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胃康宁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十二指肠黏膜神经递质变化的研究

    作者:常玉娟;曹敏敏;刘燕君;李依洁;Aimin周;陈建德;魏茹涵;张平;魏玮

    目的 通过观察胃康宁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十二指肠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Ca2+-Mg2+-ATP酶以及相关神经递质的影响,初步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与十二指肠的关系,以及胃康宁治疗FD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雄性10日龄Wistar幼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5只、模型组15只、胃康宁组10只和阳性药物组10只.采用0.1%IA灌胃法辅以隔日喂养法诱导FD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十二指肠P物质(SP)、5-羟色胺(5-HT)及血管活性肠肽(VIP)的表达.HE染色并计数嗜酸性粒细胞;甲苯胺蓝法染色观察肥大细胞浸润及脱颗粒情况.生物发光法检测Ca2+-Mg2+-ATP酶的活性.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胃康宁方能够上调FD大鼠十二指肠P物质(SP)、5-羟色胺(5-HT)的表达(P<0.05),并可促进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十二指肠组织Ca2+-Mg2+-ATP酶活性升高(P<0.05),亦可使升高的嗜酸性粒细胞下调(P<0.05).应用图像分析系统,于高倍视野下未观察到明显的肥大细胞浸润.结论 FD的病理生理机制与十二指肠运动障碍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有关,胃康宁具有改善胃肠动力、降低胃肠感觉过敏的作用,可能与其调节十二指肠相关神经递质及免疫细胞表达有关.

  • P物质、白介素6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腰腿痛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舒剑臣;唐小穗

    目的 研究P物质(Substance P,S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腰腿痛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来自北京航天中心医院经临床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26例为病例组,选取腰椎爆裂性骨折15例为对照组.于手术中获取病变节段椎间盘、患侧黄韧带和患侧小关节囊等组织,均经-80℃冰箱保存,-22℃下OCT (optim alcuttingtemperature)包埋冰冻切片,行SP与IL-6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病例组26例组织均可见SP及IL-6染色阳性的组织细胞,15例对照组未见相关阳性染色组织细胞.结论 SP及IL-6等炎症因子在椎间盘及邻近组织的聚集提示其参与了腰椎间盘的退变及神经根性疼痛的产生.

  • 咬合创伤牙髓组织病理变化的研究

    作者:郝作琦;刘洪臣;朱美玲

    近年来,咬合创伤引起牙髓炎或急性牙髓反应,已经日益受到临床的重视;然而,有关咬合创伤造成牙髓组织病理变化的研究文献并不多见.咬合创伤引起牙髓组织哪些病理变化,以及对牙髓组织产生什么结果,本文就此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冷应激大鼠血浆及回肠P物质和VIP的变化

    作者:李利生;曲瑞瑶;郭华;王伟;孟阳

    采用放免法对冷束缚应激大鼠血浆及回肠始段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进行测定.发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应激组回肠段SP含量无明显改变,VIP含量降低(P<0.05);应激组血浆中SP质量浓度明显增加 (P< 0.01),VIP质量浓度则明显降低(P<0.01).提示:应激组大鼠回肠始段及血浆SP、VIP的改变,可能与其胃肠功能变化的调节有关.

  • 痛泻要方对肠易激综合征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佃贵;赵玉斌

    目的 探讨痛泻要方对内脏高敏感性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大鼠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结肠慢性刺激法制作内脏高敏感性的IBS大鼠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得舒特)组,痛泻要方低、高剂量组.观察各组大鼠肠道内扩张引起腹部抬起和背部拱起的容量阈值和大鼠肠道内不同容量下扩张期间腹壁收缩次数,检测5-羟色胺(5-HT)、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行为学和电生理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各治疗组模型大鼠5-HT、SP水平明显下降,CGRP水平增加,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 痛泻药方能降低内脏高敏感性IBS模型大鼠血清5-HT、血浆SP水平,增加CGRP水平,大剂量痛泻药方疗效优于得舒特.痛泻药方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模型大鼠血清5-HT、血浆SP水平,减弱背角神经元兴奋性,从而提高内脏痛阈、消除肠道过敏而达到治疗目的.

  • 海珠益肝胶囊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神经肽SP VIP 及辅助性T细胞亚群的影响

    作者:黄育华;晏雪生;彭亚琴;明安萍;盛国光

    目的:观察海珠益肝胶囊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神经肽SP、VIP及辅助性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应用尾静脉注射卡介苗(BCG)和脂多糖(LPS)建立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分离小鼠淋巴细胞,经佛波醇乙酯(PMA)、离子霉素、莫能菌素刺激培养6h后,收获细胞,利用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h2比例: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浆和脑垂体中SP、VIP含量.结果:在模型组,外周血和脑垂体中SP含量较正常组逐渐增加,VIP含量较正常组逐渐降低,第18天、25天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Th1细胞的百分率逐渐升高,Th2细胞的百分率逐渐降低,Th1/Th2的比值增大,与肝组织损害程度呈现正相关:海珠益肝胶囊能够降低外周血和脑垂体中SP含量,增加VIP含量,与模型组第25天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能够恢复SP与VIP的平衡;降低Th1细胞的百分率,恢复Th1/Th2的比例,对肝组织损害具有保护和改善作用(P<0.05).结论:在小鼠免疫性肝损伤过程中,存在SP与VIP的分泌紊乱及Th1/Th2细胞失衡,海珠益肝胶囊能够恢复SP/VIP、Th1/Th2细胞的平衡,对肝组织损害具有保护利改善作用,可能是其免疫约理机制之一.

  • 低强度激光对大鼠实验性牙齿移动牙髓与牙周组织中P物质表达的影响

    作者:孙新华;赵姝哲

    背景:目前国外的研究认为骨改建的过程可能部分地受神经肽调控.目的:观察低强度激光照射对大鼠实验性牙齿移动牙髓与牙周组织中P物质表达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的研究.地点和材料:于吉林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动物室对45只Wistar大鼠进行动物实验.干预:利用免疫组化ABC染色,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测定45只Wistar大鼠正畸牙齿移动在0,,6,2,4和72 h的实验侧和对照侧牙髓P物质免疫组化(SP-like immumoreactivity,P-IR);以及在0(0 h),(24 h),(72 h),,14和21 d时实验侧和对照侧牙周组织中SP-IR的灰度值.实验动物被分为9组,每组5只.于上颌第一磨牙和切牙之间拴结镍钛闭合螺旋弹簧,力值为40 g.左侧为实验侧,右侧为对照侧.实验侧为低强度激光照射侧,采用He-Ne激光与C02激光同时照射的方法.主要观察指标:①牙髓中SP-IR灰度值变化.②牙周膜压力区SP-IR灰度值变化.③牙周膜张力区SP-IR灰度值变化.④实验侧和对照侧的牙周膜压力区与张力区SP-IR灰度值变化的比较.结果:实验侧牙髓中SP-IR免疫组化灰度值低于对照侧,以第12,4 h明显(P<0.01);实验侧牙周膜压力区SP-IR免疫组化灰度值在7 d时明显高于对照侧(P<0.01);在14 d时较高于对照侧(P<0.05).实验侧牙周膜张力区SP-IR免疫组化灰度值在14 d时较高于对照侧(P<0.05).结论:低强度激光照射对正畸初始牙髓中P物质的表达及牙周组织中P物质的表达均有影响.

  • 妊娠早期妇女绒毛与蜕膜组织中P物质含量的测定

    作者:周丰;常志杰;焦金菊;牟华;姜恩魁;冯驰

    本实验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了妊娠早期妇女绒毛与蜕膜组织中P物质(Substance P,sp)的含量.结果提示,妊娠早期妇女绒毛与蜕膜组织中含有SP,绒毛组织中SP含量为(13.57±0.94)pg/mg湿重组织,蜕膜组织中SP含量为(13.86±0.65)Pg/mg湿重组织,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绒毛与蜕膜组织中含有SP的结果提示,SP在妊娠这一复杂的生理过程中也起重要作用.

  • 颈交感神经阻滞对烧伤鼠脑应激因素表达影响

    作者:郭晓姝;巩继平;王崧;张翠英;尚改萍;高莉晶

    目的 探讨颈交感神经阻滞(SB)对重度烧伤大鼠脑组织应激相关神经肽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6表达的影响.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对照+SB组、烧伤组及烧伤+SB组,每组5只.TBSA 15%~20%Ⅲ度大鼠烧伤模型,烧伤后即刻双侧颈交感神经阻滞,于8 h后断颈取脑组织,ELISA法观察SP和CGRP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TNF-α表达;Western-blot法观察 IL-1β和IL-6表达.结果 SP、CGRP对照组与对照+S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烧伤组和烧伤+SB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对照+SB组(P<0.01),烧伤+SB组较烧伤组显著减弱(P<0.01).TNF-α、IL-1β对照组与对照+S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烧伤组和烧伤+SB组显著增高(P<0.01),烧伤+SB组较烧伤组显著降低(P<0.01).IL-6:对照组与对照+S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烧伤组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1),烧伤+SB组与对照+S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颈交感神经阻滞对重度烧伤治疗作用的中枢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P物质、CGRP表达,降低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过度表达引起SIRS来实现的.

  • 凉血疏肝方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神经肽影响的研究

    作者:林少健;肖红丽;岑祖怡;查旭山;刘靖;李勇

    目的:观察凉血疏肝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神经肽的影响.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7例予凉血疏肝方口服,对照组38例子雷公藤多甙片口服.另设健康者组29例作对照.观察治疗组、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检测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以及健康者组血清中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神经肽Y(NPY)的含量.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1.1%,对照组为84.2%,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PASI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2组PAS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 05).血清中SP含量比较:治疗后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血清中CGRP、NPY含量比较: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CGRP、NPY含量均较健康者组高,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CGRP、NPY含量降低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与健康者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凉血疏肝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可明显改善皮疹症状,与雷公藤多甙片疗效相当;凉血疏肝方能够降低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CGRP、NPY含量,可能是其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机制之一.

  • 补中益气汤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及对血清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

    作者:葛建胜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联合莫沙比利对功能性便秘患者血清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将功能性便秘患者90例随机将其分为2组各45例.西医组予以莫沙比利片治疗.中西医组在西医组治疗基础上予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监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胃肠激素胃动素(MTL)和P物质(SP)水平的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血清MTL、SP水平均上升(P< 0.05,P<0.01),中西医组改善优于西医组(P<0.05).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中西医组为95.56%,西医组为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较显著,能改善患者的便秘症状,其作用机制与升高患者血清SP水平、降低MTL水平,改善胃肠动力障碍密切相关.

  • 中医药综合疗法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老年患者临床观察

    作者:张玉红;潘永兴

    目的:观察中医药综合疗法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老年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50例脾肾阳虚型慢性功能性便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片、酚酞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医药综合疗法,包括内服温肾润肠方,将生大黄贴敷于神阙穴,针刺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排便困难、排便时间、粪便性状、腹胀、排便次数]评分、血清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肽(VI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97.33%,对照组8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主要症状(排便困难、排便时间、粪便性状、腹胀、排便次数)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0.01);治疗组各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1).2组血清SP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VI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血清SP水平高于对照组,VI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医药综合疗法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脾肾阳虚证老年患者疗效确切,上调血清中SP及降低VIP水平可能是其疗效途径之一.

  • 三叶汤合复方甲氧那明治疗风燥犯肺型感染后咳嗽临床观察

    作者:夏欣田;李丽娜

    目的:观察三叶汤合复方甲氧那明治疗风燥犯肺型感染后咳嗽(PI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风燥犯肺型PIC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三叶汤加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治疗,B组给予三叶汤加复方甲氧那明安慰剂胶囊治疗,C组给予中药安慰剂加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治疗,3组均用药10天.观察3组治疗前后咳嗽积分、痰量积分及血清中P物质(SP)、白细胞介素-4(IL-4)浓度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A组95.0%,B组65.0%,C组70.0%,A组的总有效率高于B、C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痰量积分及咳嗽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与B、C2组治疗后比较,A组的痰量积分及咳嗽积分均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后,3组IL-4及SP浓度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A组IL-4、SP浓度下降比B、C2组更明显(P<0.05).结论:三叶汤合复方甲氧那明治疗风燥犯肺型PIC疗效显著,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液中SP及IL-4浓度有关.

  •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四磨汤口服液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作者:张梦梦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四磨汤口服液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选择92例FD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四磨汤口服液.2组均治疗8周.观察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清P物质(SP)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SP水平较治疗前上升,NO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实验组血清SP水平高于对照组,NO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四磨汤口服液治疗FD的疗效较单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更佳,能明显上调血清SP,下调血清NO,从而纠正胃肠神经递质功能紊乱.

  • 隔山逍遥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IL-1β、5-HT、SP含量的影响

    作者:刘启泉;王维;王志坤;李博林;张晓利;张纨;苏芳;靳凌瑜

    目的:观察隔山逍遥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 β)、5-羟色胺(5 HT)、血浆P物质(SP)含量的影响,探讨隔山逍遥方治疗IBS-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00只健康清洁级Wistar大鼠,根据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隔山逍遥方大剂量组、隔山逍遥方小剂量组,每组2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4组采用醋酸灌肠结合改良夹尾刺激方法综合造模.造模成功后,空白组正常喂养,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其他组予相关药液灌胃,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并于2周后处死大鼠,对IL-1β、5-HT、SP指标进行检测.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大剂量组、小剂量组中IL-1 β、5-HT、SP含量下降(P<0.05).大剂量组IL-1 β、5-HT、SP含量下降优于小剂量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隔山逍遥方能够改善IBS-D大鼠症状,并可能通过下调IL-1 β、5-HT、SP的含量进而达到治疗目的.

  • 穴位埋线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作者:税典奎;罗诗雨;陈峭;叶剑;蒋应玲;张丹璇;梁谊深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90例肝郁脾虚型FD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中药对照组和西药对照组各30例,分别予相应的治疗方法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中脘、关元、任督二脉皮温,血浆生长抑素(SS)、P物质(SP)含量的变化.结果:穴位埋线组总有效率(96.7%)高于西药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穴位埋线组症状积分低于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P<0.05),中药对照组症状积分低于西药对照组(P<0.05).治疗后,穴位埋线组和中药对照组中脘、关元、任脉及督脉皮温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西药组各穴位皮温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埋线组各穴位皮温均高于中药对照组和西药对照组(P<0.05).治疗后,3组血浆SS含量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血浆SP含量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穴位埋线组血浆SS含量均低于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P<0.05),血浆SP含量均高于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肝郁脾虚型FD疗效显著,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浆SS及SP含量有关.

  • 针刺联合盆底肌电刺激治疗不完全脊髓损伤术后膀胱功能障碍临床观察

    作者:杨灵狄;潘军强;吕雪霞;王法明;毛平安;邓珉珍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盆底肌电刺激治疗不完全脊髓损伤术后膀胱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体内血清P物质(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不完全脊髓损伤术后膀胱功能障碍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生物电刺激治疗仪予盆底肌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针刺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治疗后比较2组单次尿量和尿管留置时间、尿动力学参数及临床疗效,检测2组血清SP和CGRP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75.10% (P< 0.05).治疗后,观察组单次尿量多于对照组,尿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大尿流量、大尿意膀胱容量、大尿率时逼尿肌压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减少(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大尿流量、大尿意膀胱容量、大尿率时逼尿肌压均上升更明显(P<0.01),残余尿量减少更多(P<0.01).治疗后,2组血清SP和CGRP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观察组血清SP和CG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盆底肌电刺激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不完全脊髓损伤术后膀胱功能障碍,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膀胱功能,提高SP和CGRP含量,提升治疗效果.

  • 颈椎硬脊膜感觉神经分布的实验研究

    作者:周海宇;郭风劲;陈安民;廖光军;肖卫东

    目的:探讨颈椎硬脊膜的感觉神经分布和来源,为颈肩痛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12只SD大鼠,灌注后取颈椎硬脊膜包括根袖和椎管前后壁,作P物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感觉神经的分布.结果:大量的免疫反应阳性纤维位于脊神经节(DRG)根袖区,且直接来源于DRG神经元,硬脊膜腹侧区阳性反应纤维量较少,背侧区则很少见,硬脊膜腹侧骨膜层可见少量SP(+)纤维,背侧未见反应纤维.结论:大量感觉神经纤维分布于颈椎硬膜根袖区,可能和颈肩痛病因有关.

  •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液嗜酸性粒细胞NK1R水平增加

    作者:王维;张慧云;郑文娇;何韶衡

    目的 检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富集群中P物质(SP)和神经激肽/速激肽受体1(NK1R)的表达.方法 收集CSU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用(0.1、1)μg/mL蒿草花粉、尘螨和梧桐花粉过敏原粗提液刺激,流式细胞术检测嗜酸性粒细胞富集群中SP及NK1R的表达.结果 与健康人相比,CSU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加1.2倍,NK1R+嗜酸性粒细胞上调66%,而SP+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下调40%.0.1 μg/mL尘螨过敏原可诱导CSU患者NK1R的表达上调1.11倍.结论 CSU患者嗜酸性粒细胞NK1R表达上调,阻断NK1R可用于CSU的治疗.

  • 银屑病患者嗜酸性粒细胞P物质及受体神经激肽/速激肽受体1水平升高

    作者:左哲;王君灵;张慧云;郑文娇;张泽南;何韶衡

    目的 研究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P物质(SP)及其受体神经激肽/速激肽受体1(NK1R)的表达.方法 流式细胞术检测银屑病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SP和NK1R的水平;用(0.1、1)μg/mL的蒿草花粉、梧桐花粉和尘螨过敏源粗提液刺激后,流式细胞术检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SP和NK1R的水平.结果 银屑病患者SP+和NK1R+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分别升高2.7倍和0.5倍,平均荧光强度分别增加1.5倍和0.2倍.此外,1μg/mL梧桐花粉过敏源粗提液刺激后,SP+嗜酸性粒细胞的百分比下调60%,而0.1μg/mL梧桐花粉过敏源粗提液刺激后NK1R+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升高0.6倍.结论 银屑病患者血液嗜酸性粒细胞SP和NK1R水平升高.

27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