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地佐辛联合地塞米松超前镇痛对经肛门手术的影响

    作者:吴晓珲;岳霞影;薛慧;傅国强

    目的 观察地佐辛联合地塞米松超前镇痛用于经肛门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将90例ASAⅠ~Ⅱ级的经肛门手术患者(2016年6月—2017年5月)随机分成A、B、C3组,每组30例.A组使用芬太尼1μg/kg、丙泊酚2~3 mg/kg诱导,以丙泊酚6~10 mg/(kg·h)持续输注维持麻醉;患者意识消失后予以肛周神经阻滞麻醉.B组诱导前静脉给予地佐辛0.1 mg/kg,5 min后诱导及维持麻醉与局麻方法同A组.C组诱导前静脉给予地佐辛0.1 mg/kg加地塞米松5 mg,5 min后诱导及维持麻醉与局麻方法同A组.观察患者术后2、6、24 h的VAS评分以及镇痛药追加情况和术后24 h的恶心呕吐评分.结果 3组均顺利完成手术.B组术后2 hVAS评分(1.98±0.70)分、6 hVAS评分(2.47±0.51)分、24 hVAS评分(3.49±0.37)分均低于A组(P<0.05);C组术后2 hVAS评分(1.21±0.41)分、6 hVAS评分(2.32±0.64)分、24 hVAS评分(3.43±0.11)分均低于A组(P<0.05).B组术后2 h镇痛药追加次数(0.23±0.18)次、术后6 h镇痛药追加次数(0.46±0.21)次、术后24 h镇痛药追加次数(0.98±0.47)次均低于A组(P<0.05);C组术后2 h镇痛药追加次数(0.22±0.11)次、术后6 h镇痛药追加次数(0.43±0.29)次、术后24 h镇痛药追加次数(0.96±0.26)次均低于A组(P<0.05).C组术后2 h恶心评分(0.26±0.11)分、术后6 h恶心评分(0.71±0.21)分、术后24 h恶心评分(0.78±0.47)分均低于A组、B组(P<0.05),C组术后2 h呕吐评分(0.32±0.11)分、术后6 h呕吐评分(0.56±0.29)分、术后24 h呕吐评分(0.58±0.32)分均低于A组、B组(P<0.05).结论 地佐辛联合地塞米松超前镇痛在经肛门手术中运用,具有较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同时可减少单纯运用地佐辛时的恶心呕吐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经肛门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18例体会

    作者:何兴政;张传国

    目的 探讨经肛门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经肛门直肠肌鞘内病变黏膜切除,保留直肠肌鞘约6 cm,沿结肠壁处理系膜血管,结肠拖出并在齿状线以上吻合.结果 18例患儿经肛门完成手术,平均术后住院8 d,随访3~24个月,患儿排大便2~4次/d,无明显大便失禁和肛门狭窄(术后坚持扩肛半年).结论 与开腹手术相比,本术式创伤小,无腹部并发症,不留手术瘢痕.

  • 18例婴幼儿经肛门行部分结肠切除术的肛周护理

    作者:王慧聪;陈晓玲;郑柳萌

    经肛门行部分结肠切除术是治疗巨结肠、乙状结肠冗长的有效方法.该方法无手术创口是一种微创、美观的手术方式.我科对18例巨结肠、乙状结肠冗长症患儿采用经肛门行部分结肠切除术,取得满意效果.术后随访效果良好.

  • 手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护理99例

    作者:左玉琼;李海燕;吴继琼

    出口梗阻型便秘(outlet obstructive constipation,OOC)[1]属功能性便秘的一种,由于病因复杂,其症状也很顽固,在治疗上颇感棘手,以往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但疗效差.近年来,随着对盆底功能认识的深入以及排粪造影、结肠传输试验、肛门直肠压力测定等在临床上应用而对本病的认识逐渐加深,部分患者采用手术治疗.传统手术(Wasserman法)为肛缘后1~2 cm的后正中切口,直接将部分耻骨直肠肌分离切断,但容易并发感染,而且复发率也高,有效率为75%.因直肠内的黏膜具有较强的分泌免疫能力,经肛门手术比传统术式感染的机会更少,我们设计了直接经肛门将肥厚的耻骨直肠肌部分切断来治疗耻骨直肠肌肥厚型便秘[2].1999-2004年,我科对99例OOC患者采用肛门后方切开扩肛加经肛门耻骨直肠肌部分切断术或(和)改良Block直肠前突修补术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 经肛门入路手术治疗女童感染性直肠前庭瘘

    作者:游志恒;席红卫;石正峰

    目的 探讨经肛门入路手术治疗女童感染性直肠前庭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感染性直肠前庭瘘女童的临床资料.年龄3~11岁,平均4.5岁.42例患儿出生后有会阴部红肿等明确感染病史,所有患儿均在排气或排便时前庭部有气体或少量粪便漏出.所有患儿均行经肛门直肠前庭瘘修补术.结果 48例患儿中,46例患儿经手术治疗后痊愈,2例术后复发,其中1例经高锰酸钾坐浴后治愈,1例行二次手术.术后均无排便功能障碍.结论 经肛门直肠前庭瘘修补术治疗感染性直肠前庭瘘疗效满意,不损伤会阴中心腱和肛提肌、会阴部不留瘢痕、不需要结肠造口,具有操作简便、出血少、易于推广、不易复发等优点.

  • 腹腔镜下经肛门行大肠息肉切除术

    作者:王明俊;黄其根;顾立兰;李同

    直肠、乙状结肠息肉切除的方法一般根据息肉的部位、大小采用经肛门手术摘除法、肠镜镜检切除法和开腹手术切除[1], 这3种方法各有一定的适应证.今年来我们对高位直肠息肉、乙状结肠息肉及息肉样病变, 用腹腔镜及其系列器械经肛门切除息肉及息肉样病变, 避免了开腹手术, 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经肛门切除直肠腺瘤的手术体会

    作者:费福林

    我科于1996~2000年,共收治直肠腺瘤18例,全部经肛门行手术切除,取得十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28例经肛门婴幼儿巨结肠根治术式的研究

    作者:赖彩民;陈锋;魏孝钰;陈小华;汪洋;王长园

    目的 研究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的改进方式及其手术效果.方法 28例经组织学检查诊断为巨结肠的患儿均行Ⅰ期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按Soave术式改为在直肠后壁齿状线上0.5 cm、前壁齿状线上2.5cm,呈前高后低切开直肠粘膜,同时肌鞘后壁V形切除,拖出正常结肠与肛门斜行吻合.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90 min(65~ 120 min),平均出血60 ml (40~ 70 ml),无术中和术后并发症,随访6~12个月,所有患儿排便1~3次/d,无污粪.结论 经肛门Ⅰ期巨结肠根治术安全有效、适应证广、值得推广.

    关键词: 巨结肠 经肛门手术
  • 腔镜辅助下经肛门手术治疗直肠肿瘤24例

    作者:彭飞;孙颢;陈佳栋;米娜瓦尔·亚合普;董笑言

    目的 探讨腔镜辅助下经肛门手术治疗早期直肠癌和直肠腺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7年2月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直肠肿瘤切除术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距齿状线平均(6.2 ±2.5)cm,肿瘤直径(1.5 ±0.9)cm.结果 本组24例均成功完成腔镜辅助下经肛门直肠肿瘤切除术,其中直肠腺瘤12例,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6例,直肠癌6例(包括T0期4例,T1期1例,T2期1例).术中出血(20.5 ±8.8)ml,手术时间(35.2 ±15.5)min,术后住院3~9 d.1例T1期侵及黏膜下层外1/3,再次入院行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1例T2期侵及黏膜肌层,拒绝再次手术后失访.23例平均随访(18 ±6)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 腔镜辅助下经肛门手术治疗直肠肿瘤操作简单,手术难度小,在合理选择适应证的前提下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一种新的手术方式--单纯经肛门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

    作者:吴文华;谭建忠;丘禹洪;王恩礼;林启发

    目的观察一期经肛门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经过及近期疗效.方法6例年龄分别为15天、4、5、6、15个月及2岁的小儿接受了单纯经肛门治疗巨结肠的手术.诊断由术前钡灌肠及术中、术后的病理检查确定.2例并巨大粪石,麻醉下夹碎,温盐水灌洗清除.直肠粘膜自齿线上0.5cm起分离至腹膜返折处,移行段及乙状结肠上段经肛门内拖出,限制拖出的血管予电凝或结扎,将正常结肠与肛门齿线上粘膜吻合.结果术后平均住院4天(2~7天),所有小儿每日有3~5次正常大便,无需药物及洗肠.结论单纯经肛门直肠内手术的方式既安全又容易施行,而且术中对结肠系膜的游离范围小.该法具有创伤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直肠内脱垂外科治疗

    作者:刘宝华

    直肠内脱垂(Internal rectal prolapse,IRP)是指直肠黏膜层或直肠全层套叠入远端直肠腔或肛管内而未脱出肛门的一种功能性疾病.直肠内脱垂致顽固性出口梗阻性便秘经非手术治疗无效后,可借助外科手术治疗改善症状.手术的目的就是纠正造成梗阻的形态学异常,去除病因,阻断其与便秘间的恶性循环[1,2].直肠内脱垂的手术治疗方法有两种类型,分为经肛门手术和经腹手术.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文献,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谈一下粗浅的认识.

  • 括约肌间直肠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4例报道

    作者:张守亮;陈志红;马圭;林建扬

    病例资料 我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对4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括约肌间直肠切除术(ISR),男2例,女2例,年龄46~62岁.均为肿块型,2例为绒毛状腺瘤术后复发并局部癌变,2例为中分化腺癌.肿瘤下缘距肛缘2.0~4.5 cm.术前MRI确定肿瘤局限于直肠壁内,无排便功能障碍,无远处转移.手术方法:全麻下取截石位,首先经腹于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结扎、切断血管,清扫No.253淋巴结,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游离直肠及其系膜达肛提肌水平,在外括约肌环和肠壁或内括约肌间向下分离1~2 cm,保留盆腔植物神经;其次是经肛门手术,扩肛,肛周3、6、9、12点分别缝合牵引肛缘皮肤,Park拉钩协助显露手术野,距肿瘤下缘2cm垂直于直肠肛管长轴切开齿状线或肛管皮肤.

  • 35例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治疗直肠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作者:万里云;余发珍;刘海佳;黄如瑜;龚淑兰

    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TEM)是一种经肛门途径切除直肠肿瘤的保肛治疗手术方法[1]。TEM由德国医生Buess和Mentges于1980~1983研发,于1983年首次应用临床。TEM不同于传统的经肛门手术和一般的内镜手术,若能够严格选择病例,可取得和传统手术相仿,甚至更好的效果,且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少[2]。我院于2012年11月在江西省率先开展了TEM,取得了较满意的近期疗效,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 人性化护理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李娟;刘伟妮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经肛门手术治疗的60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予以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治愈率、住院时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和知识掌握情况.结果:经比较,采用人性化护理的观察组患儿治愈率显著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经肛门手术治疗后的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进行护理,可以显著提升临床疗效、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和知识掌握情况,对于术后并发症几率和住院时间的降低具有重要意义,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优质护理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手术中的效果评价

    作者:朱玉婷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40例,均行经肛门根治术.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对比住院时间,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对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P<0.05).结论 在经肛门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能有效提高手术效果,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