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强骨胶囊和雷尼酸锶对骨质疏松大鼠正畸牙移动的影响

    作者:郑凤磊;李金源;廖囡囡;陈乃玲

    ①目的观察强骨胶囊和雷尼酸锶对骨质疏松大鼠正畸牙移动的影响,以指导临床骨质疏松患者的正畸治疗。②方法4周龄 SD 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强骨胶囊组、雷尼酸锶组。给予实验组、强骨胶囊组、雷尼酸锶组维甲酸持续2周,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建模成功后给予强骨胶囊组、雷尼酸锶组相应药物,并在给药2周后,为所有大鼠加装正畸牙移动装置。分别在加力后的7、14、21d 分批处死大鼠。测量牙移动距离,检测血中钙(Ca)、磷(P)及碱性磷酸酶(ALP)含量。③结果加力后的第7天,各组大鼠牙移动距离及血中钙、磷、碱性磷酸酶含量无明显差异;加力14d 时,实验组牙移动距离大于强骨胶囊组,血中 Ca 、P 及 ALP 含量低于强骨胶囊组和雷尼酸锶组;加力21d 时,实验组相对强骨胶囊组和雷尼酸锶组在牙移动距离及血中 Ca 、P 及 ALP 含量方面均出现明显差异。④结论两种药物均能改善大鼠骨质疏松症状,降低牙移动速度;并且雷尼酸锶的用药效果先于强骨胶囊出现。

  • OPG/RANKL/RANK系统在口腔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丽丽

    骨骼是一种动态组织,随着机械应力、激素和炎症介质等的变化而不断地改建.破骨细胞在骨改建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骨保护素(osteoprogerin,OPG),破骨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和破骨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RANK)在破骨细胞分化、成熟过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是骨改建过程中的关键因子.

  • 加速正畸牙齿移动速度研究进展

    作者:冯立晓;马文盛

    使用传统的口腔正畸方法,牙齿移动的速度一般为1 mm/月,整体治疗的疗程普遍为2年甚至更长时间.缓慢的牙齿移动速度和漫长的疗程常使患者不易接受.因此如何有效的加快牙齿移动速度,成为多年来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1~3].目前,为了提高牙齿移动速度,国内外学者从不同方面作了很多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 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在安氏Ⅲ类中的临床初步应用

    作者:倪勇

    20世纪70年代,Andrews在佳自然六项标准理念的基础上,推出直丝弓矫治技术,其大的优点在于临床应用及操作便捷,矫正结果准确,达到数字化程度,深受广大正畸医师的欢迎.但是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人们发现传统直丝弓矫治器摩擦力大,对支抗要求高.为此,学者们又进行了不断改进,推出了一些新的直丝弓技术,例如MBT、Tip-Edge自锁托槽等,但是上述改进是局部或单一的,甚至有的为促使牙移动而修改了重要的托槽数据,偏离的直丝弓的精准的理念.

  •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联合应用对大鼠正畸牙移动的影响

    作者:刘亚;王小琴;马艳宁

    目的 观察局部应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及两者联合作用对大鼠正畸牙移动的影响.方法 选用6~8周龄Wistar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10只.在大鼠上颌左侧第一磨牙与上切牙之间安装一力值50 g的正畸装置拉磨牙向近中移动,每隔3d在第一磨牙颊侧牙龈黏膜下注射生长因子0.1 ml.A组:联合注射5 ng TGF-β1及10 ng PDGF-BB,B组:注射10 ngPDGF-BB,C组:注射5 ng TGF-β1,D组:即对照组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每组分别于加力第1,3,7,14天,制作标准模型,测量左上颌第一磨牙的移动距离,加力14 d后,处死大鼠,取第一磨牙及其牙周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牙周组织的形态改变、计数压力侧破骨细胞数量.结果 实验组大鼠压力侧破骨细胞数在实验过程中明显多于对照组,且实验组大鼠牙齿在加力的7d和14 d移动距离大于对照组,PDGF-BB与TGF-β1联合应用有协同效应,其压力侧破骨细胞计数及牙齿移动距离与单一因子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外源性的PDGF-BB与TGF-β1能增加破骨细胞的产生,同时能显著加快牙齿移动距离,两者联合应用时,具有协同效应,效果更明显.

  • 正畸力对炎症牙周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的影响

    作者:杨东红;王石;蒋丽妍;冯卉姗;叶之慧

    目的::对比分析 IGF-Ⅰ对炎症和健康正畸牙移动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方法:72只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炎症牙移动和健康牙移动1、3、7、14、21 d 组及对照组,近中移动各组大鼠上颌第一磨牙,分别测量各组大鼠牙齿移动距离并进行 IGF-Ⅰ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结果:在相同的牙移动时间内,炎症组大鼠牙移动距离大于健康组;健康牙移动组的 IGF-Ⅰ含量高于炎症牙移动组,压力侧和张力侧的 IGF-Ⅰ含量都与牙周组织状态和加力时间相关。结论:由于慢性炎症环境的存在,炎症牙移动组 IGF-Ⅰ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为了获得快速有效的正畸治疗效果,可通过局部应用 IGF-Ⅰ调节牙周细胞活性,加速牙周组织改建。

  • 新研制自锁托槽与传统翼结扎托槽摩擦力的比较

    作者:周珊;徐旭光;陆晓丽;徐实谦

    背景:进口自锁托槽价格昂贵,需要开发成本低、易操作的国产自锁托槽.目的: 介绍一种新式托槽,并观察新研制自锁托槽的摩擦力.设计、时间及地点:生物力学对比实验,于2004-01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实验室完成.材料:自制自锁托槽和国产传统翼结扎不锈钢托槽各10个;国产Ni-Ti圆丝、澳大利亚不锈钢圆丝、国产不锈钢方丝各10根.方法:两种托槽与3种弓丝分别组合分组.在微电机的驱动下,以1 mm/min的速度拖动拉力传感器,使另一端结扎在托槽内的弓丝受拉移动,模拟矫治过程中牙齿移动情况.主要观察指标:在存储示波器上观察波形并读取数据,测出各组摩擦力进行比较.结果: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无论与哪种弓丝组合,翼结扎托槽的摩擦力均远大于自锁托槽(P < 0.001).无论与哪种托槽组合,Ni-Ti丝的摩擦力远大于澳丝和不锈钢方丝(P < 0.001),方丝的摩擦力大于澳丝(P < 0.01).结论:自锁托槽属低摩擦托槽,符合口腔正畸科临床医生施加矫治力的要求.

  • 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白细胞介素8的表达

    作者:潘旭;米丛波;刘红;钱雅婧;聂晶

    背景:白细胞介素8作为一种与骨改建相关的炎性细胞因子,参与牙周组织的改建,促进牙槽骨的吸收,是骨吸收的标志物之一.目的:观察正畸力对牙周组织改建过程中白细胞介素8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0周龄雄性SD大鼠上颌一侧第一磨牙与上颌切牙之间安置正畸装置,并施加0.49 N近中向正畸力,在加力后1,3,5,7,14 d取材,进行组织形态分析法、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白细胞介素8在牙周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细胞的面密度值.结果与结论:正常大鼠牙周组织内白细胞介素8的表达呈弱阳性;随加力时间的延长大鼠牙周组织牙周膜细胞白细胞介素8表达增强,加力后5 d达到高峰,之后开始下降.实验提示正畸力可引起局部牙周组织炎症及白细胞介素8的释放.正畸牙移动早期,白细胞介素8的释放可能是牙周组织早期炎症反应和牙槽骨改建的触发因素之一.

  • 低强度激光对大鼠实验性牙齿移动牙髓与牙周组织中P物质表达的影响

    作者:孙新华;赵姝哲

    背景:目前国外的研究认为骨改建的过程可能部分地受神经肽调控.目的:观察低强度激光照射对大鼠实验性牙齿移动牙髓与牙周组织中P物质表达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的研究.地点和材料:于吉林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动物室对45只Wistar大鼠进行动物实验.干预:利用免疫组化ABC染色,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测定45只Wistar大鼠正畸牙齿移动在0,,6,2,4和72 h的实验侧和对照侧牙髓P物质免疫组化(SP-like immumoreactivity,P-IR);以及在0(0 h),(24 h),(72 h),,14和21 d时实验侧和对照侧牙周组织中SP-IR的灰度值.实验动物被分为9组,每组5只.于上颌第一磨牙和切牙之间拴结镍钛闭合螺旋弹簧,力值为40 g.左侧为实验侧,右侧为对照侧.实验侧为低强度激光照射侧,采用He-Ne激光与C02激光同时照射的方法.主要观察指标:①牙髓中SP-IR灰度值变化.②牙周膜压力区SP-IR灰度值变化.③牙周膜张力区SP-IR灰度值变化.④实验侧和对照侧的牙周膜压力区与张力区SP-IR灰度值变化的比较.结果:实验侧牙髓中SP-IR免疫组化灰度值低于对照侧,以第12,4 h明显(P<0.01);实验侧牙周膜压力区SP-IR免疫组化灰度值在7 d时明显高于对照侧(P<0.01);在14 d时较高于对照侧(P<0.05).实验侧牙周膜张力区SP-IR免疫组化灰度值在14 d时较高于对照侧(P<0.05).结论:低强度激光照射对正畸初始牙髓中P物质的表达及牙周组织中P物质的表达均有影响.

  • 改良摆式矫治器对Ⅱ类错(牙合)及其牙颌面发育作用的评价

    作者:贺红;韩光丽;张漫;华先明;陈方俊

    背景:摆式矫治器(Pendulum)为一种口内远中移动磨牙的装置,近年来发展迅速.目的:探讨Pendulum矫治器治疗Ⅱ类错()及其牙颌面发育的影响.设计:以诊断为依据进行回顾性研究.地点和对象:研究在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完成.对象为牙性Ⅱ类错()患者18例,来自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1999/2002门诊就诊患者,平均年龄(11.9±1.7)岁.干预:应用改良Pendulum矫治器对患者进行治疗.主要观察指标: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指标.结果:18例患者均在(16.1±7.3)周内达到磨牙中性偏近中关系.戴矫治器期间,发生装置脱落后重黏3例.去除装置时,大部分患者腭黏膜受压处轻微炎症,周内炎症消失.治疗后头影测量M1,2,α角,P1,FP1,P2,β角,P,S各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2.878,<0.01),Ⅱ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101,P<0.05).结论:不拔牙应用Pendulum矫治器治疗牙性Ⅱ类错()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 正畸牙移动中热休克蛋白70在牙周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聂晶;姜涵;李泽慧;潘旭;李春霞

    背景:学者们对正畸力作用下牙周组织的改建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对于在大鼠牙齿移动过程中热休克蛋白70在牙周组织中表达的研究尚未涉及。
      目的:观察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大鼠牙周组织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
      方法:采用NiTi拉簧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力值50 g。分别于加力后1,3,5,7,10,14 d检测正畸牙周组织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①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正畸加力1 d,牙周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量增强,至加力后5 d时表达量大,之后逐渐降低,第14天时回落至初始水平;②结果说明,正畸力可以刺激牙周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热休克蛋白70可能参与了牙周组织的改建。

  • 局部注射川芎嗪对大鼠牙移动保持阶段骨保护素的表达

    作者:郭睿;阮蔷;鲁微;吴晓丹;赵刚

    背景:研究认为川芎嗪可再生坏死部位的血管组织,增加局部血流量,促进坏死骨的吸收和新骨再生,恢复坏死股骨头的功能。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大鼠牙移动保持阶段牙周组织改建和骨保护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所有大鼠建立正畸牙移动模型,用50 g力牵引左侧上颌第1磨牙近中移动,加力21 d。实验组装置去除前1天在第1磨牙远中骨膜下分别注射50μL不同剂量的川芎嗪溶液(5,10,15 mg/L);对照组注射同等量生理盐水。第1周和第4周分批麻醉后处死,测量大鼠牙齿移动距离,观察大鼠给药后复发距离、复发百分率,免疫组织化学和苏木精-伊红染色进行大鼠牙周组织学观察,光镜下观察牙体牙周组织牙周膜宽度及成骨细胞数量。结果与结论:①对照组复发距离大于实验组;②实验组成骨细胞数量比对照组显著增加;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骨保护素阳性表达见原张力侧于胞浆,呈棕黄色,实验组染色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④川芎嗪10 mg/L组牙周膜宽度较好,复发趋势较小;⑤结果说明川芎嗪通过促进成骨细胞增殖,提高骨保护素的表达,有利于正畸后牙齿的保持。

  • 丹参酮ⅡA局部注射正畸牙移动后复发阶段破骨细胞分化因子的表达

    作者:张世英;刘继光;赵刚

    背景:近年来,报道了许多药物控制牙齿移动的方法,国内学者将研究方向转向药性相对缓和、不良反应较小的中草药。
      目的:观察局部给予不同剂量丹参酮ⅡA 后,大鼠正畸牙齿移动后的复发过程中复发程度、牙周组织中的骨保护素及破骨细胞分化因子的表达。
      方法:选用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丹参酮IIA 0.36,0.72,1.44 mg/d)。以大鼠前牙做支抗牵引其上颌第1磨牙向近中移动。实验组在加力装置去除前1 d开始,给予丹参酮ⅡA局部注射于第1磨牙远中牙龈黏膜,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1次/d,连续4周。在加力装置去除时及第1,4周测量上颌第1,2磨牙间距离及测量体质量。4周后处死,取上颌第1磨牙及其牙周组织骨保护素、破骨细胞分化因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结果与结论:各组大鼠体质量无明显变化。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牙齿移动复发距离小于对照组(P<0.05)、复发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剂量越大复发程度越小,高剂量组复发百分率低。牙周组织中骨保护素阳性反应灰度积分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破骨细胞分化因子阳性反应灰度积分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牙周组织骨保护素/破骨细胞分化因子比率均大于1,高剂量组比率大。结果表明,丹参酮ⅡA 局部给药对正常大鼠机体体质量变化没有影响,其能有效抑制正畸牙齿移动后的复发程度,在一定范围内,高剂量时效果明显。提示通过调节骨保护素和破骨细胞分化因子的比率来调控破骨细胞,可能是丹参酮ⅡA加速牙周组织改建的分子机制。

  • 不同正畸力对大鼠牙周组织压力侧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表达影响研究

    作者:刘宁;冯云霞;陈显久

    目的 探讨大鼠实验性牙齿移动中不同正畸力对牙槽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表达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于2010年9-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寄生虫实验室完成.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轻力组、中力组、大力组(各9只),分别施加0、0.29、0.49、0.98N正畸力,建立大鼠牙齿移动模型.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牙周组织压力侧RANKL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RANKL有少量表达,主要分布于破骨细胞的胞核,正畸加力各组RANKL表达主要分布于压力侧牙周膜及骨改建区的破骨细胞,在基质细胞和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也有表达,且其黄染程度强于对照组.各实验组牙周组织压力侧不同程度地出现血管被挤压、玻璃样变区和骨吸收陷窝.正畸力与RANKL的表达呈正相关(r=0.834,P< 0.01).结论 正畸力与大鼠牙槽骨压力侧RANKL的表达呈正相关,且0.49 N为促进RANKL表达的佳力值.

  • 实验性正畸牙移动保持期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刘世颖;陈远萍;刘天悦;陈冲;孟薇;庄金良

    目的 建立实验性正畸牙移动保持期的动物模型,以利于研究保持期骨改建规律.方法 于2008年4月在吉林大学口腔医院动物实验室,选用36只8周龄雄性Wister大鼠,以上颌前牙为支抗牵引第一磨牙向近中移动,加力21 d后去除加力装置.以每只大鼠的左侧牙弓为实验侧,右侧牙弓为对照侧.在实验侧安装保持装置,分别保持1、3,7、14、21、28 d;对照侧不做任何处理.在加力结束后和保持结束后即刻制取上颌石膏模型.测量所有模型的第一磨牙铪面近中沟与第二磨牙铪面远中沟的距离,计算加力结束后与保持结束后的距离,比较实验侧与对照侧的牙齿移动距离,评价保持装置的有效性.结果 实验侧在保持结束后第一磨牙复发距离明显小于对照侧,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微钛板支抗对正畸疗效的影响

    作者:刘琳;吴平;王明锋;李伟;张海滨

    目的 探讨微钛板支抗对正畸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2003年12月至2006年11月期间,大连市口腔医院应用微钛板矫治的12例患者,分析其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模型等临床资料,评价微钛板对牙齿移动特征及正畸疗效的影响.结果 12例正畸矫治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12例患者使用的23枚微钛板均由同一外科医生埋入,每个微钛板埋入时间需10min左右.微钛板作为绝对支抗的应用时间为9~20个月.治疗中23枚微钛板均稳定,无脱落.其中9例患者利用微钛板在远、近中方向上调整牙齿位置,其移动方式以整体移动为主.上下颌磨牙远中移动多可达3.5mm.结论 微钛板作为一种绝对支抗,实现了传统正畸手段在牙齿近远中移动、压低方面难以完成的牙齿移动类型,有效地获得了传统正畸方法难以达到的临床效果.

  • 大鼠实验性牙移动模型相关研究新进展

    作者:何育薇;龙虎

    制备大鼠实验性牙移动模型是进行正畸相关研究的一种常用方法,一直是口腔基础实验研究的一个热点,常用于牙移动后牙周组织和骨改建的基础研究,同时还用于牙移动疼痛等相关研究.文章就近年来其相关研究的方向及研究内容做一综述.

    关键词: 大鼠 牙移动 实验
  • 大鼠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MMP-2、TIMP-2的表达

    作者:苏哲君;王鹏;陈志宏

    目的 观察正畸力对牙周组织改建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2抑制剂(TIMP-2)表达的影响.方法 8周龄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0 d)、加力后1、4、7、14、21 d组(n=7).将大鼠上颌左侧第一磨牙与上颌切牙之间安置正畸装置,实验组施加50 g近中向正畸力,在加力后1,4,7,14,21 d取材,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左上第一磨牙牙周组织骨块中MMP-2、TIMP-2的含量变化.结果 加力组4,7,14 d大鼠牙槽骨MMP-2、TIMP-2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大鼠(P<0.01);随加力时间的延长大鼠牙槽骨中MMP-2、TIMP-2含量增加,加力后7d达到高峰,之后开始下降,21 d恢复到了加力前的水平.实验组牙槽骨中MMP-2、TIMP-2含量变化呈正相关(r=0.942 5,P<0.01).结论 正畸力可引起局部牙周组织MMP-2、TIMP-2合成与释放,MMP-2、TIMP-2参与了早期正畸牙移动牙周组织改建.

  • 氦氖激光照射对兔实验性牙移动牙周组织VEGF表达的影响

    作者:孙新华;王敏;张晓英

    目的:探讨氦氖激光照射对兔实验性牙移动牙周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成6组,即加力1、3、5、7、14及21 d组,每组5只.加力各组动物于双侧上颌第一磨牙至切牙间拴结不锈钢螺簧,0.08 N力拉上颌第一磨牙向近中移动.加力各组动物采用自身对照,右侧为氦氖激光照射侧,左侧为对照侧.用波长632.8 nm、激光功率20 mW的氦氖激光照射加力各组兔右侧颊部,除1、3 d组分别照射1、3次外,其余各组连续照射5次,每天1次.制作以上颌第一磨牙为中心的、近远中方向的组织切片,行VEGF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及图像分析,对VEGF免疫组化染色的灰度积分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压力区加力1 d组照射侧VEGF表达(灰度值)(130.02±4.29)明显低于对照侧(136.74±4.56)(P<0.05);而3 d组和5 d组照射侧(151.20±2.98和162.11±4.32)明显高于对照侧(142.38±4.87和151.10± 6.45)(P<0.05).张力区加力3、5和7 d组照射侧的VEGF表达(灰度值)(143.96±3.63、148.40±5.79和150.72±5.79)较对照侧(138.20±4.88、138.36±6.17和140.20±6.35)明显升高(P<0.05).结论:氦氖激光照射能有效地促进兔实验性牙移动牙周组织中VEGF的表达.

  • 根管治疗后牙齿移动对根尖及根周硬组织的影响

    作者:杨陆一;陈风山;陈远萍;金永哲

    目的:研究根管治疗后的牙齿在移动过程中根尖和根周硬组织的变化.方法:选择13例采用标准方丝弓技术进行正畸治疗的女性青少年患者,均拔除4颗第一双尖牙后内收前牙,上颌中切牙中有1颗为完善根管治疗后的牙齿,采用德国西门子X线牙片机拍摄根管治疗后的中切牙牙片,应用Digora图像成像系统对根管治疗后中切牙移动前后的牙根长度、牙槽骨密度以及牙槽骨高度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根管治疗后的中切牙在移动后其牙根长度、牙槽骨密度以及牙槽骨高度与移动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根管治疗后的正畸对根尖及根周硬组织均无影响.

219 条记录 4/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