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针灸取穴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作者:单兴凯

    目的:观察推动脉型颈椎病在不同针灸取穴法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106倒推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本次观察研究的对象,将患者划分为治疗组与参照组,每组各53例.参照组患者行常规取穴方式治疗,对治疗组患者行常规取穴+合谷、太冲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8.11%,参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1.13%,对比两组数据,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针灸取穴治疗过程中,在常规取穴基础上,对患者的合谷、太冲两穴进行针灸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预后结局良性发展,增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针药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

    作者:王宗学;张卫星;常建民

    1996~1999年收治泌尿系结石122例,其中肾结石36例,输尿管结石86例;男性80例,女性42例;年龄大65岁,小9岁;病程长20年,短3天;肾绞痛发作者42例.所有病例均经过B超检查,部分病例做了肾造影和腹平片,结石大者10 mm×10 mm,小者3 mm×4 mm.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采用针灸与药物相结合的治疗方法.(1)针灸取穴及治法:主穴分为两组:①肾俞、京门、阳陵泉、飞阳;②关元、水道、阴陵泉、三阴交等,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每日1次,每次留针30 min.

  • 关于腧穴干预次序的思考

    作者:黄冬娥;吴强

    腧穴干预次序,即针灸取穴先后时序,在历代古医籍中颇有论述,并认为与针灸效应间存在影响.现代医家临诊时,往往忽略了穴位施术的先后顺序,关于此方面问题的研究非常匮乏,但不可否认的是,腧穴干预次序同样阐释了中医理论的具体实施.现就这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不妥之处还请同行批评指正.

  • 针灸治疗鼻衄的即时效果

    作者:陈瑞云

    目的 探讨针灸治疗鼻衄的疗效.方法 采用针灸主穴与配穴相结合,按中医辨证分型,肺热伤络型:治以清肺泻热而止衄,配少商曲池风府;胃火上逆型:治以清胃降火而止衄,配内庭足三里;肝火上升型:治以清肝泻火而止衄,配太冲风池;阴虚火旺型:治以滋阴降火而止衄,配太溪委中;气阴虚热型:治以益气固摄而止衄,配脾俞三阴交.结果 疗效显著,止血即时,无不良反应.结论 具有清热泻火凉血,疏通血脉,调整微循环,调节内源性病理因素,提高血小板计数而止衄.

  • 不同针灸取穴方法用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的临床分析

    作者:曾沛金;黎高林

    目的 观察不同针灸取穴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9月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常规取穴百会、风府、风池、天柱、夹脊穴针灸;观察组患者在此取穴基础上加合谷、太冲穴针灸.5d为1个疗程,2个疗程之间休息3d.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 经过3个疗程治疗后,对照组显效23例,有效2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74%;观察组显效25例,有效2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3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以常规取穴加合谷、太冲穴针灸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 中国中医药学会推广国家部级中医药重大科技成果提高中医整体临床水平全国运气医学系列高级研修班

    作者:

    刘杰教授主持研究的项目"中医运气学说电脑应用系统”获国家部级中医药重大科技成果奖,"中医运气学说系统工程的研究”、"中医子午流注、灵龟八法电算系统”获国家科技部科技成果奖,该成果对临床治疗疑难病有重要指导意义.其特点是该理论改进了传统运气学说中繁烦的推算手续,使运气学说更易推广.为了推广上述国家重大科技成果,拟将连续举办"全国运气医学系列高级研修班”,每期8天,用800元,报名满30人开课,本研修班将聘请中国运气医学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获得者、卫生部中国医药卫生科技成果评审鉴定专家、中国性学会理事、中医硕士研究生导师刘杰教授亲自主讲.1.中国运气医学高级研修班授课内容:运气医学简史、运气医学基础、运气自然配属、脏象学说、运气经络学说、运气病因学说、运气诊断学说、运气脏腑辨证、运气十纲辨证、运气六学说、运气互体治法、运气本草学说、运气方剂配伍、运气针灸取穴、运气养生保健、运气医学原理的现代研究.2.中国运气针灸高级研修班授课内容:运气针灸沿革、九针运气理论、运气人体解剖、运气纵横经络、运气针刺手法、运气腧穴理论、运气针灸取穴(运气纳甲子午流注法,运气纳子子午流注法、运气脏气法时取穴法、运气养子时刻取穴法、运气移光定位法等).3.中国运气性学高级研修班授内容:性学概论(西方性医学的发展与形成、性医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性医学的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基础、性系统、性诊断学、性治疗学)、运气性学沿革、性器官、性基础、性生理、病因病机、诊断概要、治疗原则、治疗方法、性学方药、男性疾病、女性疾病、性腺疾病、性偏离、性传播疾病.参加研修者可任选一种内容,参加两个班以上优惠20%.参加培训班的学员,凡具有中级职称(含中级)以的中医药工作者可申请办理入会手续,电话、信函索取会员入会申请登记表即可.咨询报名电话:(010)64212828 传真:(010)64297983 联系地址:北京市樱花东路甲4号中国中医药学会学术部(收) 邮编:100029

  • 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治疗不寐的应用系统综述

    作者:刘芳;樊旭

    [主要目的]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治疗不寐的应用.[资料来源]主题词与自由词结合检索CNKI、VIP、Wanfang data、Pubmed、MEDLINE数据库,检索时间:建库至2016年6月.同时追溯纳入文献参考文献.[选择文献量及依据]①以数据挖掘技术研究中医治疗不寐相关文献.②治疗不寐的古代文献或现代文献的相关研究.③中医治疗不寐临床研究.排除①非中医疗法文献.②中西医结合的疗法的文献.⑧非用数据挖掘方法研究中医治疗不寐文献.④重复发表文献.[数据提炼规则及应用方法]由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独立筛选、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如遇分歧则讨论解决或征求第三方意见,缺乏的资料尽量与作者联系补充.筛选时首先阅读文献标题及摘要,排除明显不相关文献,进一步阅读全文再确定是否纳入文献.采用自制资料提取表,提取文献发表时间、研究方向、数据挖掘软件及数据挖掘算法.[数据练合得出结果与结论]治疗不寐数据挖掘相关文献37篇,文献发表量呈上升趋势;药物组成规律32篇,占86.5%;针灸取穴规律4篇,占10.8%;研究病位1篇,占2.7%;频数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为使用频率高计算方法;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为使用率高的软件.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治疗不寐的研究中使用的越来越多,但对针灸取穴规律的研究较少,仍需要继续研究.[未来展望]传统中医与现代数据结合研究中医治疗疾病已成为一种趋势,将对临床工作提供更有依据的治疗方法.

  • 针灸取穴临床心得

    作者:李洪涛

    医学发展至今日,针灸已被世界普遍接受,也就是说大部分人已经承认,针灸可以治病.在用针灸治疗疾病的时候取穴是关键.我在临床工作中运用了一种新取穴法,用此法取穴治疗1次的疗效,我用经典取穴方法治疗3次方可达到.

  • 从四海学说及脑为元神之府谈中风的针灸取穴

    作者:张忠文

    阐述中风病的针灸取穴,提出中风作为脑病的一种,治疗当从脑论治,并分别从经络理论中四海学说及脑为元神之府两个方面来论证取头项部穴位与肢体穴位的理论依据,认为头针、项针、体针等的综合应用是治疗本病的佳选择.

  • 78例针灸取穴联合巴氯芬治疗肩手综合征效果观察

    作者:王丽丽

    目的:通过观察78例肩手综合征应用针灸取穴联合药物巴氯芬治疗的效果,探讨针灸取穴联合巴氯芬在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肩手综合征患者78例,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采用针灸取穴联合药物巴氯芬进行治疗,评估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78例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肿胀评分及简化上肢运动评分(FMA)均得到了很大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针灸取穴联合巴氯芬治疗肩手综合征,治疗效果明显,改善患者病情,患者对疗效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 针灸取穴实训标本的设计与制作

    作者:陶俊良

    针灸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精髓之一,运用得当可收到其他治疗措施无法比拟的效果.要达到理想疗效取决于两点:一取穴正确,人体十四经穴有361个,常用经外奇穴48个.主要是根据解剖标志定位取穴,如骨的突起与凹陷,肌的隆起,肌腱的显露,及关节的间隙等[1].二把握正确的进针角度、方向和深度.针刺过深或方向有误,有伤及血管神经和脏器的可能,给患者带来痛苦.反之,如针刺不到位,则疗效甚微或无效.针灸是实践性很强的技能,目前各医学院校针灸实践教学多以模型为主.在使用模型实训过程中遇到以下问题:(1)功能单一,可以用来帮助记忆经络和穴位的位置,无法进行针灸练习;(2)体表标志不明显或缺失;(3)材质大多比较粗劣,仿真效果差,有些结构甚至是错误的,如应用到临床易发生医疗事故.教学实践中也鼓励学生在安全前提下进行自体针灸练习,但因实习场地、人数、气温等条件的制约,能够针灸的腧穴也非常有限.因此,如何有效开展针灸实践课一直是广大医学工作者探讨的问题.基于上述情况,笔者设计并制作了用于针灸实践教学的标本,该标本用光电显示的形式在塑化标本上把腧穴、经络和针灸训练结合起来,使用效果理想.

  • 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护理进展

    作者:赵淑英;费苏琴;梁翠萍;朱金艳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的疾病,大多数患者通过非手术治疗即可取得满意的疗效[1].选择合适的护理措施也为本病的非手术疗效提供了保障.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护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除了卧床、佩戴腰围、牵引、功能锻炼、理疗及局部中药湿热敷等多个方面的常规护理外,还包括了对日常起居、饮食宜忌、针灸取穴、推拿手法等方面的中医辨证施护.现对常规护理及中医辨证施护综述如下.

  • 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经穴研究

    作者:彭支莲;黄剑

    综述了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经穴研究概况,指出大多数论文仍停留在临床观察上,实验研究很少,更无长期跟踪研究,各家所采用的诊断标准不一,疗效判断客观指标少,很难对各种配穴方案的优劣进行比较,因此应进行多中心、大样本临床试验对配穴方案进行筛选,并应用于临床,以提高治疗效果.

  • 解剖取穴配合电针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32例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云飞;李建武

    股外侧皮神经炎又称感觉异常性股痛,是一种较常见的周围神经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一侧或双侧大腿外侧皮肤有蚁走感、麻木、僵硬、疼痛、烧灼或压迫,站立或步行过久可加重,局部皮肤感觉减退或过敏,但无肌肉萎缩或运动障碍,该病也被称为Roth综合症.多见于较肥胖的中年男性.结合现代医学解剖定位神经走向,采用解剖定位取穴配合电针治疗本病疗效显著,现将李建武主任医师在临床上采用解剖定位取穴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疗效观察报道如下.

  • 现代康复理论在脑卒中偏瘫针灸取穴中的运用

    作者:毛雪莲;金荣疆;兰发惠

    针灸治疗疾病疗效的关键在于穴位的选取,随着现代康复的原理研究的深入及康复疗法的广泛应用,对脑卒中偏瘫针灸取穴也有一定指导和借鉴作用,本文在学者们的研究基础上总结现代神经康复学理论在偏瘫针灸取穴中的应用,以期为该病的针灸临床取穴提供新的启发和思路.

  • 中风致吞咽障碍案

    作者:张艳梅

    为缓解、减轻或治愈中风后吞咽障碍,应用中医针灸取穴法对相关病人进行治疗,针灸取穴治疗一段时间后,疗效显著.

  • 孙思邈应用背俞穴经验浅析

    作者:盛燮荪;杭宇飞

    唐代医学大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两部巨著中,载录了大量针灸学内容,举凡腧穴考正,奇穴罗遗,各科疾病的针灸取穴经验,以及灸法之操作等糜不俱备而为后世师法.其中对于背俞的应用,补前人所未备,尤具特色,兹不揣简陋,浅析如下.

  •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50例

    作者:尹群党

    1.临床资料本组50例患者:男性22例,女性28例,年龄小20岁,大76岁;病程短者5个月,长者7年.左侧三叉神经痛34例,右侧16例,其中眼支分布区疼痛12例,上颌支分布区14例,下颌支分布区疼痛10例,上下颌分布区疼痛14例.2.治疗方法2.1针灸取穴:主穴:下关、第一支痛加攒竹、阳白;第二支痛加四白、迎香,第三支痛加承浆、颊车.方法:从下关穴附近进针,斜角对侧内眼角方向刺入5~6cm,当刺中蝶腭神经节时,患者同侧面、鼻、眼周、口唇等外会出现强烈的电麻感,攒竹向外,斜刺夹承浆向下斜刺,四白向上斜,迎香向上斜刺,阳白向下斜刺,颊车向前斜刺,深0.3~1寸,均取患侧,待针刺有放射感后,接触G6805电针仪,采用可调QT波,频率150~600次/分,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每次30~40m,隔日一次,5次为1疗程.

  • 不同针灸取穴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作者:闫志刚

    目的:研究不同的针灸取穴方式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取穴方式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取穴基础上加取合谷穴和太冲穴治疗。比较两组颈椎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治疗时间、临床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等。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0%较对照组的82.76%高,组间比较,<0.05,统计学差异显著;治疗后研究组在头晕、旋颈试验、肩颈痛等症状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治疗时间、颈椎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均较对照组短,<0.05,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常规针灸取穴治疗的基础上加取合谷穴和太冲穴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显著,明显促进颈椎功能的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临证治呃方法之我见

    作者:陶首亚

    呃逆可针可灸,有耳针、体针、手针、腕踝针等.先师楼百层常用天突配内关治呃逆,屡治屡效.据<神灸经论>记载,哕逆可灸腋下穴、中府、风门、肩井、承浆、膻中、中脘、期门、气海、足三里、三阴交、乳根等穴.笔者临床治疗呃逆,遵先贤教诲.以寒、气、瘀、虚、热作为辨证依据.针灸取穴以膈俞、足三里、中脘、内关、天突为主,辨证取穴.必要时加中药或穴位注射.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