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从HIV阳性者痰液中分离出一株胞内分枝杆菌

    作者:吴龙章;蔡杏珊;周辉林;潘美玉;李一耕

    近,我们从13例HIV阳性患者痰液中分离出胞内分枝杆菌(Mycobactreium, intracellulare)一株,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患者男性,38岁,因吸毒而发现HIV阳性,后到我院就诊并作痰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与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培养出胞内分枝杆菌。 细菌培养:痰液用4% NaOH前处理、以pH 6.8 PBS洗涤后接种于BACTEC 12B培养基[1],37℃培养第11天显示阳性,抗酸染色,显微镜下菌体呈分散且长短不一的短杆状。后转种改良罗氏培养基、对硝基苯甲酸培养基(PNB,下同)、噻吩—2—羧酸肼培养基(TCH,下同)和盐酸羟胺培养基(HA,下同),以便按照防痨协会制订的有关规程作进一步生化鉴定[2] 生物状况:菌株为不产色性,能在28~42℃生长,对PNB、TCH和HA(125μg/ml)耐受,能在谷氨酸钠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在改良罗氏培养基上菌落光滑、湿润、小而扁平、蔓延呈乳酪样。生化反应:耐热触酶、烟酰胺酶、亚硝酸盐还原试验(3天)和芳香硫酸酯酶阳性。烟酸、硝酸盐还原、吐温80水解、尿素酶和β—半乳糖苷酶阴性。根据以上生化反应分析,该菌株应鉴定为:胞内分枝杆菌。为进一步核实,我们以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提供的标准株胞内分枝杆菌(ATCC 13950)和鸟分枝杆菌(ATCC 25291)作了平行性的生化反应试验,结果胞内分枝杆菌在谷氨酸钠葡萄糖琼脂基上有菌落形成而鸟分枝杆菌未见有生长,其他生物特性和培养条件与我们从患体分离出的菌株生化反应结果一致,从而验证了实验的可靠性。 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BACTEC法[1],结果显示本菌对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和乙胺丁醇均耐药,对卡那霉素敏感。 讨论:文献报道[3],自80年代初全球进入HIV/AIDS流行时代以来,人类新老的两大传染病AIDS与结核病相互影响,至90年代前者的流行已成为全球结核病呈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在HIV/AIDS的分枝杆菌机会感染中,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仅次于结核分枝杆菌;在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又以鸟复合型分枝杆菌为多见,我们从13例HIV阳性标本中分离出一株胞内分枝杆菌就是明证。此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非结核分枝杆菌对大多数抗结核药物呈现原始耐受性,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对于HIV/AIDS者,分枝杆菌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实验室工作。

  • 麻疹孪生球菌致小儿败血症

    作者:吴辉云;刘隆苹;吴玉霞;金运顺

    患儿,男,两岁3个月,因口腔溃疡并伴突发性高热入院。住院期间连续2次(第1 d,第3 d)抽取小儿股动脉血做血培养,均培养出麻疹孪生球菌。参考药敏试验结果采用阿莫西林和头孢噻肟抗感染治疗,7天后患儿痊愈出院。 细菌培养与鉴定:血标本经BacT/Alert 120自动监测培养仪培养12 h,仪器显示结果阳性,然后复种哥伦比亚琼脂血平板35℃培养24 h。血平板上长出灰白色中等大小、光滑、圆形、突起、边缘整齐,稍干燥,不透明且无溶血环的菌落。该菌用生理盐水涂片不易涂散,不易乳化。染色可见革兰阳性双球菌,成双球菌状排列,少有部分成四联或短链状排列。氧化酶试验,触酶试验均为阴性,6.5% NaCl、七叶苷阴性。 用ID32 strep鉴定卡经api/ATB鉴定系统鉴定为麻疹孪生球菌。鉴定率id%=99.4%,符合率T=0.99,生化反应编码为00002401100。生化反应结果符合该菌。 药敏试验:采用配套的ATB strep药敏试验卡做药敏试验:红霉素、四环素、呋喃妥因、链霉素、阿米卡星、青霉素、氨苄西林耐药;复方磺胺甲恶唑、利福平、万古霉素、替考拉宁、阿莫西林、阿莫西林/棒酸、头孢噻肟敏感。 讨论:麻诊孪生球菌属孪生球菌属,包括溶血孪生球菌和1998年Collins报道的柏格孪生球菌也属孪生球菌属。均为革兰阳性兼性厌氧双球菌,成双排列,少有四联、短链状排列,氧化酶试验、触酶试验阴性,鉴别试验:麻疹孪生球菌在血平板上没有溶血环,APPA、GTA阳性;溶血孪生球菌在血平板上有溶血环,APPA、GTA阴性;柏格孪生球菌部分在马血平板上有溶血环,菌落扁平,光滑透明,6.5%NaCl、10℃和45℃生长、葡萄糖产酸、尿素、七叶苷、明胶、马尿酸,VP、靛基质、硝酸盐、精氨酸双水解酶均阴性。

  • 网吧键盘鼠标微生物群落分布调查

    作者:崔国艳;程红兵;张雄鹰;徐林霞;明亮

    目的:了解长治市某校附近网吧计算机键盘鼠标微生物分布情况,为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长治市某校附近3家网吧,无菌棉拭子采集180台计算机键盘、鼠标,采用常规培养与鉴定法检测细菌与真菌(90份样品),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90份样品)。结果:键盘、鼠标细菌总数平均为151.38 cfu/cm2,细菌总数超标率为67.63%,计算机键盘、鼠标上细菌菌群以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埃希菌属、芽胞杆菌属为主,检出率分别为100.00%,95.56%,94.44%,51.11%;检出的细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咽峡炎链球菌、唾液链球菌、血链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胞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沙门菌等。真菌共检出5属真菌,分别为毛癣菌属、表皮癣菌属、小孢子癣菌属、白假丝酵母和隐球菌属,检出率分别为15.56%,22.22%,8.89%,17.78%,6.67%。乙肝病毒 HBsAg检出率为5.56%(5/90)。结论:长治市学校附近网吧卫生状况不容乐观,计算机键盘、鼠标表面存在较多的微生物种群,其中有致病性与条件致病性微生物。计算机键盘、鼠标是一种潜在的疾病传播媒介。

  • 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在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应用与研究

    作者:吕婉娴;李炜煊;陈社安

    目前, 深部真菌感染已成为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发病和死亡常见的原因之一.深部真菌感染治疗成败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传统的微生物分离、培养与鉴定需要时间较长,患者在等待期间有可能病情加重,甚至死亡.有研究报道葡聚糖在念珠菌血症时明显升高,将其用于念珠菌血症的早期诊断明显优于传统的培养法和血清学诊断试验[1,2].本研究通过探讨比较这种新的深部真菌感染检测方法与传统实验室的培养方法之间的关系,评价血浆1,3-β-D葡聚糖的检测对深部真菌感染诊断的临床意义.

  • 结核分支杆菌药物敏感性检测方法比较

    作者:董亚俊;焦凯;张红;张小娟;张含玉

    在结核病发现与规范化治疗中,结核菌耐药情况日益严重.因此,准确进行分支杆菌的培养与鉴定至关重要.本文分别采用改良罗氏培养基常规培养方法、全自动分支杆菌检测系统(BACTEC MGIT 960 System,美国BD公司)仪器法、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3种方法,检测分离菌株对利福平(RFP)、链霉素(SM)的敏感性与耐药性,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 聚合酶链反应在肺结核诊断上的应用及临床意义

    作者:周春兰;王捷婷

    结核病是长期以来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严重疾患,在我国结核病迄今仍是常见病.目前结核病确诊主要依靠痰涂片染色镜检抗酸杆菌和结核分枝杆菌的培养与鉴定.但痰涂片阳性率不高,培养一般需要4~6周,时间较长.我院近两年来,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了痰TB-DNA 480份,血TB-DNA150份,阳性率高,对肺结核病的诊断帮助较大.现报告如下.

  • 细菌L型培养及其返祖菌药敏结果分析

    作者:刘为真;吕露芳;龚丽敏;黄道德

    细菌在体内外受到各种直接、间接损伤细胞壁的理化和生物因素的影响,致细胞壁破坏或合成受阻,而转化成一种细胞壁缺失或缺陷的细菌,叫细菌L型[1].干扰细胞壁糖、肽合成的抗生素的滥用,是临床产生细菌L型变异的主要原因[2].细菌L型抗原性的改变可影响血清学诊断的结果,并可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而在宿主体内长期存在,引起持续性和反复感染[1].笔者分别于1992年11月~1993年4月和1997年9月~1999年4月对178份住院病人血、尿标本,作了细菌L型的培养与鉴定,以期了解L型菌的流行特征,并观察其反祖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 601株医院感染真菌的临床分析

    作者:罗佳龄

    目的 探讨医院真菌感染临床特点和病原菌分布、种类.方法 收集我院2008年4月―2010年3月住院感染患者的标本进行真菌培养分离,采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沙保弱培养基、VITEK YBC卡和显微镜镜检鉴定各种真菌,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2年共检出601株真菌,感染率分别为10.2%和12.6%.科室分布呼吸科39.6%,老年科15.3%,血液科9.9%,肝移植病房8.3%;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率高,为60.5%,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10.1%,曲霉菌8%,此外还分离出比较少见茄病镰刀菌等.结论 医院真菌感染逐年上升且病原菌谱扩大;医院真菌感染多发生于年老体弱、免疫功能低下、移植手术或介入性外科治疗、病情危重和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真菌培养鉴定对临床真菌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人脑胶质瘤干细胞的分离和脑瘤浸润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王志刚;姜彬;孟庆虎;郝晓光;丁璇;李纪森

    目的 探讨利用脑胶质瘤分离培养胶质瘤干细胞的方法,并建立脑胶质瘤浸润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神经干细胞培养方法对12例手术切除的脑胶质瘤新鲜肿瘤组织进行培养,对形成细胞球的干细胞进行增殖、自我更新及分化试验,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干细胞标志物,并用转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干细胞进行体内成瘤试验.结果 12例胶质瘤标本中共有9例成功培养出肿瘤神经细胞球,这些神经细胞球具有增殖、自我更新及分化能力,能表达特异性的分子标记物,并且可在免疫缺陷小鼠脑内形成与人类胶质瘤相似的、具有浸润性特征的肿瘤.结论 采用神经干细胞无血清培养方法可以成功培养出胶质瘤干细胞,并且在体内建立了一种新的胶质瘤浸润模型.

  • 产H2S志贺Ⅰ型菌的发现与研究

    作者:丁业荣;杨杰;时全;李朝阳;常宏伟;范玉珍

    [目的]鉴定1998年6月自腹泻病人标本中分离的产H2S细菌的种属、血清群、型及其临床价值和流行病学意义.[方法]腹泻病人粪便标本经增菌、分离培养后、挑取可疑菌纯培养,进行生化反应、血清学鉴定.豚鼠角膜试验、鲎试验分别检测未知菌的侵袭力和内毒素,"K-B法"测定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该菌为革兰阴性杆状菌,对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即能生长繁殖,生化学性状符合志贺菌属定义,豚鼠角膜试验显示其有侵袭力,鲎试验表明能产生强烈内毒素,药敏试验证实对多种抗菌素敏感.[结论]经形态学、培养特性、生化学和血清学等微生物学性状的检测,经安徽省卫生防疫站专家的进一步鉴定,确认并命名未知菌为产H2S志贺Ⅰ型菌,也是引起该腹泻病人腹泻的唯一病原菌.

  • 大鼠失血性休克致肠道菌移位的病理学观察

    作者:陈华;刘亚千;黄丽洁;李春海;夏明泽;王翠娥

      有研究表明,胃肠道可能是创伤后菌血症、内毒素血症的重要来源[1]。我们对大鼠失血性休克后胃肠道的病理变化及肠道菌的移位情况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 实验动物及分组:清洁级雄性SD大鼠,体重(329.6±36.0) g,由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将大鼠随机分7组,分别设为假休克组和休克复苏后0、2、6、12、24、48 h组,每组取存活动物10只。失血性休克模型复制:参照Baker和Deith[2]的方法,将大鼠股动脉插管,以放出和回输血液的方法使大鼠血压保持在30 mm Hg(1 mm Hg=0.133 kPa),持续70 min,以回输所有放出血液的方法使动物复苏。  2. 检测项目:休克动物在复苏后0、2、6、12、24、48 h各处死1组,假休克组在插管70 min后处死,分别检测以下指标:(1)细菌培养与鉴定:无菌取心室血和肠系膜淋巴结(MLN)、肝、脾、肾组织块,迅速置硫乙酸钠液体培养基中,37℃培养,分别于24 h和48 h观察结果。阳性管再进行需氧菌与厌氧菌分离培养、鉴定。(2)病理检查:取胃及不同肠段,以4%甲醛溶液固定后制作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HE)和革兰氏染色,光镜观察。每组另取4例回肠组织,以pH7.4的戊二醛和锇酸双固定,超薄切片,醋酸双氧铀-柠檬酸铅染色,日立H-7000型电镜观察。

  • 老年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62例致病菌及耐药分析

    作者:白丽

    目的 通过对62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进行观察,找出致病菌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痰.血等标本进行细菌学培养与鉴定.结果 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主要的致病菌是大肠杆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绿脓杆菌,少数患者有结核杆菌、真菌.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达60%,其次为头孢曲松,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低为2.1%.

  • 粪便标本分离出1株产H2S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作者:常虹;薛镧

    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是婴幼儿散发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之一.2002-08-30,从疑似食物中毒患儿粪便中分离到1株产H2S的革兰阴性杆菌,其生化反应及血清学试验结果均符合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特征.现报告如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