C2、C3及C2/3椎间盘的相关解剖参数测量结果设计、采用医用钛合金材质(Ti-6A 1-4V)制作的齿状突螺钉钢板内固定系统,主要由螺钉固定板、C2/3椎间融合器和相关配件组成,其中配件包括齿状突固定部件、椎体锚定部件和锁定部件.齿状突螺钉钢板内固定系统在Mimics软件上和尸体标本上模拟手术置入后,通过透明功能和CT检查显示钉道位置合理.结论:自行研制的齿状突螺钉钢板内固定系统的置入在解剖学上具有可行性.

  • 镁合金中空螺钉固定治疗ⅡA型齿状突骨折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王志坤;夏虹;谢文伟;李再学;张余;马立敏

    目的:建立正常枢椎及中空螺钉固定ⅡA型齿状突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镁合金螺钉固定ⅡA型齿状突骨折的稳定性.方法:通过CT扫描l例正常成年男性志愿者颈椎获取枢椎的空间结构信息,导入三维重建软件Mimics 10.01、Solidworks 2010,建立正常枢椎及中空螺钉固定ⅡA型齿状突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有限元软件Ansys 13.0中分析正常枢椎模型、ⅡA型齿状突骨折中空螺钉(镁合金螺钉、钛合金螺钉)固定模型,分别模拟颈椎后伸、前屈时受到水平载荷50N、100N、150N、200N的作用力及颈椎旋转时分别受到50N· mm、100N· mm、150N· mm、300N· mm扭矩时,测量齿状突的大位移与大应力、枢椎椎体的大应力及螺钉的大应力.钛合金螺钉弹性模量为108000MPa,屈服强度为930MPa;镁合金螺钉弹性模量为45000MPa,屈服强度为193MPa.结果:所建正常枢椎及ⅡA型齿状突骨折中空螺钉固定有限元模型外形逼真,几何相似性好.颈部前屈、后伸、旋转三种活动状态下,受到不同载荷时镁合金螺钉的大应力均小于钛合金螺钉,两种螺钉的大应力均小于其屈服强度;两种材料中空螺钉固定的ⅡA型齿状突骨折模型中齿状突、枢椎椎体的大应力均小于皮质骨应力阀值(200MPa),齿状突的大位移是正常枢椎齿状突大位移的5~8倍,均小于1 mm(有限元模型中网格大小为1mm).结论:应用CT扫描获取枢椎空间结构信息建立的枢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可用于生物力学实验,镁合金中空螺钉在固定ⅡA型齿状突骨折时足以维持其稳定性.

  •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野;刘景臣

    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即通常所说的经寰椎后弓侧块螺钉固定技术.与寰椎侧块螺钉固定技术不是等同的概念.有很多文献将其混淆.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由Resnick等[1]于2002年首次提出,用于治疗齿状突骨折引起的寰枢椎不稳.

  • 枕颈CD在上颈椎疾患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夏虹;刘景发;尹庆水;吴增晖;徐国洲;潘刚明;刘少喻;林本丹

    枕颈区域的不稳,包括寰枕关节及寰枢关节不稳,如齿状突骨折、横韧带断裂以及上颈椎的畸形等,患者常表现为高位脊髓受压症状并呈进行性加重.当保守的方法,如颅骨牵引、头颅双向牵引不能得到满意的疗效时,需行手术治疗.常用的方法有后路枕骨大孔扩大减压及C1、C2椎板切除减压,前路经口寰椎前弓及齿状突切除减压.这样,上颈椎的稳定性就成为术后疗效的关键.为了解决枕颈不稳,我们自1998年利用枕颈CD对21例不同原因引起枕颈部不稳的患者行前路和/或后路减压术,对其中4例外伤性寰枢椎爆裂骨折的患者进行了枕颈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总结如下.

  • 寰椎后弓环抱钩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寰枢椎融合术中的应用

    作者:曹正霖;关宏刚;付忠泉;王刚;霍智铭;肖隆艺;梁亮科;陈超;沈源彬

    我们于2009年3月~2010年12月采用自体髂骨植骨、双侧寰椎后弓环抱钩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脱位患者12例,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4例;年龄16~61岁,平均41岁.陈旧性齿状突骨折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先天性齿状突发育不良2例,寰椎横韧带损伤2例.临床表现为颈痛11例,双肩以下痛觉减退5例,四肢肌张力增高3例,左侧上、下肢肌力4级1例,左下肢肌力4级1例.

  • 齿状突完整的创伤性寰椎后脱位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周海涛;王超;闫明;党耕町

    寰枢椎间的稳定性主要依靠寰椎横韧带和枢椎齿状突的完整性,创伤性寰枢椎不稳多是由于横韧带断裂或者齿状突骨折造成,寰椎后脱位应是以齿状突骨折作为前提的.

  • 颈前路加压螺钉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

    作者:龙亨国;李展振;祝海炳;洪文跃;刘玖行;危立军;刘志安;明文义

    目的:分析颈前路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新鲜齿状突Ⅱ型骨折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行前路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分析其结果及并发症.结果:随访4个月~3年1个月,平均10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无明显颈部运动受限,无螺钉断裂、移位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临床症状完全消失7例,1例合并颅脑损伤者残留部分头痛、头晕.结论:颈前路加压螺钉内固定技术是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可供选择的方法,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固定牢靠及愈合率高等优点,能大限度地保留寰枢椎的生理活动功能.

  • 齿状突骨折经皮螺钉内固定手术前后CT重建的意义

    作者:倪文飞;池永龙;徐华梓;林焱;林峰;黄其杉;毛方敏

    目的:探讨齿状突骨折经皮螺钉内固定手术前后应用CT重建的意义.方法:16例齿状突骨折患者,术前进行上颈椎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观察齿状突骨折的部位、骨折线走向及移位情况,并测量齿状突解剖学数据.均行经皮前路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术后不同时期同样进行CT重建,以观察齿状突骨折复位、螺钉内固定及骨折愈合等.结果:16例齿状突骨折患者中,AndersonⅡ型10例,其中Eysel A型3例,B型2例,C型5例;AndersonⅢ型6例.齿状突基底冠状径8.7±1.1mm,矢状径10.9±1.1mm,齿状突骨折远段长度12.3±1.1mm,齿状突后倾角23.3°±1.2°;术后CT重建证实16例患者中,11例复位及螺钉位置良好,2例螺钉位置有偏斜,2例螺纹未完全通过骨折线,1例螺钉穿破齿状突尖部皮质.随访发现15例达到骨性愈合,1例Eysel C型骨折经10个月随访仍未见到骨性愈合,继续随访观察中.结论:经皮前路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术前、术后行CT重建有利于准确评估骨折状况、制定周密手术方案及评价手术效果.

  • 颈前路双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成人游离粉碎型齿状突骨折

    作者:周东生;王鲁博;王伯珉;王先泉;李连欣

    目的:探讨颈前路双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成人游离粉碎型齿状突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颈前路双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8例成人游离粉碎型齿状突骨折.按Anderson-D′Alonzo分型,Ⅱ型5例,Ⅲ型3例.结果:7例获得平均13个月随访,骨折复位满意,均获骨性愈合,未出现术中、术后并发症,1例遗留颈部僵硬感,但临床检查无活动受限.结论:颈前路双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成人游离粉碎型齿状突骨折效果良好.

  • 伴齿状突及寰椎骨折的枕骨髁骨折1例报告

    作者:郭永飞;王新伟;陈德玉;袁文;赵定麟

    患者男性,28岁.因车祸致昏迷0.5h、枕颈部疼痛3h入院.患者驾驶轿车时为避让前方停靠车辆撞倒路中间隔离带驶入逆行车道,与相向行驶之卡车相撞而致伤.伤后昏迷约半小时后清醒,感枕颈部疼痛剧烈,伤后约3h到达我院急诊.查体:神志清楚,回答问题流利正确.体温36.8℃,血压125/70mmHg,心率72次/min,右眼外侧有5cm长皮肤撕裂,视力正常.心肺及腹部无异常体征,颅脑CT未见异常.枕后隆突下方偏左侧压痛明显,无上肢放射痛.躯干及四肢深浅感觉存在,四肢肌力5级,各腱反射对称无异常,病理征阴性.颈椎X线片提示枕颈部结构紊乱,椎前阴影无增宽,颈椎序列正常,未见明显骨折脱位征象(图1).枕颈部CT扫描示左侧枕骨髁翼状韧带附着处撕脱骨折,骨折块轻度移位:寰椎左侧横突孔前后向骨折,骨折块移位明显,横突孔形态改变(图2).急诊清创缝合右眼外侧皮肤撕裂伤,费城颈托颈部制动,卧床留观,并给予抗感染治疗.行枕颈部三维CT检查,发现合并有齿状突骨折,骨折线位于基底部,无移位(图3).患者因经济原因不愿手术,给予头颈胸石膏固定3个月.后诊断:(1)左枕骨髁骨折(Ⅲ型);(2)齿状突骨折;(3)寰椎左横突孔骨折;(4)右眼外侧皮肤撕裂伤.3个月后随访时诉枕颈部疼痛缓解,去除固定之石膏.再次行枕颈部CT三维重建示骨折已愈合(图4).

  • 齿状突骨折的诊断与治疗选择

    作者:张志成;孙天胜

    齿状突骨折是枢椎常见的损伤,早在1910年,Mixter和Osgood就对齿状突骨折进行了外科治疗.目前齿状突骨折的外科治疗方法较多.如何根据患者年龄、骨折类型、伴随损伤、骨折移位情况等多种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是降低不愈合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笔者就此作一综述.

239 条记录 3/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