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配伍药物拮抗广防己肾毒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薇;贾波;黄秀深;张丰华

    目的:观察广防己分别与大黄、川芎、桂枝、茯苓、黄芪配伍后肾毒性的改变情况.方法:广防己分别与上述5味中药配伍,灌服大鼠60d后,测定血肌酐(Scr)、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碱性磷酸酶(AKP)、尿溶菌酶(Lys),并观察肾脏病理,与灌服广防己组大鼠进行比较.结果:与单味广防己组比较,配伍桂枝组和配伍黄芪组尿AKP有显著降低(P<0.05),各配伍组组织病理学检查均无异常.结论:各配伍药物均可减轻其副作用,以桂枝、黄芪为明显.

    关键词: 广防已 肾毒性 配伍
  • 利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中药关木通的肾毒性作用

    作者:赵剑宇;颜贤忠;彭双清

    本文利用代谢组学技术方法研究了染中药关木通毒性大鼠尿液的代谢改变及其与靶器官毒性的相关性.分3个剂量组(36、32、28 g生药·kg-1·d-1)对雄性Wistar大鼠连续6 d灌胃给药,收集12 h的尿样,进行1H-NMR谱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染毒后的大鼠尿样中氧化三甲胺、牛磺酸迅速下降,而柠檬酸、肌酐、2-酮戊二酸等代谢物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乙酸、丙氨酸则显著上升.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给药组与对照组的代谢谱有明显差异,而造成组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乙酸、氧化三甲胺、丙氨酸和牛黄酸的变化.乙酸、丙氨酸的显著上升表明动物出现了肾小管坏死,与以前报道的肾脏病理和血浆生化改变相一致.关木通对动物的毒性作用有着明显的剂量依赖性.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关木通能够对肾脏造成损害,且大鼠尿液的代谢物谱与关木通毒性作用强度密切相关,说明代谢组学方法在中药的毒性研究中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

  • 中药马兜铃酸的肾毒性研究

    作者:李文婷;吴勉华

    目的:探讨马兜铃酸的毒性作用机制、马兜铃酸肾病发病机制与原因。方法: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对于马兜铃酸导致马兜铃酸肾病发生、发展的新研究进行总结。结果:含马兜铃酸成分中药,与马兜铃酸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本文为防治马兜铃酸肾病提供参考意见。

  • 人参皂苷20(s)-Rg3对llc-pk1细胞中顺铂所致肾毒性的保护作用

    作者:吴胜斌;王应灯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20(s)-Rg3对llc-pk1细胞中顺铂所致肾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基于细胞的肾脏保护试验,研究了发酵黑参(FBG)及其活性成分人参皂苷20(S)-Rg3对猪肾(LLC-PK1)细胞中顺铂(化疗药物)诱导的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由顺铂诱导的细胞活力降低,再使用FBG提取物和人参皂苷20(S)-Rg3依赖剂量后明显恢复.用FBG提取物或人参皂苷20(S)-Rg3处理后会降低顺铂诱导升高与磷酸化c-Jun N-末端激酶(JNK),p53和裂解的半胱天冬酶-3升高的蛋白.通过用FBG和人参皂苷20(S)-Rg3的共同处理,由于顺铂的诱导导致凋亡LLC-PK1细胞升高的百分比显著降低.结论:人参皂苷20(s)-Rg3可改善LLC-PK1的细胞毒性,人参皂苷20(S)-RG3可能是通过阻断JNK-P53-caspase-3信号级联反应来介导这种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 补骨脂主要不良反应的研究与思考

    作者:穆国华;石玥;申萌萌;吴丽婷;赵青竹;刘雁峰

    本文对补骨脂的历史沿革及其主要成分做了回顾;对现代研究中补骨脂的肝、肾以及其生殖毒性进行了综述,并将其和其他中药配伍后毒性的改变进行了总结;后由对补骨脂的认识引发对中草药及其复方用药的安全思索,以期中医药能够更加规范化、安全化的应用.

  • 中草药肝毒性、肾毒性及对策

    作者:焦云涛;高菁;任彬;李雪;胡杨;张文;李靖

    对目前有关肝毒性、肾毒性的中草药作一总结,并归纳中毒后的解毒措施:清除未吸收的毒物、阻止毒物的吸收、促进易吸收毒物的排泄及解毒药的合理使用,整理目前针对不同种类药物所选用合适的解毒药,为临床的合理用药及中毒后及时救治提供参考。

  • 三七总皂苷对顺铂肾损害大鼠的保护作用

    作者:丘岳;杨玉芳;黄振光;周金玲;梁雪艳;黄莉;蔡正文

    目的:应用血清代谢组学方法探讨三七总皂苷(PNS)对早期的顺铂肾损害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顺铂组大鼠单剂量腹腔注射顺铂,PNS干预组大鼠注射顺铂后再腹腔注射PNS,每天1次.24 h后,评价大鼠肾功能,苏木精-伊红染色(HE)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的改变,并使用核磁共振代谢组学技术进行血清代谢组学的检查.结果:PNS可降低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的浓度和改善肾组织病理损伤.另外,血清标本的主成分分析(PCA),偏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和正交偏小二乘法判别(OPLS-DA)分析显示,顺铂模型组,PNS干预组均与正常组有显著的区分,而顺铂模型组与PNS干预组之间有部分重叠.与正常组比较,顺铂模型组和PNS干预组的丙酮,n-乙酰糖蛋白信号,丙酮酸,脂质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表达降低,而葡萄糖、缬氨酸和酪氨酸的表达升高.而且,顺铂模型组的乳酸表达较PNS干预组高.另外,正常组和PNS干预组大鼠苯丙氨酸的表达较顺铂模型组高,而酪氨酸的表达较顺铂模型组低.差异代谢物涉及的代谢通路主要有戊糖磷酸途径、糖酵解/糖异生途径、丙酮酸途径等与能量代谢相关的通路.结论:PNS对顺铂肾毒性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和逆转顺铂肾损害引起的代谢紊乱尤其是能量代谢障碍有关.

  • 栀子苷对正常和黄疸模型大鼠的亚急性肝、肾毒性

    作者:张海虹;卫璐戈;李会芳

    目的:开展栀子苷对正常及黄疸模型大鼠的亚急性肝、肾毒性对比研究,为栀子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8组,空白组、栀子苷低、中、高剂量(60,180,360 mg·kg-1)组,黄疸模型组和α-萘异硫氰酸酯(ANIT)+栀子苷低、中、高剂量(60,180,360 mg·kg-1)组.黄疸模型采用ANIT造模,24 h后灌胃(ig)栀子苷.分别于给药后第7,14天,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活性,取大鼠肝、肾组织进行病理检测.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第7,14天栀子苷中、高剂量组TBIL,SCr明显升高(P<0.05,P<0.01);黄疸模型组大鼠ALT,AST,TBIL均明显升高(P <0.05,P<0.01).与黄疸模型组比,第7,14天ANIT+栀子苷低、中剂量组AST显著升高(P<0.01),ANIT+栀子苷中剂量组TBIL,BUN明显升高(P<0.05).ANIT+栀子苷高剂量组ig7d后陆续全部死亡.病理切片显示,栀子苷给药后肝肾组织出现极轻度炎细胞浸润和肾小管嗜碱性变;模型组和ANIT+栀子苷各剂量组动物均出现胆管上皮细胞增生,纤维组织增生,并且有随剂量增大病变程度加重的趋势.结论:栀子苷剂量超过180 mg·kg-1(约折合栀子生药量55 g·d-1)连续ig给药14 d可对正常及黄疸模型大鼠造成肝、肾损伤;且剂量超过60 mg· kg-1时即会加重黄疸模型大鼠已有的肝损伤,随剂量增加病变程度加重.

  • 栀子苷对大鼠的肾脏毒性作用

    作者:冯筱懿;田婧卓;易艳;李春英;张宇实;王连嵋;潘辰;赵雍;李小龙

    目的:探讨栀子苷对大鼠的肾脏毒性.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栀子苷(50,100,300 mg· kg-1)组,每组8只.栀子苷组每日给药1次,连续给药3d后收集大鼠尿液,分析肾脏损伤因子(KIM-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取血液检测尿素氮(BUN)和肌酐(CRE);取肾脏组织进行肾脏病理学分析.结果:栀子苷300 mg· kg-1组肾小管细胞轻度肿胀,呈现空泡样变性,显示栀子苷在该剂量下可造成肾脏毒性;50,100 mg·kg-1组肾脏未见明显病理变化.栀子苷不同剂量组血液生化指标BUN,CRE无明显变化.栀子苷(300 mg· kg-)组5/6大鼠的尿液KIM-1水平显著增高,3/6大鼠的尿液NGAL水平显著增高.结论:栀子苷在较高剂量(300 mg· kg-1)水平经口给药3d可造成大鼠肾脏病理损伤,在该剂量下,常规用于检测肾损伤的指标血液BUN,CRE尚未产生明显变化,在常规的肾脏功能指标基础上增加尿液KIM-1检测可能更好地预测肾脏毒性.

  • 健脾养正消癥方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减轻顺铂所致的肾毒性作用

    作者:吴坚;邹玺;刘沈林;陈敏;张星星

    目的:探讨健脾养正消癥方对顺铂肾毒性的防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荷瘤组,顺铂组,健脾养正消癥方组,健脾养正消癥方和顺铂(联合用药)组,每组10只,按组别ig给药5d后,将BALB/C小鼠右腋下注射H22腹水瘤,形成荷瘤小鼠模型并一次性注射顺铂20 mg· kg-造成肾损害.造模后10 d,观察小鼠肾脏指数,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肾组织病理变化;并通过TUNEL,Western blot法检测健脾养正消癥方对顺铂损伤小鼠肾组织中凋亡及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分子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荷瘤组比较,顺铂组小鼠肾脏系数,SCr,BUN显著升高(P<0.05),肾脏病理损伤明显,肾小管凋亡细胞增多,肾组织p-PI3K,p-AKT表达下调,Caspase-3表达上调(P<0.05);与顺铂组比较,联合用药组肾脏指数降低,SCr,BUN下降(P<0.05),肾脏病理损害减轻,肾小管凋亡细胞减少,肾组织p-PI3K,p-AKT表达上调,Caspase-3表达下调(P<0.05).结论:健脾养正消癥方能明显减轻顺铂引起的肾毒性,其作用机制与激活PI3 K/AKT信号通路,减少细胞凋亡有关.

  • 栀子苷对正常大鼠急性肝、肾毒性的时-毒关系分析

    作者:程生辉;唐超;李会芳;魏锦萍

    目的:考察栀子苷对正常大鼠急性肝、肾毒性的时-毒关系,为栀子临床安全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Wistar大鼠11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给药后不同时间组(0.5,1,2,4,8,12,24,48,72 h组),除正常组灌服生理盐水外,其余组按剂量1.2 g·kg-1灌服栀子苷.按组在灌胃后相应时间眼眶静脉取血,离心取血清,检测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肌酐(Cr)活性,观察肝肾毒性损伤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在给药12h后AST,ALP,ALT,TBIL,BUN,Cr明显升高(P<0.05,P<0.01),在给药24,48 h后AST,ALP,ALT,TBIL,BUN,Cr出现峰值,72 h后明显下降,240 h可见基本恢复正常.病理组织学检查出现不同程度的汇管区炎细胞浸润、肝细胞坏死、汇管区胆管轻度增生、纤维组织增生等病理变化.结论:栀子苷(1.2 g·kg-1)对正常大鼠存在急性肝、肾毒性且存在一定的时-毒关系.

  • 雷公藤致大鼠肾毒性血清代谢组学分析

    作者:常立娟;李佐静;李清;隋振宇;李晓;毕开顺

    目的:联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与复合型三重四级杆/线性离子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UFLC-MS/MS)及统计学分析方法研究雷公藤对大鼠血清中内源性小分子化合物的影响和肾毒性作用机制,寻找与肾毒性相关的生物标记物和代谢通路.方法:利用试剂盒法测定给药14 d后大鼠血清生化指标,观察肾组织切片.血清样本采用乙腈沉淀蛋白法,UFLC-MS/MS分析测定,正离子一级全扫描模式,经主成分分析法和主成分判别分析法处理数据.结果:与空白组大鼠相比,雷公藤乙醇提取物组大鼠血清生化指标(血清肌酐、尿素氮)显著升高;组织病理学切片明显病变,表明造模成功.血清中二甲基甘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溶血卵磷脂、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丝氨酸和甘油二酯等9种代谢物有显著性差异,鉴定为雷公藤致肾毒性的生物标记物.结论:雷公藤对肾脏的毒性作用机制可能与氨基酸代谢、磷脂代谢等有关,为雷公藤类药物临床毒性的早期预防提供参考.

  • 穿琥宁注射液对小鼠肾脏毒性作用及机制初探

    作者:邢文敏;许志连;陆红

    目的:观察穿琥宁注射液(CHN)对小鼠肾毒性作用以及对HK-2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5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庆大霉素阳性对照组和CHN 150,1000,2000 mg·kg-1剂量组,尾静脉推注,连续7d,检测体重、肾脏系数、血清尿素氮、肌酐和肾脏组织病理等指标;另采用MTT法测定CHN干预后HK-2细胞的存活率,荧光染色法(吖啶橙)观察细胞核的形态变化,Annexin V/P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血肌酐明显上升(P<0.05);CHN 2000 mg·kg-1组肾脏系数明显上升(P<0.05),血肌酐、尿素氮明显上升(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CHN2000 mg· kg-1组具有肾节段性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变性,甚至节段性肾小管变性坏死,伴少量矿物质沉积,部分小管扩张.此外,CHN对HK-2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在0.9~3.5 mmol· L-1浓度和8 ~48 h时间内CHN对HK-2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荧光染色和Annexin V/PI流式细胞检测结果CHN干预后HK-2细胞可见细胞出现形态不规则、核染色质固缩等细胞凋亡形态学的改变,并且细胞凋亡率随着剂量增加而增大.结论:CHN对小鼠肾脏具有毒性作用,作用可能是通过诱导HK-2细胞凋亡实现.

  • 蒙药孟根乌苏(水银)-18味丸对大鼠肾脏毒性及其机制探讨

    作者:佟海英;范盎然;王旭;张月;乌吉斯古冷;李婧;张少乾;呼日乐巴根

    目的:观察孟根乌苏(水银)-18味丸对大鼠肾脏毒性及探讨毒性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根据体质量随机分成10组,每组20只,即正常对照组,孟根乌苏炮制品低、中、高剂量组(0.033、0.167、0.330g·kg-1·d-1),孟根乌苏-18味丸简化方组(0.26g·kg-1·d-1),孟根乌苏-18味丸低、中、高剂量组(0.29、1.47、2.90g·kg-1·d-1),硫化汞组(17.39mg·kg-1·d-1)、氯化汞组(4.06mg·kg-1·d-1).大鼠分别于连续给药30d和停药15d后,计算肾脏指数,检测血清尿素(UREA)、肌酐(CREA),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法测肾汞蓄积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肾脏组织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一氧化氮(NO)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含量,分光光度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连续给药30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孟根乌苏炮制品和孟根乌苏-18味丸高剂量组,氯化汞组大鼠CREA、UREA含量显著升高(P<0.01,P<0.05);氯化汞组大鼠肾汞蓄积量显著升高(P<0.01);孟根乌苏炮制品和孟根乌苏-18味丸中剂量和高剂量组,硫化汞、氯化汞组大鼠肾脏GSH显著降低(P<0.01,P<0.05);孟根乌苏炮制品和孟根乌苏-18味丸高剂量组,氯化汞组大鼠肾脏NO显著升高(P<0.05).停药15d,孟根乌苏炮制品和孟根乌苏-18味丸高剂量组,氯化汞组大鼠肾功能恢复正常;孟根乌苏-18味丸各剂量组大鼠肾脏病理变化有所恢复;氯化汞组大鼠肾汞蓄积量仍显著升高(P<0.01);硫化汞、氯化汞组大鼠肾脏GSH仍显著降低(P<0.01),氯化汞组大鼠肾脏NO仍显著升高(P<0.05).结论:大鼠连续给药孟根乌苏(水银)-18味丸30d造成肾组织损伤,其机制与氧化损伤有关,停药后肾组织损伤可逐步恢复.

  • 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脂对小鼠肾毒性及其蛋白表达分析

    作者:周彦铨;陆红;吴峰

    目的:观察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脂(ASB)的肾毒性机制.方法:2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ASB组(1 000mg/kg),每组10只.小鼠尾静脉注射ASB,每天1次,连续7d,正常对照组用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同条件予以注射.进行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及肾病理组织学检查.另取一肾提取蛋白质进行双向凝胶电泳分离找出差异蛋白点.结果:ASB组,外周血白细胞从(1050±2.00)×109/L升高至(13.70±3.40)×109/L,血小板从(666.05±122.09)×109/L降低至(451.31±207.22)×109/L,淋巴细胞比例从(0.83±0.03)降低至(0.68±0.11);血清尿素氮、肌酐异常升高(P<0.05);其中8只小鼠出现肾脏病变,多为肾小管间质炎症细胞浸润(间质性肾炎).肾组织蛋白经双向电泳后,ASB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8个差异蛋白点:2个表达增强,2个表达降低,新出现2个,消失1个,移位1个,有显著性差异变化(P<0.05).结论:在通过肾组织蛋白表达分析后,ASB所致小鼠急性肾损伤且组织有明显不同蛋白差异点表达,这些差异蛋白质可能参与了ASB肾毒性损伤的过程.

  • 论"毒损肾络"学说对治疗环孢霉素A引起肾毒性的意义

    作者:王耀献;董元平;孙鲁英;刘尚建

    自20世纪80年代环孢霉素A(cyclosporine A,CsA)临床应用以来,器官移植的效果大大得到改观,移植物的存活率显著提高,移植的质量和数量都比CsA应用以前大为改善,故人们将近二十年移植界的历史称为"CsA时代".自1978年用于肾移植以来,世界上有数十万器官移植患者依靠CsA维持生命.但其毒副作用也很明显,如导致肾毒性、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耐量异常等,在长期用药的患者中这些副作用尤为突出,其中肾毒性作用已经成为CsA治疗中重要的并发症[1].

  • 中药“天鼓”对卡那霉素中毒性耳聋的预防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作者:王永华;楼兰花;刘金洪;李经;甘雨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中药"天鼓”对卡那霉素(AMK)中毒性耳聋的预防作用,并从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功能影响的角度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豚鼠每日皮下注射AMK 300mg/kg×10d,同时每日给服天鼓中药饲料90d,测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阈值,并进行耳蜗基底膜铺片、外毛细胞计数、琥珀酸脱氢酸(SDH)活性、扫描电镜等药效学观察,以及肾功能(血清尿素氮)跟踪测定,肾脏、肾上腺病理切片,血皮质醇、睾酮、甲状腺素含量等测定,通过对豚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甲状腺-胸腺(HPAT)轴功能的观察,评价"天鼓”中药对MAK致耳聋的预防效果,并探讨其对耳蜗结构、功能保护的作用机理.结果"天鼓”中药可减轻MAK所致耳蜗外毛细胞损伤率(P<0.05),降低AMK所致的听阈升高(P<0.05),提高SDH活性及甲状腺素水平(P<0.001),增加胸腺、垂体重量,改善对肾脏的损伤,减轻肾上腺萎缩程度.结论:"天鼓”中药对卡那霉素中毒性耳聋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其机理可能是通过增强HPAT轴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节功能,减轻肾毒性反应,改善全身机能状态,提高内耳抗毒能力,从而保护耳蜗结构与功能.

  • 中草药及其制剂的肾毒性概述

    作者:王京丽;周超凡

    在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中草药肾毒性报道基础上,对致肾毒性的常见中草药、动物药、矿物药及中药汤剂、中成药进行汇总,对致肾毒性的主要成分进行初步介绍,对中药致肾损伤的病理特点与临床表现进行详细阐述,并对中药肾毒性发生的原因进行初步分析,结合临床实践提出一些针对中药肾损伤的预防措施,以期引导临床医师、药师等相关从业人员规范使用可能导致肾损伤的中草药及其制剂,达到安全合理用药的目的,避免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

  • 莲必治注射液的临床应用与安全性评价

    作者:王兴文;江锋;荆志伟;韩飞;杨卫彬

    莲必治注射液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之功效,临床对菌痢、腮腺炎、喉炎、扁桃体炎及上呼吸道感染等疾患具有良好的疗效,其不良反应被通报,全面分析其安全性信息,给出预防建议,对临床安全使用该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朱红膏促进皮肤溃疡愈合的安全性研究

    作者:董建勋;罗玲;李建荣;王乐平;贺蓉;彭博;徐启华

    目的 研究朱红膏促进皮肤溃疡愈合的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SD雄性大鼠66只随机分为皮肤破损组、溃疡模型组、凡士林基质组及朱红膏高(38.08 mg/kg)、中(19.04 mg/kg)、低(9.52 mg/kg)剂量组.皮肤破损组仅以刀片刮伤大鼠皮肤;溃疡模型组选择皮肤缺损+细菌感染+埋置异物法造模;朱红膏和凡士林基质组以纱条方式在大鼠造模创面上贴敷给药14d,每日保证给药时间4h,观察尿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含量及肾脏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与溃疡模型组比较,朱红膏各剂量组、凡士林基质组及皮肤破损组尿NAG活性未见明显差异(P>0.05),尿RBP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肾脏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示,随着用药剂量的增加,肾脏组织病变有加重趋势,与皮肤破损组比较,朱红膏高剂量组有较明显病变(P<0.05),与溃疡模型组比较,朱红膏各剂量组、凡士林基质组及皮肤破损组肾脏病变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朱红膏中剂量用药2周可认为基本安全,朱红膏高剂量用药2周有可能引起肾脏损伤.

814 条记录 3/41 页 « 12345678...404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