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新研制自锁托槽摩擦力的实验研究

    作者:周珊;陆晓丽;韩晶莹;郑月殊

    目的:介绍一种新式托槽并对新研制自锁托槽的摩擦力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随机抽取两种右上尖牙托槽各1 0个(新研制自锁托槽和国产传统翼结扎不锈钢方丝弓托槽)与三种弓丝各1 0根(国产0.016"Ni-Ti圆丝、0.016"澳大利亚不锈钢圆丝、国产0.01 7×0.025"不锈铜方丝)、将两种托槽分别组合分组,在实验室中模拟矫治过程中牙齿移动情况,测出各组摩擦力进行比较.结果:新研制自锁托槽比传统翼结扎托槽摩擦力小.结论:此自锁托槽属低摩擦托槽,符合口腔正畸科临床医师施加矫治力的要求.

  • 增龄因素对鼠正畸牙牙周组织骨保护素配体表达及破骨细胞生成的影响

    作者:程继光;孙少宣;范蓬;唐丽丽;周健;王元银

    目的:比较幼年鼠和成年鼠在正畸牙移动中牙周组织骨保护素配体(OPGL)表达及破骨细胞生成的不同,探讨增龄因素对正畸骨改建影响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牵引不同年龄大鼠右上第一磨牙近中移动建立正畸牙齿移动模型,于牙齿移动1,3,5,7,10,14天及14天时去除正畸力1周后取材,免疫组化检测压力侧牙周组织OPGL及破骨细胞的表达.结果:①牙齿移动3天时,幼年鼠压力侧OPGL的表达明显增强;而成年鼠此时OPGL的表达没有幼年鼠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牙齿移动5天和7天时,幼年鼠和成年鼠OPGL的表达均呈强阳性,破骨细胞多;⑦牙齿移动10天、14天时,幼年鼠和成年鼠OPGL的表达逐渐减弱;④14天时去除正畸力至21天时发现幼年鼠和成年鼠OPGL均已呈弱阳性表达,幼年鼠可见部分成骨细胞.结论:在正畸力的作用下,OPGL与破骨细胞的表达与年龄关系密切,增龄因素引起的牙周组织内OPGL表达变化可能是导致成年正畸特点的分子机制之一.

  • 大鼠牙齿移动牙周组织中Ⅰ型胶原和MMP-1及TIMP-1的表达

    作者:张晓东;林珠;李永明;陈曦

    目的:观察大鼠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Ⅰ型胶原和MMP-1、TIMP-1在上颌第一磨牙牙周组织中的表达和变化.方法:建立大鼠正畸磨牙移动模型,分为对照组和术后1、3、5、7、10、14天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中Ⅰ型胶原和MMP-1、TIMP-1表达的变化.结果:Ⅰ型胶原和MMP-1、TIMP-1在大鼠正畸牙周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且有时间依赖性.结论:Ⅰ型胶原在牙周组织改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MMP-1、TIMP-1参与了正畸牙周组织细胞外基质的代谢过程.

  • Nance弓的支抗与支抗消耗分析

    作者:颜德权;黄吉娜

    目的:评价不同状态时Nance弓的支抗强弱和支抗消耗.方法:43 例分成 J钩、Nance弓及 J钩和Nance弓联合支抗3组,分别测量矢状向和水平向的支抗消耗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 种支抗时第一磨牙均有显著性前移(P<0.001),三者相互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Nance弓水平支抗稳定(P>0.05).结论:Nance弓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支抗装置,具有三维支抗作用,支抗消耗可通过与其它支抗联合或改变牵引方式来调节.

    关键词: Nance弓 支抗 牙移动
  • 牵张成骨后牵张新骨中牙移动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建;王银龙;凌宁;陈乔尔;阚存辉

    目的:比较牵张成骨后牵张新骨中不同时间点牙移动的异同,探讨牵张成骨后牙移动的佳时机.方法:以8 只beagle犬为实验对象,I组为牵张成骨后第2周进行牙移动,II组为牵张成骨后第6周进行牙移动.应用实体测量、X线片、HE染色等方法,对移动牙的牙根、牙周以及牙槽骨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牵张成骨后第2周和第6周用相同的力值将牙齿往新骨区牵引,第三前磨牙与第四前磨牙之间的距离随时间推移而减小,组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牵张成骨后第2周与第6周2 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相同力值下,牵张成骨后第2周开始牙移动的速度要比第6周快,但第2周移动牙的牙周吸收较第6周的严重.

  •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对正畸大鼠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

    作者:胡江天;李松;高国杰;余兵;沈绍莹;刘亚丽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对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5 只,牵引下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制作大鼠牙移动模型.模型完成后,随机分为3 个实验组: CTGF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及加力对照组,每组15 只.从0 d开始分别将CTGF及生理盐水每隔1 d注射到CTGF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左侧下第一磨牙舌侧骨黏膜下,分别于干预后1、3、7、15、21 d每组各取3 只大鼠的牙周组织,制备组织切片,HE及免疫组化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检测牙周组织中VEGF的表达状况.结果:正畸加力后,大鼠牙周组织中伴随牙周组织改建,牙周组织中VEGF表达增高.加力7 d牙周组织改建为活跃,VEGF表达达到高峰期.CTGF干预治疗后,CTGF组加力后7、15 d VEGF表达强度增幅高,CTGF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CTGF干预可上调正畸大鼠牙周组织中VEGF表达,加速正畸牙周组织改建.

  • 配合成人异位残根残冠修复的正畸治疗

    作者:胡俊

    临床工作中常遇到前牙残根残冠牙根状况良好,但其在牙弓里的位置超出了修复治疗的适应证,医牛往往建议拔除患牙后再修复,但患者大都不愿接受拔牙.笔者采用适合成人正畸的小范围牙移动(MTM)[1]将这类患牙调整到理想位置以后再进行修复治疗,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其治疗方法与步骤介绍如下:

  • 兔实验性牙移动牙周组织中VEGF受体2(VEGFR-2)的变化

    作者:付春茂;孙新华

    VEGFR-2属于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第三亚型,与VEGF有极强的亲和力,VEGFR-2同内皮细胞分裂、重组及胚胎时期原始内皮细胞的迁移有关.VEGF通过与VEGFR-2结合对新生血管形成起调控作用.本实验通过研究兔实验性牙移动牙周组织中VEGFR-2的表达变化,探讨VEGFR-2的表达在实验性牙移动牙周组织血管改建过程中的作用.

  • 实验性牙移动牙周膜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样神经纤维的改变

    作者:徐娟;刘洪臣;袁维秀

    目的:研究实验性牙移动过程中,牙周膜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样神经纤维的改变.方法:在大鼠左侧第一、二磨牙间塞入一弹性橡皮圈模拟临床正畸加力状态,对牙周膜内神经进行CGRP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加力6 h后,牙周膜和牙髓内CGRP样神经纤维明显减少;施力3 d后表达开始增加,1周时表达强,2周时趋于恢复正常.结论:实验性牙移动引起牙周膜内CGRP样神经纤维规律性的改变,提示CGRP免疫阳性感觉神经可能参与实验性牙移动中的骨组织改建和局部的炎性反应.

  • 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在牙槽骨中的表达

    作者:张云飞;段银钟;余擎;苏凌云

    目的:观察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在牙槽骨中的表达变化,探讨TGF-β1在正畸牙槽骨改建中的作用. 方法: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牙槽骨中TGF-β1的表达.结果:对照组正常牙槽骨组织TGF-β1呈弱阳性表达.实验组压力侧和张力侧牙槽骨组织TGF-β1阳性表达增强.牙齿移动5d组和7d组,压力侧破骨细胞和张力侧成骨细胞TGF-β1均呈阳性表达.结论:TGF-β1作为局部调控因子可能参与了正畸牙槽骨改建过程.

  • 尼古丁对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前列腺素-2表达的影响

    作者:潘旭;祖丽呼玛·阿热甫江;钱雅婧;胡明华;聂晶;米丛波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尼古丁对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内前列腺素-2(PGE-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00只SD大鼠(SPF级)随机分为A、B、C、D 4组(n=25),统一用50 g力牵拉一侧上颌第一磨牙向近中移动,A组每日腹腔注射0.1 mL生理盐水,B、C、D 3组每天分别腹腔注射0.5、0.75、1 mg/kg尼古丁酒石酸溶液;分别于加力1、3、5、7、14 d各时间点,从每组中各随机抽取5只大鼠,处死后取其上颌骨组织块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牙周组织变化并进行破骨细胞计数,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PGE-2在牙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3种不同剂量尼古丁组的破骨细胞数均明显增高,且随着尼古丁剂量的增大而增加,各组间两两相比P<0.05,加力5 d时各组破骨细胞数均达到峰值;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各剂量尼古丁干预组的PGE-2水平均明显升高,且随着尼古丁剂量的增大而增强,相同加力条件下,各组间两两相比P<0.05,加力5 d时各组的PGE-2表达量均达到峰值。结论:尼古丁可剂量依赖性地促进正畸移动牙牙周组织中PGE-2的表达,并使破骨细胞数增加。

  • 牙周膜牵张成骨正畸牙快速移动的研究

    作者:钱雅婧;钟良军

    牙周膜牵张成骨正畸牙快速移动与腭中缝快速打开的过程类似.拔牙后,可立即去除移动牙远中的牙槽间隔以减小骨阻力并黏结口内牵张器以快速移动正畸牙.通过此方法,正畸牙可在2~3周内移动到位.牙周膜牵张成骨术节省了支抗并大大缩短了正畸治疗时间.

  • 减阻牵张矫治法正畸牙快速移动牙周组织改建的研究

    作者:陈曦;林珠;张晓东

    目的: 研究减阻牵张矫治法对正畸移动牙牙周组织结构的影响,为该方法的临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 将 8只杂种犬随机分为8,6,3,2 wk四组,拔除两侧第2前磨牙,随机选择一侧为实验侧,另一侧为常规方法对照侧,两侧长加力时间均为2 wk,随后分别固定保持6,4,1,0 wk时,取材观察移动牙牙周组织的变化.结果: 2 wk实验组移动牙张力侧牙周膜较对照侧明显增宽,新生骨小梁呈指状突起相互连接,并与作用力方向一致;压力侧透明性变组织少,减阻间隔骨吸收活跃;3 wk实验组张力侧新生骨小梁变得粗大,对照侧牙周膜已恢复正常,骨沉积线较明显;两组压力侧透明性变区已局限;8,6 wk组实验侧与同组对照侧相比,移动牙张力侧、压力侧牙周膜的组织结构无明显差异.结论:减阻牵张措施可提高牙齿移动速度;加快牙周组织改建;无不可逆的组织损伤.

  • 快速整体内收上颌前牙及前颌骨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刘楚峰;章锦才;柳大烈;刘从华;曹阳;徐平平;叶炳坤;盘荣剑

    目的:通过牙支持式牵引装置配合牙槽手术建立快速整体内收上颌前牙及前颌骨的动物模型,研究其可行性.方法:成年比格犬6只,拔除上颌双侧尖牙,实施减阻-牵引措施,术后即刻加载0.5 mm/d,连续加力12 d;并分别于加力停止后,固定4 wk后静脉空气栓塞处死各3只.所有实验动物均于加力前、处死前拍摄X光头影测量片及根尖片,并进行标本测量.结果:前牙整体后退4.54 mm,后牙支抗丧失1.31mm,上颌前牙顺时针旋转3.40°,上颌前颌骨缩短1.34 mm,但上颌骨内收量各犬之间变异很大,且未见明显牙根吸收、牙齿松动、骨坏死等不良并发症.结论:采用牙槽外科辅助的方法可达到快速整体内收上颌前牙的目的,但对上颌前颌骨内收的影响不大.

  • 上颌唇杆在深覆(牙合)患者上前牙缺失伴邻牙松动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朱翔;张玉军;王导霞

    重度深覆(牙合)患者上前牙缺失,并伴邻牙松动,临床修复有一定难度.本文采用唇杆进行修复,并在唇杆上设计松动邻牙稳定装置,使松动邻牙的松动度减小,经1年以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隐形矫治应力分布的体外研究现状

    作者:杨偲偲;唐国华

    隐形矫治器是一种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作的透明弹性塑料可摘式矫治器,产生的矫治力取决于矫治器材料特性、厚度、牙移动方式和移动量,应力分布和大小复杂多变,临床医生不易掌握.隐形矫治生物力学的体外研究方法主要有位移测量法、电阻应变计测量法和三维有限元分析法.本文就目前隐形矫治应力分布的体外研究进展做归纳总结,为临床治疗和隐形矫治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参考.

  • 大鼠牙槽嵴创伤修复后对牙齿移动的影响

    作者:王磊;张君;张梅;魏奉才;王旭霞;陈岱韵

    目的 探讨应用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rBMP-2)复合生物支架材料修复牙槽嵴缺损的有效性,观察新生牙槽骨对正畸牙齿移动的影响.方法 取40只成年大鼠作为实验对象,于双侧上颌第一磨牙近中制作牙槽嵴缺损模型.以双侧牙槽作对照.rBMP-2/生物活性玻璃复合组为实验组,单纯生物活性玻璃组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术后第4,8,12周骨修复能力.术后12周安装矫治器并近中牵引牙齿,比较牵引8周后双侧磨牙的移动距离和牙周膜宽度.结果 实验组骨形成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鼠两侧第一磨牙的平均移动距离、牙周膜宽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BMP-2具有较强的骨修复作用,极大地缩短了成骨时间;以BMP治疗牙槽骨缺损所形成的新骨对正畸牙齿移动无明显影响.

  • 微种植体支抗远移上颌磨牙在成人安氏Ⅱ1错(牙合)拔牙矫治中的疗效

    作者:杜雨晴;崔涛;于艳玲;侯凤春;宋宇

    目的 探讨微种植体支抗远移上颌磨牙在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Ⅱ1)错(牙合)拔牙矫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15例成年女性安氏Ⅱ1错(牙合)病人,均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利用微种植体支抗滑动内收关闭间隙,再推上颌磨牙向远中使磨牙关系中性,并利用其间隙继续内收前牙,完成矫治过程.通过治疗前后头影测量分析其疗效.结果 治疗后上中切牙点向远中移动了(7.43±1.41)mm,下中切牙点向远中移动了(3.83±0.99)mm,上颌第一磨牙向远中移动了(2.19±0.52)mm,上中切牙长轴与前颅底平面夹角减小了(18.05±6.33)°,下中切牙长轴与下颌平面夹角减小了(6.01±2.86)°,上下唇内收,鼻唇角加大,病人侧貌明显改善.结论 在安氏Ⅱ1错(牙合)病人的治疗过程中,利用微种植体支抗关闭拔牙间隙并推上颌磨牙向远中可以得到更大程度的上下切牙内收,并获得良好侧貌.

  • Ti-Ni螺簧联合J钩推双侧磨牙远移临床疗效

    作者:张兆芬;赵明;穆云静

    目的 研究并应用一种新型高效的磨牙远中移动方法. 方法 以Ti-Ni螺簧配合J型钩加强口外支抗推磨牙远移,共6例. 结果 经10~16周(平均12.3周)矫治,取得第一磨牙向远中移动3.40~4.21 mm(平均3.98 mm),第二磨牙2例未萌出,3例初萌出,1例已萌出. 结论 此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支抗设计问题,使推磨牙用力持续,因而效果明显.

219 条记录 11/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